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范文1

【关键词】建构主义;同化;探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有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学习要配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与主体之外,而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变化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实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高于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的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交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思维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只有在与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逐步建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如幼儿只有在对物体的动作中,才能建构物体的轻重等概念。幼儿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建构出数理逻辑经验,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数的抽象意义,可通过让幼儿摆弄石子,时而将距离放大或缩小,时而改变计数方向和次序的过程中,幼儿最终发现总数始终不变,从而获得对事物量关系的认知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同化作用的实现是儿童主动作用的结果。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是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正如皮亚杰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件,”兴趣实际上不过是同化作用的动力。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需要诱发认知冲突,将幼儿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将幼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发展幼儿主动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范文2

关键词: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会计

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他致力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言语材料学习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进行内部的认知操作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反对联结主义的机械学习,强调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奥苏贝尔首先明确地区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并明确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将当前的知识与原来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使知识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奥苏贝尔强调学习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同化过程,用同化来解释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来,即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奥苏贝尔认为,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因而学习内容的安排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要尽可能先传授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具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二是要注意渐进性,即要使用最有效的方法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

根据“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强调了讲授教学法的作用,并提出了“逐级分化”和“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及“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逐级分化”原则,是指从学习者的角度强调应该先学习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最一般的观念,然后逐渐学习概括水平较低、较具体的知识,对它加以分化。这种顺序是与人类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组织和储存方式相吻合的。与之相适应,学科教学应先呈现该学科最抽象、概括、包摄程度较高的观念,然后逐渐分化,呈现其细节和特例,环环相扣。整合协调原则是指当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多,认知结构不断分化时,当分化到一定程度,可能产生重叠和冲突,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的要素进行梳理、重组,从而使知识最简约、紧凑。根据奥苏贝尔的教学原则,教材内容的安排方式最好是:每门学科的各个单元应按包摄性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样前面的单元可以与后面的单元构成上位对下位的关系,也就可以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提供理想的固定点。每个单元内的知识点之间也最好是按逐渐分化的方式编排,使学生能通过最简单的下位学习来理解新知识,使知识结构不断分化、丰富。

二、基于奥苏贝尔理论的教学设计

奥苏贝尔的教学思路比较符合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财会专业的《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本质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即属于此类。现行《会计学原理》类教材的编排,在有意或无意中即遵循了奥苏贝尔的“逐级分化”及“整合协调”原则。开篇即介绍会计的含义及职能: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这是有关会计的包摄性最广、概括水平最高、最一般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整个会计学的基础知识逐渐分化、展开: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核算和监督什么呢(即会计的对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项活动事项(经济业务);会计核算又有哪些基本前提,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这些也是概括性水平较高的上位知识。接下来进一步分化,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平衡公式。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是构成会计内容的主要因素;会计平衡公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也是企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是现代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会计要素和平衡公式已经开始涉及到了会计学的一些较为具体的下位知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开始成为会计核算关注的重点内容。如何核算呢?接着介绍会计核算所使用的工具或手段,即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上位知识点就是六大会计要素,账户是科目的具体运用。有了工具,接下来介绍工具的使用方法,即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内容及记账公式(会计分录)等,这是会计学较为具体的下位知识。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是对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是更具体的下位知识。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业务,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记账凭证更是书写会计分录的载体;账簿记录是对凭证内容的进一步综合和系统化。财务会计报告在账簿记录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最具综合性的会计核算资料。整个会计学基础的知识即是按照这种“逐级分化”的原则逐渐展开的,前面的单元与后面的单元构成上位对下位的关系,后面知识点的学习均可在前面单元的学习中找到较理想的固定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发现并较好的利用这种规律,将大大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协调,使学生对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要素进行梳理、重组,从而形成有关会计学原理的更加清晰、稳定、整合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赵丽霞等.基础会计[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范文3

关键词: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 “工学结合”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美国职业协会在1946年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提出“工学结合”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2001年“工学结合”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2]笔者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为例,在“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采用游戏项目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幼儿游戏实训练习中锻炼并提高幼教专业技能,与《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思考。

一、《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探索

1.结合职业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技能性质的专业必修课程。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幼儿教师职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组织、设计、分析、指导幼儿游戏及教育教学游戏化的意识与能力。在本门课程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突出技能型幼儿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将幼儿教师职业与游戏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具体化为游戏技能、游戏指导技能和游戏教学技能。《游戏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如果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指引,就容易出现游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或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堆积,或是纯粹的玩耍嬉戏,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游戏理论与实践课程方案,明确课程目标,用课程目标指引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学会玩多种游戏,会组织、指导幼儿游戏,还会设计、创编幼儿游戏教育活动,力求把游戏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教学做合一,实施项目教学。

从杜威“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出发,笔者设计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即以不同的游戏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以角色游戏(娃娃家、医院、理发店)、结构游戏(拼图、拼棒、七巧板游戏)、表演游戏(小兔乖乖、猴吃西瓜、小熊请客、三只小猪、小红帽)、规则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跳房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各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为主题开展项目教学。首先,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确定游戏项目计划、明确学习任务,从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准备,到游戏过程中的观察、指导和评价向学生进行介绍;其次,学生在进行游戏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参与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的实践操作,设计体育游戏活动方案,进行体育游戏创编和体育游戏的实训练习,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体现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了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团结协作和努力探索创新的主动学习模式。

3.理论联系实践,师生共同成长。

在本门课程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游戏教育实践中主动探索。笔者通过完成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与体育游戏等项目任务,组织和指导游戏教育活动,设计和创编游戏方案,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玩多种游戏,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游戏理论水平和游戏实际操作技能,把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中,笔者针对学生实训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要求和学前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基础,及时地给与学生指导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与学生共同总结、评析游戏学习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可以这样说,本门课程实施的过程既是将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又是师生共同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学相长的过程。

二、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思考

“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强调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对《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等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笔者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克服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论思想,树立瞄准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需要,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培养幼儿教育职业技能为基础,将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

1.以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为导向,确定课程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是制定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需求,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未来职业的有效性,即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要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要适应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仅要掌握广泛的科学知识,具备较高的幼儿教育职业技能和幼儿教育理论素养,还要具备弹、说、舞、唱、画等艺术表演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要依据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趋于合理,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从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满足职业需要的内容,又要有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特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容。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优势领域的因材施教、定向指导,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获得健康成长与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满足幼儿教育的职业要求,为将来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着重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理论联系实践。

幼教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幼教专业技能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不应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创新精神和自我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幼儿教育技能,获得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在课程教学上,不但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传授、轻实践学习的倾向,还要克服过分注重实际操作,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不但要加强幼儿教育实践练习,积累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缩短职业适应期,为学生未来的幼儿教育职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要加强幼儿教育理论的学习,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和深化教育理论,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有机统一。这是由于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学前教育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其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3.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做合一。

幼儿教师职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幼儿教育技能,以及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因此,教师要强化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创设实习实训环境,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将实训内容与课程教学、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就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深化理论,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可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观摩见习、方案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接受基本技能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幼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教育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从而增强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性。

一言以蔽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切实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围绕幼儿教师职业岗位任务展开,结合幼儿教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出教学内容组织的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习实训和模拟练习,实现“教学做合一”,目的是使学生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并有利于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全面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的承载体,是进行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N].2006.11.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范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93-01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1)多元智能理论是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美国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著作已有40多部,分别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理论研究[1]。因此,具有较为完备理论体系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保证幼儿教育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更具意义与价值。

(2)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而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几乎相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完备的理论基础,而且更容易本土化,保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更具推广空间与开展市场。

(3)多元智能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非常成熟,总结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现有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可以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指导、参考与借鉴,保证了其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应用与实践的可能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要想推进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与学习方法。因此,在幼儿园里就再不应该有“笨小孩”的存在,而是具有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学习类型与不同智力特点的可造就的“小幼苗”。幼儿教师应该承认幼儿智能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摒弃传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偏见,透过多元智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只有具备了这样积极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幼儿教师才能避免消极教育行为,积极的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创建多元开放的幼儿教育环境

(1)丰富教学材料:操作材料是学习的媒介,幼儿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反复操作与把玩,运用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学习路线与学习方法探索未知,不断积累经验。因此,幼儿园必须为幼儿提供可以激发单一智能或者多种智能的操作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大量不同的学习探索机会。比如可以为幼儿提供各式各样的玩具汽车与模拟汽车跑道,就可以激发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与学习方式,有的幼儿在车道两边不停跳来跳去,一会单腿跳,一会双腿跳,这表明这类幼儿的动作智能发展良好;而有的幼儿喜欢将汽车玩具按照颜色、型号、大小等进行分类,表明这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良好;还有的幼儿一起玩赛车或者售车游戏,并在共同游戏中进行大量的语言交流,表明这类幼儿的语言智能与交往互动智能良好。由此可见,丰富的教学操作材料可以引发幼儿不同的玩法,也会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丰富幼儿园环境:智能潜能能否被激发,也有赖于特定的教育环境。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创设不同的教育环境,也激发幼儿多种智能潜能。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创建“图书角”,以激发幼儿的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等;也可以带领幼儿种植花草,饲养小兔子,以发展幼儿感官的敏锐性、自然观察力等等。

(三)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

(1)教育评价应该成为自然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评价应该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评价,教育也应该在评价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传统评价理论那样将教育与评价孤立、分离开来。

(2)评价应该在自然的、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3)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幼儿,评价不仅要在幼儿园中进行,也要在社区与整个社会中进行,只有联系日常实际生活,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多元智能评价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家长、社区、社会与幼儿园的合作,促进多元智能评价的社会化。

(4)多元智能评价应该“以人为本”。每个幼儿都具备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而且这8种智能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在每个幼儿身上进行组合,使每个幼儿具备不同特点的智能水平[2]。如果评价方案不考虑幼儿智能的差异性,就会阻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发挥各自所长的机会,并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智能优势作为其他弱势智能发展的切入点,实现智能的多元、全面发展。

三、结论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就必须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创设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以促进幼儿智能的多元化、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探讨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理论课程,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及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能够科学地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但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深入接触过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变化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变化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问题感到枯燥而空洞,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笔者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结合案例教学,丰富学生的经验,扩大知识面

案例教学是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导向,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分析,突出实践性,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如可以让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范例,通过呈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幼儿园特定的事件和情境中,了解和体验教师的行为或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了解幼儿,了解教师与幼儿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在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实践迁移,减少理论学习的空洞乏味程度。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主动探索学习

1.模拟教学

创设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学生或是扮演教师,或是扮演幼儿,或是作为观看教学活动并要发表观点与见解的观众,共同建构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学生亲身去做、去揣摩“当”教师的过程,能体会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和生成性,关注教育现场中随时发生的种种问题,从而加深对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状态的认识。

2.理论结合实际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很多内容与幼儿园实际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要将理论在实践中运用,就需要在课堂上收集更多的幼儿园实际问题,结合书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如:在学习“幼儿社会性教育”时,向学生提出幼儿在小班阶段特别喜欢说“不要”“不给”“打你”,甚至暴力粗俗的语言,教师应如何去看待和理解。在“学习方法和迁移”的章节中,提出针对幼儿好动、爱思考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交流、讨论,教师总结提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表扬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之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乐意学。

三、引入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在向学生介绍“环境创设”时,可以将在幼儿园搜集到的环境创设主题图片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环境创设的理论、原则和意义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起了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其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趣味化

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表格、视频等信息处理功能,能将“抽象”变“具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和趣味化。例如:在讲授“学习的基本理论”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的表格形式把学习的发生及其规律、有效学习的方法等相关问题罗列出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有关内容按分类、名称、观点、代表人物、实验对象等问题进行研究学习,同时辅之以有关专家研究实验的动画演示讲解,使知识进一步形象、直观、趣味化,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情境再现,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通过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真正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理论源于实践,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学习是无水之源,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理解。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教学方法,立足于教学的有效性,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探讨问题的自觉性。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幼儿学习心理以及教师和幼儿在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教学心理行为,为今后到幼儿园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理论学习范文6

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日渐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层次也大为提高。同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课程方面对课程进行细致化,以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在教材方面,倡导专业教师自编高水平教材,以形成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系列教材;总之,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幼儿师范钢琴教育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薄弱

当前幼儿师范院校的招生对象为全国高考生,仅以高考成绩为参照标准,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钢琴基础为零。而学习任务繁重,练习时间更被减少。学生的音乐热爱程度、乐感、理解能力等方面均有很大欠缺。因此,要让他们达到较高的可以进行教育幼儿学生的标准,需要极大的努力。

(二)学生对课程认识的不足

由于当前的教育局限以及学校的硬件配置限制。主要的教育形式仍以理论学习为主,技能学习为辅。很多学生都以为听懂了理论课程就掌握了技能。大部分学生在最初的学习中,对练琴有着极大的热情,可随着教学的深入,理论学习更加枯燥,技能训练愈加繁重。学生逐渐把弹钢琴变成了机械的作业,应付了事。失去了学习的耐心和兴趣。

(三)教学过程中的缺陷

首先,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与当下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和要求脱轨,当前采用的课程方式大多以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为主流。尤以小组课和集体课为重,没有全面的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与基础。教师与学生双方缺少积极性,沟通严重不足。其次,课程设置缺少创新,教学形式缺乏实用性。“重艺轻技”的观念仍然存在,仅让学生为了考级而学习,缺乏对学生学习目标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既没有专业院校学生的演奏技艺,又缺乏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性要求。

三、幼儿师范钢琴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职业教育观念

改变职业教育观念,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纠正教师教育思想中的误区,不要为学生设立过高的技能目标,由于学前教育的时间和显示限制,演奏技艺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重要,需要重视的,是学生的基础教育,对于基础的弹奏状态和姿势要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职业观念。要引导学生认识钢琴学习,热爱学习和幼儿音乐。要让学生树立起反复练习、勤加练习的学习观念和幼儿教育离不开音乐和钢琴,钢琴不仅是自己的教学工具,也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伙伴。同时要树立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并重的观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因材施教,设置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对于任何一个专业都是重要的,是教学工作的指向标。由于学前教育中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同,钢琴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一个能够根据他们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符合的教学大纲尤为重要。教学大纲的制定,既要突出钢琴分级教学的特点,明确各个教学阶段的目标。也要规定出各级钢琴演奏技能的重点难点。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

(三)突出特色,完善钢琴教学形势

建设新型课堂,综合集体课、小组课等课堂教育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以达到优势互补,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又可以顾及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师生间资源共享的机会。

(四)科学选取,丰富完善学前教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