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笔记整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历史笔记整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历史笔记整理

高考历史笔记整理范文1

关键词:高考体制;新课标;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97-02

今天的中国虽然教育多元化,择业多元化,但高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自然学什么。然而,课改后的高考要求已经不同于以往, 以近年高考为例,我们不难看出在历史学科的考查中纯记忆的题目几乎很少,而更多的题目重在理解与分析。再反观历年的高考考试大纲也对文科考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做了很高的要求。

在这种要求下,老师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互动,营造情境式课堂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故。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新课标基本理念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性"。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角,其行为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想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教师必须要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创设教学情境。只有在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产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发挥其主体性。

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学习必须要创设情境。教师可以用实物媒体,如史料、照片、文物、图画等;也可以用电教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软件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再现特定时空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历史现象,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感悟历史。

历史教学的情境是丰富多彩的,创设情境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我个人教学实践而言有以下几种方法:①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在学习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完全可以结合现在学生的吃、穿、住、用、行等直观的物质生活通往近现代的物质生活。②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在学习""内容时,可以用民歌《十送》来渲染被迫转移,百姓依依惜别的场景。③历史故事体现情境。讲述"商鞅变法"时,引入"南门立木"的故事,来揭示商鞅变法成功的秘诀。④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在学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一课时,可以模拟记者招待会,选口才较好的学生充当"记者",用分组方法选出各阶层的代表人,由"记者"对代表人提问,以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上方法是以整体的历史教学而言的,绝不意味着一节课创设的教学情境越多越好。所以,创设教学情景一定要根据课题中心的需要来选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2.设计问题,增强"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是我们"新课改"下所惯用的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中有效运用这一方法呢?

2.1创设教学民主环境。教学民主环境就是教师必须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认真处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问题,都会做到有问必答。在这种情景中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2通过各种途径设置疑问。

①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设置疑问。 这种方法让学生处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中边观察边思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激发问题意识。例如,在讲授《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课时,利用 ""时期的宣传漫画――两个牧童骑在硕大无比的肥猪身上。学生看后大为惊讶,顿时发问:(1)这样的舆论人们会相信吗?为什么那时人们不敢说真话?(2)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反映的实质问题又是什么?此时,学生主动性已被调动,急于想从教学中获得答案。

②利用不同观点的争论设置疑问。例如:关于的结果,有人说:"胜利了",有人说:"失败了"。利用这个争论设问"怎样认识的意义"。

最后,允许学生大胆发问,实施开放教学,改变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唯书、唯师心态。通过问题教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3.板书设计要精炼简洁

优秀的历史课板书,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精炼的板书可使知识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对知识的掌握起巩固作用。所以在设计板书时一定要体现新课标要求,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抓住知识重难点,并对其进行提炼,最后概况成标题式语言。这样的板书可谓是少而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做好笔记奠定基础。

4.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史课堂笔记是学习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教材经改版和整合,内容较混乱,时间跨度也很大,如果不能有效记笔记,对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是很不利的。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正确记录笔记。例如:通过展示部分学生的笔记,推广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记录方法;还可以专门组织记笔记研究课,师生共同总结一些好的方法(表格法、知识框架法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大多数学生会主动整理笔记,将课本知识内化,从而提高实效性,同时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这才能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历史新教材的使用促使我们在吸取传统教法精华的基础上,摒弃陈规陋习,不断追求创新,在历史课上应努力做到:师生互动,创设情境,精练板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前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性质》

[3]教育部颁布《2016年新课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

高考历史笔记整理范文2

关键词 听 说 读 写 高考 历史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70-02

高考复习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场持久战。在新课程高考复习中,我不断探索和创新教法与学法,课后反思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精髓,为我所用。如英语科目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样可以运用到历史复习备考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提高复习效率。

一、“听”

1.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上课不会听老师讲课、讲题,不知道该听什么、怎样听。如果教师只单纯重视备课,缺乏与学生的配合、交流,那将会成为演独角戏、对牛弹琴、自娱自乐。

2.解决对策

(1)“讲授课”:首先,我在高考复习中对主干知识、历史脉络、重点、难点、高频考点反复强调,练习巩固,做到举一反三,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其次,课上我重视历史思维方法的培养,如阶级分析法、辩证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使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会运用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生态史观、唯物史观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讲评课”:在每次练习、测验、周考、月考、统考后,我会带领学生对历史解题技巧进行讲授和讨论,并结合学生的困惑和实例进行分析归纳,借鉴和学习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中有价值的一些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如文言文材料、史料、诗词、图片、表格、地图等在历史题中的运用和解答。

(3)“我的课堂我做主”:引导学生学会听课,由“要我听”变为“我想听、我要听、我爱听”。我要求学生“边听边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及时做笔记,归纳整理。

二、“说”

1.存在问题

在复习时,不少学生回答问题思维混乱,没有条理、答非所问、只会口水话,理不清历史史实、知识线索。

2.解决对策

(1)“背诵课”:今天的高考单纯靠死记硬背是绝对行不通的,但是历史中的专业术语、具体历史史实等,都是基础知识的,需要记忆。如果基础知识薄弱,后续复习就像空中楼阁。

(2)“交流课”:也是聊天课。所讨论的话题不固定,只要与历史学习有关即可,如对近期所学内容的疑惑、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高考与录取、时政热点、热播电视剧等,师生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3)自主纠错:高效备考,离不开讲评试卷、讲练结合,要杜绝单纯对答案、念答案。我要求学生能说出选择题每个选项对与错的原因;做材料题,要能说出关键字、词、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能及时纠正学生的易错易混点,夯实基础。

三、“读”

1.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到了高三也不会读书、看书,不知道哪些是该读的重点。

2.解决对策

(1)回归课本:在一轮复习中,我指导学生通过读教材目录,把握全书古今中外的各专题设置,熟悉重点专题在全书的位置;读课文导语和课前提示,了解每一专题、每一课的概要;读标题,理清各个板块之间内容的联系;读正文,有所取舍,不面面俱到,掌握具体历史史识、加深印象;读知识链接,学会运用和分析史料;读地图漫画图片,形成时空概念,图文并茂。

(2)把书读“薄”再变“厚”:比如,在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时,我教学生背四个字“电、燃、信、化”,即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石油化工。学生脑子中记忆越少、越清晰明了,当然也就不会混淆了,做题时再拓展开来叙述,复习效率、做题技巧也就提高了。比起长篇大论的去背书要省时、省力得多。

四、“写”

1.存在问题

很多学生不仅字写得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难以辨认,而且话不成句,词不达意,严重影响考试得分。

2.解决对策

(1)书写、格式:在平时做作业和考试中,我严格要求,特别是材料题,重在审题和规范作答,做到“分段分点”。我尤其强调“全方位、多角度”作答、看分值作答等等。对于笼统作答、不分层次、分序号的答卷,均以零分记。在不断的强化练习中,找到题感又是更高一个层次。

(2)“默写课”:每复习完一个专题,我不定时定量的“默写”。让学生上黑板板书重点字、词、句,其他同学在默写本上作答,要求“字少点多”,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使学生学会“写”,减少错别字,同时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不至于一边复习一边丢。

高考历史笔记整理范文3

【关键词】眼中有高考;三轮复习;团队协作;调整心态;不足之处

高三这一年的紧张与快乐、疲惫与幸福,成功与失败一直相伴而行却一直充满希望的生活让我回味;这一年历史复习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经验与教训也值得深思。经验教训的传承,如接力棒,传到下一个队员手上,才能保证高考的接力赛取胜;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学资料的积累,没有良性积累便无以形成学校文化,也就妄谈学校的发展。

就2011届高三历史复习看,得与失并存。经验方面,基本形成高三备考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 眼中有高考

高考是学生考,但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指导,所以要让学生考得好,首先老师要引得好,“引”的 关键是老师时时眼中有高考,事事围绕高考转。我们的做法是:

1.1 合理安排高考复习时间。为了保证高三有充足的复习时间,三轮复习做到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狠抓提高,对于二轮复习,坚持“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补漏)、提高(能力)”的,对学生心态与成绩提高效果不错。三轮复习尤其不能放松,学生必须“回归基础,回归教材”。

1.2 整理研究高考试题,注意收集各地高考试题,并把它们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分章整理,仔细研究试题特点,做到心中有高考、心中有试题。在教学过程中,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年的高考难易程度新颖程度,对高考不再那么恐惧;同时还可排除一些刚考过的考点,减轻复习的负担。

2 三轮复习各有特点,目标任务明确

2.1 一轮复习任务: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时间:从2010.9---2011.3月底,历经6---8个月时间。全面、系统、牢固、准确掌握历史科基础知识,任何时候都是历史复习的第一要务。《考试说明》要求考查考生对基本的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换言之,就是考查是否记全、记牢、记准了《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虽然《考试说明》一再强调考查能力,而准确记忆、灵活运用的基础知识的分数比重仍是相当可观,尤其是第Ⅰ卷。我们知道,高考中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都是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综合性较强的题型,不掌握相关的历史基础知识,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望题兴叹。因此从高三一轮复习开始,我们历史备课组以2010年考试说明主干知识为主线,始终以课本为依托,坚持抓落实,以新的视角和理念构建新的知识模块,以文明史为主线,构建单元知识结构,重视单元重点知识讲解,不赶进度,不求速度,力求一轮讲全讲细讲透,反复强调记忆和理解主干知识,建立、完善知识结构,在奠基工程上下足功夫,力争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历史学科一轮复习包括三本必修共25个专题,三本选修共20个专题。每个专题复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以2010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准,说明本专题的考纲、考点及命题趋向;第二步:全面复习所有知识点,力求讲全讲细讲透;第三步讲练结合,巩固所复习的知识。针对高考中单选题易错,侧重讲单选题,讲知识、讲方法。复习资料中的单选题、课时题能演练题讲完,每个专题印两套复习题全部讲完,每周五的练考题认真讲评完。

对学生有5个要求:第一要预习;第二要做笔记;第三要准备纠错本,认真纠正错题;第四要抓课本,以课本为中心,构建知识体系;第五要讲练结合,巩固知识。总之,一轮复习抓课堂、抓练考、抓试题讲评、抓作业,圆满完成任务,效果显著。

2.2 二轮复习任务:以2011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准,专题讲座,研究试题,综合练考,查漏补缺,构建知识体系。时间:从2011.4月初---2011.5月中旬,大约一个半月时间。二轮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历史备课组能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为能在2011年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努力。对策分两步走:第一步:二轮复习以2011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纲,按通史线索,分为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当代中国―现当代世界共6个模块,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强调重点知识,查漏补缺,并辅以专题练习题及时讲评以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做试题15套。第二步:抓紧每周二下午的文综练考。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精心讲评,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重在训练学生的时间安排、解题速度、方法技巧、卷面安排以及书写规范等内容。方法技巧:让学生在答案内容方面做到“点全、面广、话简”。“全面的肤浅比片面深刻好得多”,不宜对某一个点“深挖洞”,而要“广积粮”。形式上要“要点化、序号化、规范化、条理化,”书写字体要大小适中,防止过小或过大。每一堂讲评课都做好错题统计和正答率统计,依据错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揭示命题意图、展现思维过程。进行跟踪变式训练。针对出错多的试题,再设计类似的试题组成试卷,进行跟踪训练。通过训练、讲评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问题。一年来大型考试12次,文综练考18套试题。历史学科①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谨慎对待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②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③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2.3 三轮复习任务:关注时政热点,时间:从2011.5月中旬---2011.5月底,大约半个月时间。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研究热点、课程改革热点、教学改革热点;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公共事业;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国家现代化;关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等,实现对考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效统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走出教材,加强实践;走出校门,认识社会”是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而“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则是新高考的命题方向。

3 冲刺阶段最后一个月左右是高考的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内化教材知识,通过自主训练将知识能力化,最终构建个性化的备考系统。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回归课本首先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由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然形成与其他知识点的“互动”。此时,教师的任务更加艰巨而重要,教师要课堂点拨时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个辅点拨上要点到学生穴位,使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4 团队协作备战高考这里的团队包括教师团队,更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班级团队。历史备课组的5位老师共同研究、分工协作备战高考;并且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多帮助,多留时间给学生,大家齐心协力奔高考。

5 注意调整好学生的心态,保持平常心高考前夕,气温升高,学生容易心浮气躁,出现知识回生现象,甚至会陷入混沌状态。我们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稳定情绪,激发斗志,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潜心研究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回想过去一学年的复习备考感觉有很多东西值得注意和改进,也认识到诸多不足之处:

5.1 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还不够,使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了基本常识的错误。

5.2 个性辅导力不从心。虽然已个性辅导到学生的心理层次,但我们依然感觉力不从心。原因何在?个人的力量单薄是其中之一,学生的问题往往是复杂多方面的,需要群策群力才能更好地施加帮助。

教书这条道路,育人这种职业,需要更多的思想和行动,我们任重而道远!

高考历史笔记整理范文4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历史思维能力

一、史料教学的必要性。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因为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亲自研究过,所以我们现在学习历史,总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不那么真实。其实,我们的历史教材所有的文字和结论,都是史学工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他们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挖掘历史,通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系统性研究,形成一个基本的历史框架。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探究能力,他们不再满足单纯的记忆历史知识,还对研究历史问题、探讨历史规律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我们讲的局限,说它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没有更多的史料印证,学生可能就要去找相应的史料进行探究。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提供一些直观的史料就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供以下的史料:老百姓起初还是把卢知事看得同以前的“老爷”(县太爷)一样,但渐渐地,那些非实质性的变化发生作用了。首先,皇帝没有了。这一点,漳平县老百姓无论如何想不通。世界怎么可以没有皇帝呢?……老百姓以为人生下来就有辫子的,当城里剪辫子成为一种风气之后,乡下人表示反抗。一次,我在小船上听一个赶集的乡下人说:城里人要强迫剪“头鬃”,我们就不来赶集了。由此可见,乡下农民并不拥护排满兴汉和民主共和。

――《郑超麟回忆录》

根据这段材料,学生就可以感悟到为什么会失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高考改革的稳步前行,史料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课标中就有考察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要求。

二、史料的分类。

在新教材中,编者提供了众多的史料。比如“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栏目。对它们的恰当运用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现在高考试题的设计发生了很大变化,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十分注重考查学生对史料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归纳概括、严谨表述的能力。试题大量引进课外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进行设问。所以,在课堂和课外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一些史料,用于教学。那么,史料可以分那几类呢?

历史上的史料丰富多彩,像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都是史料。就我们经常接触的史料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

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它又可分为以下三种。(1)第一手史料,通常是古代历史文献(包括考古发现、文件、日记、报告、笔记、回忆录等),一般真实可信。(2)撰述史料,又称为二手史料。这类史料主要由当时人或后人整理、写作的典籍。(3)文艺史料。此种史料是指用诗歌、小说、戏剧、民谣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材料。

图片史料指的是历史图片。教材中的图片甚多,有文物、古迹、照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等。

三、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史料教学的方法。

(一)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史料

对教材中的“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历史纵横”等栏目的史料和后面的思考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在备课时应该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精心研究,预先做出简明扼要的答案,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内容简明扼要回答思考题,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另外,对教材中的历史人物画像和照片、实物模型、地图、名胜古迹照片、漫画等。教师也可以围绕它们做文章,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比如必修一教材中秦统一的历史地图,就蕴含着许多信息,教师可以设问,比如,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完成统一大业?秦朝的疆域怎样描述?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把握图中的隐性信息。

(二)适当补充课外史料

近几年高考综合科目的历史试题,大量引入教材外的新材料、新信息,以此来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处理新问题的能力。为此,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材料,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做到论从史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学习君主专制加强,可以提供以下材料:帝制时君臣间犹如主奴,然宋前以《周礼》“坐而论道”之训,宰执犹得与皇帝坐论朝政。至宋太祖以王质柴氏旧臣,欲抑之,阴令寺人撤其席,遂以为故事,虽宰臣亦不得坐矣。文彦博年逾八十犹侍立,转为人称,可谓甘居下流者也。清制:大臣面对,皆跪,非叫起不敢起。吾乡王文韶已大拜且年逾七十矣,每日犹习跪于家,其法束厚绵于膝,使能忍久耳。

――《石屋续渖》[民国] 马叙伦

大臣由站而跪,生动的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可以设问:宋以前到清朝时期大臣与君主的关系如何?再比如,反映清朝商帮的史料: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安徽),江北则推山右(山西)。新安大贾,渔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栗,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五杂俎》[明]谢肇J

从中可以分析古代商帮的地域特色。围绕其可以设计许多富有趣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试卷中的史料。

其实,高中的历史试卷中有许多值得利用的史料,围绕它们可以精心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特别是其中一些富有人文气息的史料,简直把历史写活了,写神了,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历史的乐趣。比如,明朝王圻著的《续文献通考》,他上面说道:“罗贯,字贯中,杭州人。他编撰有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述宋江的故事,奸盗脱骗机械很详,可是他变诈万端,坏人心术。说者谓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吧,天道好还的报应如此。”《水浒传》是一部著名的小说,被罗贯中已经形容得淋漓尽致,可惜太刻薄一点了。清朝刘銮的《五石瓠》上说道:“张献忠非常之狡,他每天教人说《水浒》《三国》诸书给他听,凡遇到埋伏攻袭,都仿效他。”中国有两句俗话,叫做“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就是因为他们的计策太厉害了。清朝章学诚的《丙辰札记》,他便说《续通考》上面,对于三世子弟皆哑,并无其文。究竟是刻本互异呢,还是稗史误识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自勉斋随笔》 [民国] 陈邦贤

高考历史笔记整理范文5

关键词:高一;历史;阅读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自己认为已经具有学习历史的基础和能力,满以为高一历史的学习就是初三历史的继续。但是,即使初中阶段历史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高一也会感到手忙脚乱,无从学起。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其理解、分析问题能力明显不足,阅读能力更是受到限制。而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异常,刨根问底、追根问源是他们的最爱。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其学习高中历史的好习惯。

于是,我不失时机的传授高一新生阅读方法和技巧,激发其主动学习意识,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给高一新生以明确的目标,让其仔细读

高中历史教材就是很好的阅读素材,其章、节、目、段之间联系紧密。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课前写在小黑板上,或上课后迅速简要地写在黑板旁边,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随时抽一个同学朗读可提高读的效果。再者,朗读也可消除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这种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多数同学能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特点及难点。高一历史课本除正文外还有小字部分作为阅读材料,但不作统一要求,只要求学生明确正文与小字的关系,正文犹如筋骨,小字犹如血肉。

二、提出问题,讨论中受到启发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源自教师的检测,也可以是学生阅读过程中无法突破的难点。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

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讨论通常是前后四人结合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时间为10分钟左右。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讲自己的观点,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这样,开阔了思路,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对于那些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课后再扩大阅读范围,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将课堂阅读自然延伸到课外,促使教与学进一步结合,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在提问与讨论中,教师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角度,自然给学生以影响,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人人参与,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使综合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三、以阅读为基础,归纳整合,深化知识

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思考尤为重要。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会越来越高。将来面对“会考”、“高考”,只不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用些心思功夫,这应是一个最实际的考虑。

归纳一般也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也可由教师归纳总结。教师的归纳要注意两点:(一)化:将基本的理论原理具体化,化为对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评价,切忌理论、史实的“两张皮”或生拉硬扯。(二)精:话要讲在点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长,拖泥带水。这两点,高考题的“要求”和“参考”答案或“标准”答案值得反复揣摩,体会,烂熟于心,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试看会考高考中,不少同学写了一大篇,却使人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这个教训,从高一就要总结、汲取。

四、以阅读为前提,充分做好读书笔记

法国思想家布韦认为,学习时做读书笔记尤为重要。高一学生在课堂阅读的同时应认真做好笔记。课堂笔记由三部分构成,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

高一年级第一节历史课就应向学生提出阅读笔记的具体要求,如上课需备有红笔或彩色笔专门用来在课本上勾划各种符号。符号可统一规范化,如一般常用的重要语句下面划。必须准确记忆的用表示。…表示关键性的字词。表示对课文内容的质疑。①②③表示几个并列内容要点。表示难认的字或难理解的词。表示课文内容的层次。

高考历史笔记整理范文6

自我介绍:我是个时而安静时而闹腾的女孩,喜欢读书,钟爱写作,泡图书馆是我最大的乐趣。天生喜欢自由的我,经常利用假期出去旅行,开阔自己的眼界,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与历史对话。

毕业计划:出国留学,去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理想宣言: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

寄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衷心祝福大家2015年高考金榜题名!

我是差生,但我不服输

犹记得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时,亲戚们都说“老李家的姑娘准能考上重点大学”。可是升入高中后,我很快便对进度快、难度大的高中学习产生了排斥感,每天得过且过,作业都是应付着做。高一期末考试,在全校1600多人中,我排在第730名。

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到名校去念大学,也为了追寻自己喜欢的绘画,在和爸爸进行了一次长谈之后,我决定走艺考生路线。

学艺术是一条辛苦的道路,除了要学习陌生的绘画技巧,我还要应付沉重的文化课任务。高二一年,每天早上7点我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里晨读,而每次放学都是我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为了确保学习更有成效,我养成了“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通过预习,提前了解课本的知识框架,我基本上做到了在课堂内理解和消化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课后的大部分时间,我都交给了各科的课堂笔记和试卷,保证各科均有固定时间复习。每到周末,我都会坚持做两套数学、英语真题,并对照参考答案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正。

凭着认真的学习态度,我确实做到了每天都进步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绘画技巧逐渐成熟,文化课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高二下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的成绩上升到了年级第34名。

弃艺从文,执着的信念支撑我

成为普通班第一

成绩的巨大进步让我认识到我在学习方面是有潜力的,也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该放手一搏,以文化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参加艺考意味着我将有8个月的时间与文化课学习绝缘,我担心的是艺考结束后我能否拿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以及我的文化课学习进度能否赶上来。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专心走普通高考路线。

由于我没有进入年级前30名,因此我没有能进入学校开设的重点班学习。为了证明自己不比重点班的同学差,我要求自己必须比他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高三开学后,班上一半的同学都在校外为艺考做准备,班上的学习氛围冷冷清清,课堂的秩序很差。身处于这样一个环境,我全凭着“每天进步一点点,考上重点大学”这个信念硬挺着去学习。我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定不能受外界影响,因为学习是自己的事,不管在哪里,只要勤奋努力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创造人生最大的辉煌。

现在想来,我真的很佩服那时候的自己,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和一群人对抗,这种感觉既孤独又催人奋进。

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我排在年级第18名,成了普通文科班里唯一能和重点班的同学一争高下的学霸。但我没有向老师提出转去重点班学习的申请,因为我已经适应了普通文科班的学习环境,并获得了老师的重视。

学渣逆袭秘籍

鉴于我背书的能力很差,所以整个高三我一直在文科综合里面摸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我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借鉴高考状元们的学习方法,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独特复习技巧。

在地理学习中,我主要是采取通读法和联想法来进行记忆,具体做法是边通读课文边进行大脑风暴,将所有知识点连成一串进行记忆。另外,我还通过画地图来记忆地理知识点。常常是一张地图画完后我就可以准确背诵出地图所包含的内容,从来没有出现过反复背诵还记忆不住的情况。当然,画地图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只要耐心地坚持画完,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是让我最头疼的一门学科,因为不仅要熟练掌握教科书上的内容,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样才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难题呢?我的方法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放在一起比较、分析,进行联系记忆。如将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进行比较,有利于区分繁杂的知识点,从根本上掌握历史知识。

政治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我的方法是进行联想记忆,做好知识的迁移。因为政治知识点是有连带性的,很多新知识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补充,所以只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补充、整理即可。由于政治考试与时事的联系比较大,因此我坚持每周看一份《人民日报》,仔细阅读学校发的《时事》杂志,保持对时事政治的高敏感度。

另外,文科综合的学习还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遗忘的程度与时间的长度成正比,解决遗忘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巩固记忆。

在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我的文科综合成绩从之前的不到200分,上升到250分。而在二月到五月的四次月考中,我的年级排名均排在全校前25名。

乐观冲刺,高考无悔

在高三最后的一百天里面,秉持着“该复习的都复习完了”的乐观态度,我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疯狂地刷题,而是在保持平和心态的情况下,重做高三复习时做错的题目,一遍遍理清思路,加深印象。

我知道高考前的自我心理调节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并没有对自己的娱乐时间严加控制,反而腾出了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报纸和杂志,保持对时事的高敏感度,为高考作文和政治考试积累更多的材料。虽然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不稳定,但我从没有想过要放弃我的名校梦。每天傍晚我都坚持和同学一起去操场慢跑,放松身心,缓解精神压力,我坚信,坚持到最后就会胜利。

当高考到来时,我很平静,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动。最后,我的高考成绩排在全校前十名,以平行志愿A档A志愿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是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在山东省录取的最高分文科考生。高一的迷茫、高二的奋斗和高三的冲刺终于凝结成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向当初嘲笑我的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