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范文1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2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如: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3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范文2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创新;预习方式;历史课堂;效率
西藏的学生在新课改下,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历史时,才不会很吃力,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预习在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学习高中历史。可是很多高中生不重视历史预习,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其他科目方面,使得历史学习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鼓励学生重视历史学习,重视历史预习,采用有效的预习方式,使预习的作用得到发挥,也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一、预习作用
(一)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历史书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多,在教学中不可能都讲解。历史教师只会重点讲解重要的内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内容只是简单带过,不会细讲。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了解不清楚,分析历史问题就会不全面,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课前预习历史课本,可以很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也可以很快的吸收。长时间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在预习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会理清知识系统结构,考虑每一章节学习的重点,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预习是一项需要毅力的工作,要持之以恒才会有显著的效果。
(二)使课程效率得到提高
在教师讲解高中历史知识时,学生在课下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大概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知识。如果没有预习,教师侧重讲解重点内容,很多学生对很多知识不清楚,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预习新知识,对知识的结构有所了解,可以研究出学习高中历史的规律,知道重难点知识的具体结构,学习新知识就会比较容易,新章节的高中历史知识是继承和发展原先章节的历史知识,前后连贯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预习中碰到弄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记,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授这些地方,就会加深对这些地方的理解。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学生预习课本知识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在预习时可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学习中的难题,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如果还是没有解决不清楚的问题,在课堂中经过教师讲解,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熟悉程度。还有在预习中由于没有人指导,对历史知识结构认识不全面,思考问题角度可能不正确,经过教师分析,对所学知识认识更加全面,达到巩固高中历史知识的目的。
(四)改善记笔记的方式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面特别广,学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记笔记也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合适,也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只要是教师讲的内容都记在笔记上,没有侧重点,查看笔记的时候也很麻烦。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可以不用记在笔记本上,教师反复强调的地方要着重记录,复习的时候比较方便。不重视课前预习,不清楚上课的重点,盲目做笔记,既耽误时间,又不能提高学习能力。
二、创新的预习方式
(一)习题式
习题式预习方法是主要的预习方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习题册。高中学生做适量的习题,可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习题中考查的知识一般都是每章节历史课的重要内容,做习题可以反映学习的情况,而且也不会给高中生太大的学习负担。教师也可以针对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印发一些重要的练习题目给学生做,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懂的地方会去查阅资料,预习课本知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听课效率得到提高。
(二)提纲式
要学好高中历史知识需要对整体知识结构有所了解,书本上的知识结构比较适用于教学,学生需要自己列出高中历史学习的框架,然后在针对提纲的分支进行总结,整理出来的知识会比较容易理解。不仅学生可以自己总结提纲,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提纲,教师所列的提纲知识面更加宽,知识结构更全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笔记式
做习题和提纲预习方法可以锻炼高中生的预习能力,要进一步强化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笔记式预习方法就是改善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把教师上课的重点记录在笔记里或者把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里,然后让教师解答疑难点。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预习,综合小组内成员的问题,一起交给教师解答,大家学习的知识会更加多。
三、结束语
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创新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了解更加清楚全面,锻炼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快学习新知识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余明科. 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高效课堂 [J].华章.教学探索,2010(16).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 历史课堂 自主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在高中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促进高中生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素质全面发展的平台,那么高中生就需要提高对这一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身的历史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更新历史学习方法,构建完善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体系,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以及学习的主人。下面就高中生如何展开高中历史的自主学习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同学提供方法借鉴。
一、注重看书
勤看书是学习高中历史知识的一种主要手段,更是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的基础方法,在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历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所需的阅读量极大,因此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看书计划,带着一定的计划来自主学习和阅读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保障自学效果。在制定看书计划时,可以以周为单位,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划以及历史学习需要来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先看薄弱的部分,接下来再循序渐进地逐步攻克难关。
二、强化做题
作为一名高中生,往往难以回避题海,因为历史学习的结果如何还需要通过具体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检验,同时也需要在做题当中强化对知识点和历史内涵的深入认知。而且如果是高明的水手,也就是掌握正确做题方法的高中生是不会回避大海的,而且能够在大海当中如鱼得水的畅游。另外,成功的高中生不会一味的坚持题海战术,也不会在题海当中随波逐流,丧失方向,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自主努力和学习劈波斩浪,顺利到达目的地,达成高中历史知识学习的目标。因此,高中生需要将做题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必须要学会聪明地做题,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
第一,掌握自主选题的方法。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筛选能力,那么在选择高中历史题目的过程中完全具备自主选题的能力,而且只有高中生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弱项,那么结合自身薄弱环节来有针对性的自主选题能够提高自主学习的目的性,掌握更加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例如,针对历史主观题丢分严重的问题,在平时训练中可以加强对主观题的自主学习,但是其他的选择题也要兼顾,避免顾此失彼。第二,加强对典型历史题的分析和研究。自主研究典型的历史试题能够针对其中的一个题型总结出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历史材料题,能够通过自主研究典型试题的方法来找到做题的思路,掌握挖掘信息和联系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二,在做题当中总结答题方法,自主养成正确的答题习惯。在做题时不能边看书边做题,注意审清题意,在答题时注意规范和条理等。
三、加强反思
高中生在历史课程的自主学习当中,除了要将看书以及做题结合起来以外还必须要做好自主学习之后的反思工作,能够客观全面地思考自己在自主看书和做题当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的自主学习当中能够明确方向,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自主学习后的反思能够起到指南针的作用,对于高中生未来的历史学习以及历史综合素质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必须要秉持谦逊的态度以及乐学的心态,善于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扫清障碍,无往不克,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将在做题当中的错题整合起来,并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到最为主要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来帮助自己提高。可以根据错题的原因进行一定的项目分类,如完全没有涉猎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记忆不牢固、马虎错误、审题不清、知识掌握不全面等项目,这样就能够通过总结统计的方式来找到最为主要的薄弱领域。这样在今后的这种学习当中会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地减少错题的数量,从而出色地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技能。第二,认真分析错题的真实原因,抓住现象看本质。很多时候审题不清有可能是做题时自己太过粗心,也可能是心理过度紧张,又或是思维定势的影响。那么通过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原因,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实到今后的自主学习环节。
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不能急于求成,需要经历知识沉淀的过程,而且需要在具体的学习实践当中进行反思和总结,逐步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历史自主学习方法,牢牢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深刻理解历史内涵,提高历史素养。作为一名高中生,在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要善于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和薄弱环节,坚持从实际出发,有效应用看书、做题、反思等历史自主学习方法来完善历史学习能力和促进自身历史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建军.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自主学习[J].新课程,2015,(07).
[2]哓晴.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6,(04).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范文5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高中历史教材所涵盖的历史内容跨度大、密度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要细、准、全、慢,还应该紧跟教育形势,利用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创新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创新课堂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夯实历史知识基础,设计恰当的情境教学活动
历史客观记录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开展创新教育要保证历史知识的真实性,保证不会破坏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历史规则。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历史教师可以把创新教育的关键放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一改传统的“一言堂”模式,把死抠课本的精力放在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感受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真实内容去设计一些相对活泼、生动、有趣又适合高中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体会到犹如身临其境,并引导学生对情境活动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感悟,继而从中总结出自己所探寻到的历史知识的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和正确引导,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每次添加内容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能过于繁杂,否则便会影响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分散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精力,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二、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育不仅是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包括课堂氛围的创新营造。传统的教学过程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角,整节历史课下来,都是教师在按照教材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机会,处于压抑、被灌输的地位。近年来新课标一直在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关键作用是引导。只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挖掘学生掌握知识的潜力和对知识的创造力,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每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都是平等的。高中历史教师在面对全体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都要平等对待,要做到不娇宠优等生,也不排斥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民主、团结、和谐、平等的课堂。
三、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科学的创新原则
历史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教师在教学高中历史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倡导创新教育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我们在享受进步成果的同时,绝对不能因为某种教学需求向学生传授错误的历史知识,绝对不能肆意歪曲历史事实。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并相互联系的。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表象背后,实际上存在着由历史发展线索构成的经线,以及与政治有关的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编织的纬线,每个人对同一件历史事件往往存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尽可能看到历史的所有真实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历史知识和现象,独自地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和比较,最终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变不科学落后的历史教学方法,融入创新教育已经是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但是对于作为教学引导者的历史教师而言,无疑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更需要教师的精心、细心和耐心,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才能掌握正确的创新教育方法。
高中历史知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模式 转变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27-01
我国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对相关历史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即可。因此导致传统高中历史教师多数采用“填鸭式”等教学模式,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严重限制了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高中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缺陷
这一教学模式是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下产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作为客体,只负责认真听讲并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也只注重重点和难点的梳理,并没有考虑到课程内容同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联系,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建立起一个完整历史知识系统,更无法对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自由发挥程度降低,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也只是从教学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为基础。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将大大降低,只有部分善于记忆并对历史知识本身有很大兴趣的学生才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较好的成绩[1]。
(二)“论证式”教学模式的缺陷
该教学模式指的是高中历史教师应用教材中现有的内容及理论作为授课重点,课堂教学中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的一种授课模式。因此能够体现出极高的操作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对教师总结的内容强化记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晚清两大不同派系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依据一定的历史事实来评价慈禧太后的保守和残忍,以及改革派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待遇,并由此引出封建王朝灭亡的必然性等。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促使其主动对历史进行思考;同时教师也没有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例如当局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等,给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历史无法独立进行思考和总结,答题思路如出一辙,个人能力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及时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课堂互动,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来,重获课堂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详细备课,课堂中掌握进程以及互动程度,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现状,才能够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课前,应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我预习,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情景式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现阶段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的手段,通过还原教材知识的场景,促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大量的引用史料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结合史实让学生得出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运用生动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等等。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能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情境进行更深刻的体会和领悟,对知识的记忆也将更加深刻,经过长期的积累,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及知识系统,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2]。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应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为基础,积极改革和更新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互动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自主的融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