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理创新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理创新案例范文1
手术室作为医院中一个特殊的部门,肩负着为患者实施手术的重要使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手术的难度不断增加,手术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的原因,减少或杜绝手术护理问题的发生,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接下来对我院2000年3月到2011年12月间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1手术室护理常见问题
1.1医护言语及行为不规范通常进行手术的患者,除去一些全身麻醉的患者外,大多意识清晰,医护人员在其面前的言语和行为不规范,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
1.2护理水平不达标由于一些手术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经验有限,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精神和物质负担,甚至导致一些医疗事故的发生。
1.3工作责任心不强有些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往往漫不经心或是三心二意,经常出现违反护理规范的护理行为,直接导致了各种医疗事故、护理纠纷的发生。
1.4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纠纷案例中,很多都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所致,比如说手术器材、纱布等遗留患者体内的护理纠纷时有发生。
1.5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往往工作忙碌,护理人员大多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精神和体力消耗巨大,一些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从而导致了很多误伤事故的发生。
2对策和方法
2.1更新自我护理观念,严格按照法规进行护理
2.1.1作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自身的护理观念,工作中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此外,医院还应该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
2.1.2手术室护理人员还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学习相关的护理法律法规,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自身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在工作中应该学会利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利,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
2.1.3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探视和安抚工作,初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的基本过程,使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并增强他们术后恢复健康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整个手术步骤以及需要的医疗器材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有备无患。
2.2严格考核,按职上岗
2.2.1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工作操作规章制度进行护理,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一些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同职责的医护人员相互顶替,所以,手术室狐狸热源应该严格按照自己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只能由护士来进行。
2.2.2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在进行相关班次的排列时,应该充分考虑洗手护士以及巡回护士工作的时间和次数,尽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护士的身心疲劳状况。此外,还应该针对第二天手术的安排情况,对相关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调整,在保证手术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医护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
2.3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2.3.1接送手术病人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手术室对手术病人的责任,从接病人开始到送回病房结束。在接病人时一定要依据手术通知单定项查对,不能接错病人,更不能做错手术部位。
2.3.2术中查对签名制度手术室《术中护理记录》单是对病人负责和具有一定法律意义的依据。因此,护士必须认真填写。(1)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须由上台、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再次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项目后做责任签名;(2)术中认真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线轴、各类引流管以及钻头螺丝等物品并认真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单;(3)关闭休腔前后必须要由上台、巡回护士仔细清点物品,无误后签名。
2.3.3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对一些特殊感染手术,如HBsAg阳性病人、艾滋病感染者、淋病和尖锐湿疣等病人,术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决不能麻痹大意。
2.3.4 防止术后弄错、弄丢病人的病理标本一般要求病人的病理标本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交给主管医师,并将标本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容器内,贴上标签。注意,器械护士在手术中无论取下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师是否要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
3结论
在现代的医院治疗中,“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是其核心内容。针对当前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时刻以病人为中心,严格规范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业务水平,保证患者身体尽快康复,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室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
手术室护理创新案例范文2
【关键词】手术室;产科;人性化护理;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产科护理服务水平高低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产科患者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进行同步护理,是生物-社会医学-心理模式的完整体现。在产科施行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产科患者的身心状态,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产过程中的痛苦,有助于消除患者紧张与焦虑的负面情绪,提升产科患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所研究的200例产科患者是医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病例中随机选取出来的,她们的年龄在19-36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一组有10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背景、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针对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主要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其内容包括:一是术前护理,即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之前,利用自身丰富的手术室护理经验与护理知识向患者与患者家属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措施以及手术的流程、手术的内容、手术的时间,手术全程及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开通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静脉注射药物,一条用于静脉推注血液;二是术中护理,即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让患者采取仰卧或者侧卧,并向患者介绍以往手术成功的案例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并积极配合手术操作医生的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脉搏、血压等临床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变化需要及时地通知手术操作医生,以便及时地采取抢救措施;三是术后护理,即在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变化,定期定时给患者进行体温、血尿常规的检测,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需要通知主治医生,同时当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疼痛难忍时,护理人员遵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或者指导使用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针对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则是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其内容包括:一是护理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的真实需求为核心,逐步改变传统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护理观念与模式,努力为产科患者创造良好的病区人文环境;二是护理人员要运用自身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与足够的耐心倾听产科患者内心的痛苦与对疾病的紧张与恐惧,满足患者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需求,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病理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措施,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方面的教育,提升他们的护理水平;三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遵守患者的生活习惯、、人格,严密观察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等三个阶段的心理状况,就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手术,面对疾病;四是病区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环境与饮食护理工作,即护理人员要定时开窗通风以保持病区内空气的清新,定期消毒并更换床上用品与患者的衣物,以减少病菌感染,同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清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焦虑程度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性分析。
1.3疗效标准本组研究的疗效标准:运用HAMA焦虑量表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小于7分代表没有焦虑,7-14分代表可能存在焦虑,大于14分代表焦虑。运用疼痛评分量表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I级代表有疼痛感可以忍受,II级代表疼痛明显,不能忍受,III级代表疼痛剧烈,不能忍受。
1.4统计学处理本组研究主要采取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进行检查,P
2结果
利用统计学的知识对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产科患者的影响进行系统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从上表1中可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值与焦虑评分差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探讨
在医疗机构的妇产科中对产科患者实行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工作中树立以产科患者为核心的护理理念,采取措施不断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与优化护理流程,有助于充分满足产科患者的真实需求,减轻患者对手术治疗所具有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抚慰,有助于提升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配合度与满意度。另外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强化对产科患者病情的护理与观察,及时给予患者以药物护理与心理护理等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在临床过程中的身心疼痛感,提升患者对医疗机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从而推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纪云.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27):5820-5823.
[2]张梅,王丽华.产科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07):1389-1391.
[3]陆霞.护患沟通及服务程序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04):35-38.
[4]尹笑珍.妇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践与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2):2387-2389.
手术室护理创新案例范文3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手术; 手术室; 人性化护理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逐渐称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且其以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1]。手术的成功除了与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有关外,护理人员的配合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53例腹腔镜行胆囊手术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行胆囊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男13例,女34例;年龄19~80岁,平均(46.81±5.25)岁;慢性胆囊炎3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39例,胆囊息肉5例;病程3~19年,平均(6.18±1.93)年。观察组53例,男15例,女38例;年龄20~83岁,平均(47.22±5.84)岁;慢性胆囊炎4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44例,胆囊息肉5例;病程3~20年,平均(6.25±2.0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是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手术所需物品,术中传递医疗器械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术前一天进行访视,通过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合并疾病[2]。与患者及家属进行面谈,向其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及手术大致过程,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向患者强调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嘱患者注意休息。术前一天备好手术所需设备和物品。手术当天由前一天进行访视的护理人员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在进入手术室时指导患者更换清洁鞋和衣裤,并戴好口罩和帽子[3]。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仔细核对患者信息以及手术部位和名称。指导患者摆放合适,并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再次检查手术所需设备功能是否正常。配合医生完成消毒铺巾,根据手术进程准备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准确传递手术所需器械。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及时向医生报告。术后清洁伤口残留血渍,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并护送患者返回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进行交接[4]。术后第二天回访患者,告诉患者及家属手术十分顺利,并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于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对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进行监测并记录,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以及术后3 d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包括20个项目,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手术前观察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焦虑情绪比较 手术前及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通过微创手术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手术是否成功除了与手术的操作、病情的程度等多个环节具有密切关系之外,在围手术期特别是手术过程中来自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配合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5]。人性化护理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在这个护理模式之下,护理的对象不仅仅是疾病,而是患者这个社会人;护理的内容也不仅仅是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治疗,而是在身心两方面给予患者以关注[6]。
虽然胆囊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损伤小,而且在临床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开展,但是患者在面临手术特别是手术过程中脱离家人的陪伴,独自置身于手术室这个陌生环境,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紧张和焦虑情绪,针对这个情况,笔者在手术之前安排巡回护士进入病房,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一方面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及手术的相关情况,解答患者的疑问,并通过讲解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7]。另一方面通过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让患者感觉周围有“熟人”相伴,从而减轻其紧张情绪。此外,通过术前访视,护理人员也可以对患者的身心状况有所了解,提前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避免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当中护理人员与医生之间默契的配合不仅仅体现了医院较高的医疗水平,而且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患者而言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取得患者对医生技术和医德的双重信任[8]。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手术室播放舒缓的轻音乐,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对于特别紧张的患者,巡回护士可以通过握手、抚触等方式进行安慰,也可在手术过程中随时告诉患者手术的进展,告知患者手术十分顺利。手术结束在进行敷料包扎后应对周围皮肤的血渍进行小心清理,以免家属看到后感到紧张和恐惧。巡回护士要护送患者返回病房,一方面避免患者在返回病房的过程中发生落床等意外,另一方面通过与病房护士的床旁交接向患者家属传递手术成功的信息。术后第2天再次到病房探视患者,恭喜患者手术成功,并向患者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治疗[9-10]。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为平稳,术后进食时间和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而且患者在术前术后3 d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因此笔者认为,对腹腔镜下行胆囊手术的患者手术室护士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护理模式,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宏,杨丽松,尹大伟,等.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22-23.
[2]谭叶,刘新莲,张秦华,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比较及护理[J].广东医学,2012,33(23):3670-3672.
[3]杜易芳,鲁柏涛.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护理体会[J].护理杂志,2011,28(23):36-37.
[4]邓洁.心理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283-1284.
[5]凌笑琼.手术室舒适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43-745.
[6]高杰,李森龙,赵慧敏,等.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人性化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66-3267.
[7]张云峰,黎俏燕,林玉清.循证护理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41-43.
[8]郑红,徐霞.护理干预对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212-1213.
[9]覃华凤,秦文艳,廖秀琼,等.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护理风险以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342-343.
手术室护理创新案例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创新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的外科护理学面对着更多更严峻的挑战。外科护理学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既要包含专业性较高的理论知识与观点,同时还要熟练护理技术。另一方面外科护理学也是护理学科关键的组成之一,其将专业知识与临床护理紧密结合,既关乎学生本人工作发展,同时又与病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面对现今种类愈加繁多的疾病,固有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医学的需求,加快外科护理教学方式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所以大数据背景下,外科护理教学如何创新,将是本文着重分析的要点。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
利用计算机将云技术运用到数据的处理中,使数据通过加工整合后形成海量数据库,大数据主要特征是以结构庞大、信息繁杂、种类多样为主,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信息价值的综合体现。其具体表现为: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运用挖掘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对多种类数据都可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处理信息数据的速度较快;其经济与商业价值日趋上升[1]。
二、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落后,较为枯燥。现今我国许多高职高专的教师,其进行外科护理教学的方法不仅落后单一,且较为枯燥,同时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性和应用性,只一味地进行单方面知识的陈述,缺乏趣味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灵活地、合理地对大数据进行应用,导致整体课堂效率不高,与实际的临床护理应用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大大降低。2.教学设备陈旧。许多高职高专还没有完整的大数据应用意识,加上资金以及人员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外科护理所需的设备都较为陈旧,更新换代较慢或者严重缺乏。如外科手术室的基础设施较差,先进设备的投入较少,计算机配备不齐全等,致使学生对手术室和设备的学习与了解不足,一旦进入到实际的岗位中,很难顺利、安全地开展工作[2]。3.教师经验不足或意识落后。我国高职高专的教师,其教学意识与经验大都处于较为落后和老化的阶段,不仅无法适用于现今外科护理的临床教学,同时较为陈旧的观念使其无法适应大数据的融入,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思考与意识。另一方面,年轻教师虽然具有先进的教学意识,却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较少的临床应用经验,最终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进而影响教学质量。4.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落实情况较差。外科护理中,临床护理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其包含的学习内容、课时以及理论任务都较为紧凑和繁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一部分高职高专学校,其实验室各项设施的落后和缺乏,也限制了学生熟练掌握大数据与临床护理应用的机会,进而不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实际掌握与运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的创新对策
1.运用大数据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医疗改革的相关要求,使得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面对着新的挑战。因此,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融入大数据,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显得势在必行。教师可利用大数据的广泛、整合与多样性创建外科护理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真实的外科手术、临床护理等情况,再将课本知识与学习目标代入其中,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独立思考、交流探讨以及大胆质疑[3]。也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学会发散思维,同时将所学的外科护理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真正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综合发展、全面提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也是教师创新教学的重点部分。大数据中包含的数据内容极其广博,同时云计算的涵盖范围更涉及多个种类,所以,教师可利用大数据将医学及其他相关知识与外科护理教学进行结合,同时将其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用以提升学生综合知识内容,如建立网络讨论平台、网站知识竞赛等;也可利用大数据中的视频或多媒体技术,进行临床护理操作的虚拟演示,疑难疾病进行外科护理时设备的应用以及护理重难点讲解等,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能让学生更好地代入课本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与了解。2.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结合信息技术。高职高专教学的创新离不开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外科护理进行实践教学时,手术室的创立、设施的配备以及系统的建立都应结合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并定时进行更新换代。如依照真实的手术室格局进行实验手术室搭建,以便于让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时有较强的代入感,加深对外科护理各个步骤的熟悉度;引进先进的医学设施,配备专业的呼吸机、手术床、监护仪等。同时,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计算机、视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利用先进的大数据结合课本知识以及教师自身经验,才能真正让学生吸收所学知识、掌握相应的护理技术。3.教师提高大数据教学意识与教学水平。大数据背景下,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得教学效果在不断提升。大数据所带来的资源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课件设计以及教学视频的制作等,这类方式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其所需的专业性与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想要真正提高外科护理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教师首先应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培养自身对大数据教学的意识,接受并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其次,巧妙运用大数据的资源整合优势,搜索出具有代表性的外科护理案例;最后,结合信息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行进行思考、辨析、讨论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方面应提升对大数据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学生实际的学生情况,只有从实际出发再融合大数据技术,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水平,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4.加强临床护理见习,善于运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整合。首先,外科护理学科不单是综合知识与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校应重视外科护理的实践性,并大力推行临床见习。其次,高职高专学校不妨与医院之间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每年安排学生到医院辅助外科护理部门完成见习任务。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再次,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大数据来整合见习过程中的信息,如每日工作情况、病人的护理情况、各疑难病症应护理的重点等。最后,学生临床见习完成后,可运用大数据、多媒体等形式制作相应的实践报告,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反思[4]。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技术掌握能力,同时也能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其学习的热忱与责任心。5.大数据与教学奖评、考核系统结合。学校可利用大数据的广泛与多样性,改进奖评与考核系统。第一,大数据主要依靠互联网实现,因此可建立日常教学奖评系统,全天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实践能力等进行科学的、综合的总结和归纳,进而既包含了教师的绩效考核,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科学细致地进行评估。第二,运用大数据建立相应的考核系统,可相应增加实践能力和见习情况的比重,以此提升学生外科临床护理应用能力。如除过普通的各科考试以外,日常的外科实践课程、医院见习等也应纳入考试范围内,一并进行数据考核[5]。6.合理利用大数据,舒缓学生心理压力。外科护理学科其知识内容较为繁杂、技术专业性强,因此,在学习及实习过程中,很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焦虑、紧张以及害怕等心理问题,进而致使学生表现出学习情况较差、实习能力较低等现象。学校和教师不妨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安慰和疏导,如设计相应的研究问卷、设计网上问答模块、创建心理疏导网站以及设计相应的视频等,用以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引导学生合理发泄压力,调整学习态度,增强个人信心,以便于用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外科护理的学习当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大数据的内涵与特征、高职高专外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依据外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对策,主要包含运用大数据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及内容、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教学意识与水平、增强外科临床护理见习、合理进行奖评与考核、疏导学生心理六个方面。外科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课程设置也极富前景与活力。因此,高职高专学校作为向各医院输送人才的平台,其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大数据优势,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的外科护理人才。
作者:蒋争艳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欣然,张琰,韩斌如,等.高职高专《外科护理学》精品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84-285.
[2]闫秋佚《.外科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1):447-448.
[3]吴宗平,刘玮,胡忠华,等.外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与实践[J].医药前沿,2012,02(6):364-364.
手术室护理创新案例范文5
【关键词】 批量患者; 抢救; 护理
批量患者通常是同一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致少造成3个人员以上的伤员[1]。本院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城乡结合部),人员流动较大,患者复杂。经常出现批量急诊患者入抢救间的情景。目前批量伤员多来自于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和群体性中毒。成批伤员相对集中、数量多、病情相对复杂,在抢救批量伤员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患者数量多、患者病情重,确保抢救工作有序、紧张、快速有效地顺利进行是急诊科重要而艰巨的任务[2]。笔者通过2011年2月-2012年3月16起批量患者抢救案例,总结报告如下。
1 制定批量患者抢救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急危重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抢救,本院专门制定了“三先三后”的工作原则,即“先就诊、后挂号,先抢救、后交费,先住院、后办手续。”并制定了批量患者抢救的应急预案。遇批量外伤患者时,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院领导汇报,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即刻到达急诊科,在领导小组的指挥协调下,以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和场地为基础,快速分诊、分级处理严密组织、合理分工。
将现有的护理人员分为五组:(1)指挥组:护士长负责指挥护理救护工作,联络有关科室,调集人员,保障药品物质的供应。(2)病情预检组:由2~4名有丰富预诊经验的护士组成,负责快速对患者病情作初步判断,在观察病情时坚持一看面容、呼吸、表情、瞳孔、伤口,二摸脉搏、肢体感觉,三听血压、受伤经过,疼痛[3]。如是外伤患者按病情的轻、中、重分类挂上标记,填写编号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统一编号挂牌,红色: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黄色:可以延迟处理的伤员;绿色:轻伤伤员;黑色:不可挽救的伤员[4]。如是内科患者,更要做好病情的观察,评估,绝不延误病情。大多数突发灾害的患者都无家属陪伴,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识别制度,为每一位抢救患者带好腕带,腕带识别信息填写完整后,需有两位护理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以便在进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前准确识别患者的信息,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医务人员在诊疗关键流程中识别患者的准确性,对提高护理安全非常重要,也是医院现代化、正规化医疗管理的发展方向[5]。(3)急救组:由3~6名急救医师和4~10名有丰富应急经验的护士组成,负责患者的抢救,如给予合适、有效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监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功、抗休克等急诊救护,稳定患者基本生命体征。遵医嘱给药、止血包扎、固定等。(4)辅助组:由3~4名护士组成,负责常规性的治疗工作,如生命体征的测量、药物过敏试验、伤处初步处理、病情观察、特殊诊疗技术的配合、做好各种记录。(5)陪护组:由2~3名护士和若干护工组成,负责护送伤员进行有关检查,手术、住院等,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就地抢救。
2 批量患者入抢救间的急救处理
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在5 min内完成患者合适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确保各种仪器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所有物品放在明显易取处,这样可以赢得抢救时间,减少混乱。建立静脉通道、采集标本,填写抢救记录单。根据患者情况安置患者,准备好抢救器材及抢救药品。观察患者有无意识、瞳孔大小的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遵循“救命第一”、“损害控制”原则[6],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急诊操作如,深静脉置管、环甲膜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心搏骤停患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食物中毒者及时给予催吐或导泻,必要时给予拮抗剂洗胃,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大面积烧伤患者给予抗休克、静脉补液、伤口清洗包扎;批量吸入性中毒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处理;骨折患者给予初步固定,并行相关检查;对于心衰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有效吸氧,正确,合理用药等等。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书写急救护理抢救记录及危重患者转送登记本。突发批量伤员就诊时由于患者多,病情急,护士一般可执行口头医嘱,因此,要做到听清、问清、说清,做好三查七对,避免差错,要求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晰,尤其是药名、剂量、方法、时间、给药途径等,护士要复述1遍,医护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在抢救记录单上,抢救结束后补记医嘱补开处方[7]。抢救过程中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意外的发生。患者经急诊科妥善处理后病情稳定,需入院治疗或急诊手术的,护士应提前做好转送前的准备,患者的准备,妥善固定好各种引流管,便携式的除颤仪检测生命体征,便携式的吸痰器防治误吸,气管插管盘随时备用,保持输液通畅,及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等等并提前通知手术室或相关科室,告知相关科室患者病情及人数使其做好接收及抢救准备工作。转送时危重患者应专人护送搬运动作轻稳,保持各种管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到达病房或手术室时与病房或手术室护士认真交接好患者病情、检查、用药情况、各种处置等,并在转送登记本上签字。介绍病区护士,为家属患者与病房护士搭建沟通桥梁。
在治疗病员身体疾患的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应激障碍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工作,努力不让其留下心理阴影。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急诊护士更应该对自我进行心理护理,在突发的事件中可能接触一些面目全非的患者,要积极调整心态。尽量避免因为急、忙、患者病情危重而导致和患者家属的争执。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避免护患发生纠纷。
3 小结
通过对16批批量患者的成功抢救使笔者认识到,成批伤员抢救时,要有批量患者抢救应急预案,早期有效的救治是多发伤的抢救关键,抓住伤后“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生命体征平稳[8]。在充分做好物资准备基础上,合理分工,统一指挥,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全力以赴,迅速救护病员,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保证。
参考文摘
[1] 徐桂琴,何忠杰,马俊勋,等.“3级检伤-3个分区-3个阶段”模式在群体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54-855.
[2] 蔡爱柳,危丽华.批量伤员入急诊科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4):359.
[3] 陈淑芬,简华刚,村淑兰.批量车社祸伤员急救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0,29(6):567.
[4] 宋金兰.护理部面对成批量伤员急救的护理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47-48.
[5] 付爱琴.标识腕带在批量突发事件急救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10(24):6446.
[6] 周文,吴峻松,马岳峰.损伤控制在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51-552.
[7] 常智云.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71-72.
手术室护理创新案例范文6
护理综合实验为学生提供互动式训练,通过对模拟病人的观察、评估、实施护理措施以及用药管理等,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进入临床角色。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保持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只是在临床护理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模拟实验课,在毕业考核时采用综合能力考核。护理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分3个阶段进行:护理基础技能操作训练—模拟综合实验—临床实习、毕业综合能力考核。
1.1第1阶段为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阶段
第1阶段安排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认识现代护理观念和目的,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1.2第2阶段为分析与综合实验阶段
第2阶段主要课程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是护理综合实验开展的重点。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护理综合实验案例,利用综合护理模拟人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综合实验要求教师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讨论并确定重要理论知识点应该用哪种综合实验手段强化,哪些技能操作或知识需要用综合实验来体现其重要性。例如,内科护理教学中设计了5项综合实验,每项实验将一个系统重点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设计,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既独立又协作地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护理问题,结合所学护理基础知识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如:完成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后,设计了COPD的案例,根据病情特征,让学生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如:给氧、背部护理、雾化吸入及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症状,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通过综合实验训练,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和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由护理专业课程老师负责,实验课时数由原来见习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如:呼吸系统见习课是按疾病内容安排的,有8个学时,我们调整为2次授课。1次为综合实验课,4学时,1次为临床见习课,4学时,这样逐步通过课堂、实验再到临床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第3阶段为探索实验和综合考核阶段
第3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毕业考核。这个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将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连贯并结合起来。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我们把综合实验考核作为毕业时技能考核,放在完成实习之后,是希望通过学生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重视临床实践,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病人的问题处理更符合临床实际。综合实验考核方法: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操作的规范性。评分的权重包括:提出相关护理问题20分(内容正确15分,格式行文通顺5分);理论答题30分(口试为主,内容正确25分,分析能力5分);实际解决问题40分(操作能力30分,组织能力5分,创新能力5分);其他,如仪表、实验态度等10分。
2体会
2.1护理综合实验有利于实验资源综合利用
传统的护理实验室往往仅供单一课程教学使用,未能充分利用。开展护理综合实验能克服原有不足,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护理综合实验可以将护理单一的基础实验训练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原有的实验内容为基础,通过科学综合设计,既体现跨课程、交叉渗透的特色,又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
2.2丰富实验内容、注重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培养
三段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护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验的内容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又要注意与临床护理进展接轨,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因此,编写《护理实验指导》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是开展综合实验的关键,既要体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要为提高学生能力做必要指导,并且在整个护理实验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而且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综合性实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5]。学生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根据案例设计护理目标,拟定护理措施,在老师指导下解决和完成实验,不仅巩固学生护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的独立、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6]。如:危重病人抢救中,不仅是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通知气管插管、抢救药物准备、给药途径选择都应该同时考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判断、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3]。在护理综合实验中,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创新和发挥。如:对昏迷病人鼻饲营养的胃管末端固定方法,学生根据静脉留置三通连接管原理设计了鼻饲管末端固定设想,虽然制作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4对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