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语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的语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的语法

高中语文的语法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语言形成的规律。很多教师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语法教学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在语文教学中将语法教学淡化。这些做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表现出了语法的弱势。然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涉及语法,如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是由教师自由掌握的,所以对语法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系统的教法。

一、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问题分析

在高中语文语法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明确。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语法教学目前正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虽然有的教师在语法教学上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教师对语法教学的积极性,并且逐渐淡化了语法教学,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语言的学习在缺乏语法知识支撑的条件下,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们分不清句子成分,在语言表达中常常无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另外,在阅读中,由于语法知识薄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了一定难度,无法从关键句子中领会到作者的意图。除此之外,在学生的写作中,语法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特别是句子结构混乱,滥用修辞,使整个文章缺乏美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写作练习不够、阅读量不足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语法知识匮乏。

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语法教学的意义,才能在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语言是由语法、语音和词汇三个要素构成,而语法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语言形成的规律,涉及了短语的结构、词汇搭配以及句子的成分等多方面的语言知识。虽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没有直接的语法内容设置,但是教师要从教材的分析中提取语法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无论从表现内容,还是从写作表现手法上都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分析文章内容的时候,如果没有语法知识的支撑,对一些长难句无法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章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在分析教材课文内容中,将语法知识提取出来,向学生传授语法知识,对复杂语句分析理解,抓住句子主干的意思,使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教师也要重视从词语的运用方面向学生渗透语法知识,对词义相近的词,要经过语法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词性是否不同,了解词汇的搭配规律,避免词汇搭配上的错误。因此,规范学生用词的规律,会让语病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除此之外,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教师更要重视语法知识的传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常会遇到特殊句式和一些实词和虚词的灵活运用。如果教师不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传授,会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举步维艰,无法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学习的认识,使学生在日常语言交际和写作中有意识地用语法来规范自己的语言,减少语病的出现,加强对句子的分析,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对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

语文语法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学生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方法也要仔细审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但是语法知识确实很抽象难懂,教师如何将这些抽象化、规则化的语法知识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内容,是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根据目前语法教学的特点和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对语法教学的方法提出这样几点看法。

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结构复杂的语句,而且这些语句又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学生在理解时,往往抓不住句子的主干,难以理解句子的意思。而这些句子就是很好的语法教学的材料,教师通过对句子的语法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的层次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语法知识。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进行规范。抛开写作的其他要求,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语句通顺。而在实际的写作中,学生们常常会出现语法方面的错误,语病百出。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作文出现的一些病句进行分类整理,将其作为语法教学的材料,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语病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从中学到语法知识,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除此之外,还要让语法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语言的习惯,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法错误。教师要从这些日常用语中寻找语法教学的材料,为学生分析其中的语法错误,使抽象的语法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动鲜活的语言材料中,让学生对语法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不断向学生渗透语文语法知识,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而语法教学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去寻找更有效、更适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丽.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J].中学语文, 2012(09).

高中语文的语法范文2

一、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勇于破旧立新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抓基础知识,满足于成绩与分数,语文课除了讲外,就是读、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美感在语文课堂上变得黯淡无光。因此,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不轻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正是基于语文素养在学生一生中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基础。

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认识自我”,学生刚刚跨入高中门槛,对环境、老师、同学都是陌生的,同时在新的阶段应该怎样对自己准确定位没有想法,所以在学期初,我就组织了一次以“认识自我”为主题的演讲,既让大家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他人,又锻炼了胆量和口才,学生很踊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营造民主氛围,在教学中讲求民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绷紧的神经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思维将处于活跃状态,发表精辟见解。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享受到了“自由”的快乐,并拓宽了视野,开拓了思维。教学是互动的教学,真正的教学应是让学生与老师良好交流的教学。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1.深挖教材内容。我发现,每当新学期发课本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第一时间拿起《语文》课本,从头到尾先读一遍。这时,如果不能引入新的教学内容,那么学生的这份新鲜感便会消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减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审美因素、情感因素等方面的深层次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情感体验,为他们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2.开展大语文教学。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课不能只是局限在语文课堂内,而要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只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次我让学生为“推广普通话”写一则公益广告,这是语文高考中出现过的一道题目,然后给学生念了当年考生所写的一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在笑声中、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教学生如何写广告词,广告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把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技巧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老师教得再多,也就是一杯水,学好语文主要靠自己多阅读。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除了课上引入较多的和课文有关联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外,为了开阔学生视野,还应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我们不能局限于薄薄的一本教材,而应立足教材外,让思维飞扬。

可以结合教材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接受文学熏陶,同时告诉学生要读懂这些作品,就必须好好学好手头的语文书,从中获得更多语文知识。

3.进行美的熏陶。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相信谁也不会拒绝美。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其兴趣。

三、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

1.师生互动。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教师要转变观念,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确定“教”,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对小老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特有的思维优势等,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肯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

2.体验成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一定启示,让教师从中可以领悟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

高中语文的语法范文3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语法 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就是理解,理解作者表达的表情达意时,在理解词、句子的意义时,我们就应该着眼于句子、段落,通过对词对句子结构的分析来理解文章。而语法掌握牢固了,就掌握牢固了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就可以增强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语感。

一、语法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中忽视语法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偏重课文的内容与意义理解,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偏重内容与意义的教学,于是忽视了语法的学习。造成学生分不清楚语法中最基本的实词和虚词,对于句子成分、句子之间的关系更是无法分析。此外,学生文言文的语法基础薄弱,教学方法的良莠不齐也是造成语法教学困难的原因。文言文语法知识的缺乏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难以真正理解文言文的本意。在高中阶段的语法、修辞的知识与能力影响到语文学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如果没有对于这类问题进行及时补救,日后的学习中问题就会不断出现。

2. 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没有正确足够的认识到文言文学习的价值,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而小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认识古代社会,还有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产生的原因是考试的压力。还有教师在教学时大多只是在讲解文言词的用法、句式,忽视了语法的重要性,文言文考试只重结果,轻视过程,重视对于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语法的考查,导致学生在词和句式上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文言文变成了背诵和默写,由于教学方法枯燥,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是被动的状态,缺乏阅读文言文的体验,更缺乏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加强语法教学的对策

1. 激发学生兴趣,制订学习计划

在教学中教师要区分不同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阐明文言文语法的价值,明确学习文言文语法的意义。由于语法的内容较多也较复杂,学生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文言文的背景知识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故事引入语法的教学,教师应该多读史书,熟悉中国的历史,引起学生对于语法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分清轻重主次,可以选择在今后学习中最需要的,最实用的部分进行讲解,从词性、短语、句子,基础语法内开始学习,使得学习循序渐进。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时,教师将基础的语法知识,用最简洁的方法教授给学生,易懂、会用为目的,力求学生都能懂基础语法知识都会用。

2. 教学与语法相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文言语法充分的重视,打好学生的文言文语法基础,有效地的逐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在学习文言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系统地了解文言知识内容,对文言知识全面了解,知道哪些是语法现象,及时利用文言文课文来巩固语法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展文言语法学习之前还可以先教授现代语法知识,可以达到互用对比的效果。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现代汉语和文言文语法中的词的划分不完全相同,了解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差别,从而更好掌握知识。达到词类活用,补充了现代汉语语法的知识,运用词性知识分析,很容易弄懂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语法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语法知识。

3. 在实践中巩固语法,强化学生运用语法知的意识

这要求教师有一定量的语法意识,懂得借助语法知识解决语文问题,所以教师要有运用语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利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语文学习中的相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巩固语法教学成果,强化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在练习中,要充分利用语法知识,巩固练习。

三、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消解学习语法的恐惧感

教师要努力发挥的正面影响,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具备充足的文言文修养。讲解课文时要表现出对课文的熟练,基本能背诵,可以旁征博引一些名人名言,这样的表现能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言作品,改变学生心中关于文言文的印象。学生可能会害怕文言文语法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读带有故事性的文言作品。学生一定要进行自主式阅读,凭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要自己用心感受,接受文言文的熏陶。进行潜移默化式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不自觉接受高贵的精神品质的熏陶,会自觉地形成健全的人格。

结语

职业高中的文言文语法教学的提高要求语文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学方试,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文言文语法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朱红芳. 浅析语法教学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作用[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4) .

高中语文的语法范文4

(一)大学校园热点对语文教学的冲击

“2004年11月11日,在东南大学召开的‘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上,海内外知名学者指出这样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在‘现代文盲’(不会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英语)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传统文盲’(不能正确读写、不懂中外文化、缺乏人文素质)正重返大学校园,且人数逐渐增多。”

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今天的大学生也都生不由已的转入到三个热点:外语热、计算机热和考证热。综观当下大学校园的热点,不难看出在大力强调高职教育要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今天,高职语文教学受到了较大冲击。大学教育的职前培训功能得到空前强化。一本本盖有鲜红印章的证书在就业市场为学生的实力和能力作证。在这种实用主义盛行的情况下,不少的学生都在看英语专业书、记英语单词,为各种考级、考证忙得焦头烂额,这反映了当今社会盛行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对大学语文的冲突。以上误区的存在,阻碍了高职语文教育功能的发挥,语文虽是母语,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非常冷淡,使高职语文教学面临这非常尴尬的局面。

(二)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节

高职语文课是公共基础课,许多人认为其教学目的不像专业课那样指向明确,甚至很多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支点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专业人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否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而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技能和技术,因此,这门课程是完全可以取消的。因此,在高职学生负担较重的情况下,高职语文不应该与其他专业学科或基础理论课程放在同等重要地位,而应主动让位,以免因小失大。从这些情况可看出,高职院校应把大学语文课程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起业思考它的作用,思考它与专业的关系。

(三)对高职语文学科性质理解的误区

关于高职语文的学科定位,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强调它的语言知识性的,有主张它的文学赏析性,还有认为它应该是写作技能课……基于对大学语文种种理解,有的学校则将其开为文学课,范围狭窄,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的则干脆上成写作课,专讲作文技法,显得单调,而忽视了其人文性;有的则认为高职语文是“高四”语文,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充斥着语法、修辞、表达方式、艺术技巧等等的名词和术语……这些对高职语文学科性质的较为偏颇的理解,使学校、教师对高职语文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等陷入了误区,不能正确认识高职语文的作用与地位。

(四)高职语文学科自身的缺陷

高职语文的困境也来自语文学科自身,高职语文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如学科定位不清、教学目标不明,以及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语文教师也往往不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学目的认知上的不准确,容易造成语文教学脱离素质教育的轨道,出现培养目标与指向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学过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沿袭高中固定而僵化的教学结构和模式,教学方式呆板、单一,教学内容难以有效地传授,学生不感趣等的弊端。

二、对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思考

语文学科是与人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职责,在高职语文教育面临困境的今天,应使语文教学必须尽快适应时展需要,增强语文教学的魁力。

(一)高职语文教育目标与是高等职业教育观相结合

从性质看,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各门课程要立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提出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语言理解等能力其实就是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中发挥着日渐突出的作用。高职语文教育应该切实培养学生将来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必需、够用的语文素养。语文知识的薄弱,将直接或间接影响高职学生对各种技能、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他们个性潜能的施展和发挥。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在高职院校开设语文学科,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高职语文学科观

许多高职院校在高职语文的实践操作中,或混同于普通高校大学语文,或类似于高中语文,这就明显暴露了高职语文缺乏自身特色的问题。高职语文是一门处于特殊地位的学科,它既与普通高校的大学语文有所区别,更不能混淆于高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相比,应更注重各知识点的联系,体现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使得高职学生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能在语言文字的操作中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使高职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运用;与普通大学语文相比,在层次上应相对降低,在科目设置和框架构建时可以适当突出它的实用性价值,如强化读、写、说的功能,增加实践性材料等等。同时,还注重人文教育和知识的深度与厚度,提高文学修养。这样,高职语文不仅是高职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辅助工具,还应该为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从受教育的对象研究教学方法、教材内容

从程度看,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其学生从年龄、心理、知识水平、学习需求等方面都有别于中职学生。但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明显薄弱一些,与一般“三类生”和高考落选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方面又明显有自己的实力和优势。针对这样特殊的学生,高职语文在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方向、选择教学方法、编排教材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象的特殊性,准确把握学科的深浅度、有效化解各知识点的难易度,巧妙地编写出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内容。同时,语文课程的设置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相应的教学目标的设置。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教学就应视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写作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指明了这门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与本专业课的关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教学与所学专业的密切关系,将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合理安排高职语文教学体系

对高职语文,应坚持工具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认识和感受文学的魅力总是高职语文责无旁贷的职责。作为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不可偏颇,既要认识到它的思想性、人文性,又要正视它的工具性。如果因为认识到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而忽视了它的工具性,难免从过去单纯的工具论极端滑向“文学课”极端。高职语文的教学并不是一本《高职语文》或《大学语文》的教材就可以解决高职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相反的,要培养高职学生具备完全的语文素质,要做到工具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合理安排高职语文教学体系。

(1)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目前高职学生普通话不规范,缺乏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口才,写出的文章不通顺,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的想像力……这一现象都是因为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于此,高职语文首先应强化它的工具性功能,所谓强化工具性功能,就是要把高职语文的重点放在语言的运用上,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读、写、听、说训练;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在交际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以此来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总之,高职语文应充分发挥它的实用功效。根据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可相应设置辩论、演讲、采访、写作等相关课内外活动,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驾驭能力。

(2)贯穿语文的人文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高中语文的语法范文5

关键词:文言文;汉语语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360-01

随着一轮轮教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早已淡化了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初中语文教材附录上虽然有语法知识的内容,但教师已经基本不再给学生作细致的讲解了,以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对文言文的学习相当吃力,可是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又到处需要汉语语法知识作文支撑。下面结合经验谈一谈汉语语法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

一、通过分析词性、短语,辨明虚词用法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使用最为普遍,也最为复杂,要辨明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的用法,许多时候可以依赖于语法知识。

例如,“以”用作虚词时主要用作介词和连词,但是如何辨析是介词还是连词呢,掌握介词的用法即可,介词的语法性质是介词后必须带上宾语构成介宾短语修饰谓语中心语,“以”要做介词后面就得带上名词或代词,这样就很好辨析了,如,“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中的“以”就是介词,因为“以”后带了宾语“沛公言”构成介宾短语修饰“报”;“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以”就不是介词,因为后没带宾语,也无省宾语情况,相当于连词“而”表目的。

二、通过分析词的组合,辨明用法,理解词义

一个词,尽管义项繁多,但当它进入句子,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解释。所以解释文言词语时,可先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了解这个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即了解这个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这个词和其它词构成的语法关系来推求它在句中的意义。词和词的组合,总有一定的意义关系,有一定的规则,分析词和词的组合,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主要是做形容词用,如果学生不懂语法就很可能将“善”译作形容词,致使语句不通,但是如果学生知道形容词作谓语是不带宾语的,就知道“善”不能作形容词讲,因为“善”后带了宾语“留侯张良”,就该活用为能带宾语的动词了。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活用词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临时性,而这一点是受一定的语言环境限制的,在分析时要注意活用词前后的修饰成分以及它们的结构关系。如果我们平时只是告诉学生,它本来是什么词,现在活用为什么词,意即什么什么,学生是难以理解透彻,也是难以记住的。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学生根据语法知识分析一下前后词的组合关系,再讲活用现象,学生就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了,记忆也一定能保持得持久些。当然,学生如果养成了分析的习惯,有些东西也就无须死记硬背了。

如: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这是一道翻译题,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根据我们平时所讲,动词前面的名词不是做主语的话,一般就是名词作状语。如果学生能够注意到“廷”和“面”的后面分别是“折”和“从”两个动词,而且这里已经有了主语“裴矩”,也就能把这两个字翻译为“当廷”、“当面”,从而准确地把句子译为“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三、通过成分的分析,把握句式特点,理解语义

文言句式和活用是多年高考必考的内容,掌握文言句式,关键是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句子语法特点。

《劝学》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讲解这个句子,我们一般总是问学生:这个句子的句式上有何特点,很多学生凭感觉说是倒装,却判断不出是定语后置。如果我们换种问法,请学生翻译这个句子,再思考“利”和“强”在句子中作啥成分,起啥作用,学生就会明白作定语修饰“爪牙”和“筋骨”,也就明白作定语了,就会轻松知道啥叫定语后置了。

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一句:

忌不自信。

这个句子,直接就句式提问也未尝不可,但总有些“无用功”之感,会的不问也会,不会的问了也白问。但如果从成分分析入手,问学生主语是什么?(邹忌),谓语呢?(信),“信”的对象呢?并与现代汉语作一翻比较,学生就能很快说出该句的句式特点,并能准确地把它翻译出来。

成分的界定,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句式,理解词义,有时对我们的思维还起着积极的制约作用,使我们的翻译规范而不随意。如《荆轲刺秦王》中的: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

这个句子有同学就翻译为:太子丹和宾客知道这件事的,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荆轲。严格说来,是不准确的,因为不懂语法,“知其事”是修饰“宾客”的作了宾客的定语,但被后置了,正确翻译该是“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四、通过分析句子间的关系,理解句意,确定词义

同词的组合一样,一段话中的句子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缀起来的。而这“一定的顺序”又反过来制约着我们的言语行为,规定着你说了“因为”,就得说“所以”,前面有个“如果”,后面就应该有个“那么”。因此,我们也可以从句与句的关系分析,推断词句的意义。

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准确地解读和推断文言词句,对于阅读者来说,既是阅读必备的综合能力之一,又是一个难点之所在。但它却是准确解读文言文的前提,是关键。

95年高考文言文材料中有一句:

吾谓汝知天下之理,今闻此言,故犹未也。

高中语文的语法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质量;语法问题

随着我国进入全球化进程,英语对学生成长越来越重要,这就导致更多的学者对英语教学的关注与重视。不过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争议的重点内容,如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语法教学是否有必要?这些问题都让众多教育学者感到迷茫。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少英语语法的教学意识

英语作为重点课程已有多年,不少老师认为英语是作为学生交际能力来进行学习的,语法对于学生利用英语交际来说并不重要,这也是因为老师们受到“交际教学法”的影响造成的。英语语法教学意识不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部分老师对新课改要求的错误理解,认为新课并不是重视英语语法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淡化英语语法带来的效果,简单讲解或者不讲,这就造成学生对很多著名英语文章或者著作无法准确理解含义,在长期看不懂的情况下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直接影响英语成绩以及未来的升学道路。

2.语法教学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性

学习英语枯燥无味,这是我国众多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在进行语法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大多选择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无法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语境进行学习,更无法加深他们的知识点印象,长久下来对英语语法以及整个英语课程都毫无兴趣,大大降低英语学习效率。

3.直接灌输语法知识,教学毫无趣味性和生动性

不少英语老师严重受到传统英语教学思想的影响,对语法知识的讲解非常重视,对语法的实际应用缺少关注。因此在教学上选择直接灌输的方式教授学生,导致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课堂沉闷。更因为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一方,不够主动,直接影响英语学习效率以及语言的综合能力。

二、解决高中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策略

1.生动设置语法教学情境化,提高语法教学的趣味性

拥有学习兴趣才会渴望认识知识世界,渴望探索寻求真理,这是一种带有情绪在内的自愿活动。学习英语知识以及语法知识更是如此,要引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而新课改中表示灌输语法知识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标是将语法知识应用于实际真实的生活中,因此老师在教授语法知识时生动有趣的设置语法情景更有利于教学效果。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语法教学的前提是学生拥有基础语言材料,这样学生才能够正确、感性地分析语法情景教学中获得的内容。但是感性材料不够典型或者量不够足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将英语能力应用到其中。而设置语法情境时选择就地取材,选择和学生关系紧密的日常生活案例,更能够促进学生带入其中,理解其中的含义,降低学习难度,令学生容易获取成功感,还能够促进他们加深知识点记忆。

2.语法重点突出,精讲易懂

突出与精讲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法教学中想要突出某部分重点就是对其进行精讲。作为老师要知道课本中有哪些语法要点,这样在进行课堂讲解中就不会显得毫无重点。而在教学中老师常常会举一些例子,而这些例子往往来源于语法书或者参考书中,不少老师就直接照搬到课堂上讲解起来,这样就导致语法教学虽然内容丰富,可针对性不强,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甚至有可能抑制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讲解其中一个语法要点时,必须选择合适且典型的例句,精简例句才是最佳选择,并不是越多或者越细才好。除此之外,老师在进行语法讲解中还要尽量简单明了,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解,尽量避免复杂化或者使用太专业术语导致学生听不懂。将简单话语配合典型例子讲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应用

所谓归纳法与演绎法是完全相反的两个过程,归纳法是将特殊变为普通,而演绎法则是将普通变为特殊,而这两种方法在英语语法教学应用中十分多见。新课改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提出新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尝试、积极探索,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学习方式。同时倡导学生从众多事例中主动进行归纳总结,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知最终结果。自我探索与研究更有利于激发潜在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4.以新带旧,延伸旧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