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

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范文1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 安全监督集成管理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67-02

因为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不同的法律法规与准则作为引导,进行监督的同时也构成了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部门,各个部门分别针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进行落实。因为组织分离、技术屏蔽以及流程分离的诸多原因也间接导致了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工作上的分离,进而构成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双轨制的现象[1]。将二者进行集成管理,即将二者共同拥有的属性要素进行集合,并且将各单元中元素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建设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监督二者务必要具备其中一种公共性质,否则该元素则不会被集成体容纳,这样也阻碍了集成体的形成。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层管理进行分析,事先要对二者是否存在共通属性进行了解,也就是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容性,同时这也是集成管理的基本要求。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集成管理,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1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

1.1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发展目标相同

所谓发展目标一般是形成制度的必要前提,发展目标部件决定了制度本身的既有属性,同时也限制了制度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这也是制度的灵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主要是针对工程日后使用的安全性而言,以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导致安全事故。安全监督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性,其根本目的是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免出现生产事故。尽管二者在工作时关注内容有所不同,然而其服务对象却是相同的,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的发展目标,均是为了对社会公共利益与安全提供保证。

1.2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基本准则相同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在处理问题时,方法体现了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我国在工程责任主体处罚时,分别设置了行政处罚与行政措施两种不同的形式,其中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了罚款、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财物以及吊销相关证书等一些形式[2];而行政措施则主要是责令改正,也就是通过下达相关命令使当事人终止违法行为,限期将其改正的行政教育的具体行为。一般情况下,行政执法部门会针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情节严重程度,决定处以行政措施或是行政处罚。

2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

2.1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时间相同

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过程即工程实体生产的流程,所谓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主要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生产的安全性,其主要关注的内容是在质量实体构成阶段中如何运用有效措施提升建设工程质量,以免出现安全事故。为此,只要发生于施工现场中的安全问题,均可被视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生产问题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所以建设工程实体质量与安全生产二者均开始于工程开工,结束于工程竣工。

2.2 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空间相同

为了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扰民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同时为美化环境、文明施工发挥积极作用,可以在施工现场全面落实封闭式管理。在施工现场封闭管理的期间内,也可以将现场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施工区与办公区。施工区和办公区之间要有极为明确的隔离带,同时在该隔离带上设置防护措施,使其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结合住建部之前所统计的数据,建设施工过程中,多数施工人员均是因为安全事故的原因导致死亡,施工人员极易在施工现场由于高处物体坠落、触电等原因造成人身伤害,而这一现象均发生于施工区域内。在施工区实体质量的构成与安全生产在空间上体现了相同的特点,尤其是生人员操作的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不仅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机械本身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这一方面,二者也存在一致性。相关人员可以在洞口以及缘地带设置防护,以此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使其可以在施工的同时保证人身安全,进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保证,这也体现了二者在操作方面的相同性。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防护网等一系列防护措施,对于操作人员而言,是保护其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以免因为高出物体坠落造成人身伤害,同时这也是二者在空间方面的相同性。

2.3 质量实体构成流程与安全生产措施呈现相对性

建设工程质量实体的形成,一般是在施工现场的操作与安装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安全操作与安全管理者其主要是针对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施工过程安全而言。其一,在实际操作与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质量与安全性,二者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用到基本的机械设备,对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等进行保障。从人机环系统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导致出现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自身不安全行为以及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合理运用相应的机械设备等一些生产工具进行工程施工,准确地使用机械设备,或是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均会造成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准确操作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转,也是保证实体质量的重要前提。在该形式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与施工过程均具有一致性,且造成的事故也极有可能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为此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二者在过程上具有一致性。其二,安全施工人员也为建设工程施工的现场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便是施工过程中的文明施工环节,这一环节中的基本内容包含了建筑施工的现场围挡、工程的封闭式管理、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住宿情况以及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设备等。

3 结语

文章中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局尝试管理的可行性,分别从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制度存在相容性、质量实体构成与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相容性两方面都起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通过文章中的分析,全面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以此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金灿,李国臣.论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集成管理的可行性[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Z1):48-51.

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范文2

关键词: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工程管理;管理人员素质;水电站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16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81

1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概述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指的是建设项目管理活动过程中建设阶段的项目管理,是为了快速良好地完成项目管理的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极好的人员管理素质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完成这一系列工程管理活动。

2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现状

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大部分人的管理综合素质也处于中下游水平,由于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短缺,因此工程实践中对既知道建设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的中高级建设工程管理人才需求更大。目前我国高质量的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虽然现场经验丰富,但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基层,文化水平相对都较低,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导致思想观念落后、创新能力较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技巧,无法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不善于授权和合理分配业务,欠缺协调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这对于国内的建设行业来说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工程质量问题是目前许多建设单位都会面临的问题,尽管很多建设单位从多种方面寻找自身出现问题的原因,亡羊补牢,却仍旧无法根除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究其根本就是放松和忽视了对单位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建设。很多单位不重视人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建设工程的环节无法一环扣一环,整个建设工程最终以失败告终。管理人员物质与素质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由此可见管理人员素质的作用非同小可。

3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3.1 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即“长”

“长”是指具备管理技术的专长,作为管理者,掌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是必要前提。倘若没有专业的素质和技术功底作支撑,在开展各方面的“安排、检查、监督、服务”工作时就会遇到困难。在建设工程业科技含量提高的环境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如果只满足于已经掌握的技术,而不勤“补脑”,不多熟练掌握一些新规范、新技能,不主动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工程管理水平,则很容易被优胜劣汰。唯有努力成长为建设工程管理行业的技术权威、行家能手,努力地完善技术和业务技能,为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出力,建设一条正确的提升建设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道路,才有可能转败为胜,成为建设工程领域的佼佼者。

3.2 具备优秀的管理协调能力,即“宽”

“宽”指的是专业管理知识宽广、心胸宽阔。每一个人都不是万能的,而作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没有容人之心是万万不能的,每一个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形形、各不相同的,作为管理者,处理问题时对事是严谨的,对人是宽容的,要学会换位思考,针对一线上的工程管理人才,制定多种层次的培养目标,对促使工程管理者成为工程管理的能手和全面提升建设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拥有超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即“高”

“高”指的是拥有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和思想觉悟,简单来讲就是要有敬业精神。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要时刻以“报效国家、为社会服务、为百姓谋求福利”为宗旨,秉持“诚信做人、优效并重”的精神,严格执行“安全、环保、品质”的政策和方针,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修养。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做事做人都要有底线,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到在私利面前要清心寡欲,在诱惑面前要坚持自我、在监督工作时要细心认真、在解决问题时要公事公办、在执行管理时要诚实可靠、在教育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对待工作时要专心认真。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管理人员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3.4 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能力

技术管理、风险控制管理、危机管理等都包含在建设工程管理中,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应该沉着、冷静地分析环境变化,抓住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及时有效地想出解决方法,如何协调工程建设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工程本身内部的关系、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每个工程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优秀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很重要,对于建设工程活动中的管理人T来说不可或缺。.

4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影响

4.1 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保证

建设单位工程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才能在建设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合理解决建设工程中的形形的问题。

4.2 建设单位人员的管理协调能力是建设工程管理过程的调节剂

建设工程管理的目标其实是通过合理有序地组织和配置工程建设中的人、物和财,以此来提高建设工作的水平。就以笔者参与的岩瓦电站来说,在云南宝鼎水利工程建筑公司所承接的引水系统3#隧洞和4#隧洞来说,两个隧洞由不同的两个班组负责施工,两个班组各有一名负责人,其中3#隧洞的负责人经验丰富,但是文化水平较低,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施工过程中工人散漫、工作混乱,工程机械经常修理,导致施工进度跟不上,施工材料浪费严重;4#隧洞的负责人经验丰富,自身技术相当过硬,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很强,具体表现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人积极性很高、进度较快,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机械设备随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各种材料总能物尽其用,为其所在的公司带来良好的利润。

4.3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关系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单位产品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很多东西。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太低,无视法律法规的尊严,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导致了以往许多建设单位出现了事故和质量问题。这在工程管理中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否则会祸国殃民,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对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和进度至关重要。

4.4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关系

从一个重要方面来讲,工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因管理人员素质不过硬,而造成损失的事例比比皆是,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在笔者参与的岩瓦电站工程中,其中负责厂房主体工程施工的云南省水利工程建筑公司大理分公司项目经理是一名具有高学历、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但这名项目经理为人说话刻薄、做事不懂变通、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点明显,因厂房工程靠近村庄,与周围村民交集较多,而这名项目经理在工人与村民的纠纷中处理不当、言语过激,最终小事演变为影响恶劣的,导致工程停工整顿、工期延误。由此可以看出,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素质至关重要,是决定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不可或缺因素。

5 提高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寻求新的方式和方法,在建设和改革上下足功夫,才能适应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要求,将其工程建设水平达到现代国际工程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单位应该重视和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将人员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涌现,人们在工程管理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了大批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些针对工程管理特点的新的管理学理论被提出来,为工程管理人员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有用的条件。此外,重视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相当重要,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纳管理人才,比如可以通过社会招聘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工程管理人才到建设单位中,使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队伍壮大。古语有言:“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好的、素质过硬的管理者,其带动作用是明显的。另外,同国内和国外知名大学共同举办工程管理人员队伍人才的培训班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集中培训,交流和学习来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和学g水平,这些对于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工程建设极为有效。还可以将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真正参与到一线管理使他们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真正成为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者,成为建设单位的优秀人才储备军。

6 结语

21世纪社会蓬勃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建筑市场飞速发展,只有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始终坚持“长、宽、高”三者具备的优秀人才,贯彻落实科学有效的建设项目管理理论,坚持培养和使用以人为本的人才,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为建设单位的工程效益谋求最大福利,始终坚持强化学习、敢于探索、忠于事业、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勤于钻研、熟于业务、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才能使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工作的长远稳定发展始终有必要的思想保证和人员素质支持,才能为建设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博.发电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2] 敬正书.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科技进步推动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J].水利水电技术,2005,(1).

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范文3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目前,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主导模式,这一模式有国家法律法规的保证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项目法人制使得工程产权明确,确定了项目法人的经济法律职责范围和责任义务,规范和指导了业主的建设行为;招投标制的推行,实现了工程承包企业由政府指令方式向市场选择方式转变,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承包企业的水平;工程监理制,极大拓宽了业主项目管理的能力,保证了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合同管理制,使得工程参与各方相互制约,各方权益得到了法律保障。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

工程规模小,属小(2)型及其以下工程级别,主次要建筑物属5级及5级以下。

工程投资小,总投资大都在数十万元,而且投资是以国家补助为主,受益地方及受益群众集资、投工投劳等构成工程建设投资来源,较难实行招投标制。

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较低,工艺简单,多为土石方工程,设备安装也较为简单。

大部分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均包含有群众性建设,且在大多数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建设单位也是项目建设的施工者。

小型水利建设项目因工作量、工程量小,不能完全按照规定进行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单元工程划分,难以进行质量监控。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仍在普遍运行的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是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而基本未进行全面配套与改造,渠系建筑物老化,渠道崩塌堵塞、渗漏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渠首浪费水,渠末无水灌溉的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灌溉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农田抗大旱能力普遍较低,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2、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3、工程施工方法不统一,工程建设质量没有保障。因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少,没有统一的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普遍较差。大部分工程采用受益群众集体承建的施工办法;有些项目因受益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剩余劳动力较少,这部分项目主要采用由施工队伍总承包、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的办法;项目点剩余劳动力极少,施工条件较困难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承包建设;项目点群众积极性一般,施工条件一般的项目采用专业施工队伍与受益群众联合承建,施工队伍负责技术施工,受益群众投工投劳负责土石方工程开挖与材料运输;项目点受益群众积极性高,有能力承建项目施工的由项目村屯牵头承建。由于施工方法不统一,项目建设质量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部分工程质量较差。

4、工程投入不足,设施配套不完善。在自然条件较差、偏远、交通不便及经济落后的村屯,小型水利工程需要资金投入大,而国家的扶持力度小,群众的经济能力也十分有限。长期以来由于受资金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设施配套不齐全,建成后生产经营效益达不到设计要求,存在先天性不足与后天管理跟不上,导致小型水利工程难以充分发挥效益,很难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5、工程验收与移交不规范。由于工程投资少、分布散,有些工程验收不按照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且没有做好移交手续就投入运行,导致工程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对策

水利工程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将蓝图变成现实的过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工程效益。总结几年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我们认为应该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领导重视,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认真抓好组织落实。在确定要建设的工程项目后,领导要充分予以重视,要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单独行使工程建设管理职能,在这个管理机构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责、权、利明确,以保证管理队伍的有效和有序的运作。

2、认真抓好工程招标。再好的设计要靠人去实现,一砖一瓦要靠施工人员去砌筑。所以说施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选好施工单位是建设优质工程的前提。为此,必须认真抓好工程项目的招标承包工作,选用那些素质好的施工单位参加工程建设。应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

(1)人员构成。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工种工人的来源、数量,业务技术类别和水平,以及政治素质如何。从业人员的素质审查,应看其是否具有完成该项工程的条件。

(2)施工设备。看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完成该工程所必须的主要设备。

(3)施工经验。了解施工单位是否有建设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业绩如何。

(4)经济能力与信誉情况。要对投标单位的经济状况和信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估,在同等条件下,选用经济实力和信誉较好的单位,按招投标程序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无论工程量或投资多小,施工单位选出后,都要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书。这一环节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完成。那种工程建完了,施工承包合同还未签订的做法是根本违背施工程序的。协议书中应体现双方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等。签订有效的承包工程协议书,明确甲乙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可以使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有所遵循,有利于有条不紊地开展工程施工。同时,协议书也具有法律保障作用。

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范文4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和投资力度,但随之而来也暴露出了不少质量管理上的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如果无法达到质量标准,不仅会对工程的使用寿命造成直接影响,而且会给单位、人民、国家带来危害,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

1、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为管理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以项目团队成员为管理核心

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包括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提高等等,这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3、以预防、预控为管理措施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4、以质量标准为管理尺度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5、以科学、公正、守法为职业规范

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1.1监理市场不规范

国家关于市场监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很容易让不法份子钻到监理市场和监理人员选拔的漏洞。第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因为其性质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容易出现工程被多次转包、分包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相关施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流失,从而影响到工程的质量。第二,相对应的监理人员数量本来就不够充足,加上有些人员无证上岗,根本就不具备监管的资格和能力,这样就会造成监管队伍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影响到监管的效果。第三,前面提过企业因为更加注重市场开拓和生产效益而忽视了质量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企业就不能保证其质量管理部门的所必须的质量检测仪器能够实施到位。若是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质量问题。

1.2质量监管的力度还不够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会直接影响监管过程中的处罚措施和力度不够,从而就会进一步影响到质量监管的力度。目前,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范围还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主要是因为与工程建设的相关产品和材料的检查不够严格,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技术性资料没有被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来。加上,监管队伍人员不足、总体素质不高,责任、分工不明确都让质量监管的工作无法深入有效。

2、材料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整体物价的上涨,特别是建筑行业的原材料价格逐步走高,使得工程耗费的资金量加大。有些个别的施工单位为了收支平衡,获得较大的利润,私自降低了建筑原材料的成本,用一些劣质的原材料进行工程建筑。而目前的原材料检测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一些劣质的碎石,水泥等流入工地之中。原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第一环节,如果第一环节就出现问题,难免会出现层层都有问题的情况,因此给施工质量带来了较大隐患。

3、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管理不善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不够,导致了现场施工随意性很大,施工建设过程本就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非常容易造成施工人员思想上的疲惫,特别是施工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更是容易造成这种现象。这个时候,如果施工质量管理人员也随波逐流,听之任之的坐视不理,那么必将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造成巨大的质量隐患。此外,还极易引起安全事故。

三、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保证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规范市场秩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实施措施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做到政企分开。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主要起到的是市场调节作用,将政府管理转为间接管理。第二,完善相关的选培制度。加大选拔的力度,并适当设置考核机制,以保障监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能做到职责和权利的统一。第三,在贯彻和强化工程相关人员法律意识的同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补充和完善。

1.2完善监理制,强化监理力度

工程监理措施是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严格的监理制度能够保障工程质量、工期、资金运作等方面的有效进行,有效预防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问题的出现。要做到监管力度和范围的到位,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保证监理队伍的质量,监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达到标准要求,这是强化监理力度的基础要求。二是,给监理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监理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是社会化和专业化的企业单位,避免出现“同体监理”和监理部门随意挂靠在部门之下的情况。三是,监理部门要做到面面俱到。不仅要加强招标市场和监理过程的施工分、转包的监督管理,还要加强对项目法人不法行为的约束。同时建材市场的产品、材料的合格率要达标,大力打击无证施工、无证设计、借证卖照的违法乱纪行为。

2、选择高标准的原材料,进行恰当的管理

原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第一关,要更好的把握。要进行三个渠道,尤其是采购,进场,储存三个重点的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握。首先要对材料的采购进行把关,进行反复的比较和选择,选取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原材料。在购买之前,应该由采购经理或者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合格证,说明书等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尽量选择能够拿出合格证明的原材料并具备相关资质的实验室。在材料的储存环节,则要做好分类工作,按照材料的特性分类。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地点存放材料。例如,沙石则要放在防止流失的地方,水泥则要放在恒温,避免潮湿的地点。

3、做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对于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场管理人员的控制。因此,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高低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成正比。在施工过程中,不管遇到怎样的施工困境,作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都要以身作则,积极、乐观的带动广大一线施工人员的作业积极性,传递正能量作用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去。对于施工管理过程要严格,切实按照相关规程作业,以保证质量。

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国富民强的基本物质保障,同时也是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一个基础。为此,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功在千秋万代的大事,各级部门必须坚决落实中央的各项措施,并积极的配合当地的土地利用形式,更好的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

结束语

[1]王锡东.浅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今日科苑,2010(23).

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移民;安置;移民问题与措施

本水利工程是我国“八五”计划重点工程,移民涉及人数总数多,移民项目投资几十亿元人民币,施工区已经搬迁移民十几万人。搬迁后,在自然条件方面,安置区多数位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交通干道和城市附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每个村都修建了公路,架设了输电线和通讯线,移民从原来的窑洞搬到了采光、通风、卫生条件较好的砖混结构的房屋中。

水工移民工作多年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是移民由非自愿搬迁到自愿搬迁,从而求得移民生产生活的稳定发展和安居乐业的关键。

一、搞好移民安置规划

移民项目设计是移民安置实施的蓝图,是恢复和发展移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证措施。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就不可能妥善地安置移民,移民的权益就不可能得到保护。2006年7月7日,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其中明确,移民安置规划应与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同时报主管部门审批,没有移民安置规划的,不得审批工程设计文件、办理征地手续,不得施工。由此可见,我国对水利工程移民项目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视的。要做好移民安置设计首先应有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设计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必须以人为本。

设计工作遵循以下原则:①淹没损失的调查要全面、客观、公正;②安置去向的选择要尊重移民的意愿;安置点的确定以环境容量分析结果为主要依据;③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④移民项目的实施不能造成环境破坏;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权利在安置后应得到保护。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的确定:

生产安置人口是指由于水工淹没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而需要重新安排生产出路的农业人口,包括劳动力和抚养人口。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一般以村为计算单元,初步设计阶段以村民小组为计算单元,按计算单元内的征用耕(园)地和总的耕(园)地比例确定生产安置人口的数量,通常的计算公式如下:

P’=A’/(A/P)

式中P’——生产安置人口;

A’——基本计算单元的征用耕(园)地面积;

A——基本计算单元总的耕(园)地面积;

P——基本计算单元总农业人口。

——农村移民搬迁人口的确定:

因水库淹没及淹没影响需要迁建房屋的人口称为搬迁人口。搬迁人口包括淹房搬迁人口、淹地不淹房需搬迁人口和水库浸没、滑坡等影响区居住人口中必须搬迁的人口。

规划搬迁人口:B=B1+B2+B3

式中 B——搬迁人口;

B1——淹房搬迁人口;

B2——淹地不淹房需搬迁人口;

B3——影响区必须搬迁的人口。

移民安置持续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多年,考虑规划指标的增长因素,应将各规划指标推算到规划水平年。预测移民搬迁后是否达到或超过未建工程条件下的原规划发展水平,是否与安置区居民经济发展同步。

监测评估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其目的是监测落实该项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移民政策情况,评估项目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执行情况,提出实施单位和项目业主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估内容包括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经济收入、农业产量以及移民对组织机构、社会服务与社会发展的评价,从而在各方面维护移民的权益。

二、后期扶持工作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与规划的编制管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的确定是贯彻和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最基础的工作,后期扶持人口的准确核定关系着每一位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后期扶持范围的界定是一项十分复杂、极为敏感的工作,为了顺利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移民的切身利益。

移民自愿选择后期扶持方式,我国采取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方式基本都是项目扶持,虽然有一部分地方采用了困难户移民现金补助、贫困学生上学补助、银行贷款贴息等直接或间接的补助方式,但中央和地方原则上都没有明确扶持

资金可以直接发放到个人手中。

采取了自愿选择的方式,确定了 3 种扶持方式供移民选择:①现金直补方式,后期扶持资金能够发放到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移民个人手中,直接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这是一种新的移民后期扶持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移民群众直接受益;②项目扶持方式,以资源调整、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科技培训等项目为载体,通过各种项目的组织实施,达到改善移民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文化素质、增加移民收入的目的;③采取以上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移民后期扶持方式的确定,涉及到移民与安置区原住居民的共同利益,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在确定后期扶持方式的时候应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广泛听取移民安置区原住居民的意见,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确定,严厉杜绝使用行政命令等方式进行决策。

三、引入社会监理监测机制人们的合法利益

社会监理及监测评估机制的引入,是我国水工移民走向正规化管理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在过去的50年中,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因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移民有上千万人,通过政府坚持不懈的扶持,目前,大部分已得到了妥善安置,但是,还有一部分移民生活水平仍然处在贫困线以下,存在许多遗留问题。分析其原因,除了政府在当时对水库移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投资偏少外,管理体制不健全、不科学,缺乏有效而公正的监督机制,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3.1水工移民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层面来看,政策宣传落实不够,部分移民对者政策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抵触,政府行为与部分移民行为不高,对后扶政策的期盼等产生过高的心理预期;移民对政府存在着依赖心理,使移民处于消极、被动和等待的状态,增收致富的自觉性难以发挥出来;部分移民对政府存在着不信任心理,从而影响了移民搬迁安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移民同政府的合作态度,进而阻碍着安稳致富的实现。

3.2解决措施

移民最终能否安居在当地,最根本的成功因素就是要符合人生存的基本条件。 移民大部分都是就地后靠,移民和当地居民在血缘、历史、文化等方面并没有大的差异。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只有十几多万,因此移民不是强势移民,不要期望它会在移民史上发挥很大的作用。移民更多还是一种解决生存的移民,不会带来大量的资金、人才,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能否安置好,是否出现回流,才是移民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3.3移民政策的完善

完善土地合理流转制度,将移民的土地经营权相对集中,为移民就业和转业提供配套政策支持;调整补偿政策,出台城镇商贸流通企业迁建改制和关破的优惠政策,以促进商贸流通企业的搬迁,确保商贸流通企业的安置稳定;建立移民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对城镇居民移民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参保费用由中央、市财政共同承担。

3.4政府工作的改善

移民是政府了解移民情况的主要方式,也是移民向政府反映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可是实际情况表明,县政府在对待移民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对一些难解决问题的推卸,对某些长期问题的拖沓,机构接待速度过慢等。移民向县政府反映问题,这是对政府工作的信任,提高工作的质量是及时解决移民问题的重要前提。

3.5提高移民各方面素质

提高移民的培训和教育质量,保证多元化,同时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最好的移民模式是有进有出,吸引外来高素质的移民的同时,也要鼓励本地居民走出去。能在外地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环境的,应该鼓励他们外迁。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工程建设监理的性质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理论自觉 高等应用型 出功出技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录规定,高职教育与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不同的。比如北京舞蹈学院可以设置中国古典舞(以下简称古典舞)专业、中国民间舞专业以及由二者复合的中国舞专业,但高职只能设置舞蹈表演专业。这样的规定是有道理的。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原来为本地区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各省区市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先后晋升为艺术职业学院,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提升为高等应用型人才。10多年过去了,作为该专业投入学时最多、影响最大的核心课程——基本功训练应该怎样认识、怎样设计、怎样建设,依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省级及以下地区并无古典舞专业表演团体,现有舞蹈表演团体创作、上演的剧目大多不拘泥于特定的舞种形式,甚或以现当代舞蹈为主;平时的训练也多以芭蕾舞基本功训练内容为主,结合一部分古典舞控制、跳、转、翻或现代舞内容;剧团实际需求的是技术技巧较高且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舞蹈表演人才。另一方面,各地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又恰恰缺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针对培养目标与专业规格的理性观照和有效建设。具体地说,就是缺乏明确的课程教学目的、清晰的课程设计理念和科学成套的教学内容,也缺乏应有的探索性实践,因而大多还是沿用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材,呈现出面向社会需求、秉承办学宗旨的能力缺失。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要加强高职教育舞蹈基本功课程建设,能够更有成效地培养高等应用型高技能舞蹈表演人才,需要从理性角度厘清该课程建设的诸多要素,在理论自觉的观照下强化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实践自觉。

一、关于课程名称

本课程取名“舞蹈基本功”理由有三:一、如前所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为“舞蹈表演专业”,那么它的基本功课程名称自然是“舞蹈基本功”;二、高职教育要面向社会需求,区别于学研型本科院校,它所运用的教学材料就不应与本科院校同质化;而且相对而言,本课程使用“舞蹈基本功”称谓非但涵盖准确,内涵宽泛,可以体现出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有利于就业转型,同时还强调了一个“功”字,体现出瞄准了高技能、应用型的培养目标;三、原先称本课程为基本训练(简称基训)是不准确的,因为“基本”不足以表明本课程的内涵,“训练”这个教育学名词和“教学”意义相近,它是任何一门技能性课程的必用手段和必经过程,因此不必赘此名词。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舞蹈基本功属于实训性质课程,有着鲜明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使学生产生必要的生理反应,建立条件反射、强健肌肉能力,逐渐形成舞蹈表演人才应当具有的专业基本功,同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并为最后形成良好的艺术表现力提供坚实的技术能力支撑。因此,它是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其课程类别当为专业基础课,其实也是为本专业中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打基础的重要课程。说它是专业基础的基础也毫不为过。所以,本课程不但是舞蹈表演专业训练的主干课程,而且也是决定人才培养优劣的关键课程。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应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前提下,秉承高技能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目标和舞蹈表演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原则,制定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本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课程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并且要在新的大纲指导下,突破舞种限制,重新整合教材,做到既兼容并蓄又浑然一体,既主次明确又递进有序,既区分阶段又衔接自然,既在具体的技术规格上与本科院校看齐,又在总体训练体系上形成高等应用型人才训练的课程特色。

为什么说要突破舞种限制、重新整合教材?首先,因为省级及以下舞蹈表演团体创作和表演的剧目就是不受舞种限制的,他们的日常训练不是从舞种风格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的。其次,也是因为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体系尚欠完整性。众所周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至今仍沿用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课堂结构和训练程序,大部分的训练内容依然上肢是戏曲的,下肢是芭蕾的;戏曲、武术从不练的“外开”脚位,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上比比皆是;中、小跳部分也基本上是芭蕾的。而芭蕾训练的科学性又是很难完全取代的。但是,这绝不是说高职教育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要排斥古典舞教材。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成套教材(包括教材内涵的精神气韵)仍然是训练中国舞蹈演员的主要教材,只是说在重新整合教材时可以大胆地借鉴芭蕾,尤其是在以规范形体和技术动作启蒙的初级训练阶段,更可以有意识地淡化风格要求(因为一般都另设有古典舞身韵课),直接运用芭蕾的训练内容,集中力量打好形体训练基础;中级阶段再逐渐过渡到以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为主。同时,在重新整合教材时,仍应秉持“高技能”“应用型”培养目标,对原有教材进行必要的分析,删繁就简,果断地去除那些既与出功、出技巧无直接关系又可练可不练的内容,优化纵向的启承过程,可以直练的绝不搞繁琐铺垫。

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首先是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能性与职业性的高职教育特性。要立足于舞蹈基本功课出功、出技巧的两条根本任务。要非常重视软开度及控制,跳、转、翻的强化训练,同时也兼顾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和音乐感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训练目的要进一步明晰,不能沿袭昔日艺术中专时的定位。而要以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为明确目标,通过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的肌肉能力按照专业需要得到全面的锻炼,艺术形体得到应有的塑造,使他们在全面、系统地训练过程中,逐步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技术技巧,并逐渐体现古典舞的精神气韵、审美特征和审美追求,把课程设计的理念、专业技术知识转化为舞蹈表演能力,呈现肢体的支配能力与音乐的感受能力同步增长,达到功能技巧与风格韵律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基本功和由基本功支持的艺术表现力,能够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符合时代的发展。

具体到本课程的教学训练任务,则首先要立足于本课的两条根本任务——出功、出技巧,着眼于较好地掌握舞蹈表演常用的控制,跳、转、翻等各类高难度功能和技巧,兼顾到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和音乐感;其次要依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充分考虑教材之间的逻辑联系和递进关系,在主要采用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材的前提下,也要积极地借鉴芭蕾训练的科学方法,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稳步扎实地达到高职教育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目标。

其具体的教学训练任务大致为:

1.施教初期,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动作时的规格概念,要求学生重视正确的练习方法,逐渐形成舞蹈训练所需要的正确形态并逐渐掌握动作的正确做法。

2.要求学生按照规定节奏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学生用心听音乐的习惯,逐渐达到动作性质与音乐性质的一致性,使所做动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应有的音乐性。

3.处理好张弛关系,要求学生能够区别紧与僵、松与懈,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

4.启发学生善于在技巧练习过程中正确运用气息和准确把握力度分寸。

5.重点着眼于控制、跳跃、旋转、翻身等能力、技巧的训练,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力争出巧、出精彩。

6.注意挖掘学生的技能潜力,稳步提高训练难度,促使部分技巧向复合型发展。

7.加强各类舞姿、动作、技巧的技术性组合和综合性组合训练,增进技术能力的可塑性和表现力。

8.本课程进入最高阶段时,要在原有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有意识地为学生预留发挥艺术创造力的空间,让学生在训练的高端充分展示其才华,圆满完成本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