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评价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程评价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程评价体系

新课程评价体系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 阅读能力 评价体系

语文阅读考试是以书面测试的形式来获取学生语文阅读方面的学业成果,从而对其语文阅读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阅读能力是顺利地完成阅读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我国对阅读能力的相关理论概述,以及结合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认知领域的学习结果,我们可以把阅读能力归纳为三种: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和阅读创造能力。那么,阅读的考查应围绕这三个能力目标进行,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

一、语文阅读能力考查应建立学科立场

建立语文阅读学业评价的学科立场,就是要找到以语文课程特性为核心的、评价学生语文阅读考查的学科立足点。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以语言实践为学科特征的,因此,语文学业成就必须要表现出语言理解与语言运用的具体行为,阅读能力考查当然也不例外。

1.首先要确立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的语言立场。语言立场是指要围绕阅读中的语言实践来考查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具体地说,确立这个立场进行阅读能力考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运用能力。阅读理解就是获取文本材料词语的字面信息意义和获取词语语境意义的能力,阅读运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阅读文本后的词语、语句、表达手法或思想内容运用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另一方面,要考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阅读创造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在阅读中是否产生了体验和感受,是否能够说出这些体验的原因和理由,懂得对文本的欣赏和评判,考查学生是否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迁移和发挥或质疑作者的观点。

2.确立语文阅读能力评价的语言实践立场。确立语言实践的学科立场,就应当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文本材料语言信息的实践能力,通过不同的手段(多元化试题),以获取学生在三维度的阅读结果成绩,作出综合阅读考查的价值判断。语言实践立场就是要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考查学生在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阅读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收获和改变;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考查学生在文本信息的获取、思想感情的提炼和阅读态度、阅读习惯的变化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同时语言实践立场还要明确语言文字运用的概念。

二、语文阅读能力考查材料的范围

选择命题材料要考虑语文教材中与课外阅读材料之间比例确定的问题。语文阅读考试作为结果性阅读评价检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在阶段学习结束时的实际学习结果水平,与课程标准预期的学习结果水平之间的一致程度。因此选择考试材料范围上,不应过分脱离教科书的内容,应考虑新课标中对各学段的阅读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由浅到深,课外阅读材料逐渐增加。

阅读短文要有部分来源于教材内容,教科书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应当成为考查阅读知识水平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考查学生是否在课堂领会了所学作品。同时还应当选择相应年级水平的配套课外阅读材料或没有阅读过的材料,以考查学生阅读迁移能力。

课外阅读材料选择方面,可以从书籍、杂志、新闻、时事报道、网络作品等中选择,主要考察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内的语文知识,从考试材料的文体形式看,主要以文学作品为主,高学段可考虑适当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或散文性质的文章。

学段不同,阅读考试的重点也不同,选择阅读考试材料范围要有所侧重。低中学段阅读考试材料,应当以儿歌、童谣、古诗、童话、寓言、故事为主,这些材料的选择,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中年级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些新闻报刊的内容;高年级的阅读材料选择,应以叙事性作品和说明性文章为主。

三、语文阅读能力考查题型建构

客观题评价法和主观题评价法。从试题答案的确定性程度划分,测试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从试题在试卷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释题、简答题、评析题、论述题等。客观题问题给出较为明确,答案唯一,可较为客观地评分,很容易得出分数的结果,但也存在不足不处,主要表现在难于有效地、直接地测量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分析过程及创造技能方面的考查;主观题没有确定的答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成答案,提倡学生自由答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较能获得丰富的学生作答反应过程材料,便于分析学生的技能、创意、策略及知识缺陷,不足之处是学生作答时间较长,测题少且取样代表性差,评分较为主观。在语文阅读考试中,客观题与主观题同等重要,所以,我们编制阅读能力试题时应结合运用这两种题型。

PSSA评价体系的启示。PSSA是宾夕法尼亚学校评价系统的简称,它把阅读命题大致分为三类进行考查: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包括形式和内容)。获取信息是指依据短文所给信息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包括字面信息的理解和隐含信息的理解。形成解释是指整合并加工短文信息,结合自己已有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反思与评价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文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PSSA评价体系主要从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批评性阅读两个方面进行考查。从该测试题型上看,主要分为两大类,就是多项选择题题型和开放题题型;在这两种题型中,多项选择题的得分率通常优于开放题题型,不管哪种题型,学生都必须重点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

从PSSA评价体系中可以得到这样的题型设计启示。我们在每一种阅读能力考试试题中,编制试题时应该先做题型分类,然后分别设计出必做题和选做题,适当设计拓展题型,还要考虑试题分值的分布。从阅读能力考查角度,试题框架可以由选择题、简述题和开放题共同构成。

PSSA评价体系的启示阅读能力考查题型构建表

四、试卷题型与语文阅读能力考查的匹配。

2011版新课标评价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试题编制应考虑考查学生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设计的考试题型应与阅读能力相对应,合理分配在试卷中。

阅读知识水平的试题,它是指学生只要通过适当的回忆或再认知就能完成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记忆能力。以学生曾经阅读过的课文或配套年级的阅读材料为主。考试题型以字词、拼音、填空、听默题等为主。

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水平的试题,是指学生需要通过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才能完成的试题。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等,侧重考查学生在语言积累、意义把握、特点评价几个方面的学习结果,解题过程需要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答案的形式表现为对阅读材料的解释、说明、转换等。考试题型以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为主。

考查阅读应用水平能力的试题,是指学生需要通过对阅读材料加工整理才能完成的试题。学生必须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方法、观点等内容理解和思考才能解题,主要以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为考点。考试题型以仿写题、论述题、评析题、建议报告等为主。

考查阅读欣赏水平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考查学生对于阅读材料优点的分析说明,以创造性的描述语言为主,侧重考查学生阅读中的体验和作品优点的分析说明等学习结果检测,试题以论述题、评析题、读后感等为主。

阅读创造能力的考查,侧重于对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启示的检测,主要表现为质疑作者的观点和发展作者的观点,考查学生阅读中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变通性,对阅读材料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见解、观点。考试题型以评析题、感悟、联系生活实际题等为主。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考查与题型匹配表

以上几种能力的考查,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考试中,应以阅读理解、运用能力为阅读考试的核心内容,其他能力考查适当随学段从低到高而变化增加。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新课程评价体系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评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88-0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高中数学新课程在结构上有很大的改变,在结构上采用“领域――科目――模块”的形式,这对数学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以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为基础,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的,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论,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表达、教学专业知识水平和知识建构、课堂管理、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学生发展等八个方面构建一个客观、科学、多元化的数学教学评价系统,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发展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去年10月我们数学备课组承担了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新课程数学教学评价》。经过一年以来备课组各位老师的不断努力实践、总结,对于如何构建新课程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我们获得了一些体会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指导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明确提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业评价要求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备课组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展开多种形式进行学生自评

首先充分结合新课改新举措展开自评。例如新课改方案要求建立成长记录袋、要求学生在学生手册中针对德智体各个方面展开自评,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应认真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展开自我评价,培养、加强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其次,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具备交流、展示的知识内容和环节,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例如学生在学习必修二“三视图”这一知识点时,我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举行了“三视图评比展”;在学习“算法初步”这一章时,举办了“算法框图”设计评比展;在学习“模拟方法”这一知识点时,举行了“利用excel表格进行事件模拟”竞赛;在期末复习时举行“利用框图来总结”展评和“期末作业展评”。在这期间由于有互相评比、互相评价,又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发挥、创造的平台,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创造性、自信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绘制的飞机、小汽车、变形金刚等物体的三视图制作的精美、专业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学生设计的算法框图、excel表格也给了我们很多惊喜,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生互相竞争、互相评价的良好气氛的形成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意识的成长和发展。

(二)展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活动

积极配合学校的课改举措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我校贯彻新课改理念,在每学年两次展开学生对教师的测评工作,针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无记名的测评,最后由学校进行汇总并将信息反馈给各位老师,及时的反应了学生的需求,极大地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

总之,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二、建立评价标准、方法和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实践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应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在最大程度上肯定学生的成就,多方面的协助老师。

(一)为了构建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参与进来,另一方面也鼓励家长参与到评价当中

我校每学期每班都开展家长听课制度,通过家委会协调各位家长来班进行听课,一方面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参与到对教师的评价中来。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不可低估。虽然家长对教学不了解,他们的评价可能不全面,但我们还是要提倡家长去参与评价。同时我们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编制一些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性作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研究性作业等,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参与或者指导下完成。这样就可以让家长感受到自己子女的发展,体会到自己对子女评价的重要作用。在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中,一方面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当面交流直接反馈信息,另一方面由家长填写学校制定的听课表,让家长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一个成人的、第三方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建立评价标准, 构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构成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作用的分析和评价。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从组成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状态空间结构的四个维度(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出发,遵循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基础,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的表达、教学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知识建构、教师态度与管理方式、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学生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行。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价值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诸方面要求。与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

教学策略与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适宜、合理;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充足;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室的电教平台和网络信息资源。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新课程评价体系范文3

【关键词】体育课程 新评价体系 实效性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51-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成为学生受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如何把体育教育科学合理地落实到素质教育中去,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虽然在不断改革与探讨,力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实际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中只重视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变,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往传统体育课程只强调运动技能掌握,以掌握程度的好与差为主观导向,再简单加上考勤到位率指标和一两项身体素质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导致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统一,学生被动地为了考试而考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针对现阶段课程评价体系现状,提出新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学双方活动进行鉴别、判断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 研究对象

以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即运动技能掌握与参与程度+基础体育知识理解运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二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多篇文献资料,对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探讨,为本研究的实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随机抽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排球课专选班68位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36人和对照班32人,进行对比实验。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研究结果分析

在实验前,表1统计显示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对排球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比较接近;表2结果显示,排球垫球技术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成绩为10.56个和9.98个;身体素质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立定跳远为2.28米和2.31米;六米移动为8.78秒和8.63秒。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符合本次实验设计要求。

在新课程评价体系实施后,实验结果表3显示实验班学生兴趣程度为喜欢,少数学生为比较喜欢,不喜欢的没有;而对照班学生的兴趣程度集中在比较喜欢居多,仍有一名不喜欢的学生。表4结果显示,排球垫球技术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成绩为33.58个和27.14个;身体素质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立定跳远为2.45米和2.36米;六米移动为8.20秒和8.58秒。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新体育课程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程度,从而带动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体育课程的实效性。

3.讨论分析

第一,新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新评价体系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不同层次、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发挥其潜在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并有效促进了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锻炼。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

第二,新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新评价体系区别于传统评价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对学生区别对待,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及身体等方面的能力高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既面对全体学生,也要兼顾个别学生,教师随时监控学生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帮助纠正,消除对学生的偏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新评价体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新评价体系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是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者,要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创建和谐教学环境,发挥好主导作用,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里充分体现主动权,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四,新课程评价多元化理念。为了使评价更加合理,不再局限于教师评价学生,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发展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自我反省能力。其次,评价结果不仅重视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更体现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情感表现以及沟通合作等能力,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再次,新评价体系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方面综合全面评价,更能公正、准确地评价每位学生,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

四 结论

实验证明,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中实施是有效可行的。新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实验还证明,新评价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达到体育教学实效性。新评价体系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一位学生得到较大发展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揣佳凡、王红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新课程评价体系范文4

1.1 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新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它力求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择功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既注意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和互评。真正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1.2 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师生关系的建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口头评价。激励性的口头评价使学生得到鼓励和肯定的机会大大增加。美国学校体育评价的总体思路就是:淡化评价结果,重视评价过程。当学生参与的是改造过和潜在性的活动时,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的活动作出水平的描述和判断。研究表明,外部奖励采取口头表扬和鼓励的形式比采用金钱、纪念品等物质方式效果好。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经常给予学生正面的表扬,这是一种最兼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而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和良好表现时,采用口头表扬和鼓励以及外部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如:竖起大拇指,你真棒、你真行、加油、或赞许、羡慕的目光、或发一个小红旗一朵小纸花、一张贺卡、一张体育明星照等。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而且让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否则就可能引发学生个体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无益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因为初中生与教师交往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们对教师的盲从明显降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他们已经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对教师崇拜和敬畏的神秘感逐渐消除,盲目的不与自觉的成分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对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对教师的素质、能力、魅力、学识、人品等的认知与评价直接相关。其次,他们非常渴望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比较深入的交往。随着初中生的成长发育,成人感的形成,特别是能否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是否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已经构成个人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且对个人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日显重要,所以,学生特别渴望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深入的交往,成为他们的朋友。

2 建议

2.1 体育教师自己制定评价标准。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主要是由少数权威人士来制订的,体育教师只是执行者。从学习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教师对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最了解,他们最清楚应选择哪些内容、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让体育教师自己制定评价标准,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创造和发展的空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解决过去统一的评价标准所造成的"考什么、教什么"的问题。因此,这种由少数权威人士或专家制订体育学习评价标准,把体育教师当作体育学习评价局外人的做法,必然使得体育学习评价的结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2.2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学生在各个时间段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资料。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体育学习评价应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和监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也让学生对自己体育学习情况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地调整教和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3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多元化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还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强调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评价制度的民主化、评价方法的公开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互动化。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有利于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因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通过语言来评价的。体体育教师常常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学生的某些缺点和不足。但是,如果教师能变换一种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首先,评语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不同个性特点学生的需要,要有针对性,如对优生的评语要尽可能客观,以防止他们滋生骄傲情绪;对"天分"较差学生的评语则要使他们常常感到自己在进步,有成功的情绪体验等。其次,教师应热爱每一个学生,注意拓宽师生交流的信息通道,消除妨碍师生关系发展的障碍,让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贯穿于体育学习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反馈、调整和激励的功能。评价的正确与否,不仅可以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也可以扼杀人才、埋没人才、影响学生的一生。最后,还要将教师自评与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新课程评价体系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 学习评价 学生

一、学生学习评价的再认识

(一)什么是评价?

教育部华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高凌飚教授说:“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的合理判断。”

新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学校工作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及学生学习的评价等等。

(二)我国过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标准上片面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过分看重排名;评价内容上过分注重量化的内容,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难以量化的内容;评价方法上过多倚重定量方法,忽视定性的评价的手段;使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结果,将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等等。

(三)新课标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目的性具体包括为下几个方面:

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解题策略、思维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目标,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做法

(一)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定性评价方法

1.课堂观察,关注学生的表现。(主要了解两个程度:投入程度和能力程度)具体是:

关注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即学习态度前后的形成和发展的纵向状况;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状况,考察他们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能否准确地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是否愿意与同伙合作,是否养成了反思自己的不足的习惯等等。

2.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

教师在学生小组活动过程中,有计划地巡回各个小组,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当一部分人获得成功后加以充分肯定,另一部分人有困难时,给予直接的面对面的帮助。

3.让学生都来做“小老师”,让他们施展才能。

初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自己的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活动中发现学生有独特思维方式或巧妙的解题方法时,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启发学生,这样做教学效果会更好,而且更有利于特长生的发现和培养。

4.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和课后访谈。

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直接反映。通过作业批改记录,可以清楚地了解该节课或该学段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状况。有时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学情,又能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

5.定期进行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学习情况的互评。

老师考查学生学习过程,毕竟有时不是很全面,可以通过学习组中学生互评加以补充。

每学期评二次,分别在期中考试前、期末考试前进行。八个主要项目都附有细则,主要是评优点、特长及指出不足。学生比较容易操作。这样做不仅帮助老师全面了解学生,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6.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是跟进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把控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本学期我们计划在第二轮综合实践活动中,结合学校科技节制作活动,指导学生自行设计自己喜爱的精美的成长记录袋,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步进行负责的、积极的自我监控,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二)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定量评价关键是命好高质量的考试题

新课标十分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问题是:什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不能完全拘泥于传统的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命题既要服从于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又要跟上新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跟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时,基础性、开放性、应用性、操作性的 题目占一定的比例,大约是5∶2∶2∶1,全卷的难度为0.8。

每个学期初,学校还进行一次竞赛性的考查,难度为0.7,目的是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为衔接高中打好基础。成绩优秀的发给奖状,还可作为定性成绩的一部分,但不列入定量评价去。

(三)终结性评价呈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新课程评价体系范文6

项目基金:2013 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农事训练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构建”;2014 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改攻关重点项目“信息化背景下文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2014 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2014 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交叉学科应用型的人才,华南农业大学创新设立农事训练课程,使得非农科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程度的农业知识。但作为全国创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都区别于传统实践教学,现有的评价体系难以改善教学质量。文章以现有评价体系局限为起点,讲述了构建“三棱锥”评价体系的内涵及监控指标内容和权重。

关键词 :农事训练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能否顺利成长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从中国知网以“实践教学”为篇名进行文献检索,能搜索969篇论文。对这些论文进行整理发现,本科实践教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5-1988)以农业技能训练为主。农业学科领域的教师最早关注实践教学,关注农业课程实训,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为目标,在这一时期,实践教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第二阶段(1989-1999)实践教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大中专院校、各个学科逐步开展实践教学,逐步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之外的必要课程体系。第三阶段(2000至今)实践教学理论成熟。主要表现在关于实践教学的专著出现,研究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校管理者、企业、政府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随着高校扩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共识,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很多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举措。此外,对实践教学质量的关注尤其显著,各高校先后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标准或评估办法,为推进实践教学提供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参考。

华南农业大学作为一个有着农科背景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在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路径时发现,对学生实施农事训练课程可以成为当前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从前期准备到政策制定,华南农业大学终于在2013年下半年正式实施农事训练课程。华南农业大学是以农学为主要特色,新实施的农事训练课程参与者不仅包括农学专业的学生,也涉及到其他非农学院的学生。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事训练实践教学工作,有效跟踪教学实践的结果,供全国农科院校共同学习,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质量监控管理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有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局限

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是监控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以课后问卷评价为主要判断依据。但是现有的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对于新型农事训练课程有较大的不适用性。

1.评价指标统一,缺乏公正性

传统评价模式不管是什么专业,不管是理论课程还是实验课程均使用同一个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而且在制定评价表时,又不能全面考虑各种类型课程的特殊性,导致评价指标体系对某一类课程来说是合理的,而对其它类型课程来说却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农事训练课程的教学手段是利用整一周时间让学生接触13个与农事相关的模块,包括农田类、参观类和机械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与农业国情接轨,大大区别于传统的专业实践课。没有过长时间让教师深入教学,也不能要求学生短时间内通过严格考核,因此学校现有的课程反馈体系并不适用于农事实践课。

2.评价内容陈旧,缺乏公正性

传统评价模式考虑到管理成本和实施的可行性,评价表一旦确定,往往是长时间不会进行修订改进的,甚至可以说不顾及课程的发展和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动态变化的农事训练课缺乏公正性的评价,其结果不具有客观公正性。

3.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完整性

在传统评价模式中,往往以学生反馈为主,缺少教师同行、领导、教师本人对课程的评价。但是,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只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执行者,是不可能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修订。这种评价体系无论对于评价主体还是评价对象都是盲目而不是自觉的。

4.评价结果处理存在着误差,缺乏客观性

在评价结果的统计处理过程中,对于一些统计处理如不合理分数的剔除、评价总分的累加、求均值、计算标准差等,都有可能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统计误差大,有时甚至发生随意改动评价结果的现象使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

二、建构三棱锥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的关注点应该是在教学环节中最核心的三个对象:学生、教师以及行政部门。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是教育传授者,一方是教育获得者,一方是教育资源提供者。正如市场上的买卖数量相当才能达到一个好的状态,在教学上三者既是需求者,也是供给者,而当他们之间的供需达到平衡时,整个教学过程才有可能是良好的。

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要考虑这三者之间供需是否平衡,我们需要注意的平衡有两点:一是“学生的需求与教师可教授的是否相对等”;二是“教师所需要资源与行政部门能给予的是否相对等”。基于此,“三棱锥”评价体系被正式构建。

在教学质量评估中有四个主体——教师、学生、学校行政以及专家督导组。如下图所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为双向或单向,教师与学生间可互评,教师与学生可评价行政部门,而督导属于外部力量,能够客观评价教师与行政部门。

1.前馈控制

为了适应课程的发展和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前馈控制是关键一环。前馈控制指的是在课前先调查学生感兴趣的模块在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是使整个体系动态适应教学进步的关键。

2.教师与学生互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直接接触的,学生能够了解老师上课的内容、方式、态度等,而教师也能清楚学生上课的态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去判断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继而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明白学生需求,从而改进教学内容或者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3.对学校行政的评价

行政部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想要了解行政部门提供的教学硬件是否能够符合教学要求,能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应由直接使用者评价。因此师生有权利向行政部门反馈现有教学硬件在质量、数量以及种类上的不足,也能够向其提出建议。

4.外部专家督导的不定期检查

专家督导组是独立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监督方,同时因为他们需要从整体上评价教学质量,需要去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行政三个方面的情况,才能给出客观且综合的意见。因此,在三棱锥模式中,如果学校等三个组成一个底面,那么专家督导就属于正上方的那个顶点,他们单向去评估这三个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也能够给出专业的改进方法。

三、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

有了体系架构就需要填充合理的监控指标。

适应现在高等教育中相似教学手段下的差异化教学,应该在同一套评价体系下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农事训练课程是一门在全校不同学院同时开展的实验课,并不专门针对农科专业学生,专业程度不深,使用专业课程是评价指标显然不适合。而且这门课程是单独的实践课,并不依赖于理论课程,多个模块涉及的领域极广,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块使用统一指标体系也是不合理的。选取适用全校性农事训练课程评估指标,应该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和量化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组成。

1.评价指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评价指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解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方便监控指标的选取,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对参加过农事训练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总体分析

通过上面的折线图我们不难发现,农事训练课程前后,学生的关注点有较大的变动。根据上图我们有以下分析:

第一,加大实践性权重。由图可以看出,在开课前学生对于实践性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却上升了10%。结合我们在调查学生中抽样进行的访谈记录得出:农事训练是一门在室外进行的课程,学生希望能够真正动手了解。由此可见,针对课程的实践性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加大。

第二,增加教学资料和讲师经验的指标。在开课前,学生并没有考虑到教学资料,如场地、工具设备等硬件设施,但当其在农事训练课堂上实践,却发现这些都是训练效果好坏的关键。而在农事训练中,讲师不一定是专业教师,有可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他们的经验直接影响到授课内容的丰富程度。

(2)不同种类的模块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开设的农事训练课程共有13个模块,根据我们的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农田类、参观类和设备类的模块。根据前期分析,我们选取了在农事训练中学生较为关注的方面进行了不同类型的模块的分析。不难看出,在不同类型的农事训练课在场地、工具和师资的需求方面是相差无几的,但是在安全性方面却又明显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该类模块的安全性指标方面权重要较高。

(3)教学成果考核方式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收获更多知识和技能,因此怎么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根据农事训练课的特殊性,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成果考核方式的期望调查。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书面考核已经不再是主要的衡量标准,更多的是在课堂过程进行成效考核。收获也不单纯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与个人感受相关的。由此可见,评价教学成果考核的指标也应该以学生感受、实践方面为主。

2.指标权重

目前评价体系中,每一道题的分值所占的比重是一样的,没有从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出发,容易导致评价侧重点失衡的情况,偏离教学反馈的客观性。我们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规范列平均法,测算出由教学态度、方法、内容、效果等衍生出一系列的子评价因子的权重。

经过整合,主要选取指标及权重计算结果如下:

综上所述,本文从我国当前农事训练教学情况与教学调研实践出发,对老师教学及学生课堂效率反馈实施实时监测教学质量有着指引性作用;通过统计分析,完成农事训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具体量表,提供具体数据说明,达到加强教学管理的质量提高,和不断信息收集工作,保证分析数据结果的灵活性和可信任性。

通过三棱锥评价体系的应用,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交流的重视,不仅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堂效率,也给学校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有用的真实数据,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胡永宏,贺恩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67-188

[2]金立新.基于熵权法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7)

[3]中山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手册.2008(5)

[4]华中农业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2004年第3次修订[5]广西大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5

[ 6 ] 潘桂仙. 近代广西农事试验的兴办及其成效[ J ] . 理论月刊,2010(9):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