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境教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境教学理论范文1
小学英语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问题层出不穷,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1.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现状(1)情境创设简单。首先,绝大部分小学教师会采用实物、挂图、简笔画等基本教具,课堂经常会采用录音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英语儿歌、小型游戏等使用频率也较高。但学生参与表演、学唱英文歌等难度稍大的情境设计较少出现,即使使用,成功率也不高;其次,教师对情境素材的选择首先来源于教科书,部分教师会尝试搜集相关资料辅助教学,课堂大部分教学时间用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宽度。但对于挖掘教材情境内涵,以及教材情境传达的人文底蕴,课堂涉及甚少。(2)教学评价单一。首先,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传统的“提问—回答”式教学方式,很少运用肢体语言,如表情、手势、躯体动作等,激励或者褒扬性的话语运用甚少;其次,中期考试或者期末考试,听说读写的考核中,听说所占比例很低,甚至为零。课后作业中,“听录音跟着读”等非具体形式的作业不能激发学生任何学习兴趣,远离英语课堂后基本上没有任何英文语境。(3)合作学习形式化。英语课堂教学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展开竞争。但教师在分配小组时,往往邻桌三五成群,缺乏科学的分类;而且分配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时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习小组群策群力,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缺乏,合作观念淡薄。(4)高低年级情境教学过程差异大。中低年级课堂,情境创设开放别致,事例真实生动,形式活泼新颖,开展游戏或唱歌、表演等情境活动;而五六年级学生,基于升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组织、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保守,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中的情境,较少开展其他情境活动。
2.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产生此种现状的原因。(1)客观原因。首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翻阅多种小学英语教材,无论人教版、北师大版还是各种地方版本的教科书,每学期都要学习6~8个单元的课程,而小学英语课时安排少,基本上每周两节,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丰富成为鲜明的对比,矛盾突出。教师一致反映情境设置困难。其次,应试教育压力大。学校对学生的了解凭借分数,对教师的考核凭借教学成绩。因此,考试成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无法精心设计情境教学。(2)主观原因。首先,教师对情境教学缺乏深刻了解。当前大部分教师对情景教学法都有一定的了解,也考虑利用情境的创设来进行教学,但对情境教学法的依据、功能及如何应用等理论基础理解不够明确,缺乏深刻的认识与反思,在实际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更不知道如何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同时,教学方法较机械,很多教师一般利用简单的图片或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来组织情境教学,不能达到灵活多样化的要求。如何利用情境更有效地来组织教学成为主要问题。再者,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科学化的小学班级容量为12人,人数越少则越适合小班教学,教学效果更优化,反之也为情境教学的开展带来不利因素;学生对英语兴趣浓厚程度不一,且英语基础不同,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学生基础不同,掌握的知识结构迥异,教师无法实现同步教学,兴趣浓厚的学生,知识领悟程度深,课堂参与程度高,更激发了其努力学习的信心。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日益马虎,学习成绩逐渐落后。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优化的启示
1.关注学生先前的认知水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先前的知识经验,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而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先前知识经验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到小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并把它视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打破不良认知图式和观念,建立全面完整知识体系。学习1~10的序数词拼读和默写时,首先要求学生已经掌握1~10这十个数字的基数词的写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英文数字情境,教学生掌握基数词转变为序数词的规则,并能够在实际生活灵活应用。总之在实际英语情境教学中,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有效引导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与新学知识的衔接,不能使学生感到认知困难进而对新知识索然无趣;鼓励英语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管理教学内容时,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为出发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库中,进行“同化”、“顺应”的信息整合,从而增长出更新的、更完善的、更科学的知识体系。
2.丰富教学情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及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建构的,所以,教师应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现有认知结构,让学生能轻松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语境,提供给学生最恰当最真实的语言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提高教学效率,但对同一内容的语言识别因呈现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教师所展示的形象越鲜明、越具体,就越能缩短感知时间,越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实物教学或模型展示有关学习用品、人物职业、动植物、食品等,生动直观。通过实物与英文的直接对接,省略汉语的翻译环节,可使学生记忆深刻。图片、挂画、简笔画图画可以把对话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达到直观刺激的效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当时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要想使评价有效地融入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力求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成长、进步。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应用考试和日常教学活动为参考依据,考察个人或者团体的方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同时需要多关注正面评价的激励作用,善于发现学生微不足道的进步。当学生犯错,不指责学生,不刻意纠正其错误,可以尝试反复重复正确的语言,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进行自我纠正。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育机制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形式多元化,如课堂教学活动评比、调查问卷、学习档案、学习结果自我测试、家长对子女学习情况的反馈与价、平时测验等。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把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交流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低年级形成性评价,应采用与日常教学活动相互贴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高年级期中或期末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分析学生实际运用、操作语言的能力。笔试要侧重考核听和读的技能。终结性评价尽量不对学生成绩排队。
4.营造科学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某一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互相吸收各自成功经验,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课堂上的社会交往使得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丰富自己的认知图式,建构新的知识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心理特征进行综合评定,根据评定分析的结果将班级学习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发挥组内成员的合作互补优势,给予每个小组机会,让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力求各组间的均衡发展,不存在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更能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合作学习更加优化。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习共同体的特点,进行积极规划和引导。
语境教学理论范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精读教学;预制语块理论;教学应用
一、引言
“语块”(lexical chunk)近年来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发现,各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以固定形式出现的语块。Altenberg(1991)发现,英语日常口语中包含大量的词汇块,英语话语大部分的意思表达是通过语块来实现的,语块是英语的基本语言单元。McCarthy(1997)的相关研究强调学习者以“块”的形式学习英语词汇的实效性,认为大量操本族语者的语言使用都是程式化的, 语言使用是从大脑已储存的诸多语言程式中提取信息的过程。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语言具有组合成块的特点。词块知识对英语口语、写作成绩具有更强的预测力。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过程中,按照语言学习者与母语使用者流利性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母语使用者大脑中具备了大量外语学习者所不具备的语块,每个语块作为一个整体记忆,既可以起到提示作用,又便于记编码和提取使用。可见,以语块为单位学习语言对语言的储存和提取都有其特有的优势,语块理论的运用会促进外语学习效率的提高。目前,语块理论的研究在国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二语习得领域,并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方法。相比之下,国内研究还处在理论的引入阶段,一些学者和外语教师开始尝试将语块理论运动到外语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语块的定义及分类
语块是一个多词单位,是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一串词,可整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组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关于语块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对这些多词单位和语言程式使用了不同的表述,不同的名称都指出起具有预制性和成块组合的特性。如Pawley & Syder (1983) 使用词汇化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 ;Nattinger & DeCarrico(1992 )和Schmitt(2000)称之为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s);Cowie(1992)提出了预制复合结构(readymade complex units);学术界采纳较多的是Lewis(1993)提出了词汇组块(lexical chunks),认为语言不是由传统概念中的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是由多个词组合成的词块所构成的。他认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应被视为语法化的词汇而非词汇化的语法。根据Lewis 的观点,语块分为四类:1、poly words(多元词语块),如by the way, let alone,work out , keep an eye on;2、collocations (搭配),如family fraction(家庭纠纷),traffic jam;major concern;3、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 (惯用话语):If I were you, Under no circumstance,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4、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句子框架和引语),如,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the more…,the more…
三、语块教学的理论来源
Becker(1975)是国外较早开始研究语块的学者,指出语言的存储和输出不是以单个词来进行,而是以一些固定或者非固定化的板块结构出现的。稍后的研究者Pawley 和Syder(1983)通过比较研究母语习得和二语学习发现母语使用者与二语学习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掌握大量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的语块单位,自然地形成意思表达。这个过程不需要分析性的语法规则的指导。外语学习者大脑中没有足够的语块存储, 语言输出时仍要依赖语法临时组合成句,从而影响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导致许多学习者不能够使用地道的英语或者出现“中国式”英语的情况,有些外语学习者词汇学习出现“高原现象”,掌握了大量的目的语词汇,却不能正确使用。语块教学改变传统的词汇学习观,展示语言的真实面貌和本族语者的语言表达习惯,运用到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能弥补上述传统外语教与学的不足。
四、语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专业大学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投入相当大精力,实际外语学习效果却差强人意、费时低效,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下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方式受到很多关注,促使外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教学的本质,摒弃的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只有教师的改变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当学习者看到新鲜的学习方法,觉察到自身的进步,学习热情自然会增强。
1、在词汇教学中融入语块教学
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在外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大学阶段改变单纯讲单词的做法,重视词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将语块教学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学之初不妨直接将这一理论呈现给学生,举例讲解让学生开始了解语块的含义,进一步在特定的语境或语言材料中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掌握语块的方法,促进学习者词汇的深度习得。帮助学生整理课本中出现的语块,督促学生记笔记,随时积累,引导学生对已有的语块知识进行分类;创设贴近生活的语境,鼓励学生用语块造句表达,教学中设计环节创造语块的提取机会,加深学生对语块的理解力,提高运用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们会在自己的学习中掌握和运用这一理论,能主动识别新语块,分析语块的结构和特点,同时要鼓励学生背诵牢记。例如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六单元后,笔者总结出的短语类语块有: business ethics,questionable practice,for discussion purpose, to make donation, on the increase, high moral standards, to hit upon, in private等。当学习者能够用英语表达思想或交流信息时,便能获得成就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自然得到增强。
2、利用语块理论进行写作教学
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中的课文中也包含很多典型的句式类语块,在同一片课文中笔者在备课中专门归纳出如下语块:
表达“某人对某事的反映”: somebody (be) little (much, very, slightly) surprised (distressed/ delighted/ excited/ disappointed) to know (learn/ find, ) that… ;用于表述“举例说明”:an interesting (typical/ striking) example of …;用于表示“人对某事的感受”:It is difficult for one to resist the impression(/ notion/feeling/ idea) that …等。
每个单元结束前带领学生复习本单元的句式语块,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逐渐培养起语块意识,学会归纳语块,在写作练习有意识去运用语块,教学中设计提供大量的有关练习如填空,中英互译,模拟造句等,在输出时,鼓励利用语块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文批改,笔者发现在试行了一定的语块教学法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显著提高。这说明语块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语块的学习有利于语言的输出。
如何将外在的英语语块转化为学习者的心理语块,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非英语专业的外语学习者学习时间有限,语块理论的应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弥补了传统的讲解词汇教学法和写作教学的不足。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语块理论应用到教学环节,在输入时要注意增加语块的显性学习,指导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提高学习者的语块意识和语块运用能力是教师在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时不断努力的方向。对于学习者来说有意识、有策略的语块学习使英语学习更成功,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Nattinger,J.R.& 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 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 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
[3] 王立非,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17-21.
语境教学理论范文3
【关键词】 情境教学;高职高专英语;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情境教学法有目的地创设不同英语学习情境、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重视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日常生活,既突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框框,又吸取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集直观性、启发性、形象性、情感性于一体,有利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促进。是现代高职英语教学的一种创新,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随着21世纪到来,国家对能用英语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情境教学法在英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日益得到了全国英语教育界的重视。但是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较晚,其体系构建也不成熟完善,缺乏办学特色,导致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不合理。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基本要求》,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高职英语教学急需探索出与之相适应的新模式。情境教学作为整个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情境教学,教师创设出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充分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情境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感情的欲望,充分体现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激起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情感、意志、想象力、创造力等整体发展,最终实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转型。
二、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策略
(一)教师尽量用英语授课,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环境
在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之间的矛盾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语言环境大都是汉语,只有在英语课堂上才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若教师在英语课上过多的用汉语讲课,这对学生英语学习是极为不利的。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曾指出,只要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而且能有办法理解语言的内容,并去接受这些语言,那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用英语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语言输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实践的动力。在布置作业或者语法方面可以适当的用汉语,或者先用英语然后再译成汉语,这样学生就可以听懂了。伟大导师马克思也曾说过:“当学习一门外语时,你不应该总是把每样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如果你这样做了,这说明你并没有掌握这种语言。当你使用外语,你应该尽量忘记母语。如果你不能这样做,你就没有真正地学到这种外语的本质,也就不能自如运用它。”因此,教师应从第一堂课开始就用英语创设语言情景,不能迁就学生。天长日久,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借助情境理解英语”的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轻松许多。
(二)利用课件和网络辅助英语情境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英语情境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将所要教授的英语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视听课件,以这样的方式来营造英语情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利用课件和视频和学生上课能是学生很快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氛围。更好的了解文化和语言知识。多媒体课件辅助英语情境教学的方式对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要求教师要能够以现代化的高科手段把相关知识和内容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使整个情景有声有色,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网络上各种视频、音频、文字、图片资料丰富多彩,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聊天和对话可以随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会话能力和最新英语文化科技知识。
(三)利用直观实物和多样化的教具进行情境教学
利用实物进行情境教学的方法,就是利用直观的教学模具、图片、幻灯片以及电影画面等,把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清晰明了的展现在学生们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避免不必要的翻译,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简洁直观的授课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英语思维模式,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使书本上的知识能够从形象的感知转化为抽象的理解,缩短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肢体语言辅以特别的道具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
(四)注重传授学习策略,培养学习习惯及能力
情境创设是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严格意义上,情境创设只是一个引子,引导学生学习的助推器。着眼于长远提高高职高专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就必须培养、强化高职高专生的学习能力,即思考学习策略,运用学习策略,持之以恒学习的能力。因此,情境创设的教学应与学习策略传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步骤、有计划地传授、巩固学习策略。同时,通过作业、抽查等手段培养、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注重利用学生背景知识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所创设的情境应尽可能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发生联系。如果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难以完成情境任务,教师应给予支持。如在布置情境任务后,教师应不断巡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困难提供帮助。比如,将学生想表达却难以表达的中文意思翻译成英文,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其他同学,推动信息建构。
三、结语
总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景语境教学及文化语境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楚佳,马佳.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0(02)
[2]陈惠.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中的具体运用[J].考试周刊.2009(50)
[3]周德纯.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4)
[4]白永萌.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01)
语境教学理论范文4
关键词:多模式语境;英语词汇教学;语境设计者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63-02
一、引言
词汇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词汇教学的途径有很多种,合理语境的设置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创设与利用语境,使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成为情景中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学英语的兴趣,更好地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文化素养,最终实现能够用英语交流信息的目的。
二、语境的内涵及功能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不同的语言学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作了研究,并做出各自的阐述。最早语境概念的出现可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1923年,人类学家B.Malinowsky最早提出这个概念。他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上观察研究了在原始部落中土著人的语言使用情况,认为“如果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他区分了两类语言环境:文化语境即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和情景语境,即言语行为发生时具体语境。在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J.R.Firth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语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各个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一个体系内项目或单位之间的组合关系;另一部分时语言外部,即语言进行的特定条件和情景。我国的语言学家何兆熊(1995)认为,语境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两大类。语言知识是指对所使用语言的掌握和对语言交际中上下文的理解。语言外知识则包括背景知识、情景知识和交际双方的相互知识。背景知识包含百科全书的知识即常识、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和特定文化的会话原则。情景知识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主题、正式程度和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而何自然(1997)提出“语境的定义很广,而且不同学派、不同学科中人们对其认识也不一样。但就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包括语言语境即文章或言谈中的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人们交际时共处的社交语境和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认知环境”。
以上各位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和标准解释了语境的有关理论,尽管不完全相同但他们都强调了语境在交际过程中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正确地设置语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且在轻松活泼、真实可信的语境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语境词汇教学展示
1.利用幽默情景展示新词汇。在学习新词汇时,利用幽默有趣的语境输出新词汇,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有助于加强对词汇用法的记忆。例如:在学习absorb时可用下列语境有效地展示新词用法。Time passes quickly when you are absorbed in chatting with a beautiful girl,while time goes by at a snail’s pace when you are sitting near the oven in a hot day.
2.提问回答形式。在展示新词汇时,可用提问的方式运用该词,并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在回答中使用该词汇。此方式不但要求学生用心听清问题所在以及相应的关键词汇,而且给学生提供语境用给定的问题来思考并组织语言表达所需的答案,由此成功地实现了运用语言去交际的功能。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一组学生来运用新词回答提问。
例:Define
T(教师):How can you define happiness?
S1:(学生):Happiness can be defined as the moment the whole family get together.
S2:In my opinion,happiness can be defined as good moods and feelings.
S3:I define happiness as the time I can pass an important exam.
3.编故事听单词。教材中(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每单元课后练习中列出了本课需要掌握的核心词汇和词组,教师可在每单元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所列出的词汇和词组编故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汇报展示。教师可事先将可能涉及的词汇或词组分别写在纸片上,在某一学生汇报自己编的故事前,将写有不同词汇或词组的纸片随意分发给不同的学生。当作故事汇报的学生读到纸片上的词汇或词组时,持有该纸片的学生听到该词要马上站起来。该活动还要求学生要集中精力去听词汇,在不同的故事语境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对特定的词汇做出适当的反应。
4.猜词竞赛。猜词比赛可在每单元结束后或者进行阶段性词汇复习时采用,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重点词汇的掌握情况,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学生个人的努力程度,并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在开展竞赛时,教师可将整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举一人猜词,其余组员可以英文解释和身体语言来帮助队友猜出正确的词汇,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正确的词汇最多的就是猜词冠军组。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起着活动设计者、监督者和主持人的角色。
5.对于形近词采取语境捆绑教学方法。形近词通常是易混词,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是英语词汇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之一。形近词词汇分别和特定的语境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减轻记忆分担,能够较为有效地区分易混词从而达到掌握理解他们。比如说,在学习respective,respectful和respectable时,注意该组词词性相同都为形容词,且都是由respect派生而来。教师可以通过分别为其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且可在师生的问答互动中实现对其的区分。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中,词汇教学技巧是多种多样的,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运用学生熟悉的语境来学习新的词汇,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接收、吸收和记忆。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要创设合理恰当的多模式语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语言过渡到不熟悉的语言,用熟悉的事件激发学生对英语积极词汇的调动和运用,让学生拥有想用英语表达而且可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机会,从而有效地习得更多的新知识。而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其所能地减轻外语本身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负担,为学生提供易于接受的“可理解的输入”,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对整个的英语教学环节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Firth,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M].Oxford U. P,1957.
[2]Malinowski,B.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M].New York,1923.
[3]董慧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境创设和运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4).
语境教学理论范文5
一、创设实验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学科,化学实验的形象性,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化学实验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可以完成的,因为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安全性的限制,一些实验只能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是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展示一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再感到教学过程的单一性。而且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升华。
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时,
我做了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记住Al(OH)3既可以和酸发生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外(Al(OH)3+3H+=Al3++3H2O),还可以与强碱如NaOH发生反应(Al(OH)3+
OH-=AlO2-+2H2O)。这一实验现象都可以使Al(OH)3沉淀消失。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Al(OH)3的反应历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进而能够更好地将这一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当中,尤其是推断题,这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
二、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了解,他们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他们希望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随着世界环境的不断恶化,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就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温室效应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环境问题为背景,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学生学到相应的化学知识。如2011年山东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的意义。让学生明白NO2是可以溶于水的气体(3NO2+H2O=2HNO3+NO),我们在遇到二氧化氮过多时,可以用水吸收。不过CO是不溶于水的,所以,在生有煤炉的房间放上一盆水是不可以防止煤炭中毒的。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到一些有助于解决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时,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的目的的一种情景。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已经逐渐成熟,他们已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但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的包办代替,已经让他们习惯了依赖教师,他们缺乏问题意识,他们的主动求知观念还不能很好地支配他们进行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渗透一些知识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时,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观察对比试验,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实验现象的不同,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提出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教师可以趁机向学生提出,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使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带来喜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高考。
语境教学理论范文6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以这样理解,新课标要求我们贯彻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原则或者说潜移默化的教学原则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就要注意创设的原则,只有把握住方向才不会走歪路,这是开展情境教学的基础。
二、正确理解情境教学
历史诚然是对过去的陈述,但是历史更是曾经的鲜活生活的缩影,老师应着力还原其真实。情境教学要做的就是以情感教学为枢纽,以思维为核心选择那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情境进入课堂,力求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巧妙链接,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一句话,情境教学是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建构教学。所以,情境教学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创新模式,学生在老师的情境设计下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三、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1.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打造情境教学的平台。
功夫在诗外。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要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绝非是想来就来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苟言笑,你让他突然演绎爱笑的角色,那么一定是皮笑肉不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平时师生关系怎样对于情境教学的效果影响极大。“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要注意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情境是靠人创设的,要将历史课堂变得鲜活,人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必不可少: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民主教学;二是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三是精心设计课堂;四是多与学生交流,走近学生。故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打造情境教学平台非常重要。
2.善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我们在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激发兴趣。现阶段,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运用,这为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增添了一个有效手段。历史曾经是鲜活的生活,学生要对历史理解深刻需要贴近它。多媒体技术弥补了传统板书的短板。文字可以想象,但无参照。对于初中生来讲,由于受知识和经验所限,他们在还原历史时常常出错,而多媒体海量的资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图文并茂,画面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时效果很好。如在讲时,笔者这样创设情境:笔者先找到电视、电影的录像进行剪辑,让学生依次看看这样的画面:中国人未吸食鸦片前的社会状况、旧时人们吸食鸦片的丑态、吸食后带来的危害、今天吸食者的下场。通过这样一些画面和文字还有数据的呈现我发现学生的情绪被我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表情里有震惊、愤怒、害怕、决绝……这堂课上学生思考得很深入,很多问题都能切中要害。课后笔者分析原因,无非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了,大脑活跃了,参与度高了。
3.用生动的、饱含激情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手段。有人认为,既然多媒体有那么多的优势,那么用多媒体不就解决了所有的情境创设问题了吗?非也。我们重视多媒体的作用,但并不唯多媒体马首是瞻。战争是人类历史中很重的一页,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战争场面。如何处理呢?是简单地读一读还是照本宣科地介绍一下呢?此时不妨用生动的、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描述。如在讲“一国两制”时,完全可以朗诵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充满相思之愁、离别之痛的诗句有助于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意义,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以激发和升华。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