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1
摘要: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跳高成绩的灰关联度分析,列出它们之间的灰关联顺序,找出影响优秀跳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并在跳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跳高;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身体素质;灰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3.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706-03
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运动员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作为竞技运动能力主要因素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由此可见,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要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跳高是一项以自身能力征服高度障碍的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跳高成绩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并随着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目前研究跳高的各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主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例如:张天华等人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多元回归分析法用于跳高运动项目因素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李佳谙等人在浙江体育科学上发表的“我国跳高运动成绩因素的主要成分分析”等。关联度是指对于两个系统或系统中两个因素之间随时间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它定量地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之间相互变化的情况,即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相对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是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比较与描述。
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与数理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是不同的。首先,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关联分析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过程,而回归分析基于概率论的随机过程;其次,分析方法不同,关联分析是进行因素间时间序列的相对变化的计算和比较,而回归分析基于因素间各对数组值之间的计算;第三,数据量要求不同,关联分析不要求太多数据,而回归分析必须有足够多的数据;第四,关联度分析主要研究系统的动态过程,而回归分析则以静态研究为主。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5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运动成绩(表1)”’关联度的灰色计算,排出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大小的顺序,并进行理论分析,为我国优秀运动员跳高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北京体育大学学者黄坚毅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数据资料为原始材料,见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田径》2001年4月刊第14页文章“解读自己――男子跳高”。取该文数据资料前15名世界级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及其相对其成绩所应具有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数据,作为分析研究的依据。
1.2.2 关联分析法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十五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运动成绩的灰色关联度进行计算,按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程度进行关联排序,找出影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
1.2.3 综合分析法 采用图表进行分析,找出国内外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指导的成功之处,为我国确立科学合理的训练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2 十五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指标和其运动成绩的灰关联度分析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我们可以把15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工程,通过对关联度的分析,把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在其成绩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提示,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15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其运动成绩,建立母子序列函数,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为子序列。
2)均值化,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统一量纲),对各组数据求其平均值。用所求均值去除各个原始数据得均值化数列(表2)。
3)计算各子序列(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母序列(比赛成绩)在同一时刻的绝对差值,并列出对应数列表(表3)。
5)求关联度。利用表4中的关联系数的数据,分别将各个序列每个时刻的关联系数相加并平均,即得各身体素质指标与比赛成绩的灰色关联度(表5)。
3 讨论与结果
3.1 根据关联度分析原则,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比赛成绩的灰关联度顺序排列为 r3>r5>r4>r7>r6>r2>r9>r8>rl即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跳高,助跑手摸高,抓举,后抛,100m,杠铃半蹲系数,深蹲杠铃,30m行进间跑。
3.2 根据关联度分析原则及综合评定结果证明 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摸高、助跑手摸高与比赛成绩关系很大,抓举、后抛铅球、100m、杠铃半蹲系数、深蹲杠铃其次,30m行进间跑最小。为此,我们认为: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跳高、助跑手摸高是决定跳高成绩的关键身体素质指标。因此在进行跳高的身体素质训练时,应特别注意弹跳和爆发力的训练。
由于跳高项目中各身体素质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影响较大,特别是反映同一类素质的各身体素质指标间的影响更为明显。如: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摸高、助跑手摸高均属于反映弹跳和爆发力的素质,由于它们是取得较好跳高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而这些身体素质无疑对他们各自的掌握与提高也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要重视这些同一类群体的各身体素质指标之间的渗透性、迁移性、转移性,摸索它们之间的相互规律,使训练和成绩的提高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弹跳和爆发力在跳高训练比赛中的重要性是无可非议的,所以在乎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我们应树立以弹跳和爆发力为中心的训练概念,致使跳高成绩有长足的提高。但在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仅仅强调以它们为中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建议在乎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应突出重点,注重全面,力求突破,从实战出发“重质量”、“讲效果”。
4 建议
1)跳高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应树立“以发展弹跳和爆发力为中心,注重全面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能力,完善技术结构”的训练指导思想。单一身体素质再突出,其它身体素质不好或跟不上,无法提高运动成绩;个别身体素质过分突出,其它身体素质不协调,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运动成绩。
2)素质是基础,技术是关键,只有具备良好、全面的身体素质,才能在训练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要只顾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基础性的身体素质训练。
3)每个阶段的身体素质训练后,应采取相应的效果评定手段,及时发现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纠正。例如:身体素质比原来好了,但成绩却上不去。教练员应当分析是某方面的身体素质没上去而直接影响了成绩的提高;还是没有注重技术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学萌,等.灰色系统模型在农村经济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8-21.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环境会计 发展障碍 战略措施
探究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环境会计的含义。环境会计,是将环境学的相关知识理论与会计学的相关知识理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科,侧重点是如何把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反映到会计水平上。环境会计的核算与传统的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都是货币,但是环境会计的计量单位不仅仅限于货币,还会有实物计量。环境会计和传统会计的职能都是反映和控制,其中环境会计主要侧重于反映环境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将这些信息应用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去,使得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权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目前,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在国内还不够成熟。而且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已经越来越迫切,把环境会计加入到传统的会计中,公允、全面的反映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收益和支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目前国际上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一、环境会计在国际上的发展
(一)环境会计在日本的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初期,日本政府就已经开始引导企业加入“环境会计”的思想以顺应日本政府提出的“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日本政府也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以促进环境会计的发展并保证其规范实施,这些政策不仅仅包括在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中对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进行披露,还包括增设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报表。据统计,日本目前已经有将近一半的企业对于环境会计的信息进行准确披露,并由第三方机构来验证,以确保企业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环境会计在英国的发展
英国在环境会计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颁布上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英国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较早,环境报告被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被要求进行报告和披露的。这源自于1992年,Robert Hugh Gray教授首次提出了“绿色会计”这一概念,并且从会计专业的角度分析了环境会计的实施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不但使得环境会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政府和公众也开始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环境保护的影响。
英国在推行环境会计的进程中最值得我国借鉴的部分就在于英国颁布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推动和规范企业对于环境会计的实施。这些完善的关于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正是能够保障环境会计规范运行的最有力的方式。
(三)环境会计在美国的发展
在美国推广并实施环境会计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的证监会。其中,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5号准则《或有负债会计》中对于环境负债的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方式,而且又陆续颁布了三个企业环境成本处理的公告,公告中要求环境污染、开发和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一般都应作为当期支出处理,即费用化处理;美国的证监会也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单独估计和披露环境负债的可能性以及可能产生的保险补偿。
(四)环境会计在加拿大的发展
加拿大是一个非常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而且加拿大对于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做的非常具体,对于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而并非泛泛的规定。除此之外,加拿大的注册会计师协会还对环境审计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探讨了环境审计的财务效果以及环境绩效的问题,并且为审计师开展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好的指引,这使得加拿大在环境审计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阻碍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因素
(一)缺少健全的环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
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成熟的环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首先,环境会计的会计基础非常薄弱,在计量范围和计量基础上都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在环境会计的许多基本问题上专家的观点各不相同,很难达成一致。对于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不够透彻,再加上我国企业的类型本身就多种多样,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导致了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达不到环境会计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在基础上就阻碍了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二)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陆续地制定了针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等。但是,虽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经建立健全,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关于环境会计的法律法规却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我国缺少能够保障环境会计规范运行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是阻碍是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一些关于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执行的力度并不够,可操作性也不够强,这无疑增加了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三)缺少相关专业性人才
环境会计,是将环境学的相关知识理论与会计学的相关知识理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科,而且还会涉及到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目前国内拥有会计专业能力的人才和拥有环境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很多,但是同时能够掌握环境和会计两个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这种环境会计方面的人才一直处于匮乏的状态也是制约着我国环境会计向前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四)社会公众缺少环保意识
社会公众缺乏环保意识,一方面不会对环境会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社会公众在意识到某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严重影响了环境的时候,也不会利用法律的武器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而是将责任归于政府,认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这样长期的结果就是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困难。
三、促进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的措施
(一)健全环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环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只有先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透彻,再结合上我国企业的类型多种多样导致的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对于环境的不同的影响,才能够推动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二)完善环境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日本、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环境会计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国家的经验也给了我们一定的提示,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严格的执法力度才能保障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所以我国应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用强制的手段推动环境会计的发展。政府要加强立法,严格执法,确保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和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随后,政府还应该不断完善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逐步减少法规制度中的漏洞,完善《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把环境会计纳入我国现有的会计体系中,制定完善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三)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投入大量资源培养环境会计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也包括环境审计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教育部门应该在高校设立环境会计的相关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对于环境会计的了解和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设立环境会计以及环境审计方面的资格证书,保证从业人员的质量并且促进环境会计方面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我国应该针对环境会计召开研究讨论会议,使环境学领域的专家和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彼此合作并各自发挥所擅长的部分,促进环境会计理论不断完善,不断向前发展,推动环境会计向更适合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进步。环境会计的学习要不断更新观念,这样才能跟上国际上环境会计发展的脚步。
(四)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
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公众带来的力量是不能够忽视的。环境会计在我国的推行如果能够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推行的阻力将会大大减小。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不但能够利用社会公众的监督职能对企业进行制约,也会使得企业在自身的角度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实施。
通过以上战略性措施,推动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能够在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进行足够保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道路。
参考文献:
[1]封晔,顾晓敏.中美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差异研究[J].经济经纬,2006(3).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核心能力
当前我国会计体系正处于国际趋同阶段,新准则、新法规不断颁布,加之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所以,注册会计师应不断加强后续教育学习和培训。但许多注册会计师不很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业务发展日益复杂的需要。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审计案例也指向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所以,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内涵
独立审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经济监督工作,只有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人员才能得到社会承认,实现其社会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宽,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归结到一点,就是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问题。
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作为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进入注册会计师职业队伍的人,并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但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程度和一定的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是注册会计师的必备条件,是注册会计师应当拥有的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前者指的是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首先必须具备会计、审计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和基础知识、组织及商务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会计、审计及相关知识。日趋复杂的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必备的专门知识越来越宽泛而又渊博。专业技能一般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及沟通技能。
二、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前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滞后
注册前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高等会计教育。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会计的高等教育较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看,大部分高校的会计专业主要是使学生接受一般会计师的基本训练,对注册会计师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知识结构重视不够,加之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这就使得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必然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要求。
(2)从教育方式上看,我国会计专业教育采用应试教育。学生在校学习的任务主要放在应付考试上,这种不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方式,是不可能为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输送高素质的后备力量的。
(二)注册前准入考试设置不合理
考试内容范围狭窄,且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过长,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及其相应教材内容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所选的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我国设考的五门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和经济法)以及全国统考用书的“短见性”是明显的,与国际上其它著名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设置相差很大。我国现行的设考课程偏重于传统的审计鉴证业务,缺乏评估、咨询业务相关知识。而CGA和ACCA课程设置覆盖面更广,这不仅大大拓宽了注册会计师的知识面,为其从事与咨询相关的业务提供了知识保障,也体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特征。
(三)后续教育存在瑕疵
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保持和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与执业水平,掌握和运用相关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所进行的学习与研究。我国的后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培训内容和手段落后:不少CAP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没有掌握新近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知识。对财税法规、公司法等其它相关法规的掌握和熟悉更是滞后。而培训机构大多局限于短期的专项培训,不能提供连续、实用、经常更新的培训课程。目前国内后续教育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课堂授课的方式,受时间、地点、经费、规模等外在条件的限制较大。
(2)考核与检查有敷衍应付之嫌:现行职业后续教育的检查和考核按学时计算,并规定了执业会员接受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低于1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后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接受脱产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脱产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这种以注册会计师投入后续教育的时间多少来衡量后续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投入职业后续教育的时间与职业后续教育目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考核投入时间多少并不能激励职业后续教育目标的实现。重投入、轻产出的考核体系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更让人担忧的问题是“学时制”的考核制度本身执行时就有敷衍应付之嫌。
三、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途径主要有:
(一)改革资格考试,提高进入门槛
改革考试课程设置和考生学历要求,并增加考试课程。借鉴西方国家做法,我国可以尝试改革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提高进入门槛。在课程的设置上,有必要增加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审计与内部控制、战略财务管理和高级税务。考试试题应较紧密联系实务,命题人应由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与高校或研究所的专家共同组成。此外,仿效日本公认会计士和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资格考试实行分阶段考试等也是可行的措施。
(二)适当延长执业前的从业时间,积累更多实践经验
执业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判断能力,这些能力都来自于注册会计师的实践经验。目前,我国申请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两年的审计工作经验。但是资格考试通过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缺乏实践经验、擅长死记硬背的在校生,在缺乏良好的职业培训的情况下,他们即使经过两年的从业实践,也很难掌握审计的精髓,培养起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如果经专门测试认定,两年后注册会计师经验不够,专业判断能力不足以执业,则需延迟其获取执业资格的时间。
(三)完善职业后续教育
1.实务技能的培训应该成为后续教育的重点
后续教育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实务技能的培训上,然后依次是新颁布的会计审计准则的培训、新的相关财经法规、内部控制和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
2.加强后续教育的评价与考核
美国注册师协会规定会员应定期报告参加后续教育的情况,日期为会员加入协会之后每个日历年度的起始日,在年度会费报告中包含下列的陈述:“在缴纳会费时,我确保自己已履行了后续职业教育的有关规定“。在我国,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评价、考核,对于未完成后续教育的注册会计师可以给予暂缓注册和以增加继续教育培训时数进行处罚,借此强化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意识,提高整个行业的执业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执行注册会计师业务,属于高智力劳动,达不到要求的人员难以胜任工作。而且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是构成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基础之一,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方面的工作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陈汉文,林志毅,李树华.关于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准则的讨论[J].财会通讯,1998,6:P24-P25.
[2]沈颖玲.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核心能力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4:P13-P17.
[3]王立彦,徐惠玲.会计职业团体与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教育[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1:P60-P62.
[4]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等.中国独立审计(第一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P228-P297,P341-P378.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消除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还不够成熟,在应用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含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保留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所存在的必要内容,是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模式,企业经营风险是其导向,系统观与战略观是其主要指导思想,审计工作者根据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分析其风险与风险程度,在审计风险模型的作用下,量化风险,并根据风险情况确定应采取的审计方案,以便测试高风险实质,从而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提出有效意见,帮助企业做好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相对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几种特点:首先,工作中心发生转移,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心为审计测试,现代风向导向审计中心转变为风险评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过于关注审计测试,轻视风险评估,更未认识到高审计风险属于审计重点,以至于导致审计过量或审计程度不够等问题的出现。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却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将工作重点设定为高审计风险中;其次,风险评估方式发生改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已经从以往的直接评估转变为间接评估,企业经营风险是其评估入手要点;再者,审计方式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最后,审计重点转移到外部证据上[1]。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成本与审计效益存在问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企业审计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现代风险导向需要从企业行业归属、目标、经营战略等方面了解审计对象,同时对重大错报风险加以评估,这样一来就会增加审计成本。第二,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与执行控制阶段所关注的范围将扩大,审计程度也将深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审计方法较多,因此一定会增加工作时间与审计成本。第三,由于审计风险准则发生变化,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学习这些内容,了解与掌握审计要点,所以,也会加大审计成本。
(二)审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调整较大,不仅有审计理念上的调整,还有审计方法、从业职责上的改变,注册会计是就需要根据最新要求强化自身能力[2]。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审计从业人员都不具有这样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差,尤其是难以联系企业经营战略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环境进行审计,经常导致风险导向审计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三)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存在问题。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来说,最重要特征是审计重心前移,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一定要清楚审计对象经营情况,做好风险评估,同时根据实际审计对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审计流程,所以,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审计信息系统,以便实时了解企业经营与发展状况,实现风险管理。但现阶段我国很少有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做到这一点,同时,信息系统也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相符,多数注册会计师也不具有相关知识,容易出现风险评估不准确的情况,致使审计结果受到影响。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之所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会出现,与法律诉讼风险加大有直接关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认为审计工作者要通过组织完成审计对象风险评估,审计工作者可以联系风险水平开展一些常规试验,但这种方式是否正确,风险分析结果是否合理却难以评估,降低了量化工作效果。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在履行自身职责时,只关注注册会计师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了应有流程,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因此,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实现这一目标。
三、保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顺利实施的对策
(一)优化审计流程,强化增值服务。相对于企业来说,做好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加大了审计成本,这就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关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其制定审计策略与计划,精简审计流程,降低审计成本,还要强化增值服务,在审计工作中为审计对象构建合理的人员结构,强化企业财务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等,同时为企业提供良好意见,让审计对象认识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增值服务的存在,以便提升审计费用[3]。
(二)提高会计师业务素质,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会计师业务素质可以有效防止审计失败,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全面提升他们的从业素质,避免出现不良行为。同时,重视审计从业人员知识体系构建工作,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开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会计师专业知识,合理利用资源,以便让会计师掌握更全面的知识。
(三)构建适用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资源共享体制。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让会计师实施了解相关政策与市场变化,便于会计师开展工作,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一定要构建适用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用的信息系统资源共享体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并根据行业类别加以区分,以便更好的掌握风险评估流程。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等方面的联系,真正实现资源共享[4]。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减少会计师违规行为的出现,增强他们的法律风险意识,因此应优化《注册会计师法》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行政责任制强化会计师事务所与会计师应承担的责任,构建诉讼机制,做好业务检查工作。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了解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能够有效消除传统风险审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因此,本文联系实际提出了一些有效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部门带来有效参考。(作者单位:江苏国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张明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5
一、审计学科及《审计》教材的特点
审计学科和《审计》教材有其特殊性,是造成《审计》考试较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是审计学科在我国形成时间不长,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考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审计理论教育,而《审计》试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独立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的掌握程度,特别强调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加上大多数考生较少接触审计实务,这是导致《审计》成绩较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是我国《审计》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借鉴了西方教材的内容,有些语言表达既不符合汉语的习惯,又不符合我国考生的思维习惯,这也是导致审计难于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审计》教材的编写体系不完善,内容拼接的痕迹较明显。具体来说,教材注重了各知识点的介绍,对审计的工作程序的运用缺乏系统阐述,以致很多考生学了教材后,对审计实务过程仍旧不甚了解,觉得思维较混乱。
四是审计作为一项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理论为实务操作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地方也需要用到理论知识,而不同于其他科目,答题的内容和方法具有确定性甚至唯一性。
二、《审计》试题特点分析
(一)采用“情景模式”进行命题从2003年开始,《审计》科目的客观题采用情景模式命题,是一种创新,这一形式使考题更接近审计实务,可将不同方面的各种问题集中在一个题目中体现,加强了审计知识体系的联系,也可以培养考生从注册会计师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在2007年的试题中,题干中对情景的描述从文字上来说减少了,题干中的陷阱基本没有,其实这一特点在2006年的考点中就初现端倪,说明今年试题的理论加强,且在降低难度和减少文字的阅读量,为考生在主观部分的答题留有一定的时间。
(二)加强了对审计基础理论的考核在以往年度考试中,客观题中一般会大量与审计实务相关的内容,甚至有很多试题更多的与会计实务相关,但2007年的客观题中没有涉及到会计的内容,客观题主要以考核。如审计证据、工作底稿、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抽样、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等审计的基础理论为主,并且在四道简答题中有两道题直接考核鉴证业务的分类、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关系,一改以往主观题中以审计实务为主的风格。
(三)充分体现了新准则的内容和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依据,由于审计准则发生变化,在试题中有一些均涉及到准则的变化和准则新增的内容。如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简答题;比较数据和含有已审财务报表文件中的其他信息的综合题,客观题中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和变动;对财务报表错报的调整要求;PPS抽样等,均是新准则的观点。另外综合题中与会计相关的内容也体现了会计准则的变化。在客观题中多道题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综合题(二)主要考核风险导向运用程序,分值达22分。要求考生能够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运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识别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四)注重实务操作和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考试在强调审计理论同时,也注重实务操作,要求考生对理论和实务做到融会贯通。理论结合实务的考题也从原来的综合题已扩展到了简答题甚至客观题,尽管今年在客观题中大量考查了理论性知识,但考查的方式并不是死记硬背能够解决的,大部分客观题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适当结合实务,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到专业判断,现在的《审计》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这种考查,主要放在主观题,如简答题中的第三小题,就是从监盘计划到复核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两道综合题涉及多个知识点,甚至有些知识点是跨科目的,主要考核考生是否具综合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程序的能力;同时,为了培养考生的分析、综合、筛选、评价等职业判断能力。
(五)在审计考试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会计知识近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越来越强调会计知识的运用,并且应站在注册会计师的立场上,依据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审计。如2007年第一道综合题是23分,考核会计知识比重就很大。试题要求考生针对提供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情况,提出调整建议,并做出调整分录,然后假设被审计单位不接受调整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发表何种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如果对企业会计准则不熟悉,就不可能提出完整、正确的调整建议,也影响到审计意见的判断。
三、学习方略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注会复习的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时间、精力、学习的状况,制定好学习规划,做好时间安排。有一句针对《审计》学习的话,那就是“看一遍云里雾里,看二遍摸出门道,看三遍融会贯通”。首先在七月份之前快速将教材通读一遍,这阶段最好不要中断学习,不要急于做练习,否则会降低学习效率,没有成就感,且会挫伤你对《审计》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以前未曾接触过审计,看第一遍的感觉如云里雾里,不知教材所云;六月底七月初开始精读,参加培训班或做练习,一直持续到八月中旬,复习时要了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框架,要做到对审计有一个全面了解;八月中旬到九月初,开始对重点难点内容仔细研究和掌握,要抠细节、抓难点,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每周至少通览一次教材(不用花太多时间,抽出半天),做一些综合性强、出题水平较高的题目,特别是历年考题;临考前一周,主要看看教材和历年考题。
(二)不要死记硬背,学会融会贯通;善于归纳比较,从教材中看题 “审计不是背出来的”,这是在《审计》辅导课堂上常说的一句话。《审计》更多的考题在于理解。当然适当的记忆也是必需的。例如,2007年试题的第一个简答题中审计标准适当性的评价就属于需要记忆的考点,但像这样死记硬背的内容题很少。但需注意的是,一般简答的记忆要点不会超过四点,太长的内容就不要死记了。但有些报告内容虽然较长,但也必须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由于《审计》内容激增,记忆点较多,要善于归纳,把不需要的信息删除,即要把书读薄,重点突破。同时教材中有些小的举例往往是考试命题的素材,要多留意。
(三)了解会计准则制度的变化及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的复习 复习审计时不能忽视对会计的复习,会
计中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审计案例暴露出的问题、近年国家出台的有关会计处理方面的新规定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在考题里出现,近年的考题中就多次出现过根据上市公司的案例改编的考题。
(四)多看多做以前的考题如果认为以前考过的内容就不会考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一方面,教材的很多内容都属必考内容,重复的可能性较大。有许多考点会不同年份多次涉及,同一考点以不同的客观题形式出现。还有一些如职业道德、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主观题,也经常考试。另一方面,通过做以前的试题,可以了解其命题的风格,知其答题思路,明确考试的重点,理解出题和解题思路,如每年都会涉及到的审计调整和审计意见的判断,如果阅读过2006年的考题,在2007年考题中对意见的判断就会更确定。
(五)2008年学习指引 2008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可能沿用2007年的命题方式与风格,包括采用情景模式命题和客观题偏重于对审计理论的考核,主观题的命题的内容和方式不会有较大的变化,难度不会增加太大。职业道德、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风险的识别及评估与应对、函证、审计调整和审计意见的判断等,仍然是2008年的考试的重点。
四、答题技巧
能力与考试成绩不能划上绝对的等号,分数高的考生不一定比其他考生懂得多,只不是他们掌握了一些应试的技巧,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根据注册会计师命题的特点,现总结出一些应试技巧与解题方法,这也是应对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仅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合理利用考试时间近年《审计》的试题总题量均在40个以上,一般简答题每年都是四道题,综合题每年都是二道题。由于审计学科的特点,在综合题中会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其中有的信息是不相关的,由于阅读量较大,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所掌握信息资料中识别相关信息,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从而得出审计结论。这需要考生注意把握考试的答题速度和时间分配,从2007的考试来看,仍然有很多考生没有把综合题看完,其原因就是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站在注册会计师角度分析问题做题时应从注册会计师角度看问题,在看教材时,遇到的考试重点就要设问,如果自己是注册会计师,应该如何去做,然后与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掌握考点。在考试时也应当是这样,当遇到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急躁,不要局限于回忆书本中描述的内容去做答,这时应当放开思维想像,假设自己是项目经理或注册会计师时会如何去做,往往会答对一二点。
(三)注意解题步骤,掌握答题方法有些题目考生认为自己清楚了,但得分点没有写全,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评分时针对每一步骤、每一要点都有分值的。如果简答题和综合题要求回答几个问题中,有些问题是相互独立的,考生只要各个击破,按要求回答即可。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多多益善”。解答综合题时,要先读要求再读题。由于综合题的难度较高,阅读量较大,先了解答题要求,再有的放矢的读题,效率会更高,答题时间更充分。在答题时应一问一答,这样思路会更清晰,也可让阅卷人员一下就能找到所要回答的关键点。
(四)还有一些非专业的技术问题,也需注意如主观答题卷上考生漏写姓名或考号,客观答题卡上涂错姓名或考号,条形码缺失毁损、或粘贴位置不正确的问题,这样的考生不少,按照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关规定,考生错填、不填或不按规定填涂考生基本信息的责任自负,试卷作废。同样注意客观答题卡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填涂,主观答题不能使用铅笔,否则成绩会是零分。
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总会计师 公立医院 运行管理 作用
一、总会计师对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背景
随着国际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挑战,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了新常态,宏观经济运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分级诊疗推进,医疗物价政策持续调整,药品加成、耗材加成降低或取消,人事薪酬改革等不断推进;同时,医疗质量及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各类医疗法规不断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使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公立医院尤其是公立三级综合医院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运行压力。
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的压力使医院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这需要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财务及经济管理的知识、综合的管理能力、开阔的眼界,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等不同层次的复合创新型人才来不断解决这些难题。根据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等内容,在知识能力及职务职权上为解决医院经济运行管理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正确认识总会计师在三级公立医院设置的必要性
国家各级部门历来都非常重视总会计师的作用,这些可从国务院、财政部、卫生计生委等相关政策文件中看到。
(一)国家及财务方面
国务院于1990年12月31日的《总会计师条例》(国务院令72号),要求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执行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要求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
(二)医改政策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2015]38号)第八项内容: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落实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
从上述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到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及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总会计师在企事业单位及医院的重要作用;二是从以往设置的要要方面,总会计师从“可以”设置到“必须”设置,尤其是三级医院。
三、医院总会计师职务的角色与定位
医院财务或经济管理负责人的角色与定位到底是医院的CFO还是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的提法源自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个既对国家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又对厂长(或经理)负责的职位,职能侧重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财务总监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主要是监督总经理及经理层,保护所有者的利益,满足所有者对公司经营监控的要求。中国“财务总监”制度源自政府委派财务总监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其工作内容涉及财务监督的主要方面。CFO(首席财务官)一般是基于价值管理,履行资本运作与管理等职责,一般对董事会负责,职责上主要承担着对战略的参与、支持、计划及管理,对资源的确认管理、价值创造、对业绩评价、风险管理等,但不同国家也略有不同。
根据上述对不同职位名称进行分析:如从各级政府或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医院的理事会委派的角度就承担了财务总监的监督角色;如从医院管理的角度f助院长进行财务会计及经济运行、预算管理、成本、资产管理等角度主要为总会计师的角色;如从医院长久发展及国家要求的方面看,将来更接近上述CFO的角色。因此,应根据医院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工作重点,类似于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角色,也是在国家或上级监督的要求下进行医院精细化财务管理,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完善财务与会计体系与会计信息基础,为医院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与发展服务;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未来将更接近CFO对医院进行价值管理的角色。
四、总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知识
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上级主管部门、医院都对总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操守和廉洁自律
(1)职业操守。正如总理在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依法依规,诚实,客观,独立,公正,处理、披露会计业务;同时要恪守职业谨慎原则,实事求是、忠实、理性地履行职责,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这些都是最核心的要求。
(2)廉洁自律。一是自身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财经纪律,及医院的廉洁的其他各项规定,不断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自身思想修养,杜绝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法违纪行为。二是负有对财务人员及经济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责任。
提高医院总会计师及财务团队的职业道德是医院迎接各种挑战的关键。
(二)所应具备的综合知识
(1)会计和相关知识,包括企业、行政事业、医院方面的会计,管理会计,税收,法律,审计(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等知识。
(2)理财与财务管理,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业绩评估、资金管理、投资与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
(3)组织和管理知识,包括经济学(宏观与微观、卫生经济)、数学与统计、组织行为、经营管理、人事薪酬绩效管理、后勤管理、战略管理、相关法律知识(如公司法、合同法)等。
(4)信息技术知识,包括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和框架、信息系统管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与支付等。
(5)医疗行业知识,包括医疗机构管理、医务人员管理、药事管理、医疗器械、医疗相关基本流程、医疗相关基本法规等。
(三)综合能力构建方面
(1)作为经济管理领导的综合能力,应具有构架合理经济管理体系的能力;具有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具有规划及推行制度、流程能力(包括财务会计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及会计、管理与内控流程等)。
(2)作为医院高级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包括领导与带领团队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表达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能力、培训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较强的逻辑判断能力等。核心是要具有拥有大局和整体观,能全面、系统、前瞻性的看问题的能力;抓住工作重点的能力,归纳,概况,总结的能力;掌握医改发展规律和预测能力。
五、总会计师角色定位与如何发挥作用
(一)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
1.医院战略规划的参与者
依据国家及地方宏观政策、医改政策、财务政策等,分析医院的经济资源,为医院的战略规划提供财务建议,为战略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2.医院财务战略的制定者
根据医改的规划重点不同,医院的不同发展阶段,财务能力情况,适时提出医院财务战略的重点、策略,配合医院的整体战略的实施。
3.医院财务与会计核算及管理体系构架者
在医院财务战略下对医院财务架构设计,职责分工,团队管理,梯队与人才培养,构建基本核算与管理体系等。
4.内控与风险防范的管理者
负责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医院财务制度,推动构建医院经济运行的各项制度,监督医院执行国家、地方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各项财务制度的情况。
5.医院资产价值管理的维护者
加强医院国有资产价值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购置与处置,安全、可靠计量、有效利用等,发挥国有资产为医院公益的最大效力。
(二)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内涵
在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具备相关能力的基础上,就进入到如何才能发挥作用的层面,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总会计师发挥作用的层面
(1)医院层面。通过委派或医院选聘任命任职,协助院长分管财务及经济运行相关事项,这里又分为几个方面:①财务部门架构及体系,人员及职责等;②建立完善的经济运行及内控相关制度、流程等;③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方面;④财务管理,包括资金、预算、成本等;⑤物价管理;⑥强化医院经济管理职能,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
(2)国家及省市区域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层面。在国家及区域性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课题、项目、承担需要财务及经济运行的培训任务、定期组织或参与医院经济运行方面的交流等,向国家及区域卫生计生部门的相关政策等,在前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后督促落实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在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关措施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反馈。
2.在医院如何发挥作用
(1)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尤其是作为委派至医院的总会计师,包括上级委派单位;委派至所在医院的院领导,尤其与院长的领导与被领导、协助关系等;与财务处长(科长)的关系;各职能科室的关系;各医技护理科室;外部行政管理部门及业务联系单位之间的关系,其中前三个为最重要的方面。
(2)正确理解国家、地方政府及卫生计生委医改政策导向,上级主管单位规划及重点工作要求、医院的目标及计划,以及重点发展的方面,开拓视野,站在国家、行业、主管单位、医院、财务的不同高度来理解和把握工作重心。
(3)要定期梳理医院在经济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除财务范围外,还要深入业务科室了解具体情况,分析和总结历史背景,对原因进行分析,找好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依靠院长、分管院长及相关科室,集中力量专项解决,以全局的思维,按照由点带动线,由线带动面的方式进行。
(4)做好财务核心及加强制度建设,以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成本管理、资产管理等为抓手,依靠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制度、流程,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财务会计体系,当前以打好会计核算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逐步加强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管理、分析、控制的体系,逐步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
六、结论
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各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总会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了总会计师职务的角色与定位方向,提出总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知识,如何在不同层面发挥具有总会计师职能的领军人才的作用,并通过外部、内部培训、自我提升、实践锻炼和总结。总会计师需要扎实完成财务与会计核心的基础任务,进行跟踪管理,同时要依据医改及医院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势创新开展工作,以医改经济运行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本质问题为突破口,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开展工作,为医改的顺利实施及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志勤,李建军,张国烁等.新医改形势下三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2):69-71.
[2]董立友,徐元元.医院总会计师价值最大化[J].中医院院长,2014,(16):78-79.
[3]陈哲娟.医院总会计师胜任力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2):80-82.
[4]高亚超.医院总会计师制的现状及建议[J].现代医院,2016,(7):1068-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