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1

【关键词】高考;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本学科知识,又要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从学科特点看高中化学有着多(知识点约470个)、乱(知识点分布广),且普遍性中隐含诸多特殊性的学科特点。在备考复习时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备考复习策略,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在高考备考复习中一般采用“一纵、二横、三综合”的 三轮复习法,在一轮复习时多存在复习时间过长,效率低下现象学。要更好地完成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有必要寻求更好的复习策略,在此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就如何高效地进行高考一轮复习谈点个人感想。

一、重视两纲和历年试卷研究,正确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考试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目的、内容、能力要求和形式,既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备考复习的重要指南。高考试题则是《两纲》中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体现方式,是高考复习的方向。因此,认真学习、研究“两纲”和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就会把握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理综中化学学科试题从数量、结构、类型上看已比较稳定,保持了对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用语及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同时也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对新课标化学教学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试题立足基础,紧扣考纲,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多是中学化学基础的知识,旨在考查中学化学核心内容,体现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

二、科学规划,构建高效的复习程序

高考一轮复习是将主干知识进行巩固、总结和提炼的阶段,在过程中要求细和全,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但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若按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复,则复习时间过长,复习效率低下。为了提高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大胆创新,以考纲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调整复习程序,在一轮复习时直接采取变零碎的、单调的直线复习为系统专题板块化复习,即 “章节+专题”,以章节为主的复习策略,从而高效地完成了一轮复习的任务,为二轮复习节约了时间,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进程作如下调整:以高中知识为线条,以课本为中心,按其章节体系划分为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四大板块,并把高中第三册的相关内容归并到以上相关部分。由于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调整后学生在复习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后可以利用其指导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的复习,减轻学生知识的记忆量。同时在复习元素化合物时又可加强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应用,从而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并按知识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板块复习以提升学生学科主干知识的结构化水平,毕竟对学生而言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掌握和被应用。

三、优化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高考复习中常存在如此现象,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的现象,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教师觉得该复习的知识点都复习到讲清楚了,但学生做起题来却是“一看就会做,一做就出错” 、“Ⅰ卷得分不高,Ⅱ卷得分偏少” 、“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学生仍然常错” 。出现这样结果同我们教师在复习中的方法存在很大关系,现从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性,谈谈高考复习中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强迫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复习过程中的有效性。

1、推行学案导学模式,提升课堂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推行学案导学模式,采用“学生预习─教师精解─练习反馈”课型,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知识的梳理和积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板块中 “离子反应,离子的共存”的复习课。先是布置课前预习复习学案,学生通过先看课本、复习资料尽可能完成复习学案,以做到重点、疑点心中有数。教师在上课时按照“依案掌握要点-问题质疑讨论-知能拓展提高-巩固反思感悟”等程序积极引导、组织课堂教学,即上课时先归纳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原则,再选择各种类型的离子方程式,由学生通过讨论去判断正误。对于那些学生认为是错误的离子方程式,还要求学生说出违背了书写原则的哪一条,最后再给出练习反馈,让学生在课堂里做,老师及时纠正。通过以上手段切实实现了复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新理念,极大地提升课堂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2、利用建模思想梳理知识,使学科主干知识规律化、网络化、系统化、程序化。

以学科方法论为指导,通过反思融汇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解题能力。

3、利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科学指导学生记忆。

化学学科性质决定了化学中存在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等特点,从而学生在复习别容易遗忘:前面学,后面忘;容易学,容易忘。知识的记忆成了多数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如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教学中我们除利用自我构建、联想等记忆技巧时,还从科学角度利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科学指导学生记忆,每周用一课时组织学生对本周复习内容回顾与反思,每月再用一课时对本月复习内容又进一步回顾反思,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知识的遗忘,加强知识的应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作为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对高考的成败有着决定性作用,要在有限复习时间内达到全面地梳理化学基本知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目的。我们还须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复习策略,以追求复习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陈贵新.论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的几个主要环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1)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2

新学一章之后的化学单元复习课,应该达到四点教学目标:

1. 知识梳理和知识网络的构建。可通过问题驱动或情境创设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对本章知识的系统梳理,深入思考其内在联系,主动完成本章知识网络的构建;

2. 承前启后、查缺补漏、质疑提升。教师基于全体学生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复习;基于学生个体查缺补漏,自我完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能力;

3. 方法提炼。引导学生提炼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掌握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4. 应用拓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得以升华。

二、问题重重,改变复习策略迫在眉睫

新课改形势下,化学课堂面临着重重困难:

1. 课时不足导致取消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不能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按常规单元复习课的思路:知识点总结一课时,考试一课时,讲评一课时,因此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标课时有所冲突,所以导致取消单元复习仅进行单元测试而已。

2. 知识点复习时,学生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好。单纯的知识点复习机械、乏味,有些类似于高三的一轮复习遇到的困扰,学生兴趣不浓,复习效果不好。

3. 受教学进度限制,研讨机会不多。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复习效果,而且研讨交流的机会不多、时间也不充分。

因此,改变复习策略迫在眉捷,我们必须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对知识点的复习和构建,以达到课堂的有效性、高效性;让学生“复”之有“趣”,“习”之有“效”。

三、寻求行之有效的策略,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学知识,我们要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复习、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下是曾经尝试过的几种复习形式(主要是复习学案的类型):

1.“面面俱到”式(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学生记忆差。因此,每一个小知识点都应复习到位。

2.“专题“式(适用于“化学基本理论”的复习)。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内容难度大,理论性强。因此,采取专题突破式的复习。

3. 以“题”带“点”式(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复习)。选择典型例题,分析出考查点,然后对知识点进行诠释。

4.“抛出问题”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复习)。笼统的抛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归纳整理,完成对局部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复习学案和课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的使用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在单元复习时充分利用复习学案和课件,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上列出的知识点系统、全面,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内容,将知识“体系化”的同时也能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2. 使得课堂更有序,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上内容系统、条理清晰的知识,使得复习时学生思路清,课堂更有序;同时复习内容重点突出,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3

一、打造高效课堂要有明确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上。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学目标是否得当,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制订明确的三维目标。制订的目标要贴近学情,难易适中。在制订目标时,要了解学情,既要对学生的学习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对学情了如指掌,又要对教学内容做认真分析,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制订目标要克服形式主义,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既要明确重点,又要防止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还要努力挖掘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充实教学目标。

二、打造高效课堂要有恰当的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效课堂的导入必须是一上来就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导入。因此,问题情境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与新课有关的,又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怀疑、困惑、矛盾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事实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新事件、新研究成果等来创设引入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值,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实验时,教师可根据新课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格外好。

三、打造高效课堂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4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96-01

一、指导思想——行动的纲领

“163”高效课堂就是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作用的教学思想。始终体现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快乐学习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确定学生的成长理念是:健康成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并享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二、163高效课堂物理新学课的基本环节

“163”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三段五环节”,所谓“三段”,是指从教学过程看,教学内容往往由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学习阶段构成;“五环节”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互学,研学,帮学,测学”的课堂学习过程。

1.预习自学

(l)教师展示“学习目标”,提醒学生自学时注意重、难点内容。学生利用导学案,依托问题导学,研读教材,学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约15分钟。

(2)用10分钟左右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案,对不明白、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3)教师提纲挈领的解读教材,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进行介绍式或引导式的讲解;对教材中的实验可以展示给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为教材中重点内容做铺垫。约15分钟。

(4)学生修改自己的预习案,并做好笔记。约5分钟。

(5)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探究案部分,并及时上交完成的导学案。

(6)教师认真批阅学生上交的导学案,统计分析集中出现的问题。

(7)根据导学案批阅发现的问题,精心备课,突出能力立意,科学设计课堂。

(8)课前培训,对本节普遍重、难点的问题针对性培训,指导方法,加强理解。

2.课中探究

(1)展示导学案批阅情况。教师结合批阅导学案统计的情况,对优秀个人和小组给予表扬,从而达到激励效果。对问题个人和小组在课后进行交流。约1分钟。

(2)预习自测。在引入新课前对课本基础知识,用1-2题进行检测,不断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专注的状态,另外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自学时的掌握程度。约3分钟。

(3)教师展示“学习目标”,解读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习的主体内容。约1分钟。

(4)课题引入,调动学生学习激情。充分研究课标和教材,制定学习目标,利用与新课相关的生动的实验、视频或小游戏等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让课堂充满生机。约5分钟。

(5)合作探究。教师出示小组成员讨论的问题和达成不同目标的要求,学生每个小组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地投入。A教B,B教C,A层要做好拓展,B层要注重总结规律、方法,C层要注重基础。约8分钟。

(6)规范展示。老师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可以安排口头展示,也可以是黑板展示。如果是黑板展示,则展示小组迅速派出展示同学到黑板上板书。约3分钟。

(7)激情点评。点评内容包括规范(步骤、书写、布局)、对错、思路分析(易错点关键点)、总结规律方法、拓展变形。非点评的同学迅速记录问题要点,注重问题总结,学会质疑、补充。点评拓展言简意赅,高度概括,点评结束都要问一句“同学们都明白了吗”,“那位同学还有补充”。对点评精彩的同学,要掌声鼓励。教师针对学生的点评,表扬好的方法,也要指出同学点评时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模棱两可的问题,指导学生反复讨论,直到得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确实不能解答的,教师再给出正确答案。约18分钟。

(8)反刍总结、当堂检测。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梳理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总结,构建知识网络。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前设定2-3道题,检测学习目标完成度,发现问题,立即予以纠正,以期全面达到学习目标。约5分钟。

(9)及时评价。学科班长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表扬课堂上表现的优秀小组和个人。约1分钟。

3.课后拓展训练。

针对本节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并会加以运用,能够举一反三,拓展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炳成.昌乐二中教学模式[J]. 高中物理教研网.2009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5

(一)采用团队式学习模式

团队式学习模式是指以一个小型组织化的学习环境为条件,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入手,以教师的有效教学和管理方式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团队式学习模式的核心部分是组建高效的学习团队。学习团队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小组,与一般的学习小组相比,学习团队要具备团队意识,强调队员之间的协调和整体配合。学习团队的主要特征是团队成员承诺共同的工作目标和方法,并互相承担责任,学生团队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通过组建学习团队,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不仅有机会接触思考和解决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新观点,通过有效合作也能够为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找到合理地解决方案。团队式学习模式能够摆脱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个体性以及与教师的单一对应性,能够提高学生形成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采用多维教学方法

1.团队讨论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特长以及兴趣等进行分组,由学生自己组建学习团队,即学习小组成员选出队长,拟定体现竞争精神的团队队名以及口号等。在教学中,对于既有学术争议又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团队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提前把讨论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学习团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认真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自由发言和讨论,得出结论;然后由学习团队选出一位代表来向全班同学阐述其团队的观点,使各学习团队都能够得到启发。

2.角色扮演法。该方法能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他们的管理技能,积累管理经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情景模拟法。模拟教学是指在课题上设置一定的工作情境,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具体的活动和工作,从而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现场观摩。现场观摩是让学生亲自到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现场去感受工作环境,了解工作情况,接触工作人员,学习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型公共事业管理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成效

(一)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重要。通过团队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团队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理论知识的使用价值,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了完成讨论任务,需要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使学生产生较强的任务感,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正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3%的学生能积极主动收集资料,完成团队讨论的问题,只有17%的学生不主动收集资料。正如调查问卷中,某位同学所写的,“这种深化课程改革,我认为对我们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同时获得知识的效果比只专看书本和老师单纯的讲解好很多,并且激起同学的兴趣,各展其长,融入一个团队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每次的团队练习与活动中,都要求队长合理分配每个队员的工作,使之通过各人的协作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协调能力。通过调查问卷显示,92%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团队学习,培养了自己很强的合作意识,8%的学生认为自己偶尔能与其他队员进行合作。

(三)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在团队练习与活动中,对学生的责任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否按时按量完成份内的任务不再只关自己的事,而且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最终成绩,因此不负责任的学生会受到队员的批评,使之改进。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堂教学

近年来,小学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加强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特别注重加强构建高效课堂[1]。同时在现代社会中,小学教育只能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理论、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信息。因此培育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摆在我们小学教师面前一个严重的问题[2]。为此我简单探究了我国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与如何培育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1.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由于学校的指导思想和学生的不重视,以及教师积极性的消退等原因,当前我国大多数校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以及考核成绩,均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现状如下:

1.1 实用主义。随着小学教育几十年的发展,不少学校的教学条件已相当优秀,但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的压力,竞争的激烈,不少学校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思想和行为。实用主义一种是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如认为教会学生会写应用文,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就可以了[3];第二种是将“实用”理解为专业技能技术的实用。目前在小学学校出现了小学性和技能性至上的实用主义的思潮,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走得过远。

1.2 缺乏知识储备。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仅仅在课内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的。必须让学生在课外生活这个大舞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语文无处不有,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因此,应该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的领域,例如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物的等,这些知识也可能暂时与当前的学习、考试无关,但它却为日后直觉和灵感的创造构建了广阔的知识背景[4]。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对于这种基础知识重视不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导致学生后续实践能力缺乏。

1.3 单一性。在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一方面在学习这些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较为注重专业的实践,另一方面,却忽略了语文学科与专业的联系,把语文与专业背景和知识技能完全剥离开来,教师由于自身学科面不宽,也没有引导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设计[5]。

2.新时期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体系的构建

当前语文高效课堂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需要,利用这些内容开展探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2.1 组织领导。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是主体性极强的学习活动,活动中不仅是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在教师指导下,应主要由学生来进行常规组织管理。比如在“感受自然”具体活动中,教师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如组长,班干,组员,答题人等。在任务的完成及活动的安全等方面,还需要建立一些保障性的制度。制订高效课堂教学的管理制度,既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习惯,养成规范化的小学意识。如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规定各环节的基本要求,活动的纪律、成果的保存等。某些不积极参与或者有捣乱心理的学生,也必须要遵守基本的制度底限。

2.2 确定领域。依托教材,依托专业背景,拓宽高效课堂教学的领域,确定开放性的主题。如苏教版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三篇课文,内容不同,体裁也不一样,有写景介绍一个地方的《东方之珠》,有童话介绍一个知识《小露珠》,有写一种植物介绍它生长过程的《石榴》。这一单元的主题不是非常明确,大致围绕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这样一个中心来组织。这样的安排也符合了“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的规律,理科学习它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而母语学习具有非线性、综合性和模糊性的特征,是一个逐步积累、内化的过程,是一个语言模型、思维习惯、生活经验、审美取向、情感体验等多维融合、逐渐建构的过程。

2.3 做出规划。教师对该主题的全过程先有一个规划,学生在开展活动时也要在小组也应该先与一个口头或书面的规划。特别是课外实践,个人或小组要先提交较为详细的活动方案,教师备案,作为日后评估的参考。比如我们在“母亲的恩情”以课就让学生共同探讨了母亲的伟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过程汇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学生要定期汇报自己活动进展的情况。如果是课内或校内,教师要随时亲身了解,交流,辅导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比如有学生用幻灯片显示了人类起源的过程,具体的展示方式由各组自主选择,不管何种形式,要求能将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明确、方便地展示给大家。这样由课文中引出、在生活中寻觅、到身边去探究,使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探究有了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效果较为理想[7]。

2.5 交流分享。分享感受、经验在心理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高效课堂教学的交流分享主要在课内完成,通过班级全体成员的参与,锻炼多种表达能力,建立成就感,吸收别人的间接经验,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小学素质。

2.6 学生评价。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它对于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扩大学生成果的影响面,提高学生的接受评价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教学评分应占到学科成绩相当的比重,大约30%-40%的比例。同时在评价中,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规律,并结合职校学生的特点,开展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评价工作。

总之,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活动中,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肯定会结出丰硕之果的。

参考文献

[1]俞峰.试论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用的体现[J]

[2]任效峰.浅析新课程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