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元智能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10-02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加德纳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智能结构是由言语、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自然探索、肢体动作、音乐、人际交往、自知评估等八个范畴的智能组成。研究还表明,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些智能。由于每个人的成长受各种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各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使人的智能发展呈现不平衡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从而使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色。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其某些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相关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多种潜在智能的训练,大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情境教学、模拟教学、技能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习、见习、体检,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能激发其创造性的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目前的班级教学中,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智力结构、心智特点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语言能力特别强,阅读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途径;有的学生数学概念特别清楚,逻辑推理一点不费劲;有的学生喜欢图像和直观的物件,特别注意细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见到新鲜物件总想动手把弄;有的学生肢体灵活,舞蹈和体育动作很容易学会。凡此种种都是我们在学生群体里经常看到的现象。那么,在班级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设计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潜在智能?笔者以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章第三节《密度》课题为例,尝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环境,让具有不同智能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得以展示自己,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学流程:

设置情境制订方案实验探究分析结果得出规律应用规律。

教学器材:

刻度尺、天平、铜块(或木块)、铝块、水、酒精、铁丝、钢丝等。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A:如何鉴别铁丝和钢丝、铜块和铝块、水和酒精?可由学生分组讨论,从软硬程度、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鉴别。

评点:通过设置鉴别材料的情景,组织学生讨论,既引入课题,组织教学,又点出本课的主题。该活动依赖的智能主要是自知评估智能,教学目标为“知道”。活动的目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教学。

教学活动B:如何鉴别两块大小相同、颜色相近的铁块和铝块?引导学生思考:①同种物质体积越大,其质量如何?②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大小如何?

评点: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运用视觉空间概念对物质进行分类,设计实验方案。该活动依赖的智能主要是语言表述和视觉空间智能。学习目标是“知道”。对提出的两个问题的思考促使全体学生关注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活动C:制订实验计划。

实验一:测定同种物质体积不同时(4块体积大小不一的铝块)的质量,探究同种物质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二:测定另一种物质体积不同时(4块大小不一的铜块)的质量。

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评点:通过对实验设计的讨论和修正,突出同种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以及与不同种物质体积和质量关系作比较。该活动依赖的智能主要是自然探索、逻辑数学和视觉空间智能,学习目标是“理解”。对实验设计的讨论使全体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些程序。

教学活动D: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一组学生测铝块,另一组学生测铜块,用天平测出铝(铜)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铝(铜)块的边长,算出体积,并将结果记录到设计的表格中(见表1和表2)。

评点: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大多数学生懂得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一些简单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数据记录的技能。该活动依赖的智能主要是逻辑数学、人际交往和自然探索智能,学习目标是“理解”。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完成数据的测量和收集。

教学活动E: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表1、表2数据得出:同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也大;体积增加一倍,质量也增加一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m/V是一个定值。比较表1、表2得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它反映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上就用“密度”来表示这种特性。

评点: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从同种类物质和不同种类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来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并接受“密度”的概念。该活动是本课的关键,依赖的智能主要是逻辑数学、自然探索和语言表述智能。学习的目标是“综合”。

教学活动F:介绍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图像法。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m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并在坐标上确定刻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在坐标上描点,并将这些点连起来。组织学生观察由点连成的线段的特点,并讨论图线的异同点。

评点:这是一个教学应用过程,将实验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运用了数据处理与视觉空间对应,并用语言进行归纳表述。该活动依赖的智能主要是逻辑数学、视觉空间和自然探索智能。学习目标是“综合”。指导学生观察质量—体积图线,使学生知道同种物质的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度不变的直线,表明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不同种类的物质的图线的倾斜度是不同的,表明不同种类物质的密度不同。

教学活动G:组织学生在实验数据收集和图表处理的基础上,提出“密度”概念和表达式,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查阅各种物质的密度表。

评点:在师生共同讨论下使全体学生能写出密度的表达式及相应的单位,会查阅一些物质的密度,让学生在已有经验和阅读的基础上接受新的概念。该活动依赖的智能主要是语言表述、人际交往、逻辑数学和自然探索智能。学习目标是“评估”。

教学活动H:示范讲解例题,组织学生进行概念的运用,并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评点:运用密度的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技能,这是本课最高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对概念的运用,全面反映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该活动依赖的智能主要是逻辑数学、自然探索、自知评估等智能。

加德纳在《心理构架》中说:“时代已经不同,我们对才华的定义应该扩大。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性的领域,使其潜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对多元智能理论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教学案例就是充分运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进行设计,涉及了学生的多种潜能。案例设计了多种活动,搭建了多个教学平台,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群体中存在多种潜能,而且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的潜能会逐步展现出来。案例的教学设计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数据、推导等),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中学习,直接参与概念的提练过程,有效地构建知识,并体验了课标中的“过程和方法”。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范文2

一、多元智能化在小学英语教学模块设计中的具体内涵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多元智能化即从多元的视角来看其认知的智能情况,它的多元化和认知体现在:言语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身体智能、识别智能、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若将这样的智能化融于小学英语的教学指导,再依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智能化教学模式,这样在其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出学生更大的优势力量,这也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教学要求,从而在实现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这也充分挖掘了学生们潜在的智能因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化在小学英语教学模块中的具体设计

就多元智能化,我们将其放入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On the Farm》第一课时中进行具体的设计研究。

1.言语――语言智能化在小学英语教学模块中的设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地方都会涉及言语的交流,我们在这里就以每节课开始时的导入环节来进行探究吧。《On the Farm》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有关农场上的水果、动物的认识,以及“这儿”和“那儿”的理解。那么在这节课导入环节的热身运动中,教师则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free talk来引出课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喜爱的水果或动物进行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animal? 然后学生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则对已学过的水果/动物单词进行了相应的复习。然后,再从水果和动物的话题走进水果和动物的农场,带领学生一起去农场摘水果,看动物,则引出了即将所学课文的课题:on the farm。在课题的导入时,运用语言智能不仅可以达到言语和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从而增进彼此的情感,也在交流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

2.视觉――空间智能化在小学英语教学模块中的设计

多媒体的运用已逐渐走进了课堂,它给课堂增添了另一种视觉上的盛宴。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基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程度,以及他们每堂课耐心的时间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为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则可采用动态形式来呈现。而在这里,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课文内容,可以是动画版,这是小朋友最爱的,其次,也可以仅是图片的呈现,但这一视觉上的设计多应用于在学完课文时仅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课文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在《On the Farm》这一课中,教师呈现课文时则可运用多媒体来播放课文的相关动画,在动画中,将学生们真正带入农场,在与食物和动物的对照上,来认识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些单词:apple, pear, pig, cow。也通过动画视频,将学生的情感一并带入情境中,从而身临其境地去学习感知课文。

3.身体――动觉智能化在小学英语教学模块中的设计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身体动觉智能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对于该方法的运用,教师多是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基于小学生天生的模仿和表演能力,倘若将课文作为一个剧本,把讲台交给学生们当作舞台,那么他们的潜在能力也会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在讲台上得到充分发挥。牛津小学英语的课文,其第一课时多是以对话形式的小故事呈现的,所以,这样的形式教师在进行讲授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对所学课文来进行角色上的扮演,通过扮演,一方面增加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熟悉,另一方面,利用运动记忆法让学生在自我的身体运动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同时通过小学生自己角色扮演,切身体会,更容易在情境中感知课文的情感。

4.交往――交流智能化在小学英语教学模块中的设计

英语属于一门语言类的教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活中的日常交流而服务的,那么小学英语在其教学中自然也不能忽视了这样一个教育目的。所以,在每节课的巩固运用环节,教师则可以就已学知识再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模拟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所学单词、短语、语法上的交流。比如就该篇课文,该课文所讲的是农场,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可通过更改场景进行语言上的交往交流,可以是在菜市场,动物园等地点对所学重难点进行对话交流,以此通过这些不同的场景来巩固相同的词汇,来强化和区分this、that、these、those等词汇。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范文3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需要厘清的问题应用文是体现写作者综合素质的实用性文章。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私事务、交流传递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要写出具有实用性、真实性和程式性的应用文,考察写作者对于政策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体现写作者在专业领域的业务知识修养,也体现写作者对于文章构思表达的写作素养。因此,应用文是与现实联系最为紧密的实用性文章,写作者应当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明确写作目的,掌握写作材料,选定适合的文种,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最终修改定稿。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体现着写作者的综合素质,应用文的写作质量与写作者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应用文写作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应用文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是现代学子应当具备的人文素质之一,能够支撑学生的终身发展。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正是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展开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调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辞章建构能力以及把握读者心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以教学策略的设计带动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的落实,以达到提升学生素质,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对位分析应用文写作是一种体现学生多元智能的写作活动。应用文的写作过程是学生发挥多元智能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智能相互作用的过程。应用文的写作过程需要经历明确写作目的,掌握写作材料,选定适合的文种,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最终修改定稿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多种智能的共同作用下,确定写作目的,选择适合的文种,展开调查和分析,为写作准备材料;学生发挥优势智能,如语言文字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进行应用文的写作表达,同时可以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会更加全面,从而使自身的多元智能得到发展,换句话说,学生通过应用文的写作,可以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出发点是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发展学生的智能。应用文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书面文章,使用范围较广,种类极多,所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为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基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设计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视阈下,教师要以应用文写作为载体,以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为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以语言文字智能为核心,辐射统领其他智能,并向语言文字智能聚合。结合不同的应用文文种,进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开发多元智能,并使各种智能协同发展,达到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最终目的。基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设计步骤如下:

1.确定教学内容,即应用文文种。教师要关注这一文种涉及的方方面面,并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如文种概念、特点、写作格式、写作注意事项等。

2.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文种和学生的学力,明确在本文种教学结束时,学生能够掌握什么,能够写出什么,能够写到什么水平。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步。

3.明确各种智能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教师要选取适合于文种学习与写作的教学方法,并明确各种智能如何在教学环节中体现,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请参照多元智能与教学活动对位分析表:

4.在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在做好多元智能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对位分析之后,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与调整,始终围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标展开教学。

5.做好教学实践后的总结工作。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教师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巩固教学成果,调整不足之处。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反思

在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应用文写作教学可以灵活多样地设计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发展发挥各项智能。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好顶层设计。教师要理解多元智能理论,要做好前期的教学顶层设计,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实施进行思考与实践,要有预期评估,把握教学设计的准确度。

2.教师加深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在进行多元智能理论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对位分析时,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可以发现各项智能并不是孤立、独自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而是多种智能在一个教学环节中联动,共同发挥作用。在多种智能中,语言文字智能是贯穿始终的一项智能,但这一智能并不是所有学生的优势智能。以语言文字智能为统领,向其他智能辐射,学生可以发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多项智能联动,向语言文字智能聚合,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所以,多元智能理论不是僵化、机械的,而是联动、有活力的,为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注入了活水。

3.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当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看到评价学生不能一元化,不能凭一个成绩就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多元、细化的评价标准。在制定应用文写作的考核标准时,教师要参照各项智能指标,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优势智能,联动弱势智能的特点,加大过程的考核比例,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出合理的评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

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应用文写作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已经广泛应用,学校、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提供多元立体的学习条件。除了比较常见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应当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同时,可以引进微课,为学生自学和发挥多元智能创造机会。

四、结语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 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 有效性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无法与新课程相适应。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涵丰富,需要寻找适应其教学的方法。将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理论,应用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必然能发挥作用。

一、构建苏教版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基础理论

构建多元智能综合性理论,来自著名的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的“Multiple Intelligence”。这个理论直译过来就是多元智能。这个理论的提出基于脑部创伤和学习能力差异关系。就初中语文课堂而言,依然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情况。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多元智能理论当中,将这种差异归为个体智能的不同组合,例如:从小学习美术的学生其空间智能和审美智能要比普通学生高很多。以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为教学构想,应用于苏教版教材教学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教材优势,提升教学有效性,充分地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开发出来。

二、构建苏教版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设计分析

(一)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课前设计。

以苏教版教材为基础的课前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本节课中涉及的智能进行分析,选取几个侧重点,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将智能与教学进行融合。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过程中,可将语言逻辑能力作为讲解切入点进行备课。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以信息传播为主,其中《录音新闻》、《新闻两篇》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学生对新闻语言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备课过程中可将语文逻辑能力加入其中,同时完成能力培养和教学任务。其次,根据选取智能的方向,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配合教学完成。在选取过程中,在满足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前提下,将智能作为选择条件之一,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学形式的设计及其论证,这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条件之一,通过这一方法可更好地分析论证教学设计达到最佳效果。

(二)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课中分析。

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教学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言智能培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满足这一任务,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达到有效运用于听说读写。其次,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思维体系的构建。苏教版教材的特点,是将语文作为一个体系进行了教材编写构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将体系思维进行渗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文思维体系,满足今后学生对语文思维能力的需要。在语文教学的不同阶段,其语文思维是有一定变化的。最后,初中语文应试能力的培养。中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无法忽视的重点,应试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基础要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能力进行了多种划分,可以设想如果学生无法拥有应试能力,学生即使拥有其他任何能力也无法满足考试需要。

(三)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课后反思。

课后的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课堂的教学反思,对从课前到课中多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构建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多元能力方向的选择是否准确,分析学生对能力培养的接受情况,只有准确的总结分析,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设想同教学实施结果一致。

三、构建苏教版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实施策略

(一)发掘自身优势,创设外部环境。

构建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同外部教学硬件环境是分不开的,立足本学校硬件设施,发挥其硬件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外部硬件条件可以满足教学需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程设计都需要硬件的支持。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的“实践活动”模块中要求,进行“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视听活动对教学硬件提出了要求,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成功构建是需要学校给予支持的。

(二)多种途径出发,营造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涉及的问题大体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师生之间的关系情况是内部环境的一个关键,相对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开展的保证。其次,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决定了多元智能综合性语文课堂构建成败。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对教师要求较高,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较多,只有教师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顺利开展。最后,学生对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的接受情况,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这种教学形式,学生是教学的第一群体,学生的反应和态度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

(三)围绕智能差异,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范文5

——赴北京学习考察报告

文德路小学 宋丽峰

今年4月有幸参加了广州市百千万名师工程赴京考察的活动,为期三天的学习给我带来不少的冲击。

这一行,我们36位学员一起走进了一所学院——北京教育学院;认识了三位大师——李方院长、李晶教授和陈琳教授;三所小学——方家胡同小学、首师大附小、海淀区民族小学。通过参观学校,我们感受到各校不同的特色、风格和孩子们不同的气质表现。北京,的确有它独特的一面。

在教育学院的一天半时间里,我们认真聆听了李方院长和李晶教授的讲座,又与人文学院的陈琳教授进行了坦诚地交流。

第一位——李方院长

李院长的讲座题为“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他主要从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关于教育创新的思考,谈自己对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思考,重点就“多元智能——从心理学到教育科学的实践和应用”谈了自己在国外收集的一些案例,从而提出要在学情分析中确定智能因素,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智能轨迹,更倡导教师要为理解而教,谈到多元智能的切入、启发与深度思考以及对个性化学习与多样化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契合的方式。

李方院长的讲座中谈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认为,当今的教师个体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做有思想的人。让我想到最近读到的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书中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确,只有教师的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就教学而言,我们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智能,那么究竟智能包含哪些内容经常没有正面的给以回答.所以对智能的界定成为我们从事教学的起点。李院长的讲座讲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同时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案例,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教学策略。给我的启发很大,对我们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很大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自己对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培从下意识变为了有意识.今后可以用这一理论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检查自己设置的问题,设置的环节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开发。

第二位——李晶教授

多元智能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地理教学;多元智能;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7-051-1一、多元智能开发的意义

1.树立符合国情的智能观。多元智能虽然对我国教育有很大影响,但是我们不能直接拿来,而是要将多元智能观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树立符合当今教育理念要求的智能观。

2.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尊重这种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只要教师根据每项智能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学生就可以在一天中某个时刻有机会利用它最发达的智能学到知识”。

3.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按“照短路理论”,如果我们不去唤醒我们的潜在智能,这些能力会自我毁灭,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处。教师应该多方面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各个学生的智能差异有所了解,并根据这些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智能,使优势智能得到发展,弱势智能得到弥补。

4.形成灵活多变的评价观。我们都拥有着多种智能,并不是只拥有单一的智能。因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应从多方面来评价,不能只靠纸笔测试来判定一个学生的潜能。

5.形成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观。“在课程的教学中,有关内容可由多种方式展现,如教师、书籍、软件、硬件和其它媒体,在很多情况下,对于以上展现模式的选择,直接导致了所得到的教育经验的成功与否。”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将学生的智能和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弥补自己的弱势智能。

二、多元智能开发的影响因素

1.学生因素。学生的智能水平对多元智能的开发有很大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将上课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兴趣。学生要多进行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势,进行扬长补短。在进行多元智能培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背景,应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

2.教师因素。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智能开发也有很大影响。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就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图1)。教师要在课前细心研究教材,精心组织教案,对知识融会贯通,用准确简练易懂的方法和语言去教学生。

要想更好地开展多元智能课程,教师不但要拥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还要有培养多元智能所必备的教学技能。好看的粉笔字,美观的板图板画,渊博的学识都会使教师的课堂更加饱满,更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地理更感兴趣。

3.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接触知识的第一课堂,它早于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孩子的身体发育、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培养尤其是品德的陶冶、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的形成等等,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对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视,更有益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因此,要更好地实施多元智能教学,则必须做到家庭学校的合作和同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三、多元智能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合理转变角色。传统教师思想重视尊师重道,忽视学生的重要性,认为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多元智能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转化为合作或者伙伴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要走近学生,走入学生中间,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做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