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小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科学小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科学小知识

生物科学小知识范文1

关键词:培智;生活适应;实践;感悟

引言:

生活适应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技能。针对现实生活中智障儿童生活适应能力低下,生活质量普遍不高等实际问题,如何让智障儿童立足社会,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意识、态度及适应家庭、社会生活的能力则是我们培智教育工作者要达成的目标。在生活适应课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必要的生活适应技能,矫正和改善他们的身心缺陷,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下面是本人在生活适应课实践中的几点实践和感悟。

一、重视劳动技能教育,上好生活适应课。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而要使他们真正实现残而不废,融入主流,自谋出路,自食其力,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利用生活适应课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的训练。

重视劳动技能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确保劳动技能教学的质量,发展家庭与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校在各年级开设生活适应课,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智力落后学生进行基本的劳动技能、生活技能教育和训练。制定集体和个别教学计划,认真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尽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行,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要视自己为学生,看学生为朋友,积极参与学生的劳动实践,师生同学、共乐。

比如,在卫生扫除课上,扫地、拖地、擦桌子、收垃圾等各项任务学生有分工,有配合,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指导。即使做不好也没关系,学生动手劳动的欲望得到满足,做完后进行评价和奖励,这样个别不愿劳动的学生也逐渐地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学生的劳动技能会在劳动中渐渐培养起来。

二、生活适应课的内容及教法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和特点

生活适应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这样才便于他们完成,尽快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自信心,形成独立做事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接受能力强的,要求高一些,让他多做一些,教师给予指导;对能力差的、手脚不方便的、理解慢的,要求低一些,少做一些,教师多帮助一些。智障学生由于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很困难。所以在教学上应采取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每一步都做到准确无误后,再把相邻的环节结合起来,最后才能把所有的步骤综合起来。例如:我们班实行卫生值周,首先让能力强的学生先做,老师教他做什么,怎么做,之后教师监督,做得不好或者没擦到的地方教师指出来,持续两三天后,学生就做得很好了,同时,让其他的学生注意观察、学习怎么做,每个同学都做好值周的准备。之后能力差的学生做的时候,做过的学生适当指导、帮助。值周一轮之后,每个学生的劳动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在劳动中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而且还让学生把做的过程说出来,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要求教育者事先把每个环节都用准确而明了的语言说清楚,使学生听得懂、记得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而且还有助于矫正他们的言语障碍,促进他们心智的发展。

三、生活适应教学校外延伸,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最终的落脚点,学生习得的成果需要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检验。学生在学校学会了擦桌子、拖地之后,我及时向家长汇报劳动成果,并叮嘱家长放手让学生在家里锻炼、及时巩固劳动成果。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家长和学校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尽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学校教师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给智障学生家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制定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训练中来,从而保证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巩固。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良好的习惯后,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要从自我照顾向居家生活、社区生活过渡。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认识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职业个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其具有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训练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对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可以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经常交流信息、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以取得最好的成绩。

结语:

事实证明,在智障学生生活适应学习的路上注定充满艰辛和汗水,但它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极其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把这项工作渗透到我们各科的教学工作中去,应该相信,通过我们精心的培育和浇灌,就会给智障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春艳,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 中国特殊教育 2012(03)

[2] 侯冬梅, 培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9(05)

生物科学小知识范文2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31-02

目前,在农村生物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重教轻学”现象。教师大都比较重视教材内容的讲授,而很少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习自还给学生。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笔者从指导学生怎样预习新课、如何听课、怎样在课后巩固所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刚开始时,教师要教学生阅读教材、写出学习重难点、记录疑问等预习方法,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做好预习功课。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便会养成课前自觉预习的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这时,教师就可以稍放开手,只提供给学生章节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自己列出预习提纲,进行自主预习。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基本步骤为:

(一)指导学生粗略阅读教材。展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把新课快速浏览一遍,对新课有大致的了解。例如,指导学生预习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时,教师可展示预习提纲:“(1)说出生活中你所认识的生物。(2)生物有哪些特征?(3)机器人、钟乳石属于生物吗?为什么?(4)什么是生物?”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指导学生精细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例如,在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的特征》一课中,教材在每一个与生物特征相关的知识要点后面都列举了相关的例子,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该课进行第二轮细读时,要提醒学生留意那些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例子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做好预习笔记。要求学生一边细读,一边在书上标出重点词句,并在笔记本上记录感悟或疑问点。例如,指导学生预习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时,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理解的问题或内容记录下来,有的学生在预习阅读笔记中写道:“什么叫实验组?什么叫对照组?”“如何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还有一些学生在笔记中写道:“种子萌发实验只探究了水、温度、空气因素。种子萌发需不需要光?需要肥料吗?”

(四)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很多学生在预习阅读教材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发现问题,不愿意去思考,或者不知道怎样去思考。他们的阅读停留在表面,导致听课时不能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寻找和发现问题,让学生加强问题意识。比如预习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实验内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在学生了解基本内容和重点后,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要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要把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遮盖起来?”“在实验中碘液起什么作用?”等问题。

二、教给学生听课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课方法,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听什么、记什么和思考什么。

(一)让学生明白要听什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上课时,带着在预习过程中记下的问题认真听课,通过听教师的讲解解除疑惑。当教师讲到重点和疑点时,边听边思考,紧跟教师讲解的思路。在听课时,要特别注重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在执教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鸟类的双重呼吸》时,让学生明白:鸟类的呼吸系统结构特点(有与肺相连的气囊)决定了鸟类吸气和呼气(即每呼吸一次)时都有空气进入肺部,从而进行了两次气体交换(即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满足了鸟类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同时要注意气囊没有毛细血管,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鸟类的呼吸器官只是肺而不包括气囊。另外,要求学生在听教师讲评例题时,要能理解教师讲解的题目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又要注意此类题型的解答方法和思路;经教师讲解后,假如仍有些问题不明白,就要抓紧时间找机会向教师发问,直到完全弄明白为止。

(二)让学生明白要记什么。以往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时候都是原封不动地抄写教师的板书,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很差。所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要记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要记住教师讲的“新”的知识。二要记住“实用”的内容,如训练或考试中很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三要记住自己的知识库中所“缺乏”的内容,通过记笔记来弥补知识的缺漏。四要记好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五要记住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六要记住听课时候即时产生的种种体会和感悟心得。七要记住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对所做的笔记,课后要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心得体会做好记录,消化所学知识,使其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让学生明白要思考什么。让学生在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锻炼和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在完成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节实验后,学生了解了基本内容和重点,了解到种子的萌发受温度、空气、水的影响。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回顾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积极思考并尝试解答以下问题:“你的实验结果和原来的设想一样吗?假如不一样,怎么办?”“植物生长需要光和肥料,那么种子萌发需要光吗?需要肥料吗?”“种子的种皮和子叶被虫蛀了,还能萌发吗?”“种子在任何时候都能萌发吗?”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思考题,或让他们做教材同步练习,通过练习促进思考。当他们被问题“卡”住时,可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来解答,也可让他们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找出答案。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解答方法,听课时就会感到轻松、愉快、有成就感,即使一时不能解答,通过教师讲解,也容易接受、吸收,使学生产生一种想进一步认识、探索的欲望。

三、教给学生课后巩固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听懂教学内容不等于将课本知识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巩固。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巩固练习时,着重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归纳――反馈”的梳理。如教学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鸟类》这篇课文后,学生对鸟类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特点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散乱,还未系统化,对知识的掌握还只停留在记忆层面,无法完成理解应用的相关题型。所以在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重新精读教材以及课堂笔记,巩固所学,一方面找出并记住基础知识,把好基础关;另一方面让学生再次复习重点内容“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让学生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特点几个方面去归纳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把鸟类与其他脊椎动物进行比较,从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找出鸟类与其他脊椎动物的不同点,进一步归纳鸟类的特征,使学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涵关系,让他们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和难点“双重呼吸”理解得更透彻。另外,还要让学生通过做一定量的不同梯度的题目来领悟本节内容,对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和巩固。

生物科学小知识范文3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实验课教学 教学改革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1],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及专业课的学习质量。植物生理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教学是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已成为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3]。我院是一所新的专升本的地方普通高校,植物生理学是我院新生物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实验课是该课程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学院基础薄弱,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适应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真正实现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对植物生命现象作出敏锐判断的能力,改革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1.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专业的一门新课程,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有限,因此,目前该课程所开设的实验课中绝大多数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如从2005级到2007级生物科学专业所开设的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包括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等内容,这些实验内容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内容简单陈旧,实验方法也是沿用传统的老方法,操作简单。综合性实验很少,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根本无法开设,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实验教学方法枯燥。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授和演示,学生听然后模仿操作。这种按部就班的“灌输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尤为突出,如在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堂上学生完全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操作,基本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种实验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制约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3实验设备严重缺乏。

我院是一所新的专升本的地方普通高校,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专业的一门新课程,各方面的基础都还很薄弱。目前我院植物生理学还没有独立实验室,只能跟其他课程共用实验室,而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不仅陈旧,数量也非常有限。如目前称量用的天平只有精确度为百分之一的,而且只有一台供20名学生在实验课时使用;目前用的恒温水浴锅也只有一台不能显示温度的老式水浴锅。实验设备紧缺严重影响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一直以来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因而从实验药品、材料、仪器等的准备,到实验课堂上实验步骤、操作等的指导都只能由理论课老师来独自承担,这样大大地增加了任课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不能保证按时按量完成实验课的教学。

1.5实验考核不科学。

目前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成绩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验报告来给予实验成绩,缺乏有效的考核学生实验能力的方法,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多种问题,使学生在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往往是被动的,这些不利的因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对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改变教学观念。

生物学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学科,知识更新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逐步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认识,把技能培养看成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

2.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植物生理学实验数量多、内容丰富,而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时安排一般为24学时,因此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组合,主要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经费等具体条件,依据教学目标、内容、技术方法重新进行相应的组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可从两方面进行。

2.2.1实验要有代表性。对于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实验所用仪器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可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或两个即可,如定量实验中一般都要进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这种使用仪器相同的实验只要安排一个即可,如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或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其中的一个就可以。通过选择代表性实验,一方面可避免一些重复的内容操作,另一方面可在有限的课时内开设其他内容的实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哪个实验为代表,都应该做到让每个学生对所涉及的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都能熟练掌握。

2.2.2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在植物抗逆生理中,可以进行的实验很多,包括丙二醛含量的测定、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等,这些都是分析植物抗旱生理指标的实验,应该设计成综合性实验,具体办法就是在实验室模拟干旱协迫条件,然后对一些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2.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按实验指导书和老师的安排去做,整个实验过程由老师牵着走,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了事。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是必要的。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3.1紧抓学生的预习。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的内容、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有所了解,并且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由于预习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上课时学生会主动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或跟老师一起探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效果,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2.3.2提倡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实验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一些准备,如实验需要用的一玻璃仪器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前做好清洗,有些实验所用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准备。通过参与实验的准备,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2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实际操作是实验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衡量实验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初次使用的实验仪器,指导老师必须做到“手把手”地指导,并且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2.2.4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出实验结果,而且要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植物生理学是我系的一门新课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仅缺乏,而且非常简陋,同时植物生理实验课没有独立的实验室,通常只能跟其他课程挤在同一间实验室,导致一些重要实验内容没法开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此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植物生理学的每个实验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必须有实验员的协助,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2.5完善实验课考核办法。

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学专业的一门新课程,一直以来都把该课程的实验与理论视为一门课,对实验的考核主要以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为依据,但是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教师的主观性较大,缺乏评定的量化标准,容易出现一部分学生只会写实验报告而实际动手能力则较差的不良局面,较难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在今后实验课中我们将更倾向于对学生的综合测评,着重以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路来评价实验成绩。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的课题,既需要大量资金、设备的投入,又需要教师与实验人员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与实践。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们能成功地把我院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生物科学小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职 果蔬花卉专业 植物生产与环境 课堂有效教学

如何提高《植物生产与环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植物生产与环境》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以学定教,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教学之前提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评价指标的。因此“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其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以学定教,即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基础差,理论学习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教学内容的选取以与生产实践相关联或与后续专业课学习有关的知识为主抓点,依据教学大纲,参照《植物生产与环境》每章前的“学习目标”,设定符合果蔬花卉专业生产需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删除一些理论难点。如淡化“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理论讲述,仅就细胞壁的特质化、质体、细胞核的功能等与植物的外观特征或主要生理过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阐述;删除“植物细胞的繁殖”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过程这一内容,仅要求学生理解三种繁殖方式发生于植物体哪些部位。又如植物根茎叶的学习,教学目标以能识别其外观形态为主,而对其初生与次生结构,则略讲或不讲。由于这部分内容专业术语很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理解掌握,而理论教学后,通过课堂即时反馈及课后询问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含义都容易搞混,更别提用正确的专业术语描述外观形态时,我果断将实验与实训“植物器官的观察”对解剖结构的观察改为对外观形态的识别与掌握:采集校园植物的茎叶,采用专业术语表达各部分形态特征,学生很感兴趣,一边是教材,一边是枝条,眼睛来回穿梭,或同学间讨论或问老师,整个课堂充满浓浓的探究氛围,最后教师提问检测,大多数学生已能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了。

当然,教师在对教学主体了然于胸的基础上,针对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以学定教”可以在总体教学目标设定的前提下,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其设定更高的教学目标,而对对中等生或差生或学习不够端正的学生,教师则因材施教,为其制定阶段性目标,让其短时间内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以体验成功的感觉,从而树立信心,提高专业学习的热情与激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课堂有效教学之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植物生产与环境》虽说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也不乏一些实践环节:如“种子的萌发”学习前,教师可准备一些大豆种子,浸种在培养皿中,让学生观察其变化,课堂教学时即可获得感性的认识;或者对“植物的极性与再生”的学习,教师可创造条件,剪取月季枝条做扦插实验,一部分正插,还有对照组倒插,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与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有效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专业兴趣,提高了专业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前或教学中如能创设情境,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则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系统设计、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是《植物生产与环境》课堂有效教学之保证

1.系统设计,构建互动、主动、多样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配有教学光盘(教学课件、动画、视频资料库)和学习卡资源,每章后附有“实验与实训”,且植物营养器官等的学习也多可利用实物直观教学。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既有教学资源,再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系统设计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尤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些实验实践的机会。单纯的理论讲授,填鸭式的教学不仅单调且弱化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而恰当的多媒体应用、实物展示与实验实践认知等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助于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精心组织,重视重难点呈示与巩固练习,及时总结评定与反馈

课堂教学的合理组织要做到主体教学环节重难点的突出与有效突破,但新授前的复习提问、课堂巩固练习与反馈也是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植物生产与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每节后的“随堂练习”和每章后的“自测练习”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当堂可以认识到并可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事实上无论课堂即时反馈还是课后的作业或是阶段性学习后的习题、自测,教师都要根据反馈情况及时总结评定,调整教学方案,适时进行反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以课外促课内,开辟果蔬花卉专业兴趣小组是构筑课堂有效教学之基石

结合《植物生产与环境》章节后的“课外实践活动”“知识拓展”内容,教师可组织成立植物形态识别小组,花卉、蔬菜栽培组(整枝修剪、摘心打杈)或当地植物生产(植物类别、名称、生长环境因子)调查小组等课外兴趣小组;或布置实践性强的课外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生产实际。

通过兴趣小组,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果蔬花卉专业学习的全程来,以此丰富专业知识、增加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情感,而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实践体验,不仅延伸了《植物生产与环境》的知识内涵、激发了求知兴趣,而且以课外促课内,为构筑课堂有效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文学荣. 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J]. 2006.7.

生物科学小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素质教育

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创造能力的形成。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该学科的特点,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开展素质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教学中讲解到细胞癌变时,教师要重点分析原癌基因被激活的各种条件,其中就有化学因素的作用,引出吸烟能使人患肺癌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从而警示学生吸烟的巨大危害,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激发其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要通过提高预防疾病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减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要通过遗传、生殖与发育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计划生育、禁止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等政策的重要意义,促进优生优育基本国策的实施,推进全民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中素质教育的实施解决了老师与学生的作业过多过重的问题,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问去发展自己。但同时也要求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1、采用学案教学法

为了节省学习时间我采用了学案教学,将每一节课的内容以学案的形式细化目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做好预习找出学习中的障碍,从而在课堂上有目的的进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每节生物课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将提优补偏落到实处。在让所有学生都达标的同时,又使尖子生得到了进一步的能力提升,从而培养了全体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都有成功感,力求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2、选择现代最优的电化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最优手段,因为:(1)电化教学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呈现事物的形象、演示事物的变化过程,为识记概念、原理、规律提供视听感性材料,有利于突破生物学教材中的难点。(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研究资料表明,人类不论是感知比率还是记忆比率,视觉和听觉最大,而视觉和听觉协同活动,效果最佳。

3、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学模式

目标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是很适合高中学生实际的。因为,目标教学通过明确目标、目标的实施、目标检测以及矫正补救等环节,不仅能让基础扎实的学生首先达标,还能通过矫正补救让基础差的学生达标,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素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意识的主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① 每一个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材料的培养和选择;②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③ 能够解释实验的原理和结果;④ 学会绘制生物图和填写实验报告;练习或学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实验完成后,清洁、整理实验用品和实验室,养成善始善终的习惯。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实在做不了的实验,我就利用电化手段让学生看视频,这样给了学生以直观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在生物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1、是开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

要通过生物课本中物种起源、进化证据及其学说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并对唯心主义神创论,事物是孤立、静止的观点进行批判:要通过生物和环境关系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的特点。生物与环境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与统一的观点。

2、是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要通过学习,了解到我国所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品种,理解我国在防治人类重大疾病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在生物科学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从而培养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要通过对动物行为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自己的群体、爱护自身生存环境是各种低等动物所具有的天性,而人类作为最高等生物,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与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3、是开展法制教育

要通过对动物知识的学习.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切实履行好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要通过《森林新疆兵团建工师一中 王婷法》《环境法》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的学习.教育高中生遵纪守法,树立起法制观念。

优化练习,提高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要从习题与试题人手,不断改革题型,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部分的内容时,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与思考性的问题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子女与父母的长相、性格异同的观察。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等进行观察与思考,以使得学生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学科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素质具体落实到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全面激发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中心环节,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l]刘静,从生物教学谈科学素质的培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生物科学小知识范文6

一 改革目标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植物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积极性不高、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实验技能掌握不扎实、对学科研究技术方法不熟悉等问题,对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重新设计和规划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为学生提供操作性强、趣味性强、应用性强的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后续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 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可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验证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理论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植物学课程改革和植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植物学实验课程的调整和改革的相关实践也日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关于植物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式的探讨等相关研究较多。植物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 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部分高校仍沿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对实验目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听课后开始验证性观察。这种授课模式中没有给学生提供理解、掌握理论内容,明确课程目的,设计并验证实验结果的机会。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主动性受到抑制,观察对象被强制设定在实验材料部分,虽然有学生好奇,想观察更多的内容或了解更多知识,但碍于是上课,并不敢同教师交流沟通提出更多的观察及实验要求,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没有得到鼓励和支持。

2 实验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多,基本技能得不到提高

生态学不仅仅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而且涉及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的关系。因此,生态学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应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生态学专业更多地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的植物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较单一,各高校的实验内容大致相同,并没有基于各自实际条件,如经费问题、实验室硬件条件、时间地域等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普遍采用验证观察性实验为主。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实验内容急剧压缩,能够提供给学生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匆忙完成观察,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实验报告,而不是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本末倒置。

3 考核方式不科学,高分低能现象普遍

实验课采用交实验报告的方式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验报告固然是一种有效的直观的考核方式,但实验报告的内容及要求急需根据课程及专业的需要进行改革。目前的实验报告主要以画图及回答思考题为主,学生多用手机进行拍照,照着照片画图,或是照着书上的内容进行画图[1],很多学生把实验课当成绘图课,以自己不会画画为理由跟老师讨价还价,找理由不完成作业。实验课的考核初衷被传统的画图式的实验报告所破坏,有些学生上课根本不做实验,就画图,依然得高分。

三 解决策略

1 基础性实验以教材重点内容为主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基本知识点,掌握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30%。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植物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通过较少的学时,给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实验工具,了解植物基本结构及特点。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实验报告内容包括绘制观察到的结构简图并上交一张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结构的照片。

2 操作性实验

引导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自己规划实验步骤,针对课本上的某一重点知识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实验开始之前提交实验计划给教师审核,通过后可在课上进行,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30%。主要内容包括徒手切片,临时装片制作,藻类、菌类等植物形态观察等。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提交实验计划,列出所需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步骤,实验预期结果,提前一周交任课教师审核,教师根据全班提交内容的比例进行安排,每次实验课可安排1~2个小实验,如临时装片制作,教师可将学生分为2组,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中采集藻类标本和菌类标本,课上分别进行装片制作,分享观察结果。以现场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现场报告内容包括通过示教系统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封片并拍照,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写出自己观察到的藻类和菌类等的名称。

3 研究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