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生物科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生物科学的认识范文1
【摘要】目的 探讨任务式教学对外科教学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5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考试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的病例分析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任务式教学;外科教学;学习能力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任务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进行学习[1]。这种教学法强调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已在我国的中小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任务式教学法亦符合临床教学的要求。为任务式教学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特对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的学生分别实施传统教学法和任务式教学法,现将教学成效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样选取我校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的120名学生,每班60人,其中男生98例,女生22例,年龄17~21岁,平均(19.5±1.5)岁,且均为高考统招生,入学时随机分班。实施时间为一个学期。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班次及带教老师分类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学生选用同一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同一组老师进行授课指导。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制定出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并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教学。观察组:实施任务式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布置任务: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同时把教材吃透,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和难点所在,设置目标时认知目标可分为了解、理解、掌握3个层次;操作目标可分为初步学会、学会、熟练应用3个层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任务。以学习小组(6~8人为一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共同讨论、研究,设法完成任务[2]。
1.2.2 分析任务:此时教师应充当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分析目标要求,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多媒体课件或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现代教育手段,由摄像机分别按局部和全景进行摄录,在手术示教室由主讲教师演示操作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分析,以便能够寻求出满意答案。
1.2.3 完成任务: 对任务进行透彻分析后,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工具和条件,如:电子阅览室、学习材料和书籍等,在学习小组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归纳找出答案,推选小组代表上台发言,主要包括病史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最终有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归纳,得出结论。
1.2.4 总结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作总结评价。对争论较大且尚无定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可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同时还要组织学生互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引导学生自评,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3]。
1.3 评价指标: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分为病例分析和理论部分两个部分,各占总分的30%和70%,成绩层次的划分以优(>90分),良(80~89分),一般(60~79分),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采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结果以(±s)表示,t检验做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考试成绩的优良率为84.0%(6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39/75),P
3 讨论
外科手术学的实践性较强,对操作性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联系起来,除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一定的熟练程度。传统的外科手术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教师按照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示范,学生动手操作,容易萌发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教学效果不理想。任务式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主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和临床技能的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任务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考试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方芳,郑毅,柏悦丽.任务驱动法在卫生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94-121.
[2] 李海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7):1474-1476.
[3] 徐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41-42.
对生物科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生物;教学设计
【Abstract】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middle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must introduce the multimedia on teaching design factors, make it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design, both reflect the advantages multimedia in the teaching, and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multimedia in the teaching, so as to make the multimedia better service and subject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Multimedia; High school biology; The teaching design
在应用多媒体的生物教学中,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视听化、形声化、直观化的功能优势,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生物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随意性较大,很难对教学产生促进作用甚至会对教学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如: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模糊了原本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不突出、缺失了恰当的教学方法等,丧失了应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应用多媒体进行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研究。
一、整体性大视野确立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学方法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方法步骤,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反馈的一种计划性操作程序。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虽然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由于介入了多媒体,使得课堂教学容量大、信息广、视听效果强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以整体最优化的大视野来处理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这个根本性目标。
并非应用多媒体的生物课堂教学都能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基本素质,否则就是应用了多媒体,也是无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最优化这一目标的。例如"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内容,教师如果不能很好掌控教学的话,即使用了多媒体,学生也只会当作看了场"动物(或生物)世界",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多媒体素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有并适合学生的。因此,生物课堂教学也不是每课时都能应用多媒体的,需要根据教情学情的实际来分析与研究。教师在设计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时,无论是教学媒体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从整体上确立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反之就会弱化教学目标,难以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大量应用多媒体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多媒体的应用一定要适当,只有把握应用时机、重点处强调、难点处使用,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教学实效。比如"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笔者在一个班级,从"光合作用的发现"到"光合作用的过程"大量使用多媒体,以至于重难点不突出,且过多的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有鉴于此,我把多媒体课件进行剪辑,重新设计成了不到10分钟的片段片,并去掉解说由我伴讲。然后在另一个班级进行教学,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制作,虽然多媒体应用的时间短了,但教学效果却非常好。实践表明,恰当和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是获得最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保证。
二、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和确定
教学目标是生物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过程有着支配和指导的作用,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也是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因此,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根本,也是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预期达到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在多媒体生物教学设计中,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功能进行优化选择。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拼凑,而是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去组合。例如:生物绪言课的关键是使学生懂得生物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生理功能课则用多媒体对抽象、较难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演示,像呼吸作用的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等生理内容,针对性的多媒体应用,既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和信息的密度,又扩充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时空。
三、多媒体生物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
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确定的,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多媒体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媒体生物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生物教学目标,调控教学各要素包括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之间的关系而制定的生物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在多媒体生物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时,教师应着眼于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最大限度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实效。
对生物科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科学 教学方式 科学发展 科学素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导学生学习生物基本理论知识,并带领学生对生物学的深层意义进行探究,教导学生掌握基本生物实验探讨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启发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使其通过科学性教育领悟科学的含义,提高学习素养。
1.生物科学史和生物科学史教育
生物课科学史是由生物学家在研究生物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一门科学。高中生物学习主要针对基本生物的理论知识、各个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发明的试验方法等进行分析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的已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的生物思想的形成,提高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2.充分挖掘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功能
教师要想实施生物教学实验,首先需要详细了解新课标生物的教材内容,现如今高中的生物教材中蕴含诸多生物科学史的基本问题,教师备课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料,发挥广泛传播能力,拓展学生对生物科学的认识。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可以使学生感受科学的发现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曲折和艰辛的过程;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生物与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运用、相互渗透;技术手段的进步推动了科学发展等。“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现代生物科学是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同时要具备他人合作、交流的品质。“促胰液素的发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对生物科学研究来说是多么重要。
3.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影响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有些生物科学史内容较完整系统,将生物科学的发展经历和一些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均进行较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如“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等。对于较疏散的科学内容,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其系统全面地进行分析讨论,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对生物科学进行初步了解。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对不同的科学史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3.1作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引物”
对于教材中“问题探讨”的环节,教师在课前学习中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欲望,从而为接下来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节内容前,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介绍了1967年荷兰一位生物学家发现了蜜蜂通过舞蹈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以此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合理地引出新知识的基本内容。又如,在具体学习“细胞工程”前,教材在“科技探索之路――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中,以时间为顺序简要介绍了各国科学家在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教师应当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大胆想象,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教学处于渴求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作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支架
生物学史主要总结了科学家在研究探讨生物知识时的成果,他们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假设结果、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研究。高中生物教材主要通过科学家的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制定目标,鼓励学生对生物实验进行探究分析。例如,伟大的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分析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始终谨记实验过程中的疑问,有目的地进行分析、试验,最终大胆放弃前人的实验结论,自主设计实验,并亲自动手实践,得出完美实验结果,推出遗传定律,供后人解释众多生物现象。同样,学生在讨论生物实验过程中,分析各个生物科学家的疑惑,进而对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利用对生物学的热爱和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动手实践取得实验成功,并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作为探索思考、主动发现的材料
在生物教材中穿插许多“资料分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生物科学史,教师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引领学生积极探索思考,使其主动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教材在“资料分析”中列举了科学家对某些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研究的重大发现,以此引导学生质疑传统中心法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又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教材在“资料分析”中列举了19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多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既让学生循着科学家的足迹一步一步揭开酶的神秘“面纱”,又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科学发现需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3.4作为课堂教学的“活化剂”
教师在讲解高中生物教材时主动将生物科学史插入教学环节中,课前引入相关生物学家的小故事、设计与课题密切联系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在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更多地接触生物科学。
例如,学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时,教师可以插入“傻子村”小故事,通过讲述“傻子”的病症及“代代相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迫切想寻求造成“傻子村”的原因,最终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傻子村”特殊的自然环境才是罪魁祸首。这样学生在学习兴趣浓厚的状态下,进入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中,枯燥难懂的知识瞬间就变得栩栩如生。
巧妙利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学习生物的知识面,运用动态生物知识,启发学生学习,教育学生树立科学探索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研究生物实验。
3.5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材料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课后资料设有有关“科学家小故事”、“科学研究足迹”等文章,如“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神奇的基因芯片”、“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等。这些科学史材料可作为拓展性的阅读材料,教师应重视并及时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交流。另外,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本章小结”和“专题小结”后的“网站登录”和“书海导航”,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培养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和认真阅读习惯的好习惯。
3.6作为回顾知识的线索
例如,在学生学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基因工程的实施获得成功的基础理论,从而回顾与基因工程相关的科学史,例如DNA结构研究,遗传定律的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理论知识。经过回忆科学家的研究动态,为学生讲解知识的来源,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知识,同时清除生物科学的内涵与意义。
3.7作为开展课外活动的素材
除在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外,教师可尽量为学生提供施展平台,与学生共同举办有关生物科学史知识竞赛,例如:知识竞答、辩论讨论、学术知识讲座等。例如,引导学生课后自行搜集相关科学史材料,如“搜集有关基因诊断方面的资料,从利与弊两方面谈谈你对基因诊断的认识”、“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材料”、“搜集有关干细胞的资料,分析干细胞研究进展对人类健康的意义”。同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生物科学史本身集趣味性、科学知识于一体,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生物科学史,激发对生物科目的兴趣。生物科学史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引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支架,探索思考、主动发现的材料,课堂教学的“活化剂”。当然,生物科学史还能够起到其他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生物教师必须重视生物科学史,充分利用好生物科学史。
参考文献:
[1]徐宜兰.论中学科学课中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6):10-13.
对生物科学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生物科学史;探索;兴趣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生物课本教材的编写注重与生物科学史的融合,这在教材的编写上与老教材是一个明显的区别,《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应注重学习生物科学史的内容,例如,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中,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中,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具体内容标准包括“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等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物科学史,有目的的引入教学活动中,将间接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促使他们探索生命的规律。
一、通过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生物科学史中,有很多重大的成就,都来源于生物的兴趣,比如说讲解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克里克不是生物学家,反而是物理学家,但是两个人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学生自然会有此疑问,虽然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但他们对DNA双螺旋都具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和沃森的合作,反复验证,终于构建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生通过学习,就知道要获得成功,自己就应该对知识有兴趣,才会研究,才会探索,也才能取得成功。
二、通过对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培养科学的精神价值
生物科学史不仅是科学的奋斗史,而且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例如, 生物科学史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从十八世纪普利斯特的实验一直到二十世纪40年代探明卡尔文循环,光合作用的探究经过200多年的时间,才基本完成探索过程,又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其研究成果是遗传学的两大定律,对后人研究遗传学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是很遗憾,这一伟大理论在当时孟德尔时,却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被人认为是无稽之谈,知道埋没了三十年后才被人认可.通过这些实例的学习,学生认识就能认识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深刻体会到科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艰辛与挫折,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质。特别是学习上后进的学生,能从真实的例子受到思想教育. 科学无坦途,每一次的发现,无不经历无数次的挫折,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乃至强权挑战的勇气;甘于寂寞的牺牲精神;为科学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高尚的人格情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通过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生物科学作为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就是说,整个生物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究的历史。生物学家的探究过程,是学生模仿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最好材料。在教学中运用生物学史是对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最好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例如,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1902年,斯他林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从而发现了人类认识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的发现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其实科学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方法,能够作为学生理解科学探究、掌握科学方法的范例。
四、通过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探索生物的方法
生物科学史中讲述了很多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比较经典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中,运用的假说-演绎法,摩尔根试验中的类比推理法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科学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些方法,对以后的生物探索就会进行模仿性学习,运用到生物探索中。
总之,生物学史是人类从古至今对生命研究的过程,不仅包含了复杂深邃的科学知识又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通生物科学史的学习是学生们接触这门自然科学的第一步,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以及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目标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以史为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识别能力、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玛格纳.生物科学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2]张迎春,汪忠主. 生物教学论[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萨顿.科学的生命[M].商务印书馆,1987.
对生物科学的认识范文5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2)、(3)、(4)三个班级,三个班级人数分别为:46、45、46人,虽然通过班主任,我对个班的现状有了一点了解,但由于生物是从高二开始的起始课程,所以具体情况还不能下定论。
四、教学进度安排
对生物科学的认识范文6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要善于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景物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生物的种种乐趣,从而爱上生物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可用诗词创设情境,如讲“两栖动物(青蛙)的生长和发育”时引用辛弃疾《西江月》里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时学生会倍感亲切,脑海中浮现出诗情画意的情境,又能起到点出青蛙生活季节、生活环境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用谚语、成语创设情境,如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入生物界的种间竞争,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除此之外,故事、公益广告、漫画、口诀、游戏、竞赛等,都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有滋有味,使课堂极富诗情画意,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与时俱进,融入生物科技最新成果
生物科技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也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正如总理所说的:“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世纪,生物科技发展将显著提高农业和人口健康水平。”当前生物科学技术主要在农业和生命健康领域发挥重大作用,而这事关人类的发展和生命安全。为此,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以教材为主进行生物教育,同时还应该跳出教材,与时俱进,将当前生物科技发展取得的一些成就引入课堂,让学生意识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内部驱动学生进行生物学习,这样学生会更专注于课堂,对教师的教学有积极的帮助。
如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节中,就可以“转基因”食品为主题,以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为案例,阐述生物科技在农业中的实际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对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副作用进行探讨,甚至可以以“我们要不要转基因食品”为课堂教学主题,让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利弊进行探讨,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认识。
三、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根除“灌输式”这一过分偏重讲授、偏重演绎的现象;要尽可能缩短课堂讲授时间,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初二上册有“动物的先天和学习行为”这样一个探究实验,课本设计的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两个,这两个探究材料准备时都很不容易,实验观察也不易观察,这时我们可给予学生引导与启发,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找容易观察的实验对象。这时有学生提出了用“狗(猫)、小鸭、小鸡等的游泳是先天还是学习行为”来替代上面的实验对象。
我听后很高兴,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了鼓励与表扬,让学生根据这一提法提出自己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假设:“狗(猫)的游泳是先天”。这样一来就容易观察了,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启发。任何探究都可以加以创新,教师要多给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从现代的教育理念来看,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仅是把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且还要使教育技术手段与生物学科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多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由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微观变宏观。
1.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件,使学生在接受能力范围内,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动漫、图片或视频使知识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理解性接受。
3.活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精确性。通过CAI课件重现生物实验过程,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