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范文1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有问题分析
1.对历史教学重视不足。把初中历史课视为小三门已成传统,在考虑学科教学时往往被搁置一边,似乎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将会喧宾夺主,影响主课教学,分散学生学习精力。因此对待初中历史教学只求过得去,不在全面提高素质上做文章。教学管理随意表现在课程课时设置上,有的学校初三不排历史课,或者课表上反映,实际没有,或者删改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课也常常被挪作主课教学。这样的教学管理怎能正常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2.教学效果差。不少非专业教师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主观上就给自己定位――不会教。因此课堂教学敷衍了事,课堂教学内容重点吃不准,难点讲不清,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有的改成自修课,现代教学媒体很少使用,谈不上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进行课堂教学。
3.教师能力有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历史知识面太窄,一方面教师不能适应现代历史教学的灵活多变,自己的能力难以完全发挥;另一方面教师能力不足导致了教师备课的不充足,课堂知识拓展有限,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一些教师好大喜功,急于表现自己的学识渊博,教学偏离正轨,忽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掌握能力,造成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空白,影响了学生对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掌握,致使教学成绩难以提高。再次,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要性认识得不足。
4.学生积极性低。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第一年认真,第二年松懈,第三年不当一回事,究其原因是功利主义和中考指挥棒所致。学生心里有杆秤,初中历史中考不派用场,何苦劳神?因此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热情始终高涨不起来:有的上课走神,似听非听,似想非想;有的在历史课本下压着语、数、外的作业本,干脆偷偷做起作业来;有的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也有的甚至连课本都不带,他们对教师的提问谈不上踊跃发言。
二、初中历史教学优化途径
1.强化对历史教师的培训。一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选择专业的、知识能力强、思维开阔的教师;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历史教师的培训,避免教师的落伍。要不断丰富历史教学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并对培训效果设定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历史教师的培训不能钻牛角尖,造成培训内容枯燥、乏味、深奥,使受训人员不但不能完全掌握,还会把这种枯燥的讲授方式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造成了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枯燥、乏味;其次,培训形式要丰富、新颖,使受训教师能受到启发,从而跟上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灵活风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注意课堂导入的形式,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爱上历史学习。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历史知识与其他科目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如秦王扫六合的课堂教学中:第一,可与语文知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结合长城的存在,秦始皇的功绩,劳民伤财,当年的威风,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一粒尘埃。第二,可与地理结合,秦始皇扫平六国的根据地在哪?今天的陕西咸阳西安地区。还可以结合历史地理,深化学生的历史知识及能力。如在讲课中巧妙设计内容,让学生知道鸿门宴与阿房宫有多远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要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课堂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总结历史学习的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进行综合评价。
3.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知识蕴含广泛的学科,受很多学生的喜爱。可是由于中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偏见和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障碍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化解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偏科行为,排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历史的课堂教学。
4.强化师生互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代表,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允许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对历史知识进行讨论。在学生面对困难时进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吴慧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8,(27):46。
[2]孙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4):154。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课堂 教学效率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直接取决于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历史课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就必须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二)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地位是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客观影响因素
在传统的教育观中,初中历史科目一直被视为“副科”,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只是作为考试的考察科目,因此,历史课的教学时间安排得比较少。这就对历史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而影响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在影响因素
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确保历史课的有效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这样就能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要想让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和学习,就要先让他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让他产生求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可言,那他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在这样的心态下学习,就没有效果而言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致力于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知识灵活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相关人物的记忆就更加印象深刻了。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规律,这样学习就变得得心应手。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到《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用箭头把的路路线标注出来,然后再根据箭头所示带领学生沿着路线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穿插相关的图片或视频,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于情景的体会,那么学生对于其中的艰难万险就更加能够深刻体会了。
2.丰富历史课堂知识
每段历史都有其独特性,如何才能更好地把它展示出来呢?其实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只有这样才能综合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法,包括诗歌、对联和成语典故等,将历史课变成丰富有趣的文学课堂。例如,在介绍这个伟大人物时,可以结合其文学作品来进行讲授。如著名的诗词有《清平乐・六盘山》《七律・》等等,这些诗词与近现代历史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法可以将沉闷的历史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百花园。
(二)创设有效互动的课堂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动性呢?这里,教师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而且也要体现传统教学的特色,即“质疑、思疑、探讨、互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这个模式中进行辩论,提升其学习效果。比如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能各抒己见。学习小组成员要采取就近原则,即同桌及前后同学组合,一般以4―6人为宜。在学生激烈地讨论和交流之后,教师最后做出总结。这样,学生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才能掌握得更加深刻。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时间要合理分配
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度的,一节课45分钟,要想学生做到始终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需要配置并控制好课堂教与学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与学结合,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因势利导,使学生更长时间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我认为,教师要控制好讲述的时间,也就是说,讲述的时间要确保在学生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内,并且在讲完后师生要进行即时互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点。
三、总结语
综上可见,只有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常识的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即教师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升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师资队伍 教学目标 课堂资源
一、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重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缺乏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主要体现为初中历史课堂气氛不活跃,使教师重视对历史理论的总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迫于中考压力,大多数历史教学仍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讲授,而在讲授历史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进行引人入胜的阐述使而单纯的照本宣科就造成了教学缺乏气氛的情况。所以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认识到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知识热情及动力的基础。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树立这一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过程,努力做到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通过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以及成就感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重视课堂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资源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从历史学科本身来看,不仅拥有教师和教材这两种重要的资源,同时拥有诸多的文字史料、影视史料、文物、遗址等等,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学校或社会来获取,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也成为了一种逐渐被普及的重要课堂资源。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些资源的有效性利用使当前必须要面对与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教材、多媒体这些触手可及的课堂资源利用上,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要实现课堂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首先教师消除传统教学手段的惯性,树立现代化教育的意识,将多媒体应用到历史教学工作中,并不断的学习与借鉴一些多媒体教学方法,学校方面也应当在多媒体利用方面给予重视,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与交流,实现多媒体利用的有效性;其次在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多媒体虽然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应当是以教学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课堂中的,所以即使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也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传授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是阻碍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标以及新课改的推动下,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首先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依据,任何教学方法的试用与实行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用应该实现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平衡;其次教学方法的选用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原则和规律,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包括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等。再次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与历史教学的教学内容相适应,不同的课时需要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学习,而根据教学内容的改变,教学方法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的内容正确包围,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应当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所以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状况等实际情况作出选择。教师要客观的对自己作出评价,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做到扬长避短,如形象思维能力高的教师可以用情境设计以及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学习,而组织能力强的教师可以用学生分组探讨的形式展开教学。
4.重视评价机制的有效性
评价机制是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评价机制是教学质量验收的过程,反应着学生知识层次发展的状况,同时也对教学的反思与改革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机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机制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评价机制多元化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在评价机制建构中应当在学习成绩评价发挥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进步程度,从而利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实现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发展。
二、需要注意的方面
1.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法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要有所改变。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的一些做法及对问题的看法难免有所偏颇,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耐心教导,努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2.不可过于追求课程进度。学生之间的能力不同,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多了解一些课程所涉及范围内的其他内容。比如,在讲到“文艺复兴”时,可以鼓励他们去了解一些相关人物的生平及思想,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其学习兴趣。
总之,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拥有一个强大的师资队伍,并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改善相应的体制,完善教学设备,让学生享受这样的学习过程,喜欢这样的课程。对于这一关键问题的探究,我们还将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范文4
【摘要】在时展的今天,历史教学已经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历史教师的任务也逐渐艰巨,本文通过一部分华师版和岳麓版教材的分析和掌握,对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对策;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历史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与提高。但是现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育开始偏向于注重知识的掌握、运用与学习。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历史教育的任务和定位已经开始趋向于回归其本质,也就是说新型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将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方向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得以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的目的。这样在同一课程标准下,实行“一纲多本”的教材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这种大的前提之下,我们广大历史教师也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着手,进行了普遍的探索和创新。目前为止,被我们所了解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有八种版本,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师大版),岳麓书社(岳麓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师版),四川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等八种版本教科书(不含《历史与社会》)。以宿迁市为例,在此之前教学上一直使用的是华师版历史教科书,从2011年开始使用的是岳麓版教科书,也就是说将这两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研究与比较,不仅可以总结分析出有利于历史教学方面的方针政策,更可以帮助广大教师吸取新型教育体制改革的精华,提高教科书的能量,更加全面科学的选用好教学资料。截止到目前,我们所熟知的对于不同版本教科书比较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大部分表现的都是对于本教科书的诠释与评价。这预示了此课题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从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方面来看,更具备了明显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将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现状调查结果以表格形式统计:
从此表可以看出,越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厚,也就是说7年级的学生整体来看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最高。从这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总结教科书的关键。究其原因,7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联系,趣味性就是其中之一;而到了8年级,教材内容开始凝重,教学知识相对于复杂不容易把握,所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到了9年级,升学压力的繁重促使学生重新拾起历史学习的任务,但还是存在由于机械复习而产生的排斥与厌恶之情,所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及教科书的整改对于历史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颁布的《历史教学大纲》注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我们应该追寻这一目标,完善教学目的与主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研究的进行,帮助历史教师在新版教程标准的指引下,掌握好华师版教材和岳麓版教材的主要特点,并且更灵活的运用在未来的教学中,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发展目标列为首位,提高教师的科研和专业引导能力,优化教学进度的完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有关于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给予学生思维上的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历史知识,并不断提高他们总结、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包括课外历史读物情况,网上阅读历史故事,课内听课质量和课外作业情况等);
2、初中生在使用岳麓版教材进行专题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历史教师在使用岳麓版教材时与课标要求之间存在的困惑。
五、研究成果
通过调查可知:1、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获取历史资源的主要途径是来自书本课堂和练习题,相比而言历史读物上,更喜欢阅读小说、传记以及图文并茂的有声资料。2、课堂外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百家讲坛和历史电视剧来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3、部分教师会存在一些困惑,例如:“以学生为中心”是否会引起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倘若由学生来代替教师上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如何等。学生走上讲台就可以贯彻新课改的理念?通过观察实际授课效果,这些“小老师”都是对教学素材来剖析研究,适当的穿插一些自己找来的图片或者资料,来完成教学目的,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无实质上的改变,反观之,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较难把握的,更何况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虽然说新课改存在如此多的疑惑,但是简单实行这种教学尝试的老师还是比比皆是,大部分教师认为,较之传统教学,这已经是一个飞跃式的进步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整节课都是紧张疲劳的状态,对整体的教学效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实教材仅仅是参考的“例子”,首先,我们要明确,教材是来辅助的,而不是“教”。其次,要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开发整理出来的资源都要把握史实,注重历史的科学性。透过这些问题,提示我们:1、需要提高学生个人素质,起到发挥教学影响因素的作用。帮助和完善学生的思想状态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掌握好了思路和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历史教学效率。2、可以开展适当的教师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3、仍需优化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使重点和难点更为突出和容易理解。
六、总结
其实可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本文旨为历史教学方法及现状提供部分参考,借此不断的研究钻研,得以完成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文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2013.36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历史 概念教学 原因 措施
一、首先是教师层面
要熟练有效地开展概念教学,需要初中历史老师具备相当高的素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备受关注。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高校培养方面
现在中学历史老师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师范院校,现在的师范教育存在不少缺陷。如教育内容过于知识化、学术化,教育专业技能或教育类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相脱离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学历史教师,师教育必须全面改革,由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转向对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归纳起来是对以下能力的培养:
1.1史学研究能力。高校教育中,对于师范生的专亚知识培养是很到位的,但是对于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培养,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初中教学中要求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首先,教师自己就要掌握一定的史学研究能力,这样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学生认为生的概念,教师能通过自己的研究,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1.2教育教学能力。在历史概念教学中,需要历史教师熟练掌握三大能力:第一,合理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历史概念具有广泛性,涉及面广,这就需要中学历史老师有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在介绍部分概念的时候,能够通过自己的整合,让学生在已知概念基础上去理解和把握,推动概念教学的教学效果。第二,熟练处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城区的中学已经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名专任历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并且能熟练处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直观、丰富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在介绍部分概念的时候,如果能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是基本职业素养,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这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学阶段很多需要掌握的概念是教材上并没直接下定义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学会自己归纳总结,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和表达。
1.3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能力。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课改精神,首先要求我们的历史老师对于新课改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加强对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让每一位师范生熟悉课改精神,懂得如何践行。
二、在职培养方面
真正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教师才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应该加强。校本教研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重心,因此,加强中学的校本教研,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教师职业培训,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等,都能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三、教师个人方面
1.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学记》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位墨守成规的老师是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与时俱进,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的老师才是经得起教学实践考验的。历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
2.能熟练掌握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学方法方式各异,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做一名智慧教师,能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能灵活运用于历史教学当中,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方能事半功倍。
3.对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备教材、备设计、备策略、备课程标准、备重点难点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备学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样的,不同班级的学生,也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只有备好学情,才能选出最适合学生的教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4.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一名历史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教师的专业基础体现在:具备丰富的通史知识和史学理论,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能保证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完全满足历史教学的需要。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学科综合性强,历史教师还应该具备相关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需要。
四、教材层面
1.从编写人员来讲,要配备优秀的教科书编写队伍。这一支队伍应该包含三类人,高级专家,有经验的中学教师,以及专业编写人员,这样一来,三者结合,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教科书的编写才会走入良性循环。
2.从编写设计来看,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构建历史学科基本结构,明确该学生掌握的理论概念,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在概念的表述形式方面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初一、初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但是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在这个阶段,概念可以结合图片、表格等不同形式进行辅助表达。初二转初三之后,学生基本的历史素养已经构建,这个时候抽象能力不断提高,部分概念可以由学生自己概括得出,教材的概念表述可以慢慢倾向于理论概念的表述。
3.从编写内容来看,要贯彻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对于史学界存在争议的概念,应该列举出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判断,同时,要把部分缺失的历史知识补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学生层面
1.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21世纪,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课本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需求,所以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应该积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历史。尤其是对于不太理解的概念,要通过自己的再学习,将概念掌握。
2.要掌握学习概念的方法,尤其是培养从材料中总结概念的能力。论从史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史料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自己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掌握概念。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教研组 现状 展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52 年我国就开始陆续建立教研组,教育部还于同年颁发《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我国的教研组是 “教学研究组织”,也是“教学业务组织”与“教师工作组织”。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十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新课改的综合课程,从设立之初就备受瞩目,十年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建设如何,了解其现状,分析其问题,展望其未来,十分必要。
1 现状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研组多采取戴明环式运作模式,又称“PDCA循环”,主要包括四个阶段:P(plan,计划)阶段确定方针、目标、管理项目、活动安排以及制订;D(Do,实施)阶段执行计划、完成任务;C(Check,检查)阶段对照计划要求,检查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及时发现经验及问题;A(Action,总结)阶段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使之标准化,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以学期为单位,由教研组长根据教育局和教研室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学期中执行,学期末总结,基本上呈现出一种“P—D—C—A”的循环模式。
教研活动定时有效开展,教师具有一定合作能力,具有自我提升的意愿,教研组已初步形成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组内互评、反思研讨,互利互信的氛围,在活动中,注重老带新,开展青蓝工程、拜师活动等,缩短年轻教师、新上岗教师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适应时间,有利于其专业成长。
2 存在问题
教研组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有一些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此提出,与大家商榷。
(1)专业结构复杂。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多毕业于地理、历史、政治专业,各专业学识不同,看待问题角度不同,理解层次也有分别。例如,原地理、政治学科老师在讲授历史内容时,偏重于具体知识点,而对历史发展规律及对现代社会的指导作用不能深刻阐述。其他学科教师对地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是只知皮毛,不能系统理解。这都对实际教学工作有所影响。
(2)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习惯于孤立工作。长期以来的分科教学,独立的班级组织形式,使教师习惯于独自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个体反思、自学、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间缺乏合作共事的习惯,虽然有一定的合作行为,也基本上是讨论某道题某个知识点等,其他交流很少。听课评课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教研合作方式,但并不能深入平时课堂,感受教学的最自然状态,学习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法。
(3)参与机会不均等。多数历史与社会教研组由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以及普通教师构成。组织成员之间更多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即由圆心向辐射的关系。在教研组具体的组织活动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研组长往往处于核心地位,组织会议,总结发言,布置任务。各备课组长处于中间地位,一方面在核心层的调动下参与组织活动,另一方面要身先士卒调动其他教师的活动参与,因而自由发言时往往扮演“抛砖引玉”的角色。普通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经验欠丰富、有经验但未成为骨干、外校刚转入的教师等,往往处于集体活动的,也是教研活动中最“安静”的组群。这种气氛不利于教师个人专业进步,也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
(4)教师缺乏教研合作的时间。历史与社会科目课时多,任务重,由于所任教班级多,教师批改作业时间也较长,除此之外还要承担社会监考、会议等多项工作。很多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年级组长、学校行政等职务,除固定教研时间之外,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参加其他教学上的探究和研讨活动。
(5)资料保存较少。即使很多长期开展活动的教研组在资料整理保存方面也有所欠缺,例如高年级的备课组为下一个年级的教师留下什么?哪些集体研讨值得存档保存?以什么形式存放?完整的长期的教研记录,不仅是对组内工作的“具体的考察”和“理性的审视”(陈桂生,2006),更是新任教师的个人知识架构的宝贵财富。遗憾的是,很多教研组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另外,历史与社会在一些地区是中考科目,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多是和学生的成绩挂钩,教师之间竞争压力大,没有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各自“留一手”,期望在关键时刻技高一筹,突出自我,合作中当然存在障碍,教研时也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渐渐形成山头主义(或称巴尔干半岛化),团队精神更是无从谈起。
3 展望
在如今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后现代社会,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更为多元,教师要以一人之力去承担如此复杂之教学和研究任务只能是一种幻想,必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教师集体去支撑。教研组的建设对每位教师、每所学校,甚至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十分重要,针对历史与社会教研组遇到一些问题,笔者有几点建议:
3.1 教师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