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教学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案

初中历史教学案范文1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初中 历史教学 应用

采用学案导学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随着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深入展开,教与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挑战传统教学法,已成为每一位教师教学研究的中心。实施学案导学,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也保证了学习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从教案到学案的改变

传统初中历史教案教学模式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侧重教师如何将课本知识的呈现,而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行备课,学生课上只能被动学习。在时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又过多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课堂上场面“活跃”并没有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变,就是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并提前印发给学生。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梳理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所学的新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通过自学而掌握;疑难的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实施

1、编制历史学案

制定一套设计科学、适合本校学情的历史学案是初中历史教学成功的关键。它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历史学案的设计笔者认为应遵照以下原则:

(1)遵循课标要求。编制历史学案要围绕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具有启发性。学案设计过程中要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3)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至关重要,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应有层次性,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规律,做到循序渐进。问题设计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指导学生预习

学生在阅读教材相关知识后,自主地完成学案上的对应内容,同时在自学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的重难点,经过自己的思考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自学过程应给予一定的指引。通过历史学案相关环节和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明白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等。教师还应提示学生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做好记录,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的意识和习惯。

3、课堂教学重在引领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全面准确透彻的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防止学生的讨论失控而偏离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努力达到以下目标:(1)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2)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3)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及时给予正确、恰当的评价。教师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浅显的问题或错误的回答教师做好引领,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精选巩固练习

学案中的巩固练习的设计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符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七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八、九年级学生应把练习题的选择重点放在学生思维的调动和能力培养上。通过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

5、课堂总结

在历史学案的最后环节设计为课堂小结,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学生对本课所学的收获及时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梳理等能力,促使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三、初中历史学案导学的成效

1、促成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养成。通过预习,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在预习中有了自己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学生就提前找出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一来,学生听课的时候,对这部分重点听,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

2、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学案导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如何把握,并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

3、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导学改变了教师以往备课,备学生环节无法落实,课堂上教师是主人,学生按着教师备课的路子走的状况。由于历史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预习,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有目的地参加听课,因而课堂上学生自我参与率高,教师围绕学案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一改以往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低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2)。

初中历史教学案范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案;自主学习;实践

为了满足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师的教W压力变得更大,要求在教学中以培养的创造性为主,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比价陈旧,教学方式也太过单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很多弊端都逐渐暴露出来,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多阻碍,严重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应用“导学案”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完成初中历史的教学任务;虽然在初中历史中利用“导学案”能够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但是教师怎样有效的运用这些教学模式,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和任务。

一、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含义

“课堂导学案”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构建的学习方案,并且以实践教学经验为主要基础,让学生的知识体系稳定而透明;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导学案”虽然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学习目标、知识构成、技能训练等,而初中历史教学受到很多传统观念的影响,它在初中教学中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导致很多教师没有把心思花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上面;在这样的状况下,怎样才能改进教师的教学观念,让初中历史教学受到更多的重视,同时也把“导学案”教学模式引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导学案”主要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主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知识传递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导学案”还能补充教材的内容,让历史教学内容更丰富,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课堂导学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和实践

(一)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课堂的充分准备很重要,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会让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在课后在进行本节课的总结,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训练,掌握这三个步骤可以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的时候,只要是通过教师的组织进行的,这就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的,让“导学案”的设计和编排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秦王扫六合》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故事作为课前的导入,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故事中感受历史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靠理解和记忆,因为历史的教学量比较大,学生在记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讲授是不能得到改善的,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去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还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和整合,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重新认识[1];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导学案”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突出“导学案”的可操作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导学案”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三)诱导学生敢于挑战和大胆发问

初中历史的学习应该是以问题为主导的,可是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没有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以“导学案”的利用非常重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促进自身知识的丰富和发展[2];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导学案”,让学生把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规律和时间巧合的收集起来,引导学生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并抓住规律理解和掌握历史的知识,遇到疑问的地方,大胆主动的提出来,教师从学生的提出的问题中了解学生对历史的掌握情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导学案”,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让“导学案”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应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案范文3

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及分层评价练习于一体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案实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学案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教学案编写首先做到学习目标明确,且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其次,注重学生探究。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设计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案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提出几点看法。

一、重视教师引导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的。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重在教师的“导”,要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教学案,在上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学会看书,用好教材,找出重点,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或符号对预习情况作出记录。教师还要求学生把探究结论填写在适当位置,并把自学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带进课堂。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对那些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完成的问题,讨

论交流也得不出什么结果,这时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对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探索求得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展

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如在学完《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要求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这涉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指出:评价杰出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评价历史人物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教师教给学生评价人物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探讨秦完成统一、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长城开灵渠的影响,进而指出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最后总结性地评价秦始皇,并达成共识:“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创立者,功大于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教师的及时引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课堂生成

教学案的运用一般遵照以下步骤:教师设计学生预习课堂实施课后巩固等。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教师一旦碰到了生成性问题,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中来。教学案是教师对知识传授方法的教学预设,教学案与以往的教案不同,它是在动态中生成的,而不是课前一锤定音。其形成是教学前不断改进、教学中反馈矫正、教学后日臻完善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如在学《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中“地动仪”这一内容时,有位学生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不具备预报地震的功能,地震发生了才知道,没什么用。”面对这个不和谐的声音,教师马上指出,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地动仪能测验千里之外的地震方位,等于告诉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有积极的作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进行远距离测震的。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它是悬垂摆原理,同吊灯对地震的反应一样。这个原理至今仍然用。对现代测定地震仪器提供了借鉴。在运用教学案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预设,才能及时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并及时引导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不能把教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因为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呈现方式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而在课堂教学应用手段中见长。在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思维拓展等环节。学生利用教学案课前独立看书、自学、思考和探究,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这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如在学《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教师先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我们今天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开掘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征。”在学生对大运河历史变迁和促进南北交通等方面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教师又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大运河的开通导致随朝灭亡,这种说法对吗?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就会认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以良好的感性认识为前提。多媒体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案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 初中化学 实施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建构十分的重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的开展化学课堂的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模式解析

案例教学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描述具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体性,并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研发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案例。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案例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并根据案例内容和教材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和评价。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

1.选择案例,合理制定计划

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首要的问题是案例的选择,这一环节既是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上课之前教师应根据紧密围绕初中化学章节学习的特性对相关案例进行筛选,以选择出适合初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优秀案例。在选择好相应的案例之后,教师要对整个案例教学的流程做出相关计划,以保证对案例教学过程的合理引导和有效掌控。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设定好相关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想到的问题和可能会忽略的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和解答。最后,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到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以便及时调整。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教师在向学生提供案例的同时要向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取得一定联系;其次,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一些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兴趣的问题;最后,教师所做出的提问要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意义,能够推动整个案例教学的有序进行。如在“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利用珠江惊现“水雷”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提出“为什么钠遇到水会爆炸?”、“事件中在别的金属桶爆炸时为什么有五个没有爆炸,这五个金属桶该如何处理?”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或集体讨论。

3.注意引导,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管是在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都要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考虑和解答案例,并及时将学生拉回案例讨论的主要方向上。同时,教师要专心听取和记录下学生讨论的相关观点和解决办法,而不要向学生传达一些自己已经准备好的观点或者解决办法,做好引导工作,并注意以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的讨论氛围,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4.总结案例,提高教学实效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对案例教学的总结,首先,教师要针对案例及案例讨论情况进行总结,以使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案例与所学知识上的衔接,使其更好地运用相关理论。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多多表扬学生的表现,并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总结他们在案例教学中的收获和心得,并展望自己在以后的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从而真正发挥教学方法的优势,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结语

在初中化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师应注重案例的选择,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注重挖掘案例中富涵的鲜明、强烈和错综复杂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注意对案例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和控制,以引导者的身份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沿着教育计划进行,最后还应做好案例总结,进一步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案范文5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模式

一、案例教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其主要要求教师依照教学目标,将案例作为基本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对案例相关内容的分析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作为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基础,管理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现代管理理念。因此,管理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法刚好可以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仿真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管理问题。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模式与管理学基础教学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的联系,两者有效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学的教学成效。

二、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作用

案例教学模式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较,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进一步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学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其次,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针对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以开阔学生视野。这样通过积极的课堂参与,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最后,在案例教学模式中,由于结合了相关的具体实践,更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过去的管理学基础教学只是局限于课本教材,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案例教学模式则在理论与实际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学生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结合相关的具体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好地应对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案例教学模式对促进管理基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其一,在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对学生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其二,掌握课堂节奏,控制案例教学时间。虽然案例教学法对促进管理学基础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时间不宜过多。在确保学生充分动脑思考的情况下,教师应合理控制案例教学的时间。其三,教师应该做好案例教学的充分准备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基础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的环节。首先,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编写。这一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为此,教师应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从多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仔细筛选,选择与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案例。如果相关的案例较为难找,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生活中或者网上一些事件进行相应的整合,自己编写案例,以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

其次,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教学案例的课堂分析环节,是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控制好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讨论时间过长而影响整体的课堂讲课节奏。

最后,总结教学案例。这一阶段是教师在课堂分析和讨论结束之后进行的。对此,教师必须针对整个课堂讨论进行最终的点评,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不断掌握管理学知识。

四、结语

案例教学模式是现阶段课堂教学中的新兴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高校教师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另一方面要借助于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管理问题,提高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管理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春林.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学中的运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1(5).

[2]刘刚.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准备与组织工作[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3]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初中历史教学案范文6

关键字: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 ;作用;设计;指导;总结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导学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指导,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一、初中物理学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中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中学生受到思维发展和年龄的限制,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中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紧密,这给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优势。例如在学习《杠杆》时,可以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杠杆,通过实践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在对杠杆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也容易开展了。

(二)学案设计要有针对性

学案设计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进行重点、难点的设计,重点、难点要突出,学生在观看学案时能够发现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应该渗透到学案的每个角落中去。比如在学习《电功率》时,欧姆定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案中应该加强对欧姆定律的提及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电流、电阻、电功等方面的知识。重点难点的突出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还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训练,提高自身能力,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三)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置问题

学案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增加层次性,因材施教,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知识。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学案应该具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增强了自信心。

(四)为学案教学的拓展延伸留出空间

学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还会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练习,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这就需要学案的最后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用来反馈总结和拓展延伸。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之后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规律的总结,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无疑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教师要发挥课堂指导作用

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中是主导地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应遵循先学后教、问题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指导。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充分的预习,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复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教师在授新课之前的一两天要给学生发放学案,让学生对学案进行自学,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考,把不明白的问题标注下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教学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点,教师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渗透到学案中去,让学生带着问进行预习,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比热容》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一时间内,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的温度是一不一样的呢?”然后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中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去。

三、重视学案教学的总结与反馈

学案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水平,需要在教学总结和反馈中得出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导学导练和当堂反馈来了解学案教学的效果。导学导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中,学生能够把“学”和“练”充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学案中设置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修改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思考,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可以以辩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做好问题的总结和评价,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导学导练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得到教学反馈,虽然学案的设计是尽量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难免有个别的学生没有完成学习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把问题拖到下一节课,以免越拖越多。

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合理进行学案导学教学,学案要与学生的课下作业相协调,还要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设计学案,使学案导学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加强学案导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者:漕河镇中心中学 赵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