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法 技巧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节历史课都有一个知识体系,确定教学中心是收获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学,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点拨学生,指引方向。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时候,纠正和指出错误的地方,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构建知识。
一、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历史教学方法。
1.讲述法。此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
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
描述法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自然的领悟有关的历史结论。如讲《》这节课时,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对于教材中较为次要但又必须讲到的部分用概述的方式,以便勾勒出历史的全貌和线索。
2.讲解法。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讲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释义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3.谈话法。是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4.图示法。可快捷地向学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5.讨论法。讨论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6.各种历史教学方法的选用。俗话说:“教无定法。”能够把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这类教师用讲述法教学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参观教学。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2.演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开展“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
3.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时期历史知识竞赛……
4.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
5.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进行评比,各班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结语
初中历史教育不容忽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技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通过试验和实践来充实总结,以求教会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尽管历史的事实是唯一的,但历史的结论却可以是多元的。历史教师把有效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能力,就会化解成认知,进而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是稚嫩的,他们对教学中心的理解也许与我们预设的那个教学中心不完全一致,但这很好,说明学生“加工”了老师的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对此,我们应该小心呵护,静心倾听,并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裂缝;处理方法
一、建筑裂缝的概述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隐患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会对日后的建筑安全性和施工建设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需要施工建设单位认真的对待,以便于可以较好的改变当前的建筑施工近况,实现较好的转变。钢筋混凝土结构之中会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进行分类,要将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针对复杂问题要善于排查各类细节问题。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经常被使用,大多数建筑选用钢筋混凝土是因为建设周期较短,建设过程中整体性牢固较快,节省时间,但是钢筋混凝土仍然存在很多缺点,比如钢筋混凝土在硬化冷却过程中容易收缩变形,当收缩应力过大并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的时候,会造成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变大,这类问题是建筑施工的常见问题,是一直以来对建筑设计造成影响的困扰。
二、建筑钢筋混凝土裂缝的表现
2.1 网状细裂缝
通常发生在混凝土表面深度不超过 3mm 的网状裂缝,一般对混凝土整体结构影响较小,但会影响建筑物整体的美观,裂缝长时间受到风吹雨蚀,很容易继续加深,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坚固性。
2.2 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塑性收缩往往发生在新浇筑后的表面抹面阶段,裂缝呈平行排列,有的呈鸡爪状排布,混凝土裂缝深度大约在12mm 左右,这种裂缝多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的,也可能是混凝土内外水分含量差引起的现象。
2.3 碱性环境中裂缝
混凝土中含有高分子的 Ca( OH)2,这就给含硅骨料提供了足够的碱性机会,当那些含硅骨料和 Ca( OH)2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额外的一定拉力,产生额外的拉力会导致更多的混凝土膨胀压力,这样会使混凝土产生变形,出现裂缝。
2.4 温度差裂缝
当受到搅拌以及结合态的 Ca( OH)2与水等材料发生反应,而正在浇筑期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又较高,施工时表层的温度将大幅度下降,此时的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仍处在高温状态,这就阻碍了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而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却很低,裂缝就形成了。
三、钢筋混凝土建筑裂缝的原因分析
钢筋混凝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原因产生裂缝的问题,原因如下:
由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硬化和冷却的干缩过程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拉力不够而产生纹路,由于力量较大会加宽纹路,从而造成裂缝的出现,而贯穿整体构建。
在厚度较大的建筑工艺中,由于混凝土的可塑性受到了钢筋的形态限制和抑制,在搅拌后数小时内会由于混凝土的可塑性较差或内部塌落而形成裂缝。
由于搅拌数量较多的混凝土会出现内部的不均衡,所以混凝土水化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不能得到挥发和传递,在混凝土内部存在温度差异,所以会产生形态的变化,形态变化的剧烈反应会引起裂缝。
混凝土自身由于可以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在夏天或者冬天施工的过程中会因为环境温度的高低引起温度骤变,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太阳的暴晒会吸干水分,增高温度,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裂缝原因。
混凝土自身会由于化学反应产生裂缝,混凝土在搅拌式是需要加入水分的,水泥中的碱性物质与活性氧化硅可以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硅胶,硅胶可以因为吸收水分而迅速膨胀,从而产生裂缝。
构件超载也是造成建筑裂缝的一个原因,比如构件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没有计算平均分布的荷载重量,对裂缝的内部力量产生的变化了解的不是很透彻,在构件的大力承载下造成了挤压变形,形成了混凝土的裂缝,这种承载压力还会不断加强裂缝的延伸。而且随着结构的近一步挤压和非均衡的变化,会造成更大的裂缝。
施工过程中会由于钢筋混凝土的周遭环境产生裂缝,例如例如: 侵蚀性水,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限,特别是当混凝土密实性不良,环境中的氯离子等和溶于水中的氧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体积比原来金属的体积大的多,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挤压,使混凝土胀裂。
四、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4.1 从设计构造的角度出发解决裂缝问题
从设计构造的角度出发解决裂缝问题主要是对建筑自身所存在的一些特点进行了主要分析,然后根据混凝土与建筑之间存在的特有关系和混凝土自身的一些特点做出应对和处理,并且要根据混凝土搅拌和混凝土使用的一些技巧开展处理,在混凝土裂缝的处理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建筑构造和构件设计,对应压力和承载力的分析要透彻,一方后期产生压力过大而造成的问题,另外还需要涉及其他几个处理方法:
建筑的平面设计中要寻找好使用功能的作用和主要特色,利用使用功能展开较为简单的设计路线,避免复杂环境中的施工。
要科学、合理的布局承重部分,要精确定位纵横墙置,面积要保持稳定。
在建筑物的建设前期设计图纸中要体现出该建筑的一些特点,要设计好建筑物的长宽高比例,做到前期的科学调整,调整好不均匀的沉降能力。
确定好构件各部分的承重结构是否科学与合理,确定好承重荷载的分布是否均衡,防止受力不均衡造成的破裂。
对待建筑物的地基要正确设计,不能因为偷工减料和缩短工期而使建筑地基产生任何问题,如果出现裂缝问题要采取调整基础建设的深度和位置来进行裂缝的补救。
要强化建筑的基础性坚韧程度,做到承载力的最大化。不能因为承载力较差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持续出现。
要更加正确的设计好每一道沉降缝隙和设计好每一种不同的建筑物之间的结构缝隙,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建筑物的可靠性,保障裂缝不会近一步的扩大。
加强一部分窗台砌墙和构件的抗压力,对待窗台下部分要设置好钢筋的梁体,要适应窗台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防止窗台产生一定的裂缝。
4.2 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的处理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对裂缝的一些处理,保障裂缝状态不会长期持久存在,并进一步缩小裂缝带来的风险,从而保障建筑物的正常建设与稳定。
要加强裂缝的监督与工程的验收管理,从设计图纸开始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监督与管理,并要及时的勘察现场与设计单位进行核实,对已经产生的裂缝要根据设计漏洞及时做出补救、击碎后重新灌入混凝土、或者选用其他补救物质进行填充、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等等。
利用好材料的特点进行后期补救,选用水泥时要运用水化热较低的,这样才能保证不二次变形和产生裂缝,禁止不合格产品。在粗骨料的选用时尽量要提高粗糙程度,要选择质地坚硬的石料进行匹配,保证裂缝不扩散。在后期处理裂缝时要采用减水剂等材料添加进入墙体,改变砼的工作性能,从而减少更多的裂缝扩散。
参考文献:
[1]闫兴旺《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中国新产品新技术》2012年6月 23-24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措施
0 引言
最近几年,人们总是在新闻里观看到道路坍陷、滑坡的情况,并且造成了人员与财产的损失。因此,现在的人们对于道路的施工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道路作为人们生活出行与交通运输的一项基础设施,它就像人体里的血管般在给社会经济输送着血液,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十分的重要。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才行,严格监管道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一经发现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道路工程交付使用后的通行安全[1]。
1 道路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1 塌陷问题
从这几年的新闻报道中也知道,塌陷是目前全世界道路施工中都存在的质量问题,也是阻碍交通正常运行最为常见的问题。比如2013年福州达道路突然塌陷1米多的深坑,使得经过的出租车陷入;同年太原市朝阳街双塔南路口西南角,路面塌陷出了一个坑洞,面积约5平米,深约1米,而这不是太原市唯一的路面塌陷,在其他街道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还有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红棉二路路面塌陷造成的椭圆形塌陷坑,长12米,宽6米,深3米,有5人被埋而身亡[2]。所以,道路施工的质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道路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对道路塌陷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避免道路在交付使用以后出现了塌陷。究其原因,导致道路出现塌陷的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雨水冲刷使得路基土流失严重,雨水只是造成路面塌陷的一个诱因,真正的原因还是路基土的流失造成的。也学是当时施工的时候那块地没有压实的原因,地下水的破裂,还有雨水比较集中的季节,都会导致路基土的水土流失。
1.2 施工问题
以前大部分的道路路面都是用混泥土进行铺设,在使用之后发现这种混泥土的路面使用寿命非常的短,使用过一点时间后路面就会出现裂缝,而因为水泥的特性就使得路面变成了一块一块的块状路面,随着碾压的次数越多,水泥块破碎的厉害从而就会出现坑坑洼洼,路面不平整的现象。随着道路施工的技术与理念的发展,现在的路面都已经采用了沥青来进行铺设,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道路“白改黑”工程。这样道路路面的使用寿命得到了延长,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路面出现裂缝,油包等等问题。路面裂缝的问题的产生主要就是没有对沥青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还有就是道路沉降以及荷载等问题的相关性。出现油包是因为在道路施工铺设沥青前没有将路面整平,路面的不平整自然就会使得沥青在铺设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出现油包的质量问题。
2 道路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2.1 提高整个道路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
首先应该做好质量宣传的工作,这是提高质量安全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对待它的过程中即不能将其看的太简单,也不能将其想象的过于复杂化。目前,由于我国在参加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所以,宣传工作不能过于直接,否则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起不到一点的作用。那么在灌输质量意识的时候就应该分层次的,从复杂到简单来转变,如此广大的施工人群才会听的懂,质量意识才能深入人心。
2.2 加强道路施工技术的管理
大家都知道,道路路面出现塌陷很多时候是因为,路面下的地基土出现了水土流失的现象,可能是由于雨水的冲刷使得地基土出现流失,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当时施工的时候地基土没有压实。所以,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道路路面施工能够按照计划顺利的进行,在开工之前一定要制定好相关的管理制度标准,与施工的程序。详见图一所示。比如对于施工时路面的处理应做到先将地面上的杂物与石头泥土等彻底的进行清除,然后对路面进行碾压,检测密实度。然后再检测其含水量,控制分层厚度等,每一道工序都要按照施工企业制定的标准施工流程来进行,并建立监督管理小组对施工队进行监督与验收,一旦发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应立即制止并罚款,将其公之于众,以提醒其他施工单位这样做的后果,从而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3]。道路路面碾压实了,那么出现地基土被雨水冲刷的水土流失的几率就小了很多,同时在路面上铺设沥青时也不会出现油包的情况。
图一 路面碾压程序示意图
2.3 提高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与综合素质制约着道路工程的质量。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就只能是通过提高施工队伍的质量来实现。首先,要从外部招揽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施工队伍,还有就是对目前的施工队伍进行内部的培训,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的目的。然后要做好对道路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很多人认为对于道路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与成本,其实不然,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以及效益并不会发生什么矛盾,反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施工质量高上去之后,返工就减少了,这样就大大的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节省了人力与物流,从而最终达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 结束语
随着近几年来道路路面出现塌陷的情况越来越多,现在人们对道路路面的施工质量越来越重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安全问题。所以,道路施工部门在进行路面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公路施工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施工,从而保证道路的施工质量,让人民放心出行。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这就使得我国目前对道路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地方经济要通过道路的建设寻找到输出口,所以道路工程项目也因经济的腾飞在不断的增加,从这一层面来讲我国的的道路工程的施工企业也跟着在快速的发展。正是因为发展的过快,从而导致我国的绝大多数的道路施工企业出现了“拔苗助长”的现象,表面上的成熟变成了假象。这就是为什么我国道路工程施工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原因,从而影响了整个的道路工作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兴顺.论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控制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1):60.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民用建筑; 防潮; 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and regional urban scale the limit, civil building rapidly developing, a lot of high-level, multi-story buildings.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people on the civil engineering internal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Civil engineering because of its external by environmental impact, easy to cause the damp, air not fresh, noise and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such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civil engineering moisture problem to project the normal use of the influence. In this paper, civil buil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ys for dealing with moistureproof layer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Moisturepro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我国建筑物常以地面的构造层为地基、垫层和面层。根据使用和构造要求可增设相应的构造层(结合层、找平层、防潮层、保温隔热层等)。其中防潮层的处理非常重要。建筑物防潮关系到住户的心情与健康,做好防潮工作体现了设计师与建造师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筑物的防潮应以主动防潮为主,被动防潮为辅,设计师应根据场地、造价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方法,建造师应精心施工,确保防潮工程质量。
一、民用建筑中主要的防潮方法分析
针对“回潮”的原因,防潮方法可采用主动与被动防潮两种方法。
1、主动防潮。在设计民用建筑物时,考虑“回潮”因素,采取措施防潮,这种方法称为主动防潮,主动防潮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提高室内地坪的标高,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计算出毛细水可能上升的高度,提高室内地坪标高,使毛细水的上升高度达不到室内地面。毛细水上升带的顶面至室内地坪不小于 50cm。设置阻水层,防止毛细水上升到地面,采用聚乙烯薄膜防潮处理的地面可消除“回潮”。聚乙烯薄膜在混凝土与水泥浆的保护下不易破坏和老化,且施工方法简单,造价低,材料来源充足,防潮效果好,可在住宅底层使用。具体如下:地面夯实后,做 150mm厚的碎石灌浆层,用 20mm 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铺聚乙烯薄膜 2 道(第二道与第一道压缝铺放),注意在找平层未硬时铺放,切记不要弄破薄膜。铺完后,浇筑 35mm厚的 C10 细石混凝土,用铁抹子轻拍出浆位置,随拍打随抹,严防用锐器插捣,以免造成薄膜破损。最后抹 5mm厚 1:2 水泥砂浆作为面层。用烧结灰砂砖做地面,近年来,用火力发电厂的废渣做原料烧制的灰砂砖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砖的特点是质轻、吸水性能好。因此除用做个墙外,还可以用作地面的防水材料。地面的做饭时是:做 150mm后的碎石灌浆层,用 20mm厚 1:3 水泥砂浆找平;铺2 至 3 皮烧结灰砂砖;铺完后,浇筑 35mm 的 C10 细石混凝土,用铁抹子轻拍出浆为止,随拍打随抹,最后抹 5mm 厚 1:2 水泥砂浆作为面层。
2、被动防潮。一般来说,主动防潮是有效的,但是也有不成功的时候。此时,可采用“事后诸葛亮”的办法,及被动防潮。生石灰是一种良好的干燥剂。多雨回潮季节,可将 10kg生石灰放入木箱或纸箱内,加盖后放于床下或屋角。如天气十分潮湿则可打开盖子,并适当关闭门窗,晒干的木炭也有一定的吸湿能力。把一筐木炭放在屋角,关闭门窗,可达到防潮的目的。使用吸湿器防潮,现在家电行业推出种类繁多的吸湿器,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燃眉之急。
二、墙体防潮层的施工技术分析
为避免墙体砌筑砂浆漏浆,既浪费材料又达不到防潮效果。确定先往墙体内注防水素水泥浆,填实需压注防水材料区域内的砂浆缝隙,再压注防水材料。
1、外墙施工。一是要处理的防潮层上部一层砖的竖缝位置,用冲击电钻每隔两块砖钻深 240mm,孔径 12mm的孔,均匀分布于全楼外墙同一水平面位置。二是要清理孔内杂质,并注清水湿润。三是要将掺入 2%防水剂、水灰比为 1:1.5 的水泥浆。用压浆泵逐孔连续注入。直至压满为止,维持一定压力后,再灌注下一孔。四是要在压素浆孔的下层外墙水平砖缝处。用手提式切割机沿砖缝切出身30mm、宽 5mm 的水平槽。五是槽内用电钻以孔距 300mm、孔深240mm、孔径 12mm 钻孔,均匀分布在外墙同一水平线上。钻孔完毕。清理孔及槽内杂质。六是在槽内嵌放自制的半圆铁皮槽(r=8mm),埋深约20mm,以形成注浆通道,外抹砂浆保护层。通道的首末端预埋套有胶皮管的铁管,作为注浆及通气之用。为了保证注浆质量,经现场试验,确定分段注浆,每段3m,并且检查管槽是否通畅。七是待砂浆保护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先将注浆通道用水湿润,然后将注浆材料用压浆泵注入墙内通道,当末端孔道溢出浆液时,将此孔封住。继续压浆,直至压不进为止。维持压力约 0.3MPa,再将注浆孔封住。八是注浆完毕一天后,将外墙各段注浆孔预埋管除去,用水泥砂浆封严、抹平。
2、内墙施工。内墙施工程序基本同外墙施工。只是钻孔深度为120mm,较外墙要浅。在墙面剔除局部空鼓、脱落部位。并抹 1:3 水泥砂浆。然后再按前述工艺进行压注素浆和压注单一注浆防水材料两道工序。
三、地面防潮层的施工技术分析
1、预防地面返潮的施工工序。一是预防地面返潮。除严格按图纸施工外,严把施工质量关非常重要。二是重视素土填层的施工质量。这是地面防潮的第一道防线。防潮地面的填土应采用粘(黄)土夯填,有条件时可采用3:7 或 2:8 灰土夯填。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以 20cm为宜。防潮地面的填土,按回填土质要求,不得增大地基土的含水率。
2、防潮层施工。采用 25cm 厚夯实青碎石干铺垫层,粗黄砂或片石填面缝;6cm 厚细石混凝土;1:2.5 水泥砂浆面层。实践证明,地面都无返潮现象,说明这种垫层隔潮是行之有效的。架空地面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架空板下的地基土仍应夯实,尽量减少潮气向板下空间渗透。二是架空板下应有足够的空间和通风条件。设置通风洞后,这对地面干燥室极为有利的。三是搁置架空板的地垄墙应用水泥砂浆砌筑,顶面应抹一层防水砂浆层。四是重视架空板的拼缝质量,架空板的拼缝是地面防潮的薄弱部位,若处理不当,板下潮气将从此乘虚而入。铺板时,板间应留有一定的缝隙,嵌缝前,应认真清扫干净,并予湿润,嵌缝时,用细石混凝土仔细嵌实,当板较厚时,应分层嵌实。认真养护,达到强度后方能使用。五是有条件时,铺板前应在板底刷一道热沥青。堵塞板底毛细孔,能有效地提高架空地面防潮效果。六是墙基应设置防水砂浆防潮层,与地面接触部分的内墙面,亦应作防水砂浆抹面,高度 20mm。七是防潮地面的室内外高差不宜小于 30cm,室外应设有散水坡,及时排除雨雪等积水,防止雨水渗入室内,有效防潮。
四、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
1、 防水材料遇水会立即进行聚合反应,因此容器应密封储存在干燥处,用多少取多少。
2、防水材料压注后的手压注浆泵,要用丙酮及时清洗。避免泵体堵塞。
3、根据现场情况,掺加一定比例的稀释剂,以调整防水材料的粘度和诱导凝固时间。
4、墙体是否要压注素浆,应视墙体砂浆饱满度而定。如经试验墙体砂浆饱满。可不用先压素浆,而直接压注防水材料。
5、无论压注素浆或防水材料前,钻孔及压浆通道内均应注水润湿,以避免孔道内挂浆堵塞。
6、施工前应严格检查机具和管路接头及预埋管的牢固程度。防止压注时胀裂。
五、结语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5
关键词:预制桩, 质量问题 , 处理方法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prefabricated piles construction common quality problem and reason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method
Keywords: precast pile, quality problem, the treat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深圳属沿海地区许多工程都采用桩基础,打桩工程施工工序多、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一般有: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够详尽准确;2.设计的合理取值;3.施工中的各种原因。在桩基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的分析与处理,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本文重点介绍打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类别、原因分析、常用处理方法等。
一、打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1、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桩沉入深度不足;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最终贯入度过大;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桩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锤击次数过多。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灌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分段沉入,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也较常见。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
二、常用处理方法
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简要介绍:
1、补沉法
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2、补桩法
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①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②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3、送补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入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4、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5、复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桩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①承台下作换土地基。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②桩间增设水泥土桩。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6、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
①改变桩型,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②改变桩入土深度,例如预制桩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作持力层;③改变桩位,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④改变沉桩设备,当桩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7、扩大承台法
由于以下三种原因,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
①桩位偏差大。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
②考虑桩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基础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
③桩基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
8、其他方法:①上部结构卸荷,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耗时过多,只有采取削减上部建筑层数的方法,减少桩基荷载。也有采用轻质高强的隔墙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设计的厚重结构而减轻上部建筑的自重;②结构验算,出现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单桩承载力偏低等事故,可通过结构验算等方法寻找处理方案,如验算结果仍符合规范的要求时,可与设计单位协商,不作专门处理。但此方法属挖设计潜力,必须征得设计部门的同意,万不得已时用之,且应慎之又慎之;③综合处理法,选用前述各种方法的几种综合应用,往往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④采用补桩,增加周边嵌固、防止或减少桩位侧移等。
总之,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应及时通过业主、监理与设计部门联系,按设计部门的设计修改通知或会议纪要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标准》ZJQOO-SG-014-2006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4、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15-06-2008
作者简介:龚志勇男工程师大学本科
初中历史预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
历史学习是使人学古鉴今、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行了解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历史观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作用,并且,对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素养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讨论,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不断进行教学改善,值得每一个初中历史教师进行尝试。
1初中历史教学概述
1.1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教学相较数学、物理、化学,受重视的程度低,学生普遍认为历史学习靠死记硬背,非常枯燥,对学习的兴趣不足;还有些学生从中考和未来学业计划角度着手,根本不重视历史学习,认为历史对个人学习能力发展的作用不大。在这种学习心理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产生了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1.2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问题意识即学生对所学知识发问的意识和能力,提问并进行问题的探究是获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通过提问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接触只是,并且进行良好的知识建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知,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历史教学脱离“填鸭式教学”的窘境。
2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2.1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培养问题意识:问题的产生需要有相对应的条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这个条件就是课堂氛围,即教师为学生的问题提出提供的各种资源以及学生提出问题时可能达到的反馈。真实的、能够刺激学生视听通道的材料能够使学生沉浸在历史当中产生思考,问题得到解决而出现的答案,能够鼓励学生继续提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环境,并突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例如,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林则徐》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视频欣赏,会对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敬佩、爱戴的情感,同时,学生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什么清政府没有及时制止?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同时,历史教师可以使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于教学幻灯片的空白位置随时进行批注和总结,并辅以相应的历史事件视频和资料讲解,这样有助于课堂历史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既控制了时间和节奏,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2.2利用翻转课堂模式突出学生主体性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主动空间越大,越有利于他们发挥是看能力,而问题意识的产生根源,就在于思考。传统的历史教学使学生预先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必须进行解决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进行主动思考,问题意识被抹灭,而现代教学的翻转教学课堂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规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问题的产生来源,问题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学生预先学习的基础上,以问题讨论和探究为主要的实现形式的教学。其重点在于,课前的预习是在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个人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历史资料学习,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需要被尊重的前提下,就能够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从而提出各种问题。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请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其中大量是关于秦始皇的功过评论的,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暴君,还有些学生认为应该从功过两面进行评价。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和思考,教师要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全面的角度看待这个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功、过都要有客观的认识。
2.3丰富教学资源夯实知识基础培养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认为掌握的知识越少疑问才越多,实则差矣,学生储备的知识量越多时他的疑问才会越多。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处于完全未知状态时,他也不具备相关知识的提问能力,只有对这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具备提问意识。对于初中生而言,其了解的历史知识十分有限,学生需要对通史有所了解才能具备提问能力。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从扩充学生知识面入手,通过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辉煌的隋唐文化》的教学时,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史实资料、图片等,证明隋唐文化的繁荣,还应该给学生提供与隋唐时期相对应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状态的资料,同时还应该提供隋唐时期之前的某一类文化发展资料,以及被传承下来的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的状态资料等,使学生通过阅读和了解这些资料,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问:为什么中国的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繁盛而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状态;为什么隋唐文化中的一些内容成为国家瑰宝、为什么有些文化内容失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使学生提出的历史问题更具新意,“提问题”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尝试先进教学模式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初中学校也应该重视历史教学,为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问意识培养才能够真正实现。
作者:陈文修 陈成国 单位: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彦华.试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6(02):110-111.
[2]韩其法.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学习(下),2014(1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