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考试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考试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范文1

关键词:市政道桥建设;地基施工;处理技术

【分类号】:TU416.2

1路基路面排水

在市政桥梁的施工建设中,水对路基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是路基的天敌,很多路基病害都是由于水的侵蚀而造成的,除此之外还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层面,这同样要求在进行路桥施工的时候做好路基排水的工作。

1.1地面排水

在地面排水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在路边设置边沟或者是截水沟,也可以直接在地表上安装排水管,在高速市政和等级较高的市政上,还要求对排水设施实现铺砌防护。在高速市政或者是高等级市政穿过水网的地段,以往的做法是逢沟设涵,但现在的做法则有一点不同,是直接对道路两边的灌溉系统进行重新布置,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排灌涵洞的建设,大大提高了路基工程的建设质量。

1.2路面排水

路面排水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路面范围内降水迅速排出,一方面是减少路面降水从路面渗入到路基以内,另一方面也是避免降水对于路面边坡的冲刷。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路面排水可以分为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两种。

1.3地下排水

地下排水本质上是渗透力式排水,在排水量较大的时候就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来进行排出,具体形式有盲沟、渗沟、渗井和暗沟等。在传统的地下排水系统中采用的是具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研制出了更加适合于地下排水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合成纤维的加劲软式透水管。

2路基填土与压实

路基一些重要功能和性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路基填料的性质和压实度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在现有条件下对路基质量的提高给出最为经济有效的实现方法。

2.1路基填料

相关设计规范中对于路基填料的选用条件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出量化标准,相应引入了路床的概念。路基上路床的填料限制条件是要保证高速市政和高等级市政路面以下30cm内路床填料的CBR值大于8,下路床及其以下填土同样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路基填料不符合要求的状况,就要按照相关规定来掺和粗粒料或者是利用石灰这样一些稳定性的材料进行处理。

2.2路基压实

在常规的路基压实施工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是大吨位的压路机,这样一种状况下的碾压效果切实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对于路基压实度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规范中明确给出的是告诉市政道路和高等级市政道路的压实度要求,在实际的建设施工中,对于其他类型的市政建设路基压实同样是采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进行。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注意整个市政工程建设采用的等级的一致性。

对于这样一种状况进行特殊说明的原因就是实际上在潮湿地区进行路基的压实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相对于常规的压实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调整和变化的,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压实度的标准适当的降低,二是对于采用粘性土作为下路床及其以下路堤填料时,可以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可以通过加入生石灰等方式来改善填料的性质。这样一种潮湿地区路基压实的改良方法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2.3黄土路基填筑及压实

黄土路基填筑及其压实是市政桥梁地基处理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从五个具体的方面论述:一是在进行黄土路基的压实时要相应的做好填挖界面的结合处理,将坡面上的杂物或是杂草处理干净以后还要挖好内倾斜的台阶,如果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结合面过于陡峭而无法进行台阶的挖成时,就采用土工钉进行加强结合;如果地基土层本身具有较高的湿陷性或者是压缩性,可以考虑采用重锤夯实石灰桩挤密加固。二是在黄土路基本身的含水量比较低的时候可以直接均匀加水以后再进行碾压,反之则需要适当的翻松晾干以后在进行碾压,且同样可以通过掺入石灰来进行处理。三是在黄土路基的透水性较差的情况下,由于其干湿性都比较难以确定和调节,因为就需要采用必要的试验来进行决定,路床的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而新黄土则是填筑路面的好填料。四是在进行拦水、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构筑物的建设时,应按照相关设计预留出竣工以后路堤自重压密固结产生的压缩下沉量。最后一点就是还要做好黄土地基的路基排水工作以保证能够将水迅速的引离路基。

3路基防护

路基的建设和施工无疑会改变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且在施工建设和后续的应用过程中还会源源不断的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侵蚀,因此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进行建设就可以了,而是要相应的做好各种类型的防护工作。

3.1坡面防护

设置坡面防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在现如今的施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混凝土预制块。对于一些容易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则选择采用锚杆挂铁丝网的防护方法,高强度塑料网格喷浆和喷射混凝土同样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但是对于一些混凝土防护造价较高的问题,就建议直接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来选择种草防护,既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和谐,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3.2冲刷防护

这样一种直接的防护方式通常用在沿河路基的边坡上,其相比于传统方法是有所改进,用高强度土工格栅代替了传统的铁丝石笼,能够很好的适应土体自身不均匀沉降。

3.3支挡防护

在支挡防护中最主要应用的还是挡土墙,石砌的挡土墙多用于一些现场石料比较丰富且地基条件比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则由于其自身受力性能比较好而广泛用于市政路基的防护。

4软土地基处理

我们国家的高速市政和高等级市政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趋势比较好,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使得时至现如今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已经有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方案方法,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对其中一些关键性的技术进行简要说明。

4.1灰土挤密桩

灰土挤密桩应用于软土地基含水量过大或过小的时候,在含水量过大的时候就可以在孔内直接添加石灰粉,而含水量过小的时候就可以预先侵润加固范围内土层后,按照顺序进行成孔,并及时进行回填夯实。在桩孔相对比较密集且土质松软时适宜于间隔跳打夯实,且一旦在夯实的过程中出现疏松、断裂或者是夹层等状况,就需要将重新进行填土和夯实,直至符合设计要求为止。灰土的配置比要合理、搅拌均匀且干湿适度,并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按照质量评定标准来进行必要的抽样检查。

4.2轻质路堤

用轻质路堤的目的在于减轻路堤对地基承载力的实际要求,这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了较多的成功经验,且一般都可以减轻25%左右。轻质路堤的表面上需要用粘质土进行包裹,以保证边坡上草的生长。硅钻型的粉煤灰粘性比较小且没有塑性,液限较高而含水量适当,因此其压实性能较好。

4.3土工合成材料加固

对于软土地基较薄的地段,可以直接在地表上铺筑土工布,然后再进行路堤的铺筑,土工布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分隔、过滤、排水和加固,还能够适当的降低局部载荷,使得地基土和填料的位移受到限制。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范文2

1 历史开卷考试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

回顾往年的历史教学,我们或多或少地认同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它是为教而教,为考而教;老师教教材,学生考教材;老师教结论,学生考结论。如此,牢牢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今,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无非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考试,要求教师们要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始终,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将成为适应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历史教学必须努力的方向。开卷这一考试形式的出台,使我们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以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为目的来传授知识。它是对应试教育的一大挑战,是初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有力的发动机,一个有效的催化剂。

2 正确理解开卷考试,掌握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许多教师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学时只需看看课本,讲讲资料,考试时便可以应对自如了。有的甚至说,历史一开卷不要掌握知识也能考好。其实,历史开卷试题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它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其“源”,但许多试题需参阅几个知识点,且需要综合、分析、判断后,才能确定出正确答案。如:科举制度是何时形成的?它是一种什么制度?明朝时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该制度何时被废除?有些试题涉及古今中外,需要归纳而得出答案。如:列举能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实。如果对知识掌握不熟,理解不透,仅靠课本资料,疲于翻书,费时费力,很难找出此题的知识点,这对于有时限的考试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见,对于历史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并且要有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的各种能力。这一点对于开卷考试来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

3 开卷考试形式下的初中历史复习

历史开卷后,将如何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上所分析的中考历史开卷的特点来看,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开卷考试呢?

首先,转变观念,放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要认识到教师不能是历史知识的简单灌输者、垄断者、权威者,而是与学生一起的知识的探究者、组织者、运用者,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欣赏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首先要得到的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不只是知识的单一掌握。

其次,要大胆改革尝试历史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谈话、交流、练习、讲演、论文交流、探究等方式,培育新型的教、学关系,通过活动、探讨、交流,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得出结论或知识。要重视“过程”教学,力求让学生多讲、多说、多做,在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再者,多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以关心、爱心感化学生。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操,调动良好的情感。

另外,要善于总结、归纳知识,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复课课堂教师中,教师应立足于双基,抓历史线索,重主干知识,专题复习,重基本知识的巩固与落实,并倾向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4 认识开卷题型,掌握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开卷试题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等。学生应熟知这几种题型,知其解题规律、特点、技巧,以培养自己思考、分析、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答题水平。

选择题一般由提干与选项两部分组成,它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阐释能力与辨证思维能力。解答时,应从准确性、最佳性角度去思考。

例1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发生了许多大规模战役,其中对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该题的关键词语是“决定性战役”,限定的要素是“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如将限定语和关键词语结合起来,再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再认再现,即可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

又如: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实质是( )

A、实现民族和解 B、发现推荐人才

C、加强中央集权 D、巩固边疆地区

这道题通过筛选法来做,A、B项与推恩令无关联,先否定之,剩下的只有选C项。

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知、综合、归纳能力。

例如:说一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结果有何异同?

分析此题时,要抓住“性质”、“结果”、“异”、“同”等词语来理解,并从性质的异同、结果的异同分别作答。如果误审、漏审,都不利于正确完整的答题。

5 初中历史复习的几点建议

5.1认识复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复习态度。

5.2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掌握。复习时重在理解,切忌死背,唯有理解,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5.3关注热点、注重实践。联系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链接起来,从中挖掘出新的知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5.4切合实际,有计划的复习。可分四步:(1)以课本为主,逐册复习。抓住重点,精讲精练。(2)综合归纳,专题复习。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或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外交史、战争史等专题,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3)组合试题,题型复习。集中题型讲解练习,以掌握做题技巧、规律,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4)模拟训练,实战复习。及时反馈信息,以查漏补缺,重点攻关,使学生适应考试试题。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范文3

一、专题探究型材料题的归类解答

初中历史习题中,最常见的是专题探究型材料题。这一类题型的材料题的主要特点就是将某一历史人物或者某一刊物、历史著作当中所提及的一个历史概念、历史观点或者历史结论等设置为一个主题,再配以适当的图表、文字史料或者漫画、谚语等,重新创建一个比较有趣真实的历史情境,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属于探究性的问题。

这一类型材料题的解答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学会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依次探究与主题相关或者关联的历史的概念、观点或结论,寻找最佳答案来证明答案与主题之间的关联性。但是这类题目在解答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即题目设置的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往往就是下个问题的参照或前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考生对于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对历史概念、观点以及结论等的理解、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还需注意,答案必须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并且书写工整。这是历史材料题解答的基本要求。

二、说明论证型材料题的归类解答

初中历史辩证类材料题中的第二种就是说明论证型的材料题。这一类型的材料题主要通过引用某一历史文献记载的相关资料、某一刊物刊发的文章、某热点问题,或者某一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事件和现实热点等的不同评价争论观点,来进行论证历史观点的相关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这一类型的论证题,具有一定的论证性和开放性。要求读者站在不同的史学研究角度去对某一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或者是就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以此来实现学生对不同历史观点和历史认识进行归纳总结的目的。

针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在解答过程中我们首要注重的是材料的挖掘。一般情况下,这一类型的题目本身就隐藏着许多历史观点,因此解题的第一步就是充分挖掘材料中隐藏的史观,这是能否正确解题的前提和保障。解题的第二步,根据题目“结合历史史实”的要求,寻找史实。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整道题目最为关键的一个核心部分。

三、提炼论证型材料题的归类解答

初中历史辩证类材料题中,还有一种材料题就是提炼论证型材料题。这类题目的见解通常是隐含在相关的材料当中的,而并不是直接提出来的。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课本知识,结合材料中所表述的观点进行提炼,然后再用相关的历史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在此过程中,考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依据所学知识与材料将观点提炼出来,且观点要明确;其次,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找出史实,能选择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中的其中一种来作为评价视角,还要将史论相结合,不可以只是空洞的史实论证。

论证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一是必须与观点紧密联系,为了证实观点而进行论证,不可以与观点相差太远,也不可以照抄材料;二是要从多角度、全面去论证,若是社会发展的问题,应该从社会生活方面来进行论证,如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等,因为一个国家的兴盛转衰应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体现出来。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技巧 探究

初中历史受新课改的影响,教材内容变得十分简洁、美观,不少师生众口一词,都认为历史课相对以前好教好学了许多,但是,每次的质量检测成绩却还是让人大失所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笔者看来,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尽最大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通过分析学案,引用古代诗歌,有效地利用好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等等,来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教学已经实施很长时间了,世界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也是通过与学生之间的问答来完成各项教学的。当下科技更加发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背景来营造问题教学情境,问题教学已经逐步被各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因为问题教学主要强调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前提,通过教学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教学中的探究型教学是大致相同的,教学的目的并不单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很多,一般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物来进行直观创设。例如,在讲完殖民主义知识后,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 “大家是如何看待殖民主义者的所作所为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协调起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准确客观地对事物做出正解的评价。

二、小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讨论教学也就是目前的小组合作探究型教学,也是目前十分流行的教学技巧,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更能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激发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识和知识点去对新知识进行评价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新的思想和观点去看待一切事物,这也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实现了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学埃及金字塔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建造金字塔》的图片,当学生看到磨光的石块和监工们手中的鞭子打在奴隶和农民们的身上时,见此情此境,教师就可以提出许多与金字塔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最后各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由其他小组进行讲评。通过这种合作讨论和交流,既提升了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正确认识,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慢慢了解教材内容的本质,从而就会认识到金字塔是奴隶和农民被残酷奴役的历史见证。

三、利用“学案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案教学”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教案,在具体教学中实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进行。具体做法就是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课前编制出一套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来,让学生根据学习方案来自觉进行学习,并能把相关的学习过程记录在“学案”上,也就是让学生进行借鉴对比,通过对比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巩固。例如,在讲到南京临时政府签下不平等条约时,学生该如何理解这一做法呢?教师可以事先把教材内容设计成以下情境:一种是支持这种做法的,美其名曰是一种作战策略;另一种就是强烈反对这种做法的,认为南京临时政府的这种行为是卖国。然后让学生从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各种政治力量实力的对比上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了解到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采用“学案教学”,使师生之间做到了真正互动,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学会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更能做到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四、引入诗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初中生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诗歌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再说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其中的语言包含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巨大的发展作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封建制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诗歌来导入课题。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学生一想到这首诗就会想到封建制度下艰难活着的农民,从而也体会到封建制度的残酷。

五、巧用多媒体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和许多人物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更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无意中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讲述奴隶贸易时,可以播放《根》的影片,让学生了解男主人公被掠为黑奴的悲惨生活,从而激起对奴隶社会的痛恨。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师要采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技巧,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范文5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提升学生历史成绩,丰富历史知识,有必要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历史教师需要高效地运用课堂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历史可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不能采取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将会影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一、营造互动交流的有效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能力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开展课堂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所以,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完善和发展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用于探索,从而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历史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地发言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体验和理解。历史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丰富的历史相关资料和信息,比如说以纪录片、图片、故事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从而将历史教学转变为艺术教学,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实现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通,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手段。第一,问题启发式教学。这是一种与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传授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将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主动讨论,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发言,通过教师的帮助加以辅助讲解,共同提出处理该问题的结论。在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之前,要将课堂气氛放松下来,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提出问题或者阐述自己的想法,另外,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要采用不用的教学方式加以鼓励,并给出不同程度的引导。第二,情景融合式教学。这是一种将现实情节贯穿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构建一个生动丰富而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使

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

趣。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通过采用一个历史故事、一幅图片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来导入主题,加以教师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最后,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共鸣,积极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以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三、注重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属于一门艺术,教师能否具有高超的提问技巧,决定了其能否构建高效的课堂。课堂提问,一方面是知识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师生情感的共鸣。通过课堂提问,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注重问题类型,保证问题质量。初中历史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内容,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此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其次,全面撒网,重点捕鱼。历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平等性,能够针对班级中所有学生,保证所有学生均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教师需要转变以往不公平的观念,对学困生给予足够的关怀。最后,给予学生鼓励,促进学生进步。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历史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见解和评价。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发现其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表扬和肯定,以提升其历史学习信心,培养学习

兴趣。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地将现代的科学技术补充到教学手段中来,可以实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往的传统“黑板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将知识展示得更清晰和仔细,但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使历史n堂成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图片加以展示和解释,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来帮助学生更直观有效地了解某一时期的历史情况,以往的教师讲解的方法对这些视频和图片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展示。通过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屏幕上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效率能够显著提高。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出宽松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同时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只要历史教师能够在长期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反思,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必将会构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考试技巧范文6

关键词: 中考开卷 初三历史复习 误区 对策

近年,全国各地在初中历史考查上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实行中考开卷。中考历史开卷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淡化纯记忆的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考前复习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我连续几年担任初三历史教学工作,在历史复习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下就中考开卷背景下初三历史复习的误区谈谈对策,以抛砖引玉。

一、当前中考开卷背景下对历史复习认识的误区

1.开卷考试不用复习。

部分初三学生,甚至一些非历史专业的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历史开卷考试不用复习,答案都在书上,考试抄书就行。殊不知,这是对学生的误导,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初三历史复习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事实上,历史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做法,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如若不复习,连选择题都靠翻书来解决,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会对教材生疏,难以从书上快速准确找到答案,更不用说答好题。

2.开卷考试难度降低。

由于开卷考试命题基本沿袭以往闭卷考试的做法,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认为对开卷考试试卷中的一些问答题的复习可以降低要求,学生不必花大量时间死记硬背历史内容,只需记住大概。由于开卷考试的命题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从这层意义上说难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这种题型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扎实积累和系统训练,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即使翻书也难以作答。

3.开卷考试带上所有资料。

一些学生认为在开卷考试时携带的历史资料越多越好。事实上,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根本来不及翻阅大量资料,或是考生在考试中遇到平时做过类似的题目,为了找“原题”而耽误时间。考试中不能一味依赖复习资料,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难以取得理想成绩。

4.开卷试题书上都有现成答案。

由于对开卷考试的特点不了解,误以为开卷考试都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现成答案,这是初三学生中较为普遍的观点。事实并非如此,就算是开卷考试的有些试题在教科书上有现成答案,考生在作答时也不能照搬照抄,否则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没有经过概括提炼的答案是不切题的。更何况有些综合性、开放性或半开放性的试题本身就没有现成答案。所以,考生要改变这些认识误区,面对现实,积极应对,科学复习。

二、中考开卷背景下初三历史复习对策

1.认真研读《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考试说明》,把握中考方向。

《历史课程标准》是编制教材的基础,是中考评价的依据,也是制订《考试说明》的依据。因此,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于把握历史中考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分值及其要求等,领悟测试水平的层次及每一层次的涵义,并根据测试水平的层次来把握知识,这样在历史复习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2.实施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

历史中考有两大特点:涉及内容多、复习时间短。因此复习时不能依据课本逐课、逐节全面复习。教师可将所学历史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形成网络。一方面,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相联系,是“横”的联系。比如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联系比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次改革的异同。另一方面,历史事件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是“纵”的联系。譬如复习“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内容,可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对每一时期的历史进行复习,然后将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系统掌握。但在复习不能单纯“纵”或“横”复习,而应“纵”“横”联系,形成专题,构成知识网络体系。如此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才不易遗忘,不易混淆,运用自如。

3.精选习题,综合运用,强化训练。

中考历史复习任务重、时间紧,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研究考纲,结合热点焦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编写或挑选习题,进行专题或综合训练。训练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当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新、活题型,练习形式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等,但不能搞题海战术,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每次训练,教师都要认真评阅,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评讲,教给学生审题、解题方法,分析错误原因,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4.关注社会生活,提炼热点焦点,归纳掌握解题技巧。

《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中既有对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能力的要求,又有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社会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中适时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焦点问题,如党的十七大,改革开放,民生问题,重大节日活动,和祖国统一大业,等等。历史中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技巧,训练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中考复习应该紧扣考纲,以课为本,纵横联系,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结合时政,强化训练,归纳技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能从容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中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陈跃文.浅谈应对历史开卷考试的策略.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3).

[3]詹海.关于开卷考试的思考.中国教育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