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景观设计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the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garden c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garden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1生态园林城市概念与建设意义
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格局。生态园林城市是生态文明水平在城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推进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7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包括青岛、扬州、南京、杭州、威海、苏州、绍兴、桂林、常熟、昆山、晋城和张家港。与国家园林城市评比中侧重城市的园林绿化指标不同,“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更注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之“园林城市”的评比标准,“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增加了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的比重,城市热岛效应程度,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评估指标。
2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包括七款一般性要求和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城市生活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基本指标要求说明等四项基本指标要求。
2.1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2.2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2.3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3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设计原则
3.1生态平衡学原则
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城市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城市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分布格局,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生态园林”。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3.2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大目标就是促进养护生态系统、生境和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促进养护物种多样性;促进养护遗传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利用和消费;减轻生境丧失、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退化及不可持续的水利用所造成的压力;解决气候变化和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挑战;维护土著和地方社区的社会文化多样性等。
3.3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所以特定的气候也就决定了植物种植的种类,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气候、土壤的植物,合理选配植物的种类,这样才能保证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在生态园林城市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瘩、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进行配置,形成为一种高大而多层的结构。
4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设计思路
4.1 建设紧凑型城市,景观设计向节约型发展
紧凑型城市是指通过对土地的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使人们居住得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在紧凑布局之中实现经济、人居、生态等城市功能的复合。紧凑型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精明增长: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保护空地;土地混合使用,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混合,拉近距离,少用汽车;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倡节能建筑,减少基础设施、房屋的建设、使用成本。可以说,紧凑型城市开发模式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2 建设生态园林绿地系统
建设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始终记住人的社会目标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发挥的社会生产力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更不能超越自然承载力这个底线。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的用地平衡,控制高层建筑的增加,疏解建筑密度。加强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强化城市物质循环。实行城乡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3 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性设计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补偿性生态设计的特点是对金属、混凝土、玻璃等人工物造成的生态缺失的补偿;植物群调节室内外温、湿度,遮阳,吸附粉尘、废气、降噪。在进行生态补偿设计时,应探索建立重点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徐云和.园林景观设计.沈阳出版社,2011.
[2]柳建华,颖勤芳.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3]朴永吉,周涛.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2
关键词:生态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地域特色: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2;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5-0144-02
1 引言
现代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是为了协调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存环境。目前,国内关于城市生态风光带和生态走廊的设计的实践很多,园林设计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大大提高城市绿地的质量,对城市环境起到重要的改善作用。
现代景观生态学,利用斑块、廊道、基质三个景观要素来描述景观的空间格局,形成斑块廊道一基质模式。其中,廊道是指与两侧景观要素显著不同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在城市中主要指城市风光带、生态走廊及带状公园等等。这些呈带状的城市生态廊道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它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道路、水体,城市走廊等廊道连接起来构成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及周边地区的联结体,从而形成城市更稳定的生态空间保护体系。
2 城市生态凤光带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思路
基于城市风光带特殊的景观功能和生态调节作用,在设计时,既应强调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又要保证其实用性,具体思路如下:
2.1 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生态风光带将本着“生态、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设计。“强调生态,突出特色”:设计主题――绿色项链,生态廊道。以城市休闲广场和道路节点为“珠”,以狭长形绿地为“链”,使带状绿地形成统一的整体。另外,为使城市生态走廊达到营建域市生态整体性及区域生态连续性的目的,园林设计要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的基本网络,完善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之具有系统性、有机性,保证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的生态维持能力,实现城市内部良好的生态维持能力。
“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以人为本,考虑人的活动空间尺度、舒适度、感观美度;人工和自然相结合,既强调舒适亲切又满足回归自然心理需求。
2.2 城市生态风光带设计手法
现代城市生态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一方面考虑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采取多样性设计来满足功能的多样化和人的多选择性及不同层次需要。另一方面,在园林设计结合自然的同时尊重场地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综合地反映景观健康的内涵、特征及水平。为此,园林设计首先以功能和结构、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作为出发点。
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对空间性质进行设计,如文化主题空间、运动主题空间、休闲主题空间等等。其中场地空间的布局在设计中有效地结合风光带地块相对狭长的特点,进行“链”式分布,即所有空间零星分布于林荫之下,以道路将其贯穿的方式,最终形成“以点带线,以线连面”的布局形式。充分体现方便周边居民的使用,充分体现园林景观与功能的均好性。
2.3 结构格局设计
在生态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地的有效生态效益不仅取决于绿化覆盖面积和占地面积,而且取决于绿化的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风光带的植物群落的结构主要体现多样、统一的原则。“多样”是指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形成一致的差异性,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统一”是指这种差异性的彼此协调,其中包括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总体层次、群落层次和物种层次方面。植物群落的结构格局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
2.3.1 园林植物群落水平结构布置
依据公园内不同场所的性质,配置相应植物空间。包括界定空间(分隔空间和围合空间)、联系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创造特色空闻和统一空间,见图1。
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采用增强边缘效应,突出林缘变化的手法:色带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密枝的黄刺玫、丁香、迎春、红瑞木、连翘等密植,形成一条自然变化的曲线,同时要增强与周边不境的联系。
2.3.2 园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布置
与地形竖向相协调,植物景观在竖向结构上,除强调乔、灌、草多层结构外,还注重充分体现植物的自然美。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拟在不同林冠线的起伏变化上丰富竖向设计。
突出林冠线起伏变化的手法:一方面运用植物自然特征,如雪松、桧柏、云杉银杏、白蜡、刺槐等构成变化较强烈的林冠线;另一方面利用地形高差变化,布置不同植物,获得相应的林冠线变化。
2.3.3 植物群落时间结构(季相)
春――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树木开始发芽,广场周边与林下点缀的花灌木,营造了点、线、面结合的缀花效果。主要应用的春花灌木有:迎春、樱花、连翘、碧桃榆叶梅、海棠、丁香等,同时结合玉兰、垂柳、梨树等春景落乔的运用,以及二月兰等草花地被的应用,使生态风光带呈现绚丽的春日景象。夏――仲夏流碧,万物葱茏,乔灌草混交的种植方式在这个季节把生态风光带公园装扮成绿色的氧吧,同时夏花植物:洋槐、栾树、合欢、紫薇、珍珠梅、石榴、木槿以及水生植物荷花、睡莲和大量的花卉给夏季增添了绿色之外的色彩,使整个风光带或城市生态走廊坐卧在绿树繁花之中。秋――金秋送爽,也送来了象征丰收的色彩。元宝枫、银杏、黄栌、火炬树等秋色叶树种使城市生态风光带呈现出层林尽染的红火气氛。冬――秋去冬来,北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但丰富的常绿树种使风光带或生态走廊的冬季仍然呈现绿意,雪松、白皮松、桧柏、云杉、油松、铺地柏等常绿乔灌木与红瑞木、棣棠等观枝植物相映成趣。
2.4 应注重花色、叶色植物的应用
对于江南城市而言,生态风光带还在一定的区域内设计园林景观小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花色、叶色造景,如在大面积的樱花和郁金香含苞待放之时,成片栽植的紫叶李在常绿树前,满树红艳,布满了粉红的小花。待樱花、郁金香开完,紫叶李仍以她秀美的叶色自成一景。紫叶李也常于园路旁丛植或孤植,所植之处红叶摇曳,艳丽多姿,令人赏心悦目,若配以金钟、喷雪花、八仙花、金边黄杨等,花期红、黄、白相映,颇为美观。常色叶树种,因其常年或整个生长季保持色彩,因而也有更多的花木可以配置,如夏秋的各色紫薇、木槿、石榴、夹竹桃、合欢等。
2.5 落叶大乔木近建筑栽植
利用树木冬、夏的变化来调节建筑的室内
温度,形成相对宜居的小气候环境。另外,房屋的屋檐悬挑可以极好地解决建筑夏季不必要的热量获取。
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中抗性强、管理粗放、少维护的树种和地被植物为主。植物配置时多以群落式的复合结构为主,提高绿地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使整个园区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
3 具体应用实例
以邵阳市资江风光带景观设计为例,对城市风光带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及人文地域特色塑造进行探析。
3.1 生态风光带园林景观结构
流动的邵阳市资水风光带一期工程东起双清公园,西至资江二桥,全长约6km。区内资水迂回曲折,波光粼粼,蜿蜓于翠岗、沙洲与域廓之间。城市凭江临风,在水一方,景色因水而殊异,空间因水而生动,这得天独厚的亲水地带是人们理想的游览亲水步行区。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景观设计确立以突出邵阳市特有的水、山、洲、城一体的城市风貌为主题,以资江廊道为观景轴,把山、水、洲、城、堤、绿化等有机结合起来,构筑独具一格的资江风光带。确定资江两岸范围内用地以居住、游览、文化娱乐为主,在局部地带为激活人气,规划布置古玩、书画和花乌市场。这样既结合了资江风光带的特点,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园林景观主要由“一带、二场、三段、六园”构成,并分为12个景区,依据资源条件和地形特点,每个景区赋予一个核心内容。为保持景区空间的连续性和开放性,用堤、路、桥梁、视线、水以及文脉贯通风光带全景区创造一个自然、优雅、富有生气的人性化生态空间。
3.2 风光带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
在绿化配置时,根据不同地段的地质、地貌、环境、功能、景观及游人心理,进行不同的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和图案变化,使得资江风光带绿化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艺术性,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保持统一,体现了自然与艺术的结合,给城市增添光彩,给市民带来美的享受。
资江风光带绿地总面积达10多万m2,设计大气浑然,大量利用了本土植物资源,如香樟、广玉兰、桂花、垂柳、罗汉松、红橙木、金叶女贞、杜鹃、龟甲冬青、山茶、鸢尾等,在空间层次上,注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高低错落在种类上,注重生物多样,并以不同季相、花色和香味有机的搭配。对斜坡和护坡处理上注重垂直绿化设计,布置垂吊或攀援绿色植物(如迎春、长春藤、紫藤、金银花、绿萝等),即可增加绿化率,又可为行人提供遮荫乘凉的场所,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城市道路空间环境,见图2。
同时根据各主题景点的性质和要求,灵活运用自然式、规则式以及混合式的植物配置手法,把各园林小品、公共设施等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成为城市风光带绿化的新亮点。
3.3 注重地域人文特色的塑造
邵阳市资江风光带南岸是宝庆(邵阳旧城)古城发源地,北岸是新城,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遍布南岸,有被定为国家级文物的明代北塔,有省或市级文物的宋至清代宝庆古城墙、清代水府庙、双清亭外亭和古仙人井。
因此,资江风光带内建筑尺度一定要适合人体的尺度,建筑物的空间应有层次,高低跌宕、错落有致。资江风光带南岸,建筑形式要和古城风格相执调,建筑采用粉墙黛瓦,以传统江南民族风格为主;北岸因是新区,建筑风格可采用现代形式,创造朝气蓬勃的江北新域;但南北两岸建筑规模要小,体量要轻,形式要透、色彩要明,做到自然与历史人文相融合的建筑环境,创造开敞、亲切、怡人的滨江建筑风格。
利用自然保护生态平衡另一重要手段则为城市绿化,它不仅是衡量域市环境的因素,而且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氧气来源,对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水系岸边的绿地也是人们游憩休闲的良好载体,各种科普文化、体育、健身、游乐、联谊括动必然要依托绿地来布置和开展,因而也是水系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在滨水居住区临水边设置滨水广场,开辟滨江绿地带,在改善城市内部生态的同时,也塑造出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特色,现已成为本城市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生态风光带园林设计时应借鉴景观生态学理念,从空间格局的设计到园林中植物的配置移植和人类活动方式的设计,并本着整体绿化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结构、功能和景观形成过程三位一体的调控整合,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提供更多的生态支持,最终实现现代城市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波,包志毅,生态规划:发展、模式、指导思想与目标[J]_中国园林,2003.1.
[2]刘翠鹏,丁岗.城市同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建设初探[J].中外建筑,2004,2.
[3]肖笃宁,解伏菊,魏建兵,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J].应用生态学报,2004.10.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3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1.以生态功能为前提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增强,为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城市化建设力度,进而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当前,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益严峻,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力度,从而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在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前,必须对景观进行优化设计,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提供有利依据。对于生态设计而言,其指的是运用多样性景观进行构建,对绿化整体生态空间予以科学配置。在实际配置期间,系统渗透生态性的因素,确保景观生态结构能够使得生产力更加健全。同时,为了保证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发挥绿化的重要作用,合理的运用灌木和乔木等植被,继而构成具有复合性的群落结构,使得叶面积指数有所提高。在对造景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选择叶面积大的植被,并且植物的光合效率较高,也为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向居民营造适宜的环境,可以选取耐污染与抗污染等的植物,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植物能够吸收污染物的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平衡。同时,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期间,也要发挥植物景观的其他功能,比如,植物释放保健物质与抑菌等功能,选择一些有卫生保健的植物,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景观设计时保证物种多样性
在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原则,逐步增强品种意识,为了优化景观设计,选取地带性植物品种,并且逐步扩大绿化空间,保证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期间,还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了增强植物的适应能力,需要保证生态园林景观与当地的环境相互协调,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确保与植物的生长规律相符。
二、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1.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
在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对景观进行设计,而且要科学的配置植物,从而保证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质量。在对植物予以配置期间,要充分考虑到组合构图和色彩季相等因素,将这些因素渗透在植物配置中,可以将山石与水体等建筑有机整合在一起,确保植物配置得到优化。同时,要对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等予以深入了解,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植物配置,通过结合植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最终对植物予以科学的配置。通常情况下,植物自身有较多的特性,例如,广玉兰、月季和夹竹桃等则是观花;飘带兰和旅人蕉等的花型比较奇特,梅花和月季则有很大的香味。总之,不同的花有其独特的特性。在配种植物时,要将不同的花色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色彩斑斓的图案。同时,结合不同的品种花卉,将其配置成色彩园与芳香园。如优选巴西棕和恍榔等拥有巨大叶片的花卉,通过对其进行配置,从而实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完善。
2.合理的运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
当前,全国各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包含了很多的植物品种,所以为当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3]。因此,在对植物进行配置过程中,应当优选当地的树种作为园景树,继而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尤其结合不同树种的特点,优选树种再将其相互整合,使得当地树种优势予以最大程度发挥。通过选取乡土树种进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不仅达到了造景的效果,使得植物的色彩与线条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有利于对空间进行分割,对优化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4
关键词:园林;理念,景观设计
一、引 言:
园林设计的因素包含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与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路和场地,植物种植,置石,假山与小品的设置等。是文科与工科的贯穿、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交融、在广义建筑学中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共同组成一个学科和建设的系列。而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指以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种植和覆盖的用地。建设绿地的行为称绿化 林学、农学、园艺学和园林学等都是与绿化相关的学科而各有其本门研究的范畴。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城市绿地系统的专项规划,而城市景观不仅有绿化的要求,更要着眼于园林城市建设。说绿就是美是不全面的。园林不仅是绿,还有美学和园林艺术的内容。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的概念也是循时代而发展的。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从来就是而现在更应强调的就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环境的综合性决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
从宏观而言,为了防止城市发展成“摊大饼”,可用隔离绿地加以分隔,而有些城市既想用这种名义,又打算作为建筑预留地用,因此称为绿化隔离带,这样用地性质就不是绿地了。实践下来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隔离带用地被批准为建设用地。隔离带上再造建筑和街道就无所谓隔离了。防止摊大饼的初衷也就准以实现。若用地定性为隔离绿地,则因不许侵占绿地而将保证隔离功能的实现,大片绿地,甚至一条绿带,都具有这种隔离作用。从微观而言,绿地植物能有效地以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调剂过于平滞和呆板的建筑线条、人工形体、质感、色彩和气氛。从理论上讲是“以素耀艳”。
三、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T自然景观。城市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山林和水泽等生长和繁育。山林包括了水、空气、土壤等主要的生态因子。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和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人工塑造地形,以形成适应多种生物需要的人工小气候条件。因此,地形设计不仅是创造不同的空间的手段,也是创造不同生态环境的手段。平地只是一种环境,坡谷是另一种环境。因微地形起伏可以创造阴、阳、向、背,加之理水的因素又出现干湿的差别。湿生、沼生、水生的植物就有了藉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这样生物的多样性才得落到实处。植物景观并不是单纯种植物。植物是毛,地形是皮,皮之不存,毛将何以附焉?如前所述,城市景观可概括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其多样性的统一,总的来讲,是把人工建筑、街道融会到自然环境中。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绝不是空想,它是发展的方向,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四、景观设计的看法
1、景观设计过于平面化的处理
人们往往惊叹于设计图纸平面图案的美妙绝伦,但事实上,亲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观现场,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在夏日的骄阳下,人们穿越广场匆匆行走,根本无暇顾及满目平整的花花草草。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观设计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人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然而中国园林注重空间变化,讲究竖向尺度,重视与人的交流与对话。大中型园林一般都由几个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围绕着主要景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景色多变的园林景观。每种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体式的空间画面,随着观赏方位和角度的改变,都会使画面变化。而且设计者也会对景象进行详尽的分析、比较和组合,设计出几条最佳的游览路线。这些路线把行进中各种最佳动态观赏点和静态观赏点有机串联在一起,使所观赏的景象形成一幅有开合变化、虚实对比和节奏韵律的、统一的连续画面。现代设计者应该把握这其中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中把实际情况和平面图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一开始就能从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并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觉角度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
2、景观设计过于孤立的处理
这里的孤立是指设计的东西没有与周围的环境和本身的地理条件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些建设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观安排在视线最好,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位置上,设计足够的硬地和停车场,铺上草皮,原有的天然石块被推土机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细流泉水都填平了,水进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连着野花都用洗过的砂砾覆盖,引来一些外来的树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观,这样的结局,设计者和主人皆大欢喜,硬说这就是“人造的天堂”。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然面貌,造成与四周极不协调的“风景污点”。
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反对成法和违背自然的人工雕凿。景观建设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亿万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协调,利用起来既省工力又有丰富的自然情趣。事实上由于人们无限制地开垦、开采、修建工程,现在的城市及郊区已经很少保存着原有的自然地形了。景观设计者不能再继续这样的破坏,而是要借鉴一下前人的思想: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在环太湖十八弯景的设计中,设计者对每一个山坡都进行了土质和地形的分析,拿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就非常的成功。另外,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如果设计者没有调查清楚地块的性质,将要拍卖出去的地块当作永久地块进行系统的高造价设计,而不是以临时绿化代替,那么无疑造成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在空间上也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 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嘉则收之,俗则屏
之 。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3、景观设计内容与思想苍白的处理
这一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设计者本身为建景观而景观,根本就没有想到能结合文化来做点文章,另一是设计者在设计前了解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在设计说明中也很好的把这些运用进去,并给了它一个响亮的主题,但在最终施工结束后,人们根本不能感受到一点文化的气息,甚至与设计意图大相径庭。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5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改善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更优雅的生活环境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工作,需要通过生态园林建设来实现。在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的配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合理的配置植物能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和绿化功能。
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植物配置设计后,既可以增强颜色的视觉冲击,还可以实现空间的层次感,使得植物的自然美得到科学搭配,增加其观赏性。同时,植物配置优化后,生态恢复作用日益加强。
1.2、促进植物的生长
首先,园林设计中将植物进行空间优化,提高空间立体阳光利用率。其次,将喜阴植物配置在地表,提升地面绿化覆盖率。最后,根据地质结构和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布置,使得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配置上的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从而达到既美化环境,又恢复生态的作用。
1.3、节约资源
优化配置植物后,节省了其它功能的土地,无法利用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而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耐旱植物、耐贫瘠植物的应用,节省了水资源和肥料投入,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资源,做到了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保护。
2、植物配置原则
2.1、统一性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应进一步改变和完善园林景观的线条、颜色、比例和质感,确保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并从全面的角度对园林进行构建,在确保当地气候及土壤优势的前提下,使景观设计在整体上保持风格的和谐统一,来进一步展现园林在设计上与生态环境的交互影响作用。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要把设计与环境的和谐统一部分完整全面的展现出来,同时还要让景观内容可以与其他部分协调一致。
2.2、美观性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在实现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要重视园林的美观性,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园林景观的审美需求,通过实现生态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可以减轻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疲劳,提高欣赏水平。并借助生态景观的独特美,来展现生态园林所具有的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双重功能。另外还应进一步展现园林内植物的绿化功能和观赏价值,使园林整体植物配置显得和谐科学,并根据人们的观赏要求对其采取多种形式的规划。
3、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法
3.1、合理配置观花植物与观叶植物
园林建设的第一标准是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将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合理的结合,提高植物配置的艺术效果。这两类植物在高度、色彩上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单一的种植,园林景观的效果就会非常单调,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能够使园林景观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协调性,提高园林的艺术效果。观叶植物的叶片形态与颜色都比较美观,如形态各异的松树、灌木等,观花植物应具备花型美观、颜色艳丽、花香浓郁的特点,如牡丹、杜鹃等,在园林中,观花植物有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大量的种植,丰富园林的色彩,也可以零散的栽植,起到点缀的效果。在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嵌入的方式,将两种或多种植物混搭在一起。观叶植物的选择应以灌木为主,与观花植物的高度差不应过大,保证一定的协调性,同时要合理的搭配颜色,保证颜色的丰富性和协调性。
3.2、注重植物配置的层次性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确定好植物种植的层次和结构,避免生态园林景观过于单调。比如可以同时使用绿草、花树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加以点缀辅助,为构建园林不同风格的景观提供可能性,使整个生态景观可以实现丰富的水平和色彩效果。比如可以配置高低错落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树木,并将其根据不同的高度和色彩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匹配,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比如以不同的开花期与繁盛期来和整个城市的生态景观的观赏时间进行对应,来确保所有植物能够被充分利用,并形成具有独特观赏效果的景观氛围。
3.3、注意植物的季节性
植物生长有季节性,在设计搭配时要注意季节性特征,将不同季花期进行调配,将冬季观叶植物穿插于观花植物场所,使花、叶、空间纵横等错落有致,避免单一性现象出现。在设计生态园林时,可将季节性变化规律作为艺术调整的基点,使春、夏、秋、冬都不会出现视觉疲劳,给人们紧张的神经一个放松、写意的环境,舒缓心绪,缓解工作压力。应该有一定比例的常绿植物,如雪松、冬青树、柏树、黄杨树等,也应该有一些花在冬季依然可以绽放,如杜鹃、天堂鸟、三色堇、南天竹等;总之,要合理配置各类植物,根据植物的季节变化构建一个良好的“观赏系统”。
3.4、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植物的灌溉问题,结合园林的地理位置等相关条件,合理的设计灌溉水源。可以对周围的城市生活用水进行净化处理,以满足灌溉的要求。当然,这个方案的实施要依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资金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实施。另外,要合理的应用灌溉技术,既要满足植物生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要尽可能的节约用水,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可以采用喷灌或滴灌的形式来灌溉一些植株低矮的观花类植物,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结束语
总之,生态园林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休闲的场所,净化城市空气。在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保证设计的合理性,提高园林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园林的作用,提高城市生活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勇钢,毛桂英.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67-68.
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绿地是现代化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起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响应了国家提倡的“绿色节能”号召,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积极地进行能量交换,实现了人类高效利用能源的理念,是使得人类与生态自然和谐共处,净化了作为城市空气,城市单一的混凝的建筑有了生态园的映衬,也显得富有生机活力,也是未来一个现代化特征的标志。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方式给城市人们高节奏的生活环境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也给城市生态良性稳定循环提供了有力保障。
1、生态园林景观的现实意义
园林景观不仅在城市中扮演绿化环境的作用,其还给人们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提供了一个户外场所,人们在游玩和观赏景色的同时,感受大自然带个我们生活的美,好的园林景观配置还会对城市文化的展现和传承提供方式,同时植物的集中配置生长对保持水土流失,空气净化,防风庇荫有积极意义。
1.1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1.1.1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得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净化城市空气的角色,被称为城市生态中最廉价的 “空气净化器” 首先,植物通过吸收空气中的CO2通过内部作用最终释放出O2,对现实中的CO2和O2起到平衡的作用。其次,园林植物也能将空气中大量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和消化,尤其对CO、HF、Cl2等有害气体的吸收效果显著,有时还利用部分植物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来检测现场环境,对空气质量进行评测。除此之外,绿色植物对吸尘,灭菌也有良好效果。
1.1.2 调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小气候
植物是生态环境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叶片对空气中光线的辐射也能有效地吸收,对太阳的高温直射也起到隔绝作用,是天然的空气调节器,对城市小范围生态良性循环意义重大,园林是植物群体,其因高温产生的蒸腾作用实现了对空气中湿度功能,且植物群落也有净化水质,保护水土的功能。
1.2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绿色总给人以轻松,自在,愉悦的感觉,对城市高节奏、快速率的生活模式带来了消遣娱乐的环境,植物的美使人赏心悦目,清透心脾;植物间的相互配合,协调作用更是一种城市文化的体现,是文人墨客的创作佳境。因此植物科学配置确实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好处,对其的研究是社会发展所必需。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落叶与常绿相结合,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遵循四大原则。(1)统一的原则: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会杂乱无章,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2)调和的原则:植物配置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产生协调感。用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3)均衡的原则:色彩浓重、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密的植物种类,给人以厚重的感觉;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要根据周围环境,做到配置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4)韵律和节奏的原则:在宽阔的大道两边,可以间隔地等距离或不等距离栽植一些同一树种的行道树,中间穿插同一品种的小灌木或灌木球,形成韵律和节奏,可以开阔心胸,陶冶情操,给人以整齐划一的感觉。
2.1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
(1)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且生长得好。不能盲目引进推广外地园林植物,而应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2)重视生物多样性。地球上多数自然群落不是由单一的植物区系所组成,而是多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组合。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
2.2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
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亩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具体到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笔者认为应掌握以下几点:(1)重视植物多样性;(2)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3)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
3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3)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4、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1)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2)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要防止恶性杂草入侵;(3)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时,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5、结 语
由此可见,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是生态学和美学的直接体现,园林设计中关于植物配置是一个设计学问相当广泛,优美自然的园林景观也体现着农业、林业、生态学的发展水平,生态园林设计也不是将绿色植物没有规范的任意堆积,要讲求植物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映衬,是城市井然有序面貌的体现,也是城市地域风俗的张扬,是现代化城市文化深度的直接体现。因此,我们要将生态园林在城市设计中的理念铭记在心,提高植物相互搭配专业性,积累实际经验,为未来城市开辟出质量更高,现代化气息更强,景观更加优美的生态园林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