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历史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历史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历史知识点

初中生历史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教育方式

职业教育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努力提高学生在校所受教育的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职业技能人才,正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方面,而其中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和心理健康的辅导是整个职业学校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职业学校在读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转折时期,而且不少学生经受了不良的求学经历,导致中职学生呈现出独特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的学,制约教师的教,也关系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只有了解、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状况,我们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教学,才能实施对学生全面的管理,才能保证职业学校学生的成人成才。

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向就业转变,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相应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或问题。但因为思想观念、教学内容的传统性,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却往往是职业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中容易忽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的一个方面。因此,掌握并分析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并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显得无比重要和迫切。

一、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现状

笔者曾在省重点高中任教过,到中职学校任教两年多的时间内,真切感受到中职生跟高中生的差别很大,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点:

首先,不少中职学生缺乏责任感,急需进行责任感教育。好几次远远地透过课室窗户看见学生在做一些违纪的事情(比如上晚自习打牌),但是当你走过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将违纪行为收敛起来了,那么不管你说什么,他们基本上都不会承认自己做过违纪行为,并且态度和语气很坚决,就像真的没做过一样,没有一丝的内疚和不安。也就是说,他们喜欢推脱责任,做过的事、犯过的错只要不是当场被抓,就会一味否认,缺乏担当,但是这样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往往会使得问题更加糟糕和突出,对于他们将来的生活非常不利,对于社会的健康和谐也是不利的。

其次,中职学生自信心严重不足,对生活很茫然,因而对自己持放任的态度。学校的不少班主任当发现班上有很难管教的学生时一般会尝试送到心理辅导室来,试图通过心理辅导矫正他们的行为。在跟这类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少学生让人感觉至少是比较遵守纪律的一类孩子,与班主任的描述相去甚远。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他们都是因为不自信、茫然而变得放任,破罐子破摔。谈话中我常会对根据他们的述说中的一些正面点加以肯定和鼓励,谈话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再次,大多数中职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还存在情绪控制问题。这一点与中职生缺乏自信有一定的相关,因为对自己没信心,觉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因而干脆什么都不尝试,被动承受,导致中职学校中需要接受个体心理辅导的学生很多,但是主动会前来寻求帮助的人很少,因而个体心理辅导工作开展面比较受限。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透过以上的中职生问题行为现状,可以发现,中职生呈现出很多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

自尊又自卑。人人都有自尊心,但由于后进,得不到自尊而自卑,由于自卑又对各方面的刺激就更敏感。中职学校学生,很多是升高中或重点高中落选的,而且很多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再加上人们的传统观念,普遍认为就读职业学校前途不佳,从而使之感到自卑和缺乏自信,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自我感觉低人一等。但这样的学生自尊心一般都比较强,他们特别看中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强烈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别人的注意和尊重。

好胜又无望。青少年争强好胜,但屡遭失败,产生失望,又不甘心,便出“歪风头”以满足自己的好胜心,因而不少中职生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行,或者喜欢以一些异常的行为方式来获取他人的关注。

渴求信任又对立。他们内心渴求信任,由于行为不良、学习不好遭人冷眼,得不到信任,因而产生逆反心理,喜欢跟人对着干,特别是与权威人物对着干。但事实上,如果能够给予他们一些信任,相信他们能行,他们也能将一些事情做得很好。

责任心散漫且自制力差。长期在学校的不良经历导致他们慢慢地习惯了犯错和推卸责任,这是一种最基本自我保护的防御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习惯了不去约束自己,因而自制力越来越差。

对朋友定位不准,正确处理与集体关系的能力尚待提高。中职生受到自己所生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普遍存有自私心理,对同学、学校的关心不足甚至漠视,面对利益选择时,主要从自身角度进行考虑,对奉献意识和集体意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他们中不少心态有所偏差,对待与朋友的关系理解不够,过于感情、义气用事,当朋友有困难或受人欺负时,不分青红皂白,坚决站在朋友一方,甚至大打出手,即使因此受到处分也义无返顾。

对异性的兴趣大增,非常注意自我形象。中职学生处于性生理高度发达而性心理尚不成熟的时期,为了了吸引异性的注意,他们会前所未有地关注自我的形象,非常注重外表,喜欢攀比。同时,由于环境、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内心寂寞,道德伦理观念薄弱,他们慢慢会把对父母的依赖和爱逐渐转移到异性身上,故对性的关心和早恋现象在中职学校学生中比较普遍,甚至有的出现不良的性心理。

三、对中职学生的教育方式探讨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心理特点,导致中职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难度较大。但也正是因为有这四个鲜明的特征,充分说明中职生其实是完全可以引导好的,他们有动机,甚至比高中生有更强的动机;因为从小多次被否定的经历,他们比高中生更需要关爱和尊重,同时也更需要做好道德教育工作,让他们明辨是非对错,懂得感恩,勇于承担责任,防止他们误入歧途。因此,我认为对于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赏识教育、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抓住小闪光点,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在物质文明相对富足的今天,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其本质就是爱的需求。学会赏识,便抓住了教育的本质。中职学生长期缺乏尊重和赏识,犹如常年缺水的树苗,渴望爱的滋润,因此对他们的赏识尤其意义重大。可以尝试从肯定学生身上的小闪光点开始,慢慢地就可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渐渐重获自信。

适时开展主题班会。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经常开展以“悦纳自我”、“懂得感恩”、“承担责任”、“学会欣赏”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为主题的班会课,并将这两个主题不断从其他侧面深入推行下去,让中职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开展家校联系活动,让家长真正加入孩子的成长教育当中,充当好引导者和体验分享者的角色。开展赏识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学校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父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效果的反馈信息,对于工作的改进很有利。此外,不少中职学生的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如果能够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家长课堂之内的实用性强的讲座,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将可以最大程度地移除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益处。

加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断提升个体心理辅导和校内大范围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和质量。心理健康档案数据显示,中职学校学生存在各种家庭问题的比例超过30%,学生父母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的更是在多数,加上中职学生特殊的成长经历,导致中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如情绪控制问题、自我认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都比较突出,因而光是一般教育手段的有效性非常有限,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全方位和高密度的渗入。提高个体心理辅导的受众面,面向全校学生固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加大广泛性心理健康的力度和幅度,成为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邱月香,钟其学.赏识教育如何应用于培养中职学生心理素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6).

初中生历史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故事;有效性

历史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第一感受都是枯燥乏味,对初中生来说这种感受尤为明显,反映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1]。因此,如果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把历史故事与历史知识相结合传授给学生,则不但能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进而改变学生对于历史课的错误认识,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历史学习的效率。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从初中生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征看,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相对较强的阶段,只要是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仍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受小时候长辈讲故事的影响,对故事存有较强的兴趣,生动的趣味性故事能对初中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历史故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时能够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较为具体的故事形象,从而实现复杂简单化[2]。通过引入历史故事讲解历史事件,能在过程中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时间、知识要点等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讲解出来,使复杂难记的历史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而学生如果也能参与到故事讲解中去,那么除了会掌握到必要的历史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表达和对知识进行思考的能力。把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实现:

(一)为历史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课外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中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入,能给整个课堂教学带来新鲜的素材。对初中历史而言,课本中的许多内容教学时如果只是直白的进行传授,则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但如果能将这些内容转变成历史故事进行讲解,那么则能给整个课堂带来更多的新鲜素材。比如在讲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时,就可以把林则徐的故事引入教学。从林则徐表现的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到清王朝的以及北洋水师的成败。让学生在故事中能把整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3]。

1.引入历史故事能帮助学生细化知识点的学习。相对于历史课本来说,相关的历史故事的内容更加细致、生动,而且比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会涉及更多的方面。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在日益增加的,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习世界历史知识时,其内容相对于中国历史而言是比较难于理解和进行记忆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无法完全理解相关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弱,这时如果能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则能改变这一现状[4]。如有关俄国十月革命,就可以把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以讲解列宁这个人物故事来对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点进行引申,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十月革命这个知识点。

(二)把历史故事引入历史教学时要遵循的原则

想在通过引入历史故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对所引用的历史故事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在选择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选择历史故事时的首要原则,因为一旦所采用的故事被学生发现是不符合或违背历史记录的,就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要想达到真实性,所选择的故事必须是符合历史史实,不能脱离史实随意虚构,如对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或推测时也要明确告知学生。

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即所讲的故事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关。重视故事的针对性选择,才能实现通过故事来导入教学内容的目的。为了使历史故事有针对性,要求历史故事要紧扣历史课本和教学主题,从课本上的内容来挖掘故事;要针对学生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和思维能力的目的[5]。

3.趣味性原则。要想通过历史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求所讲的历史故事足够有趣,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做到在保证故事情节生动的同时要求故事要有新鲜感。

综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有趣味性、有针对性的历史故事,即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也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引入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已通过实践证明,确实可以起到增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也实实在在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20.

[2]郑瑶.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1,35:35.

[3]宋雅健.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58.

初中生历史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故事;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中包含大量多样的历史故事,对这些故事进行有效的利用能够使初中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这一学科,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初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也不是为了应对所谓的考试,而是让初中生对历史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什么是故事化教学

1.故事化教学概念

故事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课时,在所授课程中加入一些相关的故事,进而达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让其在故事中感悟真谛。

2.故事化教学的实质及方式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极具科学依据的一项改革,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能够在故事中充分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积极思考的习惯。故事能够使初中生充满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课程内容中加入的小故事应该生活化,并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听课效率。

3.故事化教学中的注意点

历史故事不能与课程内容产生脱节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实际条件进行适当的挑选。主要分为三种形式:(1)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讲述与教材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其中包含著名人物、事件以及特殊的历史故事;(2)历史老师还可以在课程基础上进行人物虚构,从他们的视角及经历讲解课堂相关知识;(3)为了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老师还可编制简短精练的小故事。

二、故事化教学方式的策略

1.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初中历史教师在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对初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教课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授课的艺术性。在初中历史中,教师要懂得运用不同的教课方式,让学生在这种艺术性教学中学习知识。这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获得对历史文化美的感触。因此,初中历史老师不仅要改善课堂氛围,还要将历史知识完整地、精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并对历史产生兴趣。

2.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

初中历史教师应在合适的课程内容中插入适当的故事,使初中生在其中有效地感知历史。举个例子,在讲解二战期间的内容时,教师可利用这一事件让学生理解我国人民在此期间所受的苦难,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以及对战争的厌恶,换句话说,老师应在课程教学完成后,利用故事围绕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说,在讲解四大发明时,教师能搜集发明者创造发现的小故事,让初中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以及他们的发明对现在所造成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3.使故事化教学更生动

历史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其中的故事也趣味良多,但如果我们将历史课本变成一条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死板的知识点,那就背离了学习历史学科的初衷,学生也会对历史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只有把它们变成人人皆可讲述的故事,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并讲述,即使某个学生所讲述的故事并不完整,也算不上流畅,但是学生敢于站起来讲,就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勇气及信心,尤其是那些平时不怎么讲话发言的学生,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素质能力提升平台,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由此可见,一个小小的故事便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它使课堂有了乐趣,学生有了勇气,更提高了课堂效率。

4.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所在

历史就像现实的一面镜子,它里面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人生哲理以及先辈们遗留下来的时代精神。学生在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中感受先人的情感及精神。对历史的有效学习,可以增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形成自豪感,那些优秀的人物,都可以给初中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其在一个个小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优秀品质。这对青少年今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明朝的对外交流与冲突”时,就运用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来实现情感教育目的。

历史教师首先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找出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击倭寇这两个事件,在学生熟悉了解后,让其在班内进行演讲活动,讲述结束后,历史教师对其中的精彩讲演进行了点评及嘉奖,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都没有提及他们能够成功的原因呢?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积极地投身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中所含的哲理及高尚品德有了深入体会。由此观之,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方面有着必要的作用。

将初中历史教学故事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尤其适用,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在喜爱的故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更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和更好地学习历史。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长期坚持,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必定会有新的突破。

初中生历史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主要是依据教师教学的内容、目标以及现状,并且结合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优化,从而确保教学方案落实到实处上。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主要是依据学生考试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删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具备完善的历史知识链,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深层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历史知识没有深入了解,以此促使初中历史的教学成果并不显著。本文主要是对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初中有很多的历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的方案太过单一,大都选择单方面的灌输形式,这种授课方式与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科技技术并不相符,促使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知识产生厌倦,难以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这时就需要对初中历史学科进行有效的改革,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发展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依据传统教学方式的分析,发现学生很少会对背熟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还缺少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导致初中历史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促使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产生厌烦心理。除此之外,学生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背诵的方式,缺少自身对于知识的分析和研究,阻碍了历史在学生学习中的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编制不合理

当前,我国初中的历史课本书是由国家教育局统一进行定制的,导致每一位进行排版的作者都会融入一些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各个作者的历史体系不同,导致编排出现混乱,而学生接触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材书,作者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导致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出现差异。在实际编写的过程中,历史书的各个性质很难得到统一,同时学生又很难抓住学习的重点,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多为零散的部分,不利于提升初中生的历史知识。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设置恰当的历史教学目标,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要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教学课堂的质量。例如,在讲解清朝历史时,清朝政府签下了丧权辱国的《》等,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你穿越到那个年代你会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积极学习的课堂环境。

(二)优化教学方法,使课堂讲授生动有趣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要注重学习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思考以及深入研究的学习能力,促使初中历史课堂可以有效的发展下去。教师可以依据现阶段的高新技术有段,如多媒体、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深的了解到改革过程的艰难,从到国共两党共同对外,再到,这些都是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的知识。

(三)系统整合初中历史教材

在实施编写的过程中,所有作者应该进行统一的交流,将历史发展的时间进行整体的规划,从而促使整本历史教科书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结构图,以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提出更具特色的建设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初中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知识接受能力,从而建设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历史教材。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当政的历史故事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暴君,你同意哪种说法?或者还有你的第三种看法,请说出来。注意说明理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深层的秦朝历史,而不是表面了解秦始皇的昏庸和无道,从而培养学生深入探讨的学习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的历史学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研究和理解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喜爱历史的学生而言,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促使我国历史得到更好的发展。历史一方面指的是事件,也可以称为人类事件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还指历史的事实报道,也是当前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探究和做的记事。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需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依据事实和时间进行科学的整合和分析,促使人物与事件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历史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李红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0

初中生历史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情境教学 创新

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切合初中生的学习认知模式,初中生往往无法在课堂上快速集中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差,情境教学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弱点,激发学习兴趣,发散学习思维。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

一、联系实际,教学相长

教学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直接感知的,关系相关性高的事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要想有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把历史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历史,在历史中感悟生活。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中,历史教材上并没有直接给出六国统一的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并且紧密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思考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班级上创设六个贸易市场,每个贸易市场都采用不同货币,然后让贸易市场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学生纷纷表示,货币不同,语言不同,以及文字不同让“国际贸易”无法进行,学生逐渐开始认识到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所在,包括直接现实性意义和长远意义。这个活动看似很小,却把历史知识点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乏味的历史知识点添加了一剂催化剂,活化知识点,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

教师应当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历史教学,指引学生关心了解当下国内国外发展的大事态。将历史与实际糅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现实问题,发散历史思维,赋予历史时代气息。

二、设置情境,灵活教学

要想取得初中历史教学的初步成功,首先应当让学生发现和感知不能理解的东西,让他们直面问题所在。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创设历史问题情境,设置创新批判现实的历史问题,那么如何设计历史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假设设问法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假设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没有发生,或假设中出现的重要人物没有出现,对将会发生的历史结果作出批判性评价或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比如,如果没有秦始皇,那么六国是否能够得到统一。如果没有,那么中国的革命形势又将如何发展。

(二)直接设问法

直接设问法是历史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方法。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课堂上,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直接评价。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会直接设问:“为什么中,中国会失败?”“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直接设问法就其发问方式具有许多优点,比如能够直接将学生带入历史教学情境,快速帮助学生吸收历史知识点。

(三)辩论设问法

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并阐述理由,并让学生阐述各自观点,进行争辩,最后教师进行观点总结,这种方法直接有效,教师可适当采取措施,深化教学。

(四)现实设问法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或接受的历史观点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思考台湾海峡在何时形成,历史上台湾海峡与大陆的联系,引导学生感知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和平交往的意义所在。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视野将会越来越宽阔,历史思维得到充分发散。

三、角色扮演,深化教学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课堂上一味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老师讲历史教材知识点,让学生记下来。由于知识点乏味无聊,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讲课,学生开小差的情况,课堂氛围沉闷。因此,我在课堂上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的小游戏,给学生编排历史小品,争取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融入历史世界中。

四、多媒体教学

教学多媒体是能够将历史情境直观反映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工具,它具有由远而近、循序渐进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因此,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多媒体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地图认知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大优势,目前历史教材中的地图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是插图、挂图方式,比较抽象。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动态地图,生动形象。

五、实物展示,转化教学

为了更好地贯彻历史情境教学,实物是较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直观的历史照片、历史视频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直观地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正确看待历史,这极其重要。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访问附近的革命前辈,询问历史事迹,并了解人们生活、思想的变化。

以上历史情境教学措施的目的是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境界。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入贯彻情境教学措施,根据教学实际经验,灵活变化教学方法,不仅要准确切合新课程教学标准,而且要紧扣历史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深化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更强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生历史知识点范文6

一、精心设问导入,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设置与所要讲授的内容有关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学习,以解释心中的疑问。如在学习《元朝的统治》中“文天祥抗元”这一内容时,我提问: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反映哪位历史人物的什么气节呢?学生回答道:“这是文天祥被俘后所写的,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和崇高的气节。”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文天祥在与元斗争中所表现出的不屈的品格与崇高的气节,能不能因此而否定元统一战争呢?”这一问题并不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记忆书本知识,而是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深度,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元朝统一战争。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引向了深层次的认知,激起了学生强烈参与意识与讨论意识,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此课的学习中来,并积极运用历史辩证思维来看待问题,既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对江南经济的破坏,又要认识到元朝统一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历史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学习时,我们要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以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旧知为基础和铺垫,将旧知进行延伸与扩展,从而引出新知。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同时又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利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如在学习《楚汉战争》一课时,我围绕“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这个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展开复习,对秦始皇的功过展开论述。秦一统六国,结束了战乱局面,集中政权,修筑长城,抵御外侮,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与货币等,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为什么如此强大的秦王朝却只有两代,只存在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呢?是什么导致秦的灭亡,秦又是怎样灭亡的呢?这样就自然地引入了楚汉战争的讲述。将新授知识与学过的知识相联系来导入学习,加强了各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避免了直接讲解新课过于突兀,而且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的情况。初中生尚处于认知活动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的学习仍需要教师的指导。采用复习导入能更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导入,诱发兴趣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手段更灵活,教学氛围更生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图有像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来传递信息;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记效果;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将久远的历史史实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化解教学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强烈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投入学习。如学习《灿烂的青铜文化》这一内容时,我从网上收集了各式各样的青铜器的图片,并制作成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然后课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对青铜文化的辉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见解与认知,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初中生对故事情有独钟。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有着许多的神话、故事、传说。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故事来导入新课,就能把学生无意识的注意转为有意识的注意,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讲授寓于充满趣味的故事情景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就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活动中学习知识,对当时经济、政治、人文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时,我为学生讲述了“陈桥兵变”的故事来引入北宋的建立。又如,学习《人类历史的起源》时,我讲述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性,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导入的方法有许多,上面只是讲了其中的几种,除此之外还有:1.直接导入。即开宗明义,不用其他繁琐的环节,而是直接进入新课的讲授,其优势在于直奔主题,重点突出,不足在于单调枯燥,学生刚由课下娱乐时间直接进入学习,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应慎重选用。2.成语导入。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学生较为熟悉,如围魏救赵、卧薪尝胆、四面楚歌等,我们以此导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影视导入。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与电影,我们可以截取部分让学生观看。如在学习《》时,教师可截取电影《林则徐》的片断让学生观看。但是要注意的是电视剧并不等于史实,要注重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