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园林绿化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范文1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各国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也已被我国政府和市民所共识。而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与管理都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城市园林绿化与周围环境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更好地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都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应用是有实际意义的。
1 城市园林绿化含义
城市园林绿化是将功能、科学、设计等知识融入城市绿化建设的艺术手段,将具有不同形态、生长规律的城市绿化植物进行有序组合,使群体美、个体美和细部的特色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将所有绿化植物以饱满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城市绿化的景观,不仅要有优秀选择规划方案,还要有专业人员指导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才能使城市绿化工程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并营建出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的绿化景观效果。
2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问题
2.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十分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并把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但是由于园林绿化的规划理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层次、景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只追求量大,没有追求质高,表面看起来绿地面积占地大,场面震撼,但实际其产生的群众亲近自然的效益、总体生态和社会效益却不成正比。许多公共绿地植物配置单一,树种不丰富,乔灌木搭配不合理,没有形成应有的层次感,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配比不合理,没有形成四季有花的绿地景观,无法体现城市园林景观特色。有些绿地的人工雕琢的气息太重,没有体现城市园林绿化的自然美,这不仅仅造成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成本高,而且造成后期的养护成本很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剪、维护。园林绿化规划中忽视了城市园林绿化是有生命力的,没有将建立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生态维护系统作为目标,只是为绿化而绿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2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不科学
城市园林绿化职能部门制定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往往具有局限性,没有通盘考虑,缺乏科学性。没有高水平、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就无法合理的开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布局、建设,其生态环境的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应依据城市的人口、地理位置、现有的绿地水平、社会的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看见空地就插绿。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的比例中,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比例不协调,没有形成合理的配比,造成局部的失衡。
同时,在区域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中,也存在不科学的问题,如:居住区绿地分布不足,造成市民的休憩、运动都挤到公园,造成公园人满为患。郊区建设了大型的公共绿地,但是由于距离远,很少有人去游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闲置。在日常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中,职能部门没有后期的跟踪、反馈,绿地规划建成后,没有去评估绩效,没有收集市民的反馈意见,这样无法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新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无法形成良性循环。
2.3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监督不到位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未建立一整套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效结合。由于受长期弱视城市园林绿化的因素影响,园林绿化的内部考核没有摆在重要的位置,没有列为各级政府重要考核指标,无法开展强有力的监督。没有监督、考核就没有压力,无法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质量,只有开展有效的内部监督和考核,包括上级对下级,各平行部门之间,才能将有关的城市园林绿化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没有重视外部监督,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平台,没有疏通有效的反馈渠道,这样无法有效倾听市民的诉求,无法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建设和管理中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
3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的对策
3.1 加强绿化规划中的计划性
长期的绿化规划主要是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这种长期的规划必须符合城市长期的发展方向,而且这种长期规划决不能是某一任领导的个人意志的体现,必须是经过科学论证、受公众的广泛评价,并最终确定的一个规划。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应加强绿化规划的计划性,要长期与短期规划相结合,避免政府的短期行为,导致大量的财务、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另外,长期规划要根据短期规划的成果和成效进行不断的调整,长期规划始终要符合社会总的发展需要,并且长期规划要能够引导人们更加重视城市绿化。但是也要注意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绿化享受,而非为计划而计划,所以计划在制定前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数据收集,计划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才能够为绿化的长期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强化市林业和园林局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阶段的规划职能和参与度,确保园林建设各项指标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得以落实。
3.2 合理配置园林生态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绿化植物是最为重要的主体。成功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离不开合理的配置绿化植物。合理的配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首先需要摸清立地条件,根据不同的土壤、水文种植适宜的树种,也就是经常讲的“适地种树”。城市园林绿化中应根据地域、气候、色彩、香味等因素综合、合理、科学的配置植物,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造地形、种植乔灌木,也应着力建设能够自身形成循环系统的生态园林,这个系统将食物结构、空间结构、群落结构科学、有效的融为一体,逐步形成这片城市园林绿地能够自身更新,自身维持生态平衡,逐步脱离人工的维护。生态园林提供的不仅仅是观赏效果,还有社会公益效益、缓解人们生活压力、供人们强身健体场所等功能,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改善微环境的作用。生态园林的规划还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融入城市的优良文化传统,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生态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还要保护自然界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3.3 强化监督机制
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监督机制的建立,要在借鉴国际上园林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同时遵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园林管理部门应在法规制定、人才教育与培训、市场培育等方面作为宏观调控者和市场秩序维护者,规范园林行政执法行为,真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上来。
(1)建议在城市道路绿化中全面实行“考核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度”、“争先创优制度”等。将考核结果与养护经费挂钩。开展评比评先活动,促进绿化养护质量的提高。只有理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运行顺畅,促进城市园林必须健全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
(2)建立推动绿化发展市场化的相关政策。比如研究制定绿化建设资金筹措的配套政策;研究制定绿化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完善绿化市场管理办法,最大化开放绿化管理市场,对内引入管理竞争机制,形成以公众满意为核心的政府绿化服务核心理念,并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分解管理责任,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扩大城市管理的张力。
(3)要重视绿化“面”,对于小区绿化、企事业单位的绿化等都应制定与之配套的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和规范,提高绿化整体的法治化水平。从立法上引导公众参与绿化管理,注重在园林绿化管理制度上的大量创新,如广泛邀请市民参与、征求市民意见等,让广大市民能够更多地参与绿化,并在参与中了解绿化知识,把爱绿护绿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市民。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它城市和地区同样出现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无法适应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求的问题,大家都在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研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如何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满足人民需求,及时运用新方法、新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城市绿化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绿量,对提高绿化质量,综合利用城市空间,绿化美化环境,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探讨城市绿化设计,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这一特殊的绿化形式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爱民,李新国.赣州市绿化现状及绿化质量提升对策分析[J].现代园艺,2008(5).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范文2
关键词:城市绿化;园林绿化;绿化覆盖率;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2903
1.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涉及城市用地布局与人居环境质量等诸多方面。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起到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迅速。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0.1%提高到2014年的39.34%[1]。
随着绿色生活、绿色城市等概念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政府也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修复。2015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并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2]。
当今世界,生态问题和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但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难免忽略城市园林绿化自身的特色,本文将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植物学以及统计学等方法,结合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性。
2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
苏州市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同时苏州也是江苏省最发达的地级市之一,全国较早的园林城市,其城市园林绿化走在全国前列[3]。
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方面起着其他基础设施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文化、娱乐、疗养等功能,还能保持水土、防御风沙、改善气候、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平衡碳氧、减弱温室效应、净化空气、消减噪[4]。城市绿地是维护城市人居环境健康、保障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的部分。
目前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国家园林城市评定考核中主要从三大指标来进行衡量:人均公园绿地(公共绿地)面积(m2/人)、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指标的统计计算公式如下[5]。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其中,城市内全部绿化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覆盖面积计算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按照植物的垂直投影测算,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重复计算。
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城市面积。
其中,城市各类绿地面积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城市公共(园)绿地面积总和/城市总人口。
其中,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等。公园中的建筑及道路的面积,如果低于总面积的1%~7%和3%~15%,可按照公园面积的100%计入总用地面积中。
查阅近5年的统计年鉴,整理苏州市下辖5个辖区: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统计并绘制了图1、2,市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统计结果显示,市区的绿化覆盖率处于苏州大市平均水平,约为42.3%左右,各市域绿化覆盖率逐年稳步提升。相比之下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两年有所减少,其中吴江区公园绿地面积2015年仅为11.34 m2,较之2014年的18.17 m2减少幅度较大,因此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有待提高。
种有641种,其中乡土树种有292种,相对北京树种较多,与广州相比较少,植物的多样性带来景观的多样性,表现出苏州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系统的树种调研作为植物设计的依据,只能凭一般经验或主观决定来选择树种,乡土树种未能充分利用。受地理位置、小气候、土壤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苏州城区的树种情况较其他地方有所区别,但仍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以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常绿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较少,常见的有榉树、榆树、石楠、樟树等。表1广州、苏州和北京三个城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比较
城市气候条件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广州地处亚热带南缘,1月平均气温为13.2 ℃,8月份平均气温28.7 ℃,绝对最低0 ℃,最高38 ℃,年降水量1638 mm以阔时常绿林景观为主,兼有一些雨林景观,热带景观较为明显,群落类型层次复杂,茎花植物、板植植物、附生植物和棕榈类植物丰富,有很多植物花大色艳,古藤缠绕,竹子丛生苏州地处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交接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 mm,年均温度15.7 ℃,1月均温2.5 ℃。7月均温28 ℃,生长期长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形成常绿落叶阔叶树种混合的基本外貌,在配置中突出了植物的量,注重植物层次的搭配,乡土树种资源利用较为重视,组成各种专类园,利用植物结合地形起伏来分隔空间,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水平较突出:主要树种的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山茶(Camellia japonica)、桂花(Osmanthusfragrans)、垂柳(Salix babylonica)、广玉兰(Magnilia Grandiflora Linn)、银杏(Ginkgo biloba)等北京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1.8 ℃,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为26.1 ℃,最冷月1月的份平均气温-4.7 ℃,降水量638 mm,全年无霜期195 d以针阔混交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杨属(Populus)、柳属(Salix)、榆属(Ulmus)、槐树(Sophora japonic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白蜡属(fraxinus)、椴属(Tilia)、五角枫(Acermono)、黄栌(Cotinus coggygri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银杏(Ginkgo bilob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桧柏(Sabina chinensis)等,形成了温带植物景观
2017年2月绿色科技第3期
漆美娴:刍议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园林与景观
3基于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的几点建议
所谓特色,吴良镛曾说:“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界,特色是历史的构成,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是民族的凝结,特色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因此它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鸣、感情上的陶醉”。由此可以看出,特色是有条件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7]。对苏州未来的城市园林绿化从以下4个维度提出建议。
3.1自然特色
城市园林绿化的自然特色要求园林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不同环境下选择不同的植物,要因地制宜,使得植物能够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在选择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应以自然特色为依托,以乡土树种为主,能够体现苏州的地方风格和城市特色。如香樟、垂柳、广玉兰、银杏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广泛使用。
3.2人文特色
人文特色依托于自然特色形成。苏州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格,其人文特色在绿化中也可以体现。如老城区一些古树名木的保留与合理利用,这些活着的文物不仅是苏州古城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的灵魂。此外,市花市树作为城市最具特色的植物资源,往往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苏州的市树香樟,香樟作为苏州的乡土树种,遍布城乡,寿命长,长势良好,同时也是苏州历史文化生活的见证。
3.3艺术特色
不同的植物外形、色彩、|感、体量等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植物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植物个体与群落的形式美,从而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如苏州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艺术就是苏州园林所特有的,不管是植物种类的选择,还是种植的形式,所达到的艺术效果都与皇家园林截然不同,这种艺术特色可以延续到城市园林绿化的设计过程中,使得苏州城市园林绿化的艺术效果更具特色。
3.4功能特色
良好的苏州市绿地环境对于塑造城市形象能起到积极作用,大到城市整体的吴文化风貌,小到街坊巷弄,绿化环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绿地空间能加强苏州城市的结构脉络和城市肌理,有助于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调节并改善区域微环境;绿地空间还强化城市边界,强化城市中心节点,和城市的其他构成元素一起共同塑造园林城市的空间和情感特质。
4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性不仅依托于城市的自然、人文、艺术和功能等方面,城市绿化的整体规划、园林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与管理等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远非一人之力可以实现,它需要多方参与。首先,决策者对市域绿化的相关指标要十分敏感,深刻理解城市绿化对防治雾霾、净化城市空气质量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应逐步加大政府对城市绿化整治的投入。其次,是设计师参与的园林绿化设计过程,在满足诸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可持续规划充分展示园林绿化设计的自然特色、人文特色、艺术特色以及功能特色,使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具有地域特色。最后,绿化在施工中要尊重设计图纸,确保最终的效果与设计保持一致性,后期的栽培与养护过程应注意维护和人工干预,保持城市绿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廖远涛,肖荣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级体系构建[J].规划师,2012(3):46~49.
[2]黄磊昌,宋悦,邹美智,等.基于资源与环境关系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J].规划师,2014(4):119~124.
[3]钱剑林.苏州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与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4]徐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5(3):69~72.
[5]金云峰,周聪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组织架构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3):86~92.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范文3
关键词:园林绿化;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
园林绿化建设是整个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园林苗圃作为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物质材料来源地,对城市的建设发展、美化人们的生活、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多年来园林苗圃一直沿用传统的露天栽培方式,品种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供应季节短,生产周期长,生产率低,占用大量的优质农田,经营方式仍停留在低水平、高消耗、低效益阶段。[1]因此,迫切需要找出一条产量高、质量稳、生产周期短,实现可周年供应、产业化水平高的现代化苗木生产新途径,为农业产业化与市场接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城市园林苗圃生产和市场经营存在的问题
1.运营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源于国家的政策调整,使得原来城市园林绿化用苗转变为整个市场提供,国有园林苗圃对苗木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另一方面,国营苗圃主要依靠民工干活,职工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使苗圃经营逐步陷入困境。
2.苗木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近年来,全国苗木市场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各地大量的个人苗圃蜂拥而起,他们以低投入生产苗木,以低价位和现金交易、送货上门、找回扣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同城市园林苗圃争夺市场。在这样无序竞争的市场中,尽管他们的苗木规格、质量均不规范,但占有苗圃苗木市场的半壁“江山”。
3.缺乏长远的苗木规划,苗木结构不合理
由于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所要求的城市园林绿化步伐缺乏长远的预见性,没有注重对苗木结构的长远规划,特别是缺乏大规格的优质乔木,给外地苗木抢占市场可乘之机。[2]另外,新优品种少,原有品种单调,缺乏市场竞争力。
4.苗木销售方式单一
大部分苗圃还是采用简单的直销方式,宣传和销售水平不高,销售渠道单一,也会导致园林绿化苗木大量积压,生产难以组织和调度。
5.苗圃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近年来,苗木生产专业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个体农户生产规模小,各行其事,分散经营,树种的规格和质量不统一,很难产生市场效应,龙头企业的匮乏,优秀技术人员的短缺和产业经营化的缺乏,致使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当薄弱。
6.其他方面
机械设备老化,更新换代需要大量的投资;管理粗放,育苗技术落后;劳动一线人员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劳动效率低下;科技力量薄弱等等。
二、城市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大规模的城市环境改造,一次所需要的苗木数量大、质量高、规格整齐,这样的要求只有大规模苗圃才能满足。同时,城市园林苗圃培育的苗木与外来苗木相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缓苗期短,绿化美化效果明显。因此,必须坚持走园林苗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发挥园林苗圃的优势,实现城市苗圃产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面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提高苗木生产的科技含量
城市园林绿化需要大批的新优植物材料和专业的养护管理队伍。因此,科学技术是推动园林苗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城市园林苗圃的发展必须与科研院所、大学等单位在经济、技术、信息、人才上进行联合,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种苗生产,推动城市苗圃的持续发展。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育苗应随着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和人民的欣赏水平变换、丰富品种;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培育自己的拳头产品,树立品牌,辅以短线产品如花卉、草坪、绿化工程,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实现持续发展。
3.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园林苗圃必须以人为本,实现科学管理,集约经营。提拔有胆有识、有能力的技术人员到领导岗位,以此创造出一个依靠科技、尊重知识的良好环境,调动技术干部的积极性。同时,组织工人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和业务素质。
4.建立信息搜集机制,促进产销结合
通过信息搜集机制的建立,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及时掌握新科技、新技术在园林苗圃中的应用和发展状况。利用“农户+公司”、花木经纪人以及网络等手段促进销售。加强苗木市场的调研与沟通,做到信息快、反馈及时准确,使苗圃经营逐步走向市场。
5.重视挖掘观赏植物的养生保健功能
许多植物的器官中能释放出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质,其挥发的气态物质具有灭菌杀虫、消炎镇痛、美容护肤、刺激神经、消除疲劳、增强体力、增加臭氧和净化空气等功效。[3]其在旅游开发中可作为一种重要的保健旅游资源得到广泛应用。
6.大力开发林下资源,提高苗圃经济效益
充分挖掘平菇、鸡腿菇、香菇、杏鲍菇等菌类资源,合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设施和土地,将食用菌高、低温品种搭配,安排合理的茬口衔接,把林下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7.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型苗圃
根据本地的农业自然资源、农耕文化、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季节特点,因地制宜,从“土”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下功夫。改变经营内容和方式,将原有苗圃改建成集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参观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园林苗圃,让游者体会农耕、栽培、采摘的乐趣。开设茶室、餐厅、露营等,突出特色,创造一个集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美环境,满足游客求新、求知、求健康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张国忠.近十年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5,21(6):25-28.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范文4
关键词:西安市;园林建设规划;现状;对策
1、园林建设规划现状及问题
西安市园林建设规划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全民参与、共建共享,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兴建了一批公园、景区和景点,芳草绿地日渐增多,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园林绿化景观显著提升,满足了市民休闲游览观光的需要。但在西安市园林建设规划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缺陷。
1.1缺乏总体规划意识
园林建设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改善生态环境,为居民创造宜居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城市提供更为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园林建设需要整合好城市规划、区域的规划,如果缺失这种整体规划,园林建设将无法实现他们本可能达到的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西安市的园林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意识,导致区域园林建设发展不平衡,园林景观效果及各类指标参差不齐,绿地分布不均以及市民对园林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将对本地经济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
1.2园林管理机制不健全,园林建设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园林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园林制度建设滞后,代征绿地管理制度不完善,绿化执法处罚力度不够,乡镇级园林绿化管理机构不健全,导致绿地养护质量不高、管理不到位。西安市有些园林建设与其他城市相近,道路两旁的园林景观直接套用相似的设计模式,造成大街小巷绿化内容相近,缺乏地方特色与个性,城市景观带给人们的不再是新奇、靓丽的感觉,程式化的绿化形式增加了人们的乏味感。
1.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亟待加强
随着本市园林绿化任务不断加重,园林绿化企业逐年增加,截至2014年底,本市已有相关企业851家,职工约15万人,其中65%以上都是农民工。新形势下园林绿化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在人员配备方面,建设系统所属的园林处、路灯所等单位,由于受编制影响,人员只出不进,职工队伍老化,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市城管局目前执法人员是按几年前的市区面积配置的,缺口较大,执法力量远远不适应现在城市管理需要。在资金投入方面,由于政府公共财政只投入绿地建设资金,城市绿地维护资金短缺,设备老化严重,现有水车、绿化修剪机械超期服役,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同时,由于城建资金有效投入不足,也影响了道路拓宽改造等重大城建项目和城市日常管理的顺利进行。
1.4园林绿化建设标准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园林市场尚不规范,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不断压缩成本,导致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为后期的养护和维修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2、提升园林建设规划水平的建议与措施
2.1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水平
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园林城市建设中对城市园林绿化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规划,树立“公园城市”和立体绿化的理念,对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立体绿化、滨水景观带、树种的规划进行提升,在规划建设中融入陕西特有的文化,积极培植个性鲜明的西安特色园林景观街,打造新景观新亮点,彰显城市个性,使规划的操作性及指导性更强、更具体。加强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各做各的,又或出现一些“三不管”地带,减少差异,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分布均衡的城市园林景观空间。以绿地灌溉系统工程为例,要做好城区灌溉系统规划前期各项调研工作,配合园林规划设计院完成现场绿地、水源调研工作,确定了灌溉水源及每处水源辐射道路绿地、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的范围,初步确定了灌溉形式及管道的走向。又如城区主要大街广场绿化景观提升工程,要本着因地制宜、绿化为主、节约时间、安全施工的原则,对主道路及广场实施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工程。
2.2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园林建设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任务繁重,任务繁重,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需要西安市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为此西安市要围绕园林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明确任务,找准重点,用心谋划,增强属地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要细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整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推进各项工作,把标准细化到每一个相关单位和每一项具体任务;要明确具体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完成的时间节点,牵头单位要发挥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各项问题,确保按既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整治任务;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任务的督导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责任机制、重点难点工作推进机制,使精细化管理服务贯穿到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精细化管理工作基础在建设,重点在管理,根本在服务,西安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规划园林建设和管理工作,打造畅通、整洁、有序、绿色的居住环境,让广大群众真正体会到、感受到、享受到园林建设的成果,实现园林建设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3加强园林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外延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加强园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园林文化重要阵地建设,加强专类园文化建设,重点打造文化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好旅游景区、古树名木和特殊纪念林,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湿地文化,提升园林生态文明内涵;建设全市性的绿色慢行通道,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适应性强、易成活、管护费用低的乡土树种和外来驯化树种,适当引入优良观赏树种,有效节约维护费用,结合实际,以科技为支撑,应用座水栽植、树盘覆膜等做法,提高苗木成活率,创造安全、舒适的绿色道路网络和配套服务体系,体现西安生态、宜居的城市特征,带动城市景观品质的整体提升
2.4创新绿化养护管理方式,实施人才战略
创新园林绿化养护方式,突破原有绿化养护概念,在维持病虫害防治、涂白等冬季阶段性养护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苗木修剪、绿化垃圾清理等常规养护力度,通过增加部分主要道路绿化隔离带高度、增设隔离栏等方式防止冬季融雪剂和人为因素对绿地的破坏,有效巩固绿化建设成果,在实现城市绿化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将其观赏性提上一个新的台阶。现阶段环境绿化方面人才需求增强,主要集中在项目经理、园林景观设计师、规划设计师、项目负责人、施工员和养护员等岗位。高级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项目工作经历,有园林绿化设计专业功底,较高的审美眼光,为此要加快引进优秀的园林建设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稳定机制,为员工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及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3、结语
近年来,西安市不断提高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努力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使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面对居民对生活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西安市要加快实现城市绿化大发展大跨越,城市面貌大变样大提升,使城市园林绿化更有水平、更加多彩、更富特色、更加靓丽,对外展示西安市建设形象,提升城市魅力,进一步改善西安投资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参考文献:
[1] 田姣.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2(02)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范文5
按照台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浙江省仙居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作为2013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我们认真参与了调研“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并于3月实地考察了刚刚创建完成的省级园林城市——玉环县。
近几年来,我县一直走生态立县之路,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建设,把建设园林城市作为营造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品牌、优化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作为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特色逐步显现,城市聚集、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形成了“生态型、节约型”的创建特色,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效果。
一、县委、县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为创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近几年来,我县相继提出创建完成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有丰富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形成了全民参与、全力创建的浓烈氛围。一是高起点定位发展目标。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再次明确了“建设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把城市品牌定位为“生态仙居、绿色家园”。同时,提出了“一年城中园,二年园中城,三年基本构筑园林城市框架”的奋斗目标。二是高规格建立组织机构。为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2011年,成立了仙居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指挥部,由县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分管市长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具体负责协调指导创建工作。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三是高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创建工作责任制,把创建工作纳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考核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创建工作会议,进行总动员、大发动,布置任务,落实责任。四是高标准制定实施方案。对照创园考核指标,按照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建设换城风光带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框架,以街头绿地广场为抓手,以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不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基本达到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见缝插绿、土不露天,长效管理、永久保绿”的效果。
二、我县创建园林城市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大力建设园林工程。2005年以来,我县在县级财力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依靠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靠市民参与,建设了城区广场、绿岛、街头绿地等,满足了市民出行300—500米就有一处街头绿地的需求。2010年,为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仙居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 “一环、两带、四纵四横、”的结构,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长三角后花园城市”与“一年城中园、二年园中城、三年构筑园林城市框架”的目标,掀起了绿化城市、美化家园的建设,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园林式单位、居住小区。
(二)全力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实现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2008年,我市新建了盂溪风光带等公园绿地。2009年,启动建设改造乐安公园、南峰公园、文化公园等园林绿化重点工程。2009年,县政府又重新明确了《仙居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创建任务和主要措施,先后建成了森林通道、盂溪公园等公园绿地。2011年,在全城实施了彩化、香化工程,增加了城市绿化的层次感,完善了城市绿化的立体效果。此外,在编写和摄制申报省级园林城市软件材料、城市多媒体技术成果汇报片、城市风光片及画册、园林绿化规范性文件制定等基础资料的同时,还同步开展了现场检查验收硬件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市区绿化精细管养责任制,从而推动了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三)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按照建设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要求,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用材(财)以及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为市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一是确保园林工程建一处、成一处,不留败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原则,做好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做到宁可建设资金留缺口,决不让规划设计留遗憾。二是实施“绿色图章”制度,有力地保护和利用现有绿化成果,实现对生态环境最少干扰;对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化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对城市中的古树名木和一些有影响的大树,宁愿修改规划设计,也不损坏、移植。为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多次下发加强城市绿化管理、保护古树名木、加强乡土树种保护、严肃绿化栽植和管护纪律的通知、通告,对工作不力或损毁绿化的单位与个人,一律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党纪政纪处分。三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建绿,实现“最少用地”。利用砖瓦窑厂关闭后的废地进行绿化,通过拆墙透绿、拆房建绿、立体绿化等手段,全方位增加城市绿量。四是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注重使用乡土植物。五是采用新型材料、节能材料建成了生态停车场、透水砖园路等园林景观。六是坚持从规划入手、建设着手、管理下手,用生态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理念指导县城和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效果较为显著。
因此,经过近四年来的持续攻坚,我县创园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们应该举全县之力,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三、对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提几点建议
今年,我县即将启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为了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考核指标,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共同努力,目前主要是园林处在开展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应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如: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城市苗圃生产、义务植树、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城市大气污染、地表水环境质量、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比率、燃气普及、万人拥有公交车辆、公交出行比率、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与亮灯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用水普及、水质综合合格率、道路机械清扫和万人拥有公厕等23项考核指标,涉及县水利局、环保局、执法局等多个部门和单位。
(二)应理顺园林园林机制、体制。目前,我县的园林绿化科研机构缺乏,人才队伍较小,科研成果基本没有,既不能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也不能针对实际提出一些理论见树。因此,这样设置的机构不利于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也与“生态仙居,绿色家园”的建设目标不相符,建议理顺机构,强化并单列园林系统。
城市园林绿化调研范文6
关键词:园林工程;造价控制;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景观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城市景观设计由于各方的要求朝着多样化、 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其工程造价也越来越高。解读园林工程造价,通过有效的造价控制和具体的调控措施,在满足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政府资金,使工程不超预算,是实施园林工程造价的最终目标。作为项目决策的工具,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是制定具体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有效工具,也是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导。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造价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如何开展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工程谈几点意见。
一、加强园林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是现在如今各地政府注重并持续追求的。鉴于这种需求,使得政府一再追加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投资,园林绿化建设也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大亮点。而如何节约资金,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成为参建各方十分关注的问题。从政府角度看,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首先需要规范工程造价计价方法,通过改革的手段,推动建筑市场有序发展,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节约资金的目标。之所以重视工程造价的重要性,是因为工程造价是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及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是对建设项目所需各种人、材、机及消耗量的核算。建筑行业流行一句话:是赔是赚,全在预算。可见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园林工程造价同样如此,只有从园林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二、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其在各个阶段反应出来的问题也各有侧重,但每个阶段造价控制是否合理,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从笔者从业多年的经验看,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为因素导致项目经济性的缺乏。现阶段,大多数园林绿化工程都属于政府投资的公益工程,其建设施工应该更考虑功能性和实用性,应以市民便利为第一考虑因素。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得园林绿化工程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就掺杂进去人为因素, 直接导致项目缺乏科学性、经济性,对现场进行多方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从多种方案中优先选用比较经济合理方案更是天方夜谭。依靠人脉关系拿得的项目,其功能性和合理性往往会被弱化。这也是很多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造价偏高的原因之一。
(二)设计和现实的脱节。园林绿化工程有别于一般建设工程,它比一般的建筑设计更追求直观的美和实用,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很多人在比较设计方案的时候更侧重于审美的需求,而忽视了实用性。而目前园林绿化设计方案未进入招投标市场,也使得设计师的设计被投资方所主导,设计方案更侧重于投资者的审美和要求,片面追求作品的标新立异,经济问题则无瑕顾忌。最终导致造价成本不断增加,建设出空有华美外表而不实用的工程。
(三)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相对于其它市场份额比较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建设投资金额相对较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有限,从设计阶段就表现的很明显,设计单位 很难分出专门人员进行设计前阶段调研,甚至跟踪优化设计,甚至出现非专业人员参与设计的情况,对市场把握不准确, 对建筑市场价格不了解, 直接影响到设计是否合理。由于园林工程在具体专业分工上又不够细化,专业技术力量分布的严重缺位,直接导致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不严或造价失控,最终影响项目总造价。
三、推进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的方法
(一)对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确定最高限额。引入公平合理的招投标机制,使园林绿化工程从设计阶段就可以通过公开、公平的招投标进行竞争,促使设计单位能够自觉提交实用、安全、经济的设计方案。在评标过程中,可以引入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选择出最优的设计方案,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与此同时,应积极推行项目的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控制金额,在保证项目功能的前提下,分专业细化设计,使优化后的设计方案不突破工程总投资。针对这一点,企业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设计概算的准确度,力争用最低的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的必要功能。
(二)加强项目工程的过程控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后,还需要在项目的实施阶段,开展工程预、结算审核方面的控制及管理。在招投标管理阶段中,在招标文件中应该明确规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 定额、 取费标准以及结算方式等等;在项目实施阶段,则需要造价管理人员做好各项资料的记录和收集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合同内容,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三)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控制材料使用数量。合理控制项目造价的关键在于材料价格的把握。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材料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笔者参建的城市园林绿化项目中,很多项目中仅材料一项就要占到总预算费用的 70%,占直接费的 80% 左右。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在施工阶段更要仔细认真核对,以达到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由竞争也给我们选择材料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渠道,造价管理人员应密切注意建材市场行情,并随着工程进展和施工进度需要及时进行市场调研,掌握一手信息,为工程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价格依据。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造价控制管理,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它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要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造价控制,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规范行业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技术分析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最终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尚梅 .工程估价与造价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