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对策

众所周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很多人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看待,而且普遍认为只要对于课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以及考试技巧的训练,从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阻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故而,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总结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对策,促进历史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历史作为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非历史专业转换过来的,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无法有效认识到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的理论和观念比较保守和落后,只是把历史当做一门副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熟记一些重点知识,提升学生的应试水平。这样就严重影响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中考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很难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脉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这就严重制约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这样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在教学中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不利于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对策

(1)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水平。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作为发挥主导作用的历史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带领学生树立对于历史课程的正确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由于历史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比较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教学技巧,这样才能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和教学能力培训,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兴趣。为了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在初中历史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按照4~6个人为一组,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汉武帝大一统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汉武帝大一统的原因和背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于汉武帝这个人怎么评价,以及汉武帝大一统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安排每个小组自主探究和学习,然后分别派出代表回答。这样在教学中,就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历史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两次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影视作品,展现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学生对于那段屈辱历史记忆的刻骨铭心,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列出《》、《》以及《》等一些列条约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总结出外敌侵略中国的路线、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比较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高效课堂的构建。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开展实践活动。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各种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表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这样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论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而且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和历史思维方式,这样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效课堂的构建,都是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2

1.1厌倦情绪较明显。

不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表现出来了一种较为明显的厌倦情绪,尤以不少男同学为主,对历史课堂冷漠,对上课内容没有兴趣,课堂参与积极性很差,总是表现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来。

1.2主动性很差。

这类学生明显在课堂上和课后表现出主动性很差的倾向,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和从众性,课堂中和课后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第四,学习方法机械。由于缺乏学习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因此一些学生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机械,主要是死记硬背,没有充分感受到学习历史学科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不能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方法,长此以往学习动机持续降低,学习效果和质量不高。

2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新课改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来使得学生真正地好学、乐学,这应该成为今后初中历史教学过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一些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水平,来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1加强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吸引力。

不少学生之所以对历史课程没有兴趣,学习动机不高,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陈旧,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动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教学的吸引力,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各种悬念,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加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例如教师在讲《》这一颗之前,可以在上课之前先利用幻灯片放一段我军和日军作战的视频资料,吸引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利用这一视频资料来导入本节课,这样就可以让学校身临其境,便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2.2有效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使得学生将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个负担,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动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各种因素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有效教师期望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发现,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应该将学生看作是积极的,有强烈动机的学习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效传达对学生的积极期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动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发展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学生去参观有关的革命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课堂内容的真实感,发展他们对于历史学科的强烈的学习愿望,这样就可以在今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动机。

2.3有效利用各种反馈和评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之前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考察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反馈还要有明显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不能大而化之,同时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可以对那些学习历史较为吃力或者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表扬反馈,但是在利用表扬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个别学生应该进行私下的表扬,避免课堂上的当众表扬,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等,有效激发学生学历历史课程的兴趣。

2.4有效利用各种学习动机理论来激发学习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加强对于各种学习动机理论的了解和学习,然后用他们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动机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归因理论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指导,一般来说,学生在每一次的学习之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学习结果寻找一些原因,而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归因则会极大地影响他们之后的学习,因此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归因习惯就尤为重要了。教师应该在学生每一次的学习结果后引导学生对每一次学习结果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归因,并在这一过程中尽量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过程的进步归因于努力因素或者能力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今后的历史学习不丧失信心,引导学生不断树立对于历史学习的自信心,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3总结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3

情景教学初中历史实施方法一、历史学科、初中学生特点及情景教学优势介绍

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事实性、复杂性、借鉴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叙事性,它涉及到的事物、人文、形象等都是过去的东西,并且是真是存在发生过的。进行历史知识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感”和“悟”两点,“感”注重的是感同身受、亲身体验,“悟”注重的是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和得到启发,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历史过程,就很难做到以上两点,那么所学到的历史也就是个空架子,没有实际意义。

初中学生注重感性体验,好奇心、求知欲非常强,活泼好动,充满想象力,但是又缺乏注意力,思维不够全面和深刻,如果一味采用“灌输式”教学,不但教学率会非常低下,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很难达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而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迎合历史学科及初中学生特点,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情感因素、教学素材等,构建模拟化的历史场景,给学生创造形象的、感性的、活跃的情境体验,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总的来说,相较于其他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有益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最好动力。而通过教师的真情实感、精美的语言和场景、丰富多彩的现代视听工具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加浓厚;第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身感受和深刻总结,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获得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动手欲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有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综合运用,创造出高仿真、具体形象的历史情境,给学生强烈的情感感染和教育启发,更有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方法

1.运用现成素材再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大量现成的素材都和历史知识相关,应充分、恰当地运用这些素材来帮助再现历史情境,丰富历史课堂。

(1)历史故事或传说

比如讲授《远古居民》之前,教师可以讲女娲造人、开天的传说并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渲染独特的历史课堂气氛。

(2)古诗诗歌

比如讲授《贞观之治》时,可以引用王维的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再现当时的繁荣盛世,这种盛世是怎样产生的呢?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中。

(3)图片画册

初中教材中附带很多清晰生动的彩图、地图和图表等,生活中也有很多描写历史事件的图片和画册,教师可以在这些图片的基础上展开新课,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

(4)高科技技术

如多媒体、互联网、录像、投影等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不仅仅能够在听觉和视觉上丰富课堂教学、便于教师陈述,还可以将历史情境非常清晰地再现出来,使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直接和真实,有助于学生培养历史思维,深化历史知识。比如在讲授《》时,教师可以搜集有关的录像、影视等,如日军随意残杀、活埋无辜老百姓等,在课堂上播放,通过当时的历史再现,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深化学生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学习。

2.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达到情感的共鸣

语言情境是指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特定情境中。除了运用一些实物素材创设情境之外,教师的语言情境在历史教学中也非常有效。在对一些历史场景尤其是战争场面介绍时,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场景进行描述,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注意对语言的美化和丰富,使之更加艺术化、更有吸引力。通过艺术的、随意的甚至是夸张的语言描述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3.通过表演情境的安排,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其不同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仅仅通过简单的讲述和传授,学生是无法深刻领悟历史知识的。除了教师自主创设的情境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参与到创设情境中。针对初中学生活泼好动、重视感性体验、充满想象力等特点,可以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表演、模仿、自我展示等,让学生参与到表演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学会用历史思维看待问题,从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体验更加深刻。

4.通过课外活动的展开,拓展历史课堂教学内容

除了课堂上的情境创设之外,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真实的场景更加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很好地扩展课堂教学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更加深刻。教师经常组织课外活动,例如,定期举办古诗词学习比赛、历史短剧表演比赛、举办历史书画展览;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听取革命前辈或历史学者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圣地、陈列馆、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等,不但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充分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对历史知识的深刻掌握。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模式具有非常远大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素材创设情境、语言情境、表演情境、课外活动等情境教学方法,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09-01

在新课改的进行发展下,教育界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另外,初中历史阶段的学生历史观和知识体系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具有固定思维的成人来讲,初中生的思维空间较为活跃,具有很好的想象力。因此,从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角度上看,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

1.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情和景的展现,情境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情景来展示一定的境界和意境。历史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课本、历史博物馆等深刻蕴含情境的内容,在生动语言的叙述、真实可感实物的触摸下,主观创建的一种具有历史特点的生动画面。

2.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和意义

2.1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现状。近几年,历史学习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初中历史作为和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在新课改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历史逐渐关注的背景下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近几年,我国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改革发展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初中学生的课业紧张,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语数外,没有过多时间充分学习历史。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庞大,很多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较差,无法实现历史知识和生活情境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上存在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需要对初中历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实现对情境教学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2 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意义

2.2.1 知识经济时展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的挑战。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地位被重新确立,教育发展的目的变成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加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2.2.2 新课程改革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下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对知识的获得,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情感的熏陶,实现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

3.初中历史课堂情节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创建生动逼真的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初中历史知识讲授时,要尽可能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情境进行再现,从而在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同时,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历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这种情境拉近的方式能够逐渐将其更好地代入历史学习中,不断提升历史学习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在讲授秦统一货币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人们为什么将钱称作孔方兄,称贪财的人是钻进钱眼中呢?"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出示圆形的铜币,向学生具体讲解铜币的源流。再比如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历史书本上的农耕图,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在古今对比中发现生活的相似之处,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

3.2 利用游戏创设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讲,通过游戏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打开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结。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添入适当的游戏环节,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分为中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感悟。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讲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并结合具体的背景对不同历史背景的历史内容进行阐述。通过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情冷暖。

3.3 积极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对重难点历史知识的把握。历史是对过去进行总结思考的学科,学习的目的是知史而明智,有效对当下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对于所学习的很多历史知识理解不够,不能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积极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加强基础薄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的把握。比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课时,学习的重难点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为此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设我们面前有四种人,分别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残余、法国的大资产阶级、法国普通人民和被占领地区的广大人民。之后向学生提问:"这四种人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纷纷讨论回答之后,教师指出这种不同的态度正是体现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两重性。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师将复杂的历史问题变得简单化,加强了学生历史学习由感情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上升。

3.4 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问题情境。随着科技的发挥在那以及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被引入了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促进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能够将声音、画面等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促进学生历史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减少 他们对历史学习的陌生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的视频,利用特色的炮火声和视频中的的灰色人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带领学生穿越时空的同时,加强对的直观感受,让学生深刻体验都政府的无能以及英国殖民侵略者的侵略,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总结:综上所述,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获得更好地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融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段秀云.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26:167.

[2] 朱秋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 成功(教育),2013,22:209.

[3] 建坤.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42.

[4]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总目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120-142.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历史 探究性教学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10

近年来,新的课程改革在我国广泛地开展,新课改要求不断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并要求学生摒弃传统的、低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对广大师生提出的要求既是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要求。探究性教学法是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对学科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进探究性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开展探究性教学法的意义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在传统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应对应试教育,历史学科的教学主要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学生的学习也主要以对历史教材的死记硬背为主。随着素质教育与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格局被打破了,新时期的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尤其是历史试卷,不仅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要求教育也要随之发生转变,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新的教学形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探究性教学的根本依据。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初中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是初中生思维的主要形式。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历史问题已经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初中生的思维已经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并且还具有极强的创造性,但是由于初中生的社会经验还不丰富,因此在判断问题时会出现一定的偏激现象。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对于古今中外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本质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以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历史认识水平为出发点,在选择探究内容时既要注重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2.尊重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索,因此,探究性学习具有极强的主体性。探究性学习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默契的合作,只有教师有效地进行引导,学生才能使真正进入探究的状态,也只有学生配合教师的指导,历史教学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初中历史教师在讲“开元盛世”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当时经济的繁荣,人们生活的富足,更要引导学生对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探究,让学生既了解当时的繁荣,又能够找出出现这种繁荣景象的原因。

三、有效开展探究性教学的途径

1.多媒体对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产生重要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直观形象,能够将枯燥的事物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多媒体,学生能够接收更多的信息,为学生的探究奠定了基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广大历史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使其辅助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多媒体,历史教师能够直观形象地将教材上枯燥的历史事件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极大地活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历史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不仅对单个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还要将历史事件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使得学生的综合历史素质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保证。

单纯的历史研究是枯燥乏味的,想要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探究,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方面,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肩负重要的责任,大多数学生不具备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要耐心地培养。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进行培养:

(1)利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进行历史探究的兴趣。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等不良的现象,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法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会产生一种穿越时空隧道,进入真实的历史画面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初中历史学科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初中历史活动课程使历史教学既面临着新的探索,又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更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目前中学课程设置的所有的科目中,历史学科的知识含量可能是最大的。历史学科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每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思维、方法与存在价值,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而历史学科具有知识性、过去性、时序性、综合性等特点,历史学科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等多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功能。

因此,历史课程不可能像语文、数学等技能性较强的学科那样强调较多的技能训练,也不可能如理化生等实验性强的学科那样进行实验。我们在课程的设计与开展方面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注重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历史长河中的重大事件。关注学生发展的关键是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这是设计实施一系列的历史活动课程的关键因素,活动课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以活动促发展。

一、活动课程设计背景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我校的八年级学生具有这样鲜明的特点“生源层次非常丰富,兴趣爱好特别广泛,自主意识相对强烈”,他们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很强烈,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他们异常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设计开展历史活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学者认为:“活动课程”就是课程应是一系列的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它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

学科教学中必须贯彻国家课程目标,实践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我校的课程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身心健康水平;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表达表演能力;较优秀的思维品质;较强的行动实践能力;较强的交流合作能力。”着眼于培养具有创作性人格特征的学生,历史活动课程犹如一座贯穿过去和现在的桥梁,通过历史活动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更深刻地认识某一段历史。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不仅能了解过去的历史,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现在的社会,促进学生去主动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初中历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笔者把历史活动课程的地位界定为历史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丰富与发展。

笔者把历史活动课程的目的确定为:推动历史教学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反思意识。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在活动选取的方式中我们设计把学习竞赛式、创作展示式、研讨交流式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我们强调突出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通过竞赛开阔学生的历史知识领域,激励学生的学习;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过去性”,学习的内容是过去的人物、事件,带有“不可逆性”,而历史文物又大多不能为学生亲眼目睹,历史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既遥远又陌生,创作展示式,亦即把历史情景剧“编”、“排”、“演”引入历史活动课程,让学生感同身受,亲身体验历史,感悟历史;笔者设计出有研讨价值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多角度分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笔者设计的系列活动期望能够诱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参与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使其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等层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因此,我们就利用历史课本的相关历史事件自我选择,在学完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后,我们四个班的同学都编排了历史剧——《东京审判》。在同学们的精心编排和辛勤努力下,历史剧《东京审判》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

其中的一位“导演”写道:“我意识到《东京审判》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剧了,它是一种精神的凝结体,是一种情感的载物,更是一种价值观的闪耀!……最辛苦的莫过于排练了,身为导演的我不免有些严格了一些,许多台词都经过删删减减,修修改改。许多动作更是重来再重来。仅日本战犯身亡倒地的情节就训练了上百次之多。在多次排练后,同学们也快丧失了文字对其的感染力,甚至对剧情,对情节中人物的思想已经麻木,然而一旦正式上演时,感情已经枯竭的他们再一次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