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舆情处置情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舆情处置情况报告范文1
xxx卫健局:
我院根据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了整改,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1、理论学习不全面,不深不细。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理论不能有效运用于实践。根据上述问题我院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详细制订了集中学习计划和通过学习强国APP和甘肃党建APP等多种方式开展自学,使学习内容更加全面。学习后进行交流讨论,让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更深更透,能更好的运用于实践。上述问题已经整改,我们将长期坚持。
2、部分村卫生室设置不合理,村医生业务能力较差。 对照上述问题我院按照健康扶贫的要求已经全部完成了村卫生室的规范设置。选派两名村医生参加集中学习,学习实践半年。
3、存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病情再三解释后患者仍不理解时存在不耐烦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我院通过加强医德医风考核和业务学习已经进行了整改并将长期坚持。通过整改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和服务态度,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4、公共卫生体检率较低,重点人群随风不及时,档案不规范。对照上述问题我院加强了公共卫生科的人员配置,通过宣传动员和入户上门体检等多种方式,争取在10月底 全面完成体检任务。加强对村医生的培训和指导,规范重点人群的管理。
5、存在工作群聊天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我院通过加强职工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对工作群进行专人管理。目前该问题已经整改,我们将长期坚持。
舆情处置情况报告范文2
一、基本情况
柳树局村辖3个自然村(柳树局、兴家局、扑牛岭),人口141户369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截止2018年9月底为30户98人。2014年脱贫4户、2015年脱贫8户、2017年11月脱贫17户并整村脱贫,现剩余未脱贫贫困户3户4人。贫困发生率1.08%。
二、具体做法
一是扎实开展入户调查。组建自查小组,落实专人,对以往3年退出的29户104名脱贫户继续关注、积极扶持防止返贫。现有未脱贫户3户4人对照“人均可支配收入、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5项目标,逐户调查核实、除五保户袁生祥以外全部达到稳定脱贫。同时,工作队员,对贫困对象及周边非贫困户,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分析当前发展形势,鼓励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让广大老百姓心存感恩,积极配合。
二是严格对标自查。按照村退出13项指标,即贫困村的贫困发生率(1.08%)、村集体经济收入(12.4万元)、产业发展(丰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通村硬化路(已通)、饮水安全(安全)、通动力电(已通)、住房安全率(100%)、宽带网络全覆盖(已通)、低保覆盖(应保尽保)、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医保参保率(100%)、村卫生室建设(达标)和入园率(达标)无辍学学生逐项对照自查。按照区摘帽14项指标:即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1%(脱贫2户3人以后发生率为0.27%)、群众认可度不低于95%、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村退出达90%以上、村通公路硬化和客运班车开通率达95%以上(已达到)、安全饮水达标(达标)、村通动力电(已通)、互联网全面覆盖(已通)、低保人口应保尽保(2户)、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达100%(达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达标)、行政村卫生室达标、儿童入园率100%,无辍学学生、行政村文化广场达标、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完成(3户)。通过以上三级脱贫指标对照自查柳树局村已全面完成了贫困村退出的全部指标,实现了稳定脱贫、整体提升。
三、存在问题
1、贫困村集体经济处于发展初期,贫困户可依靠的集体产业还比较薄弱。2、特困供养户袁生祥和边缘户张改卷住房安全不是很稳定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报请上级部门采取集中供养兜底保障。3、通往自然村扑牛岭的1.5公里路面急需完善维修。4、村文化活动广场缺少健身运动器材需要配备。
舆情处置情况报告范文3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互联网中心的指导下,我办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本着全面、及时、准确、实效的原则,切实做好舆情处置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本办全员参与网络舆情工作
年初,《关于印发**县2017年度网络舆情宣传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委办[2018]29号文件精神,成立网络舆情宣传工作领导组,由县委办副主任、县委台办主任贾伯根任组长,县委台办主任袁副组长,徐向东为本办网络发言人,本办其他人员任组员。七月,由于负责人职务变动,按照要求,本办及时调整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名单,组长改由孙中主任担任。本办已为网络发言人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电话等办公设备。
二、注重实效,扎实有效开展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本办网络发言人按要求工作日上网签到,遇特殊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保证每月签到22次以上。通讯工作保持24小时畅通。每天按要求浏览“海田漫思”、“海田网事”、“海田网”等范围内有影响的网站,关注与本办、本县有关的帖子,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将矛盾消除在萌芽时期。认真做好交办的发帖、跟帖等交办工作。
三、强化职责,及时高效做好舆情网络宣传工作
本办网络发言人按要求每天浏览,并每月转发500条以上微博信息,较好地宣传。本办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做好台办宣传工作,全年在网事网站发表宣传帖子30余篇,并按要求完成上级交办的跟帖、回帖工作。
四、积极处置,妥善完成好网络舆情专项工作
本办积极处置《舆情专报》、《舆情交办》等事项,消除网上不良影响。积极响应网络宣传交办工作,妥善处置重大舆情,注意扩大本办的知名度和巧妙化解危机。
五、严格要求,认真做好网络舆情归档工作
根据领导的要求,认真好履行本办的工作职责,搞好网络舆情工作。每天安排好网络回帖人员,负责对涉及本县的相关舆情进行收集,并在发现舆情时及时上报分管领导,对于网络重大事件实行专职人员上网浏览、发帖、跟帖、回复及网络信息宣传等情况的记录,认真做好网络舆情处置和网络宣传等方面的资料归档工作。
六、2014年工作打算
1、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学习合作,加强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与兄弟单位间的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能够高效的处置网络舆情事件。
舆情处置情况报告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 企业维稳 网络舆情
1.把握舆情态势,明确建立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笔者对网络舆情工作和管理有以下三点启示:一是对社会管理和企业稳定带来新的挑战。互联网、局域网以其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扩散范围广、动员能力强,能使任何人在虚拟空间里对现实社会的问题发泄不满,既有较强政治敏感性、又有相当强的煽动性且难以控制,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导致发生,进而对社会稳定形成严重威胁;二是网络成为共同诉求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在不稳定群体庞大、人员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和不确定因素复杂的现实情况下,网络成为不同群体寻求共同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影响和制造事端的重要途径,体现在首先是传播交流信息,其次是制造炒作要点,再次是串联组织事端;三是网络舆情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作。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与传统媒体传播的有限性比较网络舆情具有无限次传播的潜能。网络的这种特性使它可以轻易穿越封锁,加之网络的发展速度远远超于管理进度,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必须依靠相关部门协调联动,不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2.当前维稳网络舆情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基本现状
2.1.1呈现出“上访不如上网”的趋势。网络迅速发展,在对政治经济和人们的言行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人们也通过网络传播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诉求,从近年的维稳工作来看,网络已成为高危人群的“吸铁石”,引发的“导火索”,导致升级的“放大器”。
2.1.2维稳网络舆情内容众多复杂。局域网及周边网络围绕公司的生产建设、民生利益和各种思想等问题表现出的舆情纷繁复杂。
2.1.3不良效应波及迅速。网络成为不同群体寻求共同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影响和制造事端的重要途径,发表的言论既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又有相当强的煽动性和扩散性且难以控制,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导致发生。
2.1.4维稳网络舆情与现实访情紧密相连。网民通过网络发表舆情言论成为引导和影响舆论的重要力量,虚拟空间强大的传播性和服务功能极易将不良信息和情绪转化为现实空间的不稳定因素。
2.2存在的问题
2.2.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一是网络发展速强度远远超于管理进度;二是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三是公司对网络舆情还存在多头管理、管理机制和手段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
2.2.2对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内网的监测缺乏政治敏锐性,缺乏相应的手段,与公司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不良信息的查处、舆情的研判达不到工作要求。
2.2.3不能牢牢掌握网络话语权。有的单位、部门对一些带有疑惑性的问题、不良信息,不能及时回应,只注重封堵、删除,忽视正面引导和教育,稳定公众情绪,掌控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等方面相对欠缺。
2.2.4联动处置有待加强。有的单位对交办的网络舆情工作束手无策,不能按要求处置,与内缺乏沟通协调。公司与网络攻关公司的协作、及借助有关力量和手段处置网络舆情不良信息工作有待进一步坚强。
3.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3.1通过整章建制提供基础保障
充分发挥维稳工作“第二战场”的特殊作用,努力理顺“三个关系”,营造畅通的内外部环境。一是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取得领导与支持,使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二是经常与其他兄弟企业沟通,实现预警信息共享,把握主动。三是与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与公安部门、新闻媒体保持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稳定的协作关系,充分依靠政府、社会资源,形成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强大合力。
在基础工作建设方面形成三个系统:一是管理制度系统。制定了《网络舆情管理办法》。按照工作职责、网络舆情的监控、网络舆情的分析、网络舆情的报送、预警机制、查证
与处置、奖励与惩罚等工作领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二是日常文书系统。建立了《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网络舆情监测报告》等常用文书;三是目标考核系统。把网络舆情工作列入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
3.2理顺工作流程,确保维稳网络舆情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监测职能,增强舆情态势的掌控权。面对内部庞大的办公网、民用网用户,在法律和权限约束范围内,进行局域网、局域网上传至互联网的负面信息的检测。
二是强化分析职能,增强网情信息的甄别力。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研判,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通过强化分析职能,摸清工作对象的人员构成、舆情表现、规律动向等情况。
三是强化预警职能,增强应急处置的主动性。根据网络舆情发展变化,实施分级响应,做好预警通知和超前应对准备。针对内外串联的具体情形,应及时与有关企业沟通,超前采取措施,将这起群体访化解在了萌芽阶段。
四是强化查实职能,增强管理处置的针对性。依托信息、通讯、公安等部门的技术和职能优势,进一步查实网络虚拟人员身份。针对各重点阶段不同需要,查实公司网络骨干人员,分别建立了档案,准确掌握了现实身份和基本情况,为加强管理和依法处置提供了客观依据。
五是强化处置职能,增强网络舆情的严肃性。 对于热点话题、网站信息比较集中的领域和各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巧设关键字或词进行搜索;对于查实的有害稳定信息及时屏蔽、封堵、删除,借助网安、公安部门或相应技术进行查处,对发帖人加强思想教育和依法处置。
3.3技术支撑体系
通过技术手段有效管理网络舆情,采用更先进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加强对网站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司以及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建立企业舆情监控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舆情信息的归档留存,保证舆情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能使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准确掌握公司网络舆情信息的动态情况,达到及时、规范处理网络舆情的目的,确保公司网络舆情信息处理
流程的顺畅,提高了管理水平。
3.4网络舆情监测的内容及方式
装业管理部门(单位)及各单位专、兼职人员通过网络搜索引擎等工具,对有负面影响的言论等进行监监测。网络舆情监控形式:日常监测、重点监测、突发事件监测。在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通过对相关舆情的监控,及时准确获得最新信息并加以判断处理,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为舆情处置提供依据。
3.5网络舆情工作的处置
针对监控发现的有害信息,首先确定网站、网页或QQ群组名称等,及时对页面内容进行复制、存储,固定有关证据。
必要时向公安机关、网站管理部门发出协助调查函,取得公安机关和网站管理部门的帮助与支持,进一步锁定发帖人的IP地址,查证所在地区、单位、真实身份等基本情况。
网络舆情处置是指通过沟通协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公安机关、网站管理机构,对监控发现的涉及企业稳定的有害信息,及时进行屏蔽、封堵、删除,向责任主体发放网络舆情查办通知单,并对查实的有害信息的人员,依法进行处置。
4.建立舆情管理体系取得的成效
舆情处置情况报告范文5
法律是群众利益诉求反映的底线,检察工作离不开群众利益诉求基础。探索以群众利益诉求为中心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已成为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任务和重要途径。
一、健全群众利益诉求沟通表达机制
检察工作的人民性,要求我们始终关注群众利益诉求,努力畅通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把群众利益诉求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重点。有效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能够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的、理性的渠道有序表达自己的意愿,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先决条件。
(一)群众利益诉求征询制度
检察机关应当坚持主动开门纳谏,高度关注各类群体不同的司法需求,积极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检察工作的方式与途径。比如倡导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制度。听取群众利益诉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进工作。建立重大司法决策事项征询群众意见制度。对于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社会热点问题,向社会公众进行通报或公示,确保重大司法决策事项符合群众要求,符合检察工作规律。探索检察机关与社区街道信息互动制度。在社区街道设立社情民意联系点,聘请社区内德高望重、有影响力的居民担任社情民意联络员,虚心听取群众的诉求;构建检察机关与媒体沟通协调制度。通过坐客网络嘉宾聊天室、网上庭审直播、网上在线解答等形式,与网民直接交流,广泛听取社情民意。
(二)涉检工作制度
涉检是案件当事人直接表达诉求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保障案件质量和效率,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积极作用。
对此,需要完善检察长接待制度。通过直面群众,倾听群众对检察工作的建议,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登记备案,明确承办部门和办理期限,加强跟踪督办。探索公开听证质询制度。对于涉及重大、疑难案件的矛盾纠纷,特别是上访人无理取闹、缠访缠诉的案件,由检察机关组织,采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社会各界人士和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参加公开的听证和质询,依靠社会力量和群众舆论做好化解矛盾工作;并辅以心理咨询辅助接访制度。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干警先行接待来访人,明确来访人心理状况和具体事由,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安抚其情绪。必要时,还可邀请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介入,为心理咨询疏导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
(三)检务公开制度
深化检务公开,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关键是要与社会公众建立起一种互动的反馈机制,使公众不止是被动地“知情”,还能使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及时得到回应。所以,检察院应坚持检务制度。以检务公报、检务新闻发言人制度、检察开放日、人事任免公开等方式,主动向公众传播有关检察机关的组织、职权、工作方法和程序、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内容。并建立检务提供制度。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向公众提供检察相关事务的行为,当依法有权获取检务公开的公众提出获取信息的请求时,检察机关应及时予以回复,实现单向的宣告式检务公开向双向的互动型的检务公开转变。还需探索向检务公开监督员报告制度。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其他服务对象中,聘请检务公开监督员,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定期向他们通报工作情况,邀请他们视察检务公开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应构建检务公开备案制度。在各级检察机关执行检务公开过程中,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备案,以利于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检察机关推行检务公开制度的监督。基于信息互动的必要性,还应形成检务资源共享及滚动发展制度。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义务及时回复其他检察机关及部门为履行职能而提出的检务资源采集申请,提供申请部门需要的情况。
(四)社会矛盾评估预警制度
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排查收集各种社会矛盾隐患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以后,对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因素进行归纳、论证,作出预测、警示,并采取相应的消除和防范措施。
做好评估预警,有利于从源头上将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检察院需完善评估预警组织制度。制定《社会矛盾评估预警制度实施方案》[1],明确预警责任,成立社会矛盾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评估预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部门确定一名评估预警工作联络员,负责及时收集、报送本部门预警信息,构建全院联动的社会矛盾评估预警格局。并要坚持社会矛盾分析排查制度。通过不定期排查矛盾、接待来信来访等多种渠道,对不稳定因素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整理,提前开展工作,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另需探索社会矛盾分级制度。在最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不立案、不批准逮捕、不、撤案、不予赔偿等环节,加强与案件当事人的沟通。根据了解和掌握群众利益诉求的轻重缓急,将社会矛盾评估案件划分为特别重大等级、重大等级和一般等级来进行预警。
(五)涉检舆情信息汇集分析制度
当前,媒体、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作为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无可争辩地成为舆情矛盾相对集中的部位,涉检舆情[2]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检察机关应把舆情作为倾听群众诉求的重要渠道,努力使涉检舆情成为促进科学决策、改进检察工作的助推力量。
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建立涉检舆情采集制度。延伸舆情信息感知触角,扩大舆情信息采集范围。在社区街道的派驻检察室设立舆情信息采集点,着重关注群众反映的原始“情报”。强化涉检舆情分析甄别制度。组建涉检舆情评阅人员队伍,加强分析研判涉检舆情动向,从中发现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为领导参谋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完善涉检舆情报送制度。实行定期上报与有事随报相结合,重点对意识形态领域、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信息报送。运用内部网络、舆情信息简报等多种载体,宣传群众关心的各项政策法规,及时反馈、报告舆情信息调处情况。
(二)矛盾化解回访制度
对矛盾当事人建立档案,记录矛盾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处理结果等。在矛盾化解后的一段时间内,检察机关承办人要及时安排回访,了解其思想状况、生活现状、对矛盾的化解是否满意等,妥善处理遗留的其他问题,直到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回访时发现当事人思想有所波动、行为有所反弹的,要通过做思想工作、心理辅导等方式,稳定当事人情绪,从源头上遏止当事人缠访闹访的苗头。回访之后应做好回访记录,将回访情况详细记录并收入矛盾当事人档案。
(三)涉检舆情应对制度
检察机关应成立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执行涉检舆情的研判与处置。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重视门户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利用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动态监测,并过滤、整合各种信息。可在几方面下工夫:建立涉检舆情应急预警制度。加强舆情的预警和把握,由信息员对各大媒体进行定期、全面的搜索,及时开展涉检舆情的监测、预警工作。建立涉检网络舆情逐级报告制度。制定详细而周密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将舆情划分等级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强化涉检舆情控制引导制度。加强正面引导,快速反应。对媒体关注甚至热炒的有关敏感案件,可以通过新闻会、接受专访等方式,第一时间做出解答。对重大舆情要适时跟踪,及时公开事件调查、处置情况,不给滥加猜测留有空间。探索涉检舆情协调互动制度。与党委政府的信息、等部门加强联系,加强与公安网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建立与权威报刊、电视以及网络媒体的联系平台,争取传统媒体的支持和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涉检舆情处置评估制度。在网络舆情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形成书面报告和建议,建立起有效的舆情处置评估机制,不断提升检察机关应对舆情接受监督、提高执法公信力的能力和水平。
舆情处置情况报告范文6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5)》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虽然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总计仍达381个,民生问题、公权力运行及个体官员的言行等的焦点问题仍是舆情发酵的重点范畴。从2003年网络舆情标志性事件“孙志刚事件”的发生至今,随着政府执政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应对的危机公关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囿于基层政府本身的性质与职能,短时期内面临诸多困境局面仍然难以打破。年度发展报告表明,处理舆情危机已成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人的治理)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重大课题。
舆情不是敌情,只是信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常态表现,学好舆情处理这门必修课,掌握正确的打开“姿势”是可以避免次生灾害,妥善平息事态的。
一、先知先觉 舆情研判常态化
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建立预警机制,针对近几年本单位本部门发生的突发危机事件进行归类总结,找出事件的共同点属性以及预防方法。
要强调的是,媒体是社会的预警装置。现在舆情传播的主体模式为移动媒体发端,网络媒体爆料,传统媒体跟进。而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方向具超常规性和复杂性,往往“节外生枝”改变延伸方向引爆新的热点,因此,监控舆情监控更应日常化,增设人工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手段监测的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也可以与相关监测部门建立联系,时时监测动态。监控内容主要有三类对象:一是主流平面媒体、门户网站、垂直类网站;二是Web2.0生态产品如bbs、论坛、热点博客等延伸产品;第三类是搜索引擎收录。一旦评估指标达到红线立即做出预判(性质是否严重)、预警(如何处置)。
二、提前主动 快速处理切割责任
在事件处理层面,重大责任事故,尤其事关大是大非、国家行为、历史认知、民族情感、意识形态等重大问题,需要省级领导争取在中央介入之前,以本地的力量迅速彻底全面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和善后,以最高的效率平息事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和民意的认可。政府主管领导亲赴现场指挥,职能部门高效介入有助于控制事态,稳定人心。
对于投诉类等一般民生事件,比如宰客、医疗事故等,民众传播大多还连带职能部门行为失范、管理者不作为等“吐槽”,这种连带诉求极具转化为核心舆论点的可能性,基本上难以忽略掉,这就需要主管部门主动细致地进行“不护短”调查,清楚责任关系,及时切割责任,即上级政府“切割”下级政府不良行为,政府“切割”不良官员,将负面影响框定在具体范畴内。对捍卫政府整体和体制公信,收拢事态手段非常有效。而保护和遮盖只会引爆更大的危机,因为“捂盖子”才是最大的恐慌源,在出现信息真空时极易引发民众大规模的质疑和谣言。
要特别注意的是,舆情应对要慎用行政压制。删帖或企图管控所有言论出口已然是最低效的处理方式;而封口党管媒体任由网络舆情“烂尾”的消极沉默则贻害无穷;以“抹黑地方形象”、“影响社会稳定”等扣帽子,则极易将社会治理可分解消化的压力引入意识形态领域。
此外,因管理体制设置的先天因素,一个热点事件需要多部门联动处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需要多个环节牵涉多个部门,需要党政各职能部门联动,建立磋商或联席会议制,明确责任分工,避免互相推诿延误时机。
三、坦诚回应 避免简单粗暴烂尾
在传统危机公关中,公关事件为6-18小时,但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危机公关的响应速度须以小时计。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对公众进行得体完备的回复,仅仅由宣传部门唱独角戏是远远不够的,重点的舆情事件具有的复杂性要求必须成立信息全备的应对小组。由有外宣经验的人负责对外信息,内部组成包括事故熟知度最高的现场人员和调查人员。
坦诚回应公众实质关切点的基本原则是:速报事实,慎报原因,频报进展。新闻发言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重视发言的语气用词,少说官话套话大话,自说自话的官方话语体系。避免对事实情况了解不清,语焉不详而引发网友过度解读。如果失能及失职行为事实清晰证据确凿,应尽早表态,尽早认错。对于谣言更要尽早辟谣,尽早查处。
一件舆情热点事件最最长周期可持续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这就要求对民众反馈进行再汇集,搜素平台包括微博、博客、论坛等,根据反馈再决定是否实行进一步的应对。政府发声前后说法要一致,不前后矛盾,自我否定,没有得出结论前只讲过程,最好给出各阶段的处置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