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理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理知识

手术室护理知识范文1

【关键词】护理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抢救危重急症患者及实施手术的重要场所。该科室具有工作繁重、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变化快以及病情复杂等特点,且危险因素较多,在护理工作中易出现护理差错事件,引起护理纠纷,而护理纠纷会严重影响医院声誉及护患关系[1]。本研究就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7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98例,女72例,年龄22~75岁,平均(49±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95例,女75例,年龄20~74岁,平均(49±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辅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指导术前注意事项、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生命体征监测及术后基础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具体如下。

1.2.1术前查对

护理人员在接到手术单后,于患者手术前1d加强术前访视,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并积极与麻醉师核对患者信息。

1.2.2术中查对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需与手术医师、麻醉师等相关人员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签字,随后方可进行麻醉与手术。器械护士还需要根据手术内容检查相关手术器械,保证手术器械完整且无菌;术中若需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需由2名护理人员对药物信息进行核对,药品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

1.2.3术后查对

术后关闭体腔前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护理人员需详细清点术中使用的辅料及器械等物品。对于需行病理检查的患者,需对其病理标本进行详细核对,核实患者住院号、性别、床号、年龄、科室及手术方法等,保证标本名称填写正确,避免发生标本混淆事件。

1.2.4输血核对

术中输血需根据“3查7对”制度,严格核对患者各项信息,准确记录取样血液信息,核对血库及患者资料,保证患者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诊断等信息准确无误,核对其血型,并核对血液质量以及相关血液检查结果等,以保证其输血安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①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使用10个刻度的游离标尺,其中0mm与100mm分别为标尺两端,0表示不满意,100表示十分满意。患者出院前1d分发标尺,患者标记刻度,护理人员进行记录,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②护理质量评分:由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消毒灭菌、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事件等,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2]。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8%(3/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18/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对医院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形象,也扰乱了社会安定[3]。手术室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增加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进一步完善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以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事件,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手术室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①护理人员因护理工作量繁重,工作压力大,在开展工作中未严格按照医院相关制度进行,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件,未能取得患者信任[4]。②在手术查对过程中,未详细核对患者性别、年龄、科别、诊断及手术情况,并未有效与病房责任护士完成交接工作,导致交接工作中出现差错;在清点手术室用品时,未严格按照核对制度进行,造成辅料、指示卡等手术物品遗留于患者体内;或因手术器械未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灭菌消毒,引发医院感染,造成医疗事故,进而引发医患纠纷[5]。③在填术护理记录单时,内容不详细,或与手术、麻醉记录差异较大,或存在严重的少记、漏记、错记或涂改等问题。④在新技术、药物使用以及危重患者抢救中,因护理经验不足或器械操作不熟练,造成操作流程错误,引发医疗差错事件,影响手术治疗效果[6]。针对上述医患纠纷发生原因,医院管理者需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可通过针对性培训、专家讲座及讨论等途径,以提高护理人员核对制度掌握程度及护理工作能力;并积极普及法律知识,增加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科室护士长可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核对工作进行抽查,并通过制订完善奖惩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及积极性,以改善医院护理水平。

为了降低手术室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治疗及护理安全性,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开展工作,严格核查标本、用药、手术器械及其他用物,确保各手术环节无误,避免发生不良事件,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医疗差错事件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护理查对制度的实施,明显规范了医院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最大程度消除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应用价值较高。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理查对制度,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作者:张雪晖 单位: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参考文献

[1]覃瑞珍.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8):317-318.

[2]王虹英.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中的应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89-190.

[3]白雪玲,杨禄坤.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232-233.

[4]王平.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690-691.

手术室护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

手术室(operatingroom)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抢救和治疗患者的场所,其手术过程要求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预防感染[1,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的发展,患者对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院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9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护理组女16例,男3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9.92±10.47)岁;其中,肢体手术15例,泌尿外科手术11例,胃肠手术14例,其他手术6例。对照组女15例,男3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9.97±10.58)岁;其中,肢体手术16例,泌尿外科手术11例,胃肠手术13例,其他手术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身体检查、饮食调整、用药指导等。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①术前管理: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手术流程,减轻其烦躁不安情绪,进而调整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并热情、耐心地解答患者与家属的困惑,解除其顾虑;认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出符合其情况的护理方案;手术前1d探视患者,给予患者术前减压建议,以轻松愉快的聊天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②术中管理: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护送过程中尽可能保持速度平缓、有序,避免颠簸、碰撞,调节手术室的温度、湿度适宜;手术麻醉中保持室内安静,护理人员在一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保证输液管道无打结、无堵塞现象,确保输液通畅;及时备好可能需要的急救药品,默契配合主刀医师传递器械,并严格将手术中所使用的药物、器材、设备等做好记录。③术后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护理环境,将患者需要的物品放于床前,使患者随手能拿到;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手术创口情况,护理人员及时使用生理盐水擦拭患者创口周围皮肤表面的血迹和消毒液;增加探视、巡回次数,询问患者的身体感受,对疼痛剧烈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止痛药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安抚其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满意度使用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3]。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是救死扶伤的重地,因而对各方面的要求均十分严格,如:要求仪器设备齐全,环境清洁灭菌[4]。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各方面护理需求,进而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5,6]。本次研究中,对护理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管理,可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而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减少意外风险的发生;严格做好记录,认真填写相关的数据表格,可以减少漏项的发生,避免操作失误造成手术事故;对患者进行术后管理,可有效减少创口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春,李梅.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15(20):2135-2136.

[2]黎艳娟,林志青,李俭怡,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24(5):158-161.

[3]汤欣,王利,马士肶.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5,12(13):2047-2049.

[4]薛芳芳.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0):3412-3413.

[5]王凤仙.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3):569-570.

手术室护理知识范文3

1.1物理因素危害: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不仅需要脑力工作,也需要体力劳动;对于急诊手术而言,大多为突发事件,因此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规律性较差,同时手术时间一般较长,使得护理人员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会进一步导致护理人员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长时间保持颈曲前倾位站立,这也会导致颈椎增生性变化,引起颈椎病,同时还会增加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此外,其他的物理危险因素还包括紫外线、X线的辐射、噪音污染和电器的物理性伤害等[4],其中紫外线容易造成眼角膜损伤,从而引起角膜炎等眼部疾病;手术室的电锯、电钻、监护仪器设备等往往是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长期的接受噪音刺激,可使得人的听觉、视觉、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从而出现神经衰落、消化系统紊乱、听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X线长期辐射具有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较大,且具有致癌的危险;同时,电锯、电钻、手术刀等器械都较为锋利,再加上手术工作较快的节奏,往往会发生割伤、刺伤等物理性伤害。

1.2生物危险因素:对于物理性伤害的发生,其危害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刺伤或割伤,由于手术过程中所用的器械,大都需要接触患者并长期暴露于手术室环境,多会增加接触血液致病菌的感染几率,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等,目前,这类伤害是职业危害中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指出,在出现刺伤时,仅仅只需要4μ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即可导致受伤者感染HBV[5]。

1.3化学危险因素:由于手术需要无菌环境,往往环境较为封闭,而手术过程中又需要大量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由于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挥发,使得因手术室环境中存在浓度相对较高的麻醉废气和化学试剂。现有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挥发性的物会损害人体的生殖系统,使护理人员易发流产、胎儿畸形甚至出现不孕不育。同时,化学消毒剂的存在,如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臭氧等等以及因电锯、电钻等器械使用时生成的焦烟,对于人体皮肤、口腔黏膜、上呼吸道黏膜等具有刺激作用,长时间会导致鼻咽炎、结膜炎以及皮肤疾病等,甚至致癌[6]。此外,某些肿瘤患者治疗时采用的相关化疗药物,也会对护理人员产生影响,引起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2护理职业危害的防护

2.1心理因素的防护[7]: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大,医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护理资源,从而使护理人员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缓解其身心的疲劳。另一方面,对于护理人员自身而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多进行自我调节,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多参加活动,娱乐身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锻炼,提供工作技能,要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不断学习,找出自身的问题并解决。做好患者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等信息,认真准备手术所用的相关器械和药物等,熟悉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医生的习惯,以便在手术过程中,熟练配合,有条不紊,得到手术医生的认可。这样,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熟练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多做运动,缓解工作的紧张情绪,能够有效地改善工作角色与生活角色的冲突,避免工作应激发生,从而改善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2.2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对于常见的紫外线、X线的辐射、噪音污染等物理性因素的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8]:①减少辐射来源,做好辐射防护。可单独设置专用的手术间进行透视或摄片,减少护理人员与辐射源的接触,同时可使用铅制防护服,避免护理人员直接暴露在辐射源下;同时合理调度,对于此类手术实行轮岗,避免同一人员反复进行,造成长期蓄积。再者,对于孕产期和哺乳期的护理人员禁止参与此类手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造成流产等不良后果;②尽量减少噪音来源,对于术中器械带来的噪音是无法避免的,但可以尽量降低各类仪器设备的音量;对于护理人员而言,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声讲话、同时走路、开关门等动作要轻,避免器械坠地与碰撞声。

2.3生理危害防护: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护理人员的日常生活的规律性被打破,饮食不合理、不规律经常发生,容易导致胃肠道的病变甚至发生低血糖的风险[9]。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说,宜进食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以提供足够多的能量,同时可以自备一些巧克力、饼干等零食充饥。同时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可以通过更换班次,轮流休息,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充足的精力。同时,对于长时间站立引发的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情况,护理人员在手术间歇可适当地转动颈部或者扭动腰部、伸腿等动作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其血液循环,避免造成颈部、腰部等肌肉劳损。在使用手术刀、电钻、电锯等器械时要谨慎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4生物因素的防护:鉴于该类危害的严重性和临床多发性,对于生物因素的防护也成为重点。这就要求在行手术前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预先做好准备,以备应急使用。具体要求如下[10]:①对患者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感染的病原菌,了解病原菌的传染途径、致病性等相关知识,同时病原菌检查阳性的患者手术时,需要做好防护准备,穿好防护服等,从而避免手术器械对护理人员带来的物理性伤害,有效地减少病原菌侵入人体的几率;②实施规范化操作,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手术器械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器械的使用,如勤洗手并佩戴手套、装卸刀片要规范、采用托盘进行刀具等的传递。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手术过程中要专心谨慎,注意力集中,掌握手术进程,适应手术节奏,防止因紧张而发生失误;③手术过程中出现外伤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伤口周围进行挤压,以排除其内血液,并冲洗伤口,使用0.5%碘伏消毒处理,及时评估风险发生的情况,并跟踪监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④定时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室的洁净;对于手术后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2.5化学危害因素的防护:对于手术室化学危险因素的防护,主要是注意手术室的通风状况,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于空气污染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护理人员对空气污染危害的认识。尽量减少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同时在操作时须佩戴防护装置。对于麻醉机要定时维修和维护,管道出口处增加过滤装置,以过滤除掉挥发性的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减少手术室环境中挥发性的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浓度。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手术室 服务质量

根据卫生部关于深化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我院全面铺开,手术室也不例外。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而手术室护士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最精良的护理技术,还要更加全面的为广大患者及手术医生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开展,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原则,从环境、技术、人文等方面全面提高,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给予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早日康复。

1术前访视的改进

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都要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走到患者床旁,查对患者后面带微笑的自我介绍,耐心亲切的和患者交谈,详细的了解病史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讲解治疗疾病的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手术过程以及术后不适的原因,为此我们制作了《术前访视手册》,以真实的场景图片方便患者能更加形象的了解相关知识。并介绍本院历年来手术病人的情况,安排接受相同手术成功的病人介绍情况,使病人了解真情,做好思想准备,并树立信心,相信医院,相信医务人员,激发其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信心,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及病情,准备特殊的手术用物,如老年人及小孩,我们可以提前将手术室的温度升高,防止患者在手术时感冒。

2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护理细节

2.1手术器械“个性化”。根据手术医生的特殊需求购置专科手术器械,并对专科医生的特殊手术器械进行精细化管理,满足医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手术医生姓名命名器械包,特殊器械专人专用;制作特殊器械图谱,并配以文字说明,避免与普通器械混淆;根据手术医生习惯及操作特点制作“手术医生器械喜好卡”放置在手术间,以提醒护理人员根据医生习惯备齐器械,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手术成功率。

2.2手术护士“专科化”。实行专科管理,采用专科手术组人员固定及轮转制度,成立以手术科室为单位的专业组,设立专业组长和专科护士,并根据专科特点进行相应的专业细化,以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

2.3后勤服务“人性化”。为医生提供“人性化”的后勤服务,体现手术室“对医生的优质服务就是对患者的优质服务”理念。手术室着力打造温馨、舒适的茶歇环境,缓解医生工作压力与疲惫感。提供各种茶叶和咖啡、报刊阅览、洗浴用品等,为防止医生在休息区休息时着凉,手术室还准备了“加温衣、加温毯”。

2.4为小儿提供“母爱式”服务。手术室添置各类安全性强的玩具供患儿玩耍;购置小儿手术凝胶床垫保护患儿皮肤,避免压伤;允许患儿家属着装规范进入复苏室陪伴患儿,减少术后患儿哭闹,降低复苏期患儿风险的发生。

2.5为家属提供“清晰化”服务。设立温馨、舒适的家属等候区,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反馈患者手术进程,缓解家属焦虑、担忧的心理状态。等候区内建立健康知识宣传栏,陈列相关书籍供家属阅览,满足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3术中安全护理,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3.1全程跟踪服务。手术患者从入手术室到出手术室均需护士陪同,以便及时护理,对患者进行全程服务。首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接患者时与病房护士查对;入手术室时巡回护士第二次查对;麻醉前,医生、麻醉师、护士进行三方查对;手术开始前暂停,再次查对确认无误后开始手术;取下的标本,与医生核对后,进行固定并送检。其次,全程陪同患者。连台手术患者在等待间有护士陪同,建立静脉通道,并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手术患者的恐惧心理。

3.2微笑服务。巡回护士通过微笑把信心和温暖带给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馨热情的服务,消除对陌生环境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减轻痛苦、焦虑,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体会家人般的关怀,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3.3手术结束后护理。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及消毒液,整理好患者的衣物或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护切口和各种引流管、静脉通道等,对躁动患者采取适当束缚,把患者安全、平稳地送回病房,并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

4术后随访,提高管理水平

术后1~3天,到病房访视患者,先和患者拉家常,告诉他我就是你的责任护士,从术前1天、术中的护理都是我在为你服务;问候患者,说明来访目的;对于全麻患者告诉他手术很成功,你很勇敢,对我们的操作给予很大的配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对于非全麻患者,再次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适当介绍一些术后的注意事项、健康指导等。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无并发症及恢复情况,一方面丰富了护理经验,另一方面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手术室的社会效应。最后要征求患者及家属对于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意见与建议,定期做满意度调查。

优质护理服务是对患者、对医务人员、对护理团队姐妹们的全面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手术室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完善了手术室护士的人文修养,提高了我们的护理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手术室文化建设的品味。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2]翟丽霞,孙妍.关爱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J].中国伤残医学,2010,(6):154-155.

[3]陆琴.关注患者满意度,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J].医学信息,2010,(1):108.

手术室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8-02

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 ,我院作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分四批在全院范围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现覆盖率达到100%。手术室作为医院重点科室,积极相应号召,创建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安全港”。近年来,在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手术室通过不断摸索和创新,以加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服务内涵为切入点,积极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特色品牌,形成手术室专科护理特色 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取得了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和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 加大护理人力资源配备

根据整体护理要求进行岗位设置和调整人员结构,按照护理岗位任务和护理工作量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手术床与护士比达到1:3,同时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实施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洗涤中心集约化管理,把手术室护士从大量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实行弹性排班及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合理调配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根据次日手术量合理安排护士班次,使手术室人力、物资有效利用,科学的绩效量化考核建立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提供人力保障,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

2 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1 实行“365天24小时开放择期手术”服务。首先与科室充分沟通、密切配合,以确保手术配合的优质高效。同时合理安排各科手术时间(如周六、周日择期手术要在周一至五完成计划内手术后方能加台)、非正常上班时间内手术选择对术后恢复影响小的手术方式,在保证手术病人安全的同时又加快了病人术后的恢复。此项服务缩短了手术患者等候手术时间,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提升了手术室的服务能力,提高手术室工作满意度。

2.2 保证首台手术准时开台 召开手术室科室联系会,传达医务处设置首台手术切皮时间精神,同时手术室设置术前等候室,集中管理早上接来的手术患者。每天由夜班值班护士进行手术患者术前查对,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以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和紧张情绪;杜绝了以往晨交班时患者身边无人守候的盲区,保证了手术患者准确无误,手术顺利开台。

2.3 改变交班模式 精简晨交班内容,将交班时间控制在10min内,护士长将每日重要事项在公告栏上告知,护士随时浏览;同时,交班本放置于护士办公室供护士随时查阅。

2.4 缩短连台手术衔接时间 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进展情况提前通知手术室中控室值班护士长,再由护士长电话通知病房护士做好连台手术患者术前相关准备,有效缩短了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加快了手术台周转率。实施手术物品配送及回收。后勤保障组人员将连台手术物品及时配送到手术间,同时将待清洗的物品器械收回,避免了护士因准备手术物品及归还物品离开手术间,保证了护士在岗,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生的满意度。

3 做好围术期患者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支持服务

3.1 术前访视 各专科小组根据手术类别、手术方式和手术对象的不同,制作温馨的专科手术术前访视卡,使术前访视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数字平板电脑绘制作彩色宣教图谱,使患者对手术室环境、进入流程、手术、术前准备要点等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提高了术前访视满意度。

3.2 术中护理精细化 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主动给病人以热情的关怀,亲切问候。夜班护士术晨提前一小时调试病人最佳的空调温度;为病人穿上分体式手术保暖衣并盖上温暖舒适的床被,防止病人术后着凉感冒 ;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规范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手术时间长容易产生压疮,护士通过评估为患者身体受压部位贴上压疮贴妥善摆放并固定患者,配备各种型号及规格的预防压疮的乳胶垫,避免手术过程中压疮发生。购置加温箱,将术中输血、 输液、冲洗液加温至37℃后使用,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结束后为病人擦净血迹,穿好衣服,盖好被子保暖,将病人干净整洁地送回病房或麻醉复苏室。

3.3 术后随访 在术后2~3天内,手术室护士必须对手术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了解切口疼痛,肠蠕动情况,肢体血运、肢体活动度、肢体肿胀情况,有无压疮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2];同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患者对手术室的满意程度,留下联系卡进行出院后电话回访,确保手术患者获得完整性和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4 多措并举,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4.1 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以及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所要求的相关制度和流程,结合本院的护理工作实际,对相关制度和流程作进一步修订与完善。针对每日择期手术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建立手术安全质量控制档案,内容包括手术患者核对信息有误、手术部位未作标记、手术安全核查单未签名、特殊药物管理缺陷等等,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并在手术室信息公示栏上公示,要求及时改正,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同时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应用失效模式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管理。

4.2 制作操作视频,规范护理操作,内容包括技术操作,仪器操作、突发事件处理流程等方面,方便了教学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4.4 组建QC小组 国内许多文献报道 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3】。通过提出问题,现状调查,设定目标,鱼骨图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以及实施对策等过程,分析解决科内最突出、最容易收到成效的问题。QCC 活动的开展,对于解决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最佳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士们在小组会上脑力激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 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 【4】,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5 开展护理查房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综合能力。手术室护理查房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杜绝护理差错,提升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5]。在手术室教学小组的组织下,每月 2 次开展护理教学查房,不断夯实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通过查房,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通过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细节的查房使问题更加细化、更加明朗,抓住细节,查全查透,使得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5 多方兼顾,丰富服务内涵

5.1 为手术医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开展“医生的需要我知道”展示活动,根据每位主刀医生各自不同的手术习惯,包括手术器械、手术、电外科设备、术中用药、术中习惯用语、手术衣及手术鞋的尺码等等,护士们通过展示不同专科医生的手术习惯及生活需要整理成册供大家学习,使得手术配合更加默契,服务更加周到,医护关系更加和谐。

5.2 手术护士专科化。采用专科手术组人员固定制,提高专科手术配合质量,对手术医生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反馈并制定整改措施,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

5.3 后勤服务温馨化。设置休息区,提供饮用水、茶叶和咖啡等;设置有报刊架,陈列有多种报刊杂志;配备微波炉、冰箱供手术的医生就餐使用,从而尽量缓解医生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疲惫。

5.4 为手术患儿提供各类安全性的玩具及利用平板电脑播放动画片减轻了患儿哭闹和家长的焦虑。

5.5 为患者家属提供人性化服务。设立温馨舒适的家属等候区,提供周到的后勤服务;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反馈患者手术进程,缓解家属的焦虑和担忧,体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5.6 建立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与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开展联谊活动,增进感情,建立医护一体化,促进医护沟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科室还开展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英语小组、宣传小组、科研小组等,不仅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也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热情。

6 效果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强化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手术室全年手术量每年平均递增17.32%,首台手术病人患者入室到切皮时间平均缩短34.48 min,接台手术病人入室到切皮时间平均缩短10.64min,当日首台手术切皮准点率提高到95.75%。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病人在顺利接受手术的同时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不但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也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度,病人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5% 提高为99.2%; 医生满意度由原来的94.3% 提高为98.5%。优质护理服务促进了手术室护士的专业化发展,开展优质护理期间手术室新增专科护士9人,充实了专科护士队伍实力,提高了手术室护士整体技术水平。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要求,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模式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以达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转变护理模式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4

[2] 刘彬,李福宣,张健.解析患者隐性需求 拓展手术室优质服务内涵[J].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2012,27 (7) : 3-5.

[3] 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 21 2375 376.

手术室护理知识范文6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对手术效率方面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进行手术的140例普外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手术室管理模式,从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手术效率。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效率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是致命的危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其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因此,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保证手术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1]。精细化管理即使用精细化的分工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通过一定的标准和制度规范,来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手术效果,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工作中。我院手术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手术效率方面有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

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进行手术的140例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其中男78例、女62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8.9岁,排除:(1)有严重心、肝、肾器官疾病的患者;(2)有严重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3)恶性肿瘤的患者;(4)有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其手术类型:胆道手术33例、胃肠手术34例、腹股沟疝手术14例、乳腺手术4例、甲状腺手术3例、微创手术20例、传统手术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护人员、麻醉方式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室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手术室管理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工作环境从细节之处抓规范

建立合理的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做好手术室环境地面的消毒清洁工作,合理的手术室物品运转流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间物品、设施的摆放合理有序,利于操作。

1.2.2细节护理从细节之处抓质量

规范护士言行礼仪,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需求为主动服务,关爱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微笑服务患者及家属,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的进行[2]。

1.2.3物品管理从细节之处抓落实

专科仪器、设备专人检查维护,无菌间物品有醒目的标识,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对过期、污染、变质的物品,做好登记和管理,重点物品、药品做好班班交接工作,做好物品的管理工作。

1.2.4考核管理从细节之处抓实效

为手术室医护人员建立相关的考核标准,检验精细化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临床效果,监督并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慎独意识,提高工作质量,使护士主动充分的照顾患者的需求,利于反馈相关的管理结果。

1.2.5人员管理从细节之处抓高效

精细化的管理相关的护理人员,建立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不仅能够使护理工作安全连续的进行,而且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休息,在工作中有利于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减少发生医疗差错,从而实现整体工作能力的提高[3]。护士长主动关心护理人员情况,加强手术室防护措施的教育,保证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手术室自制的评分表进行护理质量的考评,包含5个方面:物品管理、无菌情况、知识考核、护理记录、健康宣教,每项细分成若干小项,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则效果越好;手术效率从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术后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满意度分为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得分≥85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的影响

观察组在物品管理、无菌情况、知识考核、护理记录、健康宣教等方面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精细化管理对手术效率的影响

观察组手术效率在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拥有各项设备和较高的建设成本,是对患者进行诊疗救治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管理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及人身安全有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规范管理工作会导致分工不清,工作混乱,造成手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影响患者手术的进行,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引起医疗纠纷[4]。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成效显著,能够使护士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提供服务,营造和谐环境,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真正贯穿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赖度,降低其焦虑情绪[5]。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对护士的相关专业知识要求更高,促进了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提升了整体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有效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通过本次观察发现,实施精细化手术室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手术效率,并且在医生、护士、患者三方面对手术的满意度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改善了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为推动医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值得手术室推广应用。

作者:王君娣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陈芋玉,吴应虬,黄爱丽,等.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41-43.

[2]许巧玲,冯娟,王日星.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2-144.

[3]路桂梅.手术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