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理工作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理工作汇总范文1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绩效考核;效果分析
最近几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新医改和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要求构建以公益性为中心的医院绩效管理机制,实施反映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机制是我国医改的重点。手术室作为医院重要科室,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医疗水平,不注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必然会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医院整体效益。所以,注重手术室医护人员绩效管理问题,对于提高医院效益和促进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1 绩效考核的内容与方法
1.1绩效考核方法 考评内容每个医院各不相同。大部分根据手术室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来制订。考核主要从政治和职业素养、主观能动性、综合护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比如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水平、沟通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协调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1]。
1.2绩效考核的方法 虽然目前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绩效考核还缺乏一套科学完善、适应我国各个医疗单位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在全国各地展开的各项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选择的考核方法应体现组织目标和评考核目的;考核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起到积极正面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考核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操作;评价方法节约成本等。下面分别介绍目前运用的几种绩效考核方法。
1.2.1清单法 清单法是指将手术术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划分为手术过程中的具体单项,将被考核护理人员的手术过程中各项情况与之对比,考察其匹配度,再参考每一具体单项在绩效考核中所占比例,最后得出考核成绩。根据得出考核成绩的方法的不同,分为简单法和加权法,简单法是对于每一单项在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例不进行量化,直接根据与具体单项标准的匹配度得出结果;加权法是对于每一单项在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例进行量化,然后根据权重,得出考核结果。
1.2.2 评语法 这种评核方法是评价者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业绩进行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侧重于描述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的突出行为,而非日常业绩。但是这种文字叙述缺乏准确的表达,容易参杂个人评价,也缺乏有力的考核标准,难以做出客观的结果。
1.2.3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侧重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一些特殊事件和突出表现来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比如说,突发事件中手术室护理人员表现的好与不好,日常工作中违反了医院规定甚至是相关法律,造成重大影响等。
这种评价方法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我们绝不能认为将绩效考核完全等同与关键事件法就是最为科学的,它忽略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的具体情况和表现,缺乏全面性。
1.2.4 360度绩效反馈法 360度绩效反馈法中的“360度”主要是指手术室护理人员综合考核的来源上,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搜集方法,从多角度从侧面来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并将从各个信息源搜集到的信息汇总,然后进行综合考评。在信息汇总的过程中,也渗入了清单法和评语法的要素[2]。
1.2.5目标管理法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绩效管理方法,定义为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社会形势和需求,制定出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很好体现了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一般步骤包括:建立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根据人员组成分配目标,并在适当达到资源配置下通过分配,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得知我,我院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以来,除了查对执行、无菌技术、文件书写3项外,其余得分均明显提高,说明实施绩效考核一年来,手术室护士人员工作能力、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均有明显提高,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有明显提高(见表1~2)。
3 讨论
绩效考核的作用建立在考核内容的合理性和考核结果的有效性上。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作用:①考核结果能够全方面反映当前手术室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以及单独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能够使医院领导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并为之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实践数据;②能够让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了解自身的护理业务水平,以及与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之间的差距,到底是落后了还是进步了;③在医院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双方都了解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和个人水平的基础上,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将实际的绩效考核工作上升为理论数据,反过来又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绩效考核方式方法的改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工作汇总范文2
通过应用风险预警机制对术前、术中、术后三关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发现并提出避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2010年6月~2011年11月依据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加强学习并实际应用风险预警机制,认识到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参与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科学的应用风险预警机制对术前、术中、术后三关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可以防范护理风险,并能真正确保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资料来源
我院为一家拥1000张床位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台15张。日均手术量20多例。年手术量约7000人次。由于手术逐年增多而复杂,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我院手术室建立了护理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对手术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与监控,强化防范意识,突出手术前预防,减少了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也大大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风险预警机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护理风险识别,手术室护理风险贯穿于术前,术中和术后。多发生在以下三关:术前准备关,护理风险存在于接运患者,卧床安全;术前查对,安置,器械物品准备及清点;术中配合,护理风险存在于使用各种仪器,如高频电刀、气压止血带及C型臂、显微镜等,用药输血,抢救配合及术中交接等重要环节;术后处理,护理风险存在于患者搬运,护送,器械物品及手术间的处理。
无菌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风险:无菌技术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生命线,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将会导致手术室内感染的发生,如打开无菌器械、敷料包时手臂横跨无菌区;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手臂放置范围超出无菌区;手术医生出汗掉在无菌敷料上,器械台敷料被生理盐水浸湿更换不及时等。
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风险:①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访视时要做到亲切和蔼、举止端庄,给患者以信任感,同时一定要注意交流时使用保护性语言,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核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根据手术单与相关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查对,按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情况及腕带标识将患者准确无误地接至手术间与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核对一切手术信息。②术中配合:物品管理:凡进入体腔、深部组织的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都应严格遵守清点制度,防止遗留患者体内。器械护士应对器械物品做到心中有数。配合医师进行手术,外来器械物品应严格执行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外来械必须在手术前经专人接收清点无误后进行登记,交由供应室清洗、检查、消毒灭菌并经生物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手术室。③抢救配合:手术中患者不可避免出现手术意外的风险,在术中出现意外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冷静密切配合术者,严格准时执行医嘱,执行三查七对原则。④术后处理: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应配合麻醉医师做好患者的搬运、护送,并回收器械物品,做好手术间污物的处理。
对潜在的风险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通过既往手术中出现的老问题,评估未发现的手术风险问题。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组织进行安全形势分析和讨论,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针对手术多、夜班时间人员少的情况下易发生风险问题,加强手术合理搭配,避免发生潜在的风险问题。
效果和体会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事前预警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防范。用 “零缺陷”理念,强化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了风险应对能力,用规章制度约束护理行为,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用爱岗敬业教育增强护士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高风险科室,只有加强护理风险预警,才能防范护理风险,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得以持续改进,为手术患者可靠地手术环境。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需要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手术室还必须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养成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良好习惯,引导护士依法行事。必须强化质控管理,注意细节,彻查工作流程中的潜在隐患,制定合理、科学、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与规章制度。只有如此,手术室才能有效规避和防范风险,保护患者的利益及自身的权益,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高效与人性化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玉平,沈莉,王爱华,等.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57-58.
手术室护理工作汇总范文3
【关键词】PDCA循环;基层医院;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1-02
风险管理就是让医护人员对潜在的危险有所警觉,并在风险可能导致损失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其目的是识别、评估和区别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后果。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安全因素已引起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医院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室的特殊工作环境、工作性质、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团队队员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而基层医院手术室在护理人员配置和仪器设备设施方面及开展手术等相关因素的限制使得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
加强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极为重要,不仅是手术室组织机构鉴别、评估、减轻患者、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机构资产风险的过程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手术危险因素,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1 PDCA循环管理法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
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使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英文缩写,因其周而复始地运转而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手术室风险管理其目的是引导护理人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目标与措施,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
1.1.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目标
1.1.1认真解读患者安全目标 2007年美国首先提出病人安全管理目标,倡导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同年中国医师协会颁布中国《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随后于2008年和2009年相继完善《2009-2010年中国患者安全目标》---要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1.2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目标 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严防病人意外伤发生;手术安全舒适;提高用药安全;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手术植入物安全;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安全使用电外科设备。
1.2不良事件的分析和风险评估 手术室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统计资料及原因分析。
1.2.1手术室常见不良事件
1)接错病人 同一病区连台手术时,没有按时间顺序接台时易出错。
2) 弄错手术部位 书写不规范,辩认困难,手术时未反复确认。曾有行肾切除时左右位置弄错。
3)手术安置不当 特殊手术安置时,皮肤、神经、血管等长时间受压,如膀胱截石位时腓总神经的损伤,上肢过度外展时或头低脚高位上肩托不当致臂丛神经的拉伤,后颅凹手术时面部皮肤被压伤,由于护理人员对标准未掌握或者重点细节忽视评估和检查流程所致。
4)电外科伤害 曾发生负极板未粘贴的情况下使用电刀,输出功率过大,手术病人身上带有金属[如金属假牙,安有心脏起搏器,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烫伤],术中病人皮肤与金属接触[1]。曾有报道未对病人负极板的完好粘贴便使用高频电刀,导致病人局部皮肤及组织烧伤。
5)仪器设备未处于完好状态 术前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开机检查,未及时发现故障。常见于吸引器无负压,电刀无功率输出,气压止血带漏气等。轻者延误手术时间,重者造成出血过多,甚至危及生命。
6)物品清点有误 胸腹腔和深部体腔手术,手术缝针、敷料、手术器械等小件物品的清点有误或术中缺损不完整,没有及时发现,遗失于胸腹腔;或操作不当、缝针弹出,寻找困难等。
7)器械准备不足 手术配合经验不足,术前未有效与主刀沟通,如器械、缝线、等因此延长了手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8)用药有误 药品摆放不规范,业务不熟悉[如对药品名称、作用机理、配伍禁忌不明了,尤其是有过敏史者。
9)病理标本丢失 由于器械护士工作疏忽,将术中取下的标本遗失,术中快速冰冻结果的错误告知,未征得家属同意已经焚烧的手术截下肢体等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0) 无菌观念不强 未掌握无菌技术和术中无瘤技术操作 ,术中涉及空腔脏器手术或污染手术未有效隔离,术中接触癌组织时未注意隔离,容易导致切中感染和癌细胞的种植。
11)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手术记录描述不准确,尤其是手术名称、术殊情况的记录不准确,一旦产生医疗纠纷,不利于举证。
12) 感染的风险 违反无菌技术操作,术中隔离意识差,尤其见于特殊感染病员行急诊手术时,相关血液检查不完善所致。
13) 其他意外受伤 如病员的跌伤。
1.2.2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差、缺乏慎独和协作精神等。
2)管理上的因素: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各类培训过少、监管力度不够、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
3)环境因素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需要多部门多人合作的地方,因手术功能的条件限制医护人员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工作,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各类干扰和有害因素集中使护理人员容易疲劳和精力不足。
2.风险管理 PDCA循环管理法
2.1实施前馈控制 通过相关课题的学习明确手术患者安全目标,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
2.1.1完善各类制度 手术病人交接和运送制度、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安置管理、手术病人压疮风险评估制度、植入物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抵押评估制度。
2.1.2规范各类流程 手术病人查对和交接流程,手术安置流程,手术物品清点及管理流程和各类手术风险预案处理流程。
2.2认真分析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及时予以改进和完善相关规范。
2.2.1科内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并明确成员职责和工作制度。
2.2.2科内护理质量安全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护士长重点对新开展手术、手、重点手术以及高风险护士手术配合情况进行及时检查,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以手术作为护理业务查房学习内容,及时完成系统性的学习,从经验不足上升到具有一定深度理论知识的掌握。
2.2.3每月定期汇总科内所发生不良事件:归类、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2.2..4晨会交班及时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手术护理安全工作作为护士长工作重点,充分利用晨会时间沟通和学习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启发低年资护士和带动高年资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和其风险管理经验。
2.3 强化各项培训 业务学习个人讲课(全科每名护士均参与讲课,以促使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业务查房管理、手术室专科操作培训、各类新手术仪器设备进入科室时的规范化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安全文化理念的引入,充分利用媒体报道相关案例学习其经验。
4 体会
4.1护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提高 通过不良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其发生概率逐年下降,通过晨间的反思提问和讨论,护士长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全科护士均参与其中。
4.2手术用物的完好率明显提升 通过不良事件的统计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要手术用物准备完好上得到较高评价,在此过程中各班护士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落实仪器检修和自身业务学习。
4.3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4.4患者满意度调查 通过实施前后的比较,患者满意度由2010年的90%逐次上升到98%。
5 讨论
通过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士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提升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从真正的意义上解读了手术病人安全管理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对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PDCA循环管理法。
手术室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改变了我们针对发生的缺陷予以批评和处理的“事后问责”的方法,而是以“预防”为主,在平时的工作岗位和各种检查中及时发现、识别、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并借鉴媒体报道的护理案例的经验教训,制定并实施预防性管理措施,从各个环节保证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邱惠琴,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防范手术安置中的风险因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7卷第24期141-143。
[2] 朱家英, 手术室风险管理实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1月第12卷第2期446-447。
[3] 夏艳、孙兆贞、罗惠等。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3期11-12。
[4] 赵俊智 手术室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求医问药2012年第10卷第3期 619-621。
[5] 李晓萍,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2006年10月第21卷第20期 61-62。
[6] 李学平, 前馈控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 2011.vol9.No12A 3174-3175.
[7] 高文江, 风险评估会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2011.12月第9卷第12期上旬版2631-2632。
[8] 黎彩玲,戴红霞,钟爱玲。手术病人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7,1〈7〉35-36
手术室护理工作汇总范文4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并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发展。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又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手术室人力资源质量也就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手术室的管理者如何改变、突破旧的管理方式,使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直接关系并影响到医院整体发展。现代手术管理者要站在医院的宏观角度,开动脑筋,拓展思路,学习管理新观念,建立、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机制,使人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1提高对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认识
1.1人力资源有效利用是医疗改革的迫切需要
医院改革的主要矛盾是医院资源的浪费和医院补偿不足并行。医院改革的思路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建立起优质、高效、低耗、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要解决现有条件下人力资源不足与医疗需求上升的矛盾,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必须进行内部挖潜和结构的调整。
1.2管理者要树立人力资源的效能管理理念
所谓资源,就是有投入,产出效能的经营资本。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将卫生技术人员群体作为医院经营的主要资源进行开发、管理。医院的人力资源是用于医疗投入一产出的活劳动,“人力资本”。手术室的管理不能只是停留在行政管理上,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的效能开发对管理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在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管理者必须树立资源=效能管理理念。利用现代管理的手段,使各级人员的知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释放出巨大的管理效能。
2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
2.1实施手术间责任制管理
2.1.1明确手术间责任人
手术间人员以不同职责进行人员配备和责任制管理,明确责任人的管理职责,使管理制度在最小范围内得到落实。
2.1.2减少护士班次更换的频率
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工作交接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工作效率,使手术间的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达到职责、人员、管理的一体化。
2.1.3提高手术间护士的责任意识
实施“谁主管,谁负责”,强化个人行为,提高整体意识。
2.2以手术需要为原则实施工作时间弹性管理
以手术为中心的弹性排班制。所谓弹性排班是在原有周期性排班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为解决人力资源紧缺、手术量大、急诊手术多等情况,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按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具体排班方法。它的特点在于班次弹性、休息弹性,能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保质、保量完成手术工作,又可以解决护士补休及个人假期的时间安排,使护士及时缓解倦怠情绪,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手术室护士工作的随机性、可变性大,护士个人的情况各异,要使护理人力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必须根据手术难度系数和护理工作量,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数,使护理工作量与护士人数相适应并做到动态补充。在护士的搭配上,要注意使其年龄、职称、专业知识背景、工作能力等方面形成一定的梯层结构,并兼顾护士在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互补。同时还要考虑医师的手术习惯与要求。
2.3护士长应加大质量管理力度
合理安排护士班次,实施手术间责任制管理,减少了手术间护士的更换频率,也缩短了护士长的排班时间,使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术间管理上,放在护理质量的检查上,使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2.4培养专科手术护士以提高护理质量
培养优秀的专科手术护士是加强人力资源的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专科护士可以提高专业效益,这是因为他们能把精力集中在临床护理的特殊方面,能将新的理论和设想试用于临床。他们的作用和职责各不一样,通常包括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和研究,他们所作的一切对他们所在部门的护理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培养中要注意处理好质与最的关系,即在立足全员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进行分类指导和有选择性的重点培养。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成立了腔镜护理组,确立组长职责;制定腔镜护士操作、考核标准。
2.5提高危重病人应急抢救能力
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高危孕产妇、急症、妇科疑难危重手术患者在手术中的抢救,迅速有效的实施各项急救操作,医院、科室定期举行各类技能操作,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确保病员安全。
2.6开展科技练兵以提高高科技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室内的高科技仪器越来越多。手术室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手术配合的技能,更要提高熟练掌握高科技仪器的能力,以顺应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了现代化手术护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2.7改善知识结构以向多学科发展
手术室护士的计算机系统操作、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必须尽快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和知识水平,向多学科领域发展.培养具有现代化知识结构的新型护理人才。
2.8加强手术室护士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衡量员工工作行为及协助其工作成长的过程,是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与表现进行有系统地评定,改善本身工作和决定建立改善计划和沟通的过程。
2.8.1建立并实施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实施绩效管理首先是明确质量标准并根据标准制定奖惩细则。首先将手术室工作分为吧台主管护士、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管理岗位,不同岗位计分值不同,强调向苦累岗位、高责任、高风险岗位倾斜分配。根据每个护士的实际工作数量,得到手术分值,按天、月累计成为该护士的工作数量积分。
2.8.2建立健全综合考核标准
在质量考核、数量考核基础上进行综合统计。护士长将每人每天的分值均公布于众,增加透明度。每月将手术计分、有效工作时间、工作质量考核分值进行汇总,考核分与当月奖金挂钩。其中考核分逐月累计,年终作为评优、聘用的主要依据。
2.8.3考核方法的实施
包括工作数量目标、工作质量目标、满意度调查及考核四个方面。工作数量目标包括手术配合时间、手术配合台次、夜班工作时间等;工作质量目标包括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等;满意度调查包括医生满意度调查和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围手术期访视等;考核包括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口头考核及各种资料等。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投入,提高了能量的产出,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数量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保证,但是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不仅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周荣慧、武瑶、白淑玲.医院改革中护理人力资源的台理配置与使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58.
[2] 陈敬云、庄倩、沈摈嫔 等.医院业务郭制卫生人力资源规范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585.
[3] 吴盛、廖振尔、陈虹 等.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发展战略.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73.
[4] 张正华、土建平.卫生管理队伍职业化探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647.
[5]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7.
手术室护理工作汇总范文5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手术种类多且繁杂,护理人员又短缺,因此护士长工作繁忙,既要参加手术又要管理全科工作,难免有忽视的方面。现今对手术室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有原先的护士长一人统一抓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质控小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对各级护理人员实现了全面考核,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做法
1.1 成立质控小组
组建五个质控小组,即:消毒隔离组、急救药品急救器材组、术中护理记录单书写组、护理安全组、护理质量管理组。由主管护师和高年资护师4~6 名组成,护士长对整个手术室的质控管理总负责,质控小组对本组的质量控制管理负责,形成一个质控管理网络,实现由护士长、质控小组的二级管理。
1.2 明确各小组管理检查内容
1.2.1 消毒隔离组
考核各消毒包内外有无化学指示带或卡,标记是否醒目,有无过期,包布应清洁无污渍、包扎符合要求。消毒包存放柜应干净、干燥,消毒包和未消毒包分室放置。无菌包开启后是否注明开启时间。消毒罐是否每周消毒两次、各类物品是否按其性质消毒灭菌。各类消毒液浓度是否符合要求,定期检测,定期更换。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符合要求。特殊感染手术后消毒处理符合要求。手术床上的床单应一用一更换,床单元整齐。术后手术间及时打扫整理,无污渍。地面用消毒液每天拖一次,拖把分开使用,标记醒目,定点放置。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无菌切口感染率<0.5﹪有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执行,空气、物品、手、内镜培养1 次/月。严格执行一人一管一用一灭菌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毁形、处理符合要求。垃圾分类放置。
1.2.2 急救药品急救器材组
抢救药品、器材是否做到六定。各种急救器材保养妥善,配备齐全,性能良好。根据规范化科室建设要求备有急救包,符合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都应熟悉各种抢救器材的性能及操作方法。药品无过期、沉淀、变质,不同剂量、剂型混放时应有醒目标记。备用吸引器干燥存放,性能良好,非一次性使用管道定期周消。使用中的吸引器储液瓶及时倾倒消毒。湿化瓶周期消毒到位,使用中的湿化瓶每日消毒、更换湿化液。中心吸引器性能完好,每次手术前巡回护士能认真检查。
1.2.3 术中护理记录单书写组
楣栏齐全,字迹清晰、整齐,记录及时、准确、完整、各项记录无遗漏。术中增添纱布、缝针、刀片、器械及时记录。使用植入性材料要在备注栏内详细注明名称、厂家、规格、数目,并贴好条形码。签名规范、修改规范。
1.2.4 护理安全组
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士知晓率100﹪术前、术后护送交接到位,腕带信息核对到位。对儿童、老年、昏迷、躁动、心理障碍患者保护措施到位,不发生坠床、烫伤、烧伤、压伤。三查七对执行到位,每月召开缺陷分析会,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不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各种器材账物相符,定期清点。有常规器械包数目本,包内物品种类、数目与账本相符。护士熟悉常规器械包种类和数目。专科器材分别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清点,定期保养。急救器材齐全,性能良好。植入性材料使用填写登记表,贴好条形码。有气体安全管理制度、标本送检管理制度,并执行到位。各项设施定期检查,确保完好。
1.2.5 护理质量管理组
在安全管理、消毒隔离、业务培训、服务规范、器械管理这五个方面去考核。安全管理考核内容:①规章制度齐全,核心作用制度护士知晓率100﹪。②术前、术后护送交接到位。③术中三查七对执行到位。④标本送检管理按制度执行。⑤术中无难免并发症。⑥气体源管理按制度执行。
⑦手术记录单书写符合要求。⑧每月有缺陷分析记录,定期有安全教育。消毒隔离考核内容:①无菌包管理符合要求。②执行无菌操作规范。③空气、物品、手、内镜培养1 次/月。④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按规范执行。⑤特殊感染手术后预消毒到位。⑥垃圾分类明确规范。业务培训考核内容:①有各级人员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②有三基三严培训考核计划,并落实到位。③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位。④有实习同学带教计划,并落实到位。⑤专科操作合格率100﹪(合格分≥90)。服务规范考核内容:①在岗在位,不闲聊。②急诊手术接通知单后15 分钟准备就绪。③择期手术访视率≥95%。④术中沟通到位率≥98%。⑤术后病人满意率≥90%。器械管理考核内容:①有常规器械包数目本,包内物品品种、数目与账本相符。②护士熟悉常规器械包种类与数目。③器械敷料专人管理,定期保养、无积灰。④器械应急完好,责任到人。⑤植入性材料严格把关,有章可循。⑥仪器设备专人保管,使用后登记。
1.3 实施
首先护士长在全科中选拔优秀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她们即要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责任心及洞察分析能力,能敢于指正,不徇私舞弊。然后护士长对选的全体质控小组成员进行质量管理及质控理念的培训,明确标准,掌握方法,质控小组每月按质控标准对自己负责的质控小组的护理质量全面考核,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月底再由护士长汇总组织召开全科的护理质量分析会,各小组汇报考核结果,指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整改措施,护士长对各小组工作进行评价,让全体护理人员都知道本月发生的事件,从而吸取教训,提醒今后的工作。质控小组在下月进行质控时不仅要对本月进行质控,而且要对上月发生的问题进行追踪质控,并在月底分析会上总结指出且应在指控本上有所体现。对管理好和工作好的小组和同志给予表扬鼓励,但对连续发生的差错要追踪责任人,并与奖金和年初的聘任挂钩。对差错易发生环节应集全体人员智慧,积极讨论和分析,举一反三,指出有效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及时修正考核标准,确保质量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
2 结果
实施了这一质控模式,大大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特别是服务态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护理带教,沟通技巧,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自身修养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如手术室无菌包合格率达100%,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小于0.05%,空气、医务人员手、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在各种检查中全部合格,巩固了护士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特别是专科配合的熟练程度大为提高,得到了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手术间布置规范统一,杜绝了过去物品用后随意放置使用时找不到却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现象,降低了质控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使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得到了管理,更有效地防范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了护理安全。
3 体会
3.1 实施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质量
科室每位护士都参与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了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质控小组每月的检查,将存在的问题作详细记录,使其他护士及时了解自己在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然后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会采取更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就会使护理工作时刻处于一个受控的状态。不断完善各项质控管理措施,使每位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各项规范要求养成了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会使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完成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质量,最后使得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不断的完善加强,是护理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3.2 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参与意识
护士在参与管理后,发挥了她们在质控中的骨干作用,也促进了她们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同时请她们负责培养帮助年轻护士提高业务水平,进行传帮带,能互相促进,互相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加强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协作精神,促进了护护关系。同时也减轻了护士长部分繁重事务。通过实施用护士参与管理质量控制的方法,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有利于护士的成长与提高,改变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将质量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分析原因和质量持续改进上,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3.3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科室质控组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注重质量的自我控制,保证了各项制度及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在工作中将病人的满意度来衡量护士工作的标准,能使护士加强责任心,时刻将病人是否得到最佳护理作为工作指标,工作中主动与病人沟通,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使病人的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工作汇总范文6
【关键词】 目标管理;手术室;带教
作者单位: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它通过管理目标的设置来激励组织成员,指导其行为,使个人的需要与组织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加强组织的全面计划管理,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1]。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之地,集医院内重要技术及仪器装备于一身。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业务面广、技术性高、无菌操作严格等特点。实习护士刚到手术室,往往会因这些特点而感到无从下手。另外手术室涉及科目繁多,手术种类多样,加上学生实习时间较短,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因其目标笼统而使得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每年接受各地实习护士约150名。学生来自10个以上的不同院校,包括中专、大专和本科三个学历层次,手术室实习的时间均为三周。为了更好地完成大纲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结合以往的经验和学生的意见,在2012年6月份开始尝试将目标管理法运用到手术室的教学中,初步取得预期效果,学生与老师普遍反映良好。
1 方法与过程
11 制定目标 由总带教老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实纲进行分析,明确目标;再将笼统的大纲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实习时间,对总目标进行初步分解并排序。实习前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讨论,将目标具体成各个小目标,确定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完成的任务并制定成表格。时间具体到每天和每周,内容和任务是环环相扣,基础目标在前,递进目标在后。学生将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记录,由带教老师核查及签名。提前完成者可以继续实施后面的目标,直至完成总目标。例如在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外科洗手法,这是进行手术配合的前提工作,应该在参加手术之前实现目标,我们就在第一周进行培训并完成。各种职责和病历书写等的了解则在实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对于各种小手术的器械配合工作,我们通过结合自身特点,通过第二周的接触熟悉到第三周的独立掌握等等。学生通过各个小目标的完成最后实现总目标,完成大纲要求。
12 实施目标 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共同制定了实习目标后,在实施的阶段,老师可以根据设定的目标,安排学习内容(包括各种图文录像、文字资料、操作演示、情景模拟、实际手术配合和及时的小组讨论组织教学查房等)。在实施的过程中,随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我们在不同小组中各选出一位代表,将问题汇总后进行分类,需要即时解决的马上予以解决,有代表性的则集中所有学生,进行分析解决,以保证目标的实施。
13 检查目标结果 通过每天一提问、每周检查实习记录、专科老师的评价以及转科前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成果。
2 结果
在采用目标管理法以后,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且因为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以前在对学生的提问中,总是很少人主动回答,即使回答了,答案的正确率也很低。通过明确目标后,在每天的一提问中,因为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事先准备比较充分,回答的结果也比较满意。鼓励学生积极对老师提问,互动的气氛活跃,这对老师也是一种促进,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截止到2012年12月,19名本科生在转科考核中,理论考试成绩95分以上16人,占842%,其余3人也在90分以上;操作考核成绩90分以上13人,占684%;另外6名也在85分以上,大大超出大纲要求。其他学历学生的转科考核成绩也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
3 总结
通过采用目标管理法,在制定目标及实施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并且有文献提出[2]: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可以给予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关注,并从思想上加以引导,从而提高临床实习的满意度。在手术室实习中采用目标管理后,学生的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而且除了学生实习成绩明显提高外,老师的带教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由于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学生在手术室实习时就不会因为科目繁多、操作程序陌生而无可适从。另外由小目标汇成大目标,可以分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不至于知难而退。加上及时的信息反馈,在工作中对学生多鼓励、表扬,使其不断增强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提高了带教的质量[3]。由于实践时间短,很多具体的操作,包括目标如何分解更合理、各种子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施目标中的干预时机、学习资料的选择和专科带教老师的培训等等问题,仍需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 考 文 献
[1] 姜小鹰护理管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