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字词

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24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个中学语文教学。

一、通览教材,高屋建瓴

初高中语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通读教材,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处理、知识的把握、教学的衔接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板块为例,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个板块进行编制,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而高中必修五册教材(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将初高中语文教材板块设置进行对比,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教材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说的能力。可以说,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无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

二、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学情。例如,语文摸底考试、高一新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学生交流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掌握学情后,就能根据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学,温故知新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试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l展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新内容时,可以找准时机适当地引入初中语文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支架,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这也是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教学衔接点值得教师重视。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为现代诗单元,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是现代诗单元。学习戴望舒《雨巷》时可联系《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联系《我爱这土地》。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是对诸子百家的深入探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先从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包括《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入手,让学生先回味曾经学过的内容,再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或可激发学生对先秦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四、指导学法,授人以渔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初中阶段提高不少,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下几种做法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发。

1.总结归纳,不断提升。以文言文学习为例,在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相关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作总结归纳。某个字或词可能在本单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或是有多重含义,我们可指导学生联想初中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并附上例句,归纳到指定的笔记本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积累大量的文言字词,熟练掌握各种文言语法知识,进而逐步读懂课外没学过的文言文。

2.学会摘录,添加批注。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和积累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摘录自己喜欢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抄写在笔记本上,这样既丰富了语文积累,又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还可练字,一举多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常常转瞬即逝,让学生养成做批注的习惯,记录思维瞬间,将终身受益。

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选修课 教学策略

1.引言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是语文课程结构改革的重大突破,是一个创新性的举动。选修课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具有重大作用。虽然选修课的作用可见一斑,但是一些高中教师在选修课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主要分析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策略。

2.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选修课在2003年开始设置,虽然距今十多年了,但是在开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教师对选修课的认识不足。比如说选修课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欠当、教学评价过于单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对选修课的态度不够认真,认为选修课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课下自己看,课上没有必要拿出太多时间,而是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必修课上面。有的高中对于选修课的考察不够重视,一些学生根本达不到选修课要求达到的目标。第二,不考虑高中生的实际水平,照搬大学选修课的模式。由于一些高中教师没有一套科学的、明确的教学方法,照搬大学教学模式。大学选修课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开设的,而高中生的知识储备还相对较少,不能很好地消化教师所讲内容,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大学选修课一般是教师讲一些重点内容,然后让学生课下看课外书,主要是以自学为主。若高中选修课也这样开设,则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有些大。第三,将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无视选修课设置上的独立性。虽然选修课与必修课有很大联系,但是选修课在设置上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有的教师喜欢将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练习题。比如说在学完文言文后,教师将选修课上的文章作为练习材料,让学生解释字词句。

3.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策略

3.1明确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

选修课的设置是语文课程改革结构的重大突破,是一个创新性的举动。选修课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具有重大作用。为了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个性,语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必修课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的知识,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的课程,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选修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潜能发展为现实,最终成为学生的特长。首先,选修课应该以必修课为基础,在掌握了必修课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将学得更好。必修课的开设应该为选修课的开设创造条件。其次,选修课应该在借鉴必修课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虽然选修课与必修课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两者在内容的侧重点和评价的标准上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师不应该将必修课的教学方法照搬到选修课上来,要形成一整套选修课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延伸。因此,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2选修课应该突出个性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学生发展特长和个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点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科目。教师要尊重学生所选择的模块或者文章,尊重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向。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学生的选择,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教师应该起到指导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小说专题时,许多学生喜欢在网上看一些有关电子书,有的学生喜欢看纸质的书籍,有的学生喜欢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喜欢探讨小说的语言、结构,有的喜欢对作家作品背景进行研究……无论学生研究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教师都应该给予尊重。

4.结语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无疑是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高中语文选修课对于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开发学生潜能、形成专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语文选修课教学。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查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选修课程的发展。明确选修与必修课的不同与联系;突出选修课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陈亚.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审美教育 ;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忽视点,但是这并不代表语文审美能力不重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以高考考试标准为教学目标,侧重学生逻辑能力和知识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让学生感受文字魅力,从课本中“看见”作者的当时写作的情景,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心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中国文学底蕴深厚,提高高中学生语文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美的感受也能刺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触发学生心底的追求美得欲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高中语文教育不仅能够传承历史的知识,也能够通过文学教材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中国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接受语文教育,至到高中教育为止,语文教育一直占领着重要的地位,他不仅能够让学生读懂文字含义,更能够让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但是现在我国语文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将文章段落分成几个小节,再分别讲授每小节的段落大意,语句含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时,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将部分经历用于分析课文中语句和文法,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主要思想一笔带过。造成这种教学现象是因为现在高考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够很快的提升,但是却不能够享受课文所带来的艺术感受,大大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策略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教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感受语文的美得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够感受文章的意境。例如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中《采薇》一文的学习,古文和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区别,现在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较少,在学习上更应该利用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将简单的文言文用华丽的词藻翻译成白话文,让学生从简单的的文言文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采薇采薇,微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室,;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为“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将深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有趣的白话文,将当时少数民族侵犯国家,将士因为大战有家不能归,一年又一年的思乡之情,通过文字和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展现在学生脑海中,对文章有了深刻的意识,既能学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深入挖掘课本中蕴含的美的元素

高中语文教材包含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既有深涩难懂的古代文言文,又有风趣幽默的白话文;既能学到我国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又能体会到优美抒情的古代诗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文学美得熏陶,引发审美想象力。以文学作品为例,古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螟》一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诗句中表达出来的艺术美,重点突出“浣女”及“渔舟”。只有洗衣女子的归来竹林才会热闹,渔舟摇曳荷花才会动摇,而正因为竹子林得茂密,莲荷的稠密,才能让作者从静景和动景的结合中,描绘出一副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的美好情境。通过对字词的深入探究,与作者共鸣,发掘出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3.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教育不再局限于小小的黑板,多媒体的运用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生动和魅力。现在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改变成舞台剧、电视剧或者电影,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这样直观的视觉冲击,比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讲课更富有感染力。在学习《红楼梦》一文中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中,在课堂上观看相关的电视剧,看到了当时贾家的富贵,黛玉的忐忑不安、王熙凤的泼辣性格、贾家四姐妹不一的神态、贾母的慈祥,在学生面前一一表现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教师不再仅限于课本教学,应该更多的将有利于学生的相关教学影片带入到课堂中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性的去探究其文学魅力,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学科是一门文字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学科,它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让学生视如宝库,用之不竭,取之不尽。语文教师充当着学生和艺术间的桥梁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文学美得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课堂不再是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是帮助学生插上诗意的翅膀,在丰富多彩的文学天空里飞翔,挖掘出文学作品的内在美。

参考文献:

[1]李玉新:谈听说训练与语文审美教育的融合[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邹贤敏:沉实笃行 立体观照——评《语文审美教育概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10期

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 高质量 课堂教学

新课改后,文言文比重的加大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理解和传承。同时,要鼓励学生欣赏古代文化,品味古人生活情怀,鉴赏古代文学知识,深化古代人文主义教育。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切不可依赖文言文教学参考书,要有自我见解。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展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及学习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大潮下,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是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主体的研究探讨,首先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作为教学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应当做好导入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强化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思考,自我挖掘,自我探讨,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师在日常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摆脱传统文言文教学理念束缚,打破陈规,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效改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我经过充分的教学备课,将文言文先整合成一段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采用故事导入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故事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展现形式,其本身是具有丰富情节、盎然趣意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故事导入时,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结构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组织学生上台表演,将文言文中的人物动作情节以上台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文言文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人文情怀的培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博大精神文化的精髓,新时代的中国人应当将其传承下去。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经过了编委会专家组的精心编撰,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古人的智慧和精华,都是名篇佳作。这些文章在过去千百年来,不断滋养着中华读书人,让他们时刻铭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发扬,它们是中华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过于功利化,文言文教学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文言文词汇、句式、结构等的生硬讲解,文言文也是有文化情怀的,教师要加深对文言文的领悟,教学课程要重视人文情怀培养,让学生熏陶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海之中,翱翔在中华国粹的天空之中。教师要以教学素养高标准要求自己,抓住文言文教学关键,深入挖掘文言文教材内容,探讨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文学内涵,以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人文情感向学生展现出来。简言之,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导入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文言文教材内容进行思考、研究、挖掘、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及合作交流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备案过程中,大量搜集与此文言文相关的知识文献,深入挖掘作者写作时代背景,当时的文化传统和人文风俗,等等,并不是仅仅依靠教学参考书,而是将所搜集的有效信息与学生的学习状态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古代人文情怀,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领悟渗透能力。

三、文言文教学策略演变

文言文的语言趣味性较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朗诵。诵读文言文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同时是一种生活享受。如今,高中教学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详尽,资料齐全,教师可利用教材的科学性,加强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领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朗诵,抓准文章节奏,读准难词字音,体会抑扬顿挫的精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下,对文言文的情感流露将有更加深刻独到的见解。

对于文言文教学而言,实词虚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词解释通常要涉及通假字、字词活用等现象,教师要带领学生弄清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环境。文言文学习一定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学生切不可对其进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要主动学习文言文,切不可被动受困于文言文学习环境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进行文言文比较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文言文是分课时逐渐推进的。学生往往缺乏不同课文的交叉渗透、融会贯通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依靠课堂。

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创设文言文教学情境,采用科学、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进完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和人文情怀,实现高质量的文言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文5

关键词:苏教版教材 高中语文 工具性 人文性 思想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6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精神、思想和追求的境界受到物质的干扰、诱惑;而高中时代是一个人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突出高中生审美能力、道德修养的培养,才能是他们成为合格的未来建设者。因此,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健康人格、个性发展、全面提升思想境界意义重大。

1 重视教材人文特点,明确教材人文思想挖掘侧重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创新色彩,是对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有效落实。该教材虽然还是以专题的形式组织选材,但是每一个专题都是围绕着统一的人文内涵而编制的。如此,使得人文性的三个表现: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得以充分凸显。

如苏教必修五的四个专题:“科学之光”针对这人与自然的层面,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追问科学的意义;“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给我展示了人性、人情之美,使学生对亲情、爱情、友情有了深刻的审美体验,无疑提高着他们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感受能力和思考意识。而“直面人生”“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两专题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具有勇往直前、直面人生、正视苦难的力量与信心;在问题探讨中对人文性的认识更深刻,受益更丰厚。于是,这样的教材多维提高着学生对人生意义、价值理念、道德素养,使得学生的人生境界能够高远,也使语文学习更加人文、自由而广阔。

2 加强人文工具联系,人文挖掘推进语文素养提高

我们的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经典的范文不仅具有着浓郁的人文色彩,还具有着很高的文学品味和学习借鉴的价值。因此,我们的人文学习不能脱离对教材语言美、结构美和艺术美的学习和把握。

如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精选了不同时代的诗歌与散文,对它们吟咏,能从富有青春气息的字里行间、艺术表达中获得思想与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会思考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以及生命的价值。如《沁园春・长沙》学习,我们要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从而把握作者形象,感受青年时代的业已具有的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因而,学会鉴赏品读诗歌,对诗歌中的一些重要词语理解和把握,掌握诗歌的鉴赏与评价的方法:如氛围的营造效果,抒情方式、诗歌中表现手法的体会掌握,在色彩的对比、动静的结合、视角的变化等手法中感受秋天的景物、动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竞自由”特质;从而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中感受作者抒写出的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怀和豪情壮志。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景物描写和真情实感表达的能力。

3 激发学习的兴趣,突出人文积淀提升思想境界

重视教材人文的挖掘、学习与探讨,能够对身心渐趋成熟的高中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人生境界的形成铺路奠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人文性的宣扬,调动他们美好的情感,不断激发、丰富他们的情感心灵,使得他们能够不断的修正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人文审美观点,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正确规划。

3.1重视情感激发,突出人文感受

苏教版教材重视选材的人文性,而所学课文的文学价值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就苏教版的必修、选修教材来看,都具有着很强的文学艺术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整体感知,语言知识与写作技法的学习,使得人文挖掘更实在、更深刻。

现实是学生学习压力大,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而网络、快餐文化、低俗读物对学生也极具诱惑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让他们爱上语文,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如《长亭送别》这一元曲学习,虽然该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诗歌的语言让学生缺少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泰坦尼克》的剪辑,听《爱无止境》,让学生谈谈对爱情的看法;从而让学生对真挚爱情形成不关乎金钱、无碍于地位的认识。然后引入《西厢记》的学习,通过对梗概的品读,感受崔莺莺为爱情大无畏的抗争。如此,学生就会生出学习的热情和对人物命运、情感探寻的兴趣。这样,学生能够对这篇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和品质有所认识,在反封建婚姻的主题学习中,获得人文底蕴的丰厚。

3.2加强合作探讨,推进人文吸收

激发学生对经典课文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发现作品的人性、人文美;还需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他们对作品中的人文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使自己的感悟更深。如古人有“读《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的说法。那么,我们在这一课文学习时候,肯定没有学生哭泣的。那么,古人这样的说法是否就没有道理了呢?我们可以在疏通字词,大致理解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一观点的用意,思考如何在课文中找到能够令人落泪的原因。这样,学生可以对课文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对传统的孝道有所认识,学生在李密的身世的讨论中,对“夙遭闵凶”有清晰的认识;知人论世,联系背景,对当时在笼罩下进退两难的中毅然选择先“尽孝后尽忠”感同身受;这样,不仅对“不哭者不孝”能够准确理解,更能使得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总之,针对苏教版高中语文重视人文性的这一教材特点,我们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很好的结合起来,点燃学生兴趣的挖掘教材人文底蕴,推进学生对人文的感悟、思考,从而使他们获得人文熏陶和感染,获得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必修字词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

目前,对文本细读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人认为文本细读就是对文本进行仔细、认真的阅读,对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深入和真切的感知,并进行阐述和分析。新批评学派认为文本细读是立足文本,以语言为立足点去看文本整体。文本细读与新课程在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上有内在的一致性,方法值得师生借鉴,因此将文本细读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然后将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对于文本的阅读也是如此,第一次读获得的是感性认识,是对文本浅层次的理解。要想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就要对文本进行细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把握文本的内涵,进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二、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现状

1.学生对文本细读的认识

目前,大部分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对文本细读的认识不够清晰。有近一半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文本细读,另外一半对文本细读有了解的学生中,也有一大半的学生对文本细读的内涵认识不清。然而要保证文本细读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细读的内涵,理解文本细读的实质和特点。

2.教师对文本细读的认识

教师在对文本细读的认识上和学生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教师都很重视对文本细读的教学。但教师在文本细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一部分教师在对文本细读的备课上准备不足,投入不够。没有深入地理解文本,无法向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粗浅化,缺少琢磨文本内容的过程。另外有一部分教师在文本细读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不够科学。在细读教学中,没能给学生充足自由的阅读时间,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能准确抓住文本的重点,降低了文本细读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的策略

1.从文本题目入手,把握主旨

文本题目是文章的总领,起到揭示主旨或概括内容的作用。从题目入手可以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总体把握。常用的把握文本题目的方法有语言揣摩法、语法分析法、语意联想法和有意设疑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字有助于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把握文章的主旨。比如在苏教版《金岳霖先生》一文中,文章题目就明确告诉了学生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而且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会想金岳霖是谁,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有趣的、幽默的还是有学问的?教师带着学生通过对题目的揣摩,可以引导学生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2.从文本语言入手,抓住细节

文章是作者表达自己意愿的载体。要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就要读懂作者的语言,理解构成文本的字词句。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文本语言入手常用的方法有: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以小见大;诵读品味,体察细微;比较替换,体会作者用意;依据题材,揣摩语言;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三中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渑池之会”中有这样的话:“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后面还有一句:“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吉缶。”在这两句话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令”和“为”字的意义。教师在讲解时,要告诉学生当时的背景,并联系课本语言进行分析。对这两个字进行细细咀嚼,品味其中的深层意蕴。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耐人寻味的情节,也可以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丰满。仅从这两个字学生就可以体味到秦国的强大和蛮横无理以及蔺相如的大义凌然和机智勇敢。虽是一字之别,但却是一次斗智斗勇的博弈。

3.从文本结构入手,立足整体

文章的结构是作品思想内容的体现,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对写的人、事、物的情感态度。细读文本结构常用的方法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抓住线索,理清思路;细读勾画,把握要旨。例如,在苏教版第四专题中的《兰亭集序》一文,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去诵读全文,通过初读文章来了解文章写作的缘由,当时的情形,成书的经过和本文的意义。抓住作者情感的变化,明确作序的要旨,初读后感知王羲之的情感世界。

理论来自实践,最终还是要应用于实践。文本细读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的作用,教师要重视文本细读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细读文本,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