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亮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亮点

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亮点范文1

一、深入开展以宪法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

1、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经验,全面提高全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

2、广泛动员各级机关、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深刻认识地方立法和依法治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快“法治”建设步伐。

3、积极开展以“每月一法”为专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国家法律颁布时间,制定具体普法计划,切实落实好每月的主题法制宣传活动。

二、广泛开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4、围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广泛开展与促进就业、发展教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住房拆迁、物价调整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打造“法律惠民”服务品牌,依法推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学习宣传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转方式、调结构保驾护航,促进我市强力突破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乡面貌改观,创新绿色发展,实现民生的保障和改善。

6、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使全社会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理念,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的大众化、社会化。

三、继续深化“法律七进”活动

7、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认真落实机关普法联络员制度,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不断增强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机关普法制度化。

8、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全面推广农村“1+10”(一名党员或普法骨干联系十户家庭)的普法模式,落实农村法制教育阵地“五个一”建设,加强农村“两委”成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实现农村普法多样化。

9、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一长三员”(楼长、普法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治安信息员)普法队伍的作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普法规范化。

10、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小手拉大手,我与家长同学法”、“模拟法庭”等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普法社会化。

11、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开展“诚信守法企业”、“文明守法经营户”等评比表彰活动,配备企业法律顾问,健全企业和企业职工维权机制,推动法律进车间、进班组、进工地,实现企业普法阵地化。

12.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全面落实“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普法工作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单位普法属地化。

13、深化“法律进家庭”活动。开展“遵纪守法光荣户”、“学法普法带头人”等评比表彰工作,增强家庭成员的民主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家庭普法常态化。

四、扎实推进法治创建工作

14、继续健全完善法治创建制度体系。建立完善法治创建组织形式,做到组织健全、人员到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法治机关、法治乡村、法治社区、法治学校、法治企业、法治单位和法治区市”7个创建标准。全市将选择1-2个镇街作为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法治镇街”创建活动。

15、定期开展法治创建监督检查。要主动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的支持,定期组织开展对法治创建情况的视察、检查和监督,以促进创建工作落实。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将于第四季度对全市法治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并作为评比表彰先进的依据。

16、开展基层依法治理评比表彰工作。继续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依法治教先进学校”、“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和评比表彰工作。年内,受到各级表彰的民主法治村(社区)达到70%以上。

五、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

17、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全市年内将着重培养并规范2个试点单位,适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18、巩固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四六制”工作格局。即以“六类”(在校、落榜、失学、待业、服刑在教和刑释解教)青少年法律需求为突破口;以青少年普法“六进”(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监所)活动为平台;以创建“六项机制”(领导机制、制度机制、队伍机制、资料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档案规范化机制)为保障;以建设“六个”普法渠道(广播电视普法频道、报刊法制栏目、互联网普法网站或网页、普法信息广场、青少年普法教材、普法维权平台)为载体,实现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常态化、集约化、规模化效应,全面营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浓厚氛围。

六、切实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19、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健全并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示范带动作用。

20、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守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学习,加大公务员法律知识测查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公务员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积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把法律知识培训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计划,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

22、扎实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四民主两公开”自觉性。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活动,提高其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能力,提高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质量。充分发挥农民工法制学校作用,定期对农民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消除乡村和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死角”和“盲点”。

23、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使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24、12月份,将分别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村(居)“两委”成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

七、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25、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组织各类媒体开设法制专版、专栏、频道、网站等,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

26、整合优化社会资源,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文化团体和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优势,推动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有机结合,培育一批有特色、高品味的法治文化示范点,打造法治文化精品。

八、全面加强普法队伍和阵地建设

27、要按照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普法队伍的要求,全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专职队伍、各级普法讲师团队伍、普法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类普法骨干。

28、抓好普法骨干培训。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全面提升全市普法宣传教育骨干队伍素质。上半年,市里将对普法骨干进行集中轮训,使之全面掌握《“六五”普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式方法,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9、巩固强化传统普法阵地建设,努力打造新型普法阵地。在继续健全和巩固法制宣传栏、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站、普法大集、法治广场、法治公园和法治楼院等传统普法阵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政法在线》、“以案释法”等媒体普法专题栏目,探讨建立大型普法广告宣传牌(屏)、普法网站(页)等普法阵地,培育普法“亮点”。

30、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普法氛围。把每年的12月份作为全市“法制宣传月”,深入开展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为主导、以宣传宪法为核心的各类宣传活动;把每个季度的第4周作为全市“法制宣传周”;把每个月的第4天作为全市的“法制宣传日”。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时机,开展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普法教育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九、健全和完善普法保障机制

31、及时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确保机构健全、人员到位、领导有力。

32、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所确立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需求,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亮点范文2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这一主线,突出“购销调控、品牌创建”两个重点,抓好“粮食合作社、放心粮油店和智慧粮食”三个提升,实现“国企改革、市场监管、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四个突破,为“打造增长极、共筑崛起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重点目标

市、县区两级全部出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粮食购销总量达到100亿斤;完成大米展示展销中心(军粮应急配送中心)建设和大米产业发展联盟组建,建设“大米”优质基地5万亩;全力推进今世缘(中国)粮食循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续建、新建粮库仓容14万吨以上,完成4个烘干项目建设,粮食仓储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推进智慧粮食建设,完成市级粮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6个智慧粮库升级工程建设;创建10个“放心粮油示范店”,星级粮食合作社总数达20个;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率提高10个百分点,土地性质变更率达10%;强化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落实粮食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对地方储备粮油出入库质量、品质、卫生监督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重点工作

(一)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尽快出台市级考核办法,各县区抓紧出台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督促认真实施,形成长效机制。注重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部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形成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合力。建立粮食安全工作绩效考核机制,由市粮食局牵头,会同市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各县区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抓好粮食收储现代化指标考核,弥补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收购量、粮食烘干能力建设、物联网智慧粮库建设三个短板,力争在省级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各县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二)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科学谋划我市粮食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省粮食流通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流通工作迈上新台阶的目标定位和序时进度。(各县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三)做好粮食收购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守住“不打白条”、“不出现卖粮难”两条底线,以“去库存、增仓容、抓规范、优服务”为抓手,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向上多争取托市粮拍卖计划或移库指标,争取社会企业参与政策性收购,加大租仓收购力度,充分利用社会企业仓容。加快建仓修仓进度,加大腾仓并容、即购即销力度,增强收储能力。制定销售计划,小麦收购前地方储备小麦和自营粮全部销售、轮换出库。推动粮食收购“六统一”全覆盖、粮管所(库)主任业务培训全覆盖、收储信息化系统应用全覆盖。政策宣传做到“立体化”,确保“现场有公示、媒体有公告、售粮有手册、手机有短信、咨询有解读、投诉有答复”。推进服务“重点化”,建立健全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信息档案。探索建立“放心售粮”APP服务平台,及时为种粮农民提供托市库点布局、收购质价办法、市场行情变化、粮库仓容情况等惠农服务信息。(各县区粮食局、购销调控处)

(四)提升购销调控能力。制定出台《市储备粮管理办法》、《市储备粮轮换办法》。建成地方储备粮网上管理系统,形成视频监控、粮情监控、数量监管网络管理新模式。开展储备粮经营风险防范调研,研究探索降低储备粮经营风险的有效机制。推进应急供应、军粮供应、放心粮油、成品粮油储备、主食产业化融合发展,支持粮食应急加工、应急网点等载体建设,夯实粮食应急体系,做好价格监测预警。组织企业参加国内重点区域粮食产销衔接活动,展示我市原粮资源优势和“大米”等品牌产品。继续深化宁淮产销合作,在分解落实50万亩优质稻米保供基地、10万吨稻米供应任务的基础上,分解落实3.6万吨宁淮应急成品粮保供任务,在南京建立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展示展销窗口,举办宁淮粮食产销衔接活动。推动各县区制定星级示范社创建计划,确保年底全市星级粮食合作社数量达20个。(各县区粮食局、购销调控处)

(五)推进淮米品牌建设。制定年度对外宣传方案和参展方案,积极组织市内企业参加国内知名的粮油博览会,利用各种平台做好宣传,提高大米知名度、美誉度。联合《粮油市场报》,开展“大米杯·稻香千年”征文大赛,筹办“大米•中国粮油财富论坛”暨“大米产业发展论坛”。筛选引导稻米生产、大米加工、大型粮库、贸易公司、电商等大米产业关联的优质企业入盟,尽快完成大米产业发展联盟组建。确保大米展示展销中心(军粮应急配送中心)4月份投入使用。搭建大米电商平台,构建“O2O”(线上与线下)二位一体的大米立体式销售渠道。修订《大米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申请“大米”新LOGO地理证明商标注册、新包装专利保护,开发大米新系列包装2套以上。围绕50万亩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任务,在环白马湖、洪泽湖周边等地建设“大米”优质基地5万亩,从品种、育秧等环节入手,大力推进“稻虾轮作”、“绿肥种植”等有机种植方式,创建样板示范基地5000亩。全力争取省局大米全产业链发展扶持资金和市政府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统筹调度宁淮优质稻米基地建设资金,加大对“大米”核心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在样板示范基地建设、新型包装印制、宣传推介活动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各县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市粮食行业协会)

(六)加快仓储项目建设。续建、新建粮库仓容14万吨以上,确保4个仓储项目和金湖金南、盱眙城南粮库2个烘干项目夏粮收购前完工。确保今世缘(中国)粮食循环产业园一期、城南粮库2个仓储项目,金湖石港、淮阴区刘老庄2个烘干项目年内完工。确保新建粮库全部达到新“四合一”储粮技术标准,具备信息化功能。(涟水县粮食局、盱眙县粮食局、金湖县粮食局、区粮食局、淮阴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七)升级智慧粮食工程。立足理念领先、技术领先、规范领先的原则,围绕流程再现、流程再造、流程再创的导向,力争秋粮收购前,全面建成市级粮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和6个智慧粮库升级工程。26个市县储备粮库点全部安装粮情测控系统、可视化系统,全面、直观、及时掌握储备粮在库情况,实现对储备粮全过程远程监管。(各县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八)服务粮食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联动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切实加强与中粮、中储粮、苏粮、农垦等大型粮食集团沟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深入开展“101%服务流动红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牵头成立粮企沙龙,将其建设成对接政策、互相交流、学习提高、成果展示和深化合作的平台。加快推进市粮食产业园建设,全面加强市直属粮食储备库管理,完备手续,完善功能,提升功效,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县区粮食局、市直属粮食储备库、产业发展处、办公室)

(九)深化国有粮企改革。推进“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通过并购重组、混合所有、强强联合等多种途径,对基层粮站重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继续推进“购销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收储库点”的发展模式,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量整合至58家,重组率提高10个百分点。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全面推进土地性质变更,力争在1-2个县区取得突破,全市土地性质变更率达10%。开展经营管理规范年活动,重点培育10个示范企业。鼓励和推动粮食收储企业采取“1+N”经营模式,实现产业链向生产、服务、深加工领域延伸。(各县区粮食局、政策法规处)

(十)推进依法治粮建设。进一步健全各县区人员、经费保障,配齐移动执法仪、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调查取证器材,添置粮油数量和质量快捷检查设备。开展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编印《粮食行政执法典型案例选编》,提升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完善粮食监督举报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对粮食经纪人队伍的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粮食经纪人管理意见》。(各县区粮食局、市粮食行政执法支队)

(十一)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完成2016年度粮食库存检查,组织好市级普查,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复查。开展政策性粮食购销、地方储备粮、军供粮、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重点开展夏秋粮收购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转圈粮”、拖欠售粮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问责一起。开展“放心粮油店”专项检查,评选一批“放心粮油示范店”,新创一批“放心粮油店”,完善能进能出机制,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各县区粮食局、市粮食行政执法支队)

(十二)加强质检能力建设。推动县区粮食质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市、县、库(所)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做到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管工作有序、稳定、可控开展。推动县区建立或联合重点库建立粮食质量监测检验机构,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场地、设备、人员,开展粮食质量、品质检验及重金属、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快速检验,落实粮食收储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障粮食消费安全。(各县区粮食局、市粮油质量监测所)

(十三)抓实行业安全生产。制定出台安全生产年度要点和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依托市级粮食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安全生产检查整改的网络化管理。健全制度,严格举措,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各县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十四)抓好粮食行业宣传。全年在各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500篇以上,其中国家级10篇、省级30篇、市重点媒体100篇以上。按照“周周有看点,月月有重点,季季有热点,年年有亮点”的思路,在《新华日报》、《粮油市场报》、《日报》和电视台、电台等开展密集宣传。联合县区政府举办世界粮食日、法治宣传日和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加大粮食政策法规、质量安全、节粮减损等宣传。加强粮食文化建设,弘扬“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开展“最美粮食人”事迹系列宣传。突出大米品牌建设、粮食收购进行时、粮食收购服务、智慧粮食工程等重点工作宣传。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实行县区、处室“一月一通报”制度,年终量化考核,奖惩兑现,对信息工作不力的县区、处室、单位和个人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各县区粮食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