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范文1

一、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二、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以便学习理解记忆

一般而言,学生是从初中开始正式大量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课程学习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对有些相关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通假字中“有”通“又”,虚词“而”所表示的五种关系。在讲解比较容易记住的“有”时,就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只要提醒学生记住就可以了,但是在讲解“而”字的时候就应该多花些时间,还要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考查,以加强学生的记忆。

高中的文言文教学还应该注重点面结合,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它毕竟是远离时代的东西,其中会有很多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字,甚至还有一些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的字词。而这些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更是考试的重点,因此,教师应当要以这些内容为教学重点,然后由点到面,以此提高高中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牢记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范文2

关键词: 意象教学 高中语文 诗词鉴赏

意象是诗词的灵魂,是诗人情感的凝聚,诗人的悲欢离合可以通过意象从诗词中体现出来。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老师要利用语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体现语文课程人文主义理念的方式之一。

1.通过朗读诗词找出意象

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意象,能读懂意象就已经迈开了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读懂、读准古诗词,读懂并非是对整篇古诗词说的,而是指诗词中的字和词。读准是专门针对古诗词的字音,特别是一首古诗词里面有很多多音字、通假字等需要读准其正确的字音。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过程中,只有弄明白多音字及通假字的音准,才能真正体现朗读的效果,进而更好地理解。例如在高中语文《蜀道难》里的一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句统领全文的句子,使诗人豪放的情感充分得到体现,学生朗读这一句的时候要有声势一些,读出豪放的感觉。这些词句融入了散文语句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蜀道难的惊叹,且这样惊叹的情感是非常强烈的。本来“噫吁”已经能够表达惊叹之情,再加上使用“乎”、“哉”等延长音将惊叹之情渲染得更强烈。

在读诗词的时候要注意领会意象,诗词里面的意象是需要通过词语、句子结合体现的,所以在分析、度诗词的时候,老师应该教学生使用自身的思维方式把散乱的物象整理形成诗词的意象。

2.创建情景感受意象

2.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仅通过朗读词句从字面上理解什么是“大江东去浪淘尽”或者“惊涛拍岸”等壮观的情景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能够展示赤壁景观的视频和图片,以此引导学生从诗词里体验险怪、感受汹涌,并配以想象力,就能简单地将诗词中浪花拍打石壁而四处飞溅的场景直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又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老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把和杜甫相关的画面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人写此诗的内心世界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再加上对诗歌反复朗读更能使学生体会诗人当时艰难潦倒的感受。

2.2将自身感受与诗词本身的意蕴进行对比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身感受与文中体现的蕴意相比较,充分理解诗词。同学之间应互相交流感受,因为每个学生对一首诗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与诗词本身要表达的意蕴相比看,每个学生理解的意思肯定会存在差异性,所以此时若通过对比、交流的方式就可以把诗词本身的意蕴完整地表达出来。例如《鹊桥仙》一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及“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进行自我理解的对比,让学生从本质上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理解透彻。

3.实施有效的拓展来理解意象

要很好地把握意象、理解意象,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的,同时这是一个持续丰富历程的过程,该过程转变成由书本与生活相结合、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向课外拓展的引导,让学生对意象的理解、把握程度在课外拓展中得到提高。

3.1重视学生的积累

学生要了解并掌握不同的意象代表的含义就要注重积累。比如是高洁、坚贞的意义,在诗人元稹的《》一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宋代诗人陈亮的《梅花》中,梅花就有顽强、高傲的含义。除此之外,兰花、主治、杜鹃、莲花等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物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积累这些物象所指的含义,才能在诗词鉴赏中轻松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3.2重视谐音的运用

在诗词鉴赏中还要重视谐音的运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谐音丰富诗词的意象。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些诗人利用谐音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柳”的谐音就是“留”,诗人写作时通常会借用“柳”体现挽留的意思,所以折柳送友人的习俗才会出现,在李白的《折杨柳》和柳永的《雨霖铃》里就充分地运用谐音体现不舍之情。又如“莲”的谐音就是“怜”的意思,在南朝乐府《西洲曲》里就利用借助“怜”的谐音体现女子对男子的思念和纯洁的爱情。

4.结语

意象是诗词的灵魂,如果老师利用意象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经过长期的锻炼,学生在面对某些生疏的诗词时,就可以对其进行鉴赏,理解诗人表达的意思,领悟其感受。利用意象教学的方式能使学生形象贴切地理解、鉴赏诗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促进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范文3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最大的发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但在实际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极度缺乏热情,大多数学生并不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一到古文课,学生昏昏欲睡,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右耳进左耳出。看到学生课堂上不知所云的反应和试卷上残不忍睹的答案,笔者不禁深深感叹:古文课上,学生的两只耳朵一定都睡着了!文言文本身难懂,枯燥,它的语法结构与我们平时交流用语迥然不同,加之时下快餐文化助长了莘莘学子浮躁功利的心态,这都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其次,对于学生学习古文的漠然态度,教师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到底是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还是古代文化的传承,文言文教学是“文教”还是“言教”?对此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使得文言文教学价值取向模糊不清。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一味强调记忆、背诵,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教学过程模式化。再加上课改之后课程紧张,课时少,容量大,文言文教学评价又主要依靠考试,侧重于终结性评价。很多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上也容易存在着一种比较功利的心态,因而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文言字词的讲解以及文言知识上面,留下的大多是文章的形式和文字符号。

二、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1、联系史实及文章内容相关背景,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

2、字、词、句式的翻译教学要灵活多样。

《学科标准》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

所谓“活”,就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动灵活,增强互动性,便于让学生接受。例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初中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 “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

3、善于点拨,背景要力求准确。

诵读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郎读课文,它必须尊重创作者铸在文章中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而这思想感情不是一开始就能把握得准的,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起初应让学生自学,最好是默读,发现问题,初识文意;其次是质疑和答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而诵读则在这两个步骤之后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来。这一步做好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必须忠实于原文,力求词句准确,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流传于世并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多为古代名篇,其语言的优美和谐和准确严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是典范。而我们中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水平随意加改变,多数只能改糟,不会改好,这就会把自己引上学习语言的歧途。

4、传授文言文学习技巧。

正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高途径

就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来说,不仅是弘扬国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现阶段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手段单一导致课程索然无味等现状,严重阻碍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这一结论发挥的作用更是明显。就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几乎是谈“文”色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不起学习兴趣,由于文言文一些字词的古今差异,掌握起来也是颇费工夫。周而复始,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文言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基于此种学习现状,要想有效优化语文文言文课堂,最主要的工作是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关注度,对课程内容知识具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才有可能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步伐,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师可以从文言文学习短期内作用的重要性出发,对学生进行“威逼”,众所周知,高考的语文科目中,文言文是作为单独考点对学生进行考查的,而且分数比重较高。从应试的角度讲,如果学生想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文言文部分是非抓不可;二,从文言文学习的长远作用来看,通过对文言文的相关学习,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一些优良品质,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如从《赤壁赋》中可以学习到苏轼的豪迈,《游褒禅山记》中可以了解到志向的重要性。将短期激励与长期启发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有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今后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于包揽所有知识点的讲解,甚至记笔记的课堂习惯,教师都会进行提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也就相应的产生了学习惰性,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形成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一遇到具体的应用,脑袋里却一片空白。这样的教学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阶段语文科目的主要教学目标从原来的知识掌握型转向知识应用型,因此,相应的教学理念也应发生转变。过去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传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记住一些通假字的古今释义以及一些文言字词的理解,而现阶段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文言文理解方法,便于学生今后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换言之,即授“渔”而非授“鱼”,教师应将自身从讲台上解放出来,尽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全权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些字词,如卒、文、道等,当在文中遇到上诉字词时,建议教师不宜为了节省课程时间直接告诉学生相关释义,如果课程时间不够,那么可以让学生做好标记,在课后进行整理,作为当天的课后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慢慢习惯于自己去寻找答案,形成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形式

随着多媒体硬件的普及,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硬件丰富课程形式已经是普遍现象。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视听,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程度,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相应的课程教学质量。文言文属于国学范畴,较语文课程的其他内容可能更为严谨,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内容稍显枯燥,一提到文言文教学,大多数学生脑海里出现的都是“之乎者也”的画面。因此,文言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除了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之外,还应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进行实质性的质量提升。如就《赤壁赋》这一章的学习,教学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除了进行日常的备课工作之外,还应通过互联网去收集一些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可以是记录片,甚至是某个电影片段也行。教师可以在播放多媒体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便会主动的参与到相应的课程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漫无目的的情况。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适当的开展情境教学以及诵读活动,从更多角度让学生了解到文言文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都是高中语文文言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课程中,并且不断对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为高中课程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晓茜. 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学周刊,2011.

[2] 吕晶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注释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5:54.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范文5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积累; 质疑;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61-01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奋笔疾书老师强调的各种文言知识,以致书本上记录得密密麻麻,翻译时对照记录的语句就行了。教师一堂课讲个不停,学生一堂课记个不停。这种教法学法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积极地动脑、动手;虽然当时听"懂"了,但印象不深。因此教师一讲到底,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不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和掌握的程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①这就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那怎样让学生能真正学好文言文呢?我认为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 诵读琅琅上口 提高记忆效率

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叶圣陶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②实践证明,通过反复诵读,利用文言构词造句的特点以及语音停顿、逻辑重音、语气声调等诵读要诀来深化词义句意的理解辨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明白事理,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诵读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很多时候,我和学生都陶醉在书声中,忘记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那优美旋律的朗读声,构成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自主阅读交流 加强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交流是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发散,在交流中问题越辩越明,学习积极性也高涨。老师的条分屡析应该由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代替。让学生具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加以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收获特大,改变了过去由老师一人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都觉得枯燥无味的单向活动的教学局面。老师传授的是学生想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为自己而学,在学习中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也锻炼了胆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3 每课及时积累 巩固拓展延伸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我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篇课文练习题涉及的实词、虚词,人人必须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 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我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

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整理了不少。有:"走"系列词――步、趋、行、走、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 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4 学习方法汇报 示范力量无穷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注重方法的引导,并且方法的介绍不只是由我越俎代庖,也让学习有方法的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方法是学生的实践中来,切实可行,很有示范性。学生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归纳总结法:学过一个单元后就应该对文言文的知识作小结,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之、者、于、以、而)概括,把松散的知识加以梳理,知识就系统化、科学化,便于复习、应考。有自出试题法:把文言文的知识用习题加以整理,编成一道一道的题,清晰、醒目, 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再一次巩固、复习,并通过试题提炼出重点、难点、考点,对知识的梳理更有条理。大致的题型是:字音字形字义、句子的翻译、大意的理解、人物的性格分析、朗读的节奏把握等方面,多角度理解课文。出好试题后,全班交换做题,起到了知识的补充、交流作用。积累名句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到优美的句子,有警示意义的句子就摘抄,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一读多得,其乐无穷。如《论语》、《劝学》、《滕王阁序》、等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以上的浅见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但我认为"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一定能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通假字整理范文6

一、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动力

高三的语文学习,对语文课堂的气氛活跃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高三语文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意识。不仅能够简单地把课堂知识学会,更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三学生的语文学习要适当降低学习难度,真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化,真正准备充足,打好高考这一仗。

诗词鉴赏通常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因其是高考重要考点,所以,考生由于心理焦虑,考到的题型也大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交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在讲解王之涣的《凉州词》时,

试题: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我让学生理解,概括景物的诗句,需要深刻理解诗的写作背景,作者是在什么情景下完成的。通过时间、地点加以想象,当时是何种情景,作者写诗的用意,根据这些特点,概括和发挥自己的思维,去了解和感知当时的场景,据此,我们了解,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通过描写黄河,使画面具有动感;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通过这一描写,达到作者所要渲染的气氛。学生理解了解题思路,根据自己的思想来完成答题,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再如,讲解诗歌炼字这一考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以下答题步骤:

第一步,了解该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第二步,该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三步,把该字在原句中的语义弄清。

第四步,点出该字的作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五步,指导学生点出该字的作用要考虑该字是什么词性。如果该字是动词,或者这个字有几个词性,在句子中用到的是哪一词性,为什么;如果该字为副词要知道副词的最重要作用是什么,是用来突出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规范答题格式,通过一系列的联系,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限制答题格式,教给答题技巧,却不限制学生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降低学习难度给学生信心,使学生能够对课堂上的学习更有兴趣,为高三语文复习打好基础。

二、确立目标扎实行动,力争得分万无一失

高三语文的学习,最主要是为了高考,我们制定的大目标,都需要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来完成,也就是说,小目标全部实现以后,大目标也就跟着实现了。不妨把高三语文学习中的难点都找出来,一个一个攻克。

1.背诵部分,确保满分

诗词背诵是高中语文的一大块,诗词的背诵不仅仅要背下来,还需要闭上眼睛就知道这句诗里的每一个字的写法。这不是死记硬背,需要对文章有较好的理解,针对每个字都仔细推敲,理解之后不论是名词动用还是通假字,都能够很好的把握,确保背诵部分都能万无一失,拿到满分。记住了以后,要在高考前反复背诵和默写,确保考场上不会因紧张而丢分,忘字。

2.文言文翻译,争取字字能落实

文言文这一块,所出题型不仅仅是背诵默写的程度了,要确保文言文拿出来一句话,能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诉求,能够理解文章含义,逐字逐句的斟酌、推敲,不论是实词还是虚词,都需要明确理解,争取把着重点落实到每个字上。

3.写作部分,规范合题意

写作,可以说是高三语文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数学生头痛的一项。每每作文练习的时候,能顺利理清思路,看好命题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在复习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切合题意,不歪解材料,语言流畅,中心明确。不论是什么文体,首先要确保行文流畅,让读者能够明白写作思路,平时多积累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适时应用到写作中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切实提高听课效率,有效落实考点知识

高一、高二的课堂都是针对教材的,偏向于语文素养的熏陶涵养。而高三的课堂是针对高考大纲上的考点逐一复习的,偏向于知识点的记忆,为高考语文能打高分打基础。因此,学生的听课习惯要有所改变。

1.学会调控情绪,尽量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高三学习要注重考点,将语文的考点放在首位上逐个复习,精力高度集中到重点上来,为的是能够在高考中拿到优异的成绩。

2.适时、及时地做好课堂笔记

高三语文需要学生在教师讲考点的时候着重记忆,通过教师的强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再配上勤动笔、记笔记的好习惯,通过对笔记的利用,适时翻看,也能提升效率。

3.争取在课堂中便能掌握知识点,甚至能够运用

高三是和时间在赛跑,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充分利用。然而,繁杂的复习题,如星星般的考点,都要求高三学生这一年要更加用心。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一定要强迫自己在课堂上就能够记住,并且应用的时候能顺利运用。

四、选择做好讲义练习,及时整理“高考宝典”

高三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师教的考点,更能够在课下,将这些考点整理到一起,经常复习,经常记忆。如果认为这个考点弄会了,就不再看,等到高考时,一旦出现,你会发现你已经忘了。高三的强化记忆就是要多看多记,勤思考勤动笔。争取把每个教师要求着重记忆的考点都弄懂,争取把每个教师所要求掌握的题型都做会。而不是在茫茫题海中泛舟,却没有着重点。

在高考前,学生最容易盲目做题,不管是不是知识点,只要题做得多,总有题型能碰上。先不说能不能碰上,题海战术,做的题太多了,反而不利于考试,有可能因为记忆不牢固做错题,高三时间本就不多,盲目做题不仅浪费时间,还起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如何复习很重要,平时将老师要求着重记忆的知识点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上,根据笔记来复习,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