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1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有脊柱、关节、肝胆、神经、胃肠等19个手术科室,年手术量达到15000台,而手术室有护士40名,手术间17个,其中洁净手术间4个,普通手术间13个。由于我院加强了对手术室质量管理,给手术病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减少了手术费用,确保了手术效果。
1 以人为本的人员素质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前提
1.1 人员实施分级管理
我科有正副护士长各1名,主管科室物品管理及财务、手术安排等方面。下设胸外五官(含口腔和甲乳)、普外、骨科、手外、泌尿4个专科组,每个组有1位大专以上学历、手术室护龄超过10年、具备丰富工作经验且各方面比较优秀的资深护师或主管护师作为组长,主要负责科内业务、质量控制、质量考核、低年资护士及进修实习生的培训。并设副组长各1名,协助组长工作。组长与副组长两年调换一组,交叉进行,组员每年轮换,由于手术人员相对固定,配合熟练,手术医生满意度从85%提高至96%。
1.2 三级八岗的实施
科内人员根据学历、护龄、职称、民主选票等采用公平竞争、择优录取,设立(一、二、三)三级和(A、B、C、D、E、F、G、H)八岗,每个岗位职责分明,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3 激励机制的应用
护士长根据每人每月工作量及岗位级别,在我科奖金分配管理时充分应用了激励机制,调动了每个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竞争中使护理服务的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使“人”与“工作”和谐地融合起来。
1.4 阶梯式继续教育培训
我科对新护士实行导师制,采取专人带教、集中教学一年的培训,从护士素质、基础操作、基本技能、各种手术的配合特点等逐一分阶段培训考核;对5年以内的护士培养着重于打牢基础、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从“三基”入手,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5年以上的护士不仅能胜任各科手术,而且要精通1~2个专科手术,侧重于专科知识及技术的发展;主管护师一般担任专科组长,协助护士长完成科室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1.5 弹性排班的实施
为了减少护理人员的加班时间,减轻工作疲劳,我科排班灵活多变,有白班、早连、晚连、中午班、九四班等,充分应用上班时间,避免洗手护士换班,减少差错发生,提高医生满意度。
1.6 固定护士搭配医生
对于体外循环手术、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由于手术量相对少、手术难度大、特殊器械设备多,我科采用固定护士搭配医生,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 做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将病人利益落到实处,是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保证的基本工作
2.1 术前访视
国际手术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职能和职责之一[1]。术前一天,巡回护士进入病区,进行术前访视。通过阅读病历资料,可了解到病人一般情况;通过床边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交谈,可让病人及家属知道手术室工作环境、工作制度、术前术中注意事项、手术及麻醉过程、所需时间及手术效果、医院的设备条件及医生技术水平等,并告诉他们,整个手术过程虽然家属不能陪伴病人,但巡回护士会像亲人一样寸步不离陪着病人,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在不违反原则前提下都会尽量满足。在交流中体现出对病人的关心、体贴、真诚和平等,使病人和家属深切感受到巡回护士是一个可信的“熟人”,满足病人与家属愿意“找熟人”“托熟人”的心理[2];并应用演示与指导相结合,让病人训练麻醉与手术;通过提问与讨论相结合,探讨并疏导病人思想顾虑。使病人及家属有一个最佳的心身状态迎接明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术前访视收集到的资料,提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与护士长等讨论出具体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和防范压疮、神经损伤等手术过程中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2.2 术中护理
当病人被接进手术室,就会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向他问候,昨晚睡眠及禁食情况,病人倍感温暖。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姓名、病区、床号、手术及麻醉方式、手术部位、过敏试验结果等,根据手术要求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正确摆放手术,注意病人保暖及保护病人隐私,整个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并及时调整。术中巡回及洗手护士严格执行三数六清点,即在手术开始前,关闭深部体腔前后,将器械、纱布、缝针、纱球各清点两遍,防止异物遗留体腔;术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输血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进行十对,即受血者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量、交叉配血结果,防止输错血用错药;认真填术护理单,因其为原始资料,具有法律效应。
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当病人麻醉清醒时,首先看到的仍是巡回护士那熟悉而充满关爱的眼睛,听到的仍是那温和的语言,告诉病人手术已顺利结束。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床;正确包扎伤口,妥善安置各种引流,防止意外拔出;认真检查负极板放置位置有无灼伤;洗手护士正确留送标本,谨防标本丢失;检查受压部位有无压疮,安全运送病人并与病房护士交接清楚病人病情、携带用物及特殊情况。
2.4 术后访视
手术后1周之内,一般是2~3天,巡回护士到病房看望病人,询问术后病人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疼痛不适,对手术护理过程有无意见或建议,以评价护理效果,进一步改进工作。此时的病人与家属再次看到巡回护士如同老朋友一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明显增进了护患关系。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可确保手术患者护理上的完整性,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现代服务的深度、广度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理念[3]。
3 做好手术室感染控制,是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措施
3.1 手术室空气质量控制
手术室空气每月两次空气培养,培养结果洁净手术间必须符合Ⅰ类空气指标,普通手术间必须符合Ⅱ类空气指标。手术间保持温度在20~25℃,湿度60%~70%,每日晨灰擦拭完毕后接手术病人。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
3.2 器械敷料的消毒灭菌
手术器械敷料根据其性能进行消毒灭菌,尽可能应用高压灭菌,并通过每月生物检测、每日B-D试验、每包内3M化学指示卡、每包外3M指示胶带检测合格,确保灭菌效果;不能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并注意包装完整、检测合格;如用化学消毒则应用高效消毒剂2%戊二醛,浸泡10h以上;腔镜器械连台手术可用专用灭菌器消毒,注意电脑打印纸显示灭菌有效。
3.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整个手术过程,手术室护士严格监督各类手术人员无菌操作的执行,预防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的污染。
3.4 手术后的处理
一般感染手术器械应遵循清洗—干燥—上油—打包—灭菌过程,如特殊感染则用低氯、低pH、高效酸性氧化还原水先浸泡后清洗;各种医用垃圾应分类包装,统一处理;体液及血液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后倒掉;手术间内彻底打扫,酸性水擦拭所有物品表面及地面,通风后普通手术间用紫外线消毒30min以上,洁净手术间继续运行1h。
4 做好器械设备管理,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病人医疗费用,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
4.1 器械设备管理科学化
①使用前由工程师或器械科技工进行统一培训,讲解器械设备的性能、用途、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的处理,减少护理人员使用的盲目性;②建立使用及维护登记,以了解使用情况及使用寿命,并责任到人,避免器械设备损坏后发生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等事件;③贵重仪器做到定位放置、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定期检修,避免带故障使用;④按照器械说明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2 防止器械生锈
贵重器械彻底清洗并干燥,关节部位用专用油喷洒,并定位放置于器械柜内,避免受压。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提高仅仅靠手术室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赖于医院领导及护理部的监督管理,离不开各手术科室医生的反馈参与,更需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医院的经验,还需请专家进来指导,方能保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护理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7-18.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2
【摘要】在I临床护理工作中,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好的管理人才和好的规章制度就会使护理作变的杂乱不堪,既影响了护理的效果,也影响了医院的声誉。所以对于护理管理作的管理不仅关系到了患者的健康,也直接影响了医生的治疗工作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完善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措施
作为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优秀的操作技术和各种应变能力。各个科室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理论水平,掌握新的科学技术、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只有从根本解决护理人员的技术问题,才能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操作应手,有条不紊,顺利的进行手术。随着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护理效果也会随之改善。
人员素质管理措施:
巩固基本技能,加强技术训练制定完善的“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每年多进行几次护理比武活动,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且把工作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此产生竞争效应,科室与科室比,护士与护士比,使人人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此外,每次考试成绩要张榜公布,以督促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
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医疗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必须有高水平的护理来保障。对自身基础好的、成绩优异的护士实行重点科室的轮岗,如普外科、骨科及医疗重点科室等,利用各科室患者在护理方面的不同点,培养她们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性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特点。
严格管理手术室的工作人员,保证手术安全尽责、献身、仪表端正、热情和蔼、技术精益求精,是每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手术室尤其重要。由于手术室工作特点是紧张连续、不分昼夜地协助医生抢救危重患者,因此,应要求每个护士都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献身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除此以外,还需动作灵敏,沉着果断,能迅速地处理意外情况。这些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教育和训练,使之逐步形成。此外,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对于围术期的质量管理手段:
术前探访根据国际手术护士协会(ANRN)规定。
护士的术前访视是护士的重要职责和责任之一。在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可以进入病区对手术病人进行访视。可以查阅病人的相关病例资料,了解病人的病情状况;通过对病人展示图片和进行文字讲解,可以让病人了解手术室的环境、注意事项、麻醉过程、医生的操作水平等等。虽然病人家属不能进入手术室进行视察,但是巡回护士可以像亲属一样寸步不离守护患者,患者有什么需要可以向巡视护士提出来,巡回护士在不违反手术室的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都可以为各位家属和患者满足,使病人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去等待手术的结束。
对手术环境要进行严格检查手术室内要保持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等等的清洁,而且还要有相关的标志说明,清扫用具要分开放置,定期对用具进行清理和维护。手术室必须每天进行消毒清理一次,而且每个月还要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培养。对于那些一次性使用的用具也应该进行抽样进行细菌检测,由护士长监测最后的数据,妥善管理和消毒手术室内的卫生环境。每个月要对手术室进行抽样化验,看是否合格,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的改善,制定相应的手段,监督每个人都积极实行。
对于手术机械用具应该保证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正常的使用医学|教育网整理。一些精密的仪器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放置,并且对其正常运行的使用也要保证,时时进行检修维护,对于一些无菌的手术用具和已消毒的用具应该放到无菌室,有效期是一个星期,每天清理过期的用具,敷料一次。
手术配合的操作管理手术配合是指在手术开始到手术结束的全部过程中。洗手和巡回护士手术前要核对患者的病睛状况、手术部位、操作方式、手术名称,对患者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还应该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准备,做到意外情况不慌张,保证手术的正常运行。
术后清理的质量管理手术结束后,要严格控制手术问的闲杂人员流动,认真的对室内的地面、血迹清理洁净,更换所有的床单被褥。对于~些传染和污染的疾病手术,手术后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杀菌处理,例如用氯制剂进行清理消毒,彻底的阻断各种传播途径,防止病毒的传播医学|教育网整理。对于普通的手术没有危害性的,手术后进行消毒清理干净后再用层流消毒机器消毒30rain.对于手术过程中一次性的手术用具及时处理,非一次性使用的用具进行仔细的消毒处理,对于那些有传染病使用的用具必须进行特殊消毒后再进行消毒处理,没有使用的一次性用具进行消毒放人无菌室,以方便下一次使用。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3
【关键词】
质控小组;手术室质量管理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核心内容,而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更新,我们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简称“质控小组”,科学分工,层层负责,要求护士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对科学质量控制和提高护理质量起巨大的作用。
1 成立质控小组
选拔有手术室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具有管理参与意识的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工成立质控小组。培训质控人员、制定质控内容标准、检查方法,每一个小组长各选一名护士参与协助并成立帮扶小组。以老带新,做到环环把关、人人负责,及早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成立质控小组之前,也使得科室护理人员改变了服务意识、加强了责任心,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宗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1.1 院感管理组兼手术室带教 负责手术室院感监测预防以及手术室新护士、护生的带教与考核。
1.2 器械设备总务库房管理兼手术室书写管理 负责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造册管理、使用人员的培训以及总务库房的储备使用管理,定期检查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
1.3 毒麻药品及抢救物品管理兼手术室收费核查 负责协助麻醉师做好毒麻药品的管理、抢救车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查手术室收费。
2 小组作用
通过质控小组成员的护理质量检查控制,实现了科室护理管理的自我控制和逐级控制,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定向控制,通过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护理质量控制保持良性运转,各项护理指标均达标并取得较好效果,杜绝了压疮、烫伤、坠床等严重差错,近几年来无一例护理投诉,无护理事故发生,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士25人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在22~37岁,平均年龄(27.6±2.2)岁;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士25人作为观察组,女25例,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27.7±2.2)岁。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建立质量控制小组:手术室护士必须要有责任心及工作经验,同时具有法律意识,因此治疗控制小组的组长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成立5个质量控制小组,每组由1名组长和4名护士组成,由组长负责全面的质量控制,不定期进行抽查,若出现问题及时总结问题并提出处理方案。5个小组分别为管理质量检查组、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组、教学组、五常法组,每个小组必须掌握本组的质量控制标准及指标,每周汇报1次工作,每个月进行1次会议。②明确组内质量控制的内容:管理质量检查组需进行管理检测工作,负责落实规章制作的执行情况,岗位的职责落实及工作流程;消毒隔离组需执行无菌操作,检查无菌物品摆放,对一次性消耗品做月计划,及时提供无菌物品;护理文书组需检查护理表格的完整性、正确性及真实性;教学组需落实对实习生、护士的教学计划,安排继续教育的内容,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五常法组需检查手术室的卫生,手术室的区域划分,手术器械及药物的摆放,手术的记录,不良事件的记录,物及应急药物的准备,医疗废物的处理。③质量控制的措施及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定制质量管理标准,并制成质量控制手册,通过学习发现问题,组间讨论修改,要承担自身职责,每周不定时地抽查质量检查及监督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包括手术器械的数量不符、手术物品的准备不全、损坏贵重的设备仪器、急救箱内药物不全、药物器械的摆放较乱、药物出现外漏、漏签医嘱;两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每个季度进行评分1次,满分100分,包括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总体质量平均分。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总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五常法组、教学组、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管理质量检查组、总体质量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5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
六西格玛管理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进工作流程的新方法,在追求卓越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以便提高自身业绩,而对服务和工作流程的质量、效率等方面,采取的一种新的综合持续的系统改进方法[1]。门诊手术室是医院直接面向社会、面向患者的窗口,其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还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及社会的和谐。由于门诊手术种类多、患者流动量大、流动快、患者在医院时间短,对医务人员常缺乏信任感,从医性差,健康宣教、预期风险评估多有不足等特点。如不进行合理管理,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手术效率低,手术时间长,交叉感染发生率高,医患关系紧张,患者满意度低的情况发生[2]。我院门诊手术室2014年7月将六西格玛管理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
1方法
1.1分组
2014年6月选择我院常规管理的门诊手术患者有效满意度问卷500例、参与门诊手术的医生、护士的有效满意度问卷各30例,科室质检组评价的手术器械准备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的结果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成立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进行管理,2015年1月再次按同样方法进行满意度调查及质量考评,进行实施前后比较。
1.2实施六西格玛管理
1.2.1定义阶段
即确立目标:改善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护理质量内容包含对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物品准备,仪器设备保管使用、急救物品准备、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影响手术患者、手术医生、护士满意度的因素,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手术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流程、行为规范等。应用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DMAIC)五步法,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成立护士长为组长的六西格玛护理管理团队,明确项目的关键点是护理质量和医师、患者、护士满意率。
1.2.2测量阶段
(1)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检索、院内外科专家咨询,经过讨论修改设计的患者、医师、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每月底派专人进行医师、护士满意度调查,专人对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满意度调查。(2)结合省卫计委、医院对门诊手术室管理要求及管理规范,以人为中心,从物、手术环境、操作规程入手,经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专家讨论设计制定的门诊手术室各项质量评价标准表,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六西格玛管理小组,每月底进行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手术器械准备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
1.2.3分析
护士长为组长定期召开质量研讨会,发挥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根据结合测量阶段中质量评价结果及医师、患者、护士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影响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因素,分析原因,根据本院、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共同拟定改进计划,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向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提出应对意见。存在的问题:护士对患者术中护理不到位、术后健康宣教流于形式;患者门诊就医流程多,等候时间长;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的执行力度不够;护士工作成效与绩效上体现不明显,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质量等。
1.2.4改进阶段
(1)重视患者的需求和心理期望。实行巡回护士负责制,注重人文关怀,强化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语言沟通、心理评估、服务需求,注重患者感受,因患者的心理活动贯穿与整个手术过程中,也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前认真评估,尽量降低手术风险。门诊手术室多为局麻手术,无专业麻醉医师监护,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等监测均由巡回护士担任,而患者大多在清醒状态下手术,许多患者除具有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外,还会出现依赖心理增强的现象,表现为行为的退化、情绪的幼稚,出现“童心复萌”的行为,会像孩子寻求安慰一样,要求护理人员握住他们的手[4]。因此,巡回护士始终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站在患者身边,加强观察,保护其隐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语言、细微反应,多与患者交谈,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当患者感觉疼痛不适时安抚患者、并告知手术医生,告知患者手术进程,以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平静地接受手术,让患者始终有一种安全感。手术完后认真包扎、协助穿衣,安全护送到休息室,向患者及家属仔细交待注意事项,换药、折线时间及功能锻炼,交待饮食、休息等相关健康指导,互留电话号码,供患者随时咨询,供医务人员电话随访,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过程,体现一个持续关心服务的过程,增加患者安全感,提高患者从医行为,既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同时增强护士工作的责任心,营造和谐服务氛围,保证手术安全。(2)注重信息化管理。医院实行信息系统管理,患者实行电话、网上预约挂号,实行药、手术、病理检查等统一刷卡缴费等,减少患者反复排队等候时间。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是医院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5]。在患者较多或患者手术时间与医生时间发生冲突时,一切与患者为中心,必要时先手术,后缴费,不仅为患者节省时间,方便就医,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患满意度。(3)规范服务流程。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人人必须遵守,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个岗,每个人,每个时段,如手术仪器的管理,抢救药品物品的保证,手术物品消毒灭菌、手术标本的接送、术后回访等分专人、专班负责,并将标准量化、细化、透明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由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实行督导。(4)实行岗位管理层级培训。加强护士业务知识技能、沟通交流、人文素养等培训,定期参加医院、护理部、片区及科室每月组织的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尤其对年轻护士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护士长每月组织考核,促进护士综合素养提高,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内涵。研究显示,组织成员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工作成效得以实现的基础因素,增强主动服务性,提高质量及效率,提升满意度[6]。(5)实行绩效考核。考核内容为规章制度,医德医风,行为规范,工作质量,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科研教学,劳动纪律,医生、患者满意度,工作责任感,团队合作,创新能力、个人工作量等,评价结果与护士当月绩效、年度评优、晋升等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1.2.5控制
六西格玛管理小组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督导,认真落实各项改进措施,每月底对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监测,患者实行门诊或电话回访,门口设立意见箱等监测;每月底按护理质量各标准评价表进行监测,而对效果不明显的环节,则需重新调整干预措施,寻找突破点,并不断持续有效改进。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各项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明显上升;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得到提高,行为规范、业务水平有很大改进,提高了手术效率,保证了手术安全。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在护理质量评价对比中,合格率、完好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满意度对比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器械准备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仪器设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隔离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评价结果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手术科室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医生的满意度由76.7%上升到96.7%、患者满意度80%上升到95%,护士的满意度由73.3%上升到96.7%,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应用六西格码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六西格码管理是收集顾客数据,制定顾客反馈战略,是以数据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提高组织核心过程的运行质量。其将质量管理的动因从传统的改进内部流程转变为顾客价值为中心,并且始于顾客,终于顾客。应用六西格码管理,寻找患者、手术医师、护士在手术中对手术器械使用要求、手术物品准备、仪器设备功能状态、急救物品使用完好状态、手术室环境、清洁卫生状况、消毒隔离规范执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手术室环境、健康宣教的内涵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与现有差距为关键点,作为质量管理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优化,合理满足。六西格玛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器械准备、无菌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等合格率以及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完好率均明显上升(P<0.05),这与“以患者为中心”,坚持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理念不谋而合[7]。同时也是门诊手术医师、护士对服务需求的满足,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Fontaine等[8]认为人性化管理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意识有利于优质服务质量的达成。
3.2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医师、患者、护士的满意度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和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相应的门诊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也应随之改进。因而寻找现有指标体系与服务对象满意率之间的差距,应用六西格玛标准将这一差距量化,找出影响门诊手术室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不断给予改进,如:加强心理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健康宣教实行巡回护士负责制;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等,真正服务于患者。在满足患者心理期望及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尊重手术医生、护士的心理需求。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前后比较,医师、患者、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六西格玛认为,工作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需要[9],这种以用户满意为目标,以关注客户需求为特征,将其融入医院管理,有很大的价值[10]。
总之,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提高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促进医师、护士、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医师、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门诊手术室的环境、服务氛围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医师、护士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升,这种面向顾客需求测量过程缺陷的企业理念思想,与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办院理念不谋而合[11]。
作者:曾敏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李芳桂,庞斌,丘玮,等.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上的运用[J].北方药学,2015,2(3):167.
[2]陈梅.人本管理思想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05,13(1):35.
[3]李海燕.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护理园地,2012,6(6):220.
[4]张宝丽.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4-322.
[5]苏韶生,尚文刚,程敏婷.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研究[J].医学信息杂志,2011,32(10):90.
[6]丁福.新加坡护理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0,25(9):83-85.
[7]王栩,陈艳清,肖灼珍.六西格玛法改善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60.
[8]FontaineDK,BriggsLP,SmithBP.Desininghumanisticcriticalcsreenvironments[J].CritCareNuesQ,2001,24(3):21-34.
[9]钟元河,周艳霞.六西格码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7,13(5):110-112.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范文6
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6180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内所有医疗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是手术、抢救治疗计划实施的一个主要场所,其工作性质与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特殊性[1]。本次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3.2±0.5)天;患者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3.9±1.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8天,平均发病时间(3.1±0.7)天;患者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3.8±1.4)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具体内容为:
(1)加强风险意识:鼓励护士之间交流对手术室工作风险因素的认识,特别注意低龄护士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健全培训机制:定期举办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规章制度的学习,手术室药物管理及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是培训的重点内容,鼓励护理人员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积极、及时地的报告,学习掌握药物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用量、用法、禁忌。
(3)环境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保证严格,卫生清洁工作切实落实到位,使温湿度保持适宜,定期对手术室和相关器械进行消毒,出入手术室应该严格执行登记制度,使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量减少。
(4)责任心的培养: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时,应该首先对其基本信息、疾病信息、药敏结果等进行认真的核实,使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帮助患者选择适宜手术,避免对血液循环、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选择正确束扎部位,避免神经损伤。
(5)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确定整体目标,明确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细化考核标准,定期召开相关例会,对风险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各级护理人员,提高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细化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制度[2]。
1.3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手术治疗计划完成患者出院前,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100分为满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超过60分为基本满意,超过80分为满意。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手术操作时间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7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17.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2.5%。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中12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9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77.5%;观察组患者中23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95.0%。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手术操作时间
对照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136.38±13.69)min,观察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95.64±10.28)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内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多科室、跨学科合作,再加之麻醉和手术本身所具有的不可预知性,使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可以对手术室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控制,使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使手术室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差错、医疗纠纷等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并对手术治疗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保证临床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广大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将“以人为本”基本临床护理服务理念落到实处[3]。
参考文献
[1]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