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知识整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知识整理范文1
历史和政治同属社会科学,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的产生、发展过程和人们对这些社会现象的看法,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历史更注重客观的史料和理论,而政治则是把这些史料通过整合、加工,抽象为一种理论。
历史与政治的关系反映在基础教育体系中也是如此。虽然历史与政治是两门不同的课程,但实际上,历史不可能没有政治的影子,政治也贯穿于历史的每个角落,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中,很好地体现了政治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哲学原理。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当时西欧的黄金却严重匮乏。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寻金热”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内因。奥斯曼帝国造成的商业危机和当时具备的客观条件,则是新航路开辟的外因。总之,新航路的开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因此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即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欧逐渐兴旺发达起来,这是矛盾的一面;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政治控制、经济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这是矛盾的另一面。由此可见,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辩证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二、历史课与地理课的密切关系
历史有很强的时空观。掌握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是纵的方面,即要记住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这样才能掌握历史的进程;一是横的方面,即要知道在同一时间之内在不同空间都有哪些事件,这样才能看到历史的全局。
谈到历史的不同空间,就与地理产生了不可割裂的联系。历史课中的地点问题比时间问题复杂。人类活动在地球上,人类的活动是和他们所在地方的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地理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又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不清楚有关的地理条件,就谈不上对历史事件的真正理解。地理条件并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却是重要因素。所谓地理条件,包括位置、地形、气候、物产、交通、居民点等,这些在地理课上都可以学到。但就历史课来说,还须注意历史地理条件,即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看地理条件。
在探索新航路方面,具有雄厚航海实力的意大利城市应当唱起主角,为什么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封建国家捷足先登,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列?在学生初步回答的基础上,我再归纳要点如下:1.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有利。随着欧洲范围内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意大利与尼德兰之间,商业交往日趋频繁,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贸易地位和航海地位得到了加强,意大利热那亚的许多水手纷纷迁居西班牙和葡萄牙,从而使之掌握更先进的航海技术;2.这两国都建立了中央集权,已准备好向扩张殖民地和缔造殖民帝国这一步骤前进。特别是被称为“航海家”的葡萄牙国王――恩里,在推进葡萄牙航海事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近代地理发现的鼻祖;3.两国均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从8世纪初起,这两国就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下,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在长期的民族斗争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因此,当他们向海外扩张时也把传播天主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综上所述,将地理条件和人类历史文明的变化联系起来学习,是非常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历史现象的。但通过一系列的地理历史的讲述,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这样一条的原则认识:地理条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高中历史知识整理范文2
一、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实施教学
在新课标新的教学要求与任务下,政治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目标,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能力。也就是说,新课标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结果,还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传统模式的教学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体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不容易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便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新课标要求老师在教给学生新的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方法。总之,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不只是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革新,更重要的是促进产生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二、政治教学要创设情境增强学习效果
单纯地讲解政治理论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教师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增强政治学习效果。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政治教师创设相关情境,先是指出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问题:1.从你记事起到现在,你家居住的房屋发生了怎样的变迁?2.从过去自建房屋到今天购买商品房,从钱货两清消费到贷款消费,为什么过去自建房屋而不购买商品房呢?为什么过去是钱货两清消费而不进行贷款消费呢?3.在最近20多年里,居民的房子经历了几种变化:砖瓦房、小楼房、商品房、高档住宅小区。这中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生活情境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以下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所以,生产决定消费。
三、营造融洽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高效的政治课堂需要和谐的教学环境、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由以往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讲台走向学生,深入学生中间,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认知理解情况,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崇拜者。政治教学中要拿现实中的事情让学生学习。如在讲《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管理时,我让学生看了一段农村干部选举的录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踊跃发言,都纷纷谈及自己对村委会选举的看法,有的说出自己所在农村还存在贿赂村民的竞选现象。我与学生一同讨论村委会选举的情况,分析其中的进步性和违法现象,客观真实地分析社会现象,告诉学生:因为我国地域较广,人员较多,无法保证每次选举的质量,所以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努力,不断探索更切实可行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而辩证地看待这些现象,并且感受到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向着好的方向努力,这其中,也需要他们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教师在这样的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影响着学生。
四、探索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知识整理范文3
现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但各科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并不是很关注,认为心理教育是心理学科的事,与本学科关系不大。心理教育成为目前教育的一个盲点。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往往会造成各种冲突,甚至酿成灾祸。在这种形势下,政治课教师应发挥政治课的优势,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心理教育。
一、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心理问题
1、新课程改革引发政治课教学中新的学生心理问题
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高中思想政治课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比如说,如何编写合理的教材,如何使教师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如何深入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关于政治课的研究多层次开展起来。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分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分类目标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对教育分类相符,他把教育分为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情感领域不仅是情绪、情感,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可见学科教学目标中蕴涵了心理教育,兼顾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健康个性的形成。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而且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发展。
2、当前高中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心理的主要问题是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未能普及。通常进行心理教育的形式在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等。但这几种形式在学校中由于各种限制,发挥的作用受到限制,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在谈到教育时说“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在一个人进行自我肯定的时候,学校并没有给他有关自己的任何知识,其中也包括有关人的知识,特别是没有给他关于人之所以能高于一切动物的一种特殊的知识:有关人的心理、思维和意识,以及人的精神生活的感情、美感、意志和创造方面的知识。人对自己实质上一无所知,这一事实常常是造成巨大不幸的根源,社会往往不得不为此发出高昂的代价”。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无法回避的紧急任务。把心理品质教育纳入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
1、高中生政治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时期,是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从众性、闭锁性、逆反性、冲动性综合矛盾的时期,具有明显的逆反心理和极不稳定的情绪,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而这时期又经历了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带来的种种困惑,导致心理的不平衡、不稳定,成为人生成长过程中最不稳定的时期,也是他们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较为剧烈的时期。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适应问题,包括学习和新的人际关系变化。(2)人际关系问题,高中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同学。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在于由于教师对于学生的不理解,或平常生活中干涉过多,使学生感到心理不平衡和压抑。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友方面。(3)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亲子沟通问题和早恋。除此之外,厌学、任性、脆弱、自卑、逆反心理、孤独与社交恐惧、早恋等等,都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部分中学生离家出走、闭塞等问题及各种神经症状。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3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制约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当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在教育者和社会面前时,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的需求,需要政治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等,加强对学生心理知识的传授。
2、思想政治课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
政治课与心理教育有着最为明显的亲缘关系。政治课有着其他课程所没有的优势,除了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外,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许多与心理教育有关的内容。教材中的内容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有利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例如政治课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成份很多,新的课程标准中,初中教材中加入了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大量内容,高中教材中则注入文化生活,哲学和生活等框题内容。大量的教学素材含有对学生心理的培养目标,有利于促使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全面的个性。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心理教育的方法
1、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情感和榜样作用
政治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情感作用。教师需要对教育事业深厚的感情,需要对学生真挚的感情,在感情上教师应是一个敏感的、会关心人的、真实的并具有同情心的人。关心、尊重、爱护学生,这是政治课教师搞好情感教育的情感基础。教师在洞察学生情感的同时,加强情感渗透和熏陶,促进学生形成新的情感。因为情感教育并不单是情感的积累,实质上是新的情感的形成和既有情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每一个干练的讲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高手操琴一样。他和缓的触动思想感情上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要做到这样,教师除了利用自身的情感感受,还应了解相关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要有洞察学生心理的能力,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生情感融合、情感共鸣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2、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高中历史知识整理范文4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作者:宝力高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满顿.政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高中历史知识整理范文5
【关键词】减负增效 知识整理 教学效率 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99-01
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知识整理策略的背景
2009年6月12日,江苏省《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正式出台。这份文件的颁布,一方面,为中小学规范办学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又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背景下,如何调整策略,应对挑战,从而减负增效,保证教学质量,这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例如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学案的有效利用率、如何提高作业练习的有效性等,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实践。在此过程中我发现,知识整理在教师提高课堂“教”的效率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 知识整理的意义
减负增效并不意味着减掉所有的学习任务,同时又要提高学习效率,而是要通过“完成适度的学习任务,更好地达到学习效果”,因此,知识整理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1.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依托学案,对重点知识分层梳理,让学生从预习、上课、课后对知识全面进行网状建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有效提高课后巩固、复习效果
依托“复习巩固练习、早晚读材料”,再次对重点、易错、易混知识点等,以归纳、对比、变式练习等方式巩固。
3.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借助知识整理和错题整理,除了有效复习重点知识,还能培养整理、归纳的良好习惯,并且能逐步培养良好的反思能力。
三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知识整理使用的具体策略和实际效果
1.依托学案,进行重点知识梳理
第一,根据单元重点知识,特别是一些难点,系统地整理在学案上,易于学生把握,并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效率。如在教授非谓语动词时,把该语法在考试中的重要考查点列出,并配以“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减轻了学习负担。
第二,对新旧知识点前后联系、比较,便于学生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快地掌握新知识。我校使用的牛津版教材的语法呈现较散,某些语法会散落在几本书上,如定语从句、时态等,所以适时地复习、再加上新授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第三,用不同的方法呈现知识点,如定义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根据知识点的类型,需采用合适的呈现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如语法的教授我们一般采取定义、归纳法,在此基础上,再用演绎法,让学生自主探讨,并解决问题。
2.依托错题集,进行错题分类整理
第一,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如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连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特殊句式等。
第二,对易混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如词义辨析,break up/down的区别。
第三,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注重在情境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在语境中掌握知识点。
第四,重视书面表达中的易错词汇、句型纠错整理。这对提高学生整体书面表达能力是有效的途径。
3.依托巩固练习,进行重点知识巩固
第一,每周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重点巩固学案中的重点知识。
第二,每两周一次的周末练习以强化基础知识为主。
4.依托早晚读材料,进行课本和练习中的重点知识的再现和拓展
第一,每周印发早晚读材料,及时归纳、整理所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平时的练习材料中好的词句,紧密结合所学课本知识,提高知识的复现率,对教学内容也是非常好的延伸。
第二,提高早晚读效率,让学生有目标、分层次地进行记忆。以往学生早读总是捧着一本书读单词,读书效果差。现在利用早晚读材料,学生能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记忆。
5.教师督促学生,及时进行知识整理和反思
第一,教师应科学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如对学案的知识点如何进行“加工”,列出自己的疑难点等。
第二,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反思、释疑的能力。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除了能有效掌握知识,也获得了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第三,教师应培养学生定期进行知识整理的习惯(每天、每周、每月),各个阶段目的应有所不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自主学习效果有一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改善。
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知识整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许多学生有拖拉现象,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
第二,部分学生不善于科学地进行整理,有时只是盲目摘抄,不能进行自主思考。
高中历史知识整理范文6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课治 政治活动课 合理操作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能忽视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活动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用讨论、辩论、习作小论文、调查报告、讲演、模拟操作、演练等形式,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课程。上好政治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的创新素质,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对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也不无裨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政治教学实践,就如何合理操作、上好政治活动课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确立鲜明的活动主题
上好政治活动课,首先必须突出活动主题,明确课程宗旨,这是活动课的切入点和灵魂,是放“矢”之“的”。主题的遴选应反映教材的重点、与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相关的时政热点及和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兴趣点。如:
【讨论】
我们应怎样正确看待生活中部分同学购买盗版资料的问题?
【讨论】
2006―2008年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有何利弊?
【讨论】
当前,国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调查报告】
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滞缓的背景下,射阳县人民政府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工与自主创业门路多。
【模拟操作】
在目前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下,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计划家庭投资。
【辩论】
美国的总统大选、以色列的议会选举真是完全的全民的民主吗?
【讲演】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的社会价值。
二、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活动课的功夫在“课”外,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明确活动要求,让学生课外实践时明了需要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整理的数据和例证材料,并运用相关教材知识点结合社会和学生实际对这些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和加工制作,指导学生不仅善于提出问题,更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
【演练】
主题: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要求:
1.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搜集相关的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如从报纸、网络、电视新闻搜集关于三鹿问题奶粉造成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及关于消费者维权的资料。
2.采用小品、相声、墙报、画廊、快板、戏剧等形式。如我校校园艺术节上由高三(3)班学生表演的《有奶的不一定是娘》的小品。
3.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4.贴近社会和中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目标
活动课追求的教学效果不仅是“热闹”,更重要的是“门道”。教师应该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巩固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深化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
【辩论】
主题:在目前形势下,我们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促进生产。因此,消费越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
目标:
1.全面理解生产和消费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理解《哲学生活》中普遍联系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2.明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确定国家的财经政策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进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4.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党和国家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四、提供确实可行的活动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圆满达成活动目标,教师为活动提出指导性、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是不可或缺的。如:
【演练】
主题: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和对外活动的依据。
建议:
1.收集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
2.组织模拟召开联合国大会,讨论该成员国重点的、事关国际和平安全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例如:联合国的改革;阿富汗最新形势及国际反恐;巴以问题;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美国在欧洲布置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如何防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世界能源问题;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等。
3.由学生分别模拟担任各国的外长(或总理、元首),根据各国的具体国体国情,就迫切需要解决或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个限定时间的发言稿,申明本国的立场,提出要求。
4.中国代表的发言必须旗帜鲜明,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5.在班级或学校演出。
6.听取反映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