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范文1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

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看,该门课程特点表现为:第一,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理论比较抽象。

一方面,是因为经济规律属于社会科学,由于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经济理论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背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在理论介绍中包含各种假设条件,理论的应用是有前提条件的,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经济学思想、经济数学及经济曲线三者的相互融合贯穿于教学始终。

该课程以其新颖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它又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极强的课程。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以量化分析为主,其理论的得出与变化,可以通过图表来形象直观的再现,便于说明理论的存在与发展。同时,数学知识运用频繁。许多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得出,都是通过数学推导得来的;通过数学证明其自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因变量变化及变化的程度,对数学知识掌握应具备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探索与创新

(一)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备课、资料准备、授课、学生做习题、专题讨论、考试等主要环节上都努力体现这个目标性特征。做到每章节目标明确、重难点清楚,紧紧扣住《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目标,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微观经济学》课程实验。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1.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体系

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具体内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了解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特点是什么,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关心微观经济学的统一性,以便将知识点串连起来。微观经济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稀缺性、均衡、机会成本、边际、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十大规律:如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供求定理、科斯定理等。通过复习归纳使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内容体系及重点。

2.增加前沿教学内容的介绍

教学中充分反映学科最新进展,同时结合教师科研,丰富教学内容。《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把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引进到课堂,形成了一种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机制。比如,结合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介绍经济学学科前沿的发展情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科方法的学习,实施方案为删减一些不必要重复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对融合的新方法、新背景以及新的挑战和机遇都有所了解,为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研究拓展视野。

(三)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设计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强调改变教学理念的创新,努力探索《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方法从传统的“讲课”向“综合性教学系统”转变,形成一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和不断自我完善的教学系统。突出表现在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为:从经济现象入手一提出问题一引出课程讲授内容一提问式教学一穿插课堂思考、身边的经济学故事一多种方式阐释经济学原理(散文式语言、图表、模型、案例等)一讨论、课堂实验一网络、媒体资料一经济学理论应用一复习小结一课后练习和阅读参考资料加深理解。该过程充分体现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通过这样的系统教学,有利于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

2.组织微观经济学实验

为学生营造了活跃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发掘自身对经济事件的好奇心,并且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进行讨论,对于激发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来思考周围的世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对没有修过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学生和有一些经济学基础的学生都十分有用。每一个实验应包含以下内容:实验说明部分,对实验进行指导说明;实验讨论部分,提出与实验相关的经济理论;实验报告部分;课后作业。实验和讨论的交替使课堂变得富有节奏。实验报告帮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经济理论和分析结果。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市场配置资源运行机制的规律总结,其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向性。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先讲解理论要点,然后引入案例;也可以将案例融入到理论要点的讲解当中,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和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精髓和分析方法。作为授课教师平时就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联想力,为案例教学准备素材。比如,笔者在讲授垄断市场的价格歧视时,以电影票分为成人票和学生票,来分析垄断市场进行实行歧视性价格的条件和利润等。

三、结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范文2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微观经济学是一门较年轻的社会科学,学习微观经济学便是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对基本经济问题的研究往往涉及较多假设条件,特别是诸如“理性人”和“完全信息”等假设条件,和现实差距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同时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和我国现实经济运行有一定差距,这就使得初学者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常常会觉得犹如“西天取经”

(二)基本概念、理论多,识记理解较为困难。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较多,基本理论大多属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表达。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记不住概念,基本理论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理解了,下了课转身再看又无法理解了,很容易忘记理论逻辑是如何阐述的,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微观经济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一些特点,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图形较多易混淆,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经济理论一般有四种表达方式:文字表述法、图表法、几何图形法以及代数法。其中几何图形法既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分析工具,可以具体形象表现出经济理论的内容和逻辑,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图形过多,大多数学生很难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图形。同时学习微观经济学需要用到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但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较差,惧怕数学的情况十分普遍,大多学生谈数学色变,近几年学生在考研时选择规避考数学的专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极大限制了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较预期差。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大多数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此时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没多久,理应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也应较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是近年来学生普遍以“90后”甚至“95后”为主,他们自信、独立、思维活跃、有想法,同时功利主义思想也越来越严重,在课程的学习中,对于能够看得到学习效果的课程,他们会比较重视,对于像微观经济学这样理论性强,需要慢慢积累,短期内无法看到实际应用效果的课程普遍兴趣不大。二是社交生活网络化使学生无时无刻离不开手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时不时将手机拿出来看看,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教师在讲台上兴致勃勃讲课,学生要么玩手机,要么互动半天没反应,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和教师预期相差甚远,使教师普遍产生一种“不管讲什么学生都没兴趣”的感受。

(二)课程安排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授课重理论轻应用。从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理教课时在45、48学时左右,基本无实践课时安排。由于缺少实践教学,学生对于社会实际经济运行不了解,学到的是“高大上”的理论,很难将复杂晦涩的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运行联系起来,微观经济学便成为了学生眼中比较空的课程。从选用的教材来看,独立学院选用较多的是国内使用率较高的国家规划教材,如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等,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内容多、偏重于理论、案例分析少,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压力也较大。同时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较年轻,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经济的运行也缺少必要的了解,加上任务重、课时少、要考试,在授课的过程中虽然课堂设计合理,准备充分,也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大多也不得不满堂灌,就理论讲理论,无法将具体理论结合现实经济运行展开来讲解,学生理论学会了,但很难提高其应用理论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当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成绩设置比例多为3:7的形式,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这种重期末轻平时的考核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了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可以了的思维定式,也使得教师常常在心理上将学生考试通过作为教学目标,于是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容易出现教师着重讲解理论和考试重点内容,以期学生考试能通过,而学生觉得课堂听不听无所谓,只要期末考试考的好就可以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作业雷同多,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平时不看书,考前突击看书,虽然大多可以通过考试,但日常缺少知识积累,无法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经济学素养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现象着手,混合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针对热点问题和新闻进行分析讨论,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将经济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

(二)优化课程安排,重视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当前,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多数独立学院已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验室建设如火如荼,校企合作开展也较多,但这些一般都是针对专业建设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实践环节安排基本没有。改革微观经济学教学,一是要优化课程安排,增加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环节,并在考核中体现出来,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二是微观经济学实践教学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理教课、实践课和校企合作三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理教课堂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实践课则需要建立经济学专业实验室,进行模仿性质的实验教学1;校企合作可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同时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和老师授课、做讲座,加强彼此沟通联系,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运行过程,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三)丰富课程考核形式,注重学习过程考核。为使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考核可以学习美国大学的多种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期内考核2~3次,主要采用论文形式,此部分成绩可占到课程总评成绩的50%以上,以此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二是对期末考试题目题型进行改革,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有较强灵活性的主观题,强调综合性和活学活用;三是考题中涉及一定数量的应用题,考核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0。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像过去一样以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乾坤,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减少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加强在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注重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注重知识积累,这对于其经济学逻辑思维体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其经济学素养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多、理论体系化且具有规律性,实践性强,这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课程内容,还要有较强的应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多在毕业以后由一所学校进入另一所学校,理论功底深厚,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授课过程中难以将经济理论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讲解,照本宣科现象较普遍,所以如何提高教师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为刚工作的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并适当减轻其工作压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备课,教师则需从自身情况出发,多学习、多听课,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迅速掌握教学内容,并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技巧;二是重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让微观经济学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和社会经济运行,积累实践经验;三是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增强实践教学能力。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管理人才;培养;微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38-01

1 微观经济学对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如何有效率地分配使用稀缺的生产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社会科学,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者如何对组织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基本假设是有区别的,但经济学是管理学理论基础,管理学思想的萌芽、理论发展都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学还为管理学提供了分析工具。由于培养目标不同,管理学科的经济学教学与经济学科的经济学教学是不同的,经济学科的经济学主要是关于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研究,侧重社会整体公平与效率,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务,重在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研究能力;管理学科的经济学侧重微观经济组织和个体的研究,主要为企业的决策与经营服务,注重实用性,重在培养学生经济思维方式和理论运用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研究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分析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以及市场均衡的实现,因此,微观经济学对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其作用体现在:

(1)理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认识能力的提高,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资源稀缺性和选择的必然性,了解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并最终形成经济理性思维和认识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和能力将帮助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管理者能够认清管理活动中经济问题产生根源及解决途径。

(2)后继课程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管理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在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运筹学、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课程中都会有微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如统计学中需求曲线的拟合、指数分析,市场营销中市场分析、定价策略和原则,财务管理中成本分析、筹融资决策、投资理论,战略管理中环境与条件的分析、博弈竞争与战略选择,运筹学与运营管理中的最优化分析、设备经济管理、库存管理,国际贸易中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理论,关税理论等。

(3)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观经济学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分析工具,如最优化的分析方法在价值工程得到具体运用和发展,成本收益分析也成为管理学中经济原则的体现。而现代微观经济理论更是为组织结构与组织规模、管理成本与激励约束、厂商的竞争与合作等诸多管理活动中的问题提供了分析和解决的依据。

2 管理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设想

微观经济学对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但由于微观经济学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困难,经济学被称作“沉闷的科学”、“最难学的课程”,在实践环节中也表现出应用能力较差。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管理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提出看法。

2.1 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结合

微观经济学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性。但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本质上是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灌输式的课堂讲授,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中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严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学生“知”,更要懂得如何“行”,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适应这一要求,微观经济学教学肩负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重视微观经济学的结构,又要体现经济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好基本概念,讲清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经济生活实际讲解原理使学生体会到经济学不再是空洞乏味的模型,而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理论。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训练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此要求教师要注意搜集资料,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2.2 将微观经济学教学与管理专业结合

首先,教师应对管理学科及专业课程有所了解,在讲授时联系相关课程的知识,使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对管理学科的基础作用,同时在学科背景下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其次,注意教材的适用与内容的选择。目前多数学校采用人大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这本教材是国家级优秀教材,系统、规范,但由于是面向经济学专业的,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时,就显得内容过多,程度较深,为此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上针对管理专业有选择地讲解,重点介绍供需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

第三,采用专题形式介绍微观经济学新发展。近年来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渗透,出现融合趋势,经济学的现代企业理论及决策理论在管理学的发展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例如,管理学的企业组织理论中的组织设计和组织发展大量借鉴了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而契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经济学为组织结构和组织规模问题、组织中的冲突和协调问题、契约机制和契约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管理中的成本、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解决、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正是依赖经济学的委托理论与博弈论。因此,采用专题形式介绍这些与管理学密切相关的新思想、新理论对于管理专业学生而言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逢锦聚.关于我国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5):31-33.

[2]黎诣远.管理学科的经济学[J].经济学家,1998,(5):81-82.

[3]高核.管理学与经济学的融合及未来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1(1):121-123.

[4]黄钟仪,刘蓉.经济学传授中的思想与技术[J].渝州大学学报,2001,18(6):56-59.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范文4

(一)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大量的模型都存在假设前提,比如: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前提就是“经济人”假设,在讲到寡头市场古诺模型时,它的一个假设前提是“成本为零”,这与现实生活是极其不相符的,这些与现实生活脱离的假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学校学生基础不扎实,在理性思维环节存在着欠缺。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一般在大一的下半学期开设,由于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社会经验,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学知识,这对于数学知识薄弱的学生提出了挑战。大多学生对各个章节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通过图形分析经济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较多的问题。

(二)学习兴趣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程度一般,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只停留在课堂,多数学生表示,不会主动学习和参阅有关微观经济学的相关书籍。

(三)学习目标方面。在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理由是找工作时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帮助很大,在考研时微观经济学很有用。以此可以看出,学校学生选择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功利性很强,并不是单纯想多了解微观经济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学习方式方面。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而课外的其他教材、报刊涉及较少。除了上课与老师做一定的互动以外,课下与老师的沟通交流较少。通过分析图书馆提供的借阅数据,学校学生对经济学等相关书籍的借阅量、电子资源的下载量都比较少。

(五)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示比较困难和很难。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在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就包括了消费者理论、生产轮、成本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博弈论、福利经济学等内容,这对于学生全面掌握该本书籍增加了难度。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是文理兼收,其中相当部分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存在欠缺,然而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问题,这无形中给学习增加了许多困难。文科学生学起来会更加吃力。比如: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对“弹性”、“边际”等相关概念的理解不深入,导致做题时频繁出错。学习内容的较大难度使得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本门课程,更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调查反映大多数学生除了上课学习微观经济学以外,其余每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间都在六小时以下。

(六)学习内容的喜好程度方面。将微观经济学划分为供求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其余理论等选项,让学生选择。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选择了供求理论和消费者理论。从选项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喜欢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比如说消费者理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消费者,因为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消费,那么,在讲该理论时可以从自己的实际角度出发,来理解所授知识,并且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的特点编排教学内容

(一)要注重教材的选择。现阶段,关于西方经济学的教材是很多,但大部分高校选择的都是有较多数学模型的《西方经济学》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内容全面,编排合理,大量的数学模型支持经济学理论。但是,对于学校的学生来说,这版教材有些偏难。尤其是在数学模型的运用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就是首先对运用的数学模型不理解,然后再用数学模型说明经济学问题,就更增加了学生对经济学问题的理解难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选择这类型的教材就存在着不合理性。教材是传播知识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特点,选择的教材应该尽量简单,理论体系完整,案例和相关生活材料多,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开课时间的选择。大多数高校,微观经济学的开课时间是大一的下半学期。但微观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不在于特定的时间,而在于讲微观经济学之前,与经济数学的有关知识和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是否已经讲授完毕。在这两门课程已经授完的基础上,才可以开课,切忌同时开课,这样会出现的问题就是数学知识还没有讲到,经济学知识已经涉及,这样无形中给微观经济学的讲解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讲课内容上,用大量的经济事例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学习消费者行为理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该章节的事例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用事例来为教学内容作支撑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讲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运用吃包子案例。在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运用肥料事例,相关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都会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观经济学的大量案例都采用的是西方国家中的事例,那么,有些事例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不恰当的。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强调采用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事例,这样更接地气,也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完“生产理论”后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厂商,并设定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模拟商业竞争。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企业

沙盘模拟微观经济学教学中主要介绍产品市场的局部均衡理论。局部均衡理论由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三个理论构成。在局部均衡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均衡价格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所描述的情况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而生产者行为理论描述的是厂商的行为,学生几乎接触不到,造成学习困难。所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需要着重于学生对于厂商行为的感性认识。而企业沙盘模拟课程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一、企业沙盘模拟介绍

用友ERP沙盘将实训学生分为4~6组,每组运营一个企业,这些企业在起始的时候具有同样的配置,并且面对同样的选择。包括:广告费投入的选择,生产线的选择,原材料采购的选择等。各个企业需要充分考虑本企业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其他企业的发展策略对本企业的影响,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争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理论加实验的方式合理安排微观经济学课程

高校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课时基本为48学时,且全为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将企业沙盘模拟引入微观经济学教学。所以,根据企业沙盘模拟运营等环节,理想的教学时间是16学时,故需要将微观经济学48课时划分为:理论课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二)调整企业沙盘模拟规则以适应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

在生产者行为理论当中,厂商的行为原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教师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应用企业沙盘模拟时,必须要对企业沙盘模拟的规则进行调整以适应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当中,假设有很多厂商,单个厂商的产量只占总供给的一小部分,对于价格没有影响。而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是: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对产量进行控制。生产者理论的前提假设是要求厂商的产量要小于需求量,而在企业模拟实训当中,有四种生产线:手工线、半自动线、全自动线和柔性线。而每个生产线的全年产品数各不相同,为保证总供给小于需求,需要对企业进行限产,调整生产线。在教学中运用企业沙盘模拟微观经济时,为使企业沙盘模拟符合微观经济的实际现状,应适当调整模拟规则,进而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

(三)提炼企业沙盘模拟中包涵的微观经济学理论

1.经济人假说。用友ERP沙盘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运行一个企业,运行六年后,以利润多少作为判断胜负的标准,这体现了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经济人假说的表现。2.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用友ERP沙盘中将企业中的成本具体化,主要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费用,管理费用,广告费,设备维护费。教师可以将这些具体的成本进行归类,形成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在实验当中,原材料费用和生产费用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属于可变成本。在第一年内,由于只能使用手工线生产P1产品,所以,原材料费用和生产费用都等于1M•q,其中q代表产量。可变成本的公式是:TVC=2•q。而设备维护费,设备折旧等,都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属于不变成本。3.显成本和隐成本。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自己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4.停止营业点。如下表所示,第一年在广告费用为零的条件下,除数量为7的订单外,其余都是亏损的,是不是应该继续生产?这涉及停止营业点的概念。判断是否停业的标准是收益和可变成本,收益大于可变成本,就应该继续生产。如表所示,每个订单的总收益都大于可变成本,所以,应该继续生产。总之,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引入企业沙盘模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同时了解企业运行中的相关问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富荣,吴红英.提高高校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J].中国市场,2015(33):132-133.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问题范文6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与学生需求

 

1、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

 

从微观经济学课程本质来看,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与知识面都很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相对较多。目前我国高校中几乎所有与财经和管理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这一课程,而这一课程也使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起到一种铺垫和推进作用。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几乎可以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从理论体系上看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围绕价格理论展开,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主要为消费者和单个的生产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一学科由消费者、生产者、分配等相关理论构成。而从现代微观经济学发展来看,其发展出许多经济学派和经济理论,这些理论有的互相联系,有的却互相对立。因此在教学过程对不同学派的基本理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不同的鉴别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具体的教学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目前高校中的微观经济学教学较为开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鉴别分析,取长补短。其次是微观经济中的很多理论都是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即产生的历史背景有所区别。而目前很多教材都在理论背景阐述上较为欠缺,有时会使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介绍不同理论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除此之外,现代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所注意到的,在后文中笔者将一一阐述。

 

2、学生学习需求

 

大部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求职意向都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等,因此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他们寻求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的实践都会起到很大作用。

 

从学生素质来看,由于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会招很多文科生,这部分学生在人文素养上基本没有问题,很多学生的问题都出现在数学学习上。而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数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需求上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经济学专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其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时往往会认真听讲,但在课后不会复习。高校的教师授课模式与传统中学授课模式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学生的预习与复习需求往往难以满足,这也成为高校授课模式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微课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进后,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需求方面的很多问题。

 

二、微课相关内容分析

 

1、微课的基本概念

 

微课从字面意思看就是微小的课,即微型课程,最初由美国的学者在2008年提出,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美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微型课程的相关理念,但微课的最终理论体系成熟在2008年。根据美国的微型课程理念,微型课程就是在联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的核心提炼总结,将教学过程上传到网络之上,帮助学习者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在适当情况下,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而在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微课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中应用,甚至可以通过不同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传播,便于学习者的重复学习。

 

2、微课的基本特征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因此其就具有微型的特点,即教学时间段,内容短小精悍。从我国现代教育模式结构来看,目前我国高校课堂基本上每节课控制在45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可以达到50分钟。但从微课的基本要求来看,一般的微课时间最长不过二十分钟。有的老教师会对此产生质疑,只有传统课堂一半不到的时间内学生是否真的可以学习到知识。但是根据科学表明,人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弱。因此二十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看似缩短了教学实践,但这二十分钟基本上讲述的都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学生加强理解知识点以及增强记忆力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二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重要或者比较难的知识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更加具有侧重点。而便利的存储方式可以方便学生随身携带,加快知识的传播速度,拓宽知识的传播面。

 

从微课自身的特质来看,微课资源具有半结构化和模块化的特征。微课教学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将所有知识一一讲述,而是有针对性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模块化的资源包,学生和教师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同时微课资源也具有一定的活态性,尤其对于微观经济学来说,有时不同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都有可能对课程的讲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适当修改,这就说明微课也具有半结构化的特征。

 

三、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现状

 

1、发展现状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的理念来源于国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我国高校教学中也逐步推广开来。从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一些工商管理类专业中一是作为一种实践课程,供学生选修学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引进了微课课程教学,但在学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只是作为一种试点型教学模式在学校中开展,学生选修微课课程基本上只是为了体验微课的教学过程,感受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因此目前很多高校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面,有时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微课教学,通过微课教学中不同的思路和讲解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相关重难点。

 

2、存在的问题

 

微课引进高校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微课在中国高校之中的发展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很多教育工作者仍旧认为微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型教学方式存在,尤其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这门课程本身设计的知识面较广,内容中的重难点都有很多,很多人甚至学生自己都认为这种看似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推广开来,很难在课堂上学到所需要的知识。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微课在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视频的录制中,所选取的都是优秀的教师以及重要的课程内容来录制,因此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微课推广存在的最大问题。

 

其次,微课制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视频的录制,而这些视频构成了微课资源的最主要部分。但从目前微课资源储备量来看,很多资源都是很久之前录制,并没有及时的更新。在内容上只有部分重要内容有资源供人们下载,很多学生、教师即使想要使用微课资源,却无法下载使用,因此微课资源的匮乏也是目前微课教学模式推广所存在的一大问题。

 

四、推动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发展措施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文科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但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仍需注意到。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从微课的组成整体来看,微课教学模式推广的基础是微课资源的建设。但从国内微课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步相对于国外较晚。而在工商管理管理专业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本身这门课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国外经济学家的一些理论,国内教材在总结吸收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编纂而成,因此这门课的重难点有很多。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应当培养专门的微课资源建设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构建一个完善而丰富的微课资源平台,将资源平台构建在网络上,供学生、老师等下载学习。

 

其次,微课资源以及微课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应当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高校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微课资源平台的构建。高校中应当组织专门的人员,搭建适合的网络平台,将微课资源传到网络上,及时更新,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

 

同时,最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需要培养专门的微课人才。很多高校中微课课程的教学过程都由本课程的教师直接进行。本课程的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上没有问题,但这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微课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仅由教师的讲解构成,还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对相关资源的维护更新,尤其是对一些影像资源的制作、编辑等,乃至相关网站的日常维护,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才来进行操作。针对这一点,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微课教学团队,将优秀的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都纳入其中,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为高校微课教学模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国外的教学模式也传入国内,对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在此书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不仅更加灵活而且具有可重复性等多种优点。将微课教学引入到现代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已经在很多高校中实践,但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如微课资源较少等的限制,微课推广发展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在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成为多方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