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1

一、高中生物学习中学生创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长期来高中生物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多数是封闭式的,实验是验证式的,学习评价更是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生物学习活动的形式单一、解决问题的思维不开放等问题存在。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实验的多样化与知识内容的模块化,课堂教学朝着改变学生的封闭式学习方式,突出能力培养、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授以良好的学习方法的要求进行改变,教学评价着力于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创造性思维或创新学习能力上。为此,以创新思维活动为主的学习,也就是创新学习成为了高中生物学习的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二、高中生物学习学生创新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具体落实到学生的创新学习之中,必然需要采取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研究表明,高中生物学习学生创新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主要有:

1.信息的收集策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收集和处理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的信息,要能从中不断补充丰富完善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结构。例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外多注意博览群书,走进图书馆,访问互联网站,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等,就能让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得到重要的延伸,使学生收集到丰富的生物学习的资料、获取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成为生活和生物学习的真正主人,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培养起勇于实践、创新学习的意识。

2.学会学习的策略。新课程的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举一反三的进行有效的学习。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学会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的有心人。

3.学会主动思维的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的学习思维具有了明确目的性、指向性,学生的学习才能得到举一反三,才能有长足的进步与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好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目的,也就是通过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为最终解决矛盾找到恰当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一门课或一本书的思想精华,是学生终身学习受益的需要。

4.问题适度的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新课程实施中,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问题的设计要从低到高,由易到难逐层展开,让学生提出难易适度的学习问题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指导的重要要求。研究认为:问题适度的策略要求学习其难易程度不能超过或低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变换提问的方式和角度,要有启发性。教师要通过思路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导出思维的结果。

5.重视实验教学的策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与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是让学生形象地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了解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分析总结的能力,激发他们不断探究兴趣的重要途径。有教师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程序为以下六个方面:

三、高中生物创新学习指导要求教师着力于创新教学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和现代教学观的形成,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的评价,更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评价。实践表明,高中生物教学目标中将学习掌握的层次划分为:记忆、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其中掌握细分为应用、分析及综合三个层次,记忆,理解为层次的中、低级水平,应用为较高级水平,分析及综合为高级水平。对学生开展创新学习的指导,必须按创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发挥水平、知识学习能力和实验教学学习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不同次层进行学习的评价,并创新生物课堂教学的模式开展创新教学。研究表明,生物创新教学包括教会学生的五个方面:“教会收集处理信息、教会理论联系实际、教会思考生物问题、教会研究生物问题、教会记笔记”和让学生学会“听”、学会“言”、学会“忆”、学会“思”、学会“练”、学会“纠”、学会“研”。新课程倡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的“研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培养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高中生物创新学习要实现生物学科教学的现代化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学法 生物学概念 生物科学史 总结

一、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指导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说,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就是对生物概念的教学;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就是对生物概念的学习。学生对概念掌握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今后的创造性活动。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又叫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又称概念的适用对象。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概念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时,才能够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概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教师可以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问题组,师生对话逐层形成概念;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掌握概念;可以新旧概念联系,通过计较、类比尝试自主构建新的概念等。对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如"同源染色体"概念是高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进行教学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让学生观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的特征,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然后提出下列问题:1、同源染色体是指来源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吗?2、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是不是大小形状一定相同?请举例说明3、是不是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配对之后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教师演示受精作用课件、动画模拟精卵结合过程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学生观察分析),师生共同讨论上述问题,总结同源染色体概念的要素:①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强调"一般");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最后多媒体展示多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辨别哪些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进一步巩固同源染色体概念,同时也了解一下学生对此概念的掌握情况。

对于一些概括性高、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如果直接切入概念,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先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然后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得出新概念。如无性生殖是一个概括性较高的概念,教学时可以先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掌握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概念,然后启发学生尝试着从中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无性生殖的概念能让学生举一反三,理解深刻。

为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将教材中提到的概念、生物学专有名词等进行分类和整理,掌握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与联系,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单倍体与多倍体等概念。

二、重视相关生物科学史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在《课标》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首次提出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要求,反映出新课程对知识的"来龙去脉"的重视。事实上,生物科学史不仅仅是生命科学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人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内容,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生物科学史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与科学态度,而且它也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极好素材,从中可以领会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在过去的科学史教学时,教师一般都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实践证明,这种科学史的教学方法是低效的。对科学史实施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历史及科学本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想自己就是当时的科学家,让学生大胆地去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是必修一中的重要内容,笔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一些光合作用发现史中重要的科学实验作为背景资料呈现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串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并提出自己小组的推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进一步想探究的问题等,再与前人所得结论进行比较。

三、灵活应用图表,指导学生善于总结

生物这门学科与其他的理科相比,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但都比较零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支离破碎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从整体上或实质上把握具体知识,减少学习上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所谓读书要从"从薄到厚"到"从厚到薄",强调的就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精于总结。

常用的知识归纳总结方法有提纲法、图示法和列表比较法。提纲法一般适用于单元总结,图示法有画流程图、画概念图等方式,一般适用于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在选修三的学习中,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都可以采用画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列表比较法一般适用于归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如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个重要知识点之后,可以列表比较两者在场所、能量转换、物质变化等方面的区别及联系;学习完DNA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三个过程后,可列表比较三者在发生场所、原料、模板、产物、实质等方面的异同。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有很多,如学会预习、学会记笔记等这些一般方法在这儿就不再一一叙述。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学习方法是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所以,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学法指导。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3

1、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探究式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著名教育家萨其曼(J.R.Suchman)对于“独立学习者发展”的信念,他认为科学家用来分析解决问题,探究未知世界的理性智慧可以传授给学生。[3]该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过程,试图模拟科学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养成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习惯,并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

2、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环节比以往有更丰富的内涵。借此,根据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的特点和近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围绕高中生物新课程探究式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谈谈自己的见解,旨到抛砖引玉。

(1)妙创问题情境,巧立探究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一节的开头都设置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栏目。事实表明,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问题性的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极大地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讲究“妙”,课题的引入关键在“巧”,因为妙能生趣,巧能激趣。不管是巧,还是妙,都要以实际生活、生产事实或经验为出发点。《标准》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和探究生物学。因此,教师应联系生活,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最近出现的“大头娃娃”引出问题,并提出课题“‘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这样提出问题,确立课题,非常的巧,非常的妙,非常的新,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的高涨。

(2)组织学生探究,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将成为空话。首先,教师应善于利用新教材设计的丰富的探究素材:“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实验”、“技能训练”、“探究”等,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发言,多记录,多归纳,给予他们充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之体验更多科学探究的乐趣。例如,在“酶的本质”教学过程中,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巴斯德(L.Pasteur)、李比希(J.V.Liebig)、毕希纳(E.Buchner)、萨姆纳(J.B.Sumner)等科学家探索酶本质的过程及其相应的理论材料,并对此作出评价;课堂上由学生简述理论要点,组织自由演说“我从酶本质的探索过程得到的启示……”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

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因此,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实验的假说能力、方案的设计能力、过程的观察与记录能力、讨论与结论的分析能力等,充分体现新课程培养学生“过程与方法”的理念。如“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探究实验,可让学生——①提出假说: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②设计实验: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涂片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5分钟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③观察和记录: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④得出结论:核酸种类不同,其分布也不同。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再次,新课程强调,课堂探究要取得成效,合作讨论学习是不可忽视的。但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大班制,学生人数多,实行分组合作讨论学习时遇到不少问题。最简单的策略是采取同位或前后学生分别组成合作小组。小组人数一般以2-6人左右为宜,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但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即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应尽量均衡,并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补充人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分好组和职务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还应解释清楚学习任务,说明成功标准;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监控学生的行为,及时提供帮助;最后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公正、科学、合理地肯定学生的探究学习。

(3)展示探究成果,交流彼此思想。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探究成果要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分享成果,共享智慧,实现共同进步和新课程倡导的“全体发展”理念。正如大文豪肖伯纳(G..Bernard Shaw)所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4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生物;教学方法运用

生物学中的许多定义以及概念都是通过多次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在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以及人类探索生物领域的重要方法。由于我国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注重应试教育,实验课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无法得到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弱。

近啄晡夜推行教育改革,要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促使教学与时俱进,实验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才被逐渐重视起来。试验在教学中也逐渐被推广,不仅仅在生物学中运用到实验教学,还在化学、物理、数学、语文等学科中也运用到实验教学。

一、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中,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学生才有学习下去的动力。生物学科不同于有语文以及数学等学科,其具有奇妙的现象,大多结论可以通过实验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实验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验的操作中学习生物知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中来,通过自身的实验操作对所学的知识点记忆深刻。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实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学习。

2.提高实验技能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实验技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实验项目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好实验数据,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分析思考实验现象、结果。如果实验现象与结果不符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实验数据以及操作手法,结合三者进行思考,或者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学生思考以及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例如教师在讲到如何运用显微镜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应将显微镜的性能讲解给学生听,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辨率等基础知识。学生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过后,教师应让学生独自操作显微镜。通过布置观察植物细胞的任务,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实际操作,熟练显微镜的操作手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培养探究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仅充当引导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多种探索式实验,让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讨研究,给予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授植物染色体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布置学生研究在低温的作用下,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实验,并记录在不同的温度下,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试验过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相互交流实验结果以及意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实验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1.等量性原则

等量性原则,就是在实验中,通常会设置一个或多个变化的条件,其他条件相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在进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细胞大小是变量,物质是固定量,试剂、试管容量等条件都完全相同,分别将几种大小不同的细胞作用于物质,观察物质运输的状况。根据对照实验,学生可以清楚了解细胞大小对物质运输的影响。

2.操作性原则

实验是在学生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高中生物实验比较简单,实验材料比较常见,用时短以及现象明显等特征。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具有可操作性,容易观察实验现象。如果课程设计的实验比较复杂、困难,学生无法理解以及操作,不利于学生学习,实验也不具有实用性。

3.探索性原则

根据课改的要求,高中生物教材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教师在传授学生课本上的实验之外,还应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物学科进行拓展性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4.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操作手法一定要规范,实验现象要非常明显,利于学生学习。教师在做实验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熟练掌握各个实验环节,使得实验具有科学性。如在实验现象较难把握以及实验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提高实验的科学性。

三、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的,生物实验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生物学中的许多定义以及概念的知识都是通过多次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在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以及人类探索生物领域的重要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要重视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我国提供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吉富,靳友启.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0,62(01):36-37.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5

【摘要】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生物的规律,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39-01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1通过生物发展史,培养学生思维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探究的历史。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还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1.1展示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闪烁着科学家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如光合作用发现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孟德尔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创立等。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思维历程去亲身体验一番,探究得出结论的具体思维过程。并适时让学生大胆作出种种设想、猜测,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思考、去争辩。通过这这种方式的教学,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学生不仅从中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

1.2从生物学史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教师应充分地把科学家们独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传授中,启迪学生领会科学方法,且能运用到实际的实验设计中。

如在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与他精心选择实验材料有关,当然还有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他在观察时,对纷繁复杂的杂交现象,只看其一对性状,而对其它性状暂且不管,这就使研究对象大大简化了,特别是他把数学统计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二、创设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可通过将模拟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动脑思考、交流、合作、亲自探究创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增长起来。

例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这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在完成教学目标后,我们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方向迈进:(1)实验材料,是否只能选用洋葱外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细胞可以吗?(2)实验试剂,除了蔗糖溶液,可改用其他试剂吗?试剂的浓度呢?(3)实验操作方法,有没可改进或简化,可提高实验效率的?

学生经思考、实践和探讨后,得出结论:(1)其他植物细胞也行,但洋葱外表皮紫色部分,液泡呈紫色,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区分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十分清晰。(2)蔗糖溶液粘性强,易污染显微镜。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其他试剂也行,比如可用经济易制的NaCl试剂。而试剂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易导致细胞死亡,无法质壁分离复原;浓度太低,实验没有现象或不明显。(3)操作方法可改进直接把盖玻片掀开,滴加外液。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几次重复滴加和用吸水纸吸引的步骤;另一方面又避免因操作不当污染了显微镜。

看到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我结合这个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有了这个验证性实验作为背景,学生设计起来就容易得多,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思路与原实验基本相同,将原来只滴加30%蔗糖溶液,改为分别滴加10%、20%、30%、40%等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来估测细胞液的浓度。

通过此实验不难发现,学生从以前按部就班,到现在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由此设计实施探究性实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也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更好掌握了植物渗透吸水原理,对自己所做实验结论也较满意。

三、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应当尽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指导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老师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已设计好的方案或者教材实例进行参考模仿。

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许多同学确认的课题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发现部分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选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酶的催化效率。他们认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淀粉可以被淀粉酶水解成还原性糖,因而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是不是真的可以用斐林试剂呢?在我的提醒下,学生很快意识到他们忽视了斐林试剂反应的条件需要加热,对于冰水浴实验组,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也会逐渐增加,使淀粉逐渐被水解,导致结果很可能与对照组差不多,从而影响了探究目标的达成。而选择碘液来检测就不存在此类误差,可在催化反应结束后直接滴加碘液,根据溶液是否变蓝来判断淀粉有否被水解。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6

从人类认识和学习知识的规律看,必须注重科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类认识和学习客观规律有:建立实践基础阶段;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阶段;归纳总结规律阶段。在平时教学中比较重视从实践到认识,让学生接受知识,而忽视科学方法的总结与规律的应用。科学方法的寻求和应用过程,恰恰是最富有魅力的过程,对学生智慧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看,掌握科学方法意义重大

有学者认为: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今后课堂教学应特别重视科学方法、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方法的传授,以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通过教学,给予学生的最具生命力的东西,应该是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离开学校后,仍能很好地学习、工作和发展。所以,与掌握具体的科学知识相比,掌握科学方法意义更重大。

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看,更应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传统的学科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离开方法和思想的知识是“死”知识,消极接受知识的学生,只能成为知识的“传声筒”。创新意识的形式、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创新方法的掌握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学习科学方法学习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鉴赏力。学生在早期学习阶段,若能接受科学方法的指导,就能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教育的实际,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呢?笔者认为,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通过科学史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方法

学科的发展史不仅仅是学科事件的记录和再现,也是人们研究科学思想的反映和复原,同时也是科学方法的发展史。因此,学科课程内容应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概念作为重点,使教与学的思路尽量接近科学家的认识思路,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概念的产生过程。具体地说,在学科教学中要把学生引导到科学家当年的研究时代,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让学生重温科学家们在何种问题、何种环节、何种情况下、用何种方法和思路做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让学生对事件、问题、方法做出正确的描述和解答,并把其中的关键步骤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学应与学科科学史相结合,通过模拟科学认识过程,将科学史溶入学科教学之中,将科学方法融入科学史教学之中,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2.通过学科知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

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方法,因此,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注重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例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比较多的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学,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建立、发展及应用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常用到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托,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适时点拨,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不同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

3.通过问题解决,训练科学方法

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到运用的水平,是科学方法教育的根本目的。科学方法训练的途径: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二是学生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习题教学主要是通过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习题训练:一是夯实“双基”,牢固掌握概念、深刻理解规律;二是活化已经理解的基础知识,增强灵活运用的能力;三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运用能力。对于需要运用科学方法求解的习题,教师要突出科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能运用这种方法。

4.通过知识复习,总结科学方法

知识复习是接受知识、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过程。通过复习能温故知新,扩大知识面,能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各项能力。因此,复习课是巩固科学方法教育的良机,有利于提高方法的系统性、深刻性。复习课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1)运用逻辑方法进一步深化概念和规律的理解;(2)要对学习过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知识内容加强内在联系,并融会贯通,在加深对知识结构、体系的认识理解的同时,不断巩固所学的科学方法;(3)要突显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例题、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科学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开展实验教学是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编排了许多探究性实验,每个实验的过程都是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过多重视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果。但对实验的目的、实验探究方法等问题的思考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验证性实验转换成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合作讨论完善实验、自主实施实验,进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6.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