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道路不仅体现了城市建设水平,还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安全问题,此外它还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动脉和纽带。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和城市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 这也给设计工作者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市政道路设计者眼界开阔、经验丰富,与此同时还要有前瞻性、创新性。同时还要能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审美水平,掌握市政道路设计的精髓 。因此市政道路工程设计者在道路的设计工作中要认真对待每一寸土地, 将城市道路的设计引进行深度研究和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使设计
工作更加科学化、 完善化。
二、市政道路设计的几个方面
(一)有关施工图的设计
市政道路系统施工图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包括道路系统总平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各组团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等方面。系统总平面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它更全面、更直观、更准确地反映了整个城市道路网的范围和内容。总平面设计一般包含各条道路的平面位置、横断面宽度、控制点坐标、车道的组成情况。各组团道路的平面设计为各条道路的施工提供了准确的方位,它是施工测量放线的重要凭据。除了要满足上层道路网规划的规定以外,道路平面设计还要考虑到机动车行驶和消防的要求,根据需要增设适当的消防通道,一般情况下车道的宽度应大于三点五米,道路的转弯半径至少大于十五米。在道路平面设计时,要非常注意圆曲线的设计,它的半径大小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车速的要求 。道路纵断面设计能体现道路排水的走向,一般情况下排水走向与场地设计平整标高互相影响,所以在设计时要确定道路的关键控制点的标高,使排水管线纵坡坡度设置等设计的需求得到满足。此外在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中,应主要考虑道路的车道宽度设置,一般每条车道为三点五米,车道的横坡坡度取为百分之一点五到百分之二。目前情况下,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主要以沥青混凝土为主,路面结构都是按面层、基层、垫层进行设计。
(二)道路绿化设计
绿化城市道路有助于组织街景,还可以改善小气候,此外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多变的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 在绿化设计城市不同类型的干道时,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特性来进行植物种植。绿化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点的不同来配置,例如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从人的整体需求出发,设计出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玩耍的道路,实现其观赏和游憩并举功能,还要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防护型干道的绿化植物主要作用是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和噪音,同时也兼顾观赏功能。植物的配置一般选择具有抗污染、吸灰尘、隔音的植物 , 比如雪松、桂花、珊瑚树、圆柏、夹竹桃等。绿化设计的时候,主要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 ,形成层次感,既能起到观赏的效果,还能形成良好的防护。园林道路的主路绿化是整体园林绿化的形象和风格的代表,因此植物配置应该有代表性,形成一定的氛围。绿地的次干道通常是曲折的,因此植物配置在视觉上应疏密有致、有遮有敞、高低错落 。不但可以有草坪和花丛,也可以有灌丛和树丛等,从而达到曲径
通幽的效果。
(三)路基路面设计
1.路基、路面设计的原则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当地地区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在路基路面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在路线设计阶段,要充分重视选择路基设计方案,选择经济适用的设计高度,和合适的横断面型式以及边坡坡率,以确保路基有充分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第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经济有效的排水防护措施,以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第三,就是在当前形势下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强化环保理念,尽量采用生物防护技术,强调农田水利建设和自然环境进行综合设计。
第四,要充分利用机械化施工方法,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根据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纹等特性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进行路基排水、弃土、防护等的综合设计,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2. 路基路面的施工设计
第一,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的基层,相对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会严重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如果这些裂缝不及时处理就会使路面破坏。
第二,桥头跳车。桥头跳车是最普遍的问题,其有着复杂的成因,此外影响因素也很多,其最直接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造成的。处理桥头跳车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是:加强地基处理、设置大尺寸搭板、提高压实度、设置过渡路面结构,同时设计时还可以加强搭板处路面结构和路基顶层的处理
第三, 路基路面设计。当路基存在拼宽情况时,应结合实际经验考虑周全。首先,根据理论以及近几年道路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要想控制道路拼接问题的出现就需要控制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这可以将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小于0.5%。然后,采用间接拼接方式。新路和老路路基平面不分离,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设,是将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放宽,然后按照新建路基处理。这样既降低了填土的高度,还减少了新征用地,同时又降低了软土地基处理费用。最后,在应用土工格栅时,要保护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 20cm 处的格栅,在设计时应该提出合理的施工注意事项,比如在压实路基时不能使用路拌机进行现场拌和,需要另找场地拌和好了以后再运来摊铺压实。
第四, 路基拼接。为了充分保证新老路面的拼接质量,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提高新填土压实度标准等。在河塘路段,尤其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设计处理不到位的地方,会经常出现纵向裂缝。
(四)道路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主要包括人行道排水设计、绿化带处排水设计、车行道排水设计三个方面。在设置人行道横坡时,应该使坡度朝向车行道,此外还要在道路的两侧设置不同形式的挡土墙,此外在挡土墙上方还要设置截水沟,作用是拦截流到人行道上的雨水。
三、关于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一)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设计思路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在道路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周全,很少从城市路网均衡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在设计过程中走极端。有时候还单一的考虑问题,从而使一些城市在道路建设的阶段就不能合理规划。例如担心城市在发展后期道路不够宽阔、双向车道少,就片面的将道路拓宽,增加了双向车道。当道路的断面形式达到了三板块或者四板块, 就以为行人、 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就都能够各行其道了。可实际情况下,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 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总是集中建设立交和干路,往往忽视了支路和贯通性道路的建设,这样建设出来的主干路和立交就形成了行人、 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集中汇集的区域,安全性就大大降低了。
(二)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不重视交通分析的问题
交通分析是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主要内容包括对车辆的组成、车流量、车速和周边路网的考虑,再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当前的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许多企业对交通分析的问题没有重视, 有的企业甚至先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甚至有的企业跟本就没有进行交通分析调查。
(三)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横断面设计中的两个问题
第一,机动车车道的宽度在道路横断面的设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7年北京结合实际情况做了一次尝试,结果发现将机动车道的宽度由3.5m缩窄到3.25米增加机动车道的数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
第二,近几年,人们发现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共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并且还能体现生态设计的理念,但是这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自行车在行进中借道时,很容易撞到行人,所以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缺点并积极进行改良。比如用盆景将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隔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保障交通过程中的行人安全。
四、结论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相应出现。在城市的市政道路设计时,应将它作为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做努力,采取积极的整改措施,我国城市形象将很快得以改善,城市内涵也会得到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云贺,周晓雨,葛忠大.浅谈城市道路设计[J].科技信息.2011.12.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特征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线路设计特征
1、总体性
线路设计要做到统筹全局,把握总体方案,主要处理好以下5个方面的关系,选择出综合最优的方案。
(1)城市总体规划。既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又补充完善城市总体规划。
(2)城市综合交通衔接。应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融为一体,做好综合交通接驳与换乘。
(3)内外部接口协调。线路设计有赖于各专业、各系统的相互配合,需加强内外部接口协调。
(4)工程可实施性。线站位方案需结合施工工法、征地拆迁、交通疏解等因素综合考虑可实施性。
(5)工程经济性。降低工程综合造价,减少运营成本。
2、复杂性
线路设计是一项涉及多专业、多部门集体协调、研究的复杂性系列工程。首先,要全面研究有关的线路资料,彻底了解所设计地铁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走向、换乘关系、功能定位、站点分布;分析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其次,对现场进行踏勘核对工作,掌握沿线道路、建筑物、交通、地下管线情况。落实规划线位的可实施性,找出控制线位的控制点,综合协调线位与站位的匹配。最终提出优化线位、站位的可能性,拟定车站和区间的施工工法及结构类型。
线路初步方案拟定后,经业主同意后,广泛与市规划、环保、交通管理、文物、园林、重要建筑物业主征求意见,进行协调。并根据协调意见对线路进行调整,以最终稳定线位及站位。当然以上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多次踏勘、多次协调后才能最终达到线路方案的稳定。
二、影响能耗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的能耗主要分为列车牵引能耗和动力照明能耗两大部分。列车牵引能耗指列车在运行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主要包括列车牵引系统、空调及附属系统等设备能耗;动力照明能耗指车站在运营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主要包括空调及通风、照明、给排水、电梯、自动扶梯、屏蔽门、弱电系统等设备能耗。
1、影响牵引能耗的因素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牵引能耗的因素主要包括车型、车辆启动制动方式、车辆最高速度、站间距、牵引供电系统电压和馈电方式、季节因素、线路条件(平面曲线、纵坡、敷设方式等)和行车密度等。
2、影响动力能耗的因素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动力能耗的因素主要包括车站敷设方式、车站的环控方式、车站规模、车站客流乘降量、季节及地域、车站出入口数量和自动扶梯数量等。
三、线路条件对牵引能耗的影响
以下模拟分析结果的前提条件均为6节4M2T编组的B型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
1、站间距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站间距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站间距较小能够方便步行到站的乘客,但会降低旅行速度,增加乘客出行时间和运营公司的配车数量;同时,由于多设车站也增加了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站间距较大有利于列车的节能,但是容易让步行到站的乘客感觉不便,并且会增加车站负荷。根据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的经验,主要服务于城市中心地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平均站间距为1.0~1.2km,市区以外有所增加。
轨道交通线路的站间距大小与牵引能耗有直接的关系,列车的牵引能耗在启动和制动时消耗较大。站间距过小,列车启动制动频繁,牵引能耗较大;站间距过大,列车给电时间长,同样不利于节能。
在运行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站间距对运行能耗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频繁制动导致的动能损失。列车在平直道上牵引时,牵引电能在转化为列车动能的过程中存在电气损耗和列车运行的基本阻力损耗,虽然列车在制动过程中,将一部分动能回馈牵引网,但这一部分难以弥补制动造成的动能损失。
2、敷设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有高架、地面和地下3种,地下线的坡道附加阻力、曲线附加阻力、隧道附加阻力一般要比地面线和高架线大,另外采用地面或高架线还可减少通风设备、排水设备、车站和隧道照明等设备的耗电。因此,线路的敷设方式对牵引能耗有影响。
由于地面和高架线相对于地下线,其曲线和坡度的设计条件一般都会比地下线好,而且车体内照明用电量也要小,地面和高架线的耗电要比地下线小,但也存在以下一些特殊情况。
(1)对于北方的严冬季节,由于车内采暖设备耗电量大的影响,地面和高架敷设方面的优势不是非常明显,如长春轻轨、津滨轻轨。
(2)重庆单轨采用的橡胶轮胎,摩阻力较大,也会导致牵引能耗的增加。
(3)有些地面或高架敷设方式的坡度起伏较大,因列车较为频繁地爬坡与制动,牵引电耗相较于纯地下线路来讲,并未有很大的电耗优势,如沪4号线、重庆单轨。
四、线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1、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需在稳定的线网方案前提下开展,否则无功而返。例如在2011年长沙线网修编过程中,新线网中8号线穿越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涉及到橘子洲核心景区、麓山核心景区,非核心景区有石佳岭景区、大学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城市景观控制区、等,见图1。为了保护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在进行第二轮建设规划编制之前,对新线网由进行了微调,其中8号线不再向西过江穿越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而改为向东进入星马片区。
图1长沙轨道交通与岳麓山景区关系
2、纵断面设计
线路的纵断面设计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是对平面设计的检验和调整,由此最终确定线路在城市三维空间的位置。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敷设方式和过渡段、分析控制点、方案设计、坡度计算及制图等。特别要注意在纵断面设计时应结合地质条件,尽量避开或少穿越不良地质层,降低施工和运营风险。如武汉2号线过汉江区间,结合地质特征经多方案比选,最终推荐纵断面见图2,尽最大可能地避开不良地层。
图2武汉地铁2号线过江段纵断面图
3、横断面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地下、地面和高架敷设形式,其中地面和高架敷设形式对地面道路有着很大影响,因此需要结合道路进行横断面设计。在地面道路中的横向布置,应结合道路两侧建筑情况,与既有或规划地面道路相结合。高架桥工程在道路中的布置一般有路中、路侧或机非隔离带等几种情况。对一些不能与既有或规划道路相配合的地段,需要结合高架桥工程对地面道路进行改造或对道路规划进行修改。
4、辅助线设计
辅助线是为保证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实现列车的合理调度,并满足非正常情况下(事故、故障和灾害)组织临时运行和维修作业所设置的线路。在线位、站位稳定的基础上,根据运营方案要求,必须落实线路配线布局,包括联络线、折返线、停车线、出入段(场)线、单渡线等设置,才能保证车站规模稳定。因配线不当而调整会造成大量车站设计返工,如在苏州4号线及其支线接轨方案中,综合考虑4个配线方案,见图3。最后为了减少车站废弃工程,预留远期延伸条件,结合客流特征方便同站台换乘,推荐采用了最后一个方案。
图3苏州轨道4号线红庄站支线接轨方案
5、调线调坡设计
调线调坡又称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调整。调线调坡设计是在对车站和区间竣工断面进行测量的基础上,根据结构侵入限界的情况,在不降低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局部地段的线路平纵断面进行适当调整,作为修改轨道设计的依据和铺轨前施工整体道床的基准,以满足行车的限界要求,从而保证运营安全。
结束语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中,线路设计具有总体性、复杂性、阶段性等特点,其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地铁设计质量及工程投资的高低,因此需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认真进行线站位方案研究,并积极与各市政部门对接,逐步稳定线站位方案,最终确定科学合理、技术可行、经济环保的有利于运营的线路方案。
参考文献
[1]邓凯英.城市交通系统的最短路径高效搜索算法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3
关键词竖向设计平土标高等高线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般工业场地是不可能全都处在设想的地势地段,用地的自然地形往往是起伏不平的,很难满足工厂总平面布置所要求的设计地形。因此,在场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将场地地形进行竖直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合理选择设计标高,使之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成为适宜建设的建筑场地。这种地形的竖向调整亦称竖向设计,它是规划场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场地的竖向设计,才能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场地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
1.1竖向设计要符合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平坦场地中,建、构筑物布置宜与地形等高线稍成角度,以利于排水;山坡地区,建、构筑物纵轴宜顺等高线布置,以减少土石方和基础深度,便于运输。
1.2竖向设计要满足场地安全要求
场地在进行竖向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场地区域(场地是否会受到洪水等威胁)进行分析,根据建厂规模及重要性,确定合理的洪水位标准洪水位标高确定建筑场地最低设计标高。
1.3竖向设计要满足生产工艺对高程的要求
不同性质的工业生产工艺对场地高程要求也不相同,如一般的制造业厂区,各建筑单体间联系较为紧密,且均依靠道路运输,故对场地平整度要求较高。但对于钢铁矿山业,为了方便原料物料的运输,厂区主要运输工艺过程最好是布置在有一定坡度的场地上,并采用阶梯布置。
1.4竖向设计要节约土石方工程量
场地竖向布置应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竖向布置形式及建筑物设计标高,力求土石方工程量最小,使填、挖方工程量接衡。同时应避免贴近山体过近,以减少挡土墙.护坡工程。
2 场地竖向设计主要内容
场地竖向布置设计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场地及道路竖向设计、建(构)筑物竖向设计和局部竖向处理等。
2.1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一般是在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在平整之前应该先确定场地的竖向设计形式和场地的平土标高。
2.1.1竖向设计形式
场地按整平面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通常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三种竖向布置形式。
平坡式:即把场地处理成接近自然地形的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其间连接无显著高度变化、这种形势有利于生产运输联系、网管敷设。但当场地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时,则土石方量很大。在有色金属工业中,冶炼厂、加工厂、建筑密度相对较大,生产车间之间联系密切,道路、管线较多,故要求地形较平坦,多采用平坡式布置形式。
台阶式:即由几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相连接而成。这种在平面连接处往往需设置边坡或挡墙,相对来说可节约一定的土石方量,但运输与管网敷设条件差。当工艺要求地面有高差时常采用这种布置形式。如选矿厂、水泥厂等采用这种布置形式有利于节省动力和设备,缩短管线及皮带长度,节省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
混合式:即在同一场地上有的地段采用平坡式,有的地段采用台阶式:当所处地形起伏较大时,为保证主体工程的建设及生产,往往对主要生产区采用平坡式,辅助生产区采用台阶式、这样有利于节省土建工程量。
2.1.2 场地标高确定
场地平土标高是竖向布置的依据,也是竖向设计的基础。场地标高确定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场地地形、场地与周围环境的高程关系、与周围水域设计标高以及土石方工程量都是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其中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若当场地临水时,场地标高的最低点应高出河流常年洪水位标高 0.5m,对于河流、湖泊周边应根据历史水位资料,依实际情况看是否应采取工程措施,如砌筑防洪堤、防浪堤等。其中河流常年洪水位标高系根据当地防洪标准确定。
当场地与周围城市道路有一段距离时,场地标高与已有城市道路标高应衔接,该段道路的坡度应控制在 0.3%~8%之间。当场地紧挨城市道路时,场地红线处的标高应高出城市道路中心线标高 200~400mm。
地形坡度比较大的地方,先要进行场地平整,在平整时应当注意地下水的深度和土方量的平衡。必要时用方格网或断面图来计算土方量。
方格网法平土图
2.2 场地建(构)筑物及道路竖向设计
场地建(构)筑物和道路的竖向设计在场地平整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确定场地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标高,以及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2.2.1 建筑物室内±0.00 标高,应根据该建筑物所处的场地整平最高点标高确定,而该建筑物散水的标高一般宜高出该点 200mm 左右。散水标高加上室内外高差就是室内±0.00 标高。室内外高差可以根据该建筑物是否通行车辆决定,需要通行车辆的,室内外高差宜为 150mm;不需要通行车辆的,可为 300~900mm;因为建筑物占地面积大,标高定得是否合理,不但涉及土方量的大小,对环境、美观也会有所影响。
2.2.2道路标高确定。当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和建筑物±0.00 标高后,进而可以确定道路标高。确定道路标高时,应使道路有合理的横、纵断面,但更重要的是,应使建筑物周围的雨水及场地的雨水,能够顺畅便捷地排向路面或道路两侧的明沟。这就要求建筑物的室外地坪至路边应有 0.5%~2%的坡度,以及场地有大于 0.3%的坡度坡向道路或路边沟。建筑物体量较小或者是次要建筑物,并且场地坡度较小时,也可先定道路标高再定建筑物标高。有时,建筑物±0.00 标高、场地标高、道路标高要反复推敲几次才能最后确定。
2.2.3 当场地采用分台布置时,两台之间应设挡土墙或护坡连接。挡土墙顶、墙脚、护坡顶、护坡脚应标注标高。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高度大于 2m 的挡土墙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3m,其下缘与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m。
2.3 竖向设计表示方法
场地及道路竖向设计的表示方法。通常有设计等高线表示法和设计标高表示法。设计等高线表示法就是将场地内设计标高相同的点用直线或曲线连接起来,可以明确表示设计地面各点的标高,但因其工作量较大一般较少使用;设计标高法就是用箭头表示设计地面的排雨水方向,用控制点标高表示地面标高,点标的越多,设计地面表现得越完全。适用于场地起伏小的地面。
2.4 场地局部竖向调整
为合理确定工业场地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堆场等设施的标高,除了考虑各自对竖向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和周围道路、铁路之间,以及周围构筑物之间的影响,根据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正确处理它们之间在竖向上的相互联系,然后才能最后确定它们的标高。
3结束语
场地竖向设计是工业场地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竖向布置设计的合理与否对于节约用地、基本投资、建设进度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做好工业场地的竖向布置设计不仅是经济合理的总平面设计的要求,也是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廖祖裔. 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李善、傅达聪等,煤炭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手册,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4
关键词:施工技术准备;交桩;战略构想
Abstract: High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xperience, the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proved by actively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of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construction peri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echnical preparation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technique preparation; delivery;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4
引言:施工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图纸审查、工程量核定、设计交桩和设计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交底,实验项目的确定及工地试验室的建设等内容。
一、 施工图纸的审查
(1)工程图纸审查的方法
公路设计图纸一般由道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结构设计、数据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图纸审查时应把各部分结合起来,整体地了解工程全貌。
审查图纸时,首先应仔细阅读设计说明。在设计说明中,设计人一般对总体设计思想、设计标准、设计中的难点重点、设计图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施工人员应注意的问题等做简明扼要的阐述。
在道路平面图中应了解路线的走向、转角、曲线情况,结合构造物设置情况,线路附近地表、线路纵坡设计、线路纵向排水设计等,了解路基土石方挖方填方及各段土方的工程量。在横断面图中应了解道路横断面设计、路面各层结构设计、线路横断超高、横断面排水等情况。在平面与纵断面审图时应结合结构物设计,了解结构物在道路上的位置,了解结构物的类型规模,重点了解大桥、特大桥、互通立交等结构的内容。
(2)图纸审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在人员方面:图纸审查应选择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作细致的工程技术人员,审查人员应对设计方法有一定了解,并了解与工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工程实例,参加过大型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工作。
在内容方面:图纸审查工作量大,时间紧,可选择大型工作为突破口,以构筑物为联系,延伸到整个工程。
在成果方面:图纸审查要有一定的成果,如果图纸审查报告,设计图纸存在问题、疑点一览表,辅图表等,供有关人员参考,同时也作为今后工作参考的资料。
图纸审查工作一般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办主任、工程技术员及测量人员参加进行,在审图时应注意征求计划、物资、设备、行政等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提出较为全面、切实可行的意见。
在进行了图纸审查和会审的基础上,要按照技术管理程序,在施工前对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逐级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对工程办主任、工长、测工、工程内外业技术员、质检人员、以及材料人员进行交底,并把技术交底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生产的技术依据。
二、工程量核定
图纸审查过程中应同时进行图纸与清单工程量的核定。这项工作必须仔细认真,找准每个量所在位置,并作出标记,方便以后计量申报工作。
三、 建立工程洽商制度
(1) 图纸审查的过程中,发现其设计图纸内容存在的差错、各专业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疑难问题等,据此提出设计变更和进行工程洽商的要求,并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建立工程洽商制度。
(2)工程洽商是对设计图纸的补充,也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是承包商进行工程变更、按照新的技术要求或进行要求组织施工并办理工程索赔的依据。
(3) 工程洽商必须经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与承包商共同签认方能有效。洽商的内容要明确具体,语言准确,不得涂改,必要时应附简图。变更事项办理洽商后,应及时编号,原件存档。
四、 设计交桩和设计技术交底
工程在正式施工之前,应由勘测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交桩和设计技术交底。
交桩应在现场进行,应由双方的技术负责人组织,设计单位将路线测设时所设置的导线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及其它重要点位的桩点逐一移交给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接受这些控制点后,要采取必要措施妥善加固保护。
设计技术交底一般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参加。交底时设计单位应说明工程的设计依据、设计意图和功能要求,并对某些特殊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施工中的难点和需注意的方面详细说明,提出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应准确掌握各项施工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并将在研究设计文件中发现的问题及有关修改设计的意见提出,由设计单位对有关问题进行澄清和解释,对于合理的修改设计的意见,经过讨论认为确有必要,可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对所讨论的结果逐一记录,并形成纪要,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参加单位共同会签,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以及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
五、建立工地试验室
(1) 试验要达到的目的
检验各种材料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确定各种配合比、强度、最大干密度等指标数据,指导施工;检验各项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 工地试验室和主要工作内容
工地试验室是为施工现场提供直接服务的试验室,主要任务是配合路基施工,对工程所用的各种原材料、加工材料及结构性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施工结构体的几何尺寸等技术参数进行检测,常用的试验主要有:含水量试验、压实度试验、筛分试验、回弹弯沉试验,强度以及EDTA滴定试验等。
(3) 工地试验室人员及设施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总图设计;石油化工;合理布置;节约用地
1 概述
总图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布置、绿化等。本文试从总图设计主要环节布置要点,探讨合理用地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2 总图设计全过程对应途径及措施
2.1 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一般由业主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拟建企业原料、生产、运输、交通、地质、能源、环保及消防等要求共同确定的。厂址选择是项综合性工作,目前多数新建中小石油化工项目均位于市政开发的工业园区,扩建项目往往位于厂区预留地内,位址均相对固定。
2.2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设计应依据工厂规模和分期建设的要求进行。近期建设力求集中紧凑,同时又有利于远期发展。对远期发展的预留,不仅要考虑主体装置、系统配套工程、管线、运输通道等相应发展的要求,同时与前期工程相互协调,充分利用公辅设施,或考虑前期设施就地扩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减少布置间距,减少初期生产和远期建设相互间的影响而浪费用地。
2.3 总平面布置
在进行石油化工总平面布置时,要结合国家规范及地方性法规、地形、风向及原料产品进出等条件,将工艺装置、系统配套设施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组织协调区块内各设施、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满足工艺流程相互的顺畅关系,助力企业运营的效能。厂内设施布置需要与厂外设施结合起来进行,如原料罐区应布置在原料进厂一侧可减少管线迂回、占地及能耗损失。
石油化工企业包含设施繁多,下面就厂区包含的主要单元进行平面布置简要分析,即在节约、集约土地的同时,满足厂区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
(1)工艺装置。工艺装置是工厂的主生产区,一般布置在厂区的中心区域尽量减少其对外部环境影响。工艺装置区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对于可联合布置的工艺装置尽量联合布置,集中控制,其建筑物也宜合并布置,以减少单独布置造成防火安全要求的较大间距。
(2)罐区。罐区占地比率高,且散发易燃易爆油气,应设置在道路运输频繁地段之外和外来人员经常往来地区之外;液态烃罐区宜布置于厂区边缘地带既相对安全也节约安全间距布置用地,但罐组不能靠排洪沟布置,以免泄露物质进入排洪沟,顺厂区延伸。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罐区其扩展速度比较快,占地面积也较大,留有发展余地对长久规划而言是节地的。
(3)装卸运输。厂内铁路应在厂区边缘集中布置,避免或减少铁路进线在厂区内形成扇形地带浪费空地;汽车装卸设施靠近原料及成品罐区、厂区边缘地带直接与厂外道路顺畅连接,减少外部车辆对厂区内部的影响及专用通道的占地。
(4)公用工程设施。厂内水、电、汽、风等公用设施靠近负荷中心兼顾与周围设施的相互影响。如总变配电所宜布置在厂区边缘,避免厂外引入的架空电力走廊、埋地电缆占用过多厂区通道,但也应尽量靠近用电负荷中心,避免供电线路过长造成的电能损耗。
(5)生活区。生活管理设施是对内管理、对外联系,同时包含生活服务设施,宜集中布置为厂前区,厂前区要远离工艺装置和油罐区,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及厂区边缘,以便于管理、保持环境洁净。工厂规模较小时可不设厂前区以减少用地。
(6)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场宜位于厂区边缘地势较低处或厂区外的单独地段,使各类污水管线尽可能多地采用自流方式流入处理场,利于保障事故状态下充分将可能造厂污染的水体拦截在厂区内。
(7)火炬。由于全厂性高架火炬有的在事故排放时可能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火雨,故全厂性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鉴于高架火炬布置区的防火、辐射热半径较大,为了减少厂区占地,火炬可考虑设置在厂区围墙以外的独立地点。地面火炬因为火焰全部封闭在燃烧室,辐射热对外界的影响不大,控制其防火距离时按照明火设备考虑即可。
(8)消防站。消防站的位置应使消防车迅速、方便地通往厂区内各街区,并能顺畅通往厂外有关设施和居住区,超出服务半径的场所,应设消防分站。消防站的布置除按要求远离易燃、易爆介质(区)外,还应注意避开人流、设施障碍物利于消防出车。
(9)通道。具有区划界区、防火分割、管线敷设、运输组织功能的通道宽度应留有余地,一方面为后续发展时管线管带乃至道路扩建时提供用地;另一方面,宽裕的通道也可为不期而至的装置界区扩建留有余地。在布置时尽量使得各界区横平竖直,小的界区可在满足布置要求的基础上,相互合并购成一个大的界区,体现规模化一体化的要求,便于操作管理及节约用地。
综上,在符合防火、安全、卫生、检修和施工等规范、规定的要求前提下,兼顾利于保障人身安全和改善作业环境,同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总平面布置是一项需要综合考量各因素的系统工作,合理用地的制约因素众多,但前提明晰也就利于开展工作了。
2.4 竖向布置
当厂区建设在山区或自然地形坡度很大的地块,总图竖向设计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就显得相当重要。竖向设计首先要满足生产的工艺连接、各设施及场地排水的设计标高,还要考虑交通,即在规范允许和实际使用的要求下设计道路坡度和场坪标高,连接所有的单元;厂区对应分成若干个台阶段,通过道路来连接这些台阶段,使之能够适应总图平面布置的要求,满足工艺及交通技术条件。
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布置动态交互进行,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使得工艺流程、物料传输更加适合地形条件。另外,各台阶之间设立挡土墙时,在地质条件及投资许可范围内尽量采用直立式钢筋混凝土挡墙,可大大缩小两台阶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节约用地。
2.5 管线综合布置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内有工程管线遍布整个厂区,在总平面布置时,对系统管线的路由及敷设形式等要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并适当集中,以使其路径短捷顺畅、减少迂回;在保证各种管线相互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在施工、维护、安全和扩建互不发生干扰和影响的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最小间距;对较集中管线可采用共架或共沟的铺设方式。为此需协调原料、成品、水、电、暖、蒸汽等各专业的外管线,从中取得一个相对的平衡。
2.6 发展用地的预留
单元预留地有明确的要求时,可根据实际单元需要分散在厂区内,亦可以作为项目建设的临时施工用地;各单元在界区范围确定时,应留有余地,减小后续布置时用地不够的风险,成熟的装置、系统单元可预留小一些,不成熟的可预留大一些,尤其是对非标设备多的单元,界区的预留应占据主动以免造成用地面积过紧需另辟单元建设的局面。厂区预留宜在厂区外的一端作为未来的发展端利于统一规划。
3 结束语
在设计任务中只有结合好工厂生产、发展所需之各方条件并统一考虑,才能运用总图设计合理用地并达到紧凑布置、和谐布局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GB 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关键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and progress, the road desig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also related to the beautification city. For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road design not only stay in meeting basic use function, but also a spiritual pursuit. This paper will follow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from a road linear desig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road function design, public transportation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aspects of city road design in the new period of the main points.
Keywords: the city: road design; key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关于道路线形及横断面的设计
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输情况和使用质量受道路线形的设计影响,只有设计好道路线形,才能为繁忙的城市交通提供便利条件,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景色相吻合,美化城市、消除路人及驾驶员的疲劳感和增加愉悦感。
1、道路平纵线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受道路平面位置的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平面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平面直线、曲线、缓和曲线等线形设计;沿线桥梁、隧道、交叉口、广场等平面布置设计以及道路照明绿化的平面布置设计。设计时原则上要遵循城市总体路网规划设计,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做好直曲线形的衔接,尽量考虑横、纵断面填挖平衡,必须满足相关技术规范。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行车动力特点、道路等级、自然地形地貌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研究道路的坡度、坡长、竖曲线设计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使道路满足行车安全迅速、经济合理且乘客舒适等目的。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一般需满足以下要求:(1)各项参数满足相关的设计规范;(2)线形组合平顺,满足行车安全舒适;(3)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等因素保证路基的稳定性;(4)尽量满足填挖平衡;(5)充分考虑沿线道路建筑的衔接。
道路线性的不同组合,也会对行驶的安全造成影响,例如,线性的骤变、短直线与曲线交错等等各种方式都不利于行驶的安全。在设计时应该注意,谨慎采用直线;平曲线的设计应该符合车速连续性保持的原则,或建立各种标志;提高曲线的长度和偏角;尽量采用较为缓和的曲线,以提高安全度;应该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和地形适应的线性;尽量提高竖曲线的半径,降低纵坡度,避免采用下凹的浅而短的或者连续的短竖曲线;综合考虑道路的宽度,边缘等因素进行设计。以服务功能为主的次干道及支路应尽量把道路的平面线形规划成锯齿形和蛇形,以这种弯曲的道路来迫使司机减速、或是阻挡一些受路行影响不愿进入的车辆,从而达到控制车流和车速,保障周围居民的安全和减少干扰。另外,在道路中间或两旁种植一些花木、以交错的方式也可以阻挡一些车辆进入。而且这种道路具有观光作用,突出城市的特色。
2、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道路的横断面形式的选用应该根据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组成、地形情况、道路等级等综合考虑确定,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畅通并与道路两侧建筑及自然景观相协调,满足排水及管线的埋设要求等。道路的横断面形式较多,其中,单幅路占地少,投资成本低,但车辆混行,于交通不利,仅适合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辆较少的次干道及支路。双幅及以上道路则是适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交通量较大,机非不得混行的城市主干道及以上道路。
二、城市道路的节能环保设计
在以前的城市道路建设时缺少统一规划设计,各个部门各自施工、导致同个路面下面各种管线横错交接。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往往存在着污水排放过度,道路建设质量不高而增加了养护和维修的成本,没有重复利用资源,所使用的建设材料质量不高,但价格较昂贵等,导致资金浪费、环境污染。
城市在规划的时候要进行统一设计,协调各部门做好建设工作,严格使用环保节能的材料进行施工,铺设管线的工作要一次到位。在道路施工的时候应该注重对道路的绿化,拓宽道路应充分考虑是否与环保工作发生冲突。一般拓宽后要适时栽种,花草树木在环保方面的作用很明显。同时,配套公路基础设施时要综合考虑利用率,体现节能。
在道路设计时应该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的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作为道路相关设备设施的能源供应来源,比如新疆的太阳能及风能资源丰富,利用率较高,可以在道路设计时综合考虑使用相关的照明设备,对节能环保起到很大的作用。
城市道路功能设计
道路设计是应明确道路的等级功能,从道路的运输功能及服务功能考虑,结合交通流量、路网及居民区等因素进行等级确定。规划道路网时,根据道路的不同功能划分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不同的级别,注重等级级配。快速路为高容量、长中距离的机动车快速出行服务,主要满足运输功能。快速路网应该作为城市机动车道路系统的独立干线,设计的车速是每小时80到100千米,实行封闭、节点的全立交式,周围设置防护隔离绿化带,在重点区段还要适当采用高架和下穿或者地下的模式。主干道是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道路,主要作用是承担各客货运交通、联系城市各区的作用,为市中心或者区域中心的中距离运输服务,属于城市内部的交通大动脉。主干道的设计车速是每小时60千米到80千米、四车道以上、采用连续的机非隔离设置,路段行人横过街道要设置天桥。次干道和支路只要提供服务功能,次干道是城市内部分区中分散的交通道路,并且在支路进行汇集,起集散交通的作用。次干道设计车速是每小时40千米,适当拓宽路口、增加向右拓宽的进口到和出口道,兼顾慢性和车辆交通、禁止货车进入。
四、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设计
城市公交系统是城市道路中重要的一部分,公交网络的总体规划目标应该是提高城市的交通利用率和降低交通污染排放量。城市公交系统包括常规路面交通、轨道交通和辅助公交(出租车),在设计的时候应合理布线、扩大覆盖范围、减少换乘,辅助交通要控制规模和速度,与城市道路发展相协调。
道路设计时应该根据路网、车流量结合地形条件设置公交车站。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城市道路空间,保证公交车顺畅,可考虑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并充分利用道路的信号功能,对公交车及其他车辆进行分时间、分段分流,以免造成交通堵塞。为了保证公交站附近的道路顺畅,地形满足要求时可考虑建立起港湾式的公交停车站,在停车的地方要适当地将道路拓宽,并且设置公车站的时候应该在保证其他机动车的正常行驶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公交车在停靠的时候增加了交通的流量和压力,出现交通阻塞现象。公交车车站的设置应该在站首和站末分别设置,如果交通量太大的话,可考虑在中途增设公车站。
五、城市的绿化景观设计
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道路绿化具有生态性,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交通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美化城市的整体外观,为行人制造阴凉的氛围。
现代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交通干道、公关交通系统和步行道等,不同道路对景观元素的要求不同,所以道路景观要围绕不同道路特点设计。设计注意事项:第一,选择的植被应该能够防止空气污染物和噪音,合理设计道路植被的位置、范围和数量,改善道路环境;第二,一般行道上种植小乔木,这样才不会遮挡行人和司机的视线,保证行车安全;第三,绿地设计要根据道路的具体宽度和线形选择不同高度、形态和色彩的植物,形成总体和谐的景观效果。例如,车人混杂的道路具有较大的尺度,可以配合花坛、草坪以及绿树等多种形式,注意树木种植的间距,以利于行人与车辆行驶为准,并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植物;第四,在步行的道路上,为了体现街道的繁华,应该采用较为低矮的树木,且保证种植距离的合适,避免挡住两旁的建筑物。还需要种一些遮阴效果较好的树木,以供行人休息需要,尤其是在夏天等较为炎热的季节;第五,城市的道路设计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学习基本理论和对现代城市道路的设计做一个全面的研究和思考,保证设计工作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因宜.现代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思路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