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范文1

[关键词] 整体护理;手术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a)-129-01

手术可以引起病人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在非全麻下实施的手术,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尤为严重。在清醒状态下实行局麻手术,因病人对手术本身产生的主观意念反应及恐惧心理,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或升高、头昏、呼吸不畅、大汗淋漓、肌肉震颤,甚至抽搐,并出现感觉异常,以致不能配合手术。为了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手术室护士应全方位地对病人进行从生理到心理的整体化护理,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临床资料

本组96例手术病人。男性50例,女性46例。全麻30例,脊髓麻醉28例,局部38例。

2护理

2.1术前访视

由于手术病人在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恐惧心理,他们害怕手术和麻醉,顾虑术后是否会麻醉不醒、术后疼痛、恶心,精神错乱甚至失去控制等。手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应去看望病人,为其讲解必要的手术知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护士首先要仔细阅读病历,对病人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找出问题,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用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通过以下的行为消除病人恐惧,使之增强信心:安排一个轻松的会面,向病人表达你的关心,表示理解他的恐惧及担忧。告诉病人你会在手术室见到他,如果其他护士在,也会同样关心病人。让病人知道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包括:①术前12 h禁食、4~6 h禁水、进入手术室前要排空膀胱。②估计手术时间。③麻醉前常规应用镇静药的理由,每日治疗用药继续应用。④手术当天所做处置(如动脉置管,常规监测实施,留置导尿等等)。⑤术后恢复可在麻醉治疗室或在ICU得到密切观察。告知在手术室期间有手术室护士陪伴其度过手术室的术前准备工作及整个手术过程。

2.2术中护理

2.2.1适宜的环境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颠簸、碰撞,保持安静的环境。手术室的景象和响声会使病人迷茫并产生不安、不舒适感,护士一定要到病人身旁给予术前心理安抚。近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术中低温对病人的危害,所以要采取合理措施,避免低体温的发生,如:可以适当提高室温,输入加温的液体。

2.2.2音乐疗法全麻前和局麻病人可给予音乐疗法。协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有节奏地刺激肌肉、神经,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轻松的音乐有稳定血压、心率的作用,特别是对局部麻醉的病人有稳定情绪的作用,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

2.2.3舒适护理手术中病人常会因身体暴露感到自己丧失了尊严,因此须注意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暴露,应麻醉后摆放手术及消毒。麻醉好后再插尿管,以减轻病人的疼痛,疼痛不仅引起精神上的痛苦,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负性影响。对待局部麻醉病人,术中在用发出特殊声音的器械时,要及时在病人身边给予解释。术中抚摸病人的肌肤,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适。

2.2.4密切观察当病人进入麻醉状态时,巡回护士应给予周到的护理。麻醉后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现意外,巡回护士不得离开手术间,注意调节室温,防止病人着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静脉输液畅通,备好抢救药品、物品、氧气和吸引管等。

2.3术后护理

当手术结束时,全麻病人在苏醒观察中,常出现躁动或清醒延迟的现象,巡回护士不要先急于术后的清理工作,要守护在病人身边,注意观察神态变化、尿液情况。术毕擦拭干净病人身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病人穿好衣服,盖好被子。待病人完全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病人出手术室。

2.4术后访视

访视术后病人,说明术中护士一直守候在其身边,手术成功,病人配合良好等。同时就病人现有的不适反应给予问候和疏导。手术室护士术后的访视使病人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对促进病人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3结果

通过整体护理,本组病人在生理状态和心理紧张恐惧上均有改善,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手术治疗,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可见整体护理的运用不仅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而且体现了人文关怀,促进了手术室护士临床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提高。术前访视、术中精心护理、术后回访,让手术室护理人员直接与病人密切接触,详细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了护理专科水平。

[参考文献]

[1]杭燕南.当代麻醉与复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91-493.

[2]魏革,刘苏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

[3]张雅君.手术室工作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刘晓红.护理领域的临床心理评估[J].护理杂志,2004,21(1):1-2.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范文2

【摘要】:本文从手术室感染的成因和途径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了手术室预防手术感染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 预防手术感染 护理措施 灭菌

手术室感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充分利用无菌技术、做好器械处理、改善手术环境、进行物品消毒、开展定期检查以及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能有效预防病人的切口感染。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三个100%”和“四严格”的标准,控制感染率。总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可预防手术室感染,提高手术质量。

1. 手术感染原因

1.1 由于手术创面范围广、程度深,伤口长时间暴露、组织牵拉和挫伤,再加上病人自身抵抗力下降,比较容易受感染。

1.2 急诊手术因患者病情危重、术前准备不充分而使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大。

1.3 医疗器械处理不规范,杀菌效果不理想,或管理不规范,如消毒液失效未及时发现,都是造成手术感染的原因

1.4 术间手术室管理不当,消毒不彻底,由于手术医师无菌操作、手术技巧、伤口术后换药的粗疏等,均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术中接触传播和浮游菌落到手术创面引起感染。

2.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手术室共实施手术1627例,老年(大于等于55岁)317例,成年(18-55岁)863例,青少年(12-18岁)258例,小儿(小于等于12)189例,其中一类手术412例,二类手术967例,三类手术248例。所有患者术前谈话解释手术原因、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定手术同意书。常规行血常规、血凝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心肺功能不全、凝血障碍等不适于手术的禁忌症。

3. 综合护理管理措施

3.1 手术前,在病人接受手术前应做好皮肤准备工作,护士根据相关的医学知识和外科护理常规等内容将病人皮肤进行标准的备皮、清洗。对病人进行清洁及卫生处理,具体包括沐浴、理发、剪指甲、更换内衣裤、外穿消毒的棉质病人服进入手术室。手术前,应保证病人摄入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病人自身的抗感染能力,加快切口的恢复速度。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该及时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做好麻醉,调整手术位置等。

3.2 手术中,综合护理措施要严格把关,不准任何人将与手术无关的书、报等物品带入手术间,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护士在感染手术间配合特殊感染及一般感染前门口设警示牌,并应尽快将不用的仪器,特殊物品推出手术间。应避免局部皮肤组织受压过久,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3.3 手术后,手术结束后护士及时用薄膜贴在切口处皮肤,以防止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手术后最关键的护理工作是做好对病人的定期检查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对病人切口进行处理,防止切口感染扩大。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结束后应使用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冲洗,对缝合起来的切口进行医学处理,目的是消除切口内的颗粒物质,然后用碘伏纱布擦拭切口周围,减少切口感染的隐。 建立细菌耐药和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有条件的医院均应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进行耐药性监测,而且药敏报告要有优先次序,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生素。

5. 实施效果

护士积极按照“3个100%”和“四严格”开展工作,在手术前后对病人实施彻底的清洁消毒,确保切口没有细菌存在,保持空气的合格率、器械进行灭菌消毒、医护人员的手细菌培养合格率均能达到100%;“四严格”具体内容包括严格各类缝合线、无菌手套、无菌纱布、引流管等的有效期;监督医生、护士无菌操作;皮肤缝合后切口消毒。由于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以上标准,感染呈持续下降趋势。

6. 讨论

手术室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护士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护士的工作态度关系着病人身体的恢复情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医疗效果的保障,是医学水平提高的基础。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就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无菌技术,这是降低手术室护理感染的最大保证。

护士需要对于手术过程中运用到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具体包括消毒液更新、消毒物品浸泡、细菌培养等,还要做好检验单备查工作,以确定采取的消毒措施是否有效。在手术室中使用无菌桌的根本目的是防止手术中病菌的传播,引发病人切口的感染。洗手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水流冲去手上的细菌,以免在手术过程中与病人切口接触时引起感染。

总之,手术中的护理对防止病人的切口感染非常重要。而采取预防措施的根本宗旨就是减少手术室内的细菌含量。通过无菌技术、消毒处理等等措施就能起到明显的控制效果,从而避免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 Eveilard M,Quenon JL,Rufat P,et al.Assocjation between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and Patient’s Transfer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0,22(1):693.

[2] 刘慧娟,路志顺,孙红旗,等.院内感染监测及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16(1):5.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范文3

关键词:循证手术室护理;急诊患者;情绪

循证护理使用有价值并且可信度高的研究对问题进行验证,在研究过程中寻找实证,以实证为基础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法,以患者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将患者的价值观与专业的护理方法结合起来,在整体护理理念下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1]。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确保手术质量,并达到有效提高护理学科的独立性以及地位的目的。本次研究以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44例手术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护理方法与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的比较来探析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44例手术室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4岁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岁。其中,宫外孕患者有78例,急诊剖宫产患者有59例,卵巢蒂扭转患者为82例,子宫破裂患者有25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22例患者,对照组全部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给予循证手术室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及疾病类型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按照手术步骤开展常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手术器械的准备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协作与配合等。

观察组采用循证手术室护理,首先全面并且快速地评估急诊患者的身体情况、心理与疾病状况,以此作为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的依据,确保循证护理的科学与合理性。对于意识尚且清醒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护理,进行亲切安抚,缓解他们的不安情绪,防止患者由于恐惧以及焦躁出现过激行为,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然后迅速准备好手术器材,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卫材以及所需液体,并帮助患者调整到适合手术的。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安静,在与医生讨论患者病情的时候需要注意说话的音量并尽量隐晦,以免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手术完成后的第二天需要先与病房护士取得联系,了解患者手术后的基本情况以后再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询问患者伤口的疼痛情况,对于情绪比较紧张和焦虑的患者,可以适当的给予心理安慰。

1.3 判定标准

护理质量评分:根据手术护理质量标准以及我院的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护理质量评分表,100分为满分,最低为0分,并由资深护理人员进行评分;

手术环境合格率:按照手术室的标准对患者的手术环境进行评价,然后统计环境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

2 结果

实施循证手术室护理的观察组,其护理质量评分为98.9±1.2,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组的42.2±7.2以及85.4±1.3;此外,观察组的环境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为100%,医生满意度为99.1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44%、84.43%以及88.52%。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临床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如果患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并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等情绪,致使自身身心健康受到影响。高度紧张的情况不仅无法让手术治疗顺利开展,还会降低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增加手术感染的风险[2]。因此对于急诊手术室护理来说,只有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才能全面满意患者的需求。

常规的护理方式一般多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缺乏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循证护理是比较先进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以运用先进的理论护理知识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病人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3]。

心理护理在循证护理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虽然手术可以修复患者受到损伤的组织或是消除患者的病变组织,但是手术同样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手术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伤性[4],会对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影响,出现比较强烈的反应。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来说,手术之前很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甚至绝望的情绪,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代谢情况,比如出现血压上升、心率速度增加以及心肌氧供失衡等问题[5]。循证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与分析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寻找开解患者的最佳方式,在紧张的手术准备过程中通过高效的沟通和安抚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出现过激行为,确保手术在最快时间内进行,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在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下,患者的身心都可以达到最佳状态下,这样的状态也有助于加强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非常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加强手术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少莲.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03):616-616.

[2]宋启红.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2):202-203.

[3]王文莉,黄月笑,钟淑玲.循证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12-313.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范文4

手术部位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类型,其中切口感染是主要形式,占手术部位感染的70%以上,而一旦发生此症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加大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乐卣呱踔粱岢鱿炙劳觯这是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原因,术后护理是保证病人顺利恢复的关键举措,因此对手术患者需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尽量减少感染的发生率[1]。本文旨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特收集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202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202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9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5.5±6.3)岁;手术类型分布:I类21例、Ⅱ类49例、Ⅲ类68例、Ⅳ类64例;手术切口大小分布:I类31例、Ⅱ类79例、Ⅲ类57例、Ⅳ类35例。按数字随机的方式将纳入对象划分为观察组(101例)与对照组(10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切口情况及手术类型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前手术准备、术中体征监察、密切协助医生进行手术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再强调手术室护理干预,包含的主要措施如下:

(1)术前巡视探访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属于急症危重手术类型,护理人员应对有认知的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以病人不同文化程度、生活兴趣习惯、性别等差异性为基础,采用适宜的言语及行为对患者进行详细宣教,讲述手术过程和特点,说明麻醉方式,介绍手术环境等,提升患者手术知情度,并树立起治疗的信心,使其良好地配合手术,为顺利治疗奠定基础。

(2)心理干预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用热情的态度面对患者,营造出令人舒适的手术环境,再次轻和言语沟通后给予病人心理暗示,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一定程度消除其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尽量争取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积极配合,从源头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

(3)手术室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保证室内正压通气,关闭门窗,室内环境整体清洁卫生,手术开始前半小时护士应完成手术所用物品的清洁工作,比如治疗台、无影灯、手术床、器械桌等,护理应按照预防院感发生管理标准每天对手术工作区域进行消毒严格,并做好手术用具数量上的清点工作,术后马上进行处理。

(4)手术室人员管理手术室内严格控制人员是预防感染发生的关键举措,控制好入室人员,手术参观人员也最多不超多两个,而且都应按医院规定着装入室,术中医护人员遵照无菌操作流程来进行每一步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观念,采用新式免刷洗手法,来保证过程中手的清洁度。医护人员穿戴好高压灭菌衣帽后,先对患者检查进行病情上的评估,入手术台前对区域皮肤先处理,即可保证皮肤清洁度,又能尽量缩短手术进行时长,利于切口感染的控制。

(5)手术室舒适度护理室温一般控制在22到25℃,湿度在50%到60%之间,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对患者采取积极保温措施,避免低温现象出现,因为低体温患者免疫反应会受到抑制,术中会产生一些列不利影响,术后更易发生感染,因此为做好保温措施,术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为非手术区域盖好被褥,对老人、小孩、妇女等特殊人群在必要时给予加温,从开始麻醉到麻醉阻滞起作用时间内尽量减少病人身体暴露面积,另外输入血液应适当加热,腔内洗液尽量控制在37度。

(6)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器械的消毒处理根据手术器械需要适宜选择压力蒸汽、低温蒸汽或气体消毒灭菌法来进行灭菌消毒处理。严格抗生素使用适用症,并注意用量、浓度、注意事项等,在保护机体正常菌群的前提下,杀死病菌以达到抑制感染的目的[2]。

1.3 观察指标

切口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如果(P

2.结果

观察组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例(1.9%),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12例(5.9%),卡方数据分析对应χ2=4.1649,p=0.0412,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展开救治的关键场所,同时也是发生感染的高危科室。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可能引起患体全身感染,影响患者预后,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会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不利于医院长远和谐发展。因此手术室应集力寻求有效措施来减少或避免术后发生感染,其中护理是关键环节[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行手术室护理的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9%)显著低于对照组(5.9%),也再次证实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彩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2,25(2):312-312.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范文5

1术前访视

详细了解患者既往治疗资料,可对术中高危操作起到有效提示和防范作用。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让手术室护士由封闭的手术间走向病人床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术前宣教可以缓和病人的紧张情绪,也可以体现对病人的理解和关心,增进互信,减少医患纠纷。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1严格核对

(1)病人入手术室后主管医生、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共同查对病人,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各项检查、有无过敏史、手术中带的药物和X线片、特殊物品、有无配血等,并在安全核对表上签字。

(2)检查手术室环境:备齐手术所需物品,并检查是否符合及有效期。

(3)术前、关胸腹腔前、关胸腹腔后、缝合皮肤后分别查核器械、缝针、纱布数等并做好记录及签名。术中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按照常规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2人核对之后签名记录。

2.2标本留取手术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弃、弄错。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应按顺序分别标记并和医生共同核对清楚。术中冰冻应由专人送检,且此时的病理报告不得以电话结果作为手术依据,以防误听而发生差错。应发送正规病理报告单。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巡回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后连同病理检查单一起放至固定的容器内,并加入福尔马林固定液,贴上标签并签名。派专人送去病理科。

2.3术后病人护送手术结束后要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危重或全麻未拔管病人需手术医生一起护送回ICU)。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路的畅通和牢固。躁动病人应做好防护。与病房护士做好各项交接。

3手术室环境质量

3.1手术室严格三区划分即限制区、非限制区和半限制区。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非限制区设更衣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

3.2手术室的要求温度须维持在22℃~25℃,湿度须维持在50%~60%。主要设置和配备有手术台、器械台、无影灯、吸引器、输液架、踏脚蹬、中心供气系统与中心负压吸引、各种监护仪、X线读片机、显微外科及微创外科系统等。

3.3手术房间的层流设备手术房间须有净化空气的层流设施,以确保手术房间空气的洁净,从空气源头上杜绝手术切口的感染。

3.4严格区分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非污染手术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污染手术对于永久性器械要预先消毒然后再清洗,一次性的医疗器材须在消毒之后再毁形处理。严重污染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作用剂量及时间。

4器械准备

4.1消毒灭菌质量永久性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材质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蒸汽、环氧乙烷等不同的灭菌方法。

4.2一次性医疗器材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生产和卫生许可证批号,有消毒日期和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无破损,使用后必须毁形后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5手术质量

5.1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与无瘤操作

(1)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手术者脐以下为污染区域,污染后的物品必须更换和重新灭菌。术中如果切开胃肠之污染器械应置于弯盘之内,以区别于其他无菌物品。避免身后和横向传递器械、物品。术中手套刺破或污染应及时更换。胃肠道手术关腹时须使用关腹包,确保皮肤及肌层不被胃肠道内容物污染。

(2)无瘤操作:肿瘤组织剥脱之后必须及时的放置于换药碗之中,把与肿瘤组织接触的所有手术器械及医疗器材从无菌手术区域移除,手术医生与洗手护士立即更换手套。使用无菌洗必泰成分溶液或者无菌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彻底杀死肿瘤细胞。

5.2对手术医生的督导在国外许多医院里,“手术室督导”是手术室护士的管理,在国内,科护士长不仅如此,更应该对低年资的手术医生进行督导。在遇到特殊情况或者是比较复杂的手术时,巡回护士有义务及时将正在施术的医生不能处理的问题报告给科护士长,以确定是否请示上级医生处理。保证患者的利益、维护医院的声誉,同时及时耐心的向患者家属解释手术时间过长的原因,取得家属的谅解,减少患者家属投诉的理由。

6术后回访

术后3~5d回访术后患者并给予问候,同时就患者现有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使患者感受到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对患者在术中配合及促进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7讨论

手术室病人护理常规范文6

[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3-0121-03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analysis of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in operating room

ZHENG Yi

Operating Room of Quzho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Quzhou 3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 Methods All of 279 cases of surgical pathology randoml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22 cas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aken conventional car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15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Compared the number of the nurse air colonies after washing their hands and several colonies occurred after the proportion of hospital infection, and nurs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surgery before and after the care satisfaction survey. Result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surger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air colonies (92.1±46.7) cfu/m3, and the nurse hand washing the subsequent party colonies number dropped to (2.1±0.9) cfu/m3. No one case of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also was as high as 98.7%. Conclusion The operating room should be stricted disinfection system, strengthening medical personnel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literacy. It need to urge the study activity to prevent infection related knowledge, meanwhile using modern management ideas and means to reduce the operating room infection rate.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Risk factor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手术室是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医院手术室感染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经济风险,也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统计数据显示,手术室污染引起的术后感染占总感染比例的27%左右[1]。因此,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有效预防、避免手术室感染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缓解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本组研究中,我们结合临床实践,采取全面的护理管理措施,预防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发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2月我院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空气平均菌落数、刷手后护理人员手菌落数、手术感染例数。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外科专用洗手消毒液洗手,菌落培养采用普通营养琼脂。手术室感染均符合2008年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中的相关标准。

1.2 方法

279例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2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15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措施。分别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后空气菌落数、护士洗手后菌落数及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同时对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使用单因素直线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

2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1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因各种因素诱发感染,主要有[3]:(1)病人因病情紧急危重,在没有准备充分条件下即开展手术;(2)手术创面大,组织损伤程度深,手术时使得伤口长时间暴露空气中;(3)术者的无菌操作不规范,手术技巧性差以及术后伤口换药的麻痹均会增加感染率;(4)行导尿管操作时,因尿管消毒灭菌不彻底,导致膀胱、尿道的逆行感染。

2.2 麻醉方式引起的风险

手术时全麻易引起的肺部感染应引起临床上重视,大多考虑与麻醉设施的消毒和管理密切相关。麻醉设备中的过滤器、螺纹管、吸氧罩等,在高频率的使用情况下,如不及时进行更换或消毒,细菌污染率都会增加,有学者报道[4],污染率可达50%以上。全麻时进行的插管使患者的支气管直接暴露于外界空气环境中,作为对空气微生物防范的鼻腔和口咽就丢失了其应有的防御功能,含菌的咽分泌物可沿导管向下进入下呼吸道;同时全麻插管时的系列操作带有损伤性,可伤及呼吸道纤毛,气管插管时的操作刺激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大量分泌物淤积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麻醉机进行的机械通气也可引起肺组织损伤。上述因素都可导致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增加。

2.3 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不规范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但由于手术的工作量巨大、时间紧迫及人员少,为满足手术需求,部分医院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消毒灭菌时间不足;快速灭菌仪器省,在紧急抢救病人时,只使用消毒灭菌效果不佳的化学法;而随着消毒设备、器材的发展及化学消毒试剂的更新,医护人员可能会无法找到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2.4 手术室空气

手术室空气洁净度对病人伤口感染有重要影响,这也是导致手术室感染、交叉感染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经过清洁消毒后,手术室空气多能达标,但由于空气具有流动性,频繁连台手术,人员、药品及手术器械的流动会造出微粒或细菌污染;而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发屑、皮肤及胡须也是手术室空气细菌的重要来源。

2.5 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自我消毒意识薄弱

对空气细菌及物品器械进行灭菌是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基础。个别医护人员漠视相关规章制度,以为门诊手术简单处理,不必开展繁琐的消毒工作。违背无菌操作理念及流程,造成空气流动,细菌流入。部分医生以为门诊手术工作量小,无菌手套破裂时,为尽快完成手术,而不去更换手套。进入手术时须佩戴口罩、穿隔离衣和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皮肤伤口或咳嗽症状人员是无法进入手术室的,也更不能参与手术,但个别医护人员及医院视患者利益于不顾,导致无菌环境的破坏,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3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管理对策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全面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室感染,其主要措施包括:

3.1 术前护理管理对策

(1)患者方面:应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加强机体免疫及抗感染的能力,并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工作,如沐浴、剪指、理发等;(2)手术物品方面:手术物品及器械必须完全达到灭菌要求;已经灭菌的物品器械应做好标记,并派专人检查,防止误放;使用的各样器械、敷料等为无菌状态,如术者对使用的材料无菌状况不确定,应立即更换;手术室中的手术衣、拖把、抹布及拖鞋等消毒工作也应按此标准开展;(3)手术安排:对于感染手术,须于手术通知单注明,方便医生安排手术间,降低交叉感染率;(4)确立无菌范围:确立无菌范围的时间应尽量等同于使用时间,使暴露和污染的发生率降低。无菌范围的确立时间不超过4h。

3.2 术中护理管理对策

3.2.1 针对麻醉方式的预防护理措施 应用一次性过滤器及吸氧面罩,增加螺纹管消毒频率等,能显著降低全麻插管时的感染率,本研究资料和上述学者报道的一致。全麻时喉镜的污染也是手术室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全麻时给喉镜套上一次性安全套,比进行消毒操作更能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3.2.2 维持手术室空气洁净 手术室配备良好的温度调节装置,使室温始终保持一个适宜的状态,避免操作者脸部出汗而误落切口部位。对手术间的消毒柜及空调柜进行定期保洁、消毒。术中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术后采取湿式拖擦地面,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机会。

3.2.3 术中其他注意事项 覆盖切口的敷料应有较好的透气性,抗菌性等。如术者皮肤有破损,除严格进行常规洗手外,应佩戴双手套。有轻度上感的手术参与者应戴双层口罩,如症状较为严重,禁止参与手术[5]。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为污染切口,术前给予预防性加用。进行污染操作时,在切开污染区域前应用纱垫保护毗邻组织,同时及时吸除污染区域流出的内容物,加用碘伏消毒。污染操作结束时应把接触污染物的器械或敷料撤离台面,术者应重新佩戴手套,尽量降低污染的发生率。术后引流尽量采取封闭式[6]。

3.3 术后护理管理对策

术后护理管理对于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至关重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术后在消毒皮肤贴上薄膜贴,定期观察更换,预防伤口感染;(2)清洁消毒手术间地面,更换手术台布单,先以消毒液清洗,之后行熏蒸消毒,最后紫外线照射;(3)对于非一次性器械物品,行特殊消毒后再行常规灭菌消毒,备后用;(4)对一次性器械物品,预处理后销毁;(5)感染手术分泌物、血液、呕吐物等消毒后倒入厕所。

4 结果

4.1 遵守医院消毒制度的规章流程

本组中,全面护理管理组手术患者,手术后空气菌落数(92.1±46.7)cfu/m3,显著低于手术前菌落数;全面护理管理组护士洗手后手菌落数显著降低,无1例发生手术室感染,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4.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全面护理管理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总满意度分别为51.6%、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2%、9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5 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患者感染风险,近年来,由于医学技术更新较快,如缺乏再教育意识,很容易因知识结构欠缺造成安全缺陷[7]。有学者研究发现[8],护理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也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安全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护理人员因过度劳累而造成工作失误。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步骤多、风险大及技术性强等特点,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问题出现,不但增加患者负担,也会给医院的医疗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本组研究通过对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比较发现,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众多,如手术操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可能诱发感染、麻醉方式也容易引起感染风险、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不规范及手术室空气质量也是导致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重要诱因,而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自我消毒意识薄弱则是纯粹的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针对上述多种造成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我们总结了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管理对策,主要包括:术前加强患者营养,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手术时间;术中针对麻醉方式应用一次性过滤器及吸氧面罩,维持手术室空气洁净,注重无菌操作等;术后定期观察更换皮肤薄膜贴,清洁消毒手术间并合理处置废弃物。经过上述全面护理管理,手术后空气菌落数降低至(92.1±46.7) cfu/m3,护士洗手后手菌落数降至(2.1±0.9) cfu/m3,无1例发生手术室感染,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而患者满意度也高达98.7%。

综上所述,手术室承担着医院的重要功能,也是医院感染高发区域,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导致手术感染。因此,应严格手术室消毒灭菌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素养,督促其积极学习预防感染相关知识,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手段进一步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悦,德琳,刘淑菊. 手术室医疗废弃物管理与医院感染[J]. 护理研究,2006,20(10B):2710-2711.

[2] 张美云,李桂香. 医院感染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 护理研究,2006,20(12C):3353-3354.

[3] 宋国敏,方欢. 流程再造在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289-1290.

[4] 巴志强,季惠斌,赵丽清,等. 整体环境动态监控手术部的交叉感染[J]. 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67-70.

[5] 姜雪,陈素兰,陈丽媛,等. 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策略[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415-416.

[6] 郑香华,康迎秀,杨翠平. 浅谈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 护理研究,2006,20(4C):1111-1112.

[7] 徐海萍. 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倦怠及分析[J]. 江苏医药,2010,36(14): 171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