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文言文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性较低,学生阅读理解和学习文言文困难等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对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的几点对策进行了探讨研究,旨在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和学习能力的进步,实现真正新课改提倡的“高效课堂”。倡导高效课堂教学,一定要跳出以往教师逐字逐句地讲,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要备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事半功倍。

一、构建“高效课堂”必要性

高中语文课本收录的文言文经典篇目较多,这些文言文经典篇目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需要当代学生去学习和传承。可是在高中文言文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却普遍感觉文章晦涩难懂,并且觉得好些教材文本中的文言文经典篇目枯燥无味,因而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成了教育工作者日思夜想的课题,本文对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的几点对策进行了常识性的研究。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有三点:一是要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字、词、句、疏通文意自然是基础;二是让学生欣赏文言文;三是感受文言文,了解文史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

(一)发挥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体会文言乐趣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叙事性比较强的传记体散文、史传文体作品和一些经典的山水游记散文。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文本,把文言文作品当成文言故事,利用一些巧妙地设问,努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会去探讨故事情节,叙事手法和人物形象。从自我的角度和认识来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是文言文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文言文课堂的改动,通过一些巧妙设计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离他们并不遥远,在问题的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潜能。

(二)学生从基础知识感受文言文独特魅力

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相比,在用字、构词、造句等方面都有很大特点。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通过分析与综合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有义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对文言文进行分析理解与归纳综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对内容要点进行归纳,对中心思想进行概括。

(四)鉴赏评价,体会并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文言文的表达非常简洁,其蕴含意境却深远绵长,形象塑造生动而丰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评价和鉴赏,体会文言文中独特的语言和文化魅力。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部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重点学习文言文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要深刻地认识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知识。很多文言文中有丰富的修辞手法,教师要合理知道和启发学生去理解和思考别具一格、构思新颖的修辞手法。

(五)熏陶感染,学生要体会作者观点态度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探究文言的情境,使学生被文言文所熏陶、感染,在不断地耳濡目染中深入到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地学习中,感知作者的态度和思想智慧,体悟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视频,可以让学生在一定了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内涵,感受文章魅力,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

(六)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教学模式

由于文言文相对其他文本,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惫心理,因此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想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充分地多应用一些多媒体技术,搜集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使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内容能更加具体化、生动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构建有特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要通过分析综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其次要通过鉴赏评价,体会并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通过熏陶感染,使学生要体会作者观点,最后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化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模式。构建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课堂”需要所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创新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取得更大进步和提高。

三、结束语

总之,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句读,而且要教会学生作文,更要教会学生悟情。面对当今普遍功力浮华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具有自己的原则。为了让语文文言文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简化、创新课堂形式死和势在必行,优化、务实教学内容迫在眉睫,培育、提高课堂的趣味更是成为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当务之急。这项工作虽然艰难,但我们得努力做下去,因为这是一件前承后代、后开未来对额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慧.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年7期.

[2]汪浩.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教学(语文).海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范文2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文言的基础用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文言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对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既是教学目标,又是辅助学生进行文言学习的手段方式[1]。当前阶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文言基础的考查,忽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文言文课堂较枯燥乏味,学生兴致较低;第二,文言文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字词积累,忽视相近字词的对照辨析;第三,教学内容局限课本,文言文拓展范围较窄。为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其教学措施的革新策略进行探讨。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背景知识介绍,提高学生兴趣。

通过总结与归纳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可以基本了解苏教版在文言文单元设计中以文章内容为单元选择与编排的标准,同时遵循以文育人的编排原则,注重文章的人文情感及社会价值。因此,教师在对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单元进行课文教学时,要注重挖掘作品的背景,对文章的时代信息、作者情感及人文意义进行深入探寻[2]。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背景导入,丰厚文言文的文学内涵,同时以淡化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时代跨越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探究的兴趣。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中编排了文言文课文《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衰变化,反映作者对历史发展循环往复的感叹,借此警醒唐朝的统治阶级避免重蹈覆辙。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写作环境,在课前向学生介绍文章背景:杜牧所生活的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外敌入侵,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大背景下,杜牧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在其主张的巩固国防、加强统一、富民强兵等政治理想落空后,杜牧针对唐朝的统治阶级写出了《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此警醒统治者正视唐朝政权所面临的危机。通过背景导入,学生在课前对该文言文形成初步认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二)重点字词对照,细化课程知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对文言文课文的选择,注重内在的人文价值及情感态度,在内容方面,对文言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弱化处理。因此,在文言文的解读和梳理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辨析能力,包括字义、字形、词性等。具体可通过对照比较教学,指导学生对带有共性的词句进行差异性的比较,帮助学生审视并解决在课文学习中存留的问题,继而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活动,最终实现对课文的透彻理解[3]。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编排文言文课文《师说》。该课文重点词句较多,具一定糅杂性。教师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可将字词句进行对照比较,梳理知识点。例如可首先进行古今异义的对照比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的“所以”一词,古义中代表“用来……的”,而今义中为因果连词;又如对一字多义进行对照比较:“师”在“古之学者必有师”中,作为名词,意为老师,而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作为动词,代表拜师求学,在最后一段“吾师道也”中,同为动词,但意为流传。教师通过对重点难点词句进行比较对照,帮助学生树立课程知识,增强文言文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资源利用,优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多媒体科学技术已不断应用于高中课堂,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技术设备,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优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及课文内容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易产生疲乏心理,为集中学生精神,教师可在文言文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4]。根据文言文内容搜集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具体化,以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中的课文《蜀道难》,作者李白对蜀道的险势进行了多角度的叙述,用词精准,想象力丰富,文章具有一定气势。同时,由于语言运用差异,学生在进行课文理解时可能面临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蜀道的真实场景进行直观的展示。通过投影仪展示蜀道各段路线的实景照片,播放旅游专题节目,直观表现四川蜀道的险峻风光。学生通过相关影像资料的观赏,将《蜀道难》中的文言文表述、自身的理解及真实的场景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利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范文3

一、文言文在历史上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中国文化历尽沧桑,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哲学、文学、医学、天文、历法等各个领域,我们的祖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能够得到完整地保存和传播,靠的就是文言文。如果没有文言文作为一套符号保存前人的知识文化,大量的人类活动是不可能得到流传和交流的。

秦统一全国以后,人们靠文言文作为交流情感的工具,使国家蓬勃发展;北魏贵族建造洛阳龙门造像,作记时不用鲜卑语而用汉语文言文;清朝早期皇熟悉满语,但康熙、雍正的上谕多用汉语文言文写;乾隆时到处用汉语文言文题律诗和绝句。无数前人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仍然能团结一致,蓬勃发展,都因共同生活在一个文化背景内,使用文言文。

今天我们使用的现代汉语与文言文虽然差别很大,但也有藕断丝连的关系。一方面,两者同源异流,现代汉语不管怎样发展变化,总不能不保留一些幼儿时期的面貌,因而同文言文总会有相似之点(表现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在用现代汉语写文章时,偶尔也会引用一两句子曰、诗云之类的文言句子或者少数文言词语,可以增加文章的分量,使文章恰当表意。

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1990年教学大纲规定:“高中复习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能把文言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1996年教学大纲规定:“高中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诵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把握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名篇。”2000年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2002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对文言文作品的阅读鉴赏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对文言文阅读也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由此看来,教育部对文言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文言文不可能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消失。

三、高中语文教材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相当大。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编排中全套教科书的选文,中国古代诗文作品约占45%。语文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编排中全套教科书的选文,文言文16篇,古诗、词、曲12课,40首,中国古诗文占46%。从单册来看,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小。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中,文言文占25.5%;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中,文言文占近33%。足见文言文篇目的增加,反映了有关人士对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

四、当今文化发展潮流

当今时代是文化交流的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西方已有一些国家创办了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必须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学生,在接受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熟悉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果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仅有专家的研究,不落实到普及教育上,那么就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如果学生对中国优秀文言文不多读多背,日积月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将会一步步地退出人类文明的历史舞台。提到司马迁、李白、蒲松龄等名人及其作品时,学生一问三不知,不懂其意思,还要借助于翻译文字,那将是让人不可想象和难以接受的。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灿烂的中华文化因文言文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文言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文言文代代承接,精深的汉语汉文凭借文言文发扬光大。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范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文言文教学确实收效甚微,老师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采用填鸭式和复制式教学方式,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有效性极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诗词和文章所占比例已经提升到40%以上,并且高考题目中关于文言文的试题分值也非常高,这就要求对高中文言文,我们必须给予重视,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多诵读文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文言文正确的朗诵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语言艺术美和朗诵文言文的心情美,产生爱上文言文朗诵的情感。学会正确朗诵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加强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字正腔圆、停顿有张、语速适中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摇头晃脑等。不少高中生对文言文的认识有很多误区,有的同学认为只要认得文言文中的字,就能很好地进行朗读,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文言文阅读,必须建立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对其中描绘的事件和人物有清晰认识,这样才能有感情地诵读。读文言文,有滋有味,就会激发学生好奇心,自然提高对文言文的热爱。其实,通过诵读和背诵文言文,可以学到其中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要义,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强,文言文阅读水平会越来越高,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自然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二、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

随着科技进步和网路技术发展,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优势,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如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人物的关系,这样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教学。

三、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习任何知识,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对文言文有兴趣的同学一般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端正,而学习兴趣较淡或者没有学习兴趣的同学,一般在课堂上都会消极怠工,提不起学习劲头。从这个角度分析,要想在新课标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千方百计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做到兴趣盎然。对于文言文原著来说,读写起来很枯燥,并且难度系数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影视作品,如《聊斋》、《西游记》、《三国演义》、《于丹论语讲座》等,先用这些影视作品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阅读原著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兴趣激发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精心导入、巧妙设疑,让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美等。拿巧妙设疑来说,高中生好奇心较重,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创新教学模式,恢复学生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认为开展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和处理文言文相关试题的能力,往往忽略文言基础知识学习,这是教学误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通过知识消化和吸收解决相关问题。由于学情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灵活丰富,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变化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展相关问题探究,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至于“探究案”内容,学生可以带着疑问积极主动地请教老师,或者从课堂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成果中得到启发。如《鸿门宴》中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按照故事情节“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部分整理,然后就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分别请优秀生点评和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学习小组,然后由优胜小组针对文言基础知识,合理利用配套练习册,命一套30分值的检测题目,当堂检测或下一堂课检测。通过小组之间激烈的竞争,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探究意识得到激发,寓教于乐,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重视积累,及时反思

文言文在高中阶段涉及的篇幅总量上算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文章中个个堪称经典,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无论是学习内容,文章中的词汇应用、思想表达、实虚词使用、作者代表,还是其他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都有所涉猎,这些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就必然会促进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的习惯,对于一些重点文言文知识、处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用法、表达方式都要做好规整,并且在学习中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做到举一反三,这些都会提高他们的文言文素养和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力提高还有赖于迁移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

参考文献:

[1]董文汇.浅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考试与评价,2S012(05).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范文5

高中文言文教学,它既要给学生带来民族文化的滋养和审美陶冶,又必须针对高考大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这过程中,它将遭遇种种困境,落实和强化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与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主动感知人文精神,陶冶情操之间的矛盾;文言文中由于时空阻隔所带来的语言理解障碍与现实生活语言交流中常用的通俗易懂的语法,语言特征之间的矛盾等等。

因此,面对文言文教学的“重重阻隔”,该何去何从,何以解决则成为了我们高中语文教育者需探索的问题。在此,我以微薄浅陋的语言提供一些文言文教学的参考意见。

1、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语言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熟读勤背

诵读是传统的塾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文言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如今文言文虽然失去了“语”的环境,但自身却有着很强的可读性。为了能更好的欣赏这些优秀古代散文,一定要采取传统教学中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味,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欣赏。钱梦龙在谈到自己学文言文的体会时说,“要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多接触感性材料,多读文章”;“要学一点古汉语的词法和句法知识,但这是第二步工作。第一步必须接触感性材料,没有这样基础就不会建立起关于古汉语语法的概念”;“要努力培养对古汉语的语感,培养之法是通过朗读、吟诵,仔细揣摩不同的文言词句所表现的不同情味、不同语气等,这是提高文言能力的必要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让学生自己充分地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当然,为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只能在高中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广泛阅读,在阅读中使用有关工具书并养成习惯,自主阅读;至于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以“适用、够用”为标准,以“了解和梳理”为方法。

3、灵活处理教材,架起文言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

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讲究便捷、通畅、易懂,而文言文因其特征的缘故就相对显得晦涩难懂了,这就致使学生在理解和审美方面形成了障碍,不免容易让学生有厌烦情绪。怎样拉近两者的距离,使学生能贴近品味就成了文言文课堂待探究的问题。而我就此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联系现实生活。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忙碌于名利的追逐,匆匆行走于充满着生硬建设的大街小巷,这种机械的生活,让人不由得畅想“兰亭聚会”,“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道,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然后发一声感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反映生活的真谛所在。如此以来,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了共鸣,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也会随之主动参与,文言文就显得意趣多了。第二,走近学生的心灵,高中学生进了心智快速成长的阶段,自发或自觉的会探录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当想到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或许会感伤不已,但学到苏轼的《赤壁赋》中看待人生的“有限”和“无限”,幸许会豁然明朗,揭开雾纱见晴空。这样,文言文就真的贴近了现实生活,而学生中那份原有的距离感就少了。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范文6

关键词:苏教版;语文教材;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26-1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折射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品性和哲学思想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古时先贤圣哲精神的发扬。高中课本中文言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文言文在中学课本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教好文言文,怎样让学生领会文言文已经成为新课改苏教版语文教师的研究重点。本人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进行教学创新。

一、高中苏教版语文教材特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40%的比重。新版文言文教材突出两个特色:①人文背景浓厚。新版教材在内容上改变了老式课本过分强调字词句解释,相反的,深化了语文科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共识,以人文课文统领专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如《江南的冬景》中“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寥寥几笔就细致刻画了北方冬季的闲暇生活,充满了北方憨厚朴实的人文气息,给江南的学生一种很直观、详细的生活场景。“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此句更是以江南典型地域钱塘江为标准细腻刻画了江南具体的人文地理特点,深度表现了江南的生机和韵味,开阔了北方学生的眼界和人文知识增加了南方学生的认同感。②学习方式人性化。新版教材增设了“活动体验”和“文本研习”等模块,更加人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荣国府”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两个选段中讨论了不同眼睛折射出不同的人情世故和生活样貌。这样的训练内容安排很明显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不同于普通的训练能力与知识积累。

二、创新性文言文教学应具备的特性

1.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运用于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料和作者简介,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个宏观的把握和掌控,还可以播放名家学者对本文的见解和深度剖析,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样方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

2.有效合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应该通过文言文教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文字美的阅读而忽略强调语法,注重内容美的感悟而忽视固定化的教授,注重形象美的感动而忽视课文的词句解释。例如:《项脊轩志》的“月夜桂影图”,教师应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感悟那三五之夜,桂影斑驳,明月半墙,珊珊可爱的意境。体会句子借景抒情,表达的那种动人含蓄,宁静致远而又韵味的环境,让学生有种被带到风花雪月、花香弥漫的恬静美妙世界的感悟。

3.体会作者思想的闪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学生的成长接受者各种思想的熏陶,教学工作者应该通过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的闪光,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远大的理想。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古为今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通过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加文化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传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知道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是新一代学生所具有的共性。教学老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点加大对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指引学生学习文言文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提升准确运用与正确理解词句的能力,充分挖掘汉语文在精神与物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继承弘扬古代先哲思想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争取自由,追求真、善、美等优秀文化精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文言文教学中的古为今用措施,内容丰富,施用面广,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久远。所以教学老师应时刻注重挖掘这一广阔领域,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任课老师应根据以上准则灵活地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争取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生活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对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增强,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相文,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诗演化与现时解读》.《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3]王雅萍,司亚飞.《建国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评价》.《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

[4]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