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 青岛市即墨温泉公园设计

前言:

当前我们国家的基础建设步伐加快,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园、绿化广场、生态廊道、市郊风景区等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愈加成为城市的现代标志,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和满足文化追求的必然。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主持和参与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项目,成功地将艺术引入城市公共空间当中。其中有些已竣工的工程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了七项国际、省、市级优秀奖,参与设计的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方案也喜获二等奖。

概念探讨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综合,这种空间关系以不同的规模和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和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都属于城市开放空间的范畴。比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纽约中央公园、上海外滩等。

城市公共空间的优良景观能带动产生丰富的城市生活,但国内的建设现状表现出一些不足,不利于景观设计工作进程的程序化与系统化。景观设计师有责任以专业的参与,引发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视,把停留在物质意义上的试题演化成链接人与自然的艺术场地,从而合理有效地争取分配和享用公共空间的权利,并且对公众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和推动。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特征

1、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公众参与性。

一切城市文明的标志和现代化的进程,都是由公众共享城市公共资源开始的,共享本身是有平等的立场,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指向是满足大多数人的向往和需求。

2、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它的人性化。

每个城市公共空间都是由若干小空间构成的空间组合体,其人性化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体空间的品质和氛围。同时一切城市公共空间都是有形的物质空间,因此应该从人的行为心理考虑人性化的空间环境,符合人的感官需求,同时还注重使用者的欣慰和心理感受。高效有序、尺度宜人、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是设计追求的目标。

3、城市公共空间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文化性。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选择和包容的现代意念、地域文脉,在符合整体城市生态环境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现代生态与科技造园手段,充分挖掘物化因素和文化内涵,使场地空间焕发自身的生命力。

4、城市公共空间的第四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时代性。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在尊重文脉、强调地域文化的同时,要把握时代特征,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理念,使营造的空间环境具有个性化,形成特有的当代景观文化。用进步的场地物质环境积极推动社会意识的进步,通过场地的人性化设计,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取得文化和公民本性的回归,为未来的传统继承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切入点

1、注重空间系统布局

公共空间的建设应纳入城市系统来考虑,一个城市是否运作顺畅,景观是否舒适美观,关键在于它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大小、多少、分布是否恰当。利用城市中的自然生态要素对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平衡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开辟城市公共空间时应十分珍惜的资源。

2、创造空间个性特色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中应尊重历史,延续文脉。考虑与该城市的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地貌、环境、风俗习惯相协调的因素。运用形式、色彩、光影、地形、风貌等综合手段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个性。比如笔者主持设计的青岛市即墨温泉公园,采用不对称的布局,分为水上公园和旱地公园两部分,通过景观小品、河道、小桥、铺装场地和绿地的有机结合,渗透出当地的文脉气息,突出了温泉这一难得的自然资源,并充分结合即墨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典故,富有鲜明的空间个性和地域特色。

3、塑造空间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础城市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人而建造的,因此我们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时,应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行为、审美、文化等的需求,达到安全、舒适、愉悦的目的。注重宜人的尺度,增强空间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四、工程实例

笔者有机会主持并设计了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工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遵循“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设计理法,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设计定位,进行人性化的设计,突出时代性,在尊重文脉、强调地域文化的同时把握时代特征。

现将其中的两个设计获奖项目进行回顾和简要分析:

1、青岛市流亭机场扩建工程室外环境设计

青岛市流亭机场扩建工程是青岛市重点工程之一,室外环境设计做为其延伸,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工程占地面积52730平方米,以自然式园林绿化造景为主,环境布局合理,形式自然、生态、大方。形成了有水、有树、有坡的大景致,为进出港的旅客提供良好的视觉欣赏效果,并得到了社会方面的一致好评。

(1)、设计定位:该环境以景观性为主,以通透有致的空间特色来造景。

(2)、设计主题为:“空港绿肺、生态景观、和谐共生”,整个环境设计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以亲近、生动、富有活力的景观打动游客。

(3)、绿化规划旨在创造完美的植物景观,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4)、布局手法:“占边让心”和“让心占边”相结合, “稀疏处疏可跑马,致密处密不透风”,疏林草地与植物群落相结合。平面布局有疏密、有进退、收放开合,富有节奏变化;立面布局林冠线或平缓或起伏,形成有韵律感的立面效果。

(5)、设计特色:

一是突出文化品位,如 “岁寒三友”、“市树市花”、“海洋文化”的使用,体现高品位、高档次的空港绿化;

二是大规格树木的使用。据专家分析,大树的释氧量为草坪和地被的5倍,又美观大方,管理费用也比较低;

三是达到绿化与净化,绿化与美化,绿化与香化有机的结合。构成机场的供氧“氧吧”,形成大的生态圈,融入青岛市流亭机场的生态环境。

该工程于2004年6月竣工,现已被中国国际绿化博览会组织委员会评定为“2004CIGE中国优秀绿化工程奖”,工程设计获得“二OO五年度青岛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并在“青岛市优秀规划、建筑方案”评选中获得环境类三等奖。

2、青岛市即墨温泉公园设计

公园分为水上公园和旱地公园两部分,占地面积23.5公顷,紧紧抓住即墨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突出历史文化和地标特色,同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符合现代审美情趣,体现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情趣。

(1)、水上公园突出水景特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色,形成了全新的文化特色,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笔断意连”式的中轴序列,融于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通道,创造一个与现今时代感相符合的城市园林。构筑人与水更加亲密的景观关系。

围绕“水为万物生命之源”的主题,充分发挥水与生态植物、微生物、岩石、园林构筑物及水体自成循环的生态关系,以自然传统园林的理水理念,加之现代营造手法,展开现代都市景园的营造,也启发人们珍惜水资源。

(2)、旱地公园以城市游憩学和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生”为目标。提倡生活与居住分离,让居民走出家门来共同享受自然性、社会性的户外生活,加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设计架构为“一轴、四区、多节点”。

(3)、设计的特点、亮点如下:

一是突出历史文化品位,体现高质量、高品位、高档次的城市景观带,利用轴线景观和林下漫步道,将地域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在游人面前。

二是强调各个不同景区的主题与个性。结合各组团分区的特点分别形成特色组团景观空间。

三是强调步移景异的场所空间。在组团设计中突出景观良好、绿意盎然的空间环境,通过绿色通廊、中心绿地的设置进一步的使生态景观渗透到公园的每个角落。

四是植物造景以自然式植物群落为主,体现生态造景和四季造景,风格自然,因地制宜地创造完整植物群落。

该工程于2006年10月竣工,工程设计获得“二OO七年度青岛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并获得“二OO七年度山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结语

我们处在一个难得一遇的伟大的变革时代,景观设计学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需要我们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担当重任。城市公共空间构成了城市环境组织型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设计的意义应该在于改进城市的生态、创造具有生态美学的自然环境景观。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文2

针对当前水资源出现污染严重、过度浪费的问题,提出需要在尊重生态、尊重自然的条件下,注重城市公共空间中湿地景观的建设,在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同时,营造出为人提供美的、可供人欣赏娱乐的具有生态意义的景观场所。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湿地;生态;保护

现代城市生态景观设计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然而,在城市生态景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水景观面临着被忽视和废弃的局面,水景观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和科学化的设计。在未来景观的发展中,湿地景观对于水体的利用、储存、净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1湿地景观的概念及作用

关于湿地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明确的规定了湿地的组成要素。湿地组成要素中包括水元素、独特的土壤或者沼泽地、具有适应潮湿环境的水生生物这三个基本要素。一般对于湿地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概括。狭义的湿地,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具体可以指不论长期或者短期,人工或者自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者水源地等都可以称作湿地。广义的湿地,则将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湿地具有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淹水土壤、厌氧条件和相应的动植物等特征。湿地即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生态系统,湿地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还是比较脆弱的,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中要求设计师更加严谨细致。湿地景观可以为城市提供一定的保障系统,湿地景观是极其珍贵的生态资源,应该予以保护为主,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块湿地的价值比相同面积的海洋高58倍。湿地可以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在保护的基础上,根据湿地的不同情况,可适当地增加可供参观的湿地景观区域,增加水元素的科普教育功能和经济效益。

2湿地景观设计原则

2.1尊重自然原则

湿地景观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桥梁。它可以很好地把人工干预与自然生态结合在一起。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利用人工辅助来进行景观利用和设计。在考虑到水体参与的景观设计中,应以现状为基础,避免做成同一化的水系景观。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应该渗透到设计的方方面面。许多具有泄洪功能的储水库等,由于受使用性质的限制,必须利用巨大的高差把人与水隔开,破坏了水系景观的整体性。但这一缺失可以利用城市湿地景观来进行补充。因此,在进行湿地设计时,面对脆弱的生态系统,设计更应该注重自然。

2.2因地制宜原则

在湿地设计中,利用植物可以对空间进行分割和围合,同时绿色植物也可以起到净化水体、降噪除尘的作用。在面对湿地景观的植物设计时,要根据湿地的各项指标进行植物的选择,应该在对原生植物群落加以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尽量选择本土植物,形成自然层次丰富、富有自然野趣的人造景观,并兼具自我修复与生态循环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现有湿地特征的作用,增强湿地公园内植物动物的生态稳定性。

2.3形成弹性景观

在对湿地水体的驳岸设计中,在保持其自然属性的同时,还有强调生态的自我调节功能,最小的人工干预,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地形变化较小的水系两侧或者周边,种植本土适宜的植物,可以形成水系周边的绿色屏障;在地形高差很大的情况下,应该适当拓宽,形成不同的层级,即植物的竖向设计。距离水体较低的地方适宜种植水生植物,较高的层级则可以供人活动使用,在水体周边形成一定的弹性空间。可以更好地应对在雨季和旱季水位的变化状况。

2.4遵循形式美观的原则

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为社会、为生态服务的。为了满足人一定的审美诉求,在设计时应该遵循形式美法则,为人们创造美的享受、实现美的审美追求,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这一目的就促使湿地景观呈现出立体美感的发展趋势。为了形成富有特色艺术性的湿地生态体系,形式美观成为湿地景观设计所考虑的要素。在设计中无论在空间比例、审美节奏、建筑色彩还是植物配置等方面应考虑其形式美,应该把物质材料的体量、质感、观察者的视角和光源等相结合,让人们在情感上和身心上与湿地景观产生共鸣感。

3天津桥园景观设计分析

3.1项目概况

天津市是中国第三大城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近代北方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2008年建成的天津桥园,由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整座城市和周边市民创造一个有多种自然服务机能的公园绿地,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净化;在自然过程中改善盐碱土质;重塑乡土植被风貌,实现低成本管理;发挥乡土植物、自然系统、雨洪系统、土壤改良及景观可持续性的科普教育功能;为游人提供美的享受。桥园是对城市废弃地的修复。项目原先是一个废弃的打靶场,垃圾遍地,土壤盐碱化,地貌低洼不平,鱼塘若干,地下水位高,水系发达。由于紧挨着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园。桥园建成后成为了天津市最大的湿地公园,对当地的生态系统起到了一定的修复作用,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游客。

3.2适应地貌的规划设计

天津桥园是一种斑块式景观,被称为“适应性调色板”。整个湿地景观的设计,以自然元素为主,人工辅助造景。最大化地发挥自然生态的作用。展现了利用湿地改善当地生态系统这一目标。地段本身开挖了21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坑洞。面对地貌的客观特征,坑洞所形成的低洼地可能会限制整个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但在桥园的设计中利用了这一特点,保留低洼地,利用低洼地。用地貌本来的特征来进行水量的存储、过滤、沉淀,实现湿地的作用。湿地公园中的景观设计运用了台田耕作的方式,将园区内的土壤抬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盐碱地会慢慢下沉,利用物理手段对土壤进行了优化。设计旨在利用自然、利用本身地貌来解决现有的场地垃圾问题以及水体污染的问题。湿地的整体规划设计中利用雨季和地下水位的作用,使不平整的地面形成了水塘、湿地、季节性水池或者无水低洼地,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旱、水公园景观。经过雨水的冲刷和过滤,土壤不断的积累沉淀,无水低洼地的土壤养分不断增加,使土质得到改善。

3.3适应本土的的植物设计

桥园中植物群落的选择上遵守自然规则,因地制宜,直接引用本地树种,桥园地下水位很高,水系发达。地面的高差带来土壤的水分和盐碱强度各异,这种盐碱土壤不适宜树木的生长。但是地被和湿生植物可以在这片水位与pH值变化不定的水域里繁茂丛生。针对湿地土质盐碱化的现状,采取了在土壤盐碱地带种植地被和湿生植物的植物配置方式来对水体进行保护与净化。形成了大片的水体周边成群种植着芦苇、香蒲等植物的景观。整个湿地公园中不同的植物群落对应着不同的土质。利用生态再生理念和生态恢复理念。对于受到污染的水体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高科技生态恢复,利用本土植物对水体的过滤作用,采取了简单的生态修复工程,使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达到了低成本,低投入,高性能的植物净化水体的目的。使湿地公园中保持着植物的多样性,展现着野草之美。而今的桥园成为一个具有雨洪蓄流功能的湿地公园。

3.4适应湿地景观的透水性

桥园林网由当地最为强势的柳树作为基调树种,在交叉部位种以其他乡土树种。林网内的游憩步道采用的是粗砂铺地,保护了底层土壤的自然特性,同时,在面临雨季的情况下,可以加速地表的透水率,加速对地表水的收集。在旱季时,也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调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林网绿地的布置降低了高速公路带来的噪音污染,借用植物、铺装、水体的降噪作用,对噪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生态处理。

3.5突出审美性的景观小品设计

园区的规划上有六个大的方面,分别是景观塔、步道、湿地水泡、木平台、木栈道、汗泡(旱生湿地)。景观塔的布置在竖向上有一定的高差变化,最高的景观塔达到了5米,人可以站在5米的高度上感受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不同高度的景观塔可以观赏园区不同的景色,景观塔的设置达到了一个台面一幅景色的效果。园区流畅弯曲的路线规划在景观塔上会尽收眼底。各个景观塔通过连廊进行了线性的连接,使整个湿地的景观带串联成一个整体。大红色的景观塔和连廊的组合,带动了整个湿地公园的流动性,使景观塔也具有了雕塑的性质。具有强烈的标示性。景观塔、步道、连廊、绿地形成了一种图底关系。同时也展现了了点、线、面一体的设计。湿地地的围合利用了红色的锈蚀铁板,幼苗和铁板的搭配,在色彩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极大地吸引了人的视觉焦点。每一幼苗绿块之中为一宜人尺度的小广场和荫棚,可以供游客休息和观赏,让参与者能真切感受生命以及自然的美好。台地的边坡取材为工业材料,由金矿、铁矿、铜矿等各种矿石铺成。重现了历史,增加了人文景观。湿地水体周边设置了防腐木的亲水平台,同时也有景观廊架等景观小品的布置,亲水平台都是探入到水泡的内部,可以供人们观赏植物群。园区的设计中体现了一定的趣味性。林网绿地中有当地的农民做的稻草人,这种拟人化的天然景观小品,体现地域文化,活跃了湿地的气氛。整个园区形成从城市向自然的过度。

3.6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内对乡土物种不仅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也有科普教育的功能。湿地内动植物种类繁多,观赏者在近距离亲近滨水植物时,可以普及到各种植物知识。湿地又是多种珍稀物种的繁殖地和迁徙驿站,也是许多水禽及鱼类的优越栖息地。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许多喜水生物停留在水面上,打破了水的宁静,增添了一份活力,形成活景观。

4结论

湿地景观的发展,带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湿地景观设计时,生态性是其考虑的必备要素,但是其审美性、科学性也应该作为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湿地景观保持其生态性是对的,也是湿地景观发展的趋势,但是之所以要进行设计,就应该把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和心理享受作为湿地景观设计的一个目的。利用形式美运用到湿地景观设计中,使湿地景观具有审美性。这样湿地景观在实现其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可以为人提供美的享受。

作者:冼宁 王洋 彭会会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天津桥园让自然做功——适应性调色板,2013.05

[2]杨鑫,骆中钊,冯惠玲,小城镇园林景观设计,2011.7

[3]【美】马克特雷布,丁力扬,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2008.12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文3

关键词:公共绿地;设计原则;设计内容

1 城市公共绿地的相关概念

城市公共绿地主要是指城市中对所有公民开放,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一定用地范围内进行规划布局,以植物作为主要造景素材,同时兼顾娱乐、休闲、科教、服务等功能的永久性户外休闲场所。

1.1 城市绿地分类

城市绿地大致可以分为6大类:

第一,公园绿地。由政府出资建造,具有一定的功能布局,包含设施与功能,主要提供群众进行游览、休憩、娱乐、科教等活动,同时发挥美化城市的功能。在类型上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带状公园、街头绿地、建筑配套绿地等。

第二,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材料的基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及各种林地。

第三,防护绿地。具有安全功能,为城市提供卫生、隔离的绿化用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以及为防风沙、固水土而造的防护林。

第四,风景游览绿地。具有观赏、文化、者科学价值的大面积自然风景或有名胜古迹的地方,一般位于市郊。经过园林部分开发,规划休息、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供人们进行休憩的大型绿地。

第五,专用绿地。指服务于城市中经济、行政、教育、卫生、设计等机构或设施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大,分布广泛。类型包括居住区绿地、公共建筑及机关学校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第六,路道交通绿地。附属于城市道路的绿地,包括分车带、行道树、立交桥绿化、安全岛等,主要起到组织交通、防尘、遮阴、美化街景、降低噪音等作用。

1.2 公共绿地效益

1.2.1 生态效益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同时,许多水生植物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有毒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2)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绿色植物能够削弱太阳辐射,使市区的日照时数和照度减少。植物根系吸收大量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挥发大量水分,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同时,城市内的带状绿地能够引导风向,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

(3)降低噪声。植物对噪音具有明显的消音和降噪作用,增加城市绿化,布置绿化带、降噪带对降低城市噪音有显著的作用。

(4)保持水土,防灾避难。植物的根系对土壤具有固定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地表土的流失。同时,树冠、叶面的阻挡,能够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建立防风带可以减轻台风、洪涝、塌方等自然灾害,城市绿地能够成为有效的避难场所。

1.2.2 社会效益

(1)是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共绿地内一般设有休息、运动、娱乐等设施,是居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沟通交流、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2)文化科教,提升自我修养。公共绿地在设计中往往结合一些地域文化、神话传说、科普知识等。同时,也可举办绘画、书法、摄影、盆景、工艺品等展出,从而提升游览者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1.2.3 造景功能

(1)丰富城市天际线,软化建筑轮廓。城市中主要以硬质建筑为主,线条生硬、轮廓清晰。公共绿地则是柔和的软质景观,与建筑景观相结合,能够形成高低错落、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景观。

(2)打造城市景观中心,形成有特征性的景观区域。针对不同的城市区域,采用各具特色的植物造景,能够形成特点鲜明,独树一帜的城市景观。同时,鲜明独特的景观效果能成为视觉焦点,起到引导交通和视线的作用。

(3)衬托构筑物、建筑物,营造空间艺术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运用相应的植物材料进行搭配,能够使建筑物更富有生机。例如,纪念碑旁栽植挺拔对称的树木,可体现其庄严性;居住区内布置多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植物,能够营造出亲切宜人的气氛。

2 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市公共绿地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来进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2.1.1 注重不同年龄阶层,重视老年群体

不同年龄阶层在日常生活与需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在心理、生理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应当将其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休闲的需求量十分大。老年休闲问题对城市公共绿地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老龄人口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使用群体,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其的使用需求。

2.1.2 重视弱势群体、特殊群体

这一群体主要指的是残障人士。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残障人士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在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中,应当对这一部分群体加以考虑,如果忽视了这一群体的使用感受,也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2.1.3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许多优秀设计作品取得成功的法宝。设计师广泛采纳公众提取的意见与建议,以弥补个人考虑的欠缺,使设计更加满足最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2.2 生态原则

景观生态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效能之一,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应该以生态性作为最基本的前提。景观生态并非一味地植树造林,应当根据城市功能、结构,同时权衡景观、生态、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有目的地进行规划。

2.2.1 乔、灌、草多结构造景

单一植物造景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改善环境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弊端,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要求。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乔、灌、草结构造景创造出了一个物种多样的小群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使其在经济、生态、景观上达到一个最优组合,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绿地的质量。

2.2.2 地域性原则

每个城市在经济、文化、历史、气候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城市都具有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正是这些地域差异,形成了每个城市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城市绿地公共景观同样应该强调景观的地域性,依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因势利导地打造符合该城市绿地景观。

2.2.3 高效、经济原则

强调以最少的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强调以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城市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力求用最小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生态功能。

3 城市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内容研究

3.1 空间

3.1.1 选址

城市公共绿地在选址上应当满足能够吸引使用者到来的要求。首先,调查场地能够吸引哪些使用者,使用者距离空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场地辐射范围。总的来说,位置是否接近是一处公共空间能否最大化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公共绿地的可见性也是决定其使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使用者更倾向于前往可见性高的场所,相对较小且隐蔽的公共绿地服务范围会较低。

3.1.2 边界与过渡

公共绿地在形态上应当是开放的突出空间,在通达性上要便于观赏者进入。在设计中,尽量做到一面、两面或多面向道路开放。通过绿化带向道路边缘延伸,暗示行人进入了绿地范围。

3.1.3 亚空间

除为大型集会、集散而设计的空间外,大型公共绿地应当设计出亚空间,以此,来鼓励观赏者使用。大型开放空间往往会使观赏者缺乏安全感,而被植物围合的亚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观赏者感到安全,观赏者往往会快速穿过大型开放空间来到亚空间内。亚空间可通过植物、坐凳、构筑物等来进行划分,通过这些景观元素,不仅能打造出一个怡人的景观效果,更能吸引观赏者来此驻足,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场所。

3.2 景观要素

3.2.1 植物

经过慎重思考的种植设计能够大大地提高公共绿地的使用率。通过植物的色、香、质感、密度等因素,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观赏者的到来。

(1)多样性。通常来说,在一定空间内种植多种植物,能够对穿行或休息在其中的人产生更好的观赏感受,通过绿洲效应,达到赏心悦目游览体验。

(2)种植的高度。植物种植高度应当遵循不遮挡观赏者观赏视线为原则。植物种植高度过高会遮挡观赏视线,使得观赏者不得不调整姿势进行观赏,造成不愉快的观赏体验。

(3)边界种植。边界种植的目的是为了划分可进空间与禁止进入空间。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可选择长得浓密的树木或低矮灌木修剪成篱。除了划分空间外,在建筑和路沿石边缘进行种植,可起到软化轮廓的造景作用,营造出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

(4)色彩、气味。在公共绿地的种植槽内,可选择一些色彩明亮、气味芳香的植物。在群植树种内,也可点缀几株彩叶或彩花类植物,使整个景观效果更加明亮、欢快。

3.2.2 地形

地形变化具有重要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效果,适度的地形变化往往具有更强的美学吸引力。同时,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还能起到组织游览路线、集中视觉焦点以及划分空间的作用,通过抬高或降低地形,达到不同的观赏体验。

3.2.3 水

水在视觉、触觉、听觉上能够让人产生愉悦的观赏感受。为观赏者争取过多接近水的机会是水体设计的关键,我们除了要创造水,还要为能让更多的人接近水而创造便利。水体设计的常用手法包括自然式水体、驳岸处理、水池、喷泉。

3.2.4 设施

公共绿地内应当包含多种设施,他们不只是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满足功能性的重要保障。

(1)座椅。为满足不同观赏者的需要,座椅在形式上有多种选择,如长椅可满足多人使用,是最受观赏者青睐的形式。台阶和边沿也可发挥座椅的功能,但在高度上应注意不宜过高,边沿在样式和材质上也应当力求丰富多样。

(2)座椅朝向布置。座位的朝向影响着观赏者的视线和观赏者的阳光需求量,根据不同的观赏需求,观赏者选择想要的位置。台阶、边沿或直线布置的长椅能够造成自然间隔,围绕水池或花坛的圆形长椅能够使观赏者保持各自的私密。

(3)其他设施。为了更好地满足观赏者的使用需求,公共绿地内还应当有一些配套的基础类设施,以更好地服务游人,如标示系统、公共厕所、垃圾箱、照明水电、停车场、公共雕塑等。

4 结语

绿色城市空间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都市人渴望更生态、更美好的城市户外休闲场所。在城市中打造一个景色优美、功能齐全、生态优良的公共绿地空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高亦兰.建筑与闲暇[J].世界建筑,2003.

[3] 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 赵宝江.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1999(2).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文4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印象化

Abstract: As society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ntinues to evolve and improve, in her spare time on the need for people to be able to provide a good place for rest and excursion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modern life gives strength and energy in tremendous pressure on, we need some way to find the balance, which is essential for daily entertainment, so the city will become a park landscape ideal to go b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its simple analysi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impress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elements of design rather than a simple patchwork, improve urban park landscape in the heart of the people on issue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do a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impression of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公园景观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现今各式各样的公园被建设起来。据数据统计,1989年全国的公园景观数量只有30余处,但是经过着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500多个。几乎每一个一、二线城市都会拥有一个或多个主题公园,现在三、四线城市也加大了对公园的建设力度,为的就是给市民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数量虽多,大部分由于经营状况不佳,面临倒闭。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很多公园在景观建设设施等硬件上盲目的进行模仿,缺少文化性和创意性,这就使公园变成了一个简单且粗糙的游乐园。

现代公园景观的设计对于景观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景色、风景,而是要具有复杂的结构,更为深刻的内涵。其中包括技术层面和人为的理解与感知以及要有文化的内涵。下面我就如何对城市公园景观建设进行简单的探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2.1硬件设施

对设施的设计要时刻考虑到能够让游客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在被观赏的同时发挥其更多的可触机会,达到愉悦心情,放松精神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公园景观开放的特性,其边界要与城市拥有良好的过渡,像有些公园就采用了把围墙拆除与周边环境直接接触的方式,成为城市空间另一部分的延伸,达到了时刻与市民互动的目的。

2.2地域空间

制造地域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要能够善于利用历史、自然山水、地形地貌,同时还能充分的发挥本地优势,使各空间做到和谐统一。在建设中,可利用地形、假山、动植物、建筑等来作入口或者是隔景的设施,可设计婉转的通道,通过后可到达一个开阔的空间。如果存在小空间同时它们不能够起到给公园提供成景和起不到以小衬大的作用时,就要考虑尽可能去减少这样的闭塞空间。与此同时还要提倡发展绿化程度,增加绿化量,创造新空间。做到对不同功能区域的管理和划分如停车场、公共休息处、服务区、住宿等等,要充分的考量当地的地形地貌,配合游览的线路进行规划。要求每一个区域要各有各的特色,使人们流连忘返。

2.3植物的合理应用

在建设过程中,植物造景是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在搭配中蕴含思想更是尤为的重要。植物本身时代特性不是很突出,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衔接现代与古代园林不同风格和时代的景观特色,其中包括了像文化和地域所带来的不同。说到配置的形式,主要有对植、孤植、树林、花坛、草坪等,原则就是根据它们的不同功能及生物学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做到充分发挥其作用,构成一个完美的美景,为整体增色。

2.4纪念景观

可根据地方或地区的典型特点,使具有纪念价值的景观在公园中有所体现,这样既可以增添游览的趣意,又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所以纪念性的景观也是要作为公园景观建设的重点。对于那些要长期使用的纪念建筑要考虑人们对其依附的心理,做适当的保留或做旧处理。

2.5地标的设计

目前,大多数公园并不会给游客或者是休闲来的人们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这与公园内缺乏地标式的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公园要想让人有深刻的印象对其流连忘返就一定要有其特有的标志,如别具一格的建筑或者吉祥物。一般情况下,对地标的设计大多是体积和高度惊人,或是拥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作用是要能够表现公园的主题,具有可识别的特性,对人们可以起到一种导视的作用。

2.6节点的设计

节点主要是指公园出入口、分区出入口、景观小品、道路交叉口等等。在这些节点的设计上首先要考虑是否和公园景观设计相呼应,同时还要有其基本的功能如方便人们寻找和辨别方向等。同时要保证其与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好的融合,起到点缀和引导的作用。

2.7路线规划设计

坐到人车分流,方便游览休息的同时做好步行与车行的交接。考虑到一些专用车辆的设置如:消防车、商品供应车、工程车、垃圾车等。对于地形和坡度的设计要首先考虑其是否有利于排水。同时在游园的路线上设置好休息的地点。

城市公园景观具体案例设计分析

某一公园园址呈现长方形,面积约占600公顷。公园的设计规划要求是以绿为主,充分发挥环境绿化的效益,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要求,同时拥有特色的乔木和花卉,构建一个适宜游览和休息的环境。建筑空间上追求自然具有明快开朗的特点。整体的风格要有一定的历史特点同时兼顾现代感。

根据上面公园景观的建设设计要求,我们分别对需要注意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①主景区的入口处。此处最好采用以轴线对称的布局,使花池树池做到对称的分布,再通过高大乔木的布置,使景区的入口显得气势磅礴。对于地面的材质最好是要进行曲线型的铺装,用材质的多样性来打破太过对称的设置,满足中国人的审美观。②以水体为主景。设置自然的驳岸水池要有一些观赏性质的假山,与水形成景观的效果,隐藏在山水之间的亭台和钓台在满足观景需要的同时也能够为人休息玩耍提供场所。沿着池边坡道慢慢前行,看着太阳下泛动的波光、清雅的睡莲和一叶叶扁舟,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③溪流湖泊。利用地形设置自然的山涧溪流和湖泊,高差要在4米以上,沟体蜿蜒曲折形成清潭碧波,在湖中有几尾小鱼在游动,溪边无尽的林荫给人一种安静的空间,还能够为人乘凉避暑。水声和山石声融为一体,仿佛沉浸在诗画中一般。④广场和健身的场地。最好把它们放置在公园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上,缓慢且逐渐的向下移动,给人一种视线上的延伸感。要时刻牢记层次的变化,再用亭台、树池、走廊予以进行辅助,这样就给人活动之余又有了停留休息观赏美景的空间。⑤游戏区。此区适合在浅滩式的戏水池,这样就更能具有一种活力,山水的画面、池边沙滩再加上儿童们之间的嬉戏游乐,丰富了整个造景色彩和立体的效果。如果再能够使用木质的水车对整个景观进行处理,就会更加地突出水的主题。⑥其他区域。像在住宅的单元间留出适当的空间,建一些供人娱乐、健身、休息的活动场所。利用各种要素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⑦植物群组合与搭配。可采用山林的布置模式,以3-4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为景观区的骨架,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景观区的景观树种,再辅以多种类的乔灌花草,形成一个相对自然的植物群落。同时还要考虑到季节的因素,可将常绿的树叶与落叶进行结合,观花与赏叶相结合,再根据花果期进行合理安排,具有四季的变化会为整个公园景观增色不少,如可采用短期景观植物来达到设计的效果,把它们进行水平和垂直分布,在满足要求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效益。

在景观与建筑协调上,通过地势高低变化和植物群落的不同,达到软化硬线条的目的,使其能与景观很好的融为一体,并能借助建筑的色调给整个空间色彩设计上订立一个相对统一的基调,无处不体现自然和谐的主题,构成一个浓缩的大自然美景。

结束语

城市公园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地方,经过一定专业设计规划和艺术布局,使其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和游览的城市绿地。因此,城市中的公园又被形象的称为“景观建筑”。所以,加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建设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我们的城市变的更为美好,更加适合生活与居住。

参考文献

【1】王冠群浅析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27期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文5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与自然;

城市公园作为提供市民休憩的公共场所,不仅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城市环境,而且促进城市人文活动的交流,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公园由原先的休憩、游览、教育逐步偏重于人与自然的交流。为更好地顺应城市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同时,应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居民日益丰富的需求。

一、城市公园定义

早期的城市公园是贵族私家花园的局部开放及公共化,即所谓的公共花园,他仍具有花园的性质。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同时也面临城市大扩张引发的环境问题,中央公园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奥姆斯特德及沃克斯二人合作纽约中央花园,标志着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景观的到来。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它主要是规划建设于城市范围内的绿地,为居民提供日常的游览、观赏、休息保健和娱乐等活动,而且具有美化城市景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功能等作用。根据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公园绿地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和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回顾我国城市公园发展过程虽然不断前进,但与世界发展水平比还是十分缓慢,这与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以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十分不协调,跟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公园建设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主要表现为人均面积低、公园类型单一和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低等问题。

二、城市公园景观的意义

城市公园以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城市景观、丰富市民生活为目标,在组建城市公共生态生活空间的同时,兼具人文意义,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使城市重新换发文化活力;此外,城市公园担当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为城市的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生物多样性场所。城市公园的建设还可以提升城市经济价值。城市与公园的结合可以提升城市的土地价值,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景观可以使城市富有魅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公园景观, 应充分认识到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 保证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和人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协调, 强调人在公园的主体地位。人是公园空间的主体, 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 体现对人的关怀, 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优美的环境。

3.4、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公园是城市文化的载体,设计中应尊重当地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当地历史、风俗等,吸取当地人的经验,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达到与地方建设的协调。设计应就地取材, 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 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3.3、安全实用原则

公园作为公共活动场地,景观设计在实用基础上,应尽量规避公共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休憩、赏景、集散、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他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使公园与其他空间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有一种可能。

3.5、生态保护原则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脸谱之一,城市生态保护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景观设计中应尊重自然、显露自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

四、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是指导城市公园整体定位的依据,景观设计通过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通过合理布局及各个功能空间进行具体打造。

4.1、空间规划的有序布局

公园的布局形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一般来讲对建筑群附近及要求较高的园林种植类型采用规则式进行布置,便于人的活动;而在远离建筑群的地区,自然式布置则较为常用。例如北京中山公园、广东新会城镇文化公园。在规划中,在原有地形较为平坦,自然树少,面积小以规则式为主。如果在原有地形起伏不平或丘陵、水面等地,面积较大以自然式为主。

4.2、合理功能的划分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方向,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功能分区规划要依照各区功能上的特殊要求、公园面积大小、周围环境、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体、植被)、公园的性质、设施的安排等进行。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的功能一般有:科学普及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公园管理区等。

4.3、景观的互相渗透

各个不同功能区块将公园划分为零散活动空间,景观设计上应注意各个空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硬质铺装或小品,吸引人的不断探索,导引人向不同空间发散。在通过软景植物将各个空间进行联系与渗透。此外,除各个功能空间的相互渗透,景观设计上应注意人工与生态环境的渗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4.4、良好的植物氛围

植物作为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主体。植物运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园的工程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挥。合理有效的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在设计中,应综合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园林植物素材,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的绿化空间。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色彩等自然因素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

4.5完善的配套设施

城市公园的配套设施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人的参与性,选择亲人的尺度及适宜的材料。在布点上,结合人的活动需求,人流多的空间集中布置,过度性空间,按散点固定距离进行布置。

五、现代公园设计趋向

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是以环境和社会效益为前提推动发展的,环境效益凸显其景观的艺术观赏性及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在考虑城市居民对公园功能的不同需求的同时,还综合考虑环境的营造对周边环境的溢价效应。在城市公园日趋凸显其重要意义的今天,城市公园的建设,由当代的迫切需求,到如今的主动营造,争取的城市溢价的发展。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随之面临多重生态及社会因素的考虑,为公园设计提供更多可能及创造性生活方式的改变。

结语:城市公园是在城市变化中求发展,景观设计不变的则是在满足公园建设功能的基础上营造自然、舒适、怡人的公共空间。最终目的都是为实现城市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对话,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综泽.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1,28(09).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范文6

现代景观设计——包括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等三个方面。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都包含着设计师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本文对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公园设计的要点、公园景观设计与人的行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Abstract: To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development, park with various features will be more and more, and more and more detail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space design, there has a close contact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so human should be regarded as one part of space systems. When designs the urban park environment, the designers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s,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user-centered design thinking, the design should meet the residents’ desire and demand for safety, leisure, communication, and return to nature to create an attractive city park.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cludes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image, the environment ecological green and the mass psychology of behavior. Each successful works with style of era and modern consciousness contains the pursuit and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designer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planning principles, points, the contact with human behavior of the park landscape desig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特色公园

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公园、文化艺术公园、文化古迹公园、文化旅游公园、雕塑公园、民俗风情公园、音乐公园。

专类公园:交通公园、海洋公园、恐龙公园

(二)袖珍公园

规模小、游客固定、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小型公园将成为现代都市公园体的主体,它所强调色是公园景观的大众性、休闲性和趣味性,争取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休闲空间。

(三)森林公园

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功能一般的功能定位:①保护珍贵森林风景资源等自然遗产;②发展森林旅游;③弘扬森林文化,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提炼本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如:重点保护风景资源、脆弱环境,突出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的功能,弘扬森林文化。

森林公园色共性特色要求:绿色;自然;生态;野趣,依据本公园的优势风

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及附近其它风景区已有的特色,提炼和创新本森林公园的差异性特色。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一)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构成公园的主要素材如:植物、地形、地貌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

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公园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因时制宜,创造不同的地方特点和风格。

(二)健康设施:休憩功能区应占公园的70%以上;健康活动区需控制在公

园陆地的15%以下;儿童活动区需占公园陆地的10%以下。

(三)监控系统:公园内宜设置广播系统。设有管理处的公园应设置安全管

理视频监控系统。

(四)有毒植物:休憩、赏景、集散、活动铺装场地内及周边绿地种植设计,

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在儿童游戏活动区范围内,不得选用枝叶有硬刺或刺状、枝叶呈硬剑的植物,不应选用发挥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植物。

三、公园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公园应发挥应急避难功能

要求居住公园、综合公园和有条件的专类公园应根据有关法规、规范的要求,

结合公园总体布局预留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相应设施。

(二)公园规划通常是将造景与功能分区结合,将植物、山石、水体、建筑

等按园林艺术的原理结合起来,并设置适当的活动内容,组成景区或景点,形成内容与形式协调,主次分明的艺术场景。

(三)生活污水和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为了满足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城市环境空气湿度的需要,公园应规划不少

于占公园面积10%的水体。为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不得排入公园水体。

(四)公园内乡土植物数量

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乔木覆盖面积应大于绿地总面积50%。规

定乡土植物数量应占选用植物总数的60%以上,新建公园达70%以上。

四、公园环境构成因素与人们的行为

(一)人们的行为

人的行为模式很复杂,在公园中的活动也一样。但在公园环境活动中展开的都是以步行和坐下休息这两种基本的行动为基础的,因此,要研究适合市民活动的公园环境,应该从研究最简单的步行和坐下休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