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1
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已逐步进入信息化的环境,现行的财务监控系统已远远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的需求。而财务监控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必须建立新的财务监控机制和财务监控系统。
一、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监控的影响
(一)信息化的涵义和意义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采用的过程,在技术层次上体现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知识层次上体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产业层次上体现为信息产业的增长。
1.信息化的涵义
信息化不等于自动化,信息化系统也不同于自动化系统。传统的自动化设备由物质能源驱动,通电(或加油)即可运行,而信息化的制造系统,如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则是以制造信息的充分沟通、交流与共享为基础来控制制造系统各个部分协调运作,从而达到最大的整体效益。因此,CIMS仅靠电能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它必须靠另外一种无形能源――信息。信息既是信息化系统的能量,也是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处理对象。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网络只是信息化体系的组成部分,铺设“信息高速公路”只是信息网络建设的任务之一。
企业的信息化就是发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条不紊;(3)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生产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4)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和有效的利用;(5)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关联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信息化下财务监控要素的变化
1.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目标
财务监控总是针对特定的财务目标而言,现在流行的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仅考虑传统模式的经济实体所需要的财务目标,而在信息化的经济条件下,虚拟企业和虚拟营运的业务比较普及。虚拟企业是信息化环境下的特殊临时联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组织机构和办公地点,它可以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之间有联系的业务组成,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或者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其成员公司,因此它的财务目标是多个联盟企业目标的协调整合。所以,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不再单纯关注本企业的财务活动,而要全面关注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只有它们之间相互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有效的价值链管理,实现财务监控的目标。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对象
传统上一般将现金流作为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人们的需求选择越来越多,企业的供应链是以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和选择为中心的。当购买者做出选择时,企业应敏捷地对这些选择做出反应。这种交易的主流是信息的交流,也就是说谁先掌握客户的新信息,动作最快,谁就会建立起市场竞争的优势。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信息流的价值管理比交易的现金流管理更为重要。
(三)信息化对财务监控实务的影响
1.对财务信息提供和财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信息提供是滞后的,所提供的信息是按财务的历史成本原则核算而形成的传统财务信息。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价值管理已经延伸到其他有关联的企业,要求财务提供网络财务信息,需要联盟企业适时提供部分共享数据,公司理财需要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市场变化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财务和经营策略。传统财务监控注重于企业内部的事后财务监控。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监控从事后监控转向适时连续监控(即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实现对企业的重大业务实时连续财务监控与网络预算集成,以取得及时的控制反馈信息,从而迅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应。
2.对财务预算及其监控的影响
财务预算是财务监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财务预算工作利用的数据和计算工具都比较简单,财务预算大部分凭借主观经验进行局部的测算。由于预算工具落后,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导致编制的预算难以用于实际监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财务预算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不仅是财务预算的数据处理,其加工速度比传统手工编制速度大大提高,而且所收集的基础数据方便又快捷,并能与财务部门、相关各业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之间的预算数据达到共享、协调和及时利用。
3.对日常财务监控的影响
企业日常财务监控的重点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监控。在信息化条件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可减至最适量,比传统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要减少好多倍,而且可以达到某种意义的零库存管理。因此网络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营运资金,同时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的标准必定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4.对财务风险管理和监控的影响
在网络化的环境下,所考虑的投资风险,不仅是传统的市场风险和企业个性风险(投资者在作投资评价时一般要考虑两个难点,即风险和收益),而且要考虑企业所在价值链的风险和有关共享信息的风险。
(四)信息化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1.信息化给财务人员带来的挑战
(1)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的财务监控。无纸化交易和无纸化数据避免了对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处理,不仅从根本上减轻了财务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速了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无纸交易的财务确认和内部控制等等。
(2)内部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信息化网络使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加方便,使企业各管理阶层、管理人员和机构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高层的决策指令可被准确、快速、详细地传达给下一级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避免了人为信息传递滞后造成的损失,减轻了人工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负担。
2.信息化下的财务监控观念
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人员不应单纯地接受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来解决信息化的财务监控问题,而应该充分考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财务监控环境变化的需要,树立新观念。
(1)信息价值观。在信息化条件下,人们利用信息,既可直接创造财富,也可以间接创造财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利用是财务的一种主要职能。在信息化的企业中,数据非常丰富多彩和复杂,人们必须要对众多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决策有用的数据库,从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和决策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在财务监控中的价值。
(2)流程再造观。传统的组织机构是建立在职能和等级基础上的。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1990年系统地阐述了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思想,强调企业在组织引入IT之前,首先应当保证流程正确无误。在目前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成功的企业实例中得到这样一个经验:建立ERP网络管理系统,不是一个软件开发和应用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重新改造公司业务流程的重要的变革决策问题。
二、创建信息化环境下的适时财务监控机制
适时财务监控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充分利用网络系统提供的适时财务信息,对企业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地跟踪监督和控制,以消除无效益的资金占用,并适时地为业务活动提供所需的资金,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指财务管理者充分应用网络系统提供的实时财务信息资源,对资金流实施及时、适当的跟踪监督和控制的运作体系。这种运作体系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高效率监督和调控企业资金流的综合网络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性。
(一)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快速反应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是一个网络信息系统和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相融合的监控系统,它必须对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过去,许多企业凭经验、感觉所建立的传统财务监控机制往往给企业决策造成许多失误。在企业信息网络化和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建立适时财务监控机制,才能对企业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敏捷的信息反馈,及时采取纠错措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及时性和适当性
在网络化的条件下,不同管理层级所需的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同时应用网络技术自动向财务监控者提供实时的监控预警报告,可以帮助财务监控者顺利实施财务监控。在网络化系统中不是对所有活动都采用适时监控,通常都是根据业务和需要控制的重点程度,恰当地分配和设置控制点,以达到既节约成本又提高监控的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三)适时财务监控机制的集成性
适时财务监控机制不是独立的运作系统,必须是一个与企业的其他系统(销售业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采购系统)融合为一体的集成性系统。
三、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
价值流是计算机网络化下企业财务监控新的业务流程,是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监控的基本对象。建立一套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实施价值流管理,必须抓好两项关键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集成化的价值流数据库
要建立基于价值流的财务监控信息系统,必须将企业的业务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信息集成于一个价值流数据库。实施的关键在于传统职能部门的分割。原来的数据库基础是按职能部门来组织建立的,现在为了管理创新采用价值流数据库集成技术,需要对原有的数据库进行必要的转换,并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的新数据全部按价值流管理的需要进行收集,促使财务系统具备价值流业务信息和监控信息,这样就实现了价值流数据库的集成。
(二)构建网络财务系统的价值流责任单元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2
关键字: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项目成功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应用于社会生产中,有效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出现产出和投资差距大的情况,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要强化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1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主要是在特定的质量水准、范围、预算以及时间限定内,通过工具、技能以及知识来管理项目活动,确保特定产品与服务的成功交付。项目管理包含整合管理、合同与采购、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成本管理、时间管理以及范围管理等内容,其受成本、时间和范围三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这三个方面之间进行权衡。对于信息化项目而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难以量化目标。在对开发项目加以定制时,往往缺乏量化的具体指标,仅仅只存在指导性目标,如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减少多少等。这样会对项目目标的理解产生一定的偏差,模糊项目任务的边界,难以确定验收标准,影对项目验收阶段产生严重影响[1]。二是管理过程与实施过程具有较高的融合度。就信息化项目而言,其推进过程主要是对企业原有管理模式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并合理评价该模式,从而有效变更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三是受资源约束影响大。信息化项目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深受成本、时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影响,并且成员的稳定性、能力、责任心以及结构等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成功。四是需求变更快。在进行信息化项目管理时,其虽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以及系统规划,对技术规范书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企业难以深入理解系统,需求不断变更,导致项目费用与进度、文档、界面和程序等不断更改。
2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对项目成功的影响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成功的因素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2.1是管理理念的影响
目前部分企业在开展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时,多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导致管理方法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影响管理的质量与水平,难以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和预算。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对项目管理技术进行正确应用,并科学论证项目的成本预算和进度,从而有效预防项目风险,提高项目质量,实现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2.2管理人员的影响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管理而言,人才是保证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难以大力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在开展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时将会处于被动情况,缺乏管理人才[2]。因此企业必须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强化人才输入,有效保证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成功。
2.3管理方案的影响
企业与项目实施单位在控制资源时,其处于不对等的位置,由于市场竞争以及业务管理的需求,项目实施单位具备较多的高素质人才(IT技术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并且其信息资料优于企业。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处于劣势,难以对项目主动权加以掌握,在项目实施、合同谈判和方案制定等方面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企业必须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对信息技术发展情况进行及时了解,明确项目管理的业务需求,保证管理方案和实施规划的合理性,确保企业在选择承包商、谈判合同以及实施项目等方面更为顺利。
2.4项目实施单位的影响
企业在对合同和招标书进行签订时,往往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管理要求加以忽视,导致项目实施方案缺乏有效性。因此项目实施工程中应科学管理现场组织,设置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项目经理,在更换项目经理时应经过业主的同意,并要求网络管理师、软件开发师以及系统分析师等常驻现场,提高管理的水平[3]。如果合同和标书签订时缺乏周全的考量,企业在合同执行期间会处于被动状况,难以对项目实施单位的支持加以确定,因此项目实施单位对信息化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影响。
2.5后期运维团队的影响
信息系统在实际运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对运维保障加以忽视,导致系统难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影响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在实施完成信息化项目之后,企业应建立长效的运维团队,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以有效保障,并对其进行恰当改进,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受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管理方案、项目实施单位以及后期运维团队等方面的影响。企业在开展信息化项目管理工作时,应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合理的管理人员,强化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效组建后期运维团队,从而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衍青.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困惑与对策[J].信息通信,2013,05:145-146.
[2]周宇,王青国.组织级项目管理在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5,02:112-115.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 企业信息化 影响
1 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的概述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应用技术指的是能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硬件,具有安装、运行、调试及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能力,从而能从事一些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比如多媒体技术、软硬件设计、数据库处理系统或是网络管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涉及的课程很多,如C语言、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管理等等,体现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多媒体信息处理、智能化网络和应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等三大块。
1.2 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组织的生产、管理、运营等各个方面的整体信息化发展过程,工具、目标、方法及过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四大方面,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管理的过程,主要包含着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周转以及客户交流等程序,企业通过信息化技术对其产品进行管理与更新,是整个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并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经济利益。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含着可以产生更多的商机、积累客户经验于中小型企业自身、防止出错、减少培训工作、提升销售能力和结案率以及规范中小型企业,很好地传递信息化管理理念等六大价值。
1.3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以及因特网的全面覆盖给中国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无比的挑战和机遇。在企业行业无疑竞争愈来愈激烈,怎样才能在众多的企业脱颖而出,信息化应用也无疑是这场企业变革的转折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种潮流趋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培育优良管理人才,合理并适当的运用好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各种好处,能有效占据有利局势,无论在经济还是管理上都能有有所超越。
2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影响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助于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以及有助于加快实现高效办公等三大方面。有助于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准确信息指的是企业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渠道得到相关业务信息、工作人员信息、管理信息与财务信息等等信息资源,一个企业想要有更好的发展首先是建立在一个拥有强大而完整的信息库基础之上的,只有获取相应的信息才能清楚企业的运营情况,并及时做出解决方案,当然,信息的取得必须是准确而完整无缺的,这样才能保证其管理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信息化的管理理念给企业做了很好的引导方向,让企业在信息获取方面来的更加便捷,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有助于加快实现高效办公指的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能有效提高企业整个运营效率,在如今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企业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使其信息量增大并复杂化,所以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办公效率是提升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带来的新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够有效的管理器信息的复杂,并使其简单化、自动化,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信息错误,避免并消除不合理的业务环节,节约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从而实现企业高效办公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综合能力是指计算机应用技术帮助企业在各方面能够综合提升的一个过程,企业的综合能力是否强大关乎着企业的发展,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企业,其市场地位与市场竞争力都是处于优势,在企业中运用好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很好地将计算机应用技术融入企业文化中,能够很好并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在整个企业中,其工作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全身心投入事业,增强其责任心;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意识和能力也逐步增强;综合能力的提升能够并实现企业高效率办公等等。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总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无疑是企业信息化革命的一场变革,运用的得当计算机应用技术将会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信息化带来的改革能够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质量、提高效率以及较大地降低企业成本。在现实生活当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是十分密切的,如今,计算机应用技术仍不断地在普及,加大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者也在不断地深入探讨与研究,希望在未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会不断壮大,去迎接它更加美好的未来。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周漪,温向玲.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1).
[2]文勋,文金平.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2).
[3]张新刚.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21.
[4]陈香生.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国贸易,2011(03):21.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4
[论文摘要] 本文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经历的三个阶段。文章分析了由于企业信息化而引起企业管理组织和经营模式以及经营理念的变革,企业主动变革或被动适应变革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力提出的要求。
信息不对称原理是指不同经济主体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处理都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在经济社会中是影响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因素,和时间一样成为一种企业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本质上是对物流信息、资金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的搜集、加工、处理,信息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条件,高效利用信息就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物质、能量、时间。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方面:第一是生产过程和产品设计的自动化;第二是信息传递、各部门协同工作及工作系统应用自动化;生产、流通或服务信息化及商务活动网络化;第三是信息管理化,包括人、财、物、供、产、销等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将信息融入企业研究、设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企业,共分为三个阶段:
1.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在此阶段,企业引入一定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建立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设施,实现生产过程、企业办公、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2.管理信息化。它是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和集成化管理,使企业内不同部门的信息能及时、有效的传递。软件功能模块包括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存货管理集成本的控制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还有的企业应用ERP来整合企业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电子商务。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积极参与整个供应链的合作,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利用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最大的增殖。
在信息技术创新,市场变化稍纵即逝的现代社会,企业只有不断变革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有企业组织扁平化、虚拟经营,企业电子商务网络经济。
三、组织管理信息化——扁平网络企业组织
传统企业层级复杂,管理人员多,在信息社会造成企业效率低下,信息沟通滞后、失真。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后,使企业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向森林式,扩大了最高决策层的管理幅度,减少了层级过多决策信息传递失真。实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首先是信息技术的采用,企业内部网对每个层级是平等的。其次是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因为只有充分尊重员工的创造精神,才能做到有效的信息沟通;反之,企业员工的独立工作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扁平化得以实现其初衷。总之,技术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网络企业组织按照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企业内部网络,是企业内部建立的网络系统,可以把人、财、物所属各个部门联系起来,使人财物信息流能够快速流动。企业内部不分等级、围绕客户需要,同心协力,争取利润最大化。内部网络系统的决策层,其实不仅是决策的功能,主要是协调、管理各方面利益关系。事实上,内部网络的利用频率是极其频繁的。企业员工利用内部网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在远程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将信息更及时,更准确的传递到决策层数据库。
2.供应链网络,是围绕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宣传等经济实体连接的络网,网中的中心节点应该是拥有稀缺资源的经济实体,比如掌握关键专利或品牌的企业,有能力整合其他节点,带动整个网络。发达国家的某些大企业,就是掌握关键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部件或产品。我国的一些汽车业,其实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业生产链条中的一环,最大的受益者是拥有该品牌的原创企业。
3.专业化网络,是指专门从事市场信息搜集、整理的企业之间组成的网络,为生产、消费架起桥梁,是一种为网络而网络的企业群。比如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商业中介服务公司等。
四、经营管理信息化——虚拟企业的出现
企业经济组织一般包括人、财、物三种要素,人指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员工,财是指维持企业运转所须的资金,物是指企业生产所须的物资、能源。管理信息,是反映上述要素及其相互结合状态与运行的各种信息流。
传统企业管理一般针对人、财、物本身进行管理,而企业信息管理则是综合反映人、财、物相互结合状态的系统。
企业信息管理排除了物质能量因素,单纯对人、财、物信息数量关系进行加工、处理、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高科技企业信息管理更为科学,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逐渐演化成虚拟企业形式。虚拟企业是指: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依靠信息技术,将拥有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合作经济实体。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虚拟企业逐渐受到重视而被广泛应用。
“虚拟”,一是因为它有信息技术支撑其各项功能,全部或部分排除物质实体的操作;二是因为企业内没有执行采购、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的组织,企业仅保留关键的功能实体,其他功能在有限的资源下,无法兼顾达到足以竞争的要求,因此将之虚拟,以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进而创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而借助力量的对象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竞争对手或客户。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虚拟企业的精神在于突破企业有形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虚拟企业有三种形式。最初的虚拟企业属于外包加工的形式,中心专攻附加值高的设计及行销,生产则由低人工成本的新兴国家代为进行。在国外,如生产运动鞋的厂商耐克和锐步,一个工厂也没有,而是集中公司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行销,只从事营销研究与开发活动,生产则委托由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代为加工生产。因此,企业可以很快地反馈市场上的变化,使企业专注于设计、行销网的规划,创造企业高弹性的竞争优势。
第二种虚拟企业的形式是共生,如银行业并不擅长信息管理,但银行信息需要保密,不想外包,又不愿意独自负担培养专业人员的成本,于是可由几家银行成立专门处理电脑信息的部门或公司,主要负责这几家银行的信息业务。由于合并后的信息业务足以达到规模业务,就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第三种虚拟的形式是“策略联盟”,即几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分割,为了彼此的利益,而进行策略联盟,交换彼此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如世界知名的康柏的软、硬件公司,与微软结成技术策略联盟,再加上康柏电脑的大部分零件均采用处包,本身仅掌握快速的研究能力及行销网络,如此轻巧的高弹性组织,配合低价策略,成为全球个人电脑第一品牌。
第四种虚拟经营的形式是虚拟销售网络,即公司总部对下属销售网络解放“产权”关系,使其成为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
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虚拟企业的管理原则:企业必须拥有关键性的资料,如专利权、行销通路或研究能力,将资源集中在附加价值的功能上,而附加价值低的功能将之虚拟化,并且为了保持竞争优势,须注意质量成本及周期等其他能力的平衡。而这一切的运作必须依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支撑。
五、经营模式变革趋势——网络营销
企业的经营模式将从以批量为核心的“产品中心”模式,逐渐转为以“客户关系”为主的营销策略,企业关注的焦点也从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上。在信息社会,传统的先批量生产再靠庞大销售队伍推销产品的旧思路已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设计个性化产品,以提供多样化和更具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将顾客变为合伙人,让顾客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产品营销也由此演变为“一对一”销售,顾客满意度最大化将成为产品定价的关键因素。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的销售与采购可以通过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络营销或原材料采购。网上产品社区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逐步建立,电子商务的充分普及影响着企业管理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组织结构上变得扁平化,人员安排打破了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企业决策将面对的是全球性的采购和销售战略问题。电子商务的最终发展趋势是商务决策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将彻底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使现代化企业成为以全球化为战略决策,以客户为主导、用信息作载体、低库存甚至零库存、高产出、高效益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游五洋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一词由谷歌在07年末提出,它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既是对虚拟化、效用计算、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的融合创新,又是对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的继承与发展。云计算将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层的虚拟与抽象,为用户提供可靠地服务。到目前为止,很多企业推出了自己的云平台,其中,国外以Google云平台、IBM“蓝云”计算平台、Sun云平台、Amazon弹性云和微软的Windows Azure平台为代表;国内新浪、盛大和阿里巴巴等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云平台。
云计算在科研、医学、网络安全、图形和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用户需求主要提供以下几种不同层次的服务:
1.云基础设施
云基础设施服务,即将提供虚拟化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资源作为一项服务。具体应用如:Amazon的弹性计算云。
2.云存储
云存储服务,是一种涉及数据存储的类似数据库的服务,具体应用如:Amazon的简单存储服务和Google的BigTable数据存数。
3.云平台
云平台服务,直接提供计算平台和解决方案服务,方便应用程序的部署、节约搭建平台的软硬件成本。具体应用如:Google AppEngine
4.云应用
云应用服务,服务端提供应用程序使用服务,免除了用户安装和维护应用的负担。具体应用有Facebook网络应用。
在云计算模式下,多个用户共享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用户不拥有有形的资源,而是获得各种资源的使用权。对用户来说,节省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的支出又能根据需要扩展和缩减服务,从而使这种方式更为经济和灵活。同时第三方供应商对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维护,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了用户的维护成本。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时代,信息要素成为劳动力、资金、技术三大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至关重要的新的竞争要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已经从“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鱼吃慢鱼”。谁能掌握有用的信息,并快速做出反应,谁就能掌握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将信息化提到战略高度,企业也逐渐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产、设计自动化;管理、决策辅助系统;电子商务等已经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创造了60%的GDP、40%的税收和75%的就业机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规模、管理水平和业务拓展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其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首先,表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覆盖率低,09年中国信息化研究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率不足10%。其次,信息化应用层次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网站建设方面,很少拥有以业务为导向的全面ERP、CRM以及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
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对信息化认识程度不够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认知水平受企业管理者影响很大,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的偏差和不重视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障碍。最常见误区表现为认为信息化就是买设备、组网络、上系统。没有从整合业务的角度看待,导致效果不显著甚至放弃信息化的现象出现。
2.通用系统不能满足需求,定制系统投入较高
由于中小企业往往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特定地区开展业务,因此其对于信息系统的个性化需求比较强,通用的系统不能满足其需求,而定制新系统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投入。
3.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差
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其经营策略和范围不断变化。传统信息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针对性,当企业经营模式变化时,原有系统需要作巨大改动甚至重新设计,这将产生一笔新的开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不能满足需求。
4.系统开发周期长,见效慢
企业希望投入能快速见效,但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见效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耗得起。
5.系统维护成本高
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很高,中小企业中专业信息技术支持人员有限,对于数据、设备、系统的维护,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难度很大。但由IT厂商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三、云计算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云计算的出现给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了一套更加灵活的模式。他将一切信息技术资源看作服务,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软硬件和计算能力。有效的降低了软硬件成本,更具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的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人才和成本两大难题,为其实现信息化铺平道路。
具体说来,云计算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影响有以下几点:
1.低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低成本主要表现在客户端、IT基础设施和软件成本三个方面。首先,云计算环境下,所有应用都运行在云端,而不是在个人计算机上,因此对云客户端设备要求降低了。低价、具有小的硬盘和内存的机器就能满足需要。其次,企业无需投资于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最后,企业所使用的软件完全按需购买,只为具有实际需求的员工定制相应的云应用,而不必为每台电脑都安装软件。
2.实施的更新和维护
云计算模式的出现,使企业从系统维护中脱离出来投入到经营中去。所有的软硬件配置维护都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负责。同时,用户也不必纠结于繁琐的软件升级工作。只需要在云端升级,客户端立即同步更新,并且无需支付额外的费用。
3.可扩展的计算能力
传统模式下,企业为了应对非常规的业务和访问量迅速增加,往往投入资本购买过剩设备,造成资源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空闲状态,资源利用率极低。云计算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访问量和处理能力的需要决定租用不同的服务,这种弹性分配资源的方式使企业既能应对特殊情况又能节约成本。
4.增强的数据安全
与本地存储相比,云计算服务器中的数据是实时备份的,防止因某台设备崩溃而造成数据丢失。同时云计算下数据集中维护,权限控制、加密等技术保证信息不被泄露。
5.系统兼容性强
云计算解决了不同操作系统间的通信问题。传统模式下企业需要搭建高成本的兼容性构架来解决不同操作系统间通信。而云计算模式下,客户端设备作为显示终端,不同终端通信都要通过云端作为中转,由云端统一处理,用户不必关心通信问题。
6.性能优势
云服务提供商对平台的统一维护和技术支持,为用户提供可靠、稳定的服务,能防止因特殊情况造成的系统崩溃。同时,与传统方式相比,相同投入下用户所拥有的计算能力也大幅度提升。
因此,云计算对于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其以极低的成本达到与大企业相似的信息化能力,以灵活的方式选择具有高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强大计算能力的安全的信息服务,而不用关心系统的维护与升级。
四、结束语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计算模式和管理模式,对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云计算以其自身显著特点,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道路上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是中小企业仍需注意,在选择云服务时,企业员工从上到下都应有充分的认识,使所选的服务能切实满足其业务需要。同时,对各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加强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打破内部部门分工的障碍,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相信在云计算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振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J].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0.
[2]陈全,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3]吴吉义,平玲娣,潘学增,李卓.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浙江:浙江大学,2009.
[4]彭长青.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J].吉林:吉林大学,2006.
[5]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J].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00.
[6]魏星,崔旭.中国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陕西:西北大学,2012.
[7]陈鹏,薛恒新.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SaaS应用研究[J].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08.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范文6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中国会计信息化也紧跟国际前沿,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将从企业的内部控制角度出发,探讨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影响
2012年,财政部制定了《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并对企业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制定了符合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范。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 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以改进企业内部控制为目的。内部控制环境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氛围,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研究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内部控制功能的提升与变革是渐进的,有明确的途径与方法,企业如何建立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当前负责人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意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内部有效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和措施。会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近年来,不光是上市公司,许多企业也开始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效率的提高,更是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更新和完善。但也有的企业不注重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导致有的企业使用会计信息化的先进系统后,违法乱纪及会计信息失真等经营行为的发生反而更加频繁。因此,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研究,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的基础
(1)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特性,企业仍需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合理设置有助于减轻会计核算人员工作量和有助于会计控制人员对会计工作的审查和核算。会计信息化系统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遵循完整性、有效性和集约性原则。所谓完整性原则是指在设立会计核算科目时,应注意会计科目建立时,必须先高后低,如:固定资产—汽车类—卡车,建立顺序是先建立一级科目,再建立二级科目:汽车,最后建明细科目:卡车;某一科目开始使用后,不能在年度内删除,编码也不能修改;会计科目一旦使用,只能增加同级科目,不能在最低级的科目增加下级科目。所谓有效性原则是指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符合自身特点,有助于记录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和利润损益等,不会产生科目的冗繁和重复计算,要求简单明确,通俗易懂,对每个会计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也必须界限明确,并且使账务更加的简洁、明确。所谓集约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化。
(2)会计信息化工作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是依靠网络使数据集成实现资源的共享。但,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如何实现会计信息的高效、及时、准确的在每个使用者之间传递,是实现会计数据标准化在新世纪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的工作,既需要政府部门的牵头,又需要社会相关会计、经济、统计、计算机相关人才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又需要统筹规划和分步实施。大力推进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研究及工作,提高数据资源的共享度,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3)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智能较强的系统。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用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诸如计算、整理、核对、分类、登记、制表等。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发展而来,会计信息不仅具有自动核算功能,更具有控制和管理功能,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为了减轻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效率;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最终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3 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作用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执行,从采购到付款、订单的获取到发票的开出等业务集成得以实现,大部分的数据是依靠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采集的,并通过公共接口与相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系统不再是“孤岛”,绝大数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趋势,实现了跨职能部门的业务处理,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贯彻实施对内部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具体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类似的困惑和问题,当财务部门审批销售部门的差旅费或交际应酬费时,总听到销售人员在抱怨;审的也太严了吧,我们在前面冲锋陷阵,你们反而在后边拉我们后腿。在对供应商进行招投标的过程中,采购部门认为处处按照采购部门的规章制度办事,怎么到了法务部或管理部,选中的供应商就迟迟批不下来呢?公司管理层天天说风险,为什么员工对风险却没什么概念?是领导在危言耸听,还是风险管理和控制就是领导的事儿。制度整合了,流程也更新了,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反而觉得比以前更麻烦了,花的时间更多了。它们都和企业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体系相关。
在以往会计电算化的时代,大量的会计信息录入都和人工记录相结合。如果出现账账不符,账表不符的情况,很容易将问题责任到人,有效解决。而在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所有的会计信息录入都要经过交易授权。对交易进行授权控制是为了确保经过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所有重大交易真实有效,切不能篡改。企业的采购和销售和市场的发展动向和价格波动密切相关,很难将系统设定一个程序,然后一成不变的执行下去。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交易授权时,注意让经办人确认授权和系统自动授权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但现行的大多数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因此,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等现实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内部控制的作用会不断扩展。
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1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