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1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问题 反思

一、历史教学的意义和现状

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对新课改的肤浅理解,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并不是像教科书中为了教学方便而一课课的分节分章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历史课的内容在看似不同的章节中有着属于历史的内在的关系,历史课程本来就应该是开放的。传统教学割断了这种天然的联系,把历史教学弄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大大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二、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从传统上来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历史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

2.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

旧的历史教学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上,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由此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历史课本的内容与数、理、化、英等各科比较,毕竟不是那么深奥难懂,对学科重要性的收益也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这不仅造成了众人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且对它的教学困难性也同样缺乏足够的认识。

3.“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好坏,主要看分数的高低。这使得中考、高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同时也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由此又令学生心目中认为历史、地理、生物等科是可有可无的。这样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因为肩无多大重任,从而缺少了奋斗的动力,这些都令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感到极为困惑与失落。

三、教学反思

1.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2.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3.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2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44-01

历史课程是以事实为依据,时间为脉络,书本为载体,所以,其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结构复杂,如何有效实现知识的全覆盖,完成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任务是所有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但是在中考考试科目分数的鉴定标准下,相较于语、数、外学科,历史学科被视为非主要科目,其课程课时的设置偏少,在初三教学节奏紧张时,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取消或减少历史课时,直接替换为其它主要科目的教学,导致本来课时就少的历史课的教学时间更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有效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使历史知识不能连续、全面和深入的进行传递。再加上,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是零基础,有的学生则存在历史知识误读的现象,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更是难上加上,因此,课堂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基础,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任务。

1 实施以活动教学代替课堂讲学模式

由于初中历史课程的特殊性质,很多教师实施的是以教师“将”、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讲学替代了学生的理解和思维,与课堂教学的目的相违背,并且,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明显不高。因此,教师经过教学交流和探索,充分实施以活动教学替代课堂讲学的模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活动教学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形式,包括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先烈遗像、拜访历史事件参与者等等,事后写观后感,抒发自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等等。在活动教学的引导下,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活动内容、活动目的,让学生参与讨论、实践,认真总结和反思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实践证明:活动教学更符合初中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且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参与过的教学成果,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记忆和运用,且持续的时间更长久,当在材料分析时,更能做到灵活运用。

2 充分利用问题导入开展教学

问题教学是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教学模式。在问题导入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设置的问题首先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其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最后要求导入的问题也是该课内容教学的结论。在开始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导入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结束课堂教学时,教师导入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课后自主思考和探究,也是开启下一节课堂的教学内容。在明确了问题导入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方法和目的后,教师要科学引导问题参与形式,比如对有争议性的历史典型人物秦始皇、武则天等等,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通过辩论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问题导入教学的形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因此,充分利用问题导入开展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在不断地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网络与教学的科学整合给教学带来了更多便捷。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直观冲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首先,初中学生对于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印象更加持久,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比如,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教师在此基础上深入历史根源剖析历史背景、事件原因、结构和关键人物等等,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点在于将静态的书本知识活化为动态的影像资料,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好掌握。

4 教师以强硬的专业素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所展现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样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教师的侃侃而谈,深入的历史事件剖析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考潜能和积极主动的探索兴趣。因此,教师在实施科学教学策略的同时也要有力地武装自己,加强专业知识武装。

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指所任教历史学科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历史教学质量取决于历史教师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系统而全面的历史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语文、政治等等。因此,历史教师要积极强化个人专业素养,首先要广泛阅读历史书籍,突破初中历史知识要求范畴深入挖掘历史深度,从横的方面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从纵的方面加深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其次,及时更新历史知识,了解当前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动态发展,明确国际形势下的各国历史发展背景和发展原因;第三,充分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敏锐的思维、独特的见解提升教师素养,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并非一成不变的讲学,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策略,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模式,使初中历史教学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收到无限的教学成果,不断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并从中得到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吴慧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2014.29.

[2]解宗叶.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Z2.

[3]魏云泰.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图片的利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01.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3

关键词:开卷考试;历史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8-02

初中历史科目在江西省的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形式的几年中,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教学理念,考试要求明确、内容全面、试题规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然而,反思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个别教师甚至学校管理者在中考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势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并影响了历史教学。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一、从思想深处轻视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忽视其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学习的教学常规

现在有些师生在应试教育下都非常现实,你考什么我就学习什么,你多考我就多学,你少考我就少学,你不考我就不学。既然中考历史只有50分,那我只以50分的态度对待你。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对初中历史教学持较普遍的轻视态度,有些同学抱着“副科”的错误认识,对于掌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各个基本环节严重缺失。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课后练习很多同学直接抄答案,把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放在考场上,临时抱佛脚,严重影响了历史课教学工作地开展。

对策:把初中历史当作一门正常的课程来对待。学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等方面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不歧视、不忽视;历史教师应该“自重”,搞好初中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所谓“主科”教师,要尊重初中历史的教学时间,不挤占、不挪用;至于学生,应以学习知识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中考分数为现实利益诉求,搞好历史学习的各个环节,不放弃、不懈怠。

二、开卷考试时对课本或资料严重依赖

对于考试,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所有答案都在书上,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开卷考试科目时,很多同学把大量资料带入考场,考试一开始,有些同学连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也要翻书,手忙脚乱,耗费大量考试时间。由于缺少平时积累,很多答案只是课本文字的拼凑。有些知识点似是而非,张冠李戴。

对策:教师应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争把重要知识点让学生消化于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应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注重平时点滴知识的积累。要记住,各种资料在开卷考试中其实质作用只是参考,而不是抄袭!

三、轻视开卷考试的难度

好的开卷考试题目既能减少学生的记忆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考察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各项能力的提高情况。我省每年的中考历史试题难度基本固定,即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分值的比值约为5∶3∶2。可以看到其中难题也占了20%,加上中等难度题,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占到了一半。这些题目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较深刻的理解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的同学是做不好这些题目的。事实上每年中考历史分数在40分以上的优秀考生比例还是不算大的。在初中历史多年开卷考试之后,其命题思路有迎合高考之势,对学生能力考察要求逐步提高,相应的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策:在观念上走出轻视开卷考试难度误区的同时,结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历年中考真题为蓝本,做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对知识的讲练测三结合,有复习,有模拟,全面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四、重“开”轻“闭”,忽视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意思是因为是开卷考试而在学习中人为的违背了学习知识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只知道“开”眼翻书,不愿意“闭”眼“关”书,什么也不装入大脑,忽视重要知识点的记忆。“闭”上眼,“关”上书,茫然一无所知。开卷考试初衷是减少学生对死记硬背知识的依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有同学认为,反正考试可以翻书,所以什么也不用记。相反,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的很多知识点离不开记忆。否则考试时翻起一大堆书来犹如大海捞针,盲人摸象,毫无所获。

对策:首先,明确面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应记忆的知识点:(1)重要的历史时间、人名、地名,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常识性知识点;(2)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脉络、基本规律和阶段性特征;(3)历史演进中转折性的重要拐点;(4)课本上能反映历史知识学科特点的重要文字表述和观点;(5)教师讲课中提炼归纳出的带总结性的知识点;等等。其次,以点带线带面,通过以上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建立起历史学科的知识框架体系。

五、学习历史重“过去”而轻“时事”

这里的“过去”即历史课本知识,“时事”即当今的“家事、国事、天下事”。2012年江西中考历史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时代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试题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相联系。这一原则给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应试要求,也是我们平时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观念和能力要求。

对策: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注意把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当今的时事政治有意识的进行联系拓展,用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一些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来龙去脉、产生根源和发展方向,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脉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把相关的历史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相联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可能有的生活体验,把握历史知识讲解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学以致用。

六、重“知识”而轻“创造”

2012年中考命题还要求贯彻创造性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要求下,今年中考历史试题开放性问题达5分之多,占总分的10%。而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掌握,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做得不足,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显得力不从心,回答时要么无的放矢、漫无边际,要么头痛医脚,张冠李戴。显然,学生要解决开放性问题其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显得至为关键了。

对策: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开放性课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多角度思考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4

反思性教学初中历史原则一、反思性教学

教师的工作是对单调重复的,所以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很少对已成习惯的工作活动进行反思。很多教师即使教龄十年、二十年,真正的工作经验也就相当于一两年的程度,因为他们只是把一两年的工作经验重复运用了。杜威曾指出,教育工作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重组,从而不断提高经验的意义。不善于反思的教师,只是整日不断重复地完成教学工作,并不断完善教学结论。而善于反思的教师是不仅寻求他们在的教学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炼出其中的意义。杜威为我们认识反思教学提供了历史与思想基础,他的观点成为我们理解反思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对反思性教学有如下理解:教师在多变的教学环境中,以自身拥有的教学原则为指导,以不断更新的教学实践为参考的主要对象,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理论基础,并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周密的思考,这样便能赋予教学实践具体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作者从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方法开始论述,对反思性教学进行了一定层面的阐述,本文交代了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方法与应用原则,势必会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工作起到相当的意义。本文的论述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历史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2.实践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陈旧传统的讲授理念,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体现出创新性,逐步使自己转变成为具有反思精神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机械复制式的教学思路,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促进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转型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合格教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反思性教学这一课题的探讨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为改进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工作的效率具有相当高的实际意义。

三、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1.总结反思法

简单的说,反思教学法的意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自己或者他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反思的内容相当广泛:首先,教师可以总结反思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学生和同事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可以对其他教师在教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或他人工作中存在的失误进行总结反思;还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成功或者存在的失误。当教师对这些事件进行反思的时候就会把在所得的经验进行全面的记录,方便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查看反思记录,以便在自己将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

2.录像反思法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录像,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出来,以便自己事后观看,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像,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录像中的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录像反思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录像。

(2)课堂教学结束后观看录像,比较课前的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3)针对教学录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

(4)根据教学录像的评价内容,对自己的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最佳的反思性总结效果。

3.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心得的交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方法。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几名初中历史教师围绕某个历史专题进行研讨。

(2)针对研讨的结果总结出重点,并在授课中体现出这些重点,让其他几名教师听课。

(3)课后教学实践教师与听课教师进行的交流研讨,共同反思是否存在问题。

(4)将共同的反思结果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4.档案袋法

教师可以运用档案袋把自己对教学工作的反思结果分类归纳,建立专题性的分类反思档案用以促进教师的反思活动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反思的专题分类,如可以分为:课程开发类、教育创新类、学生接受类等。建立专题后,教师一定要对每个专题下保存的结果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提升。

四、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原则

运用反思性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

反思性教学的应用,一定要在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完成。如果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根据在的反思结果来自我纠正,重新设定教学策略;如果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则要根据对合理教学过程的反思来自我完善,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

2.循环性

反思性教学一定要做到良性循环,这样具体的循环过程才可以转化为一组真实反映教育活动的论述。当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被教育实践否定时,具体的循环过程应该是:出现问题――设想解决这个问题――想象中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案――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出现,应当这样循环才是反思性教学的最佳循环方式。

3.深刻性

现在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还比较浅显,仅仅局限于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经验进行思考总结,实际上反思的核心问题并不局限于“思”。更重要的是在于“反”。“反”字的一层意思在于“返回去”寻找问题所在,另一层意思在于“跳出来”思考自己的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五、结语

随着教育届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更多的一线历史教师在反思性教学的平台上,通过对自己的分析,为教学实践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宝贵经验,从而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使教学工作更有效率。此外,教学过程的不断反思,既是对教学实践工作的得与失的分析,又是对自身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2]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发展历史[J].外国教育资料,2001,(1).

[3]靳玉乐.反思教学[M].四川教育集团出版社,2005.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5

一、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将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脑中,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成为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长期这样,学生对历史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有效教学就是在过去教学方法发展的前提下,利用专业化理论开展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教师可以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不同的历史课堂气氛。如有的教师善于应用讲解法,那么就需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则可以有效节约教学时间,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还需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不同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发挥课堂资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方法

1.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平等对待优秀生与学困生,做到“一碗水端平”。特别是面对学困生时更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还需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给予无限的放大,鼓励他们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不能讽刺他们。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可以感动学困生,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赖感,有利于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利用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2.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保证三维目标的实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学会自主学习。

一是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其中享受学习过程。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朋友,带领学生认识历史,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每一个学生都敢说敢做敢问,敢于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置疑,敢于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二是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主动学习的位置,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应用新型教学方法,创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掌握学习方法。

3.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喜欢活动,利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使教学达到有效性。但教师要注意活动的选择,要求活动有一定的创意,也就是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形式宜多样。历史课堂上的活动形式可以有阅读、讨论、探究、编演历史短剧等,防止教师过多应用同一种活动形式,而缺乏层次感,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活动设计要有一定的创意,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鼓励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资源。全面结合学生个人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在同一个班中,有的学生喜欢表演、有的学生喜欢讲解,教师要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在设计活动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表现自己,这样的活动自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4.做好课堂检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课后测试的做法,教师需要做到及时批改。通常情况下,设计一个优秀的练习要突出代表性内容,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不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情况,而且也可以考察学生应用知识的情况。在练习中,一是教会学生审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二是加大材料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解答主观性试题;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是做好练后讲解工作,要讲解学生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对学生进行启发。

5.构建和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在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评价机制可以验收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知识层次发展有关,促进教学反思与改革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机制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利用这种机制可以看出学生在一段学习时期内的学习态度,但不能考察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求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在建设评价机制过程中不但重视考察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还需考察学生的进步情况,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积极改正,做到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6.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历史学科教学实践需顺应时展,学科间实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调动学生探索历史、积极研究的积极性。对于历史老师来说,要重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综合水平,以新课程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但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让历史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就达到了目标。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一个长期任务,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出发,认真研究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上述这些,历史教学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有效性就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小芳.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教文汇,2014,(05).

初中历史教学课后反思范文6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历史课更是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想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边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队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是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是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