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案例范文1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以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档案资源为对象,根据社会、国家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和利用的现代化管理综合过程。近年来,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建设了“收、管、存、用”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了以档案数字化加工、数字档案开放鉴定、查阅利用等网络化管理流程,从而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分类分级实行一站式档案信息服务需求。
一、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信息化是科学、系统管理企业各门类档案,拓宽档案业务部门为企业服务的重要手段,档案管理模式从传统的实体管理转向现代化信息管理,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途径,为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和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企业的档案业务部门应做好档案数字化基础工作,在开展数字化工作中需要对三个方面工作加以重视:
(一)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必须有效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对每个案卷、全宗档案全部进行数字化,不能视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敏感程度等减少数字化内容,避免人为造成档案信息不完整现象,给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造成障碍。
(二)重视档案的目录质量。目录质量是档案数字化的重心工作,检索效果的决定因素。在对档案进行计算机检索时,要将用户的检索需求转换成相应的关键字,计算机再将这些关键字与数据库中每条目录数据的内容进行一一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得出相应的检索结果,所以在每条目录数据中,题名是不是准确全面地揭示文件材料的内容,责任者、文号、成文时间是不是准确等等,直接关系到档案检索的效果和准确性。
(三)确保档案数据安全。扫描数据处理是数字化工作又一重点工作,扫描时要严格执行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确保不损伤档案原件,档案部门应加强著录人员的技术培训,增强工作责任心,档案扫描可采用平板扫描的方式,经过去黑去边、纠斜、剪裁等技术处理,形成一套原文原貌版档案图像数据。为了便于利用,最好应在此基础通过扫描图像优化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去污、文字加深或变浅等修饰处理,形成一套高清版数据。并对验收合格的数据及时备份,为保证数据安全,备份载体的选择应多样化,采取在线、离线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多套备份,并定期进行检验。
二、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产生的积极作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在数字时代大环境中,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在有序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将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有机结合,为确保档案工作与企业信息化管理同步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转变实物管理档案的模式,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以档案实体的收集、鉴定、整理、利用等为主,档案数据信息受到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信息不能够充分发挥利用效果。而实行档案信息化后,能够很好的激活现存档案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方便借阅人员查找和参考,缩短周期,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建设赢得时间。
(二)统一档案管理标准,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近年来,很多单位都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实现文书、科技、特殊载体、实物等门类档案的统一管理,增强了企业整体管控能力,通过档案数字化管理,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提升档案服务能力。
(三)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文件材料随办随归。传统档案工作采用“末端收集”的方式,即各类文件材料一般在年终或工程结束后才进行收集整理,会造成档案资料收集、录入不完整,使用时经常脱节,不能发挥档案有效利用的效果。
三、新时期强化企业档案管理几点思考
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以生产服务为中心,档案信息化能够满足企业科学管理档案的要求,并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为企业各领域工作服务的目的。为此,档案业务管理部门应抓好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档案工作,要确立全新的管理观和服务观,发挥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全新作用,以创新理念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一)梳理细化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实现高效管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对档案业务有效管理,将手工管理档案模式转变为自动集成管理方式,在此过程中,档案的业务流程发生了重组,档案信息收集、检索、管理方式在转变,由于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进行了有机结合,文档一体化能够完成各门类档案资料的统计工作,档案的业务指导、编研、利用工作可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
(二)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保证信息安全。在信息化时代下,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必须加强对收集的电子文件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对形成的电子档案安全保护包括载体、内容信息、网络等,电子文件要采取保真、保密、长期可读技术措施,同时应用档案系统安全策略来防范,
(三)强化协同办公,档案管理流程更畅通。在企业协同办公系统中,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办公系统无缝对接,明确业务部门和档案部门的管理职责分工,统一文档形成者和档案管理者的操作权限要求,加强档案资料整个过程的协同,实现从“档案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进而升级为“科学管理”档案资源的目的。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案例范文2
我国改革开放36年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科技信息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应用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档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更是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以及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更有利于发挥企业人事档案的职能作用,为企业乃至国家提供更加真实、准确、全面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信息。尽管随着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化,我国各类企业已经开始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人事档案工作,但仍然存在着重视不够、缺乏不足、应用广的问题。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时期,研究企业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人事档案整体管理水平,面且对于推动“人才强国”和“人才强企”战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价值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企业人事档案作为是企业乃到至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由于受条件限制,管理水平始终较低。,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使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特别是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将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录入到计算机当中,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能够通过程序设计来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特别是能够使企业人事档案的应用更加广泛,对于提高我国企业人事档案整体管理能力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促进企业人事档案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企业人事档案资源共享进程,使企业人事档案通过“开放性”来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使企业更加全面、准确、快速的获取人力资源的基础信息、个人发展、专业特长、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信息,能够改变传统的人事档案信息“纸质化”不利于搜集、整理、分析的问题,有能够使企业人事档案发挥更大作用。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尽管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但由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同时也需要对纸制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因而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由于企业都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因而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无法达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直接导致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很多还是靠人工和纸质进行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比较单一
从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情况来看,尽管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投入,但却忽视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运行,更多的是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保存档案资料的载体,只是对企业人事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比较将资料保存到计算机或者记录到光盘当中,应用十分有限。还有一些企业尽管应用了人事档案管理软件,但更多的只是进行录入和查询,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分析和辅助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制约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大量专业化、复合型的档案管理人才支撑。由于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和投入不足,因而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根本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导致信息化应用只能走形式或走过场。尽管一些企业配备了专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但有的缺乏档案管理能力,有的缺乏信息处理能力,有的缺乏职业道德水准,再加上缺乏对信息化管理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因而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作用发挥有限,制约了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
如前文所述,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和推动企业人事档案资源共享,进而发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职能作用具有重大价值。我国各类企业要把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当中,建立信息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组织基础。企业还要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既要配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又要运用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软件,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
(二)完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做好的事情,必须调动企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推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企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建立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形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合力。要大力加强企业人事档案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要推动人事档案管理的分析、咨询、建议等辅助决策作用,真正发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建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
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对于推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从自身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建设标准,按照“目标管理”的原则,建立信息化建设目标、内容、流程、应用等一系列形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从企业人事档案数据采集到后期录入再到管理,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确保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要建立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加强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却保稳步运行。
(四)打造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
与传统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相比,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环境以及工作要求,信息化管理都更加复杂。,这就要求企业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将那些具备档案管理、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综合管理能力的人员放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使他们在理念、技术、管理、应用方面始终走在前沿,为企业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案例范文3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
如今正处于信息化社会,档案事业的发展必然需要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档案信息的最佳技术手段就是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档案事业的发展而言,信息化建设可以称之为一场革命。这是由于档案管理发生了转变,成为了档案信息管理,这不但转变了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革新了管理理念。
1 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企业的档案进行整理和规划。”资源的保管模式已经渐渐发生了转变,如今已实现档案的实体信息化管理,进而促使企业档案管理趋向于数字化、全球化和网络化发展。提供全面的服务是企业档案管理的一大特色,而与企业接轨便是其主要发展方向,由此促使企业尽快实现专业化和合作化。
2 在新形势下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过程
2.1 传统档案管理观念逐步转变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在国内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地挑战传统管理理念。基于当前的发展趋势,对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作出总结。一是要促使企业工作人员对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得到彻底提升,对目前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形成深刻的理解;如此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更加高质量的档案服务;二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高度关注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采用诸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从而达到让信息化深入人心的目的,这样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可以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三是管理者既要接受信息化,与此同时也要在服务和管理的效率方面作出努力,促使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管理进程进一步加快,要让企业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充分地认识,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档案服务来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2 将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目标确定下来
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明确下来之后,就要将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定下来,企业确定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之后就像是为自身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为了促进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要想企业实现长期的稳定发展,就一定要坚持下面几点原则:真实与效益并存原则、管理与建设并存原则。要意识到我们发展的基础就是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企业不断茁壮成长的金标准就是要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进步。但另外我们要想使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就要严格管理各个部门,分工明确,且可将一些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以便督促员工工作更加认真努力,档案管理的服务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2.3 促进企业管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水平,同时这也是企业发展进入科学化和现代化阶段的体现。应该不断地完善和维护企业的信息系统,始终坚持更新计算机数据库等,还有对于一些新型的信息化服务设备,也应该积极采购,以便于企业的正常运转能够得到保证。此外,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就不得不建设好自己的信息资源。因此,我们要对数据库进行不断完善,从而确保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 积极引进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
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是所有企业发展所必需的,企业管理有了他们的加入才能获得智力上的支持。因此,企业不可忽视其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贡献,更不能忽视了其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企业此时一定要针对管理人员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让在他们心中牢牢树立起档案信息化管理理念,在这些理念都能在每一位工作人员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使其对学习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识。如此,他们才能真正感兴趣,同时企业也要将许多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不断地引入。要对复合式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要对人才的选拔予以高度重视,从而为企业的管理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2.5 有关管理规定的制定
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应该将自身的相关管理规定不断完善,以便于能成为自己的坚实后盾和前进动力。要想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不断提高制度效力,就务必要将其凭证价值体现出来。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具有存在诸多方面的体现,具体涉及电子信息的形成、信息的保障和使用、信息的安全性等。要遵循怎样的标准规定来将相关制度制定下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思熟虑。然而,总的说来就是要从制度上保护好企业的每一个级别,如此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实力和规模
3 结束语
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我国不断提升的科学技术水平。就当前的新形势而言,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的企业改革,还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尽快与国际接轨。信息化的彻底实现,就需要我们将落后的传统管理方式摈弃,在企业的档案管理中融入计算机技术,从而统一地管理和整合企业的资源和信息。此外,我们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便能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早日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这样企业发展的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促使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华萍.以ERP电子文件在线归档为契机 创新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2(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案例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 政府管理 信息化平台 苏州市
一、前言
信息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不同层面上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和变革。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同时,企业信息化也是一个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加强企业运作控制,建成现代企业的过程。
为了系统、全面地了解苏州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规划情况,以指导和推动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苏州市中小企业局、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课题组,联合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航天自动化有限公司,组织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调查活动,采用发放问卷、在线调查、走访客户、电话询问、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共发放问卷12000份,回收822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196份。这些企业户数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虽然不高,但其资产、销售、利润却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次调查的目的是揭示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误区,以推动企业以信息化为武器,塑造核心竞争能力。同时通过此次调查,帮助IT企业深入了解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未来的投入方向,开发出相适应的产品。
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认为,提高效率和强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资金不足,成功的关键是企业领导重视并参与。大部分企业都很重视接入Internet,主要作用是为了获取信息,但不注重企业网站和企业邮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企业越来越重视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并认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加强企业对生产、财务、销售的信息化。
该项调查吸引了大批企业信息化相关人员的参加,根据受访者填写的个人身份,在样本中,企业总经理、CEO约占16%,CIO或其他IT相关人员占34%,CFO及其他财务人员占15%,营销及销售人员(Market/Sales)占21%,业务人员占14%。从样本的这一构成情况来看,该调查基本上反映了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各类人员的综合意见。
在受访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中,办公自动化是最直接也最广泛的方向,有68%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之中。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应用依次是:财务管理(56%)、业务管理(55%)、宣传(42%)、库存管理(42%)、客户关系管理(40%)、经营决策(30%)和供应链管理(25%)。从这一顺序来看,恰好是越高端以及越前沿的应用,普及的程度越低。企业往往是从低端和直接的应用开始,逐渐认识和接受信息化,然后再一步步地深入。
二、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
⒈苏州市中小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在企业规模上的选择上,参与本次调查的企业规模分布最多的是100-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59.6%。其次是大于500人的企业,其比例占27.7%,企业规模小于100人的企业比例为12.8%。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迫切性和企业的规模相关性比较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需求就越迫切。从该调查样本所选择企业规模的数据分布上可以看到,它们正代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流应用和主流需求。
⒉苏州市中小企业计算机与管理软件的普及情况
调查显示,苏州的中小企业在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应用上已经非常普及。占74.4%的中小企业用户已经使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在没有使用的企业中也有7.7%的企业准备购买相关的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只有17.9%的没有应用信息产品的中小企业用户,不打算使用或购买计算机和管理软件产品。45%的受访者选择了量身定做,这一比例反映出,企业目前所接触到的多数信息化产品并不能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需要。22%的受访者提出,希望服务商在对通用方案进行客户化个性改进之后提供给自己,这说明许多方案本身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如果客户化个性改进的成本过高,企业也是无法承受的。
⒊苏州市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状况
调查显示,在使用了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的中小企业中,使用最多的软件是财务软件,其比例占50.5%。经过20多年对财务软件的推广,财务软件的使用已经深入到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应用中。此外,进销存软件的使用比例也达到了27%,进销存应用促进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它能够充分解决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一些比较基本的问题,如:能够自动实现打印送货单据;企业家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经营状况;它使企业员工在一种规范的软件环境中作业,让中小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在流程化、制度化方面得到固化,使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办公软件的使用,占到21.2%,从中可以看到无纸化办公在苏州市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企业在使用生产制造软件的比例比较少,只占9.5%。生产制造软件能够帮助制造型企业在灵活地按单生产中获得最大的效率。但从调查的数据上看,苏州市的制造型企业对这种软件的应用并不是很普及,这表面上看是企业应用的积极性不高,但实际反映的问题是市场上没有简单易用的软件提供,而且大部分生产制造软件的通用性差并且价格昂贵。最后,还有22.5%的企业没有使用任何管理软件,这也表现出一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困境:一是对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认知不足,二是现有的管理软件复杂度和学习成本都比较高,三是价格便宜的软件比较少。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难以跨入管理信息化门槛的主要障碍。
⒋苏州市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状况
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应用需求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具体问题。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正从一种被动、朦胧的状态进入自发、积极理性的状态;调查还表明,目前存在的多数信息化产品并不能适合于企业自身的需要。
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使用管理软件最想解决的问题,大部分都集中在库存、销售和财务管理方面。其中,需要减少各库之间调货麻烦的占67.1%;随时掌握商品库存情况的占52.3%;掌握每个客户的销售收入的占51.8%;降低财务和供货商对账的占50.5%;降低财务和业务对账工作量的占45%;精确核准原材料和成本的占20.3%。从中可以看出,苏州市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主要是对企业运营流程中的物和财的管理,其典型表现为:对内集中在库存和财务对账管理,对外是销售客户和与供应商的财务管理。
⒌苏州市中小企业网站建设的状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门槛的下降,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调查显示,在苏州市的中小企业中,有29.7%的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网站,有70.3%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但是企业上网的目的和如何利用网站来进行自身业务的推广,仍然是大家还比较困惑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到,促进企业建立网站的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一方面是企业建立网站的成本还比较高,维护和更新是最大的难题;另一方面,凭借企业自身的实力在网络的宣传和推广上获得的效益不是很大。这些都是阻碍企业建立并利用好网站的重要原因。
⒍苏州市中小企业影响管理软件应用的决策者分布
在企业管理软件的决策上,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企业主说了算。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在选择管理软件的过程中,主要的决策者是老板(企业主),其比例占78.1%;其次是财务的负责人,占20.2%;业务负责人和上级单位对他们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在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下,企业主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最低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收益。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企业主规范管理流程和提高管理效率。如果管理软件不符合这两个需求,主管部门也很难推进管理软件的普及和应用。
⒎苏州市中小企业了解管理软件的渠道分布
对于管理软件的购买,中小企业还是比较信任专业的软件销售公司。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在购买管理软件时,了解和购买的方式一般选择通过专业的软件销售公司,占69.5%。由于管理软件的复杂性要比通用性软件要高,专业的软件销售公司对软件的安装、应用和维修服务都有一套比较规范的流程和制度,这样才能保证软件的应用能够在中小企业中顺利实施。此外,朋友推介的占15.3%,通过网络的占14.4%,通过电脑商城的占9.5%,通过其他方式的占10.8%。
⒏苏州市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升级的需求分布
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应用要求一般都比较低,只要能满足其基本需求即可,对软件的升级周期的要求不是很高。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对软件升级的需求不是很高,占65.7%的中小企业选择1年后才升级;有16.0%的是半年才打算升级;有13.2%的是1个月升级;有5.1%的是3个月升级。
⒐苏州市中小企业购买管理软件主要方式分布
对于管理软件的销售,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现场销售。调查显示,苏州市中小企业用户在有购买管理软件意向时,有42.3%的企业需要软件公司或软件销售公司派业务人员来访,进一步说明软件的应用效果;有28.8%的用户需要眼见为实,需要安排现场操作示范说明;有21.2%的中小企业希望参加软件公司组织的免费培训。只有7.7%的只需要电话联系。
⒑苏州市中小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状况
电子商务的产生,让中小企业用户更加便利地接触客户和供应商。调查显示,有21.3%的苏州市中小企业从事过电子商务活动。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有78.7%的中小企业还没有参与过电子商务的活动。这表明,电子商务从认知到普及应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⒒苏州市中小企业购买管理软件意向分布
部分中小企业对管理软件的购买处于观望状态中。调查显示,有74.2%的苏州市中小企业打算在1年以后购买管理软件,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处于观望状态中;有14.3%的中小企业有意在半年内购买;有5.5%的企业计划在3个月左右购买;只有6%的中小企业欲在1个月左右行动。
⒓苏州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培训的兴趣分布
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兴趣非常浓厚。调查显示,苏州市的中小企业用户对于政府或者软件企业,提供相互交流和免费的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兴趣非常浓厚,有70.2%的中小企业表示,愿意参加这些活动,并希望能够提前通知他们。只有29.8%的中小企业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不是很大,他们都表示无法参加这种交流和培训活动。
⒔信息化与工作模式的碰撞
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必然遇到原有工作模式与信息化要求之间的冲突,对此,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表示,可以接受工作模式的调整。其中,40%的受访者表示完全可以接受,28%的受访者表示工作模式可以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表示不能接受工作模式调整的,仅占受访者的4%。这一结果反映出企业对于信息化服务的极大配合。
⒕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咨询费用的承受能力
对于信息化咨询中的收费,受访者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28%的受访者表示,如果IT咨询服务商提供的咨询服务确实能够增加企业的收益,那么他们完全能够接受在信息化咨询中的收费。55%的受访者回答较为谨慎,他们认为如果收费不高,那么他们将可以接受。
⒖未来三年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点领域分析
2007年,中小企业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将出现突破性进展。调查显示,2007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企业计划系统、数据整合、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撑。近半数的大型企业将进入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阶段,由于数据整合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必须建立在统一的业务平台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基础上,所以这标志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将在以信息化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⒈总体应用水平较低
作为信息化主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尽管以高科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初级阶段;网络的应用主要停留在获取和信息上,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单机使用的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的单机应用和简单信息管理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
⒉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
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上存在很多偏见和误区,缺乏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认为不搞信息化企业照样能发展,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在当前对许多人来说没有网络就无法工作、生活的情况下,少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不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上网的中小企业较少,即使在已上网的中小企业中,多数所做的工作也仅是在网上开设了主页和E-mail地址,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信息化=软件化”,把企业信息化看作是计算机人员的事,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其实,企业信息化不仅是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的建立等,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配合信息化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等。
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些中小企业盲目追求上档次,搞豪华版;有些觉得应该先实施再付钱;有些盲目想少花钱,多办事;有些甚至主张完全立足自主开发。这些错误的思想,最终所导致的最大受害者,还是企业自己,不得不接受投资的浪费和项目失败的无情现实。
⒊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信息产业资金的投入增长很快,但资金投入的绝对额相对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普遍。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销售市场含有过多的不确定因素;二是IT软硬件设备消费成本仍然较高。这可从以下两点来理解:一方面是指IT设备更新频率快,另一方面是指中小企业自行组织开发信息化应用软件平台,投入很大,开发周期很长,却收效甚微,这些庞大的IT系统支出与投入就逐渐成为企业一个很大的负担。调查显示,目前苏州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国外中小企业这个比例通常在2%~3%之间。
⒋专业信息人才严重缺乏
调查中发现,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6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IT人才的培养方面进展很大,但是相对于庞大的企业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具有相当经验的IT人才还十分欠缺。
技术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阻力。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广泛,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吸引和留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难以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造成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整体水平低、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综合信息能力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信息技术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不高,这与我国的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关。同时,师资力量缺乏和教材落后制约了信息化人才的发展。此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培训系统管理员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网络管理工作,除了一些企业进行各自培训外,大部分都只能在实践中学习。更严峻的是,由于中小企业薪酬较低、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以及就业观念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这种状况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⒌人员信息化素质有待提高
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大都比较落后,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不相符,甚至相冲突,信息化管理的引入将推动这些企业实行全面、彻底的改革,从观念更新到业务流程重组、组织重组等,因而阻力较大,任务繁重,这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制订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许多企业都以为:只要建立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方案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较为突出。原因之一是,我国IT厂商主要提供PC机、显示器、终端等产品,能够提供给企业从售前的咨询到方案的实施,直至售后的运营维护、系统化设计、一条龙服务的IT厂商少之又少。原因之二是,软件开发、服务上的问题也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高。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管理软件企业,基本上都是基于微软系统之上开发产品,其开发的产品要随着微软产品的更新而更新;有些软件企业本身不很规范,由于其软件设计人员的流失而造成无法完成用户系统的更新和维护,迫使这些企业重新更换系统;另外,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实施完成之后,要随着市场变化等原因对系统进行调整,这些都需要企业支付相当数量的维护、更新等费用。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成本,使一些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望而兴叹、驻足不前。
四、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目前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分析,提出以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⒈提高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让企业领导层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息化理念,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⒉中小企业信息化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中小企业长期而艰巨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从最急需的应用抓起,循序渐进。
通过制定企业整体信息化规划,梳理相关业务流程,描绘信息化的蓝图,减少信息化的盲目性,提高信息化投入产出比。基于企业信息化规划,在有限的条件下,从重点应用、急需应用入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丰富和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⒊中小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中小企业信息化一定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通过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设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
⒋中小企业信息化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在自身不具备相关资源和技术力量的条件下,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例如,借助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通过IT外包(是指企业将IT部门的运作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服务,降低技术门槛,提高运作效率。但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要注意相关风险。特别是目前市场上产品和方案大多是为大中型企业设计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较为匮乏。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求相对单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产品。
⒌要积极争取政府的相关支持
目前各地逐渐建立起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中小企业促进中心),这些机构相继推出了一批典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总结出一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在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提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服务,例如向中小企业推荐优秀软件及其提供商,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供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并提供有关配套服务等。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虽然政府不可越俎代庖,但处在启蒙阶段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非常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利用这些政府资源,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捷径之一。
五、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⒈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由于受多年来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不具备发达国家在长期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完备的商会、协会组织为主导的统一协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首先要打破部门、行业和地域界线,促进各类服务机构联动服务,充分利用现有服务资源。
政府要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辅导;对于从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信息机构,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建立服务质量测评标准,建立服务监督回馈制度等。如此靠制度规范市场运作,靠自律和社会监督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政策扶持要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各类服务机构要依法竞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⒉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
中小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大多仍处于创业阶段。从IT投入的用户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复合增长率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据IDC预测,中国中小企业IT应用服务的前景非常广阔,完善的电子商务方案必将成为中国企业网络的全球商机。但真正推广中小企业运营水平还需要时机,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投入过多的精力参与企业实际问题有些力不从心,也与政府职能相背离。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构建企业信息化的沟通平台,吸收优质管理软件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⒊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反映出,管理软件的发展是基于管理应用的推动和信息技术的推动。当今时代中小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竞争已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了市场为中心,从区域化走向了全球化;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已从单个的企业竞争变成了供应链一体化的竞争;中小企业的经营已从人、财、物为主要对象走向信息化和知识化为特征的活动模式;中小企业的商务已从传统的方式走向了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的管理已从以产品为中心逐步走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阶段,生产管理的重心已被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重心所取代;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从离散走向了集约,传统的管理将被信息化的管理所替代。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促成管理软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交流,将企业管理、管理软件的思想有机结合,开展概念培训与应用培训,全方位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知识力度,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
⒋总结和推广先进案例和经验
通过调查研究,筛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针对不同地区特点,积极开展具有典型意义的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通过收集、遴选一批已经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案例,为广大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标杆”,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创新发展同步推进;及时总结经验,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多种机制,加强成功经验的推广普及,发挥好典型示范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偏差,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时间成本。通过举办信息会、展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为供应商和中小企业提供相互交流、展示产品和服务的平台,加快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⒌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加大各级财政性资金的投入,积极推动将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对所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统一归口管理,避免信息化建设资金多部门、多渠道申报,切实保证项目资金的统筹安排,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完善信息化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进一步发挥信息化投资有限公司在项目投融资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信息化项目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之路,从政策到资金等多方位给予有力支持;以龙头企业信息化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提高苏州市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作者简介:
徐华东,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长期从事政务研究和领导工作。
徐伟康,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师,长期从事中小企业领导和研究工作。
杜文忠,高级工程师,国家信息化大奖获得者,苏州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负责人,长期从事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计量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先后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56篇。
杨学义,苏州航天自动化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
孙国平,用友软件股份公司副总裁,长期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工作;
计颖,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经理,长期从事企业服务工作。
王丽娜,苏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经理,长期从事企业服务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案例范文5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目前有16000多家大型企业和超过1000万家中小企业,在这16000多家大型企业中只有10%左右的企业建立健全了信息化网络,绝大部分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管理手段,并且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而20%的企业只有在财务管理和文字处理方面运用了计算机,而1000万家中小企业只有约5%的企业建立了信息化网络,大部分企业运用到了信息管理手段,但是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化网络。
除了信息化水平低之外,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差异也很大,有一部分以高新科技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很高,甚至达到国外先进水平,这类企业以联想,华为,三星,三峡电力集团公司等国内信息企业及电力企业为代表,但是这部分企业所占的比例很小,尚不足1%,有大约10%的企业用到了ERP、CRM、SCM等现代化管理系统,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尚停留在财务管理或办公自动化等阶段或者局域网等信息共享方面,运用到生产控制的企业很少,这类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部分企业(所占比例约30%)仍处于电脑处理文件等层次,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战略规划
据国际权威机构IDC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超过65%的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投入超过了设备方面的投入,而且企业信息投资的回报率达到10倍以上,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提升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方面的巨大意义,但是在我国,很多企业经营者由于自身层次不足,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大意义,这些管理者往往沉浸于过去的经营管理的井研职中,或者是满足于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认为在自己现有的管理机制下能继续经营好企业,除了这部分管理者,还有一部分人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观望状态,想找到一个成功的案例进行参考,也有一部分人过于迷信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好处,不顾自己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也没有结合自己的需求,盲目的引进一些所谓的先进系统,对于一些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阻力很多,要进行各种改革和解决人员编制问题,进行内部调整,因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总的来水企业的管理者不能从战略性的角度对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有些是不重视,有些又很盲目,急于求成,不注重实际。
(二)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计算机相关的产业发展迅猛,信息产品的运用十分广泛,但是总体来说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化发展需要,目前的教育体系针对高端人才的培养过少,而社会上的很多计算机培训都是培养的常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方面的低端人才,这类人员无法达到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与国外相比,虽说我国目前计算机的使用率已经十分广泛,普及率也很高,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脑,但是计算机教育比较缺乏,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健全,缺乏一些复合型的技术骨干人才,造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人才的极度缺乏。
(三)区域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平衡
我国目前区域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差别很大,东部,中部和西部有着明显的差距,东部地区是我国目前信息化最发达的地区,90%以上的单位都拥有计算机,家庭计算机拥有量超过80%,中部和西部除武汉,郑州,长沙等个别城市信息化发展程度比较高之外,其他地区尚处于发展阶段,单位计算机和家庭计算机拥有量都比较低,总体来看,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程度和规模都不够,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技术产业以北京,深圳,武汉等地区发展程度较高,信息化产业比较成熟,其他地区尚比较落后。
(四)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体制相对落后
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是一个普遍问题,目前,具有高素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相对较少,很多企业管理者并不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企业的管理设备也不健全,而且很多企业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体制面临着重大改革,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尚未健全,目前,很多企业甚至还没有自己专门的网站,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薄弱。
三、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认识的不足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部门统计,538%的企业管理者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化管理不认可,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好处没有引起重视,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改变管理思想,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自觉培养企业职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大力开发信息资源,通过对企业管理体制的信息化改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从企业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并分期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分阶段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在信息化建设钱要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逐步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要结合企业的制度,员工的素质,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选择适合企业现阶段的信息系统,系统的选择要具有经济性,不能盲目的选择一些高层次的先进的超出企业目前应用能力的管理系统,要达到实现预期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主要为财力和人力两个方面的投入,企业首先要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要多方面筹集资金,升级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设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其次要培养和引进信息化人才。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通过人才来实施,只有具有专业性的管理人才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首先要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提高整体员工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能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其次要从外面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来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使这些人才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四)政府部门要鼓励和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
政府部门的动力是外在的动力,政府职能的发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自身的发展和改革,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与扶持,一方面,政府要执行一系列的相关标准,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努力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应在财务,资金,法制,税收等方面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予以支持和帮助。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案例范文6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文化;适用性
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但企业在走信息化的道路上由于考虑不周,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化失败案例。总结这些失败案例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发现处理好“三个关系”对信息化是否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适用性与新技术的关系
不同企业均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等,企业的个性化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量体裁衣”。而目前许多企业受系统开发企业的诱导,错误的认为信息技术越新越好,没有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片面求新求全,结果事与愿违。我们知道,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工具或一种手段,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根本因素在于企业的产品和企业自身的管理决策水平,信息化也并非包治百病的良药,信息技术应用于管理领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但是否真正能将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还要看如何运用信息化这一工具,运用不当或不能充分运用,其结果未必理想。也有一些企业认为国内的软件技术落后、功能不足,因此用昂贵的代价购买或委托国外企业开发信息化产品,未考虑的软件存在的地区差异和制度要求,其结果是花了大代价购买了一套并不适用的系统,应用效果差,严重的企业出现了信息化彻底失败结局。
二、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大部分企业都具有管理团队,但是由于缺乏管理和技术人才,导致管理不清晰,制度存在漏洞,管理的方式不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都没有摆脱落后的管理体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的同时需要对企业做出调整。导致企业没有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和投入,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增加了限制。首先是内部管理,内部信息的采集不够准确和具体。使内部沟通产生了困难,各部门不能够顺畅合作等现象。信息资源的利用产生了浪费,信息效率低下,间接的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其次是外部管理,大部分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门户,可是作为企业对外传递信息重要途径。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仅将这个网站作为躯壳,缺少专业的管理和维护,这样就加大了企业信息流动的风险。
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的相互沟通和交换。信息化使在各个管理层之间运转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信息化要求改变以往传统的信息管理体制,使企业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现代化管理的思想,对企业传统管理进行一次大的变革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现在企业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企业要具备自己的信息化理念和行为,为信息化建设作铺垫。在信息化理念层面,追求企业自身信息化价值要求企业各个部门和员工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自身的认识开始,正确信息化中信息和员工自身具备的各种能力,从思想上对信息化提高建设意识,利用信息技术为企业服务。在信息化行为层面,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企业管理,建立并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体制,通过体制给员工精神力量。从而让员工的整体思想达成一致,利用群体意识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道德思想力量。这两个层面的结合是信息化与文化的融合|信息化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的丰富企业文化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建设。在企业信息化文化的渗入中,人的因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企业迈向信息化的道路上,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对员工产生有利的影响,减少组织结构中的扁平化和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发生。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在处理适用性与技术新旧的关系问题时应坚持管理导向而非技术导向。首先应确定本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弄清本企业需求,在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资源约束条件,设计适合本企业使用的信息化方案。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树立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将企业全体员工的观念和思想推向现代化,建立起符合发展条件的信息化观念,创新企业文化,进而改造组织结构。第三,企业信息化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在强调信息化与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同时,兼顾信息化方案的开放性和前瞻性,走一条符合企业目标,适合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之路。
参考文献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温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