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1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健康意识的增强,行手术治疗的人数越来越多,患者及家属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手术前后各个阶段的细节关注也越来越多[1]。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患者应用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有资料提示,在手术室护理中引进细节护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消除或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90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细节护理,最终得到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90例。研究组中有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为(46.3±7.2)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47例;妇科手术患者19例、神经外科手术24例。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在19~72岁,平均为(47.8±7.6)岁;其中普外科手术患者45例;妇科手术患者122例、神经外科手术23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1.2方法:参照组9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嘱咐患者静养,确保良好的休息和睡眠,注意饮食营养;研究组90例患者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的措施有:①术前细节护理:a.心理护理:手术开始之前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面色、表情和语言了解患者的心态,尤其是部分年纪较大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当加强细节干预,通过合理的沟通与交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2]。对于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可以邀请病友现身说法,与患者交流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享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手术治疗产生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b.术前准备:协助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以及实验室指标等,常规禁食禁水。同时做好相关设备、器材与工具的准备,加强手术室的消毒处理,预防感染。②术中的细节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直到患者采取正确的;帮助医师进行麻醉处理,鼓励患者放松身体,诚恳的与患者交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除了对监护仪器进行观察之外还还应当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是否出现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结束之后及时对手术器材进行清点,调整患者的、确保舒适度。③手术后的细节护理:等待患者清醒之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安心;保证良好的术后修养环境,保持病室的温度在24℃左右,相对湿度在50%~55%[3],房间洁净、明亮,通风良好;做好饮食干预,术后给予患者清单易消化的饮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要的维生素与纤维素,术后多喝水,确保大小便通常,以免造成腹内压上升对切口不利。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酒;做好药物护理,手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选择合理的药物干预,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督促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加强对病房的巡视,调整患者术后的心态。对于骨科治疗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当采取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技能训练,促进机体的康复。1.3观察指标:①并发症发生率;②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每一个表格中有25个小题,设置四个选择,分别对应1~4分,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满分为100分,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70~89分表示满意、60~69分表示一般、59分及以下则表示不满意[4]。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21.0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值检验。以P<0.05代表研究和参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和2例皮下气肿病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参照组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5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6例皮下气肿案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两次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90例患者中对本次护理非常满意的有59例(65.56%)、满意的有27例(30%)、一般3例(3.33%)、不满意1例(1.11%),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9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47例(52.28%)、满意患者25例(27.78%)、一般13例(14.44%)、不满意5例(5.56%),护理满意度为80.0%,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护理细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节护理所指就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更加具象、更具有针对性以及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健康[5]。有资料报道,通过应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更高,降低感染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手术疗效的同时促进康复。在本组研究中,90例应用细节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总而言之,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凌云,陈英.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57-58.
[2]余敏.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细节护理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12,9(12):44-46.
[3]傅菊红,梁柳芳.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5):771-772.
[4]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57-60.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213
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医疗服务质量随之提升, 使得绝大多数患者在追求疾病成功治愈的前提下, 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手术室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为抢救各种疾病的重要场所, 使得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1]。但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显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包括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规范, 手术切口发生感染, 不仅对手术治疗过程中造成威胁, 同时影响预后, 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2]。为此, 本院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 并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 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3~48岁, 平均年龄(33.6±3.8)岁, 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 胃肠手术17例。护理干预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25~49岁, 平均年龄(35.9±3.2)岁, 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 胃肠手术17例。本院手术室共22名护理人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未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与指导, 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 包括手术前1 d至病房对患者行术前访视,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于手术当天对患者的个体信息进行准确核对, 协助医生摆放正确, 避免长时间手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及皮肤造成压伤[3]。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观察, 配合主治医师及麻醉医师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包括核对器械及用品、正确书写护理记录单等[4]。
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及指导, 可通过成立手术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小组, 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宣传与指导, 定期进行手术室护理技能的培训, 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要求其独立认真完成护理工作书写记录单[5]。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 要求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提升信任度。建立手术室护理工作监督小组, 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与总结[6]。
1. 3 观察指标 采用由本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问卷调查量表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中对管理的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及自身行为意向进行评价, 每个项目的满分为25分, 问卷满分为100分。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满分为100分, 其中得分在60分以下评为不满意, 得分在61~80分评为满意, 得分在81~100分评为非常满意, 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人员手术护理相关研究指标对比 护理干预组护理人员的管理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自身行为意向及工作责任心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均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2.50%, 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3
【关键词】沟通技巧;手术室护理;护理效果
本次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1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沟通技巧护理及常规护理,效果确切,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重点筛选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1例,以不同护理方法为依据分组:护理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0~69岁,其平均年龄(37±5.78)岁,手术类型:3例行妇科手术,10例行骨科手术,7例行胃肠科手术,21例行肝胆外科手术;参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1~70岁,其平均年龄(38±6.54)岁,手术类型:5例行妇科手术,8例行骨科手术,10例行胃肠科手术,17例行肝胆外科手术。比对两组手术室患者以上资料后,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为: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并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健康宣教、术后健康指导等。1.2.2护理组:予以沟通技巧护理,方法为:①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护理人员要选好沟通时间,以保证沟通有效,与患者构建一份优良的护患关系。而且,护理人员在进行巡视时,需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且仔细讲解疾病的症状、手术室环境、术后不良反应等,这样能够使患者较好地了解手术室状况、疾病知识,以提升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最终改善手术室护理效果。②做好心理沟通护理:术中护理人员仔细查看患者病情变化,患者一旦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均需立即安抚,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治疗成功案例等,并以肯定的语言多鼓励患者,从而提高配合度。③准确把握沟通技巧:护理人员需把握和手术患者沟通的技巧及尺度,尽量以亲切、温和的态度沟通,使患者可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系及温暖。因患者对于手术治疗效果并不明确,心理情绪并不是很稳定,易悲观、消极,很难配合医师开展治疗工作,所以护理人员需保证沟通语言的随和、分寸恰当,使患者得到较多的认可,缓解抵触情绪,最终提升治疗信心。④合理利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可借助非语言的方式沟通,如:护理人员运用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且加强与患者间的目光交流,从而缓解其陌生感,强化护理效果[1]。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选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仔细记录下两组护理满意度,内容为:以百分制进行计算,分数≥86分,即非常满意;分数介于65~85分,即一般满意;分数<65分,即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选择SPSS18.0型软件,文中计数资料选择“n/%(例数/百分比)”表示;经客观比对两组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若研究结果表现出差异性,(P<0.05)。
2结果
予以不同护理方法后,护理组41例:26例非常满意,14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97.56%(40/41);参照组40例:19例非常满意,12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77.5%(31/40),(P<0.05)。
3讨论
临床救治各种外科疾病时,主要以手术方法为首选,尽管此种方法可提升手术效果,但术中常会引发很多不安全因素,患者常会在术中产生紧张、恐惧等消极心理,从而影响手术质量。因此,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选用安全、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且沟通技巧护理作为手术室护理的一个核心环节,以理解、关心手术患者作为重要的护理手段,以便缓解其术前压力,改善术中各项指征,最终临床手术质量[2]。
据相关资料显示,护患关系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手术室护理期间,需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氛围,从而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最终提升护理满意度[3]。鉴于此,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护理时,需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以沟通技巧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例如,护理人员需选择最佳沟通时间,友善、亲切地与患者多加交流沟通,并耐心地为患者讲解手术室内的基本环境、术后不良反应等,且灵活使用身体接触、肢体语言等方式,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从而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
此次研究予以不同护理方法后,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参照组77.5%,(P<0.05)。由此表明,沟通技巧在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有效应用,对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其及早康复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所述,临床未改善手术患者的病情,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建议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施以沟通技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护理满意度,可推荐。
作者:尹宝兰 单位: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
参考文献
[1]徐政秀.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03-1006.[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4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在临床外科手术中,手术室是最主要的场所。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时间都比较短,也会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但是由于手术治疗的独特性,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惧,在心理上会比较脆弱[1]。随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已经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患者需求,如果想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就需要实现护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2]。在新的护理模式中,人性化护理是核心部分,在这种护理模式中,患者是其中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创造性和个性化[3]。针对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1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3±6.78)岁;包括骨科、妇产科、普外科、五官科等各个科室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1)手术之前: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都能够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对患者的心理以及各项体征进行有效评估,并普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加强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针对性解释;同时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相关情况,打消患者以及家属的所有疑虑,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在手术之前最大限度地减少所有不利因素[4]。(2)手术过程中:在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时候要热情接待,从生理到心理上都让患者感受到一定的关注和重视;确保各项护理措施都能够轻快稳准地开展;注重调节手术室温度,避免患者出现受凉问题;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变化情况,确保输液畅通;与患者进行愉快的交谈,调节患者情绪,对患者的各种需求都应该尽可能的满足[5]。(3)手术之后:在手术结束时,应该细心地为患者擦拭干净在手术过程中留在皮肤的遗留液体,为患者盖好被单、穿好衣裤,做好保暖护理;在运送患者回病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引流管、切口等部位;如果患者存在躁动症状,应该及时采取固定措施,确保其安全、平稳[6]。在手术结束后1-3天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及时回访,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1.3评定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三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6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1例,满意25例,一般18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88%(46/64);研究组6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6例,满意26例,一般2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62/64)。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患者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多层次、多角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措施的同时,也应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加放心,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从护理内容方面来看,实质上就是将原有常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同时也实现了方法的创新。在手术室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患者的手术治疗,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自身护理观念的及时更新,加强对知识面的拓展。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自身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7]。在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同时增加患者的满足感和安全感。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度也会有所强化,会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手术,这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本次研究中显示,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由此可见,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惠芳 单位: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林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26-129.
[2]廖小谊,范洁梅.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363-364.
[3]袁兰蓉,古明锋.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2):134-135.
[4]任慧敏,王伟娇.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6):123-124.
[5]牛凤彩,李萍.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256-257.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5
关键词:手术室心理护理;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生理
手术在现代临床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手术是一种具有侵入型的操作,不良的手术操作方式会对患者的生理应激产生严重影响[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共收治手术室老年患者220例,患者年龄为50~80岁,平均年龄为(68.5±8.5)岁。本组患者中,骨折患者86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64例,胃肠肝胆手术患者49例,其他手术患者21例。本组手术患者的麻醉方式:全麻手术患者146例,局麻手术患者74例。随机将本组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例数均为1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措施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手术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
1.2.1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核实患者的手术信息,并向患者介绍手术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主动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对患者的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疏导。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与手术患者的家属积极沟通,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
1.2.2术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被送入到手术室准备手术时,护理人员应亲切呼唤患者的姓名,运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医生、护理人员和麻醉师等工作人员,此外,在手术准备阶段,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使其分散注意力,从而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应齐心协力轻柔的将患者搬放到手术台上,并将其调整为正确、舒适。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一旦其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处理[2]。
1.2.3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身上沾染的血液、药液等彻底清除,帮助患者整理衣物,并在患者清醒后,告知其手术顺利完成。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并给予积极处理。将患者送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告知其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等,认真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办好交接手续。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09%,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3.6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手术是临床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较为有效。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风险性和创伤性,术前与术后患者均存在较为独特的心理状态[3]。进行年来,相关学者对手术患者的个性、人格以及心理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由于受到疾病、手术创伤、手术悲观、焦虑、恐惧等情绪的影响,往往表现出暴躁、抑郁、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部分患者伴有较为明显的机体症状[4-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09%,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3.6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吕晓艳,洪静芳.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90-92.
[2]范风群.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8-79.
[3]李梅.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2):1351-1352.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6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3.6±3.8)岁,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胃肠手术17例。护理干预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5.9±3.2)岁,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胃肠手术17例。本院手术室共22名护理人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未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与指导,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包括手术前1d至病房对患者行术前访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于手术当天对患者的个体信息进行准确核对,协助医生摆放正确,避免长时间手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及皮肤造成压伤。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观察,配合主治医师及麻醉医师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包括核对器械及用品、正确书写护理记录单等。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及指导,可通过成立手术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小组,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宣传与指导,定期进行手术室护理技能的培训,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要求其独立认真完成护理工作书写记录单。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要求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改善护患之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与总结。
1.3观察指标
采用由本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问卷调查量表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中对管理的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及自身行为意向进行评价,每个项目的满分为25分,问卷满分为100分。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其中得分在60分以下评为不满意,得分在61~80分评为满意,得分在81~100分评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手术护理相关研究指标对比
护理干预组护理人员的管理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自身行为意向及工作责任心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2.50%,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手术室作为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场所,且由于手术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使得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多存在不安全因素,不仅易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对患者的健康安全也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因此,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至关重要,以此达到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作者对收治的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的管理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自身行为意向及工作责任心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2.50%,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2.50%,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与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其不恰当的操作,增加护理工作的责任心,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