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信息学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信息学服务范文1
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引导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历程。
严格的说,动机不能象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那样去培养。通常所说的培养动机,并不是指对动机本身的培养,而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措施,去激发、转换和强化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物理学习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等自我意识方面崔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括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
首先,适当运用惩罚和奖励。奖励要与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鱼于接受这种奖励。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微笑。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其次,创设合作哦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更容易诱发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应通过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来激发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
最后,激发可以产生学习动机。反复激发及创设各种条件,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激发、转化、强化三者轮流交替、相互影响,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加强巩固,并持久地维持下去,始终发挥作用。
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林教授也曾说过:“学习物理成功的关键在兴趣,如果把物理学业优良的学生成功归因为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一点也不过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关键所在。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序、赏罚情况等。
学业不良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朋友,关心学生,以情育情;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诱发、引导,达到知识和情感交融,以理育情;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当开展做物理实验、写物理论文、搞物理设计、我解物理之谜等各种有趣的物理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物理学中的奥妙,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获得解决物理问题后的喜悦,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行育情;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情感氛围,以境育情;教师运用简练、幽默的语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预期教学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积极、自豪、愉快的情感,以教育情。还可以利用物理学史及许多物理学家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动人事列,去唤起学生喜爱物理、热爱科学的热情。总之,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致以行,以达到以境育情、情境育情,以情育情、情感共鸣。使每个学生都爱自己的物理老师,都乐于学习物理。
学业不良学生不良情绪的排出。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排除的方法是:
1.克服焦虑与恐惧。学业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考试情境下,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学优、中等生,其中考试焦虑水平比学习焦虑水平更高,差异更大。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焦虑与恐惧情绪。
2.避免产生逃避或回避心理。由于连续的失败,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则不愿上学或逃学,回避学习课程,由此使成绩越来越糟。为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的帮助他们减少逃避或回避心理的产生。
生物信息学服务范文2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信息化平台 建设
1在高校中进行学生管理平台建设的意义
在高校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进行学生的管理,高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进行管理工作的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高校学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可以自动的处理新生的信息,对每个专业的学生的信息进行编码,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便捷的了解到学生的信息。通过此项功能,教师可以实现智能分班,对学生的人数、性别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平均分配。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确定学生的信息,进行学习的注册,对补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其次,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较为高效的学生考勤和评价。对学生的不同信息进行录入和分析,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第三,学生的信息在输入到信息系统滞后,能够方便教师进行信息查询和检索。同时是,学生能够利用系统对自己的信息进行表格式的输出,自动生成,准确性更高。
2在高校中进行学生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工作。首先,电子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现了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的高效管理和应用。其次,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实时性。过去对于学生的管理时间比较有限,通常只有在工作日时才能够实现,在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只能暂停。但是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很好的避免这方面的弊端,使学生能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了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再次,高校学生的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空间性,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学生和教师都能够进行方便的信息查询,各取所需,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此外,对于学生的管理系统而言,信息化的管理应用可以实现管理模式更为多样性和互动性的目的,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多种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流。最后,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而言,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目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较高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使繁琐的事情简单化。
3现阶段高校学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都建设了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但是建设的成果并不理想,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作为高校领导来说,虽然能够认识到在高校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年资较老的教师认为,信息化管理的效果并不好,不如手写面授的效果好。另一方面,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难以实现信息的灵活应用。其次,对于高校来说,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针对性较低,系统化的程度也不高,相关的政策决策的力度比较低。很多高校都是通过购买或者自行进行管理工作系统的开发,虽然实现了部分工作的自动化,但是系统的交互性较差,不同的信息难以相互融合,造成系统查询的效率较低。学生在使用不同的数据信息的时候,难以获取比较高结构化的数据。再次,对于学生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由于涉及的信息量巨大,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收集、统计以及处理,导致信息处理时的重复劳动角度,劳动的效率较低以及时效性较差。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摆脱日常工作中的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能给力,并开展一些信息化的工作。但是,由于教师对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认知有限,操作不熟练,同时又不重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导致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效率较低,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后,现阶段虽然进行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手段只能针对于那些数量较少,结构简单的信息数据,对于大数据来说,分析和存储的能力有限。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应该面向专业的数据挖掘,调用更多的分析型的人才,进行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分析。
4提高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破平台建设的一些建议
4.1进行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幅度,高校应该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提高,让互联网更好的服务管理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内容是提高管理员的素质。相关人员应该掌握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同时,学会学生的管理技巧,才能更好的提高管理的效率、
4.2进行信息的不断优化,提高信息化的程度
为了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平台的建设,更好的利用信息进行学生的管理。管理工作者应该在顶层设计原则的指引下,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生事务的信息化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科学、系统和普适的原则下,解决数据运用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数据挖掘。同时,避免非法入侵和泄密,维护师生的信息安全。
4.3制度管理,保证安全
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程度,同时保证师生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等,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完善,我们可以实现有章可依,每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也要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使命,充分了解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目的和过程。同时,学生管理互联网工作能够使得整个管理层次的评价体系得以完善,让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参照标准,进而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
4.4构建先进的同络安全体条
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防止信息的泄露,我们还可以采用安全的软件系统,对网络进行合理的监控,装防火墙、信息审计、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灾难恢复等多个安全组件共同完成,确保信息的安全。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校学生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进,实现更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郑文捷.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与服务构建探索[J].宁夏社会科学.2016(4):254-256.
生物信息学服务范文3
一、整合网络最新图片资源丰富初中生物教学
21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公布于众。教师应该走在科技的前沿,有选择地将这些新发现介绍给学生。这时图片成为了较好的工具。图片往往能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课件上的图片不能仅仅以课本的插图为主,几年不变,这些不足以满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需要。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从网络获取更丰富的图片资源。在教学时选用图片,应坚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选择有益的、恰当的,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对整个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的图片。教师还应该学会整合这些图片资源,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丰富教学。
例如,介绍到现代生物科技成果的太空育种时,笔者利用网络搜索到最新的太空育种植物的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将普通植物和太空植物的图片整合在一张图片上。再利用PP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分别展示给学生,这样强烈的对比反差让学生了解太空育种的特点。即使不是教学重点,也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提高了他们对科技的向往。
二、利用Flas丰富初中生物教学
和静态图片相比Flas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生物教学中运用Flas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形形的生物。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疑惑和困难:生物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理过程都在不断变化,若通过实物或标本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向学生展示交互性的动态过程,但有了Flas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做到这一点。
例如,讲动植物细胞结构时,无论是教材插图、课件上的图片还是一些版本较旧的平面二维Flas都是平面的,很容易让学生误解细胞就是一个平面的结构。而细胞结构的三维Flas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细胞的结构,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再如,细胞分裂的过程一直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难点,无论是书本的插图还是教师的板书都无法形象地展示这个变化的过程,即使用实验的方法也无法做到。但信息技术可以做到,细胞分裂过程的三维Flas形象地呈现了这一过程。这种动感化和艺术完美结合的表现手段能够使学生看得透彻,听得明白。
三、利用视频联系生活丰富初中生物的教学
如果说Flas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生物是不断变化的话,那么视频则是把活生生的生物现象重现在学生眼前,有的甚至是来源于生活的片段。现在的视频已经不仅有电视台播放的各种录像,网络上很多专业的视频网站上有各位拍客拍摄的各种视频,教师甚至可以自己录制视频。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记录频道CCTV-9就播放了很多关于生命、自然的很好的视频。比如,讲到“动物生殖中受精卵的形成和分裂”时,《子宫的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视频。它不同于以往的视频,而是利用最新一代4D动态立体扫描科技首度呈现了以往从未被人得知的世界。这是人类首次借由革命性成像科技详细观察、记录了不同哺乳动物孕育胎儿的过程,解开了生命之谜。这样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命与科学的魅力。
同时,教师要利用好网络上的各种视频。比如,在讲到七年级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教师从视频网站上下载的《变色龙变色》的视频就成了有利的教学用具,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这一有趣的过程,更能加深学生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理解。再如,讲到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时,拍客们拍摄的一些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污染的视频,能给学生贴近生活的体验,产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又如,“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是学生实验,但课堂时间有限,饥饿、暗处理这两步实验老师已提前做好,轮到学生做的就剩下脱色、漂洗和碘酒染色三步了。而恰恰实验老师处理的这两步才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学生没有亲手做很容易忽视这两步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可以选择用手机或相机将实验老师前期的操作录制下来,然后利用视频制作软件将这些录像制成视频,在正式实验之前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重视了这些未动手的步骤,也完整地感受了整个实验的过程。
生物信息学服务范文4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工作 学生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030-02
由于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重视,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新时代的学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并减轻辅导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管理水平,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管理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其能更好地为辅导员工作服务。
一 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受教育人口也在不断扩大,如何更高效、有力地对如此庞大的人口进行管理是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巨大难题。有一个便利的平台不能忽视,那就是基本上各高校都已经建立的校园网。校园网已经在教学和学生生活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应用,但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应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种现状若能随着校园网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充分应用而改变,会使辅导员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减少工作的重复性,从此摆脱繁琐的日常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还能使受教育者得到更加公正、公平和完善的服务。为促进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工作上的良性发展,实现高校管理现代化目标,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 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基础
信息时代的来临,尤其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他们逐渐意识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已经着力于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现已取得不小的成绩。在硬件方面,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学校基本配置齐全;网络方面,各学校都创立了自己的局域网或校园网,并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信息交换通路已基本形成;软件方面,各部门逐步建立了一些信息管理系统,足以应对某一具体业务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并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应用软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同时,参与管理的辅导员在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积极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上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信息处理方面都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这些都为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其间显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有的辅导员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能积极自觉地学习计算机技术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日常管理中也排斥新技术,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另外,由于各部门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设备配置的参差不齐,难以形成一个功能全面并覆盖全校的完整系统。
2.学校各部门之间未形成联络系统,且缺乏带头人
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全校联动的系统化工程,虽然最终是为辅导员工作服务的,但现在的建设过程局限于学生处或教务处等部门。现各部门独自或者根本没有参与建设,其开发的系统可以满足本部门需要,但很难实现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无法实现学生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共享。由于没有带头人的统筹规划,一些相关的应用软件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软硬设施不兼容、软件与系统不适应等问题层出不穷。
3.参与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信息化能力不足
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给参与管理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信息化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是否能取得成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部分辅导员还未形成信息管理意识,无法应用现有的管理系统实现快速有效的管理工作;(2)就算是专门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也未有做到熟知本校的管理系统,无法协调信息技术与实际工作的关系,更不用说提出合理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了。上述两种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 如何切实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面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各级部门应把它当做关系未来发展的大事来抓,积极配合学校的要求,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争取早日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对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认知与共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化、多元化,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方面也应不断创新和改进。面对学生管理信息化这一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学校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实施人员都应对其形成新的认知和共识,共同促进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首先,领导必须认识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对各部门统一指挥,使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按计划逐步实现。其次,辅导员也应加强对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自觉学习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要应用的知识,主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
综合素质过硬、信息化观念与能力较强的管理队伍是任何一所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的高校都必不可少的。首先,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要好、组织管理能力要强、学生事务处理经验要丰富以及科学文化素质得到认可,这样才能满足传统学生管理的需要;其次,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和能力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对常见的办公软件要达到熟练运用,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及时应用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展针对性工作,才能有力地促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因此,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实现,对信息化骨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3.符合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长期发展的软硬设施建设
推行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校园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分布在校园各处的数字化设备。在信息化建设的长期规划中,学校必须建立一个无线和有线高校结合的快速、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为满足全校学生管理的需求,在校园各个角落都应有网络节点的分布。与此同时,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学生管理系统。此系统的建设将会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促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和信息管理。
4.建立健全有关学生管理信息化的各种规章制度
为有力保障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后能有效发挥其良好功能,必须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信息化制度。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面对日常的信息传达,还要面对一些潜伏性的突发状况。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作保障,很容易使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进行。同时,也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制度,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波动以及一些突发事件和舆论动态,这样才能使辅导员队伍更好地发挥管理功能,体现学生管理信息化的优越性。
五 展望未来
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随信息时代的来临而改变,而信息时代的来临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新人类”(“90后”“00后”)的出现、新时期高校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等状况的出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实际脱节。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不但适应了国家网络教育信息化,校园信息自动化的趋势,还会给师生带来很多实际性的利益。
1.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在校老师的工作效率
平常教师想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时,往往是翻箱倒柜地到处找资料,或者专门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的统计后,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借助网络平台后,只需要登录专门的教师账号,便可了解到所统计的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管是考试成绩还是平常考勤,都能做到了如指掌。
2.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大有益处
学生通过查看网络信息平台中关于自己的一些信息记录,如何时犯过什么错误或得过什么奖励,可以很好地激励自己,提醒自己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以达到自省的目的。
总之,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百利而无一害且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生物信息学服务范文5
一、教学环境方面
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产生的。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怎样的环境氛围能使学生意义的建构最有效,我认为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1、客观环境的设置。在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把信息的收集放在课后,学生自觉性低,以及其他因素使得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不高,造成信息分析,综合的效率也难以提高。而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与课堂语文教学的融合,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明确要求和适时监督之下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提高收集信息的有效性,充分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所服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资源是相对的丰富,一些资料无法通过网络来查询(如一些作家作品);网络资源共享,任何人都可信息和享有信息,也就带来了信息的不可靠性。同样,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也不是唯一的,可以上网,可以查阅书籍,可以浏览多媒体课件等等。由此,我认为较为理想的教学场所,应该是如此:语文教室相当于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阅览室,其中配备相关的课内外书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统一的学习目标到书橱中去自由选择相应的书籍进行阅读参考;同时,在教室内配备一定的与教学有关的音像、软件资料以及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等教学器材,由专门的教师就相关知识采用多渠道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以便使学生占有最大的有用材料。在这种教室,没有固定的座位,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没有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严格形式,学生在此自由阅读,互相切磋,与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多边多向活动,进行探索、寻觅、汲取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观环境的设置。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课程目标,那就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强调团体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学生达到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协作精神。在协作交流的环境中,交流是人类心理的需要,学生在讨论中相互提供信息,交流思想,共同完成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接受批评意见,从而在处事上变得更加宽容,在观点上较少走极端。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我认为建立的学习小组应具备层次性和奇数性。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与语文教学之间不是谁辅助谁了,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1、重形式不重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就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
2、多媒体成为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三、情感教育的重视
生物信息学服务范文6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 学科 知识服务 高校图书馆
[分类号]G250
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基础上展开的高层次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使研究生能够把握本专业的最新进展,追踪学科前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而推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培养研究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信息素质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支撑。图书馆以其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专业的人力资源等优势,已成为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基地。但信息素质教育不是文献检索课教师等少数人的工作,而是与图书馆的其他知识服务工作,如参考咨询工作、学科馆员工作等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为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建设方向。学科化知识服务以“学科馆员制”为主要运行机制,在学科范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知识服务,具有资源集成、服务集成、交互性、动态性等特征,使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用户需求、信息素质教育、学科馆员、知识服务做到无缝联接,形成良性循环的学科知识服务动态交互系统,有力地支持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如何深入开展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 高校研究生信息素质的现状
根据一些高校图书馆所做的研究生信息素质调查分析,研究生的信息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对725名研究生连续三年的跟踪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生在文献信息素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信息意识淡薄,知道并经常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不到50%;②信息知识短缺,有近60%的研究生未系统学习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相关课程;③信息能力薄弱,目前研究生多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725人中仅有194名学生通过查找专业数据库获取信息,占26.48%。西北师范大学所做的西北地区15所高校的调查分析中,有39.3%的博士生和32.6%的硕士生认为自己“需要了解网络资源内容”,有56.9%的博士生和45.8%的硕士生认为自己“需要掌握文献检索技能”,这说明研究生在“利用信息资源检索,满足自身深层次需求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信息素质需进一步提高。2006年宁夏大学对本校研究生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完全不知道如何获取外文资料的研究生接近40%,有63.44%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上过文检课”,73.48%的研究生认为“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不熟练,需要专门学习和训练”。
上述调查虽然只是反映个别院校的状况,但一斑窥全豹,我们不难看出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欠缺。因此,高校必须充分重视研究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带动研究生学习、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科研队伍在国际科技舞台上的竞争力。
2 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的特点
由于服务对象为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笔者认为,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主要有如下四个特点:
2.1 阶段性
不同的生源构成导致研究生的信息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研究生学科化知识服务中必须结合研究生的特点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为人门教育,针对研究生新生着重介绍图书馆资源与利用以及文献检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第二阶段是专业信息素质教育,使研究生掌握获取和利用专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方法;第三阶段是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不但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多种技能,更要求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必须以良好的信息素质为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使研究生能够对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并将确信有用的信息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实现科研创新。
2.2 专业性
在高校,学科与专业成为划分用户群最自然、最基本的依据…。在相同学科的研究领域中聚集着一批有着相近的科研环境、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研究习惯等的人群,他们对于学科知识与服务有着相对集中的共同需求。并且,研究生的学习特点是以自学为主,教师授课为辅,边学习边参加课题研究,因此他们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更要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不断地丰富提高自己。Williams的研究也表明,信息素养知识是内容敏感的,信息素养不仅跟几个业绩指标显著相关,而且体现了学科专业性。这些决定了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因此,图书馆的学科化知识服务更应强调学科专业特点,应依据学科专业划分服务对象,提供基于学科内容的专业化垂直服务。
2.3 创新性
为了有效配合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应以保障学科知识流为目标建立学科团队矩阵组织或项目组,重组组织机构;以重点学科研究生的知识需求为对象,以学科知识库群和知识集成系统为核心,开展重点学科知识整合和知识集成服务,创新知识服务模式;以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及时收集信息加工处理,形成自主创新的知识内容,并在知识的再开发中不断注入新的想法和新的思维,使再生知识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更能满足研究生知识创新的需求;以Web2.0技术为手段,开发新型的需求驱动的学科化、智能化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学科知识门户、学科导航、学科知识库、信息资源库、RSS定制与推送、网络资源揭示、知识挖掘、定题知识服务等资源和工具。
2.4 知识性
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的搜索、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知识性是其最显著的特性。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不仅要提供显性知识服务,更要提供学科隐性知识挖掘服务。根据Usama M.Fayyyad给出的定义:知识挖掘是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相比之下,它的特点主要是进行知识的创新,发现未知的知识间的关联。这种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更多地依赖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其核心技术是特征提取、分类、聚类和关联规则发现、知识评价等。通过学科隐性知识挖掘服务,使研究生能够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科研创新。
3 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
识服务
学科化知识服务既是一种服务理念,也是一种实践,而设立学科馆员制度正是实现学科知识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Hardy G的调查显示:学科馆员工作内容范围很大,而学术联络和信息素质教育是其中心任务。因此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应该以“学科馆员”为主体,形成以“学科”为中心的服务团队,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3.1 建构学科知识服务“三级”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工作的主导因素。“三级”人才队伍由辅助学科馆员(由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主要客体――研究生来充当)、学科馆员(即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主体)以及专家级学科馆员(即外聘的学科专家)组成。
3.1.1 聘请研究生作辅助学科馆员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一般是具有专业背景的资深馆员来担当学科馆员。但笔者认为,聘请研究生作辅助学科馆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原因有五:①研究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在经过信息素质强化教育后,能胜任辅助学科馆员的角色;②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喜欢向同辈人而不是高于他们的人寻求帮助,学生工作人员更加容易接近,更容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③研究生学科馆员的设置促使研究生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以适应岗位的需求;④这种用户参与的形式,加强了研究生的体验感,必将带来一种“体验效应”,增强图书馆的用户友好性,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⑤研究生学科馆员的设置,减少了图书馆员服务的时间,有利于图书馆其他业务的扩展。辅助学科馆员负责专业信息咨询以及简单的信息加工等工作,难题和高深度问题则被指引到学科馆员或专家级学科馆员。
3.1.2 建设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学科馆员是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其人员素质不仅关系到知识服务的效果,而且关系到信息素质教育的水平,同时也关系到图书馆的形象及其地位,因此,不仅在硬指标(学科专业背景、学历)上要求很高,而且在信息素养、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等软指标方面要求也不低。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图书馆应安排不同的专业培训,以拓展学科馆员的知识面。学科馆员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钻研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
3.1.3 建立学科专家知识服务体系 由于学科化知识服务涉及的专业广泛,任何图书馆都不可能配齐所需的专业背景人员;并且,研究生本身研究起点高,学术要求强,对于一些棘手的专题或专深的专业问题,他们希望得到更深层次的服务,甚至要求提供解决方案,这时仅有学科馆员还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建议图书馆根据专业背景、研究方向、擅长领域等内容,聘请学科专家作为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专家级学科馆员,进行学科专业知识指导,建立学科专家知识服务体系。学科专家知识服务充分利用了学科专家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提高了知识服务的质量,同时也使得学科馆员在接受专家指导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科专业知识水平,实现了知识效益的最大化。
3.2 深化发展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
学科化知识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创新的重要模式。笔者认为,深化发展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
3.2.1 尝试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即在专业课教学中整合信息素质教育内容。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的界定,整合式教学是指把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教学作为(学科)课程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要教授学科内容,又要培养顺利完成与图书馆有关的作业能力,而且对两方面的学习结果都要进行测试。这方面国外已有成功的案例,如,美国马里兰大学(简称UMD)建筑图书馆学科馆员Cossard副教授与建筑学院教师Gournay博士密切合作,建构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建筑学荣誉课程。课程以建筑图书馆所收藏的世博会特藏文献资源为基础,在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完成课程所需的信息素质能力。Cossard凭借自己特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创新意识与Goumay博士平等对话,共同设计课程和作业,直接操作课程部分设计,并且承担信息素质方面的教学,在虚拟和现实环境中辅导答疑。Hardy G的研究也证实了学科馆员和学院同事密切的协作能提高信息素质教学水平。由此可见,整合式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去发现和掌握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要求学科馆员积极地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全面深入地参与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把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纳入自己的课程教学之中。
3.2.2 开展多层次个性化服务模式 一方面,可以针对研究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方式,除面对面的授课方案,还可以采用馆内咨询、电子邮件、网上留言板、网上实时在线咨询等多种方式提供网上自助服务,也可以采取检索教学与实习课程多媒体培训课件的网络演示,将课件上载在图书馆主页,供用户下载、阅览,使用户掌握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利用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定题追踪服务:根据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就研究生参与的某一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为其量身定制新书通报、定题选报、推荐文献题录信息、主要研究领域信息、研究方向的新闻聚合、热点问题、代表论著、新思想新观点的采集分类信息,并可经过整合、加工,深入挖掘潜在信息,以二、三次文献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学科馆员需要积极与研究生展开互动,主动提供多层次个性化服务。
3.2.3 建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动态化服务模式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专门人才,是未来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为了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使研究生掌握创新基本原则,熟悉创造过程,了解常用的创造方法,形成创新思维,并确定创新目标。其次,应该把科技查新内容安排在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的教学中,通过实证和案例分析,使研究生了解科技查新的工作流程,学会科技查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尤其要学会发现并提炼科研项目技术内容的创新点。第三,可以提供科研项目参与式服务。一般来说,研究生的研究内容都是围绕导师的科研项目展开的,学科馆员的科研项目参与式服务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①项目立项前,学科馆员对项目内容进行科技查新,帮助学科用户找到项目的切入点,提炼、确定项目的创新点,以有利于项目的申报;②项目立项后,学科馆员注意动态跟踪其研究进度,经常与项目负责人、研究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并适时提醒他们把握项目的创新性。最后,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辅导研究生完成课题的立项检索,全面训练和检验研究生的专业信息检索能力,并通过对众多信息的归纳、综合、抽象、分析、评价等思维活动,找出倾向性、法则性、相关性、因果性等规律,得出创新的结论,提高研究生独立综合利用信息资源
的水平,强化研究生的信息创新能力,为开展高水平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坚实基础。
3.3 建立集成化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
为了更好地开展面向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必须有一个集成化的技术平台。该平台利用知识元链接和语义关联不仅为知识构建建立了知识地图和知识库,也为知识网格对知识的动态检索利用建立了语义层和知识层的导航系统;既是学科资源的组织管理平台,又是学科信息的平台,还是学科馆员、学科用户共同交流的一个平台,支持学科馆员的学科需求分析、学科化信息选择与集成、个性化服务设计与管理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学采用Web2.0技术开发了这样的学科服务平台:①鼓励各个学科的学科馆员、本校知名教授和研究生在该系统中建立博客,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研究方向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②学科馆员带领学科兴趣小组把本学科博客中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学术观点整理到WIKI系统中,其他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改、提炼、创新,形成新的条目,从而将WIKI系统建设为学科知识平台,甚至是具有权威性的学科百科全书。另外,在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中,可以借鉴类似于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的奖惩制度,根据本校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色,制定合理有效的奖罚制度。例如,在奖励机制方面,采用荣誉头衔制、积分奖励制、知识专家特聘制等方式;而在惩罚机制方面,采用扣除积分、关闭部分权限、暂停账号等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科馆员、研究生等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规范信息的和传播,有效减少或避免冗余信息、不良信息和非法信息的传播,使研究生加深对网络道德与法规的理解与影响,强化和自律网络观念与行为,从而有利于研究生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
总之,面向学科的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循序渐进开展学科化知识服务,积极探索学科化知识服务新模式,为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凤玉面向学科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5(8):29-31
[2]邓要武高校研究生文献信息素质培养研究晋图学刊,2008,(5):43-44,52
[3]华凌,网络环境下西北地区高校师生信息素质调查分析与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05,49(9):121-124,41,
[4]陈晓波研究生信息素质状况及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5):79-81
[5]Williams M H,Evans J J.Factor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Journal 0f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2008,4(1):116-130
[6]周威平,钱智勇,试论学科馆员重点学科知识集成服务,情报资料工作,2005(6):87-89
[7]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6(5):32-37
[8]史忠植,知识发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2
[9]鞠英杰,Web知识服务的数据采掘研究,图书馆建设,2003(1):16-18
[10]Hardy G,Corrall s,Revisiting t}le subject librarian:A study 0fEnghish,law and chemistry,JoHInal of Librafianship and Infomla-tion Science,2007,39(2):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