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知识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基础知识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范文1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监理

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开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建设工程中所占投资较大、施工难度与风险较高的工程。深基坑施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基坑面积普遍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处城市的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周边紧靠相邻建筑物;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较多等。此外,在深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往往有支护、降水、土方、工程桩的施工和基坑监测、桩的试验检测等多家单位同时作业,存在大量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协调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如流砂、管涌、渗漏、支护支撑体系受损、基坑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基坑整体失稳的事故,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管网等造成危害,影响地下室及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现场监理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理费偏低,监理人员待遇不高,抑制了高水平人才的进入。除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且注重专业配置的监理公司外,大多数监理公司很少配备地质及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实际施工监理中,现场监理人员对专业技术问题了解不深或缺少实践经验,对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做出判断和处理,也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技术措施,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就难以到位。

1.2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把工程管理的重点安排在主体施工阶段,大多缺乏深基坑工程的实践经验,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深基坑支护与开挖,工程施工阶段的复杂性及涉及工程安全的风险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强调前期的施工进度,力求尽快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还有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投资太多是得不偿失,在确定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招标时,一味压低工程造价,从而给施工留下重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1.3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

由于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建筑设计院不愿承担此项设计。不少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的局面。而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致使施工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质量等方面打折扣、做手脚,不严格按方案施工,各施工单位之间不协作配合,忽视单项工程的特殊性,冒险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基坑事故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1.4其它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与开挖阶段存在的其它主要问题还有:①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②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建立、完善与控制不到位。如要求超过5m的深基坑施工方案都要报专家审批,但许多单位图进度、图省事,往往不进行申报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2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1)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件,针对工程特点编写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用于指导项目监理的工作。

(2)重视对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审查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岩性以及水位、水头等。

(3)重视对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基坑降水与止水帷幕选取的形式(方法)是否可靠、合理,基坑平面尺寸能否满足地下室施工的空间要求等。有的工程就是因为基坑预留尺寸过小,而对地下室外墙的支模、防水、回填等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检查止水帷幕墙体是否达到含水层底板以下l~2m,这也是很重要的。

(4)重视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只有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5)重视对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及基坑监测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方面有:基坑开挖是否遵循“分层、分区(分块、分段)对称均衡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基坑监测的项目、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及反馈等是否符合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要求和现场的具体特点。

2.2施工阶段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繁多,监理应当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及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对灌注混凝土、深层搅拌、高压旋喷注浆等重要的施工工序要实施旁站监理。这里根据该大厦施工采用的钻孔灌注桩锚支护形式为例叙述监理要点如下:

2.2.1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支护桩不同于基础桩,主要承受侧向压力,所以重点应控制支护桩的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注及钢筋笼的制安施工。主要步骤有:开孔前检查孔位及钻杆垂直度是否合乎设计要求,终孔后设立停止点,检查孔深、孔径、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吊放前,要检查钢筋笼的直径、长度、配筋、箍筋间距及焊接质量情况,特别要注意每次混凝土注浆导管的起拔高度,严防桩夹泥形成断桩。

2.2.2锚杆施工质量监理

开孔前检查锚杆的孔位及锚杆钻孔机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终孔后检查孔深,丈量拟插入的锚杆长度、直径及焊接制作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最后检查注浆导管的安放是否合格;对锚孔注浆实行旁站监理。检查注浆水灰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要求采取二次注浆法来保证注浆量:同时,还要对水泥进行总量控制,即进场水泥量等于施工方上报的注浆水泥用量。当锚固体的强度达到后要进行张拉试验,检查锚杆的施工质量。

2.2.3基坑坡面混凝土喷射施工质量的监理

基坑坡面土体采用土钉挂网喷射厚70~100mmC10素混凝土,以防土体崩解。在施工前重点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合理,挂网土钉的长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为了控制喷浆厚度,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在坑壁上布上钢筋标高棒。

2.2.4降水井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

降水井要重点控制井深、井径及井管滤料、粘土球的质量,过滤钢丝网、过滤布要绑扎紧后才能下井。成井后要进行试抽水,出水量及含砂量要满足设计要求。

2.2.5对降水运行的控制

降水的目的是降低承压水位和水压力,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承台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为防止降水过大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对降水流量及时间要严格掌握。该大厦基坑东、南、西侧紧邻建筑物15m左右,特别是南侧的三层购物商场为天然基础,距基坑边仅10m,一旦降水过大必然会引起该楼的沉降。为了保障基坑的安全施工,又不影响建筑物过大沉降(设计容许值3cm),建议控制水量适当,允许在弱水压条件下施工,维持水位在承台底以下不涌砂灌水即可,同时加大位移的监测密度,减短监测周期,用沉降位移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抽水井启动的数量。

2.2.6基坑开挖监理

开挖前要认真审核土方开挖方案中的开挖方式、开挖顺序、运输线路、分层厚度、分段长度以及材料堆放位置、基坑排水措施是否正确合理。在软土地区的土方开挖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匀,高差不宜超过1m。对于边坡脚的基础承台开挖应采取跳挖的方式,土方开挖的进度要与支护施工同步,支护好一层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基坑周边严禁堆放重物。开挖前基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必须布置好并完成初始读数。土方开挖一定要遵循信息法施工的原则,要善于利用监测成果随时调整支护手段和土方开挖的进程。机械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为了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破坏,坑底要留30cm以上的土采用人工开挖,对于超灌或桩顶超过设计标高的桩间土宜用小铲机开挖,避免机铲碰桩头。土方开挖必须要有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抢险预备材料,并24h有人值班巡视,一旦有险情发生能够立即处理排除。

2.2.7重视基坑监测的监管工作

一般在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因此,督促基坑监测单位进行连续监测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以便就基坑(变形)位移、沉降过大、地下水位异常等征兆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基坑重大事故的发生。

2.3施工监理协调工作

在深基坑开挖阶段,监理的协调工作涉及到支护(支撑)、挖土、监测、降水、凿桩头(工程桩)、桩检测、地下室土建等多家施工(检测)单位的多项施工作业。合理安排和调整各家施工(检测)单位的进场时间、施工进度与节奏,做好施工作业的组织协调,对保证基坑工程及施工的安全与质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止水帷幕、支护桩、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体系应安排尽早施工。为保证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不被运土重载车辆压坏,凡通过支撑处的临时道路可用型钢与钢板搭设临时栈桥架空通过。

(2)遇到支撑梁下方有废桩(属旧建筑物)的情况时,一定要事先将废桩顶自梁底向下凿200~30Omm,以防止在支护梁浇注混凝土时,废桩与支护梁结在一起,到挖土时可能导致处理困难,影响安全施工。

(3)在挖土施工中,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除去支撑梁下悬空的粘挂物(石块、混凝土等),及时清理支护桩之间的桩间土,以确保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

(4)挖土施工的收尾阶段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挖掘机近坑边作业以及最后用吊车将挖掘机吊出坑外时,极易发生倾覆事故,施工单位事先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

(5)在进行塔吊安装、钢材进场等作业时,由于基坑边要承受较大堆载,监理要及时通知施工(监测)单位进行基坑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2.4有关施工监理的对策

(1)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使其认识到深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阶段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基坑工程合理投资与盲目冒险之间的巨大利害关系。

(2)在重要的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时,为弥补监理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建议采用专家论证的方式,集思广益,确保风险降低到最小。

(3)建议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招标时,对带有深基坑支护开挖的工程尽量减少单独发包工程的数量,最好采用总承包的工程管理模式,让支护、止水、降水、挖土、监测等由总承包统一管理,以便减少施工协调的难度,有利于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与进度。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范文2

关键词:审计教学,课程改革,项目教学法,有效教学

 

一、在审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审计是财会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审计课程的内容相对财会类其他课程来讲,说教性、规范性内容较多,使得教师在教学技术上很难把握。审计课程内容综合性又极强,而且涉及面又广,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仅是知道而且要精确,不仅要掌握财务基础知识和基本审计理论,还要对法律等知识均有所知,审计业务的锻炼需要很多的实践活动。所以,审计理论教学必须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社会实践性。科技论文。现行审计课教学中基本上局限于审计理论的讲解,内容枯燥抽象。学生从事具体审计工作时无所适从,一头雾水。项目教学法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各种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选择项目提前发给每一位学生,并且简明地向学生介绍所选择审计项目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审计项目和一些参考资料,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教学项目。

2.确立标准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有关项目模块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范文3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服务专业,兼顾数学体系”是高职数学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我们面向的是高职类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教材编写要淡化理论推导,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结合专业需求将教材内容设计为基础篇、应用篇和数学实验三个部分。下面我就面向专业的高职数学教材的编写思路及面向会计专业的教材内容设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面向专业的高职数学教材的编写思路

第一,精简基础知识,增加专业应用。这是我们在教材内容选择上的基本思路,以往的教。

材侧重于基础和计算,在应用方面明显不足,从而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地提升,并且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结合运用数学这个工具,这样数学课程的服务性和工具性得不到体现。要使教材真正做到“实用”“服务专业”,那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分析其主要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的需求,然后挑选所必需的基础模块,并对应的安排应用模块,这样一对一的学与练具有针对性,能使学生能清晰地看到这个数学知识点在专业课程中的运用,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做支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高职数学课程的价值就在于此。

基础知识要“精”,在不影响数学体系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只保留专业所需的部分;基础知识要“简”,要在难度上照顾高职学生的基础,只给出定理,不追求严格证明,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和基本知识。应用模块的编写对数学教师来说极富挑战性,一方面数学教师自己要深入专业,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专业的实例;另一方面要请教相关专业的教师,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来检查我们的用语是否标准,举例是否得当。

第二,突出数学实践,强化动手能力。在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课程的课时大幅减少,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完全不能适应新的课时安排,如何弱化理论,淡化计算,突出应用,尽可能地拓宽教学内容是我们编写教材过程中必需思考的一个问题,而数学软件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学习和应用数学,数学软件有着“登山缆车”的美誉,它可使复杂的函数图像直观化,繁杂的公式计算简单化,从而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比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时通过软件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让学生对极值点看得更直观,理解得更透彻。再比如说在介绍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时积分变换往往不易被学生接受理解,现在我们通过软件就能计算,这样我们的重点只要把定义讲清楚,简单的计算会做就可以了,其余的就交给计算机处理,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课时,也让学生感觉学起来没那么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现有的数学软件中,MATLAB具有计算功能强大,语句简单,易于操作,绘图方便的特点,对高职的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编写教材时可在每章介绍完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之后增加一个MATLAB软件学习和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面向会计专业的高职数学教材内容设置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而这些课程都不同程度地运用到了数学知识。比如税务会计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计算;基础会计中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成本会计中要用到代数分配法及多元一次方程组;财务管理中我们要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来计算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再如风险衡量要用到期望、方差、标准差、置信区间等统计知识;管理会计中采用回归分析预测成本和销售额,运用导数进行弹性分析,运用极值和最值分析最低成本等;审计课程中要用到抽样技术等统计知识。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范文4

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快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作业手段,运用现代化的工具——计算机审计已势在必行。

(一)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审计事业正处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技术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国际经验表明,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当遵循世界审计的发展规律,不断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审计的经验和做法,跟上世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对此,李金华审计长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要把信息化建设,把计算机的推,“应用,看成是我们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手段,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加强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个方法、手段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发展的问题。

(二)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必然选择。首先,计算机审计既突出了审计重点,又丰富了审计手段。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等功能,改变过去手丁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为可靠。同时,利用计算机快速、准确的特点,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其次,计算机审计拓展了审计空间,提高了审计效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把社会经济各方信息汇集起来,及时地进行综合和分析,完整地把握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质,为国家审计在拓展审计空间、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监督服务等方面构筑有利的作业基础和信息平台。

(三)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的重要手段。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并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实行适时监控,从而有利于审计质量的跟踪检查,同时也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更加实时有效。此外,对审计人员收集的各种电子数据,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高效、准确地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的审计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审计技术和手段的一场深刻变革。但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过程中也遇到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正阻碍和制约着地方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阻碍了计算机审计的快速推进。首先,存在着用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审计信息化,缺乏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信心和远见。在计算机审计遇到困难时,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否定计算机审计的应用价值。其次,对计算机审计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有的认为计算机审计没什么大的用场,还不如手工审计快,不愿把时间浪费在掌握计算机技术上,无暇顾及计算机这一技术问题,自我隔离在信息化之外。其三,存在着技术困难和理念困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必将带来人们思维疗式、审计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的变革。

(二)审计业务能力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推进。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队伍的老龄化,部分审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他们还很难提出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审计需求,将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操作的语言还需要有个磨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还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此外,由于培训时间短,技术掌握不熟练。在审计过程中,还没有将计算机审计真正应用起来,实际运用与软件设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审计机关信息化程度与被审计对象不对称。造成计算机审计的“短缺与过剩”现象并存。一方面,在金融、税务、社保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领域,由于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与这些部门相比开发较晚,以及其他原因,使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审计水平难于满足对这些行业的审计需要;另一方面,在涉及农业、基本建设等领域又由于审计对象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也影响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四)计算机审计还存在不少误区,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计算机审计审前准备不够充分,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制定的审计方案操作指导性不强。其次,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当前,个别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推广、重数据库构建轻加载更新、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计算机审计作用的发挥。此外,计算机审计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一方面,尚未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链,从而造成审计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有的审计机关局域网与相关部门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还没有为联网审计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环境。

(五)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计算机审计的开展。首先是对计算机审计有抵触,觉得我们不能保护被审诂单位的信息、有可能损坏信息系统。其次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在相关单位配合方面,缺乏可操作性使我们的审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其三是所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料不全,数据库五花八门甚至加密,给政府和审计对信息系统的检查失去了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的几点建议

信息社会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审计工作的理念和行为。正如李金华审计长指出的,“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将要失去审计的。资格”。为适应我国经济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计算机审计。

(一)要克服两种倾向,提高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要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近年来,通过,审计机关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动,审计人员对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已有一定认识,审计人员已初步认识到“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这一点好多人认识不清,不以为然)”,但还不够全面、深刻,难以克服两方面的模糊认识:一是认为计算机审计是辅助审计仅仅是个手段,作用有限,不必急于推进;二是认为计算机审计专业性太强,高不可攀,离自己很远,只要由计算机审计科室和专业人员完成即可,和自己关系不大。因此,推进计算机审计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既要破除神秘感、克服“恐高症”,又要摒弃“无用论”、“无为说”,全面准确地理解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为计算机审计储备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计算机审计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审计人员将计算机技术与审计思路结合的能力。因此,地方审计机关首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突出以应用为导向,做到缺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力争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其次要突出重点,培养骨干,以点带而……在搞好全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普及培训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审计业务骨干计算机中高级培训,将其逐步培养和锻炼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排头兵。再次要确保培训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让更多的审计骨干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

(三)要营造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激励机制,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计算机审计对我们来说,本就是创新,所进行的工作,没有成例可循,从审计开始到审计结束和我们传统审计有很大的不同,这必然会造成传统审计方式与现代审计方式的冲突。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审计信息化只有与审计实务相结合。在审计实践中开花结果,它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既是推进计算机审计的根本目的,也是关键所在。转变观念、强化培训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要强化对审计项目;进行计算机审计的考核力度,通过激励机制阿导向作用,着力营造鼓励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氛围。对于计算机审计取得优异成绩的审计项目。部‘门或审计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此外,要及时组织各科室开展计算机审计情况交流总结,互相启发,成果共享,为尽j陡提高计算机审计的整体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范文5

关键词:财经商贸类专业 统计基础 教学改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和统计息息相关。本文仅从财经商贸类专业出发,谈谈中职统计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认识不到位

一提到统计,很多学生都认为统计和数学没有什么两样,课本里面都是公式、图表、计算题,枯燥、无味。而且学生始终认为他们是来学会计、市场营销、金融、证券的,统计和他们的专业没有联系,对他们考证、考级也没有作用。所以,他们认为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学不学无所谓。这也是很多学校为迎合学生要求而停开这门课的原因。

2.教材和专业联系不紧密

现行《统计基础知识》教材的内容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提到与财经类相关专业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介绍了统计概述、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抽样推断等内容,很少介绍统计方法在会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等课程中的应用。

3.教师很少挖掘统计知识在财经商贸类专业领域的应用

由于很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缺乏,或者基础课教师过多,多数学校的统计课程都是由数学教师兼任,或者由数学教师转岗任教。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师喜欢从自身专业出发,把财经商贸类的统计课程当成数学课来教,把教学重点放在公式的推导和证明,重视数理统计的讲授。即使是专业的统计教师,也很少有意识地将统计方法的讲授与财经商贸类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很少注重统计方法在财经商贸类专业领域的应用。

二、改革教学方法

1.强调统计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联系,上好第一节统计课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第一节课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上第一节统计课的时候,要先让学生们了解统计这门课,让他们知道统计基础知识这门课程是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证券投资、市场预测与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不能让学生先入为主,认为统计就是一门数学课,而要让他们一开始就认识到统计这门专业基础课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举实例讲解统计方法在各专业中的应用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所以,在财经商贸类专业的统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多学习一些财经商贸类专业的知识,了解有关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体系,并且有意识地将统计方法的讲授与财经商贸专业领域的内容相结合,注重统计方法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

例如,在教授《统计调查与整理》这一章时,我们可以举例讲解统计调查与整理在市场调查与分析中的运用,可以举实例讲解问卷调查法、街头拦问法、互联网访问法等。在介绍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可以举例讲解财务会计中存货的后续计量方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在讲到线性回归分析时,可以举例介绍线性回归分析法是财务管理中资金需要量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实,只要统计教师肯花时间钻研统计与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为统计学的本质就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3.加强集体备课,编制校本教材

单个教师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是每个统计教师都是通才,只有与各科教师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通过集体备课,统计教师能开阔眼界、理清思路,上课的时候就会信手拈来,很好地把统计方法灵活地应用于财经商贸类各专业的课程中。这样,学生们学习统计基础知识就不会感觉枯燥无味、学与不学都一样了。通过长时间的集体备课,逐渐积累,编写一本适用于本校学生学习的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三、小结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范文6

关键词: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人才培养;应用型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85-02

经过近20年的长足发展,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为社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在不断推进中也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应用型高等教育是在完成各种类型的中等教育之后,以职业为背景,主要培养从事应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以及高技能操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系统。应用型高等教育专业是龙头,学科为支撑,人才培养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近20年期间,全国有近30所高校开设了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这其中既有中注协资助的22所重点大学或老牌财经院校,也有省属地方本、专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院,陆续为社会培养了一万多名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的前提,文章探讨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问题。

一、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注册会计师人才属于会计行业的综合性高端人才,具有独立承担审计、审阅、纳税申报、管理及财务咨询的能力。就目前在人才市场上每年的供需比来看,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高级会计人才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更为紧缺。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主体存在多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以及用人单位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岗位的要求,除了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基本的业务素质外,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以“知识输出”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应用科学研究与实践人才,课程设置以“知识输出”为导向。换言之就是知识应用导向――即,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设计并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优化是实现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开设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税法、经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设置偏重会计而轻审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不适应用人单位的培养要求等方面的缺陷。2009年1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在改革实践中,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单列出来成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行业发展对行业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未包含《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也没有企业管理知识、商务沟通技能、信息系统知识等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缺乏及时更新的弹性。虽然有的院校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了一些学科类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注册会计师知识体系的不足,但却不能保证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对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需要。因此在此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只知会计,而不知管理、审计,不具备创新和沟通技能,不能胜任在复杂现实环境中进行审计工作的需要,也不能胜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知识输入”导向,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满足综合应用型、职业技术型、组织管理型相结合的要求,切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对传统的体系进行重构:删、减、增、融。其核心是“基础知识适用,专业基础知识管用,专业核心知识会用”,并大胆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相衔接,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从业资格证书)、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职称证书)、全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单科成绩合格证考试纳入教学计划,并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建议重点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证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在教材的选取上,重点开设课程尽量征订全国职业考试指定教材,以便节省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费用;其他专业课程可优先选用近三年内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除此以外,为了切实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还有必要开设具有极强实务性和综合性的《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需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学科的理论支持,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从期初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汇总登记总账――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档案整理与装订的操作过程和填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通过《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形成各专业课程的分项实训和汇总经济业务的综合模拟实训相结合,单一的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与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实训相结合,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及就业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课程体系弹性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是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三、以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为契机探索校企深度合作

合肥学院陈啸教授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开放式”教育模式。即在校企双方努力下,以项目为纽带,通过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合作育人来实现。高校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要按照教育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实际,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

首先,在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双证互通”(毕业证和职业考试证书)的基本思路,整合课程内容,重新修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形成工作岗位教学模块。

其次,与时俱进,关注行业最新发展,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与企业共同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教材,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职业性。

再次,本着校企双方共同育人、双方共赢的原则,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或者企业“冠名班”的方式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促进校企深入合作交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的需要,与企业创建良性有效的合作机制。

最后,以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为契机的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会计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和企业共同“生产出”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审计人才;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为企业创造价值;高校理论专家和行业、企业一线实践匠人结合,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理论的更新,促进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改革。

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还包括模块化教学、“双师型、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完善、实验实训软硬件的更新等内容,作者将在以后的教学和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啸,王文.突破学科定势 重构教学体系――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2]杨艳艳,高志辉,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