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研修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课程研修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课程研修方案

校本课程研修方案范文1

关键词:校本研修;途径;方式

G627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修炼,就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又注重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应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活动开展上想办法,用精细化的管理,打造校本研修特色。

一、立足校本,拓宽研修基本途径

(一)强化校本培训

1.领导重视。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校本研修则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推进器”。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带头落实,校本研修才能有效推进,不断深化,研修成果才有科学性、指导性、实效性。

2.专题培训。学校应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理念的指导下,重点开展五类培训。一是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二是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的管理能力培训。三是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四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五是以教育教学课题创新研究为主的教育教学科研培训。

(二)夯实校本研究

1.观课议课。要在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三个层面上,以“课前议课确定主题和重点――课堂观察和初步分析――课后讨论与对话――反思与改进实践”为操作流程,深入开展听“三课”活动和赛教评优活动。

2.课题引领。要以校内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设计课题,以研究课(活动)作为展示平台,以课题研究成果体现课改实验成果。广泛开展“小课题、短周期、重实用”的专题研究。

(三)研发校本课程

我校校本n程开发与建设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提高质量”和“传承优秀文化,培育合格公民”的办学理念,着力开发并实施“吟诵诗文、艺术活动、”两类校本课程。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让师生积淀文化底蕴,内化传统美德,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内涵发展。

(四)细化校本管理

1.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氧吧”和“加油站”,使校本研修真正从“他律”走向“自律”,既要宣传动员,更要建章立制,既要跟踪指导,排忧解难,更要严格落实《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制度在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工作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夯实常规。要把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和校本研修有机整合,积极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路子。通过“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这个教研网络定期开展活动,定期检查通报,使校本研修各项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3.科学评价。评价具有导向、激励、诊断、鉴定、调节、监督、管理和教育功能。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评价小组,负责对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过程进行及时指导,负责对教师教科研成果进行审阅、把关、报送和奖励,负责对教师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各项指标情况进行督查考评。

二、紧扣要素,精选研修基本方式

(一)内化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引导教师交叉运用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三种反思方法:

1.反思日记。要求教师采用反思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记录、思考、积淀,从中筛选出亟待解决和自己应反思的焦点问题。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并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

3.行动研究。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导行、反思提高”的研修思路,运用“问题一一计划一一行动一一反思”的操作模式,鼓励教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和他人的智慧记录下来,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复实践,积累基本经验,解决教师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校本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能使教师汲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和力量。

1.“一课两上”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是同伴互助最好的方式。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共同备课形成共同的教学设计印发给大家,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补充、修改形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的一种形式。

3.推门听课。领导与教师坚持推门听课,关注常态课堂。构建简约式互助研讨的快捷平台,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

4.创新评课。重视听、评课的环节和质量是夯实校本研修的基础,听而不评或者敷衍评课都达不到借鉴他人长处,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目的,必须创新评课形式并设法提高评课效果。

(三)强化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之一。专业引领者在以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观察教师的行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先进理论和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

1.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专题研究所需的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素质教育、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等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基本知识,专题研究的案例分析等。

2.专家指导。学校除为教师订阅教育杂志和教育专著供教师学习外,还定期聘请校外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进行理论指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专业咨询,更新教师观念,拓宽教师视野。

3.校长引导。校长定期开展教学讲座和报告,如专业发展之路讲座、教学改革规律探究、新课程理念介绍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

4.骨干示范。充分发挥本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送教到校,片、校赛教,上课点评,授课示范,经验分享等方式发挥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研修方案范文2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技能、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榆阳教育强区,根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区普(职)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直属机构。

第三条 确立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结合的研修模式。

(一)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修活动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修程序取得研修成果,并将研修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研修活动。

(二)“联片研修”是以“校本”为基本理念,以促进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实施新课程为工作目标,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在校本研修基础上,延伸拓展到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为校本活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它是让众多学校在这个平台上共同研究解决校本中存在的共性或较深层次问题的“大校本”研修工作机制。

第四条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联片研修实行工作组长主持下的片区校长联席会议制,由组长学校校长按照职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

二 教研网络与层级职责

第五条 健全研修网络,搭建工作平台。

(一)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校本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以校本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抓好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研训制度;注重方法创新,组织开展校本研训、合作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教学观摩、同课异构、教学咨询、教学管理、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收集和开发校本研修的各种文本、电子资源,健全校本研修档案,构建校本研修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

(二)成立联片研修工作组,建立联片研修工作机制。

依据学校区域分布、规模大小、学段特点等原则,将全区中小学划成片区,组建联片研修工作组,联片研修工作组下设学科研修指导组作为业务指导机构;同时健全学校教研(科)室和学科教研组及备课组,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执行机构。

榆阳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划

组 别

片属学校

组长学校

教研员

负责人

备注

城区组

高中组

一中、二中、苏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

贺艳萍

赵媛媛

吴志清

初中组

一中分校、二中、苏中、四中、五中、七中、十二中、华栋、高专附中、九中

一中分校

高岳成

陈文文

常艳珍

小学组

一小、二小、三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九小、十小、星小、逸夫小学、原榆阳镇小学、特教、民办小学

一小

常秋梅

段 静

谢海雄

幼儿组

一幼、二幼、民办幼儿园

一幼

孙 娥

常艳芳

杜治礼

农村组

南片1组

镇川、上盐湾、鱼河、鱼河峁、清泉

鱼河峁

赵媛媛

张曼亭

谢海雄

南片2组

古塔、余兴庄、青云、刘千河、刘官寨

古塔

杜邦友

常秋梅

贾美丽

赵英炳

东片组

麻黄梁、安崖、大河塔、牛家梁、金鸡滩

麻黄梁

高岳成

张 艳

罗 慧

北片组

孟家湾、小壕兔、岔河则、马合

岔河则

段 静

陈文文

孙 娥

吴志清

西片组

补浪河、红石桥、巴拉素、小纪汗、芹河

小纪汗

贺艳萍常艳芳

杜治礼

联片研修工作组接受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接受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的业务指导,同时组织指导联片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实行区、片、校三级拉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互补共生,形成“三级二线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第六条 明确层级职责,提高工作绩效。

(一)以区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是全区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全区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与制度建设,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重大教科研活动和专题攻关,总结推广教科研成果,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二)区教研室、区进校、区电教馆是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全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方案,确定研究课题,健全研修网络,完善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管理办法,策划安排校本研修、联片研修活动,为校本与片区研修活动提供咨询、指导等专业支持。真正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贴近校本、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与一线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和研究、解决问题。

(三)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是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领者,负责督促检查所联片学校校本研修、联片研修组织机构和研修制度建设,按相关规定要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检查评比制度,形成联片研修运行模式和工作流程。积极协调和指导校际、乡镇际联片研修活动,负责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校本研修工作,促进乡与乡、校与校、组与组以及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有效互动、共同提高。

(四)中小学联片研修工作组由片区组长、成员学校校长和联片教研员组成,是片区研修的指挥中枢,负责联片研修活动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和检查评估,对片区所辖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调研指导和建议督查职能。片区校长联席会议每学期举行一次,学科联片研修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

(五)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直接领导和指导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使校本研修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制度措施、有实施规划、有评价考核、有经费保障、有激励机制。

(六)教研(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日常管理。依照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和方案制定学期校本研修计划与进程表,提交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承担对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考核,评选教师的教研成果,指导校内各层次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在校本研修计划实施中加强过程管理,形成教研常规: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课题、计划、活动、总结、成果等进行检查、记载、评价;学期末对全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奖励与改进意见。

(七)学科教研组根据学科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学期研修计划,组织和督促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说课议课、集体备课、教研反思、专题研究、教改实验、撰写论文等校本教研活动,每项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主题、定内容、定时问、定人员(主持人、主讲人、中心发言人等),有记录、有小结、有考评,使预定目标落到实处。

(八)兼职教研员协助区校本研修专业指导组和学科教研员开展咨询、指导活动。带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承担专题研究,主动承担校本培训任务。

三 研修内容与工作方式

第七条 实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

为促进教师理念更新和专业发展,特提出“一功五化”校本研修内容及方式。

(一)锤炼教学底功:三个类型(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研究型教师基本功)拾阶而上;三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后备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次第展开;三种方式(发现新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整体推进。

研修方式采用“自我研修式”扬长补短、“师徒结对式”同伴互动、“竞技比武式”增强动力等。

(二)转化教学理念:教师确立四个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三落实”,落实教学目标(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落实“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经验为起点、为扩大学生经验而展开、为学生获得新经验和理性认识而结束);落实课后评价与反思(反思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

研修方式采用“专题讲座式”提高认识、“以学论教式”转变行为、“评价反思式”长善救失等。

(三)内化课标教材:明确课标要求(课程功能地位及基本理念对课程实施的诸项建议课标设计思路及总分目标);通晓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体例及内容体系教材宗旨任务及知识板块单元章节地位及前后联系课时教材内容及设计意图);掌握教材教法(新课程倡导的新教法学习引进的好教法继承传统中的好教法提炼自己的创新教法);组织教师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考试。

研修方式采用“观摩研讨式”对比分析、“分类磨课式”提炼升华、“测查问卷式”考评把脉等。

(四)优化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抓三要素(备课、上课、反思);学生活动抓三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对学困生开展“教学会诊”;引导教师以“高质量、轻负担”为目标,构建新的教学机制,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

研修方式采用“案例剖析式”指导实践、“同课异构式”鼓励创新、“调研诊断式”反馈提高等。

强化教学管理:一是管方向,更新理念,落实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管理工作基本方向,重点在“三破”、“三建”:破除应试教育的“唯考分是问”,破除妨碍课程改革的陈规旧矩,破除压抑教学民主的权力滥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制度)。二是管过程,夯实常规,动态调控(狠抓落实,既有规范要求,又留创新余地,力求“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着力点在“两个控制”:一是教师的教学流程,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管教师,鼓励拔尖,整体提高(着眼点在“两业”,一是敬业精神,二是专业水平)。四是管学生,勤学巧学,导“星”入“轨”(注重学习品质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小结”这五个最基木环节分别细化出操作要点,反复要求,强化训练,使之习以为常,在每一个学习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有效的学习周期)。

研修方式可采用“流程控制式”检查常规、“评教评学式”教学相长、“激励策进式”评优树模等。

深化校本教研:树立一种理念(校本教研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增强两种意识(发展意识、研究意识);把握三个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掌握四个步骤(问题、设计、行动、总结);运用五种方式(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课堂观察、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校本教研不等同于课题研究,既要积极承担上级下达的课题任务,更应大力倡导紧贴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去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实施这个办法,去反思这个办法的成效,依此形成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常态。

研修方式采用“课题驱动式”群体参与、“问题转化式”沙龙交流、“成果展示式”比学赶帮等。

第八条 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联片研修。

(一)当前我区联片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

1.研究教师全员培训,解决观念转变、教学有效、教研有为等新课改带来的三大基本问题。

2.研究新课程的教与学,破解实施新课程的关键-转变教与学的行为。

3.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破解实施新课程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设。

4.研究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管理,解决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问题。

5.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解决和谐发展的校本文化构建问题。

(二)校际合作、联片研修的工作方式

1.区级层面加强示范式引领带动。确定“校本研修实验基地校”,构成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骨干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联动辐射作用。

2.片区层面加强主题式联片研修。针对各片、校研修工作发展的局限性和不平衡性,以片区内强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弱校或弱科共同提高。

3.学校层面加强点面式联动。以学科教研组为阵地,接受片区学科研修指导组的指导,强化学科研修,重点扶持弱科,实行点面结合式联动。联动方式采用“师徒结对”、“课题合作”、“自主联合”等。

4.学科层面加强跨校式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以联片方式开展跨校式研修,将专职教师数量少、难以建立专门教研组的相关学校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群体,能者为师,兼任组长,主持开展研修活动,以消除学科研修工作的“盲区”与“死角”。

四 绩效考核与结果运用

第九条 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依照《榆阳区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切实具体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规程一并实施考核。

第十条 各片区、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研、校校彰显成果”的研修氛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态势,在校本研修与联片教研方面,除区上统一进行绩效考核外,要切实加强自查自评,重点突出“四查四比”:教师自查,比个人反思的深度;联片工作组自查,比互动引领的广度;学校自查,比发展变化的幅度:联片互查,比互补提升的高度。

第十一条 区教育局将学校校本研修绩效考核成绩按5%计入督导室对校长年度考核之中,个人校本研修学分与评优树摸、晋级晋职挂钩。

五 工作制度与保障措施

第十二条 依据本规程和《榆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本管理、校本研修与联片研修相关制度。

(一)工作制度

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课题申报制度;论文评审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档案制度

1.组长学校建立联片研修档案:包括联片研修制度,每学期活动计划,工作组与学科指导组人员名单及分工,每次联片主题活动记录及小结,教师参加联片研修的心得体会,每学年片区交流展示材料及成果等。

2.成员学校(含组长校)建立校本档案:①校本教研档案(校本教研长期规划、学期计划及活动安排;各级申报立项课题申请书、研究过程记录、阶段性成果或结题资料;校本微型课题选定、主题学习内容与研究过程记录、成果及运用;教研组活动的年规划、期计划、周安排及工作总结;汇编教学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育叙事集、教学案例集、教学反思集等)。②校本培训档案(学校教师阶梯发展培训规划,学年培训计划,学期培训安排及内容记录;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写实及考评记录)。③校本管理档案(落实“三规一则”及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或要求;教师备课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检查及综合评价;学科素质测评试题及成绩统计表、学情分析资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优秀课例光盘;优质课件;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3.建立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个人信息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在“一功五化”校本研修中的训练计划与纪实;个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纪实;个人申报立项课题或校本课题研究的课题资料、过程记录及成果应用;个人听、评、说课记录及参加教研组、片区教研活动的感想、反思、随笔;个人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叙事、反思、总结等。

第十三条 加强领导,夯实措施,构建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本研修、联片研修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专题研究、布署、检查、总结教育科研、校本与联片教研研修工作。区校本研修工作专业指导组和各联片研修工作组要牢固树立研修强校意识,求真务实抓研修,做到有工作布署、有过程指导、有质量督查、有总结评价。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领导责任,履行好校长在校本与联片研修中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经费投入。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领导要树立教育科研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理念,安排必须的经费用于校本研修,为“培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校当年经费总额的5%。联片研修经费在教科研经费中专项列支。

校本课程研修方案范文3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见》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遵循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的方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全员性、主体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面向全体教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人人参与;同时还要树立起“每一所学校都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的思想。

(二)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着力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突出实效,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性、共享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搭建“大校本”平台,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促进教师间同伴互助、校际间合作交流、片区间联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四)理论性、实践性原则

校本研修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确保微观研修的正确方向,把宏观理论的统一性与微观研究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总体要求与各校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三、研修目标

1.建设一支校本研修指导教师骨干队伍。 “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我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以及学校教科主任的作用,开展校本研修指导专项培训。

2.打造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基地。 推进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建设,创建3-5个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力争创建一所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为大面积推进校本研修积累经验。

3.提升校本研修水平。在各类培训中增设校本研修指导课程,积极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探索并完善“短期集中—送培下乡—远程跟进—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区教师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每位教师每年参加校本研修不得少于40学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研修内容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科学段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五、研修方式

1.侧重课堂教学的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等。

2.依靠专家指导的研修:专家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引领等。

3.凭借同伴互助的研修: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4.通过校际合作的研修:对口支教、项目合作、校际结对等。

5.着眼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利用网络平台的研修: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流等。

7.确立专项课题的研修:实践积累、排查问题、聚焦重点、诊断剖析、发现规律等。

8.突出“一功五化”的研修:锤炼教学底功;转化教学理念;内化课标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教研。

六、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1)宣传学习

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使全区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制定方案

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以保障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

2.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4年12月)

全面展开校本研修的各项工作,确保校本研修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不断总结研究校本研修中的实际问题,调整优化研修方案,确保研修工作稳步健康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3.评估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修成果,上报总结材料。区教育局对各校和教师研修情况的逐年考核进行汇总,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1.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刘巨广

副组长:申章昌

成 员:常艳珍 高建强 高凤成 刘 杰

2.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

组 长:常艳珍

副组长:吴志清

成 员:赵英炳 谢海雄 杜治礼 罗 慧 方尚林 王仪荣

3.榆阳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办公室主任由常艳珍同志兼任。

(二)明确职责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

2.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具体方案,组织学校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负责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与管理,抓好校本研修创新试点工作,对各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进行督导检查。对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要重点加强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

3. 各组长学校的校长负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计划安排联片教研活动,督促学科研修指导组有效开展研修工作。各学校校长具体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工作。

4. 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选择自己的研修内容和学习方式,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对象,从自己最为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自主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完成校本研修的规定学时,并做好研修笔记。

(三)落实措施

1.狠抓校本研修规划落实

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明确校本研修具体目标和任务,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年度实施方案,每年重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自主研修,每年的年度研修实施方案及时报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2.保证校本研修经费投入

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教师培训费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的5%安排”的政策规定,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提供经费保障。

3.完善校本研修激励机制

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将校本研修纳入教育督导、考核范畴,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小组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校本研修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年度表彰奖励。

4.重视校本研修基地建设

各学校要在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要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同课异构、研讨交流、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网络学习、校本课程开展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考勤、考核、奖励等制度,加强对校本研修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档案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及时填写校本研修记录。

校本课程研修方案范文4

一、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措施。

1.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教学常规做深、做细、做实

精细化管理是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学校努力把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做深、做细、做实。

(1)建立预习学案制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首要保障。为此,学校建立了预习学案制度,即新授课讲解前,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的预习学案,并及时检查和督促。按照预习学案的要求,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学会了思考,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实施备课管理制度,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按照“团结协教、深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建立了“集体备课领导引领监督机制”,即在集体备课时间中层以上领导到所负责的备课组参加集体备课,和教师一起研讨课堂教学,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集体备课做到“三步走”和“五备四同”,“三步走”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五备四同”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备同一课、备同一个课时、上同一堂课、保持同一个进度,使全体教师切实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中。

(3)明确提出作业质量要求,减轻学生负担。为了保证作业质量,让学生跳出“题海”,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学校对作业的质量、数量、批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作业要有典型性,有利于巩固教师当天讲过的内容,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不备教辅资料,教师自己出作业题;数学、物理、化学作业时间不超过35分钟,语文、外语作业时间不超过30分钟,高一不留政史地作业;作业批改要及时到位。为此,教师不仅要跳进“题海”,从大量题例中筛选典型的试题,而且对于布置的每道题,教师都要事先做完,同时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下一步的课堂教学。

(4)建立走廊联合辅导制度,在学校为学生进行“家教”辅导。为了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智力和情感上的帮助,学校建立了“走廊联合辅导制度”,即在早自习或下午第七、八节课,各学科老师在走廊给学生辅导、答疑,学生可以跨班级、年级随时找老师辅导。走廊联合辅导有利于实施个别化教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日日清”,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走廊联合辅导是以生为本的体现,是在学校为学生进行“家教”辅导。

2.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为了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本着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校逐步建立了一套发展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一套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关注教师的教学背景和基础,不以奖惩为主要目的,以评价来再现教师工作过程中的诸多信息,并对这些信息予以整合、加工,呈现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从而使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共同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问题,一起反思教学过程。这套评价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诊断反思性的量化评价体系。诊断反思性的量化评价主要用于模块教学质量分析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块教学质量分析是指每一个模块结束时,教学部门都要对每一个班级的模块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分析。为此,学校制订了模块质量分析细则,规定了分析的视角,每位教师人手一份细则,做到质量分析项目人人心中有数。模块教学质量分析能够及时肯定教师在新课改路上的探索与付出,也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了引领和指导。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指为了帮助教师诊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学校采取个人、同行、专家、学生、家长多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量化评价,主要是针对平日课、公开课、研究课、随机展示课、说课等课型展开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的过程包括五个方面: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情况;学生对教师主观评价,通过课后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课堂感受;学生对教师客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师生关系状况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同行评价,了解同行眼中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师个别交流,了解教师的专业思想、教学态度、对新课改的感想等情况,同时,负责人将评教专家组整合的信息结果反馈给教师,真正达到激励和引领的目的。

(2)激励引领性的质性评价体系。激励引领性的质性评价有如下几种方法:“视导闪光册”记录法、学生评教座谈会、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评比。“视导闪光册”记录法是教学管理者在走廊巡视、检查课堂教学情况时,将教师们的好做法、好现象等亮点记录成册,在每周一教研组长例会时,将上一周的亮点通报给教研组长,目的是激励、鞭策教师,同时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校能够充分了解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常规、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信息。

(3)发挥创造性的教师自我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要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从而通过评价变管理中的“他控”为“自控”。发挥创造性的教师自我评价主要有“教师自我成长记录袋”记录法、教师自我进行试卷分析。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的初衷,就是通过记录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实现自我评价。其中“教科研篇”和“创新特色篇”将教师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荣誉篇”和“阶段反思篇”使每位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自我进行试卷分析,主要是让教师针对学生的成绩和不足,进行细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使自己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二、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另一重要措施。

1.建立校本研修层级管理体系,形成教学研一体化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校本研修顺利实施的首要保证,为此,在校本研修实施初期,学校整合了教导处、教育处、教研组的力量,建立了校本研修层级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决策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研究制订校本研修计划,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二是执行层,在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建立相关制度,做好校本研修的实施及考核、档案建设等工作。三是基础层,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动员和组织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学习。在运行过程中学校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由于责任到位、制度健全,这一管理体系能够有序、有效地运行。

2.校本研修制度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从技术熟练取向到文化生态取向,从重在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成熟的重要标志。大连36中校本研修制度经历了初创期、调整期,目前已进入成熟期,其表现为:教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能够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教师能够将教学研究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习惯;教师能够在研究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将研究作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价值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形成教研文化,即研究的氛围民主、融洽、学术性强,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

3.创设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以课例研究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几年来,大连36中校本研修坚持以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和实践方式,如读教育名著,让教育书籍来引路;经验交流共享,好事妙计人人传;随机展示课,让节节课都是精品课;集体备课,让好办法出实效;课题引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课例研究,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全过程。学校的课例研究是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以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研究模式,其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专题――交流研讨――研究课例――反思总结――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课例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随机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

4.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标准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如将研究课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确定研究专题。每学期开学初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分课型确定研究专题、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第二,每周教研组例会。实验教师与全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教研组向校长、教学主任、各位教研组长汇报交流,同时提出下一步的设想和问题,校领导提出指导性意见;实验教师要按计划上研讨课,课前要说课,课后要评课,上课教师要反思。第三,研究课成果展示。学期末以优质课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目前已出台了“两先两后一小结”“先学后教”“堂堂清”“日日清”“课课清”“学案导学”等课堂教学标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已形成了基于不同学生、不同课型且具有实用价值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实施全人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发展,关注未来”的办学思想,本着“执着、忍耐、勇敢、务实”的办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求,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人、成材、成功。

1.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目前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五个系列,系列一是体育心理健康类活动,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心理剧表演等;系列二是文艺类活动,如校园歌会、元旦晚会、大合唱等;系列三是语言表演类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诗朗诵、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英语配音等;系列四是技术技能类活动,如机器人比赛、书画摄影、书法比赛、象棋比赛等;系列五是教材拓展类活动,如模型制作、教具制作、学科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张扬个性,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2.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和教师实际,学校设置了九大领域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师按照每个领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已开发出174门,其中38门已形成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还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制度”“选课指导方案”“上课制度”“评价制度”。目前主要是在高二的各学段开设校本课程,实行走班制,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选课、上课、评价等各项工作,比如选课,包括初选、复选,学校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发展要求,尽量满足学生的选课愿望。

3.加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研修方案范文5

一、动力:深入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

一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主动适应新型教育变革的需要。教育要发展,改革是根本,也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变革”是如皋教育多年来持续高位发展的法宝之一。当教育开启“十一五”大门的时候,原有的师训干训、教研科研、电教装备等固有体制、功能等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能适应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比如,从培训的重点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原有的以学历补偿教育为重心的教师培训,显然不能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逐步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新阶段”的需要;再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有通过改革,抢抓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以及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创新机遇,在改革中破解难题、激发活力、获得新发展。

二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能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要求。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实际上就是聚焦教学均衡。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教学均衡,关键是要实现教师素质的全面均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中小学、学前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服务教师发展为主题”的“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型机构”,无疑对区域教师素质优质均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其实就是启动了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建设的强力引擎。有了这一动力,区域教学质量均衡和教育均衡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抓手。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教改品牌,区域内教师也就难以对教改形成较高的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和满意度,所以教育改革有一定的难度。而依托教师发展中心“进修、教研、教科、电教”四位一体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就能有效地解决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可以由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立足当前教育改革前沿,博采众长,顶层设计区域教育改革之路。同时,依托教育行政部门的系统力量,以及教师发展中心较为完善的研训模式,切实让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之中,形成区域教育改革的“生态场”和“系统链”,让教育改革真正落地生根,进而打造区域教育改革特色品牌。品牌效应的发挥,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并把改革引向深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建设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区域教育改革品牌的过程,更是区域教育腾飞的过程。

二、路径:创建省示范性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具体做法

多年来,如皋市紧紧围绕《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和《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低点起步,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

1.健全保障体系,在固本强基中积聚前行的力量

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如皋市委、市政府设立“如皋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把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室、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装备室、教师进修学校等进行整合,促进了研训―体化;投资1600多万元,按标准新建“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实现了教师发展中心软硬件现代化、优质化、―体化、充裕化。市财政还建立了以部门预算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了经常性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

二是加强队伍保障。按编制要求配备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班子,合理设置组织结构,下设“一办五部”,即办公室和教育教学研究部、教育科学研究部、教育技术装备部、师资培训部和项目研发部,保障了教师队伍的优质、稳定。同时,教师发展中心还通过严格规范的选聘程序,选聘组建专任(兼职)教师,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在机构重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教师发展中心狠抓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培训项目管理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40余项,着力引导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职能的转轨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使全新的管理运作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如皋市建立健全了由教师发展中心、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市直学校)和定点学校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推进科学整合,在转型升级中提升运转效能

教师发展中心以整合为契机,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思路,围绕“一体四位”的岗位要求,科学统筹机构设置、岗位职能、教学资源、研训活动等,既注重切块分工,明确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又强调对接合作,明确部门效能的增长点,推动了职能的转型升级,提升了机制的运转效能。

一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突出信息技术装备、图书资料、活动场所等教育设施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以信息技术平台的研发为抓手,将信息化改革拓展到教学资源开发、学科研修、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等研训领域,开设了多样化的区域性信息化研训平台。全市建成了教师发展中心网站、教育研究网站、微型课题研究网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是在活动整合方面,以“在研究中做培训,在培训中做研究”为总要求,切实加大研训活动的优化整合力度,丰富研训形式,充实研训内容,提升研训实效,逐步形成了“名师名校长培养、学校管理干部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德育研修、教育教学研修、现代化装备管理与使用研修、职业教育研修、学历提升、读书活动、校本研修”十大精品培训模块,实现了各学段、专业、类别的全覆盖。

3.创新研训模式,在内涵发展中凝练办学特色

在“服务于教师幸福成长”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发展中心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打造区域研训工作的新特色、新亮点。

一是课改领航全员发展。如皋市以区域推进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为抓手,领航教师的专业发展。成立“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和“活动教学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理论研究和操作体系建构;采用“蹲点指导、骨干示范、分片展示”的形式,送培到基层一线;举行多种形式的专题展评竞赛活动,激发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成立“如皋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构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学业质量、学习素养、体艺素质等10多个门类的监测,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5年来,教师发展中心相继出版“活动单导学”课改专著7部。

二是名师引领高端发展。如皋市注重名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领优秀教师实现高端发展,形成了“主题论坛”“雉水名师工作室”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两年一次的“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教师发展中心对外交流的品牌活动。聘请本市资深特级教师,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形成了“名师带领工作室团队”,工作室成员辐射所在学校和有关镇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校本强基长效发展。如皋市坚持“校本研修”工作不动摇,加强校本课程调查研究,出台《如皋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如皋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评估方案》等文件,规范、引导各学校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实施研训员蹲点联系制度,主动送培到校,指导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校本研修基地建设,组建研修共同体,坚持“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考核一体”,每月开展现场交流活动,促进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是课题牵引智慧发展。实施“课题牵引”战略,推行“课题式研修”范式,引导教师步入智慧发展的轨道。首先,实施“微型课题”研究普惠工程。出台了《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规程》,建立了全国首家“微型课题研究网”,出版了《微型课题研究指南》等专著,让全市教师人人参与微型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其次,实施规划课题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依托“如皋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网”,对所有规划课题实行动态监管。“十二五”以来,如皋市共有全国规划课题5项,省级规划课题44项,南通市级规划课题134项。

五是网络助推全面发展。加强网络研修平台建设,借助网络的力量推动教师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中心建有千兆以上局域网,拥有专门网站,具备支持区域内中小学开展网络培训和技术研修的平台、资源库和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并与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硬件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共享共建。教师发展中心以教育技术装备部为实施主体,以“有规划、有质量、有成效”为目标,狠抓教师网络学习资源库和管理平台建设,建成以学科远程培训、专题研修、网络管理、学科资源库四大模块为主的立体化网络研修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展望: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走向

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成,仅仅是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迈出的一小步,还需要进一步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设施一流,管理先进,人文深厚,业绩卓著”的现代化教师发展中心。

校本课程研修方案范文6

一、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强化研究服务功能

1、加强教研室内部建设。一方面,倡导爱岗敬业的精神,提高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研员的工作能力。

2、加强教研网络建设。中小学各学科建立学科中心组,中心组成员为兼职教研员,建立兼职教研员的选拔制度。

3、提高小学校长的教研领导能力。

二、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提高实效性,提升教师素质。

教研室和基层学校认真反思去年校本教研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各级学校强化机制和制度,使校本教研常规化、制度化,加强校际联系,加强研和修的结合,提高实效性。

3、各总校、中学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继续抓好集中教研活动

各总校、中学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继续坚持组织工作日内分学科、分年级或学段的集中教研。为解决总校集中教研中时间和人员问题,各总校要抓好辖区内小学自身教研工作的开展,明确制度要求,强化检查指导。

4、强化研修结合。总结近几年的经验教训,克服小学教师包班,学校规模小不利于集中教研和校际交流的困难,研修结合是有效地方法。加强行政推动力度,使个人反思、学习和案例(随笔)研究制度化,追求个人学习、研究的质量。

5、各总校、中学和县直学校在坚持教研制度的基础上,调查教师现状和需求,筛选出本总校或学校乃至全县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依照围绕主题的学习培训—课堂实践---交流展示—总结提高的步骤,制定研究计划和步骤形成机制,带领本单位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各学校可与教研员共同制定主题。

6、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为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年内组织中小学的联片教研活动。

二、鼓励各中小学积极开展课改实验

7、鼓励各中小学结合高阳县实际情况和外地学习经验,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践行新课程能力,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予以鼓励。

三、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8、提高下乡服务频率。教研员下乡调研、视导贯穿整个学期。由原来的集中下乡改为集中跟进式下乡。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研活动,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教研服务。

9、聘请市教科所送课下乡。于三月份开展。

10、开展主题优质课评比活动。为配合主题研究,于9月份开始组织主题下的优质课评比活动。

11、继续办好《教研通讯》,本着为教学服务,为课改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指导思想,及时报道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以及我县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

12、组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三、积极开展中考备考工作,提高中考成绩。

13、围绕中考复习组织开展复习课研讨和讲座等指导工作,积极备考,提高中考成绩。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4、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监督和培训工作。开展针对业务领导和主持人的课题研究培训工作;开展省市县课题的选题、申报、立项、实施、检查、成果鉴定等工作;对全县各级各类课题统一建档,使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鼓励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培养科研型教师。

五、认真做好教学评估,推动教学、教研常规工作。

15、学期初召开县域教学评估工作动员大会。根据《省教育厅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实施方案》和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按照严格评估标准、规范评估程序、重视评估结果的要求,于5月中旬开展县域教学评估。深入学校通过查资料、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师座谈,了解学校教学教研的管理和开展情况,通过反馈意见的形式要求学校改进工作。教学评估结果作为学校教学奖励的一部分。各总校、中学要于五月中旬前完成自评工作。

六、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学校特色

16、鼓励开发校本课程。县直小学和规模较大的中学率先开发校本课程,辐射其他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形成我县的校本课程体系,突出学校特色。

七、完成上级任务,做好常规工作

17、做好中考和小考工作,命制模拟试卷,组织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