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语文文言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的语文文言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的语文文言文

高中的语文文言文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农村中学 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22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中的一个重要教学部分,其形成于古代人民对生活、人、事、物等的认知和描写,高中生对其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拓宽视野,从而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很好的陶冶,进而让其价值观可以得到正确的形成。而就目前的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而言,这仍旧是一个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农村中学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再辅以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此来使农村中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让农村学生能够对文言文理解得更为透彻,从而使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得到较为有效的提高,令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再成为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

一、落后教学观念需转变

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教师为了能够快速的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将教学的重点偏移到文言文课文中的字、词、句子上,重点对这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并反复强调要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记忆。但是却忽视了在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对文言文进行整体把握,从全局出发来对其进行理解和欣赏。而且,教师为了不使教学的进度受影响,会尽可能地让教学效率得以有效的提高,此时就极有可能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师会将文言文课文实行全文逐字逐句的翻译,然后把翻译出来的译文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着原文进行机械性记忆,只要记住即可,并不对学生强调理解性记忆的重要性及有效性。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同时学生的文言文思维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会令学生无法从文言文课文中提取到有效的信息,让学生无法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是什么,从而使得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进而渐渐的就对文言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因此,农村中学教师应当特别注意这一问题,要积极的在教学中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以便让教师能够明白该如何去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教学,进而让教学变得切实有效。首先,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养成学生阅读和诵读文言文的习惯,让学生先对文言文的整体进行把握,并对文言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进行着重把握,具体可在诵读时对句子的重点词语进行重读,同时把握好句子中的停留与连接的具体细节;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能够基本上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将文言文翻译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功底,从而让文言文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最后,教师还要考虑到农村高中文言文的具体教学情况,除了要努力克服环境因素带来的诸多困难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掌握,要能蛘攵匝生的实际情况来给出相应的教学方案,以便能够让本身基础就较弱的农村学生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文言文教学,使教学的整体效率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

二、采取多元教学方法

通常的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让使教学相对自己而言变得轻松起来,通常会只选取一种或两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以使得自己能够轻轻松松的就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农村中学教师在对文言文进行教学时,通常就是以自身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中用自己所喜欢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的灌输,学生除了在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记录外,就没有其他有效的学习方法了,这样就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参与到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来。如果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教学状态之下,一方面会使课堂教学气氛失去活力,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并不能很好的向学生进行展示,从而让文言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因此,在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从自身来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采取多种手段来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以便在教学中能够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文言文教学之中,令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加深,从根本上使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就用心去进行准备,可以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以此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让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文言文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当进入了正式的教学中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并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互动,从而令文言文知识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转化,进而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将一些农村中学生平时接触不算太多的多媒体设备运用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对整个文言文教学充满一种新奇的感觉,并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课件播放,来让学生对课文的具体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深入了解及认识。此外,在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予以关注,要尝试着使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予以促进,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对文言文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效性得以保证。

高中的语文文言文范文2

关键词:优化 高中 文言文 对策

常规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严重困扰着文言文的教学与学习,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思想,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往格式化和复制性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方式,开创文言文教学的新局面。

一、改变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教学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枯燥难学的文言文,学生是很不愿意学习的。由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讲授方法,学生很难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法,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的产生主要是学习动机在起作用,学习动机成为推动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内部力量,而兴趣又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要学生爱上文言文,必须想方设法改变传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导入上,要尽可能的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可以由魏征直谏唐太宗李世民,触龙巧说赵太后等故事强调劝谏技巧的重要性来导入。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路技术的发展,在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的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比如在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的人物关系,这样就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的教学。

三、理解文意,消除紧张心理

我们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大多只停留于考试层面,而高考考的是课外的材料,虽说考点是课内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只会觉得文言文难以拿到分数。那么高考复习前的文言文学习,就可以放在一边,到备考复习时做几套题练一练就可以了;还有一种认识,认为文言文考点就那么几个,平时花时间去读去记去背,有点浪费,还不如去做数理化的题,记几个英语单词。更何况读背文言文,成绩还不能一下子体现出来,而做题、记单词效果要比这来得快些。鉴于此,有必要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使学生能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与提升自身的素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自身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四、学以致用,突出实用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文言文的学习如果仅停留在隔岸观火地学些文言语句,积累一些古文化知识,那岂不可惜了古人的智慧!学生只停留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尽信书”境界,古文只增加了他“掉书袋”的资历。那么语文教学也就成了陶知行先生说的“没有生活的死教学,语文也就成了没有生活的死语文”,这样也不利于文言文的教学。真正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除了了解文学知识外,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高中的语文文言文范文3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审美教育

一、前言

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教学是一种体验生活美的过程,尤其是语文,丰富的文字,精彩的表达,处处能够体现美的意识。所以,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应该融入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通过进行审美教育深层次的挖掘出文言文的审美因素,把理性的文字内容和感性的体会,抽象的概念和鲜活的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地使传授知识和体验美感达到统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了解与掌握,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因此,要特别重视。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教学发展的趋势。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言文通常都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在艺术形式上的典范文章,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化精华,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的载体。但现代的高中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晦涩难懂,看到文言文就深感头痛。导致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举步维艰的局面,主要原因是:(1)高中教材文言文的内容涉及的历史年代久远,文言文中的历史背景、社会形态、文化、制度都和现代学生存在很大的时间、时空的距离;(2)随着历史的发展,文言文在语言上的表达形式和表现方式,特别是字词的含义等各方面都和现代的学生有着难于逾越的语言距离;(3)文言文中隐藏的各种微言大义,更是增加学生认知和掌握的难度,学生因陌生、艰涩、畏惧而出现排斥和疏离的心理距离;(4)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往往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拿着文言文的对照译注和教学参考书泛泛的讲解课文,很多教师错误的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只要靠对照译注就可以教好的课程。在课堂上教读之后就让学生对译文死记硬背,课堂的气氛枯燥压抑,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叛逆的心理。因此,要改进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局面,最有效而直接的方法就是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审美教育对文言文进行教学,能够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把审美教育融入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任。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做到感知美、发现美、追求美以及创造美,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并体会我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学生还没有真正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处在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心理上开始学会独立进行理性的思考及判断,他们情感丰富多彩,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果能够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找到积极的美好的事例来教育、感染、激励、影响他们,使他们的审美情操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培养他们学会正确的辨别是非与美丑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审美教育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大量实践表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入的认识并掌握文言文的价值,才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所以说,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四、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研究

1、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诱发审美想象

文言文语言体现着我国汉语言最古老最深邃的魅力,凝练、精准和形象的语言非常有表现张力,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往往简短的几字就能够把偌大的情境展现在读者,使读者产生无限美好的境象。如教材中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写了山之高,水之净,寥寥八字,就写白云、高山和流水三种景物特征。“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动物的嬉戏,使文章更加灵动和传神,传达了一种和谐的生命气息。文章语言言简意赅,大都是四言句,完美整饬。这些绝美的语言在课堂上教师口头翻译是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文体的特点,挖掘其语言特色,带领学生有感情的进行多遍吟咏诵读,并与学生共同品味揣摩,探讨其蕴含的语言魅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加深其对文章的认识与掌握。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让学生真的陶醉在文言文的文辞、音韵和节奏美中,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2、亲临文章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在高中教材的文言文作品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意旨美,高尚且真挚的情感溢言于表,结构多种多样,语言异彩纷呈。如李白的《蜀道难》中这样写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飞湍瀑流争喧胚,砅崖转石万壑雷。”描绘秦蜀道奇丽惊险的山川,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的景象。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重现文章的意境美,把文言文描写的景象搬到荧幕上来,以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激发审美意识。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把飞流惊湍,奇峰险壑等场面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彻底的激发学生对文章意境美的感受认识。当然教师自身的形象与语言魅力,也能够营造出审美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字体苍劲飞扬,普通话标准且有磁性,谦和温柔的教态,幽默得体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美,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并影响学生。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美的想像,教师不应该提很多的探究性问题,更不要琐碎的一字一句进行翻译,应该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使学生有着亲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到文章描述的意境美,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掌握,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3、结合作者的情感美,提高学生审美价值

高中教材中文言文作品,都是经典力作,饱含作者情感的喷涌,奔腾的宣泄着感情激流,给人带来强烈的动感及美感。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要把精力着重放在“情感”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去感悟作者的“情感”的深沉、细腻、粗狂、豪放等境界,使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所痛、所恨、所爱的境界,接受文言文情感美的陶冶。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前后呼应结合,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郁悲凉。同时又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明了在面对艰难险阻时,应该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甘天命,不应该消沉甚至自暴自弃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善于挖掘作者最真最深的情感,通过对作者情感的正确理解加上教师自身的经验、口才进行讲解,让作者的情感去感染、打动、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体味和感悟作者的情感中得到自身的洗礼与升华,最终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价值的作用。

4、感受人物的人格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铸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健全人格的铸造要有榜样的激励,圣贤人格的感召和文学的熏陶。所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领学生和古人进行灵魂的“对话”,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圣贤高洁傲岸的精神,感受先哲的人格魅力,这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重要的职责。在教《孟子·告子上》时,要引导学生感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舍生取义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使学生体会到孟子在得到大任前所受到的各种磨难,面对磨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能够挖掘出人格美,领悟其精神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成功。

五、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

高中的语文文言文范文4

关键词:苏教版;语文教材;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26-1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折射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品性和哲学思想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古时先贤圣哲精神的发扬。高中课本中文言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文言文在中学课本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教好文言文,怎样让学生领会文言文已经成为新课改苏教版语文教师的研究重点。本人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进行教学创新。

一、高中苏教版语文教材特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占据了40%的比重。新版文言文教材突出两个特色:①人文背景浓厚。新版教材在内容上改变了老式课本过分强调字词句解释,相反的,深化了语文科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共识,以人文课文统领专题全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如《江南的冬景》中“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寥寥几笔就细致刻画了北方冬季的闲暇生活,充满了北方憨厚朴实的人文气息,给江南的学生一种很直观、详细的生活场景。“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此句更是以江南典型地域钱塘江为标准细腻刻画了江南具体的人文地理特点,深度表现了江南的生机和韵味,开阔了北方学生的眼界和人文知识增加了南方学生的认同感。②学习方式人性化。新版教材增设了“活动体验”和“文本研习”等模块,更加人性化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荣国府”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两个选段中讨论了不同眼睛折射出不同的人情世故和生活样貌。这样的训练内容安排很明显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不同于普通的训练能力与知识积累。

二、创新性文言文教学应具备的特性

1.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运用于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料和作者简介,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个宏观的把握和掌控,还可以播放名家学者对本文的见解和深度剖析,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这样方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

2.有效合理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应该通过文言文教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文字美的阅读而忽略强调语法,注重内容美的感悟而忽视固定化的教授,注重形象美的感动而忽视课文的词句解释。例如:《项脊轩志》的“月夜桂影图”,教师应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感悟那三五之夜,桂影斑驳,明月半墙,珊珊可爱的意境。体会句子借景抒情,表达的那种动人含蓄,宁静致远而又韵味的环境,让学生有种被带到风花雪月、花香弥漫的恬静美妙世界的感悟。

3.体会作者思想的闪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学生的成长接受者各种思想的熏陶,教学工作者应该通过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思想的闪光,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远大的理想。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古为今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通过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加文化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传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知道文化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是新一代学生所具有的共性。教学老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点加大对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指引学生学习文言文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提升准确运用与正确理解词句的能力,充分挖掘汉语文在精神与物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继承弘扬古代先哲思想中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争取自由,追求真、善、美等优秀文化精华,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文言文教学中的古为今用措施,内容丰富,施用面广,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久远。所以教学老师应时刻注重挖掘这一广阔领域,提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任课老师应根据以上准则灵活地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争取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生活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对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增强,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相文,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诗演化与现时解读》.《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3]王雅萍,司亚飞.《建国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评价》.《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

[4]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

高中的语文文言文范文5

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一是得过且过取向;二是改编或适应取向;三是忠实或精确取向。第一种取向是避开问题,而不是指向目标。第二种取向意在重视课程实施者的变通运用。而第三种取向,则是实施者完全反映课程设计者的意图,不管适当与否,都依样画葫芦。从我国现阶段的各种事实来看,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实施遵循了第三种取向,即自2003年4月我国出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言文教学也有相应变化。

为数不少的教师爱跟风,这就导致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两极格局。2003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是“文”和“道”的统一。在这样的指挥棒下,铺天盖地的文章跳出来指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关注“工具性”,即“文”,而忽视文言文的“人文性”,即“道”。大多数文章极力抨击传统文言文教学的腐朽,提出应该在课堂上缩短文言文字词句翻译的时间,更有甚者提倡完全不要这一环节的时间,而是放在课下学生自己完成。新一轮的文言文课堂教学高举人文性的旗帜,整堂课程都只在人文性的感悟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用之于白话文的阅读目标用之于文言文教学中

白话文是在以后提倡起来的,它广泛吸收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因而,白话文的阅读目标在于重文理,注重文章的整体感知、感悟。采用白话文的阅读目标来展开文言文教学,就是要求老师和学生抛开文言文的中国特色,采用西方思维方式来教学,打破惯有思维,断章取义,统而概之来完成文言文教学。

总之,将白话文的阅读目标完全应用于文言文教学当中,实行文白混教,淡化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界限,是以现代文的思路统摄文言文,引导学生重文理而轻文字,使学生的学习零碎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扎实。

2.将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综合性”极端应用

越来越多的教案表明,现代的文言文教学以凸显“人文性”和“综合性”为主,认为只要做到了“人文性”的感悟,“综合性”的概括,这堂文言文教学就是好的。而“人文性”的综合感悟,又以学生为主。这样的氛围下,我们的语文老师把严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散乱的、不系统的、没有指导的所谓“学生主体”活动。老师主要让学生学会感悟,至于怎么感悟,没有明确的说明,也没有办法说明,这样的感悟,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老师只有把大家说的都总结起来,最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散漫凌乱,对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吸收,甚至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学生学的知识完全是错误的。

二、文言文教学与评价的脱节

课程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由于我国国情的原因,我们多采用目标评价,而目标评价又以高考评价为主。

然而,通过对2003-2011年以来的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分析发现,课改以后的文言文教学与高考评价存在脱节的现象。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部分共20分,其中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占分14分,内容分析占分6分。2004年文言文部分共20分,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占分14分,内容分析占分6分。2005-2011年文言文部分共19分,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占分13分,内容分析占分6分。

在全国卷的文言文考试当中,我们发现高考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的把握,即对文言文“工具性”的掌握和运用,这与当下我们提倡的所谓摒弃工具教学,走向人文圣殿的文言文教学是脱节的。也正是由于如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迷惑不解,我们既不能走以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又不能走人文体悟的圣殿,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老师们的迷惑是有道理的,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有不完善的地方,而文言文的评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样,实施和评价的不同步,会导致文言文教学的进一步衰竭。那么,要解决两者的脱节问题,就应当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做到教学有目的,评价有反馈的双向统一。

三、文言文教学与评价的和谐统一

1.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其实2003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一目标告诉我们,文言文的“工具性”教学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课改前这一方面的教学出现滥觞而对其全盘否定,然后在全盘否定的基础上又全盘肯定“人文性”教学,把两者极端化,造成“人文性”教学的滥觞,其危害是可想而知的。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高考学生在文言文这一部分的得分并不高,这不能不说是两极化的后果。

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我们可以借鉴容理诚老师执教《劝学》的案例,正确运用白话文教文言文,这里,我们强调的是用白话文而不是用白话文的教学目标来教学文言文。容老师以文章的第三段为例,通过“听答”、“听写”两种方式让学生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并且理解文言文单音节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抽取典型的文言句式加以归纳,让学生掌握此段文言文的一般规律。然后,是“训练与测试”,容老师将自己根据《史记》改编翻译的一个白话文故事让学生参考学过的《劝学》第三段翻译成文言文。在翻译过程中,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有的忙于查找工具书,有的在互相交流,容老师则在旁边适时的加以指导。整个课堂既安静又忙碌、既和谐又高效,既是“工具性”的课又是“人文性”的课,既有学生的主体又有老师的主导,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培养学生使用有关工具书及查找、筛选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能力,又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生不仅能熟悉教材中的文章内容,更能读懂教材外的浅易的文言文的内容。

2.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建议:加大主观题比例

为什么同样是语段阅读题,文言文阅读却要遵从所谓的“标准化”让选择题独占鳌头,而现代文阅读题却只有一两道的选择题。难道说我国古代的文本过于艰深导致学生无法用现代汉语阐释?还是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忽视了文言文能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供给养?由于对于古代作品的评价未必做到千人一面,那么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简答题的优势明显要高于选择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主观题来抒发感想,而阅卷者完全可以采用与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相同的批改方式来评判。

高考文言文必须体现文言文教与学的特点,试卷应该重视主观性试题。让学生在考卷中能够发表见解,提出个性化意见,培养学生积极创造的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和考试才能真正培养、检测学生的真实的文言文水平和能力,也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语文素养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一些工具性的能力,还应该包括思想品德、审美鉴赏、知识拓展、情感价值观等人文性的能力。若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从加强文言文的语感教学和语感评价方面入手。

高中的语文文言文范文6

一、文言文在历史上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中国文化历尽沧桑,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哲学、文学、医学、天文、历法等各个领域,我们的祖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能够得到完整地保存和传播,靠的就是文言文。如果没有文言文作为一套符号保存前人的知识文化,大量的人类活动是不可能得到流传和交流的。

秦统一全国以后,人们靠文言文作为交流情感的工具,使国家蓬勃发展;北魏贵族建造洛阳龙门造像,作记时不用鲜卑语而用汉语文言文;清朝早期皇熟悉满语,但康熙、雍正的上谕多用汉语文言文写;乾隆时到处用汉语文言文题律诗和绝句。无数前人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仍然能团结一致,蓬勃发展,都因共同生活在一个文化背景内,使用文言文。

今天我们使用的现代汉语与文言文虽然差别很大,但也有藕断丝连的关系。一方面,两者同源异流,现代汉语不管怎样发展变化,总不能不保留一些幼儿时期的面貌,因而同文言文总会有相似之点(表现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在用现代汉语写文章时,偶尔也会引用一两句子曰、诗云之类的文言句子或者少数文言词语,可以增加文章的分量,使文章恰当表意。

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1990年教学大纲规定:“高中复习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能把文言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1996年教学大纲规定:“高中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诵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把握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名篇。”2000年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2002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中对文言文作品的阅读鉴赏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对文言文阅读也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由此看来,教育部对文言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文言文不可能从高中语文教学中消失。

三、高中语文教材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相当大。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编排中全套教科书的选文,中国古代诗文作品约占45%。语文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编排中全套教科书的选文,文言文16篇,古诗、词、曲12课,40首,中国古诗文占46%。从单册来看,文言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小。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中,文言文占25.5%;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中,文言文占近33%。足见文言文篇目的增加,反映了有关人士对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

四、当今文化发展潮流

当今时代是文化交流的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西方已有一些国家创办了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必须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学生,在接受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熟悉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果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仅有专家的研究,不落实到普及教育上,那么就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如果学生对中国优秀文言文不多读多背,日积月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将会一步步地退出人类文明的历史舞台。提到司马迁、李白、蒲松龄等名人及其作品时,学生一问三不知,不懂其意思,还要借助于翻译文字,那将是让人不可想象和难以接受的。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灿烂的中华文化因文言文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文言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文言文代代承接,精深的汉语汉文凭借文言文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