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古今异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范文1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词语解释
1.把握好文言文的重点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够充当句子成分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代词,实词的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实词也是构成句子主题的重点词汇。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实词的作用,学生只要学会把握句子中的实词,就能够推测出句子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和含义。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意义表达中实词的运用十分灵活,同一个实词在不同的句式和语言环境中能够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文言文实词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把握好实词在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和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例如,“国”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就十分灵活,且代表的意义会根据句式和语境有所变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指的是“国家,国家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中“国”的含义为诸侯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国”则特指国都或京城;“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中的国则泛指地区和地域;“等死,死国可乎。”中的“国”则指国事。只有掌握好文言文中实词的用法,才能正确理解不同句子的真正含义,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掌握典型虚词
所谓虚词是指不能构成句子成分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或叹词。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因二十个,这些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主要是组织语言单位,帮助表达情感。虚词在高中文言文中十分常见,这些虚词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文言文中也有不同的用法。例如“乎”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境中就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句中的乎是语气助词,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在《师说》中“生乎吾前,其问道也固先乎吾。”,此句中的“乎”被用作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同样要领着学生对虚词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能够牢牢的把握好虚词的不同用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高中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有很大区别,这些词用现代词语的解释方法进行解释是行不通的,这类词被称为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是高中文言文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进行古今异义词的教学时只有将该词放到句子和语境中,才能表达特殊的意义。对于这类词语的教学,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这类词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重点是记忆和积累。例如,《出师表》一文中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茅庐之中。”此文中的卑鄙古意是指出身卑微,而今意则指品行低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度道里会与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此文中的不过,现代是代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则是不超过的意思。在面对这些古今异义词时,学生很容易理解有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重点强调这些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其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让学生把握牢。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学习的典型句式
1.掌握典型句式
文言文中有几种典型的句子结构,灵活把握这些典型句式,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含义的把握。这些典型句式都是根据句式框架进行的,虽然会有一定变化,但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共性特征。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式一般都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掌握好这些句式,对学生理解和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益处。例如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用“……者,……也”表达判断;“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中利用“为……所……”表达被动;“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中利用“……非……”表达否定判断等。
2.了解一些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还会有一些固定句式,这些固定句式能够表达反问、感慨、选择等。例如在文言文中,常用“何……为!”“何……之有?”表达范围,利用“何其……”“一何……”表达感慨,利用“其……,其……也。”“与其……孰若……”表达选择等。这些固定句式在表达意思和结构上比较固定,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固定句式,就能够在遇到这些句式时把握好文章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理清文章条理。
3.培养语感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后练习
一、指导课前预习
叶圣陶曾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练习内容专注地自学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预习课文中的墓础知识。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练习一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第二题是辨析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辨析古今异义词、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等基础知识的训练题也很常见。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关注这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自己完成练习题,并通过练习题去学习、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必修二“一花一世界”《荷塘月色》的“活动体验”一,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示找出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的感情变化、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笔者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人点,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题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很快就背诵了文章,真可谓是一题多用。
二、纳为课堂教学内容
课后练习是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的,在指导教师语文确定教学内容上有导向性作用。结合课后练习解读文本,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方法,确定教学内容等方面就有了强有力的依据。
必修五“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的“问题探讨”,三道题分别从思想感情、作品内涵和语句含义的理解三个方面设题,通过不同形式和层次的题目,引导学生对人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探讨。由此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予以落实。
1.结合课后练习,可以确定以下几点为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括 “真的猛士”“庸人”和“学者文人”的特点。
(3)学会分析含义深刻的语句。
2.结合课后练习,根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基本过程。
(1)出示课题后,进行预习性检测提问:读了课文,你认为作者对刘和珍牺牲的感情是否矛盾?针对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探讨”一,让学生选择性回答,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同时,理解作者对烈士牺牲的悲哀和学者文人的愤怒,自然引入下一步教学环节。
(2)让学生找出写“真的猛士”“庸人”和“学者文人”的内容,通过对外貌和事件等内容的分析,明确人物形象特点从而揭示鲁迅对“庸人”的麻木和“学者文人”的的批判。
(3)根据“问题探讨”一二,进行含义深刻语句的分析,就是“问题探讨”三。这个环节可以结合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中“语句含义理解”这个考点进行教学。
作为每一位教师,我们要努力优化课堂结构,实践减负优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关键之一就是要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工作,紧扣文本,合理解读文本。认真研究课后练习,显然是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引导学生拓展延伸
学生的视野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要深广。但学生却不知从何处入手,甚至有的老师也不知从何处着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思考。高中语文教师可巧借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延伸学生思维。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具有此种作用的题目一般集中在每一专题后的“积累与应用”中。
课后练习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时节选的文章还建议学生阅读全文。沈从文的《边城(节选)》,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边城》全文。《边城》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作品,笔者敏锐地抓住这一练习题,鼓励学生阅读《边城》全文,去体会作者要在小说中表现的“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理解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课后练习可以延伸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有些内容无法直接在课文中体现出来,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又是非常重要的,于是编者就以课后练习的形式展现了出来。有时教材编者会在教材中设置比较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范文3
一、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心理,“怕”和“烦”是不少学生面对文言文时的心理特点,尤其是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局限于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将之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可以理解成: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不仅要认识到学生消极心理的存在,更应研究其积极心理,并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充分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主动建构的力量,来减弱甚至消除消极心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障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勤于整理,注重分类归纳
要善于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的活用。掌握虚词的用法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在句式方面需重点掌握我们经常遇到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置句中的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位置句。要整理并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中常用的一些词。还需整理和掌握表官职的、表人物个性的、表人物品德的、表科举考试的等。
三、精选习题,注重平时训练
在高一高二重点进行文言文的虽是课本教学,但也不能忽视平时的习题训练。教师一方面要善于精选一些独立的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翻译的题目,另一方面还可以定时从历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和各种材料中精心选取一些在难度上适合高一高二同学的套题进行训练。到了高三,就更需要教师去精心选择和组合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的、贴近高考试题的题目,定时强化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四、点拨学法,转变教法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09
高中语文是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在经历了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要求的提高,使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找不到正确学习高中语文阅读的方式,导致学生一看到语文阅读就愁眉苦脸。本文主要从平时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古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不同中,对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分析,下面就来详细的讲述一下。
一、从平时的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分析
(一)从老师的教学方面来说
一是老师要注重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的传授。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学生所做的语文阅读的文章是不同,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答题技巧,就可以应对不同的阅读题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平常的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只是重视对语文阅读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学习,导致学生遇到不同的阅读时,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答题时乱答一气,导致阅读的得分不高。例如,语文阅读中常有赏析句子的题目,赏析句子主要是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在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就首先从这两方面下手。文章的结构一个方面是看文章是否用了排比、顶真这样的手法,让句式显得十分整齐;第二个方面是看文章的句子是否长短错落有致。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考是否用了比喻、拟人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让句子显得更加生动。老师在教W生赏析句子的时候,把答题技巧交给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是高中语文老师要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恐惧心理。现在很多高中学生是谈阅读“色”变,学生从内心就抵触语文阅读,一到语文阅读课,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相反,在做阅读题时学生总是找不到答题的感觉,会导致会对阅读生出厌恶感,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能会下降。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说
一是学生要多做练习题,多总结做题经验。语文老师在阅读课上讲的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而具体的将老师讲的理论落实到题目上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学生通过做题可以将理论落实成实际的做题经验,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可以将老师讲的阅读知识渐渐的转化为自己的阅读技巧,语文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例如,语文阅读中对作者的写作主旨和写作意图的分析题目。高中语文老师会在课上给学生讲解这样的题目如何解答,并举一两个例子,让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印象。学生在课下就需要对这一类题目进行强化练习,将老师讲的技巧运用到答题中,在大量的练习中,总结一下自己的做题经验,在之后的练习和考试中,再回答这类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做好。
二是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生在实际的阅读学习时会遇到一些难题,遇到难题时要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老师和同学对具体阅读不懂点的讲解,学生可以及时的解决自己在阅读上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就会慢慢的积累语文阅读的经验,语文阅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二、从古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不同中分析
(一)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让学生阅读古文,对古文进行理解,然后再进行答题。古文阅读的重点是对一些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主要是古语与今语差别大的地方。古文的文章简洁,词语的意思多变,让拥有现代思维的高中学生来理解古文,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古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句子翻译,下面就从题型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是古文阅读中的选择题是对个别字词的理解,像是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虚词等的方面。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像是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倒装句等句子结构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历史之后,很多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学习古文的字词句时需要老师多给学生总结。例如,在学习古代词时。虽然有的词在古代的意思多,但是终究是有一定数量的,所以高中语文老师通过对一些词的总结,让学生记住,在答题中就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是古文阅读中对句子的翻译。古文阅读中的对古文句子的翻译是对古文阅读理解综合性的考察,对句子进行翻译时,一是要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变换的句子结构,二是要对个别字词进行理解,找到这个字在这个位置最合适的意思。学习古文句子翻译需要老师总结古文阅读的技巧和学生对进行练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对现代作者写的文章进行分析,相对于古文阅读来说,古文阅读只需要对古文的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现代文阅读不仅局限于对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还要对文章的主旨内涵进行理解,进一步挖掘文章中更深层次的东西。下面就具体进行分析。
一是现代文阅读中也有对文章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的题目,像是寻找文章的时间线、对文章的个别句子进行理解。学生只需在阅读时对文章的表面意思理解好,就可以顺利的做好题目。
二是现代文阅读中对文章深层次方面的理解,像是对一语双关句子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回答这类题目时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好文章表面意思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思考。针对这类问题,老师在教学时需要着重启发学生的对文章思考,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对文章进行思考。例如,语文老师在阅读课讲找文章主旨时,要启发学生去找关键的句子,像是每段的开头、结束段这样关键的位置。通过这些关键的句子再进一步去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图就会更加容易,阅读水平就会更快的提高。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言文考点在广东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的比例比较重,而且文言文教学还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精华的功能。然而,许多高中生对文言文缺乏学习兴趣,难以正确理解及掌握文言文知识,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低下的后果。那么,该如何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帮助高中生啃下这块“硬骨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密切联系历史史实,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所收入的文言文大部分是先秦散文与诸子散文。而这些文言文跟当时时代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可以说这些文言文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然而均基本跟当时历史史实相吻合,并且文言文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关联性很强,牵一能动十。比如,《阿房宫赋》《季氏将伐颛臾》《过秦论》《鸿门宴》等文言文作品跟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相吻合,一起构成了比较严密的前因后果的联系,假如高中语文教师仅是比较孤立地讲解课文中的内容,不重视跟当时历史史实相互联系起来,则会导致出现一些不良结果。这些不良结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难以激发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比较枯燥;第二、难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所存在的逻辑联系,进而影响到文言文作品的记忆效果;第三、难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文言文知识视野之深度及广度,文言文求知欲望很难得到激发。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多读些史书,多了解与掌握历史史实,在传授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细致生动地介绍清楚相关的历史知识,这样定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指导,引导学生准确背诵课文
诵读是理解高中文言文的基础。笔者所讲的诵读并不是引导学生随意地朗读文言文作品,而是要体会作品中的真实感情。对于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学生一时半会是不能准确理解与把握的,需要学生在对文言文作品具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领悟。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传授文言文作品过程中,先要让学生自己学习作品,即默读,在默读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初识作品的文意;接着是通过质疑与答疑,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从而深入、准确理解文言文作品中的句意。而诵读就是在完成上述几个步骤之后实施的。唯有如此,学生才可以准确地把握文言文作品作者的创作主旨及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真实情感,进而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作品的良好语感。诵读做到位则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文言文作品之语言感受力,进而收到功到自然成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背诵要努力忠实于文言文作品的原文,并力求准确诵读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
3.传授文言文字、词、句式应得法
在高中文言文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传授文言文字、词、句式比较死板,在课堂上上经常反复强调基本的语法现象,这样教条式的教法显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成效。其实,在高中文言文中文字的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的文言文字形与字音以外,要着重介绍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与“词类活用”等其他概念。
所谓通假字,即是借用音同或者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外个字;这是文言文作品中经常遇到的用字现象,高中语文教师不必要向学生引经据典地分析这些通假字的形成及由来,不过强调通假字这个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通假字即使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也是正确理解、读懂文言文作品所必备的基本能力。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约从离衡”中“衡”通“横”,“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对这些通假字进行列表归类,系统消化常见的通假字的基本用法。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判”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句式也是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
4.注重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
如何准确翻译文言文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文言文翻译技巧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第一,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即“信、达、雅”。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所谓“达”就是译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流畅。所谓“雅”就是泽文应该简明扼要、形象生动。第二,传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特征。第三,要教会学生认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这些技巧包含下面几个方面:一是留的技巧,即对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年号、官职名、人名、物名等,还有经常使用的浅易的成语、习惯语等,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和“席卷天下、门庭若市、气象万千”等,例句中的官职名和浅易惯用语不必翻译。二是补的技巧,即补充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以准确把握句意,如“(项伯)欲呼张良与(之)俱去”。三是换的技巧,即将古汉语直接换成现代汉语。比如,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的“孰”换成“谁”。“使六国各爱其人”中的“使”换成“如果”。四是调的技巧,即将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给予调整,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翻译时应调序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使之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相符合。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教学关键是要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应用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高中文言文不再成为学生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文言文的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范文6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 备考策略 诵读 实词虚词 文言句式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a)-0002-01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改以来,在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阅读仍然是训练的重点,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分值一直在20分左右,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和翻译题为主,仍注重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常用词语,理解词义,把握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规律,始终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在高考中做到得心应手。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文言文学习及备考策略。
1 注重诵读,培养语感
如今我们早已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和现代文相比,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养成好的诵读习惯,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诵读为核心,同时加强理解,经典篇目要熟读成诵。司马光说:“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由此可见诵读的益处。在平时学习中,在读准字音、准确停顿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仔细体会,辨明语义,从而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进而理清层次,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2 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文言文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积累。提高阅读水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并善于在阅读训练中熟练地运用。虽然《大纲》中只规定需要掌握150个文言实词,但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积累实词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古今异义: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积累一定量的古今异义词,以从容应考。2、一词多义: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并归纳整理其他常见义项,在阅读训练中,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3、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本来有一个基本固定的词类,只是在某个语言环境里,临时具备了另一个词的语法功能,但它们在意义上有密切的关系。常见的有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②名词活用作状语。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④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⑤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4、常见文言虚词。掌握虚词的用法是个难点。《大纲》规定要掌握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以”“而”“其”“之一乎”等虚词是多年来考察的重点。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较少,但使用的频率高,用法灵活,更难掌握,因此也是学习难点之一。由于虚词常常分属于几类词性,故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并结合课好归纳整理。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时,要把虚词放入文中,结合句义和前后词性去推测其意义和用法。同时可作一些文言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收集工作,还可以作一些分类摘编,制作一些文言知识卡片,将常见的文言虚词进行分类汇编。日积月累,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也会使文言文的阅读得心应手。
3 了解文言句式,把握翻译方法
文言文实词虚词考察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句子的翻译,在试卷中一般是10分,而这道题也常常是考生失分较多的地方。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以直译为主,尽量做到字字落实,还要要符合现代语法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常见的一些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和省略句式。1、判断句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句子,常常有字面标志,如“…者…也”翻译的时候可以翻译出判断动词“是”,如《游褒禅山记》中“令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可以翻译成:“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是慧褒的弟子在他的坟旁盖的屋舍。”2、被动句在前后句子关系上,有被动的意思,在翻译的时候要特别指出来,常见的标志有“于”“见”“见…于…”“为…所…”等,如《伶官传序》中“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可译为“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食物困扰”。3、倒装语句,调序。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句子的某一成分提前或后置了,翻译时要把它调整过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旬、介词结构后置旬、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如《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调整它的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即: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4、省略句中省略成分,补足。这主要针对文言文中的省略句而言。翻译时除对译外,还要补足省略的词语,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翻译时应补充为“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即:如果舍弃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5、专有名词,挪移。专有名词指文章中的人名、地名、国家名、官名等,这些词语不必翻译,直接挪移就成。6、注意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如“至莫夜月明”中“莫”通“暮”“晚上”的意思,做句子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特殊的文言现象。
做文言文翻译题时,把句子放入原文,借助上下文,揣摩文意,同时要注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和文言特殊句式,即抓住采分点。如2012年辽宁卷“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为有司所纠:被动句。纠:检举。亮:通“谅”,谅解。黜:贬斥。句意为:后来周颞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4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