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观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02-01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国家统一的历史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材一共出现四套,它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虽然四套教材在思路、体例和选材上各有千秋,但是在内容体系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归纳起来有:
第一,彻底打破传统的以两门通史为基本线索的通史体裁的大学教材压缩本的内容体系,而是以学习专题为新教材的基本单位,若干专题组建成一个学习模块,即成为一册历史教科书;第二,学习专题的选择与构建,是以适合高中学生认知的历史知识为学习内容,而这些学习内容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并为其进入更高级别学校和社会奠定基础。
然而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仍然还有很多历史教师按照原来教学大纲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把历史教材当做圣经、法典,照本宣科,完全就是教教材。要知道这种照本宣科式的历史教学是学生很不喜欢的。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来陈旧、落伍的教材观,要把新课程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之一,提倡“用”教科书“教”。那如何“用”教材来“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专题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对教材进行整合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专题”的内容体系,似乎完全没有了原来通史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其实不然。时序性和整体性是有条件的:通史式教学以人类历史发展时间和全部重要历史内容作为时间排列和考察对象的条件与范围,而专题式教学是以某一空间历史发展的某一领域作为时间排序的条件和考察的范围。两者的区别在于不同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分类方法。而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专题知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可以对其进行整合。如黄牧航老师对岳麓版教材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进行了以下的整合: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第二课时:学生自学“英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第三课时:师生共同探究“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
第四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模式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五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三种政治发展模式对世界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经过这种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过后,不仅弱化、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关键是更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以教材历史知识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
历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资源,总因为篇幅有限而只能突出主干,而其它“枝叶”就只能省去了。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只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就能把现在专题式的教材内容搞明白,所以教师要以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内容为基础,结合其它资料来拓展、充实教学内容,讲述历史,启迪学生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比如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阐释了从夏、商、周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而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展示了一系列简明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很困难和枯燥,所以历史教师得根据历史教材所阐述的内容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而这一单元的内容特别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君主专制的加强由很多历史人物故事构成的。
三、有效利用教材,落实“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所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范文2
这一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是国际学校高中部的最后一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比以往都差,所以在高一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让大多数同学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产生对历史的兴趣,将来以历史会考合格为目标。在高二时,主要是夯实书本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侧重于客观选择题,对主观材料题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辅。2015届学生从高一到高二在期末统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排名。正因为统考成绩还不错,对“重选择题,轻材料题”存在的隐患性忽视了,放松了对主观题的训练,导致我的学生在主观题上的解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高三时远远落后了。
到了高三,由于试卷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弊端开始显现,在9月大市的统考中高三(1)班的主观材料题得分很低,在昆山排名最后。面对这种情况,我从学生的角度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同时开始进行自我反思,综合两者得出问题主要表现为:①高一高二指导思想有偏差,作业偏重于选择题,轻主观材料题,平时主观材料题做的偏少。②上课一讲到底,满堂灌,给学生看书、思考、做题时间太少,学生希望我留出一部分课堂时间给学生。③上课包办的太多,从原因,过程,结果老师大包大揽,没有给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思考问题的机会。④教学思想没有与时俱进,还是停留在高二教学思维上,总认为我的学生基础差,依然注重基础而忽视能力培养。
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要开始改变和进行战略调整了,首先确定下一阶段宗旨:第一、加强材料解析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同时不放弃基础知识。第二、在民办学校,语数外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特殊的校情,决定了我的阵地就在课堂,所以下一阶段重视课堂,给学生课堂时间。有了明确的目标,接下来采取措施,具体做法如下:①在选题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题目。现在我每天要从题海中选题,自己先做一遍,再从中挑选适合我学生的题目。②加强材料题的答题方法、解题能力的指导,同时结合学生的作业,告诉学生怎么回答和区分这类问法。③根据高考考点编好详细的教案学案,这样节省出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既巩固基础知识,还留出了部分时间还给学生。④以前是满堂灌,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看书、思考和提问。⑤以前讲试卷一讲到底,给学生讲的时间太少,现在改变思路,留出一部分时间鼓励学生来讲题目,倾听学生的思路,从中及时发现问题。
第二阶段的教学战略调整:由于高中历史存在人民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为了给我的学生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下一阶段要做的是:第一、找出两个版本共同的描述重点记忆。重点记忆两个版本共有描述,既可以突出重点,还可以节省时间。第二、对于两个版本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大胆减掉。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留出了时间给学生。第三,对于两个版本略有区别地方大胆的借鉴。例如必修一“选官制度的演变”这一子目中,我既给学生看了纪录片《科举》,又借用人民版内容“世官制”这一知识点,大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事实证明在以后的做题中大有帮助。又如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人教版提到“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只有文字没有直观图片,学生做到这类题目时不能理解和明白,而人教版正好有图片,所以我就把人教版的图片给学生加深了学生对“水排”的印象。
教学战略的调整还包括充分利用影像资料的教学,高三历史内容比较枯燥,为调动我们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为了让历史鲜活起来、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过来,同时为了强化上课所学的历史知识,我还运用了“纪录片外交”,给学生看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是真实历史的再现,目的性强,不但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无限精彩,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可以有效地解决历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例如在上必修一“资本主义代议制”和必修二“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时选择很有名的《大国崛起》系列,里面涉及到大量的书本知识,对于我们的学生帮助很大,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的兴趣。看过的人也许会发现近年的大量材料题涉及到大国崛起里面所讲的内容,所以看影像资料对教学还是有一定帮助的。讲“”“”“”时可以看《百年中国》。近年CCTV9记录频道有部纪录片《科举》,讲的是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的演变”,我在上“选官制的演变”时就大量参考了里面的内容,上完课后又让学生看了这部纪录片,让学生边看边做笔记,通过看纪录片,学生强化了书本知识。实践证明对于我们这类民办普通高中学生,利用录像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一定的助学效果。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范文3
1 重视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学科素养的培养
我们的历史教学,除了要求学生具备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让学生具备应有的学科素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通过一定的试题进行量化的考查,譬如高考本来就是对学生理解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体现,但我们认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决不仅仅限于此种能力的培养,其他潜在的学科素养,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既容易被忽略,还不容易被发现。
笔者在网上看到,国内某所高中在2011年秋季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为了标新立异,居然有几个学生化妆成日本士兵的模样,带着刺刀驱赶前面的几名学生,更令人气愤的是,其他坐在观众席上的学生一个个高声喝彩,兴味盎然,令人义愤填膺。2011年12月,由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历史大片《金陵十三钗》,看得人泪流满面,在新的龙年来临之际,让国人获得了一次普遍的爱国主义洗礼。然而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民族的屈辱史表现得如此麻木,虽然上述所描述的一幕或许真的是个别的,但还是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强化情感价值观的功能体现,这也是新课改下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到底应如何去较强爱国主义这一学科素养的培养呢?其实也不是要求刻意去为之,只要我们在上课时在适当的机会予以强化,效果就会相当明显。民素质的下降,我们不能再办没有灵魂的教育了。在历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贯彻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的神圣职责。
2 重视“熟悉概念”的教学
学习历史当然要重视概念。但我想说的是要重视那些极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概念,因为他“它”太容易被忽视,以至于我们都不没有去关注它,直到高考考倒了我们一大批学生甚者大学的教授。
在高一历史西方政治制度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忽略但又不太容易弄懂的一个概念“代议制”。当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历史一》有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岳麓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四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各版教材对代议制的概念问题处理方式不同。当前的学术界也没有对该概念给与一个统一而又明确的认识,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理解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利用教材,补充相关材料,说明什么是代议制。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重视概念的教学,尤其是重视那些看起来很熟悉,却又不是很清楚的概念的教学,在高中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之所以要突出概念的学习,是因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把主题聚焦到一两个核心概念上,就会显得主题不突出,学生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只关注历史事实让学生死记硬背,就很难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更难以顾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升华。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一个个重要的概念理解透彻,把握准确,把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思维能力联系起来,与新课程高考命题导向的要求不谋而合,必然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实质性的帮助。
3 注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的互补学习的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生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历史观。而正确的历史观的形成又有赖于历史教材表述的科学和客观,而有很多时候历史教科书在文字表述上有欠缺,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增补和订正。一个非常性质有效的途径就是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细节内容来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直观理解。这样既未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培养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3页)
“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新的冲击和挑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实践证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范文4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当下,需要高中历史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历史人文素养的塑造,但是人们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却存在极大的质疑,就其能否顺利的完成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任务存在担忧。本文以高中历史学科的特征,在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对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有效教学
前言
目前,随着高中新课标的全面推广,以提升高中学生人文历史素养为课题的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正在如荼如火的进行着。为了使高中历史的新课标的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此才能充分挖掘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益。
1.文史声情并茂
在以前传统的历史教学当中,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能够获得理想的分数而展开的课程的教育,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向全国氛围内的普及及推广,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提出了学生人文综合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的“你主要负责讲,我主要负责听;你积极的灌输,我被动的接受;你布置课堂学习任务,我盲目的进行课程练习”,“满堂灌”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历史,已经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果还采取类似的课程教学方式,高中历史的教学就会呈现极其的低效率的状态,难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摆脱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历史知识点的枯燥学习以及记忆,非常有必要结合文科知识学习的特色,重新的赋予历史识记知识点的活力。文科学生对于诗词歌赋比较敏感且他们通常的特质就是有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因此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采用文学与历史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为了能够使学生走进古代历史,深刻的了解历史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课程开始之前,对涉及到课堂历史教学内容的文史资料进行搜集,并甄选出最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典故以及诗词歌赋,以此教师的文化综合素养可以在学生心中,尤其是文科学生的心目中,留下非常深刻影响。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课当中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的课堂学习的时候,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典故加诗词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为了使学生长期处于对于历史课堂的兴奋状态,需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故事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的切入。某年,李世民也就是我国隋唐史上著名的太宗皇帝。他为了巩固国家的边防,需要对农民大肆的进行徭役以及兵役的征缴,为此他了一则圣旨,只要身体健康,就必须参加兵役。但是诏书却没有能够昭告天下,被著名的谏言大臣魏征为扣下,拒不发报。李世民为此龙颜大怒,想你个小小的芝麻官为何敢武逆朕的旨意,魏征面对太宗皇帝的质问不卑不亢的说道:“我听老人说过,如果把湖里的水抽干抽完就可以捕获整个湖里面所有的鱼,但是只满足了当下的需求,明年面对没有湖水的湖,就再也难以获得鱼了;如果为了取暖,而要把整片的森林砍伐掉,虽然在当下可以获得温暖,但是明年冬天面对一片荒芜,就再也难以获得柴火了;如果要把身体健康的未成年全部拉来正兵役,国家的根基就会产生动摇,以后外辱来犯,再去哪里征缴兵役呢?”李世民思索许久,感觉魏征卿家所言甚是合理,即刻便重新草拟诏书。然后再辅以诗词进行概括总结。“从谏如流宏德政,贞观盛世万方恭。水舟警喻儿孙戒,千古明君唐太宗。”最后提出“唐太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由此导入新课。
2.科学处理教材
教材内容受制于编写体制的限制,难以就历史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安排,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科学的处理教材,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都是照本宣科,例如对于《》的课堂教学一般就其课本的内容进行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结果、启示以此类推的进行课堂的讲解,全方位地毯式的扫描应试的考察点。当然,有的教师为了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在课堂的知识点全部轰炸完毕之后,也会就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我们分析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有以下的特点:以应试历史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师生互动会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影响,教学的历史课堂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学生却难以有效的吸收。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涉及到的这段历史做成Powerpoint,把该课程的历史课堂搬进多媒体教室进行,以此可以摆脱枯燥的历史课本,使历史课堂变得非常得生动活泼,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富有效率。整个PPT的框架可以分为五大主题,分别为“台湾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的发对割让台湾的斗争”、“中国的耻辱”、“”“”然后根据这些主题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为了使整个的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学生处于思考的学习状态,磨练他们的历史逻辑思维,还可以采用倒叙的教学技法进行课堂的教学。
3.关注社会生活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的内容就是教育资源的来源。历史是过去的生活,生活是现在的历史,由此可知历史的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用生活的理念来促进高中历史的有效教学。教师要善于借助社会热点以及学生的亲身的经历,使之融入到历史的课堂教学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到自我与社会、历史与现实。关注社会生活是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关心社会热点,剖析生活现象。学生对于节假日放假的问题极为敏感,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无疑是将9月3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这还不够为了方便大家的娱乐生活,更是将放假的时间调整为3天。以此可以通过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国人民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或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使学生在休假的同时能够对和平世界的珍惜以及对随时可能发生战争的警惕。通过这样的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日问题,提出“和平需要珍惜,历史应当铭记,尽可能避免世界第三次战争的爆发”的呐喊。从而实现以关注社会生活为话题,使学生切实的以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去剖析曾经过往的历史,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兴趣,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大培.有效教学原则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06)
[2]赵波.对高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和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程卫星.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3(03)
[4]孙占文.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4期)
[5]朱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一、围绕纲要信号完成教学
纲要信号作为结构图的核心,一个知识点即可作为一个纲要信号,这些信号根据一定规律有目的地M合起来,即完成一张知识结构图。这张图即成为教学活动推进的线索,也可作为学生课后梳理知识点的复习提纲。可以说,结构图是师生教学共用的图表。结构图的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罗织“纲要信号”图。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运用“索象于图”的教学理念,便于师生双方梳理知识点,而结构图正是“索象于图”中的“图”。要画好这张图,首先要从教师开始,在备课阶段就罗织好“纲要信号”,为教学中运用“文图对照”提前做好准备。以人教版教材中《古代商业的发展》为例,商业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出现了不同的商业组织,可以时间为轴,罗列出不同朝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提前罗织好“纲要信号”图,以便在教学中边展示、边教学,立体地呈现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脉络,使学生理解起来思路清晰。
2.图文对照,构建知识网。
罗织好“纲要信号”图的同时,也将教学知识点一一呈现出来。尤其在教学之初,展示这张图,可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有个总体的感官印象,在脑海中形成总体概况。无论学生是先阅读再结合结构图探究,还是先看结构图再在教材中阅读相关教学内容,都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增强。
3.图表消化,复习巩固。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历史知识也不例外,特别是在知识点较多、教学内容枯燥的课程中,反复探究是理解记忆的最佳途径。在《古代商业的发展》中,教师所罗列的“纲要信号”图不仅根据商业发展的时代分出了层次,更针对每个时代的商业特点进行了总结,包括形成原因、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影响。运用结构图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了古代商业发展的整体脉络,使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知识有了深入浅出的理解,同时在消化图表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记忆的循序渐进。
4.再现图表,辅助记忆。
结构图作为辅助记忆的重要工具,在历史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知识转化的前提是消化记忆,图表的运用即在于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记忆。
5.蕴含问题,启发思考。
结构图的作用不仅限于梳理知识和辅助记忆两项功能,还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常用的方法是在图表中设计一些缺项,启发学生探究思考、补齐缺项;另一种方法是根据结构图罗列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结合图表内容来回答。
二、运用结构图教学的反思
尽管结构图在教学中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由繁入简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有助于巩固知识体系,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整体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立体,但教学中运用结构图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知识结构;兴趣;边听边思考;回忆;科学
学习连接着教师、教材和学生三大要素,如何从教师的角度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并教会学生怎么学习,至关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真正确立了,学习的主要方法也就掌握了。下面我从教学过程的三大环节来探讨一下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第一个环节:课前预习阶段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听课之前,一定要先把教材内容浏览一遍,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一册书由几单元构成?每一单元是由哪几部分知识组成的、各部分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每一课的知识有哪些要点?要学会分析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属于了解就行了。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的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两者在教材、学习方法和考察方向方面也不同,差别很大。教师在第一堂课上要对学生明确提出要求,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历史就有针对性、目标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学得稀里糊涂。
首先,在学期开始讲授新课之前,务必教给学生历史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其次,在进行每单元教学之前,务必教给学生单元的基本知识结构,特别是单元引言。最后,在进行每一课教学之前,务必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围绕历史的每一课的标题和框来抓中心、划段落,归纳提纲和要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课堂学习阶段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法,学生不仅能够学得快乐,而且对于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也有一定的帮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导入时富有吸引力、感召力,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介绍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学生先介绍自己家中有哪些瓷器,有哪些特征,导入新课……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的情境中来。
有些代课教师应该先帮助学生理清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现象的本质概括,是历史思维的基础和起点。理解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认知结构的基础。那么作为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教师清理出的每一课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线索,尤其注意每一课的开始和结尾两部分知识。每一课的开始基本上是复习和提问阶段,概括了前一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导入这节课的历史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环节作用。而结尾部分,是教学活动中对这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形成归纳思维、解决问题的阶段。
第二,注意教师的板书结构。通过板书结构,可以逐渐把知识点分散出去,又能把一节课的内容聚拢起来,而不会显得没有条理。一定要记在历史笔记本上,以后复习的时候有章可循,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第三,上课边听边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听课的过程中,边听边思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听课方法。
第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经过我的观察,凡是发言积极踊跃的学生,学习进步得特别快、成绩都很好。
第五,听课过程中,对于一些疑难问题,不要马上打断教师讲课,可以先记下来,等到下课的时候再思考或再请教同学、教师。这样做,一是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和进度,也不会由于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学习时间,同时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第三个环节:复习和解题阶段
课后复习是上课学习的继续。没有哪个人单靠课堂学习就能完全掌握知识,做作业不查书就顺利完成的。
在复习时,尽量选择与新课关系最密切的内容来复习。看看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牢,哪些地方有缺漏。做到课课清,章章清。采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或用文字概括,或用表格,或用图解等形式,做到全面复习加工,使知识更有系统。首先尝试回忆,其次要巧记,不要死记硬背。
在勤奋的前提下,进一步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不但可以减轻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应当懂得“并非勤奋者都能获取科学的明珠,这里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实践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人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带来的是事半功倍;而拙劣的学习方法,能阻碍才能的发展,越学越僵化,带来的是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吴昌飞.浅谈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及讲授技巧.科技创新导报,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