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

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隐患;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72-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手术室作为医疗单位的重要场所,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抢救以及手术治疗,存在变化较快、要求较高及流动性状况明显等特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良好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手术室护理工作发展的主要目标。

1 手术室护理隐患

1.1人员因素:随卫生改革加深和经济意志加强,各医疗机构引导竞争体制,管理层为节省人力成本,加强经济效益,尽量压缩医务人员编制,护士人数远不能达到卫生部编制要求,护士加班,超负荷工作,易产生身心疲惫。

1.2技术因素:手术室护理工作繁杂程度大、技术需要高的项目日益增加,倘若护士业务知识匮乏或经验不够,医护交流不足,和医生协作差,则存在隐患。新展开的手术或手术中需要重新改变手术方案,护士不熟练手术过程和医生个人习惯,手术协作忙乱,易出现器械清点差错。

1.3药物因素:在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种类多且需要及时。特别是体外循环和器官移植手术,病人输液途径多,护士缺少药品知识,加上不熟悉病人病情,易出现用药差错,产生不安全元素。

1.4管理因素:原本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很难适应现代手术室管理。品质监管体制是护理安全监管重点,管理体制不完善、品质监控不够均会产生护理不安全主要因素。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人员配置,提高人员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按护士的不同层次,分别定期进行学习,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2]。按资历安排外出进修、学习,加强专业技能。在工作安排上,尽量做到工作时间、手术大小、手术类型安排“三合理”,保证最高的工作效率。

2.2 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减少院内感染 根据手术室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制订出相应的制度,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护理技术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规范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贯穿于护理操作实践中,确保诊疗的安全性,还要在护理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加强工作责任心,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服务理念,也是杜绝差错事故的重要内容[3]。建立和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限制区与非限制区、无菌区与有菌区有明确标识,术中严格控制手术室内参观人员数量,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器械护士不在手术结束前交接,巡回护士不在手术用物点清前交接,值班护士需在清点完科室日常物品后交接班。

2.3 严格核查制度,预防差错事件 为了杜绝开错刀事件发生, 护理上我们严格执行“五查”、“十二对”,接患者时查病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再次查对;“十二对”:在接患者前、入手术室后、麻醉前以及切皮前查对患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中用物、器械情况以及手术用物是否齐全,对于老年患者、小儿以及昏迷不能合作患者查对腕带,查对时由麻醉医师牵头,手术主刀医师和护士共同参与。

2.4 密切观察患者,严防意外发生 对于小儿以及急腹症、醉酒不合作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需有专人看护,切忌使患者独处,并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有效利用约束带,在接送患者过程中护士要把推车的护栏拉上,对于欠合作患者,合理使用约束装置。

2.5 规范术中物品,确保前后一致手术过程要严格备查,术中尽量不更换器械护士,术中添加物品由巡回护士亲自送交,纱布器械掉地及时拣起,零散物品应放入固定器内,尽量使用可以显形敷料、带线棉片,手术切皮前,常规清理手术间[4]。

2.6 严格标本管理,切忌随意丢弃 患者活体组织病理是患者诊断的“金标准”,切忌将患者标本随意丢弃,混淆患者术后诊断,作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一项重要内容。术中器械护士需妥善管理好标本,做好标记,术毕交由手术医师处理,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后注意核实后将患者基本信息标记于标本袋上,统一准确存放,由专人送检,并与病理科验收者双签名验收。

2.7 摆好手术,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摆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利于手术医师操作和麻醉安全,在为患者摆放时注意患者舒适,严防压疮发生,在长时间手术时,每隔30~60 min 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术后过床时注意保护患者颈部,需有三人同时将患者平移过床,还要注意轻抬轻放,因此时患者如遇麻醉状态,容易引起循环呼吸较大的波动。电刀电极板贴放注意选择合适部位,预防电灼伤发生。

2.8 完善护理记录,减少医疗纠纷 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填手术护理记录单,写患者的相关情况:一般情况、入室时间、手术、手术方式、麻醉者及方式、术中输血输液、皮肤及药物过敏情况、使用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标本名称、物品数目等并签名[5]。并且书写规范,不能涂改,遇危重症患者需要抢救时,尽可能安排两人或以上人员巡回,其中一人主要负责完善相关记录单,如实反映整个抢救过程及护理方面的操作。

3 讨论

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控制原则,强化每一位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责任状态,重视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为患者实现最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服务,预见性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实现和谐医护关系,促进医疗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 向华居,刘爱知,谭仁琼.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重庆医学,2008,37(7):17-22.

[3] 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9.

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2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方法:观察我院手术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点,参考相关文献,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有,术前患者意外坠床、物品遗漏等,术中物品准备不齐致慌乱、核对不清致治疗有误、患者等因素造成的意外损伤、感染,术后有患者意外坠床、标本丢失等。结果:健全手术室管理流程,提升人员素质,规范用品管理,加强责任制,落实执行的各个环节。结论:加强手术室管理,不仅要做到制度完善,执行严格,还要加强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专业技能与素质,加强每项工作记录管理,做到流程顺畅,责任到人。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隐患;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实施手术,进行治疗与检查、诊断,同时也是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患者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因此存在一定护理隐患,严重的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几年,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方式的开展,使手术及手术室护理意外与风险也随之增加,我院结合护理工作实际,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我院手术室的护理隐患,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护理隐患分析

1.1 常见护理隐患

1.1.1术前护理隐患

术前的护理隐患常表现在对于儿童、老年人及昏迷患者,易接错或放错手术间引起严重后果;在护送过程中,易发生引流管脱落;如果因未加床栏约束,烦躁不安的患者易坠床、摔伤、碰伤等,加重患者病情;指引患者行X线片、CT片检查时易造成患者物品遗漏;进入手术室后在过床的过程中,由于手术床较狭窄,易造成患者移动时掉床的危险;全麻患者摆放手术时,因无法表达而造成牵引进某些部位受压,引起该部位不适甚至功能障碍。

1.1.2术中护理隐患

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在术前及关闭体腔前后如手术物品清点有误,加之术中添加记录不及时,交接班不规范,易导致患者体内存留手术用异物;术前如器械准备不全,或对手术可能发生的情况而预估不足,造成术中需用时临时准备;患者随身携带物品,如金属物品易造成烧灼伤,患者如皮肤接触到电刀涉及范围也会造成烧灼伤;患者摆放不当易引起压疮;术中应用抗生素或其他药品,如核准不准,静脉输血输液核对不严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手术室内参观人员数量多,或消毒隔离、无菌措施执行不严易造成患者感染。

1.1.3术后护理隐患

术中患者标本保管不当发生丢失,甚至混淆,造成医师对症治疗方案错误;医用垃圾处理不当;术后患者过床时坠床、摔伤、引流管脱落等。

1.2其他隐患

手术室管理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护理记录填写及交接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够,尤其是应急能力有待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较弱;手术室环境问题,如隔音问题,手术室内噪声易引起患者的恐惧感,引起不良心理反应,影响病情恢复。

2 预防措施分析

2.1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并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如安全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组织护士学习相关制度,并加强考核,制度制定后不仅有据可依,且要做到贯彻落实,不能让制度锁进抽屉,成为空谈。

加强护理执行环节的细化与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加入考核与责任制,做到发生问题一追到底,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减少护理事故出现。建立与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在限制区、非限制区,无菌区、有菌区等有明确标识,严格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参观人员数量,防止患者感染;护理人员交接时有明确的护理记录及清点记录,每次手术结束后,需有明确的器械使用与使用记录,晚值班护士器械清点完毕方可交接班,出现遗漏要追究到个人。

加强核查管理,仔细查对患者病室、床号、姓名、性别等相关信息,防止出现“开错刀”事件,核对后要有负责的护理人员签字确认。对于老年患者、幼儿、昏迷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要随时与医师、麻醉师等进行沟通,确认患者信息及治疗方案,确认患者病情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严格标本管理制度,切忌将患者标本随意丢弃,混淆术后诊断。术后器械护士要妥善保管标本,做好标记,交由医师处理。标本放入标本袋中后核实患者基本信息,并记录在标本袋上,统一存放,由专人送检。送检及收检人员均签字确认。

2.2 加强人员配置,提高护士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根据护理工作内容及特点,每年安排不同护理培训,除常规护理手法加强训练外,还增加新知识学习、新思想教育等,新仪器的使用与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新思想教育则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服务意识;培训过程中加强考核制度,使知识后能够有效运用到工作中,提升护理质量;为优秀的护理人员提供外出培训、学习、考察的机会,鼓励护士自我学习与自主参加资质进修等学习、培训。在人员配置方面,尽量选择学历较高、业务素质较强,综合评价较好的人员,以加强手术护理人员的队伍素质。

2.3 严格落实执行的每个环节,防止意外发生

在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如小儿、急腹症、醉酒不合作等情况的患者,当患者有烦躁不安等表现,发现有可能发生摔伤、碰伤等情况要及时加以纠正,必要时应使用约束装置,以防出现意外。

观察患者术中摆放是否合理,摆放患者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用力拉扯患者肢体,导致损伤,尤其是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老人、小儿等类型患者,防止加重患者病情。在此我院每年新护士入职时均进行此项培训,以提高护理水平。

2.4规范术中物品,保持物品一致

术前仔细检查患者手术应准备物品清单,防止出现遗漏,手术时出现慌乱状态;必要时可做好手术用品记录,及使用情况,术后仔细清点手术物品是否准确。手术时尽量不要更换器械护士,尤其是小件添加物品,要由巡回护士亲自送交。掉落物品要及时拣起,零散物品要放入固定器内。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与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安全问题成为患者就医的重要标准,并影响医院声誉,尤其是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更是医院整体护理管理的重点。加强手术室管理,不仅要做到制度完善,执行严格,还要加强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专业技能与素质,加强每项工作记录管理,做到流程顺畅,责任到人,防止医疗纠纷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49.

[2]任雪英.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现代护理.2011.8(4):97-98.

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探讨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护理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护理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服务缺陷的反应,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手术室是医院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科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紧张繁忙,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给患者带来严重损害甚至危害生命。因此,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1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1.1常见不良事件 手术器械遗留到辅料中夹带到清洗中心;术中器械清点不清而延长关腹时间;器械准备不全而延长了手术时间;术前未检查器械设备性能,造成使用时发生故障,贵重器械仪器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坏。

1.2少见不良事件 使用高频电刀时因护士配合有误而造成电灼伤;病理标本管理不当或丢失;手术放置不当引起患者神经损伤;术中用药错误,药物浓度、剂量不准确,输错血;手术用物遗留体腔;接错患者,开错手术。

2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

2.1.1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手术室是集抢救、治疗、诊断于一体的场所,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急诊、重症或是被麻醉而失去表达能力的患者,手术室中仪器、器械多,手术有关物品多,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易因忙乱而发生事故。因此必须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让护士在做每件工作时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为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指定出工作流程、操作要点,并粘贴上墙,便于人员流动时,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流程,一丝不苟的进行各项操作,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护理。

2.1.2每个月召开安全讨论会,共同排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已发生的不良安全事件,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尽量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2.1.3加强学习培训 至少业务学习2次/月,学习内容如复杂手术配合、重危患者抢救、新仪器的讲解及掌握要点等。同时采用护士长早会提问,设护士工作质量登记本,每日记录,月底统计,要求新护士认真做好工作笔记,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手术配合工作,护士长不定时抽查,评定成绩与年底考核挂钩。

2.1.3排班时遵循优化组合、能级对应的原则 将业务水平、健康状况、年龄、学历不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护理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结构达到最优化,提高护理安全及整体效率。

2.2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教育和技能培训

2.2.1加强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护士工作崇高而重要,必须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大的事故往往是因"小差错"而引起的。作为1名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在工作中养成很好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2.2.2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种制度及操作规程 各种制度和操作流程是患者手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安全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各种技能、仪器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安全。

2.2.3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故,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2.4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了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如不加强学习,往往会发生仪器操作不当,与手术医生配合不协调而影响手术的质量,因此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各种新的医疗设备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并能排除简单的故障,对新购进的医疗设备仪器,要求供应商对全科护理人员集中规范讲解,包括安装、 使用、注意事项、保养方法、小故障的应对等。对每一台仪器挂操作规程,定期对仪器进行维修、保养、登记,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作为1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务必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崇高的责任感,增强防范意识,保证护理安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筱军,张水红,陈静宜.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的探讨[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5(108):5418.

[2]薛焕芬,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05).

[3]杨琦运,刘美斯.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护措施.全科护理,2012,10(4):931-932.

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 差错;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22-02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为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点,关系到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治疗及治疗效果。手术室护理工作由于节奏快、任务重、工作繁琐,存在诸多易导致护理差错的问题。本研究总结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差错常见问题

1.1 制度不完善

手术室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护理人员很难适应现代化手段室管理的发展。新《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医护人员在手术内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导致的患者出现意外伤,对手术质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1.2 医护人员自身在手术室护理中差错原因的分析

医护人员的责任重大,加上医疗任务较忙,存在着过度劳累、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因素。有时,长时间的工作,会使医护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压抑,精神疲惫等状况,导致在工作中出现护理方面的差错,影响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1.3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的常见问题

(1)患者送错手术间,术前未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导致接错患者送错手术间;(2)术中安置不当、约束带过紧、衬垫不当等都会造成患者出现神经压迫、呼吸及循环系统不良;(3)术中由于未试机,出现仪器设备出现短路,临时故障等都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4)使用不当导致缝针弹出;(5)药品的标识不清楚导致护理人员在用药、输血输液中出现误用;(6)手术时,医护人员在多台手术中,责任心不强时,造成标本未及时送检或弄丢弄错等[1]。

1.4 手术室护理技术更新导致的差错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传统的技术被新技术所淘汰,手术中常常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后,使其平时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对医护人员要求更高,因此也造成了医疗器械更新快,护理人员不能适应,造成了手术护理中的出现的差错。

1.5 手术室内环境因素

在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常会受到吸引器、麻醉机等仪器出现的噪声、消毒剂麻醉气体的排放,电凝刀的烟雾等因素干扰,引起护理人员出现疲倦、头晕等症状,造成应变力、记忆力、理解力的低下,导致护理差错。

2 手术室内护理差错的预防措施

2.1 强化管理

建立标准、完善的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对工作的流程,进行严格的操作,保证手术室内工作有序正常的进行。(1)制定工作质量的考核内容,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医护人员能够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专业技能知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2)医护人员要加强护理安全培训,并了解其重要性,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处理好与患者权益的相关的问题,提高证据意识。(3)护理人员要与手术医师交流,培养与手术医师的默契度,并监督手术医师使用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在无菌下顺利进行[2]。

2.2 护理人员的调配工作

护理人员要具备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动作灵活、思维敏捷等基本素质。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为避免医护人员由于长时间的工作造成的紧张压力等,可以加派工作人手,采用弹性制的排班。让医护人员能充分休息,防止精神状态不佳所引起的手术失误[3]。

2.3 预防手术出现的差错

(1)护理人员术前要核实手术通知单、患者的病历等,详细核对患者的资料,确认无误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内,交由手术室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核实,方才进行手术。(2)在接送患者进出手术室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出现碰伤、擦伤等,在移动或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快平稳,并要人帮助扶助车身。手术中的摆放,根据手术要求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摆放正确的。并注意患者手术时是否呼吸正常,避免压迫神经,避免约束太紧或太松引起的不适。(3)加强手术前的安全工作的检查,详细记录各种手术中使用的物品及器械,特别是术中增加的物品。检查仪器能否正常运行,检查各个连接口是否擦紧、检查插座是否脱落等,保证在手术中,各项仪器的都能正常运行。(4)注意用血安全,取血与输血时,严格按照输血查对制度。输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详细做好输血的记录,包括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马上进行处理。(5)采集的标本是提供患者诊断疾病的依据,手术台上切下的标本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并附上患者的姓名、年龄等一般资料,防止出现混乱。送检要及时,并有专人负责接收后签字等[4]。

2.4 新技术的学习

护理人员要提高专业素质才能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特别是新开展的手术。对手术的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讨论、交流、总结。让护理人员对新开展手术过程、手术使用仪器等方面有个很好的学习。更好的配合医师做好医护工作。

2.5 环境因素的改善

室内的环境可以通手术室环境的布置进行调节,可以在墙面采用冷色,摆放的器皿采用流线型,可以在室内隐蔽位置,放置各种仪器。防止因室内环境简单严肃造成患者紧张的情绪与医护人员疲劳的心理。要禁止医护人员进行接打电话,使用无线通讯等;对手术室内的各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理。对于机器轰鸣声较大的仪器除检修外,还要适当添加剂,减小噪声。

综上所述,针对本院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后,可减少手术护理差错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孟明霞.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疗,2011,23(28):22-23.

[2]牛铁铮,金善玉,薛丹.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255-256.

[3]黎娟.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64-265.

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手术室;艾滋病;自我防护;措施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指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1]。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还在极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属于一种恶性疾病。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常见的传统途径有、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以及血液及血制品传播。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手术室的运行效率和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的职业性损伤发生几率,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性,笔者结合大量医学文献与自己的医学知识,对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自我防护意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临床资料

根据文献《广东医学》2007年6期,作者刘宁湘指出艾滋病并多发骨质破坏及病理性骨折,建议在有些情况下骨折病人有必要检测有无感染艾滋病。在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中,高琪指出,必须在取得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将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活动的主要参考资料。在该文献中,艾滋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5.2±5.7)岁;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至2年之间不等。患者在接受入院治疗后,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查、以及淋巴结活检、便检以及消化道X线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等以便充分掌握患者的实际身体健康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乙肝、抗艾滋病抗体(AIDS)检测、丙肝以及梅毒等试验。由于患者常伴有骨折,文献建议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复位,采用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方式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固定[2]。

2、防护措施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疏导和心理准备

艾滋病患者由于病情长久、久治不愈,不仅对患者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造成损害和影响,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现艾滋病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而精神问题又加重艾滋病患者的病情,从而使患者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关注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规范化的操作、优雅的举止、良好的语言修养,帮助艾滋病患者消除对手术治疗产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主动地配合主治医生的相关治疗。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摆正心态,以积极的、良好的状态面对艾滋病患者,以诚恳、严谨的态度配合主治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步骤都进行护理操作,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与自己的皮肤黏膜发生接触;坚持无菌操作,降低因感染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现象出现。

2.1.2、手术人员准备

由于艾滋病手术治疗的特殊性,参加手术治疗的医护人员需要在术前对自身的着装进行整理,不得佩戴饰物和戒指;女性医护人员需要将长发束起;保持指甲的整洁性和长度的适宜性,避免由于手部佩戴的饰物或者指甲过长刮伤患者皮肤;同时,在上台前加穿防水隔离衣[3],避免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对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

2.2、术中配合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和巡回护士的配合,保证手术室环境的适宜性。手术治疗过程中,巡回护士绝对不能由于私人原因擅自离开手术室。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洗手护士的配合,密切注意手术进展,手术过程始终保持沉着、冷静、果断、及时地与巡回护士保持联系,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讨论

3.1、加强管理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对艾滋病列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卡。要求在发现艾滋病或HIV感染者后4h以内,医疗机构必须报告所在地的卫防疫部门。医院不仅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而且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4]。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是防治和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宣教力度,不断的优化和改善手术环境,确保医疗安全。

3.2、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的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艾滋病护理和防预的相关知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识别和防范意识,在针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各项规定,为患者提供全面、严谨的护理服务[5]。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练地掌握手术治疗的防护措施,正确的对待艾滋病手术治疗。

4、总结

艾滋病是当前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所以预防医源性感染至关重要。医护人员正确认识艾滋病,做好自身防护,使参与手术人员有充分的心理及个人防护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术后彻底全面的消毒灭菌制度,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6]。我认为,医护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减少不必要的恐惧及焦虑,建立完善的医院隔离防范制度,操作认真严谨,是完全可以避免艾滋病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我们要确实地知道手术患者是不是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 不能因为手术忙而疏忽,造成严重差错或事故。艾滋病给我们手术室防护提出了新的课题,上述防护措施还需要在以后我院实际实践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宋玉翠.手术室护士在艾滋病患者手术中的防护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2(33):2723-2724.

[2] 高琪.手术室护理人员感染艾滋病的途径及防护措施[A].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08.372-373.

[3] 赵雅芳.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4):1527-1528.

[4] 罗春梅.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32):2673-2674.

手术室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方法

手术室是危急重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与实施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 具有接触病种较多、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重、工作节奏快等特点[1], 其护理安全及质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展开分析, 并对有效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开展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共涉及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320例, 其中男11480例, 女8840例, 年龄为14~76岁, 平均(38.4±2.5)岁。

1. 2 方法

1. 2.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总结与分析 对1032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对手术室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以归类整理。经总结,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规则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手术不当等。在分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基础上, 采取针对性防范对策, 具体如下。

1. 2. 2 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予以严格规范 对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对工作流程予以明确, 坚持落实责任到个人原则, 保证制度前无特权;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开展规章制度学习及考核活动, 确保所有人员均能对各规章制度准确把握;督促全体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避免造成用药、输血错误。

1. 2. 3 手术前做好核对与准备工作 在手术室内贯彻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及洗手制度, 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时、进入手术间时、麻醉前均对其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病区、诊断情况、术前准备工作、药物过敏及术前用药情况进行查对, 术前核查电凝止血器、氧气、吸引器及急救药品等到位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由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协同对缝针、纱布、器械及纱垫等进行清点, 并在护理单上准确记录, 当敷料及器械等核对相符后才可向手术医师报告, 此时才可对患者体腔进行关闭。

1. 2. 4 合理配置手术室工作人员 选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充分热情、高学历护士加入手术室护理队伍内, 并对其工作予以合理安排, 对各班次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确保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使其在良好精神状态下展开高质量护理工作;经常性组织护理人员展开交流, 逐步消除其心理压力。

1. 2. 5 提高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学习, 促使其守法自觉性及自律能力提高。督促其严谨、真实的展开护理记录单书写, 保证护理单和医生相关记录符合, 使之做到不涂改、不误写、不漏填, 保证护理记录准确、真实、完整而客观。

1. 3 观察指标 以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前, 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后, 对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

2 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为患者展开护理时, 不可发生在法定制度、法律规定之外的机体功能、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损害、障碍或死亡[3]。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维护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通常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或因工作忙、乱等原因, 对相关技术操作章程履行不到位, 或未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未严格按照要求摆放药品, 药品标识不清等, 均可能引发护理安全事件。②手术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业务培训上有待加强, 同时技术操作不遵循规范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均对患者健康及安全有重大威胁, 可引发医疗事故与纠纷。③在护理中未指导患者选取适当, 如侧卧位、俯卧位可导致组织长时间受压, 容易发生压疮;患者上肢伸展过度或约束带过紧均可引发神经损伤;在手术中应用止血带时未对时间进行记录, 容易引发血液循环损伤。④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经常面对急救手术、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 在心理与生理上均存在巨大心理压力, 很容易引发精神倦乏、心情抑郁等, 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护理工作缺少应变能力, 易引发护理差错事件。对于上述护理安全隐患, 医院只有对手术室各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 对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 在全员中开展质量安全教育, 促使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增强, 对高危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才可真正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提供保证。本院通过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结果显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有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持严谨工作态度, 注重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管理, 严格排除护理安全隐患, 是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大幅降低、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事业及医院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韩颖.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预防措施.医药前沿, 2011, 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