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语文;高中;新课改;教师;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与教师息息相关,语文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我的发展。高中语文课改的具体实施主要依靠语文教师,因此,切实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是成功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适应新课改、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教师素养

本人认为教师素养具体包括人格素养、知识素养、教学管理素养和教研素养。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师素养

1.人格素养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熏陶的。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把教学中的人文思想和理念传授给学生,其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因势利导,通过自身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使学生能自觉意识到,并按照教师所体现的道德规范来校正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反之,则会使学生的心灵或人格受到伤害。

2.知识素养

①专业知识。教师要教书育人,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是基础。高中语文教师应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宏观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关注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教师在掌握精通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口语化、浅显的语言将基本知识表达出来,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汇聚起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②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在整个教师素质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素质教育要求高中教师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即专业知识要精,而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如今正值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都是同步接受信息,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难免会在面对学生提问时陷入难堪之境。

③教育理论知识。广博的知识和视野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应对来自学生和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同时也能使语文教师自身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语文教学实践积累更多的理论经验。多数学生会因为老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感到“我能行”、“我很棒”,从而喜欢上语文课。事实上,这是老师将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运用到教学中的结果。可见,只有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克服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以便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对症下药”,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教师教学管理素养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的学习方式,故应切实改变 “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观,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交流者,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又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素养。

4.教师教研素养

教师应学会批判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参与到研究者的队伍中去,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并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

总之,新课改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和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素养。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27-01

伴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过去高中语文教学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同时,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学生的知识面也就变得很窄,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违背了高中语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衷。所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才是高中语文教育最终的目标。

1 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必要性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条件、兴趣,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找出适合高中学生的语文教育专题,并且作为课题确定下来再进行单独的探讨研究。学生自己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会遇见很多问题,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获得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能力。

(2)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对语文基本知识的学习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只是语文知识的一部分,它还包含实际应用知识,如社会生活、生产、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是培养学生适应学习、生活以及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所能获得的语文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素养。因此,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行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是有必要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对碰到的语文难题进行分析探讨,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这都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是指,通过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这也为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做基础。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打破以往老师为主的教育模式,而是主动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可以作为指导,引领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探讨,这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是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不就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4)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来讲,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语文知识非常广泛知识信息量很大,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很难掌握学习的基本要领。学生只有完全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要领,才能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完成这些目标的前提就离不开一个正确的课堂教育方法。只有采取正确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新课标下提出的语文教育要求。

2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有效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的树立。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要跟着改革,过去以老师和教学资料为主的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坚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教育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技巧,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本知识,通时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所以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利于老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创立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很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才能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聪明才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设定一种教学情境,这就能够很好的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愿意积极的参与,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感知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3)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板书来进行教学。现在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给教学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将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和多媒体进行融合,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上的知识融入到图片、音乐、视频上来,这样可以使课堂显得更直观、生动、富有感染力。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于学生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兴趣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

3 结语

在新的语文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就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来说仍然是一个责任重大而且很长远的道路。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真正使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发展,真正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一批批有用的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总之,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是当代主体教育方面的客观反映。高中语文教育只有把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建立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在能力,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真正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许序修.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教育现代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8(7):11-12.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范文3

1实践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

除了前面提到的学生主体性不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化,如创设的教学活动由于教学条件不允许或是在实际操作中意义性不大等。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应该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但是我国高中学校却知识纯粹将课堂语文教学搬到户外而已,场所变换,实质性的东西还是一样的,这就使得语文实践教学很难进行。

2学校未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开展好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新课改不是一句口号,一份指令性的文件,而是必须付诸实践去实行的新教育理念。而在我国高中学校,普遍将新课改中要求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当做一条政治性纲领,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教育厅的检查,临时摆装个样子开展几次所谓的实践活动课敷衍了事。学校没有认真对待,没有提供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条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高中的语文实践课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

首先要转变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师教学的主体性作用转向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团结分工协作的精神,通过高中语文的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中语文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真正将语文知识渗透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会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

3.教学活动更具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

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和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成功,一个好的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具备三大特征,即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语文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能将其他的学科知识或者是生活工作当中的常用知识融汇贯通,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其次,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不只是指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还包括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学生参与形式的过程的开放性,很好的发挥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将语文这门学科性很强的科目实用化、生活化,让语文走下神台,走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范文4

 

进入高中以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明显感觉到语文学习越发吃力,成绩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语文老师更多的感受到当下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和水平低,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词性都混淆不清,在区分名词、形容词、介词等方面存在困难。由于学生现有素养和水平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也给语文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一、语法知识补习的重要性

 

较之初中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语法知识方面的学习,并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文章层次及整体构架、辨析句子正误及改错,要学会运用特殊句式、活用文言词汇。

 

虽然这些内容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中考并不涉及相关内容,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老师甚少将其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授,学生也很难对其有一个较深的认识。在进入高中学习后,这部分内容由一个“被漠视“的地位突然转变为重点学习内容,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从而使学生无法有效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更好的接受语法知识学习,语文教师需要在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时,要结合高中语文教学重点,第一时间系统地给学生补习相关语法知识,并在后期学习中不断强化和巩固,逐步扫清高中语文学习的障碍。

 

二、语文基础语法知识补习的重点

 

(一)词语的词性

 

要使学生明确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分辨某个词语的词性。要重点掌握名词和动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差别,避免使用混淆;同时注意各种词性在文言文中的使用和辨析。

 

(二)短语的结构

 

短语的补习主要从短语结构、短语辨析等方面着手。要明确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等结构形式。例如:学生学习、老师教书,是由主语+动词组成,是主谓结构;漂亮女孩、蓝色天空由形容词+名词组成,漂亮是蓝色都是用来修饰后面的主语,是偏正结构。

 

(三)句子的划分

 

句子是现代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补习句子划分相关语法知识前,需对句子的定义有明确的认识。任何一个句子都是由词或者词语组成,句子需具备语调且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语文中句子划分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用途和语气,可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二是根据结构,可将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句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谓、宾、定、状、补六种成分,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虽是作为句中的补充成分而存在,但在特殊句式中,也可单独成句。现代汉语中句子的正常语序是(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三、补习语法知识,扫清文言文学习障碍

 

“词类活用”常见于文言文中,是指部分词语基于特定语境具有新的含义和用法。在文言文学习中,常常因无法正确判断词性、句式结构而出现翻译和解释错误等问题,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其进行推断和理解。

 

(一)名词的活用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作状语,也不带宾语。但是在文言文中,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出现,在句中起到修饰作用。

 

状语放在谓语之前或句首,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多为交代谓语动词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情况。“而相如廷斥之”中的“廷”原本是名词,表示“朝廷”;在此句中作状语,表示“在朝廷”。

 

文言文经常出现的另一种名词活用形式是在名词后接宾语,将名词作为动词使用。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名词直接作动词。如“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王”,意为“称王”,是名词直接作动词;第二,名词使动用法。“生死而肉骨”中的“肉”,意为“使……长肉”,是名词的使动用法;第三,名词的意动用法。如“鱼肉百姓”中的“鱼肉”,意为“以……为鱼肉”,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动词的活用

 

文言文中,动词的活用形式通常表现为两种:第一,动词作为名词使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动词直接充当句子主语或宾语的情况,而在一些句子中又受到“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这就使该动词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亡”本为动词,而在“追亡逐北”一句中,“亡”意为“逃兵”,是名词;第二,使动用法。如《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一句,“活”本意为“活着”,但在这里表示“使……活”。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原本是用来描述事物性质的词语,但是在文言文中,也有多种活用形式,主要表现为四种:第一,形容词作名词使用。“红”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在“晓看红湿处”一句中,借其颜色代替某一类事物,“红”意为“红花”,是名词;第二,形容词作动词使用。“穷”为形容词,与“富”相对,表示“穷困”、“尽”。但在“欲穷千里目”中,作为动词使用,表示“看尽”;第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富国强兵”中的“富”和“强”,在此句中翻译为“使……富裕”、“使……强大”;第四,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中的“小”,意为“认为……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补习语法知识,扫清语句错误的障碍

 

病句通常都是语法错误造成的,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错误等等。因此,辨析和修改病句需要能够很好的掌握词组搭配、句子结构等语法知识。即便是面对较为复杂的复合句,在正确分析其主干及结构、理解句子的中心意思后,便能够迅速判断句子的正误、找出其病因所在。

 

例如:“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主干是“学习效率改进”,但是主语“学习效率”和谓语“改进”之间搭配不当,因此,需要将“改进”修改为“提高”;“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存在成份残缺、缺少主语的错误,因此,对此句进行修改时需要删除“随着”,使“秦兵马俑”成为主语,保证句子结构完整。

 

五、结语

 

在高一阶段对学生语法知识进行深入、系统地补习,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是高中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然语法知识的补习仅仅只是衔接工作中的一部分,但其对扫清高中文言文、现代文的学习障碍却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阅读教学;生活经验;主动积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72-0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此而言,高中生的语文教学就不仅仅要停留在课堂上对课内文章的理解,而是放眼浩瀚的知识海洋,立足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语文园地中百花齐放,才能让学生摆脱“读课文语不成句,背课文缺言少语,写作文胡言乱语”的困境,真正做到解放语文老师,解放课堂,同时也解放学生自己,所谓“百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课外阅读要撑起高中语文教学的“半边天”,而不能让课本上那些有限的资源“一枝独秀”地占领学生的头脑。打造高中语文教学的百花园,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一转变观念,给课外读物展示的舞台

“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大学”,这是每一个高中学生家长的殷切期望;“奋力拼搏,为自己争取一个灿烂的前程”,这是莘莘学子坚定的决心;就连我的各位同仁,那些耕耘在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老师们,也迫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在课本上下很多的功夫,花很长的时间去讲解、分析。长此以往,学生的脑海里,生活里,只剩下课本上的文章了,语文成了题海战术,语文的学习成了每个学期捏着鼻子写几篇“八股文”,然后取得一个或高或低的分数。

我认为,这些都还不够,这些还不能概括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不能代表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课桌上,除了课本,除了习题集,我认为还应该有一些课外读物,学校应该给学生留下课外阅读的时间,比如,我校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雷打不动的读书课。在这节课上,学生的作业一律放下,课本统统“让位”,所有的老师都不能去讲课,课外读物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放登场。每班教室的后面,都有图书柜,里面的图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籍,还有一部分是学生个人拥有的图书,放在书橱里,供全班传阅,达到资源的共享。资源、时间有了保障,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热情越来越高,语文课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身先士卒,为学生树立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可见,不读书,就没有资格做教师。不爱读书,不会读书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对语文老师来说,多读书,是我们立于三尺讲台的制胜法宝,是锻炼自己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我从教的两个班级中,我如果想让学生读什么书,自己首先会去把这本书或者这几本书读完,从而和其他老师讨论这本书是否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在课外阅读的领地,我尽力做到身先士卒,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一种严谨的精神感召下,走进课外书籍海洋。

三、精心指导,为课外阅读指明航向

现在高中教材,在每册书的最后,都有名著导读这样的安排,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对名著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必修一的课本最后安排的是《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的导读,必修三的课本最后安排的是《红楼梦》和《高老头》的导读……这些名著导读有利于学生对名著内容梗概的了解,从而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名著。

但是,这些“导读”相比于浩瀚的知识海洋,相对于大语文包括生活在内的知识面而言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本要求,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加大更新频率,缩短更新周期,并尝试开发使用多种教材,使教材多样化,尤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方面要紧随时代的潮流,尊重当前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特点,适当安排学生喜爱的作品。在每学期的第一周,我都会呈现给学生两份表格,一份是高中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一分是高中生课外阅读选修书目。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要准备的那一本或几本书,报名、汇总、集体团购。利用节假日或者周末和学生一起去中原图书城或者通过网购来备齐这些书,从而充实班级的书柜,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宽而有边”,不至于让文化垃圾进入学生的阅读课堂。

四、合理评价,给学生读书的动力

高中语文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策略

引言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尽管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但是各国的经济和科技竞争依然十分强烈。而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伟大愿望需要依赖于国民基本教育中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為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开拓海外市场的强劲助力。而在增强全面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我国传统文化课程的授课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的授课方式也需要一定的发展和创新,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一、高阶段国文教学的重要性

高阶段国文主要是指高中及大学语文教学阶段,而多数大学并没有将语文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因此高阶段国文教育的主要定义是高中语文教学。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是非观念、辨证能力,能够较深入地学习更多文学作品,在思想境界提升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国文是我国传统文化课程,其教材所收录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坛上的璀璨之作,也包括一部分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传播一定的东方古典美学和西方审美价值,在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高阶段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体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高中生已经拥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在考试过程中已经能运用初中所学知识进行答题,而语文学科的分值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提高主要依赖于长期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因此高中学生对此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国文是一门讲述我国语言文化的学科,其形成时间漫长,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富,而在时展过程中,语言结构存在一定的古今差异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时有畏难情绪的产生,无法充分体会到发展过程。另外,语言文化学习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无法靠短时间突击获得较大的水平提升,多数语言文化教师只是在师范类大学获得授课学位和资格后,进入学校教授学生,而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并不高,无法适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措施

(一)提高教师基本素质,融入互联网教学内容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在内容中展现新时代学生所需具备的品质与能力。而在时展过程中,课程内容已经从简单的课本教材扩充到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总量丰富,涉及各学科,而且更新速度快,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都能在课内播放,从而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物种起源》绪论时,由于教师层是语文专业的师范学生,因此在讲解生物类文章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搜索更多的《物种起源》知识,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老师问学生:“同学们对于《物种起源》的了解有多少?又对于达尔文、进化论有多少认识呢?”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再播放网络上下载的达尔文和《物种起源》的基本介绍小视屏,加深学生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素质水平提高。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课堂主导模式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融入课堂中,而不是哪一个群体作为主导,从而全面地把控课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采取“填鸭式”授课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展。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创新课堂主导模式。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的《阿房宫赋》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对于秦朝的认识有哪些?”学生回答之后,再进一步介绍秦朝。然后发出讨论主题:秦朝的灭亡和阿房宫有什么联系?杜牧在写此篇文章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发表每个小组的观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改变课堂主导模式。

(三)营造新型课堂学习气氛,展示创新特色

创新精神是时展必不可少的品质,对个人和国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时代更应该培养创新精神,从而适合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创新,而学生在此环境下的学习气氛营造也很重要,开放、自由、轻松的学术研究气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个人创新能力,展示能力特色。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鸿门宴》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先提出小组研究性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把《鸿门宴》中的人物梳理清楚,然后小组内成员担任不同角色,然后排练出一部情景剧,展示人物性格和特点。课内表演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优缺点,能够营造新型课堂气氛,展示课程创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