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育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化教育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化教育体系

现代化教育体系范文1

1 现代中学化学教学与环境问题的联系

环境污染的产生,说到底还是从化学知识方面寻找答案,这其中,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很多陌生、抽象的专业名词,这就需要我国教育机构在中学阶段刚刚开设的化学课程中,加大环境问题的知识内容,帮助人们加大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1.1 化学课程可以帮助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是中学化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去研究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化学行为,以及反应机制、积累和归宿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在中学生群体中把环境问题从抽象概念演化为具体事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试验等方式,初步明白一些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程度,他们就可以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宣传力度,进而为环保问题出一份力量。

1.2 化学课程可以为社会传播相应的环保理念

从根源上说,污染问题的产生和危害,资深化学人士认识的最为全面,他们想到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最为全面,他们除了身体力行、提出解决方案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学与人的方式,把环保理念传播给周边人士,他们的学生就成为最忠实的听众和最主要的执行者。中学化学教师和每个学生在环保问题上人人都行动一小步,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

2 环保教育对于现代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化学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迫于一些实际情况的压力与阻力,教师难以拓宽所需讲授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枯燥。故此,把环保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化学教学之中,是现代中学教学的一大进步。

2.1 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阶段教育改革的实施方向,我国各阶段教育体系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但现实教育生活中,一些学校迫于升学压力,一时还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侧重于讲授书面知识,学生的主要精力在于应对考试,卷面成绩就会决定一切。这种应试教育无疑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急需要加以改革和适度调整。现阶段中学教学中,把环保教育的理念和知识引入到化学课程之中,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学习来关心身边的事情,尝试寻找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到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做到了学习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缓慢告别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学习方式。

2.2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抽象学科,很多专业名词比如分子、原子、离子等等,对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显得很抽象、深奥,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教师虽然可以拿出模型来演示一番,但对学生来说,很多概念还是难以琢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污染现象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酸雨等等,对于还没有走上社会的学生们来说,也是难以理解的事情。现在化学课程中,教师通过把一些污染情况的发生原因引导到课堂,比如酸雨的产生,就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侵蚀每年损失达15亿元。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这种情况的严重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自我做起,让每位学生都可以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量。

3 环境问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中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意义,不在于是应对考试,而且通过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了解,来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已经到了必须彻底根治的阶段,这就需要人人都应行动起来。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群体之一,他们的亲身见闻将会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这一阶段内在化学课程中,教师积极讲授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就会有助于中学生群体对于环境污染的了解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授课办法,把环保问题引入到化学课堂之中。

3.1 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关注环保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到社会上亲自调研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夏令营、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去当地自然

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人与气温、气候、空气、谷物增产、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环境保护等都存在着密切关系,鼓励学生通过所见闻,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尝试分析一些污染情况比如酸雨、雾霾、废水的成因,寻找出解决办法,通过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2 鼓励学生加大对环保问题的宣传力度

现代化教育体系范文2

记者: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过程中出现的。近几年广东自主招生工作成效显著,杨院长,请您介绍一下这几年我省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形式、政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考试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嘉宾:我省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从开始到现在,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这些变化体现在:

(1)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开始时只有3所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完善,招生院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在我省开展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24所(省内院校22所,省外2所),招生规模将近1万人。

(2)招生对象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最初是只招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目前已扩大到中职学校应、往届毕业生。这样体现了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要求。

(3)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高职自主招生院校的综合文化考试、专业技能测试和面试等所有考试科目,都由学校自主命题和组织考试。经过多年的探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更加多样化,更符合高职院校职业的特点。

(4)考试管理更加规范。为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我省制定了相配套的管理措施,规范报考资格审查,细化相关的考务工作规定,严密考试组织实施,严肃考试工作纪律,有力维护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和良好秩序,高职自主招生的考试管理更加规范了。

在开展高职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过程中,省教育考试院会同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高职自主招生的总体规划、沟通协调、监督实施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自主招生政策的制定、院校招生章程和方案的审核、考风考纪的监督、录取结果的审核备案等,以推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记者:我省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专业和招生人数都逐年增加,但是随着本科录取率越来越高,高职自主招生的报考率有可能会降低。对于这个问题,您如何理解?

嘉宾:目前,参与自主招生试点的高职院校主要是我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其中绝大多数高校在高考中都是“热门”院校,招生专业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而定,目的是为培养我省亟需的高级技能人才。由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广阔的前景,近几年,高职自主招生的报考人数和招生规模都在逐年增加。因此,即使随着本科录取率越来越高,高职自主招生对于许多考生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记者:高职的自主招生在理念上和操作上与一类大学自主招生、现行高招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嘉宾:高职自主招生是根据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选拔和培养我省亟需的高级技能人才,其招生对象除了普通高中毕业生还包括中职应、往届毕业生。高职自主招生由高职院校命题,组织考试和录取,除了考核文化基础知识,还要进行面试或专业技能测试。被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需要再参加普通高考。

一类大学自主招生是普通高考招生的一种补充,目的是为了选拔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还需要参加高考,在自主招生院校录取时可以获得20分不等的优惠。

记者:关于我省的自主招生考试形式,普高毕业生有“面试”,中职毕业生有“专业技能考核”,这两种形式的考试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请问如何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嘉宾:高职自主招生实行“学校负责,省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招生院校成立由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自主招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执行有关招生政策,制定招生章程、招生规定和实施细则,领导、监督自主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设立由校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自主招生监督小组,对自主招生工作实施监督。严格保密制度。选派政策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录取工作,凡有直系亲属当年报考者不得参与自主招生工作。在录取期间成立组,安排专人负责考生的、申诉、投诉处理工作。

高职院校实行在“面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前公布参加面试或“专业技能考核”考生名单,公示面试或“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公示按录取规则拟录取的考生名单的办法,公示无异议后,才办理录取手续,以维护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

记者: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目的是通过多元的考试评价,为考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和发展机会,为行业企业培养最适合的人才。请问我省的自主招生考试如何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或专业素养?

嘉宾: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根据招生对象的不同分为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种。面向普通高中考生的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为主,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思辨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面向中职生的专业一般要求考生中职阶段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大类相对应,并取得专业相关的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由笔试和专业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笔试环节考核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两个科目。综合文化知识考试以自然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汉语言写作基本能力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实用性知识为主要内容;专业综合理论考试以考生所报专业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综合理论等为主要内容;专业技能考核以考核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为主。

记者:总的来说,这几年我省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请杨院长总结一下这项工作对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嘉宾: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探索符合高职院校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的评价选拔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链接一:

广东省高职自主招生发展历程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是指由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高职自主招生2005年始于上海、2006年在北京启动,2007年,教育部开始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试点,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2009年教育部宣布,在前两年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安排33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招生计划共计9240名。广东新增两高校。

2010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招生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对口自主招生的专业为机电类、机械类、建筑类、化工类、计算机类、国家贸易类、艺术涉及类等。15所院校共提供4660个学位。

2011年:广东实施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保持不变,仍是15所,但招生计划数会随生源状况适当扩招,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还可面向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报考该四所高校的学生一旦通过学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被录取,则获得免于参加高考的特权。

2012年:自2012年起,广东省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及高职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自主招生统称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18所高职院校共为全省提供7628个录取名额。

2013年:全省各个地市的22个高职院校共提供9475个录取名额。22所学校均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均为第三批专科A类院校。这些高职院校提供涵盖文、理、工、经、管等各类专业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均可报考。招收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学制为3年,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学制为2年。考生如被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并办理正式招生录取手续后,将不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仍然可继续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和录取。

资料链接二:

2013年广东省高职自主招生的报考条件、考试形式及录取模式(节选自粤教考函〔2013〕4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

一、报考条件

(一)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条件:身体健康,具有广东省户籍,符合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的2013年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报考条件:

1. 身体健康,具有广东省户籍,符合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的应、往届中职毕业生。

2. 中职阶段所学专业与所报考的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大类相对应,并取得与招生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人事劳动部门主考(或授权)的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或取得省教育考试院主考的专业技能课程B级以上(含B级)证书。

二、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间

2013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根据报考对象的不同,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综合文化考试+面试”的考试形式,综合文化考试和面试的权重比例为2:1,中职毕业生实行“综合文化考试(含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考核”的考试形式,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的权重比例为4:3:3。普通高中考生入学测试总分满分值为300分,其中综合文化考试满分值为200分,面试满分值为100?分。中职考生入学测试总分满分值为500分,其中综合文化知识考试满分值为200分,专业综合理论考试满分值为150分,专业技能考核满分值为150分。

(一)普通高中考生综合文化考试的考试内容以综合能力测试为主,内容可包括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信息采集和应用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人际交往基本常识等;中职考生综合文化考试的考试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本知识、职业道德基本要求、人际交往基本常识、汉语言写作基本能力、专业综合理论等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实用性知识要求。

(二)综合文化考试统一在4月20日进行,考生在所报考的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参加考试。4月30日前,各招生院校在网上公布达到本校规定的综合文化考试要求的考生名单。综合文化考试可由招生院校实行联考或单考的考试形式。5月10日前由招生院校对综合文化考试入围考生进行面试或技能考核。面试或技能考核由各院校负责。面试或专业技能测试的具体时间和形式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各招生院校按综合文化考试和面试或专业技能考核成绩比例计算总分,于考试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考生各科成绩上报省教育考试院,并明确通知考生。5月20日前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工作。

三、录取模式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办法要以相对统一的文化测试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全面综合考察学生,并根据不同生源、不同招生类型以及不同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分类设置录取条件和制定录取办法。对于在全国或省级中职技能竞赛、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竞赛中得奖的考生,高职院校可制定相应的优录办法,给予一定的附加分奖励,附加分奖励最高不得超过20分。对于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类的体育特长生以及艺术特长生,高职院校应在招生章程中规定面试时对应的专项测试办法、评分标准及附加分分值。2013年起,不再对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单独设置招生专业,经招生院校测试后,可对体育特长生、艺术特长生给予一定的附加分奖励。附加分奖励最高不超过20分。

现代化教育体系范文3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媒体是在教育过程中传递和存储教育信息的载体。现代教育媒体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及教学目标等因素具体确定,不能为用而用。本文论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功用及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从而更好地运用系统方法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今,教育媒体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在教育领域中正逐步得以推广与应用,其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改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形式,扩大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教学中应用教育媒体的必要性、选择模式和现代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多媒体教学深入健康地发展,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现代教育媒体的内涵与发展

各种新的教学媒体,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到计算机网络,完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从教材改革到课程改革、从西部试点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各种教学媒体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媒体的内涵

由于现代教育媒体和技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与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媒体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教育媒体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各种新的教育媒体不断涌现。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各种先进媒体都投入了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部分中小学试行计算机教育,利用计算机控制操作进行教学;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计算机辅助教学到本世纪已经进入网络教学实验期,网络教学开始变为现实,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

二、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功用

(一)呈现功能

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表征或描述,它是通过不同的信息符号去描述或表征的,从而决定了媒体有不同的呈现功能,而呈现功能则是由时间特征、空间特征、运动特征、颜色特征和声音特征等诸多要素决定的。

(二)传送功能

传送功能是指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送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现代教育媒体都具备这一功能,只是传送范围有大有小,计算机网络、各类电视网络和无线电广播的范围都很广,而幻灯、投影等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传送。

(三)重现功能

现代教育媒体的另一重要功能,就是对信息的重现。如录音、录像、光盘、电影等能将信息存储和反复存放,幻灯投影也能按照教学的需要反复演示。

(四)可控功能

一般为大媒体或小媒体。现代教育媒体根据其媒体传输信息的特点,各自有其不同的可操作性,其难易程度不同。常规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等就比较容易操作,电影、计算机等媒体就需要进行专门培训才可熟练操作。

三、教学设计的优化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一项现代教育技术。80年代“移植”到我国,经过一系列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设计技术已成为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所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一)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学习教学设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最优化教学,实验证明,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里更加轻松地学习,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三)教学设计有助于实现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教学设计力图克服局限性,将教学活动的设计建立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教学工作的普遍科学化,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教育、教学的投资效益,这正是教学设计的宗旨。

四、应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一)根据教学任务

要完成教学任务,应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去完成。有些教学任务,用一种媒体就可以完成,而有些则不同,需要多种媒体的交换运用,才能有效地发挥效果。

(二)根据教学对象

根据不同的学习者,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有不同的需求。

(三)根据教学内容

各科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代教育媒体没有高低之分、好差之别。只要在运用过程中,合理选择就能很好地发挥其功用。

(四)根据教学条件

主要指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媒体条件等。应根据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媒体,不要看了别人使用先进的设备,就不顾自己现有的条件,盲目攀比和效仿,这样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五、应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注意媒体不能随便使用,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媒体的选择要代价小、功效大。现代教育媒体要与传统教育媒体有机结合,两者应互相配合,共同发展,选择媒体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而定,有些要讲解演示,有些要操练演习等。

笔者认为,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领域应加大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力度,媒体的应用要注意发挥其实效,一是要求教学媒体精选;二是要求教学方法优化。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教需精法的原则,应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及媒体的设计原则。媒体教材应具有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操作,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注意现代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两者兼容并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改学、张筱兰、郭绍青,《现代教育技术》[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

2.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1998

4.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1998.12

5.张一春,《虚拟实景》[j],《外语电化教学》,1996.4

6.周旭、江福西,《建立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库》[j],《中国电化教育》

现代化教育体系范文4

>> 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改革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比较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途径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整合路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区域式建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向 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几点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基于大职教观角度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职业教育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Supply-side Reform

Wang Naiguo, Yang Haihu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ly striking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serve as the destin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side refor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tatus and defect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connota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supply-side reform, basic feature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eople orientation, demand orientation, communication in length and breadth, and specialty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and propos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supply side reform, which is to cancel the propor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partial admission, and carry out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to break the elite schools barriers.

现代化教育体系范文5

【关键词】现代设计教育理念 多样化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与探索

作为广东省属唯一重点建设的工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围绕学校“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的办学发展理念。贯彻“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教育,国际化培养”的基本宗旨,提出了为广东省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层次的本科现代设计人才的多样化模式。学校以23个产学研基地为依托,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堂教学+学科专业竞赛(研究)+设计工作室+企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多样化的专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具有先进的国际视域、深厚的人文底蕴、宽广的设计视野、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秀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潜能的现代设计创新人才,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部门对“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图1)。

一、构建多样化现代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一)“3+1”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1”是指前三年在学校完成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训练,后一年在所合作的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育。在构建“公共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方向教育”三段梯度教学模式模块基础上,实行一至三年级以理论教学,按“学科大类培养”,四年级实行专业方向“按需分流、方向选择”的基础上,尝试“3+1”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同专业学生可以按不同规格和不同类别培养的思路,制定适应个性发展的多类别培养方案和特色课程体系,允许一个专业有几套培养方案,尝试在相同专业根据学生兴趣与水平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和视觉设计专业学生每届在校本科生分别为180和120名,四年级完全打破行政班级,以学生兴趣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以上教学计划(图2)。

(二)创新班培养模式

创新实验班是在学校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水平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新形势下探讨的新教学模式,以“3+1”“3+0.5+0.5”的培养模式为主体,鼓励成立以教授为主的专业团队,特别是外聘教授及以其为中心的优秀设计团队。他们不但将其最新的成果带到学校,还和本地设计界进行更宽广和更深入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团队引进国际设计品牌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加入到现有的设计教育中来,通过设计学院的教学――科研――实践体系这一平台,使得广东成为最先进的创新实践基地之一,满足不同类型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1.以华南工业设计院为平台的“创新设计班”

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是学校与东莞市政府共建的,是国内少有的集设计技术创新、设计产业孵化、顶尖设计人才培养与创业为一体的产学研平台。从“工业设计”(工科类招生)与“产品设计”(艺术类招生)两个专业中挑选拔尖学生组成“创新设计班”,由华南工业设计院指导教师根据“创新设计班”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以及对未来个人发展的构想,学生的学习课程内容与设计院的专题设计项目相结合,随实际项目进行灵活的教学。开展针对性、市场化的现代设计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在市场运作中使每个学生的设计特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以国内知名设计师校外导师工作室为指导的“创新实验班”

以大朗毛织研发中心总监、高级服装设计师陈娟,国家二级导演周正,知名设计管理策划总监司徒歌今等命名的“创新实验班”,是在与学院合作建立校内(外)设计创作工作室的基础上,学生进入四年级实行双向选择进入设计名师工作室,跟随设计名师进行项目研究。导师们还定期到学院进行学术讲座、课程指导,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受益。以各类型的合作工作室为创新班培养模式多样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校镇企合作培养模式

以广东专业镇、产业集群为内核,学院多年培育的23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为平台,按照“3+1”校镇企合作模式进行培养,即实施3年的校内培养和1年的镇企业培养。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容纳量少,一般在2―4名左右,学院与专业镇的行业协会签订实习基地,依托专业镇的行业协会,选择8―10家知名企业作为实习企业群体,就能扩大一个地区接收学生实习的容量。既便于对学生的实习管理,也加强了与专业镇产学研的联系。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以参与项目设计与开发为主线,深入企业研发、产品设计、制造和应用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完成规定的企业课程、实习时训和综合项目设计任务。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与东莞大朗毛织专业镇、工业设计专业与东莞大石工业产品专业镇、家具设计方向与中山大涌红木家具专业镇的企业群体实习对接,动画、数字媒体专业与中智科技开发的乐学教育游戏网站对接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新型校内培养模式

新型校内培养模式是针对创新班以外的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突破口,调整、改造、更新传统课程,增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和结构,拓宽培养口径,推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模块化,实现校内培养模式的改革。

1.以“平台+模块”的课程设置思路,坚持以宽基础、强主干、重延伸、综合交叉为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框架体系。按照作为素质教育基础的公共基础平台、作为学科基础教育的学科基础平台、体现专业特征的专业基础平台等几方面相互依存又逐层递进,按各专业的特点设置必修和选修的课程组合模块。

2.根据个性培养的要求,在本科专业标准学制4年基础上,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学业情况保留学籍,实行弹性学制4―8年。在一段时间内出去创业、参加社会实践或出国交流学习;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其他专业或攻读第二学位。根据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业进程,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课外教育、通识教育与特色教育、总体素质与个性化培养的结合。

3.增设公共选修课学分和创新学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思想。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艺术及人文素质等普及类课程,规定本科生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跨学科门类课程,有些课程的设置设有不同深度以及后续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学生可根据个人基础、能力、志趣和特长选修各类涉及哲学、管理、经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从而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创新学分是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设立,鼓励一部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在国内外专业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中争创优异成绩,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提供前提

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必须推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是强化理论教学的“系统性、精练性、交叉性、前沿性”,主要是依托学校深厚的工科背景下的设计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特点,坚持设计与工程技术理论相融合,注重设计与工程技术教学模块的相互渗透,构建一套跨学科、跨专业的艺工融合课程体系,实现设计和工程知识的融合培养。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培养目标的定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按照“能力本位”的思想和“能力主线”的思路,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分解成若干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最后按能力要素的要求选设相应的课程单元。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若干能力要素有机构成某一专项能力;若干专项能力有机构成某一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有机构成某项工作的职业能力,使总体设计达到优化应用型本科现代设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是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动手能力训练。主要体现在各专业结合各自行业的生产、运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内容,使学生亲身体验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实现“课程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创新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图3)。

(二)开展“四位一体”的课外实践活动,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提供载体

通过“设计沙龙+展示工程+专业竞赛+假期校外课堂”,设置“四位一体”的课外实践活动载体。

设计沙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社团组织,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集中探讨专业前沿理念、设计思路和方法,加强对现代设计更深层次的解读和研究。

展示工程是通过名家经典作品、学生优秀作业的展示,以加强专业、学科、学院、学校、业界之间的广泛交流和互动。

专业竞赛是指学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的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专业活动,各专业导师作为竞赛的指导教师,进行课内的集中主题训练和课外的个性化研究。

假期校外课堂,结合现代设计灵感和理念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的特点,积极推进各种类型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组织学生真正参与服务社会的专业实践活动。

(三)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提供监督

在学校层面,制定了《广东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意见》等质量标准,按“质量工程”的实施标准,以及全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实行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优化。

在学院层面,通过设立相应学分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设计实践和比赛;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校、院、系三级督导管理。

在企业层面,针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企业配备两类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一是以企业管理的模式进行统一的日常管理,二是专门配备专业人士进行技术上的管理和指导监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不仅重视学生的作品,而且重视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

在学生层面,加强自评、互评环节,关注学生的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评价主体互动,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四)形成人才需求信息反馈机制,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提供指向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反馈,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才培养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通过“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学校与社会互动的人才需求信息反馈机制,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又能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现代设计的前沿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相关专业,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学院还建立各种有效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比如,建立校友联络网,定期组织校友返校进行讲座交流,不定期派学生深入校友工作场所调研学习等手段进行信息的反馈,有效地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反馈体系。

现代化教育体系范文6

>> 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旧”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清代珠江三角洲农业商品化的反思 珠江三角洲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得失探讨 泛珠江三角洲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研究 珠江三角洲环境会计的实施探讨 论珠江三角洲五大机场的定位 珠江三角洲会展业的地理内涵 珠江三角洲的空间协调问题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软土流变的影响 浅谈洋楼与珠江三角洲的关系 林肯加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布局 关于珠江三角洲档案一体化的构想 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一体化的测度分析 珠江三角洲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体育活动点调查与分析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互补性探讨 从珠江三角洲“民工荒”看产业转移问题 珠江三角洲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合作新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陈玉琨. 教育评价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5-127.

[7] 王威,周长城. 社会发展与生活质量[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8.

[8] 周登嵩. 学校体育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73.

[9] 赵焕臣. 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78.

[10] 许树柏. 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l.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4.

[11] 王莲芬,许树柏. 层次分析法引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