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经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语文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语文经验

高一语文经验范文1

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日,我演说的题型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文明礼仪是啥?文明礼仪是道中相遇的微笑;它是学生在困难时期的热情帮助;它是与人们的亲密交流;它是见老师时的热情问候;它是意外击倒对方时的道歉;它是积极将废物放入垃圾桶的行为;它是看到有些人自由吐痰时的积极劝阻;它是一种在公共场所不响亮的喧闹文明礼仪的质量。

  文明礼仪是人们发展的标示,是人们五千年历史中的一盏明灯。文明礼仪是大家学习培训、日常生活的基石,是大家快乐成长的膀子。没了文明,大家就失去为人处事的压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就失去风彩!

  文明礼仪包含文明礼貌、礼数、仪表盘、典礼。不仅表现在对人的重视,还表现在对公共秩序、文化艺术纪律的重视。文明礼仪既是大家外在的言行举止的表现,也体现了大家本质的气场。在生活起居当中,文明礼仪经常可以看到,在深圳市这一文明的都市区,更必须文明的礼仪知识!

  我国五千年璀璨的文化艺术,素称泱泱大国。我们的祖先也以文明着称于世,在全球文明的江河里,我们都是当代文明的特使!!

  文明礼仪要从我做起,从如今做起!从身旁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旁的每一个姿势做起。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大家的一句一行,要一举以文明的个人行为为标准,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文化教育本身,文明的礼仪,诚实友好,学习关心,学习团结合作,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校园里到处开放。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将来,中华民族的期待,担负起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感。教书育人为本,培养为本。基本建设文明的社会发展,一定要从我开始,把文明礼仪之花扎根于大家幼小的心里,结果是真实的。

  我经常见到,有的同学们不留意清洁卫生,丢三落四,授课不遵规守纪,下课了乱串乱闹难道说这种便是很文明的个人行为吗?恋人,人总是爱;尊重人,人总是尊重人,不拿恶小,不拿善小而不拿。文明的礼仪知识可能使美丽的家园更为的幸福,将使大家的社会发展更为的和睦!!

  同学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把我们的校园变成地球上的文明天堂。让我们的深圳城市更蓝,水更清,路面更干净,自然环境更美丽。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日,我演说的题型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文明礼仪是啥?文明礼仪是道上相逢时的笑容;是同学们有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常与人沟通时的亲近;是看到教师时激情的问好;是一不小心撞倒另一方时的一声抱歉;是主动将废弃物放进垃圾桶的行为;是见到有些人随意吐痰时的积极劝阻,是在公共场合不高声的喧闹。文明礼仪是一种质量,文明礼仪是一种涵养。

  文明礼仪是人们发展的标示,是人们五千年历史中的一盏明灯。文明礼仪是大家学习培训、日常生活的基石,是大家快乐成长的膀子。没了文明,大家就失去为人处事的压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就失去风彩!

  文明礼仪包含文明礼貌、礼数、仪表盘、典礼。不仅表现在对人的重视,还表现在对公共秩序、文化艺术纪律的重视。文明礼仪既是大家外在的言行举止的表现,也体现了大家本质的气场。在生活起居当中,文明礼仪经常可以看到,在深圳市这一文明的都市区,更必须文明的礼仪知识!

  我国五千年璀璨的文化艺术,素称泱泱大国。我们的祖先也以文明着称于世,在全球文明的江河里,我们都是当代文明的特使!!

  文明礼仪要从我做起,从如今做起!从身旁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旁的每一个姿势做起。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大家的一句一行,要一举以文明的个人行为为标准,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文化教育本身,文明的礼仪,诚实友好,学习关心,学习团结合作,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校园里到处开放。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将来,中华民族的期待,担负起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感。教书育人为本,培养为本。基本建设文明的社会发展,一定要从我开始,把文明礼仪之花扎根于大家幼小的心里,结果是真实的。

  我经常见到,有的同学们不留意清洁卫生,丢三落四,授课不遵规守纪,下课了乱串乱闹难道说这种便是很文明的个人行为吗?恋人,人总是爱;尊重人,人总是尊重人,不拿恶小,不拿善小而不拿。文明的礼仪知识可能使美丽的家园更为的幸福,将使大家的社会发展更为的和睦!!

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稿2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伴我行》。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可谓中华文明长盛不衰之精髓所在,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在当代,更是在社会中与人交往的基础。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作为具有50XX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的校园里,则更应弘扬文明礼仪之风。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是民族崛起的希望。回首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伴随着本国文化的广泛传播和被接受而确立的。文明礼仪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是呈现在世界面前的一张中国名片。我们不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更是要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精华。文明礼仪作为修身之本,我们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它将决定着我们能否从一个优秀的人才飞越成为一个最终做出杰出成就的人。聪慧的头脑只有和文明礼仪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你在学习工作中被大家所接受认可。“爱护环境”,“尊敬老师”,“整洁大方”,这些都是看似早已烂熟于胸的校园基本礼仪规范,却无处不透露这人文的关怀和理性的思考。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之本”。试想,倘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一种充满着平等,友爱,理解,和谐的环境中,生活将变得多么的有滋有味。文明礼仪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师生之间变得和谐,同学之间更加团结,整个校园充满活力。有了它,校园才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我们共同成长,永远珍视的温馨的家。

  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文明礼仪则还有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你的言谈举止上,每更多的'是在你的精神面貌上。朝气蓬勃,乐观开朗,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一群积极进取的学子,一派欣欣向荣的学习氛围。一个古希腊哲人说过,“人的健康是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少了任意一个都不是真正的健康”,同样,文明礼仪也表现在外表和内在两部分。得体大方的着装,整洁朴素的仪表总是会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温文儒雅的举止,落落大方的谈吐则会留给人们谦谦君子的美名。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进取的态度则让你倍受尊敬。放眼我们的校园,这令无数人向往的七中,莘莘学子勤奋的汗水,在这里闪耀成智慧的光芒。而我们的文明礼仪,却无法令人完全满意。似乎每天总有那么几个着装不规范,发式不合格的同学;为什么不时也有同学之间的争执和不愉快发生?对待老师你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尊敬?扪心自问这些问题,也让我们多少有些汗颜。09级的新同学们,来到这里你们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一个“闫中人”身份来规范自己的行为。07,08级的学长学姐们,则应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七中这一片沃土,光有智慧和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文明礼仪使它更加和谐,美好。

  国民素质的一小步,国家文明的一大步。文明礼仪,要真正做到,还需要每个社会公民长久的努力。作为社会的一位公民,我们都有义务从身边做起,从我们的校园做起,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稿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三年四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文明礼仪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品德,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树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主要方式。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孔子是想告诉大家:人,要把守礼、行礼作为立身之本。

  生活中,人们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能体现自己的品德和修养。一个讲究文明礼仪、拥有优秀品德的人经常能够感染周围的群体、感动整个的世界,刘朝华叔叔就是这个闪亮群体中的一员。

  赵伟华叔叔上初中时,一位平时和他并不怎么说话的同学,生病在家一个星期没来上学,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就组织班上几个同学去看他。去的时候,生活并不宽裕的他们将吃早餐的钱凑在一起,全部买了鸡蛋和水果。当他们冒着风雨,踏着泥泞,走过崎岖的山路,将水果送到同学家时,那位生病的同学早已泣不成声。

  参加工作后,刘朝华叔叔将“义工”做为自己的事业,他还组建了“炎陵县义工社”,将自已微薄的工资全部投入到助学帮困活动之中。他的足迹走遍了炎陵的15个乡镇,近百名特困生受过他的资助……

高一语文经验范文2

一、自觉积极课前预习让选修课“动”起来

选修课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许多学生之所以对选修课的内容意兴阑珊,很大原因是对所学知识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听不懂”、“想不透”、“说不明”,这些“不”,直接导致了他们学习兴趣的下降。但是,如果能够在上课之前,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使自己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必要的认知,这样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减少“掉队”现象的发生,当学生的学习就同旅行一样能够紧紧跟着旅游团时,他们就有兴趣,也有能力欣赏“沿途的美景”了。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文,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在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上图书馆或在校园网上即可搜寻到大量的相关资料,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完成了自己的课前准备任务,就可以在小组或者班级里交流、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了。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单元散文教学,课前笔者先后布置过这样一些问题: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很多,你能说出哪些?(《庖丁解牛》)你了解项羽的哪些故事?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应该怎样评价项羽这一人物?(《项羽之死》)阿房宫真的存在过吗?阿房宫是不是项羽一把火烧掉的?(《阿房宫赋》)你能讲一些关于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故事吗?(《伶官传序》)苏轼除文学上的成就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造诣吗?(《文与可画谷偃竹记》)学生的求知欲立即被这些问题激发起来,他们自觉地通过网络或书籍查阅相关资料,获取知识信息,对文本的探究兴趣大大提高。这样的课前准备真给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行为也彰显出语文选修课的巨大魅力。

二、主动探究合作模式让选修课“活”起来

高中语文选修课,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高中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可很多情况下,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教学内容都由自己一讲了之,忽略了学生的一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还有的教师仅仅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许多任务布置给学生后,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就转入交流探讨环节,而且任务的提出也缺乏科学性与探究性,造成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研究适合选修课特点的教学方式,自觉转变自身角色,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研讨、深入探究搭建好平台。

要认真对选修教材进行全面解读,并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然后选择一些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发思考且具备探究潜质的内容。探究内容确定以后,教师应根据实际内容的需要,建立各种合作学习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不拘一格,把讲台还给学生,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自主开展问题探究,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示交流学习成果。鼓励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和学习体会,甚至可就对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发难辩论,促使学生对问题更深入地开展探究,让学生自己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施展才华,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有效而艺术的教学引导让选修课“乐”起来

在选修课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活动而忽视教师活动,这样就演变成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位”的“学生中心论”。新课程的理念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师生共同交往的互动过程。因此,选修课教学,在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同时,还应重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艺术性引导,两者“并重”才能让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教师教学引导要体现有效性。教师犹如导演,虽不能代替演员形神兼备的体现角色,却要千方百计地诱导演员进入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做高屋建瓴的指导,精心创设情境,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点拨,要“点”在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处,“拨”在学生容易忽视又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相关之处。如在古典诗歌的吟诵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有效引导学生对古典诗歌深层次理解,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在散文作品的阅读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的审美方法,有效引导学生探索作品的思想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并学会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能够给予恰当的评价。教师的有效引导,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教师教学引导要体现艺术性,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课堂导语、课堂提问、课堂评价、课堂探究等方面,教师教学引导应该讲求艺术性。

比如,就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而言,准确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巧妙机智的评价语言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饱含深情的评价语言能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当学生回答问题或是探究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智慧的语言真情地去赞许学生的长处,委婉指出不足,使学生在教师充分信任、满怀希望、富有鼓动性的评价中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取得成绩,在轻松中认识不足。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

高一语文经验范文3

金鸡鸣后,正值一年拂晓时!此时此刻,您是不是还沉浸在节日亢奋和余兴未尽之中,但,您是不是又有些身心疲惫、难以进入工作状态呢?这是一种亚健康,专家称之为节日综合症。此症有良方,心理调节法。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后,行政事业单位总要搞教育整顿活动,其目的就在于收心聚神,定状态。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面对我们的工作呢?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以敬业精神充实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座桥梁,要有桥墩为之作柱,否则难以流通千车万人;一枝红玫瑰,要有根茎为之作柱,否则难以飘香于情人节;一座高楼,大家看(手指室内三根大柱),同样要有支柱,否则,难以拔地而起。而我们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其支柱是什么呢?是人的精神。鲁迅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他的小说里,人是不能没有灵魂的,一旦失去灵魂是要进行“招魂”的。可见,一个人的精神是何等的重要。

与人交往,要有诚信精神,与人共事,要有协作精神;面对邪恶,要有斗争的精神,面对失败,要有东山再起的精神,面对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事业,我认为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说到这,我想谈一下,我一个疑惑的最终答案。

以前从报纸、电视上,了解到中国有很多洋教堂,里面有外国的洋教徒。我当时想,外国人信仰上帝,到中国干什么,不为政治目的,也不烧杀抢掠,而且对中国人还很友好。在座的各位,你们说为什么?去年冬天,在一本书上我找到了答案。这本书上说,这些洋教徒,也叫传教士和牧师,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就是传播宗教文化,传播宗教文化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使命。为了传教,无论是中国最为边远贫穷的广西、贵州,还是非洲蒙昧的原始森林、南美洲的高山峻岭,到处到有牧师的身影,他们前往几乎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茹毛饮血的土著部落、卫生条件极其恶劣的疫病许地区,他们一辈子在那里传教,甚至老死在那里,不图名不图利,仅仅为了自己神圣的使命,而完全忘我的工作,直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这不正是一种敬业精神吗?可以说,当今基督教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与这种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同样的,近年来,我国药监事业发展如此迅速,不正是全国药监人以敬业精神换来的吗?

有的同志可能知道了我读的那本书,就是由美国伟大的职业成功学家罗宾斯先生生前所著的一本名叫《敬业》的职业精神培训手册。很幸运,这本好书,我们市局机关人手一册。截止去年,该书在全球销售量已超过2亿册,受到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誉,被美国《金融时代》杂志评为最佳畅销书,之所以,该书有如此多的荣誉,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所倡导的敬业精神是这个时代应该持之以恒追求的精神。

古今中外,敬业被多少有志之士视为人生的左右铭,敬业也成就了多少伟业和功名。“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是一代诗圣杜甫对写作的敬业精神,做几千次试验,甚至拿自己的胡须做试验品,体现的是一明家爱迪生对发明事业的敬业精神,那么,在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岗位上,如何来体现敬业精神呢?

我认为,敬业首先要对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前提。罗宾斯说,我们欣赏那些对工作充满满腔热情的人,欣赏那些将工作中奋斗、拼搏看作人生的快乐和荣耀的人。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将可能沦为平庸之辈。没有热情,军队就不能打胜仗,公务员不能处理随时发生的公共事务,商人不能到全世界做生意。罗宾斯甚至说,“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所以,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敬业要追求完美,这是敬业的关键。完美虽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状态,但正是这种理想,会点燃你前进道路上的灯塔。美国社会学家迪耿斯说,你有亿万财富的梦想,一个百万富翁就会等待你。试想,没有追求完美的理想,商洛的食品安全工作怎能不断的为全省创造试点经验,市局又怎能获得全省先进单位的称号;没有追求完美的理想,我们的药品执法工作怎能连年实现“零差错”;另外,诸如,三型机关建设、三G认证、两网建设、财务、党务、人事等等工作又怎能在全省前列占有一席之位。追求完美,就是要做好每一件点滴之事,是所谓细节决定与成败。我们每个人如果都发扬敬业精神,让每个岗位上的工作都闪亮发光,那么,这些光点聚集起来,商洛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就会在全省乃至全国熠熠生辉了吗?

再次,敬业还要讲求奉献,这是敬业的根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这一千古绝唱,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绵延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发展中做出具大贡献的人层出不穷、史不绝书。鲁迅说得好,“我们自古以来,都有为民请命的人,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或许有的同志会说,那些英雄名仕离我们太遥远了。且看,我们药监系统的高志全不就是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奉献的赞歌吗?如果没有奉献精神,一味地索取,敬业就成了空谈。

高一语文经验范文4

关键词:经管类实验室;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249-02

如今,随着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推进,实验室数量不断增加,除了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外,实验室针对学生的开放也成为了高校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实验室开放的内涵

实验室开放是指高校在完成教学计划及科学研究目标的情况下,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仪器、网络资源及师资力量等,向学生进行开放,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及资料查询的自主学习模式。

从实验室开放的项目体系来看,主要包含如下几类:第一,开放性实验项目,指正常实验教学的延伸,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研究的实验项目;第二,科研类开放项目,是为了支持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并形成成果;第三,竞赛类训练项目,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项目;第四,从业资格培训项目,主要针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或训练,考取相应资格证书,如银行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等;第五,素质拓展训练、心理测评、教学评价等辅助项目。

二、经管类实验室开放的特点

经管类实验室具有不同于理工类实验室的特点。第一,经管类实验室的硬件主要是计算机,而理工类实验室的设备种类繁多、价格昂贵、操作管理复杂;第二,实验耗材少,而是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软件操作或进行模拟仿真业务活动;第三,实验项目不像理工类实验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唯一性结果,而是更多地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或是实践性仿真操作。

三、经管类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专业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使用部门进行独立设置和自主管理,缺乏整体规划,使得实验室存在小而全、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等弊端。实验室开放在实践过程中也缺乏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增加安全隐患、职责不清、教师和学生参与度偏低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开放管理的难度。

2.实验室建设重复率高,设备使用效率低。经管类实验室主要以计算机房为主,辅以其他模拟仿真类实验室,各专业间彼此分割,往往在建设过程中会大量建设计算机房,购买相关应用软件,但限于师资和教学安排,多数实验课仍以老师讲解为主,实践操作的课时并不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经管类实验室不需大型精密仪器,资金往往投入到模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中,如人力资源测评、物流仓储、跨专业ERP实训等,追求特色却缺乏实用性,基本只带学生进去参观讲解一两课时,平时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开放的必要,因此此类实验室的使用率不高。

3.缺乏科学合理的开放实验项目和规划。实验室的开放内容应视为教学计划的补充和拓展,是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开放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专业任课教师发现课堂实验内容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决定对实验室临时开放,开放实验内容就等同于实验教学内容延续。另一种情况是实验室的日常性开放,通常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机完成老师课堂作业、考前熟悉软件、查询相关科研资料数据等,没有设计性实验项目,缺乏专业引导,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成果出新。

4.实验人才匮乏,师资队伍明显落后。保障实验室开放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实验室开放需要专门的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很多高校由于经费限制和师资结构等原因,无法满足对实验人员的需求。当前高校经管类专业都普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以引进高水平人才,但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还未能达到普遍共识,使得实验技术队伍人员匮乏、学历相对较低,相关待遇较低。很多高校亦没有把实验室工作纳入任课教师在工资晋级、职称评定、年终工作量核定中去,导致实验人员和教师对实验室开放的热情不高,制约着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实验室开放及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

5.实验室开放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目前有些地方高校会为实验室开放进行拨款,但所拨款项只能维持实验室正常运转,而很多院校甚至没有对实验室开放设立专门款项。原因是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多来自政府财政支持,而此类经费的使用局限性强,审核周期长,这就使得很多实验室处于“有钱建、没钱管”的状态。而实验室开放后,会导致设备的使用率大幅增加,管理人员工作量加重,管理难度提高等问题,如果高校未能及时增加相应仪器设备及耗材的购置、维修和工作人员薪酬等方面的投入,将无法保持良性运转。虽然经管类实验室开放所需耗材经费没有理工类实验室那么高,但是对设备的维护、置换以及管理人员的加班费等若不能及时提供经费保障,会阻碍实验室开放的运行。

四、经管类实验室开放中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促进实验室开放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较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对于实验室开放尤为重要。各实验教学中心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一是制度安全制度,随着实验室开放程度的加深,要针对实验室开放制定和补充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二是建立实验室使用责任制,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每次实验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使用注意事项,结束后要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2.精心论证实验建设项目,提高设备使用率。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高校在专项资金使用、实验室建设上,缺乏长远规划,盲目地将资金投入实验室建设,导致低水平实验仪器设备重复投入,浪费了教学资源。在规划阶段,无论是实验室的立项还是仪器设备的添置都应经过周密地论证,保障实验室建设完成后的实用性和高效性。而实验室的开放是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有效途径,通过不同程度的实验室开放,监督使用效率和进行效益考核,可以对实验室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使实验室开放的效果更佳。

3.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科学设置开放项目。对于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单一的专业实验室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要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合理调整实验室布局,实现统一规划、平台建设、集中管理、优化配置实验教学资源,对实验开放项目进行科学认定和论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比重,并有层次、有计划的实现实验室开放。合理分配现有的仪器设备、项目、教师等教学资源,动态调整并充分应用教学资源,促进各实验室资源的深度整合和实验教学改革。

4.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实验技术水平,精通实验教学工作和管理业务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实验室开放运行和管理的关键。应对实验开放给予合理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如将教师指导的开放实验根据实验类型、指导学生人时数等加以系数兑换课时量;对于教师指导开放型实验取得的成果可以批准其申报各类教改项目,给予合理的奖励;把指导开放实验纳入年度考核、工资晋级、职称评定的标准中,使其成为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这是实验室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勤工助学或实践实习的岗位,聘任责任心强、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参与到开放实验的管理中来,配合实验教师或技术人员进行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够弥补现阶段实验室开放中人员不足的困境。

5.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引入竞争机制。高校应建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用于补贴耗材费、维护费等,以及实验教师和辅助人员的津贴费用,以支持实验室开放。学校可以选择在每学期结束后,根据实验室开放的实际情况,向各学院划转实验室开放专项资金。实验室开放专项应资金专款专用,以保护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热情。此外,还可以通过每年评选出优秀开放实验项目及优秀指导教师等,并资以奖励,提高开放实验教师的竞争意识,促进实验室开放工作更好地发展。

五、结束语

实验室开放越来越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经管类实验室相比理工类实验室有不同的特点,并且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探索。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杜绝安全隐患;对实验室建设项目科学论证,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使用效率;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设置实验开放项目;实施人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实验室开放提供相应资金保障,以保障实验室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张艳芬,刘中成,耿强,刘慧君,孙学军.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180-183.

[2]张玲.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实验室开放项目优化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4,(5):126-131.

[3]吴良,邹志宏,吴文华,毛志敏.试论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模式与技术保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346-349.

[4]贺建武,麻明友,陈斌,周彩云.地方高校教学型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240-242.

[5]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233-236.

高一语文经验范文5

关键词: 普通高校;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途径;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807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2-0147-04文献标志码: A

自1987年在普通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经历了试办、体教结合、高校竞技体育3个阶段,在2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 2003 年之后教育部独立承担参加世界大运会及国际大学生体育竞赛等任务为标志,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进入“实现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竞技体育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利于高校拓宽人才培养领域”[1-2]的新阶段,确立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国家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的崭新地位,这是时展赋予高校体育新的历史使命[2];然而,在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迅猛发展的浪潮中,身为全国体育大省、竞技体育强省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却表现黯然,没能与时俱进,其问题何在,令人深思。为此,笔者撰写本文,旨在寻找辽宁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途径问题,为辽宁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有效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办有高水平运动队普通高等学校为对象,选取沈阳市5所、大连市3所、抚顺市1所具有代表意义的普通高等学校,共计9所。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27篇,为本研究提供讨论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

同有关专家及相关学校主管领导、教师就有关问题座谈。

1.2.3问卷调查法

1)对影响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有效发展途径问题的相关指标进行问卷设计,并采用克朗巴哈可信度检验方法,进行可信度检验,共向专家发放9份,回收9份,可信度检验系数为0.8。

2) 通过信度检验的同一份问卷,分别向辽宁省办有高水平运动队普通高等学校主管领导发放问卷9份,回收9份,回收率100%;向高水平运队教练员发放问卷20 份,回收19份,回收率95%;向高水平运动员发放问卷140 份,回收137份,回收率97.8%。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推动了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高了学校体育竞赛的竞争力,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活跃了校园生活。同时,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机构、教学、训练、招生和竞赛等规章制度是健全的。对此,我们从经费与场馆设施、生源和一条龙体系、体教结合、竞赛与训练等方面,对辽宁省办有高水平运动队普通高等学校主管领导、教师及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经费与场馆设施是促进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途径,分别为37.2%、35.1%、48.1%,列首位。除此之外,前述三者调查对象对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认识角度各有不同,领导与教师认为“体教结合” 与竞、训是促进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有效发展的途径,分别为21.5%和22.1%与30.5%和16.9%;教师还认为生源和一条龙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占22.3%;而运动员的观点更偏重于教练员与系统性、生源和一条龙体系,分别占23.2%和17.3%。见表1。

2.2经费与场馆设施问题

2.2.1经费问题

经费与场馆设施是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辽宁省教育厅对办有高水平运动队普通高等学校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各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使用资金和科研经费明显不足,一般在15万至35万元之间,运动员人均在5 000元至10 000元之间。其中东北财经大学投入较大,为80多万元。另外,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的投入也高于其他学校,运动员人均基本上达到近1万元[3],说明各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使用资金和科研经费不仅存有差距,且与清华大学400万元、北京大学150万元相比更差之甚远[4]。

其主要原因是各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使用资金和科研经费途径没有实现多元化,主要是由学校行政拨款,依靠企业或其他形式的赞助几乎等于零。而北京普通高等学校用于竞技体育发展经费的72.4%由学校自筹,企业赞助8%,其他17%,行政投入0.6%[5]。经费问题-直困扰着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其原因是众所周知的,辽宁省是国内教育大省,而辽宁省的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在国内并不是大省,高校运动队人均经费还达不到4 000~5 000元。以辽宁大学为例,每年体育维持费15万元左右,一个篮球队参加联赛需30万元,全部由学校自筹,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经费明显不足,出现严重的瓶颈态势,制约了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2.2.2场馆设施问题

通过查阅辽宁省办有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等学校自检报告,从中获得了各校的体育馆使用情况。其基本情况分为2类:笫1类是依托体育院系办有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等学校,其体育馆面积及设施配套极为完善,如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大连大学。笫2类是普通高等学校,其中大连理工大学为最高,达1.4万m2,其他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馆的使用面积明显不足,平均不足2 000 m2[3],如辽宁大学仅有一个不足2 000 m2的训练馆,每遇主场比赛不得不租用体育馆。这些学校与北京高校的3 000 m2平均数[4]相比明显有差距。

造成体育馆使用面积明显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用于体育馆建设和改造的资金不足;二是一些学校刚刚完成搬迁,相关配套设施正处于建设中。总之,辽宁省办有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加快完善体育馆及设施配套建设的步伐。

2.2生源与“一条龙训练体系” 问题

2.2.1生源情况不容乐观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特长生的招收是在国家现行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指导下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体育特长生的录取比例较低(不足1%);二是高水平运动员水平不高;三是优秀体育特长生严重流失。其原因:1)来自基层高中教师及家长反映,一所高中每年艺术类特长生被录取率甚至高于体育特长生,2006年国家对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的调整,一些退役运动员的加盟,使体育特长生的路子越加狭窄。2)对140名高水平运动员调查的结果是,健将占0.7%,一级运动员占44.2%,二级运动员占55.7%,其中30.7%来自专业队[3],其他均来自体校和高中。而北京来自专业队和退役运动员的人数占总数的87.8%[5]。3)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原本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辽宁省有着规模宏大的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参加训练的学生累计47.5万人,每年有近1 000名的体优生[6];但是,由于地域经济发展问题,辽宁省的优秀体育特长生除输送体育专业队伍外,几乎全部流向北京、上海及经济发达的外省、市重点大学。

2.2.2“一条龙训练体系”有待建立

“一条龙训练体系”是科学系统培养运动员人才的体系工程,是体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美国,体育人才体系是从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形成的一贯制,将中学作为培养奥运会冠军的基地,高校是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必经之路[7]。而在我国,高校运动员来源有3种渠道,即中学、竞技体校和专业退役队员。由此可见,在训练过程中,很难实现科学系统化。从另一个角度看,专业退役队员只是起到“借鸡取蛋”的作用。为此,在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伊始,很多专家就提出了建立“一条龙训练体系”的理念。多年来,虽然被大家所接受,但全国仅有19.2%的学校建立“一条龙训练体系”[2],实际尚未起到大学“龙头” 的作用。就辽宁省而言,有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 011所,参加训练的学生累计47.5万人,教练员3 842人[6]。其中有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69所,有辽宁省实验中学、沈阳31中学、沈阳28中学、大连2中、大连51中等一批高水平中学生体育队伍。而在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12所高校中,目前尚未建立起实质性的“一条龙训练体系”;因此,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真正意义的“一条龙训练体系”势在必行。

2.3大学生运动员竞赛问题

目前,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与体育部门的专业队伍隶属于2个行政主管部门[8]。 运动项目协会式管理还没有脱离政府的管辖,它们在运动竞赛的计划及组织上仍然以体育系统内部为主,因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隶属教育部门,大学生体育竞赛只能在教育系统内进行。调查结果反映出,仅有20%左右的运动员能参加每 4 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的比赛,而多数运动员只能参加省、市的大学生运动会,还有每年指定的1~2项的单项比赛,除此之外,基本上无其他比赛。有将近一半的运动员在1年内几乎没有参加过一场高水平的比赛。由此可见,体育系统并未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竞赛纳入其管辖范围,大学生体育竞赛,始终处于业余水平之间的竞争,无法融入国家竞赛体系,得不到大赛锻炼,制约了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提高和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2.4科学系统训练与执教能力问题

运动训练的系统性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的过程。要求科学制订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运动项目本质属性,能够充分体现项目的运动规律及特征。

通过查阅辽宁省办有高水平运动队普通高等学校评估材料,了解到各校能够根据所办项目的运动规律及特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但对运动员的调查却反馈有28%认为较不系统,有52%人认为一般,有20%认为比较系统。这表明各校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训练的系统性与方法创新,其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2.4.1运动队人员流动性大

在调查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多数是4年制,只有1所学校有预科(5年制)。而到目前为止,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被保研的只有5人,这就是说运动员在校一般稳定在4~5年之间,实际训练的年限不足4年。而这4年中,由于受学制限制,人员每年都有出有进,在人员的稳定性上与专业运动队对比是有很大差别的。专业运动队的队员一般都是由二线过渡到一线队伍,一般都稳定在10年以上。因此,各校高水平运动队特有的流动性,给训练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2.4.2学训矛盾突出

各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形式均以学训结合为主,一般寒暑假没有集训或很少集训;每周训练均在5~6次,每次训练时间为2~4 h,平均3 h左右,每周总时数在15~20 h之间。而运动员与正常考入的学生相比,文化基础有很大的差距,在完成学业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表现为学习压力大,训练出勤率没法保证,往往出现运动成绩好的学生出勤率差,而二级水平的运动员出勤率较高,这是影响训练质量因素之一。

2.4.3教练员职业能力不足

各校担任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几乎清一色的是从体育院系毕业后即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人员,他们平均教龄为10.6年,最长20年,最短仅有2年,运动技术等级均为一级运动员,其教练职业能力及社会影响缺乏,缺少高水平运动项目训练经验与能力,而且许多教练员除训练外,一般每周还要从事3~4次体育课教学,加之早操和课外辅导等工作,工作量负荷重,必然会分散精力,影响训练水平的提高。

2.5“体教结合”是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新途径

“体教结合”是体育和教育2个主管部门,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而共同建立的两部门间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分工合作、协同处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9]。“体教结合”是体育和教育系统以共同的目标为导向,其运行结构分为3个层面:1)在宏观(政府)机制层面,“体教结合”指体育和教育2大行政部门机制的结合;2)在中观(学校、运动队)执行层面,“体教结合”指体育学校和运动队与普通学校的结合;3)在微观(内容)层面,“体教结合”指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结合[10]。“体教结合” 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和发展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在“体教结合”方面作出一些尝试,如沈阳师范大学的乒乓球队在大运会和甲级联赛上都取得了骄人战绩,东北大学的男子篮球队曾冲进大超总决赛,对促进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和探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途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作实践中,却因为体育和教育2部门的“真实目标” 不一致,体育部门是借助高校的学历,而普通高等学校是要在体育竞赛中获益,其结果是“同床异梦”。另一方面,由于“运动员大学生”的双重身份,产生了“学训”矛盾等问题,在-定程度上影响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3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途径的探索

3.1实现多元化经费途径

为了解决好辽宁省办有高水平运动队的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发展中经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树立“高校品牌”意识,拓宽融资途径,开发高校体育赞助市场。各校应从以下途径入手:1)除教学经费中的体育经费外,尽可能争取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经费;2)以企业冠名或者广告的形式,争取企业的赞助,如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与华旗资讯联姻,以北京爱国者大学队争战中甲赛场;3)通过比赛交流或表演的形式,走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和个人的赞助;4)可采取教委、体育局、学校三位一体联合投资训练。此外,为加快辽宁省办有高水平运动队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馆及设施配套建设的步伐,应采取吸取社会资金联建等办法。如借鉴高校由资方建设,联合办学的方法,就是由学校出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或个人出资建设,学校除正常训练、教学外,其经营权属出资建设一方,合作一定年限后由校方收回所有权。各校还应借第12届全运会由辽宁省承办之机,通过引入政府资金的办法,改善体育馆及设施。总之,辽宁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应扩大市场影响,实现经费多元化。

3.2生源与“一条龙”训练体系途径

3.2.1保障运动员水平途径

为解决好辽宁省高水平运动员水平不高的问题,首先是优化生源,建议每年通过举办冬令营、夏令营等选秀赛的形式,将优秀中学体育特长生展示于招生学校和社会,选拨优秀中学体育特长生;各校招生过程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督、监察下进行,使体优招生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其次,为防止体育优秀生流失,对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的体优生采取破格或者提前录取等办法,对有发展前途的优秀苗子重点培养,并且采取提前签约的办法加以限制,同时,还应以减免学费或给奖学金的办法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入学。再次,就是对某个项目取得一定成绩的学校,鼓励其适当扩大体育优秀生的招生比例,使更多的体育优秀生进入高校。这些办法,都是保障运动员水平的有效措施。

3.2.2“一条龙”训练体系途径

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训练体系,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是运动训练长期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保障。首先,由大学、中学、小学成立联合机构,负责协调“三校”的招生和训练工作,即招生工作“一条龙”。如沈阳市规定,对在教育局及省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参办的体育比赛中,取得单项前6名或集体项目前3名的小学毕业生,初中升高阶段参加市教育局或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办或参办的体育比赛,取得单项前6名或集体项目前3名且担当主力运动员的初中毕业生,在校期间因故未能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但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且能达到优秀运动员标准的初中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艺术水平的初中毕业生,分别由各初、高中按传统项目录取。当然,这一定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其次,“一条龙”训练体系应建立由小学、中学到大学组成的金字塔型结构,应以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点校为基础,以各个单项为纽带,形成项目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条龙”训练体系。最后,体系内应实行“三校”相互协作、支持、联合组成训练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3大学生参赛途径

解决大学生参赛少的问题,有关部门应统一组织协调。解决的途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注册。中国境内的高校,不但以独立会员单位身份加入各级大学生体育协会或大学生单项运动组织,参加全国或省级大运会或大学生单项运动比赛。同时,为增加大学生参赛机会,锻炼队伍,提高水平,还应注册于体育总局各单项协会,参加省级和全国综合运动会。如复旦大学男子排球队参加A组比赛、北京理工大学男子足球队征战中甲。其次是赛事安排。目前除每4年一届的大运会和每年的大学生单项比赛外,别无赛事。因此,大学生各单项运动应组织分区赛或全国的A、B组的联赛。其“级别”按运动水平或竞赛成绩的高低划分。如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参赛形式,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前列。最后,是其他形式比赛。针对某些项目特点,举行田径、游泳项目的通迅赛,艺术体操、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表演赛。

3.4提高教练员能力,解决学训矛盾的途径

教练员的执教经验和能力是运动队发展的关键所在。提高教练员的执教经验和能力,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教练培训制度,分批分项对教练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新的动态,以便改进训练方法,同时,还要强化对教练员进行业务考核和监督。另外,普通高等学校对教练员的工作考核和职称聘任应与训练水平、竞赛成绩挂勾,甚至在教练员的职称评聘上走“双轨”制,除按教师系列条件评聘外,还应参照体育系统教练员的职称评聘办法执行,以此来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促进训练工作的开展,提高竞技水平。

提高教练员能力的另一个途经是促进教练员的交流,聘请国内外的著名教练员来校执教,如北京理工大学聘请国内著名教练员金志杨执教,把该校男足带入中甲。目前,辽宁省的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学校都在作这方面的尝试。

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需要在制度建设上得到妥善解决。目前采取的预科制及教师下队补课等办法,都是解决学训矛盾的有效途经。同时,还应把运动成绩奖励与学分挂勾,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给予适当的学分奖励或者在运动员之间实行奖学金评比,以此鼓励运动员积极训练和努力学习。另外,高水平运动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一切时机努力学习。如复旦大学男排教练评价他的队员外出比赛,除服装外,包里都是厚重的书。

3.5体制改革与“体教结合”的发展途径

3.5.1体制改革措施

从宏观意义上讲,体制改革应提倡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元结构的管理模式,以及由国家、省、市三级教育部门、体育局和共青团组成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的普通高等学校竞技体育三级管理体制。就辽宁而言,应改革现有的由省教育厅艺体处独家管理的现状,设立主要有教育和体育部门组成的,具有实质性职能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机构,下设训练部、竞赛部、市场开发部等部门,分别负责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和训练工作的监督,赛事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广告、宣传、冠名等市场开发工作。

3.5.2“体教结合”措施

“体教结合”是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新举措和探索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途经。为能实现这一新的举措,首先,要使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做到真正意义的“结合”,当然包括领导层思想意识的转变、相关政策制定、联合机构的组成和资源共享等方面问题。其次,运动队与学校的结合,走运动队与学校联合办队的途径,如“沈阳师范大学的乒乓球队模式”“北理工足球队模式”。还可以采取由体育局和学校联合招收青少年运动员的方法,这些运动员既是学校的预科或本科学生,同时,又是省、市的二、三线运动员,如“华东理工乒乓球队模式”。最后,运动员的训练与教育的结合,是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的新途径,它事关运动员的切身利益,有助于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

参考文献:

[1]冯建中.体教结合:国家视野中的认识与行动[N].中国体育报,2004-03-11(6).

[2]何志林.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5(33):73-76.

[3]辽宁省教育厅,艺体处.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等辽宁省普通高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自检报告[R].2006.

[4]贾书申,姚建军,徐文泉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基本资源情况分析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8(32):92.

[5]高斌,骆秉全.竞技体育在北京高校发展中瓶径问题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114-117.

[6]李喜平.辽宁学校体育50年汇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153.

[7]丁玲娣.谈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体制模式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31):7-9.

[8]郑国华,熊晓正,尹国君,等. 论我国竞技体育模式的认识基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31):1548-1550.

高一语文经验范文6

大众文化背景高校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一、引言

大众文化的含义是,采用现代传媒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作为媒介的一种生产、传播的形式。它是按照商品市场的一般规律进行运作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大众获得愉悦的感觉,并且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随着大众文化日益发展,它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其他的文化类型。大众文化不仅是一种观念体系,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的组织形式。在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已经融入了很多大众文化的内容,在高校学生的交往和学习中,其形式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成为了高校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下,大众文化是必要的教育环境。如何利用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来引领大众文化,从而适应其发展的新要求,促使高校核心价值观顺利的进行,这是高校教育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在高等院校中,他们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大众文化背景之下,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综合素养。

(一)展开马克思思想主义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高等院校中,可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以思想为指导内容。在该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正确的运用的方法论,为正确的认识核心价值体系(在观点、方法以及思想上)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不断以思想为指导,展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位,用于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内容;不断改进本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大力度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社会上出现的错误观点,并且能够准确的理解价值观的理论体系,这些均对大学生日后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荣誉感

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以及凝聚力的源泉是民族精神。我国的各大高校应该对大学生的理想及信念进行深刻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承担国家发展的重任,不断增加其自信心,使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加浓烈,认识到中华民族具备的伟大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富于进取的民族,并且拥有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在大众化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价值取向的大众文化教育

在当代学生的心理和社会认识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所以学生在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识中有不定性是很正常的。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大众文化背景以及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需要重视整个教育的动态过程。在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充满信心,严格遵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观点,坚持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出现的差异问题,包容多样化的现象,从而使社会思想达到共识。

(二)远大理想及信念教育

在当今社会中,东西方的文化正在不断的互相渗透,在不同的文化间,差异和冲突无法避免,学生的价值观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偏执现象。通过不断的向学生灌输中华文化、宣讲我国在60年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不断的增强其爱国情绪、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树立共同的信念、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教育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勇于树立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及凝聚力,这是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放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素养,先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事,使学生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不断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进行中,培养出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各种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中,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使之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强化。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

(一)学会利用先进的文化作为导向作用

先进的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来说,不论是哪一种文化形态,都离不开社会和经济的支持。先进的大学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沉淀下来的意识和观念,校内文化的格调、品位、理念以及学校的综合实力都得以体现,这是一个不断进行创新的动态过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围绕人才的培养而开展的,目的是要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教育者的教育工作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培养社会型人才的角度来说,需要保证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知识以及素质三方面成为一体。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对教育者的责任感、组织能力、人格魅力以及道德修养、科学管理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教育者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注重政治、人文、自然等学科理论的学习,充分意识到先进文化的促进作用,并要懂得利用心理学的理论,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龙一平,沈绍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诉求及其实现\[J\].前沿,2009,(09).

\[2\]齐卫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浅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