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具体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的具体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的具体方法

审计的具体方法范文1

当前金融环境迎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产生了很多卓越的成果。内部审计领域虽然早已开始使用非现场审计技术,积累了技术工具和审计方法,产生了大批实用的审计模型,效果突出,但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加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逼迫传统银行必须做出全新的变革才能有生存之地。为此,银行原有的产品和流程将会做出大的变革和调整,内部审计要增加组织价值,也面临新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将成为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对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是审计抽样让位于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是建立在全部数据的基础上,所以“样本=总体”,抽样的作用将退居其次。

二是审计计划更有针对性。由于数据量化以及各类预测模型的使用,银行经营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更容易以数据的形式获取,因此,审计计划将更灵活、更具针对性。目前实行的年度制定审计计划的方式将可能被“年度计划+实时调整”的审计计划方式取代。

三是审计职业判断逐渐让位于数据量化。审计是一门实践学科,经验与直觉起到很大作用,审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最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一切皆以量化为基础,审计职业判断将会更多以数据量化为基础,经验与直觉将退居其次。

四是审计队伍将不再是单一的审计人员,而是由IT技术人员、统计人员、数据分析人员、审计人员的组合。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将由单一的知识结构变更为更具广度的复合型知识结构。

五是深化审计职能。由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因此审计建设职能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将更多地参与到银行决策过程中。

六是影响审计独立性。大数据挖掘除用于审计模型编制外,还可以用于审计发挥建设职能,提供增值服务,即通过挖掘大数据的相关关系用于预测未来。为此,内部审计将与银行业务流程,特别是决策环节结合得更加紧密,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产生影响。如何既能发挥内部审计在数据挖掘分析方面的优势,又能保持独立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七是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更高。大数据时代开启后,数据量成倍增长,所以对存储、运算等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非现场审计系统运算时间长,速度慢,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运算的要求。

二、银行内部审计数据挖掘应用的现状

目前银行内部审计中非现场审计技术主要构建在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审计模型的编制。按用途与特性,审计模型主要可划分为四大类,一是统计类模型,用于对审计所需数据进行统计;二是抽样类模型,用于对审计机构或某个审计事项进行抽样;三是账务特征类模型,通过分析某类问题或舞弊行为在账务上的特殊表现痕迹找出问题疑点,为现场审计提供方向,如某个不该出现贷方余额的账户出现了贷方余额,某账户日终应该结平却有余额等;四是行为特征类模型,通过分析作案手法的特征来寻找疑点,如多次小额转账到某个固定账户。

前两类模型用于审计管理,后两类模型用于查找问题疑点。虽然审计模型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但与大数据要求有很大的不同。目前的问题查找审计模型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通过发现问题在账务或行为上表现出的痕迹从而发现可能的线索。

因此,目前的内部审计虽然运用了数据挖掘分析的技术手段,但只是开启了大数据时代的序幕,还没有真正进入大数据时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目前银行数据量已经非常大,但主要还是来源于各类交易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以及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与大数据时代海量和非结构性数据要求相比,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还远远不够;内部审计非现场数据挖掘加载的数据还不是银行的全量数据,仅涉及主要业务系统数据,因此仍然是“小数据”。二是非现场数据挖掘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之上,与大数据建立在相关关系基础之上有很大不同。三是非现场审计模型建立的目的是发现已经发生的各类舞弊行为、风险事件、违规操作,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预测。

虽然内部审计部门在银行大数据挖掘中已占有先发优势,掌握了大量历史数据的存储、加载以及非现场数据挖掘技术,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在通过大数据时代的路上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是审计队伍的能力还达不能新的要求,目前审计队伍仍以审计业务人员为主体,缺少专业数据分析人员、IT技术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等;二是审计技术工具还达不到新的要求,一般审计人员仅对通用审计软件、SAS统计分析软件比较熟悉,对其它数据挖掘工具了解非常少;三是思维方式还达不到要求,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的特征了解不多,思维方式停留在因果关系,对于相关关系在大数据中的应用缺乏理解。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方式及路径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拓展数据源。大数据时代,数据本身就具有巨大价值。目前内部审计使用的数据只是银行全量数据的一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未能加载使用;同时,银行业务办理过程中也还有很多环节未能量化,未能形成数据源,而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对于大数据挖掘至关重要。因此,内部审计应大力拓展数据源,研究将未量化的信息进行量化收集、存储。二是拓展审计模型。转换思维方式,从目前研究因果关系寻找问题疑点,拓展为研究相关关系寻找问题疑点。三是拓展审计建设职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风险建立内部审计预警系统,为决策提供参考。

因此,在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外包,二是引进大数据挖掘技术,三是联合进行数据挖掘,四是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进行自主数据利用。四种途径各有优缺点。外包能迅速产生效果,但会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能力,也不利于银行数据的保密。自主利用方式有利于提高自身核心能力和保密,但能力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容易迅速产生成果。引进技术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能较快产生成果,但投入较大。联合开展数据挖掘也存在保密的问题。因此,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仍应坚持以我为主,初期可以就一些非核心数据和保密级别要求不太高的数据开展联合挖掘或外包,并积极引进技术,引进和培训人才,通过这些手段来提高审计能力,更多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成都审计分部)

参考文献:

审计的具体方法范文2

根据近年审计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被审计单位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从管理审计的辅助手段上来说,它是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个概念,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外延来看,管理审计又是相对于经营审计的一种认知。对企业而言,经营讲的是市场,管理讲的是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审计又可以称之为效率审计。

1.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而进行的审计。管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的外延很广,包括生产、安全、财务、计划、物资、合同、人事、后勤服务等。这些内容是否都是管理审计的范围呢?笔者认为,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的,与经济管理行为无关的内容如环境和后勤服务等,不应成为管理审计的内容。那么,一项管理审计是不是要涉及到所有经济管理内容呢?当然不是,管理审计的内容要视该项审计的目的而定,与该项审计目的无关的管理内容则不必涉及。

2.管理审计是一种监督、检查、评价及深入剖析的活动。管理审计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对表面经济现象的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由表及里,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管理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审计监督活动,它是一种深入地由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过程。没有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入解剖,不能称之为管理审计。由管理审计深入解剖的特性伸展开来,我们可以认定,不需要进行深入解剖的审计活动也不能称之为管理审计。虽然某些审计活动具有管理审计的一些特点,如某单位现金短缺1000元,经过初步审计了解,是由于出纳员粗心大意而导致了现金丢失(假设该单位现金内控制度非常健全,这只是一种偶然或意外)。这是一种简单的审计活动,不需要深入解剖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只能称之为审计调查。

3.从审计辅助手段上来说,管理审计是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个概念。如果从审计方法和手段上对审计活动进行分类,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即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更多地借助于财务账薄等财务资料进行审计,审计人员接触的多为财务人员,并只就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或会计报表的内容是否公允发表意见。而管理审计则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借助财务资料的同时,也较多地借助于财务账薄以外的资料,有时完全可以摆脱财务账薄,审计人员接触较多的为财务以外的人员。管理审计表达的是一种改进管理方式的意见。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部审计要向管理审计发展,便是要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过渡和延伸。

4.相对于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是一种认知。经营管理一词概括了企业全部的经济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又可以把审计活动分为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相比较而言,经营审计是一种难度更高的审计活动。因为它研究的是企业的营销策略,未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是无法得出审计结论的。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的区别在于,管理审计更多的是研究挖潜增效的问题,而经营审计则是研究如何增加收入的问题。

5.管理审计与其它审计活动的联系。管理审计与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有所不同,但又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管理审计蕴含在这些审计项目之中。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便包括管理审计的内容,需要对离任人任期内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经济管理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揭示离任人的经济管理水平及责任。又如内部控制审计,它是管理审计的一种,它的切入点是从管理制度和管理环节入手,进而揭示问题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审计即管理控制审计,因为管理应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某些审计活动最终也可能演变为管理审计,如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它初始阶段更多的是从降低物资采购价格入手,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如审计人员发现发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这一现象集中到某一类或某几类物资时,便可针对这几类物资的采购实施管理审计。

二、管理审计的方法

了解了什么是管理审计,我们还需要掌握管理审计的方法。这才是我们研究管理审计的目的。管理审计的具体方法很多,包括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等。在这里,笔者不想谈管理审计的具体方法,而是要说清楚管理审计的总体方法。笔者认为,开展管理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应形成思考模型,其次才考虑具体方法问题。

(一)思考模型的建立

在开展管理审计前,只有对管理审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充分考虑审计效果、审计技术及审计风险等因素,才能搞好管理审计。所谓思考模型,是指审计人员的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展管理审计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笔者的实践,管理审计的思考模型应该是这样的:

树立管理审计是一种管理效率及控制审计的理念考虑将要开展的管理审计项目对本企业所产生的效果考虑将要开展的管理审计的技术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考虑审计方法

(二)审计方法

1.“因果分析法”与“果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从事件的起因查起,最终查出所对应的结果。“果因分析法”则正好相反,是从事件所产生的结果查起,最终透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果分析法”的优点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审计内容较为全面,不足之处是审计所需时间较长,技术难度较大。“果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溯果撷因,方法简便,需要时间较短,不足之处是审计过程容易以点带面,内容不够全面。究竟哪种方法效果更好,这要视具体的审计情况和审计目的而定。一般来说,在没有审计线索的情况下,更多地采用“因果分析法”,如果审计人员掌握了审计线索,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便可以考虑采用“果因分析法”。

2.“窗帘中间拉开式”审计法。如果一个窗帘由两幅组成,在阳光充足的早晨,我们从中间拉开,眼前便会迅速地明亮起来。这种拉窗帘的方法应用到管理审计中,也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审计人员根据掌握的审计线索,依据自己的职业经验,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判断。同时,向“左”追查问题产生原因的整体脉络,向“右”验证分析自身判断的准确性。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先入为主”法。例如,某项工程成本管理审计,已知该项工程成本过高。审计人员根据经验判断,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材料采购成本过高。依此判断,审计人员便可向“左”追寻材料采购过程及管理方式,向“右”可通过抽查票据的方式,具体验证材料采购成本是否真的过高。如果向“右”的结果验证了审计人员的判断,向“左”的工作业已完成,此项管理审计便可初步结束。这种审计方法的优点是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缺点是如果审计人员的判断出现偏差,反而会迟滞审计工作进度。因此,运用该审计方法,职业经验不足的审计人员不宜使用。

3.“遵循性”审计法与“思维创新”审计法。“遵循性”审计法是针对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管理模式和固有的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是与非做出判断。“思维创新”审计法则相反,它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判断。举例来说,企业临时用工问题,按照国企固有的管理模式及固有的思维方式,企业临时用工是不可取的,因为国企本身已经存在冗员。按照“遵循性”审计法,就会否定企业临时用工的做法。但我们如果采用“思维创新”法,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能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由于临时用工可以使生产效率提高,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用国有企业闲置职工,而这种大于效益又足可以抵偿临时工用工成本的话,用临时工也未尝不可。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因循守旧,死抱框框。否则,审计结论不可能是实事求是的,甚至会给企业决策带来一定的误导作用。

4.“解剖麻雀”审计法与“高屋建瓴”审计法。强调管理审计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解剖,并不是说管理审计要一味地在“微观世界”中探索。深入地了解“微观世界”之后,审计人员还要“跳”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对“微观”进行总结、提炼,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高屋建瓴”审计法。通常所说的“既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就是这个道理。“解剖麻雀”法停留在“微观”层次,“高屋建瓴”审计法则提高到“宏观世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微观是宏观的基础,没有微观只有宏观是不可能的,同样只有微观没有宏观也是不行的,站在微观和站在宏观的角度所得出的审计结论也可能是不同的。如一个集团公司,内部有许多子公司,某一个子公司车辆需要进行修理,经过考察,委托集团公司以外的单位进行修理,比集团公司内部其他公司的价格要低得多。如果站在这个子公司“微观”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得出用外部单位进行修理的结论,但如果站在集团公司这个“宏观”角度考虑问题,从集团公司整体效益出发,又会得出用集团公司其他子公司进行修理的结论。可见,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结论。

5.“否定之否定”审计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受环境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结论往往不可能一次完成,先前的审计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时,如果审计人员发现了这一偏差,应对原有的审计结论进行否定,重新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定之否定才是肯定。审计人员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所说的否定之否定,并不是单指一次否定,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多次否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审计的具体方法范文3

(一)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独立审计自诞生以来,审计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目前,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持续发生变化,审计实务也在变化,这就要求准则制定者顺势而为,以确保审计准则能够适应行业的需要。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企业组织机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从而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审计风险,导致社会公众对审计有效性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二)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认识上的误差。由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方法有其局限性,国外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探索新的审计方法。新的审计方法注重从企业宏观层面了解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国内外职业界称之为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随着国内外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受到行业内外新的关注。一种意见认为,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公司审计失败,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失败,因此要求反思甚至停止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没有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上这些意见都表明,人们对风险导向审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反映在审计实践中,国内外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探索,但存在许多局限性,隐藏着很大的审计风险;有的注重对企业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的了解,忽视对重要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实质性测试,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有的注重对企业及其环境的了解,忽视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认为内部控制测试已经过时。由于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有限,当不实施内部控制测试或没有发现内部控制失效时,注册会计师就不能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

(三)中国独立审计准则部分项目已不适应要求。与国际审计准则一样,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也是建立在传统风险审计模型基础上的,需要完善。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来控制检查风险。但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审计的起点为内部控制测试或实质性测试。由于忽略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以及目标、战略和相关经营风险等,而直接进行控制测试或实质性测试,容易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将失效。注册会计师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四)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是成立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二是制定审计风险准则,从源头上实现国际协调。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于2002年10月了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包括《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东京的会议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最后修订,获得委员会通过,审计风险准则在2004年12月15日之后正式施行。

二、我国起草审计风险准则的思路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起草的审计风险准则,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点,克服了其存在的缺陷,并保留了原有审计准则可取之处,得到职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好评。因此,我们在起草审计风险审计准则时,借鉴了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基本原则和必要程序,以期从源头上实现协调与趋同。

基本思路是,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一)起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进一步明确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内容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2.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最低水平;3.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相关,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起草的新准则将取代《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

(二)修订《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审计证据的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为获取审计证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内容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的认定,以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设计与执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2.将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区分为总体程序和具体方法,总体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具体方法包括检查记录和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性程序。这些内容涉及修改《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证据)。

(三)起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内容包括:1.明确风险评估程序与信息来源,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组织审计项目组讨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行业状况,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性质、目标、战略和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3.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4.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实施识别和评估程序的重要环节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这些内容涉及合并、分拆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并将其部分过时内容删除。

(四)起草<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0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进一步明确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内容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会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总体应对措施,包括向审计项目组强调在获取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请专家,向审计项目组提供更多督导等;2.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包括测试控制的执行有效性以及实施实质性程序;3.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风险评估的结果是否适当,并确定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4.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实施关键的程序形成审计工作记录。这些内容涉及合并、分拆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并将其部分过时内容删除。

三、审计风险准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将对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在以下方面对注册会计师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理念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线始终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不得不经过风险评估。因此,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的审计起点为风险评估程序,其次才是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审计的具体方法范文4

关键词: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审计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1-65 -03

近日,随着我国核电企业与英国的合作项目的签订,我国核电技术开始走出国门,核电企业的发展自福岛核事故以来,再度受到重视。我国核电企业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其社会责任愈发受到关注,针对通过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来推动我国核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显得越发重要。

一、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一)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可供选择的主体,有政府审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社会审计机构等。而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有效主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能独立执行审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二是具备核电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三是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实施长期有效监督;四是审计服务在保证高质量的同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选择

考虑到我国核电企业不同的组织属性,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也会有所不同。故而针对上文提出的必要条件,对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作出以下构想:

我国核电企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可以以国家审计部门或者社会审计机构为主体。我国的政府审计机构承担着国有企业审计职责,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核电企业属于我国政府审计的范围。政府审计机构在对这些企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实施社会责任审计,这样避免了实施重复的审计工作,符合成本效益型原则。社会审计机构的灵活机动性,更能适应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特殊的专业要求。这两种审计机构都满足我国核电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要求,能较好地承担审计工作。

我国核电企业中的非大型国有企业,则应选择社会审计机构作为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社会审计机构能够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相对独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社会审计机构能够通过聘请核电专业的相关专家来扶助其审计工作,满足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作为外部聘请的审计机构,社会审计机构能够对被审计的核电企业实施长期有效的监督。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强,工作经验丰富,能够在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的同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社会审计机构满足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要求,也是现阶段我国核电企业中非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最佳选择。

二、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

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再结合我国核电企业的特殊性,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内容列示如表1: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建设情况、员工权益保障情况、价值创造情况、环境保障情况及社区建设情况五个方面,全面审核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三、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和方法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过程可分为一下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

(一)审计准备阶段

第一,为了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审计人员首先应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背景情况及企业近期的重大经济活动;并了解被审计单位社会责任的基本情况,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等。

基于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是社会审计机,审计项目组可以适当利用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情况。可以先整理内部审计机构提供的各项信息,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被审计单位业务类型、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及经营特点、影响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属行业的关于利益相关者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注册会计师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可靠性测试,具体方法是检查记录或文件、观察法等。

第二,为了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情况,注册会计师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流。我国核电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以下几类:员工、参建者、合作方、社区、政府、同行等。由于这一步骤在准备阶段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认为在审计方法上,选用调查法最合适。注册会计师针对上述几类利益相关者,可以采用面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本文以走访员工为例,来说明使用问卷调查法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方法,参考格式见表2:

注册会计师在针对具体利益相关者,使用调查表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由于我国核电企业对每类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应设计不同的调查表,来实现调查目的;关注调查表的回收情况,来保证调查的效果;调查表法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与面谈法相结合,用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第三,根据调查了解的信息,对该企业实施安全评估程序。针对以下表格对被审计单位的生产安全情况做出评估,见表3:

综合评估结果为各项评估结果相加再除以六的结果,70~77分为中,78~84分为良,85~90分为优。

审计项目组依据被审计单位生产安全评估结果,作为该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估的参考依据之一。

最后,根据之前了解到的信息,确定具体的审计计划方案及预算,并安排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由于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过程中,将会涉及较多地与核电相关的专业知识,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审计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聘请外部专家来协助审计工作,保障审计服务质量。

(二)审计实施阶段

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阶段,是审计程序的主要阶段。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具体应用为:

第一,依据安全评估结果,对企业相关管理系统和程序实施测试。本程序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参照前期的安全评估结果,确定需要进行测试方法。若评估结果为优,只需要采取观察法,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相关管理系统和程序的设计和实施是否与了解到的相符。若评估结果为良,注册会计师在采用观察法的基础上,应该增加询问法,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员工询问,测试其在安全上的保障情况。若评估结果为中,则注册会计师则应着重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上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第二,依据企业生产流程,确定社会责任因素。本步骤要求注册会计师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核电生产流程,画出企业的整个生产运作流程图,依据每个流程确定与哪些利益相关者产生哪些社会责任,并找出可能的社会责任薄弱环节,作出分析,拟定重点审计部分。此过程采取的审计方法是审阅法,即注册会计师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的生产流程设计文件,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运作流程。

第三,对照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作出评价。由于这个过程对于得出审计结论具有重要意义,是主要的依据,审计人员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针对定性资料,如安全管理措施建设情况、员工福利保障情况、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情况等审计内容,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检查记录或文件的方法,核实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相应的保障制度,并有文件证明。针对定量资料,如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区绩效等审计内容,注册会计师则应采取函证和重新计算等方法来验证。

以社区绩效中的社会捐赠总额的审计为例,说明函证的具体方法:首先,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社会责任报告,了解其社会捐赠总额。查阅相关的文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捐赠具体情况,包括捐赠时间、接受捐赠单位、捐赠金额和资金用途等。再挑选出捐赠金额大、资金用途不明确的捐赠活动,向接受捐赠单位发出询证函。一般采用积极的函证。最后回收函证,汇总函证结果,对被审计单位社会捐赠总额作出评价。

(三)审计报告阶段

在此阶段,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出具的具体过程为:注册会计师依据前面的工作起草审计报告,并在初稿完成后交给审计项目组进行讨论,并作出补充或修改;在正式的审计报告出来之前,把初稿发给被审单位,寻求他们对此报告的看法;审计项目组综合前面工作的成果,作出审计决定、出具审计意见和建议。

(四)审计后续阶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并不以提交审计报告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终结点。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具体工作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针对具体审计建议,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采纳了审计意见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后期注册会计师可以依据被审计单位的改进情况,再次发表后续审计意见,以此来督促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并实际作出改进工作。

四、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加深,社会责任审计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在针对核电行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相对苍白,本文便对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进行初步探讨。对于我国核电企业而言,进行社会责任审计不仅仅是获得社会的认可,提升产品知名度,获得竞争优势,更多地是承担了国家能源的重任,需要更为严格的社会责任审计,来保障我国的核电安全生产、安全利用。

(一)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我国并没有针对核电行业的社会责任审计标准,其披露的社会责任审计报告并未经过第三方机构的鉴证,可信度有待提高。核电行业的特殊性,使其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且其在履行责任时较多地涉及核电安全方面的责任。从而了解到我国需要针对核电行业的社会责任审计标准,来规范其社会责任审计行为。

2.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更多地是披露利好消息,而对于核安全事故等消极信息披露较少。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即使有披露发生的安全事故,多是简单带过,较少披露事故详情。

3.我国理论界在针对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上不明确,较难推动审计实践工作的发展。我国理论界对在审计主体上的研究,观点不一,在选择合适的审计主体上将出现分歧,不利于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

(二)推动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建议

1.我国核电行业能够出台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以此来督促和规范我国核电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行为。

2.企业内部构建一套完善的社会责任审计制度,规范社会责任报告中应披露的内容,以此来保障企业能够长期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

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学术会议等方式,探讨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的选择问题,以此来明确审计主体,推动我国核电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方.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03):38-40.

[2]叶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2):104.

[3]叶陈刚,武剑锋,卢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机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3,(09):36-41.

作者简介:

审计的具体方法范文5

摘 要 医院的财务审计在整个医院的管理运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着医院的公信力的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具体方法措施。

关键词 医院 财务内审 控制方式

医院的财务审计在整个医院的管理运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关系着医院的公信力的发展,因此做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对医院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一)现状分析

目前,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仍然面临着若干问题。首先,很多医院都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的状况,由于体制的缺失,医院财务部门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管理,这给医院在各项资金的预算收支方面造成很多不平衡。此外,对于财务体系也缺乏相应的监管,这是有很大风险的。

医院在财务审计上还体现出审计人员专业素养较差,整体团队水平欠佳的现状。很多医院的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都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及相关专业技能,对于财务审计也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都专业能力不强。这直接给财务审计工作造成障碍,使得各项审计工作推进缓慢,评估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

此外,很多医院财务信息不公开透明,财务管理存在相应的问题,财务信息失真。目前,社会上越来多的患者会抱怨医疗体系的不健全,百姓的主要不满在于医院乱收费问题,这让大家普遍觉得到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很多医院的住院收费管理混乱,患者不知道钱去了哪里,不仅如此,很多医院的收入、价格、票据的管理环节十分薄弱,门诊部门私扣病人押金,有的还存在私做检查的地下交易。这是整个医院的财务体系监管不严的体现,不仅给病患带来很多不满,对于医院的公信力也是很大的损伤。

(二)重要性分析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整个医院良好运营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医院发展的状况。良好的财务审计过程能够有效帮医院制定成本计划,这不仅给后续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各项标准,也帮助合理控制医院整体运营成本。良好的财务审计过程还能对医院的各项投资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帮助控制各项风险,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

医院不仅是一个面向百姓的公共机构,同时,医院想要实现良好运营十分依赖实际的利润来支撑,想要达到盈利的目的,首先有赖于整个财务体系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很多医院财务部门的监控不严给医院造成很多财产流失,财务管理的缺失还会酝酿很多不规范甚至不法的操作,这首先是对整个医疗体系的挑战,也给医院带来很不好的声誉及影响。

二、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具体方法措施

(一)健全完善医院财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要想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健全完善医院财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着手。院方有必要针对财务部门制定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加强对于医院的财务审计过程管理。对于财务部门的每一项工作的实施方式都要有明确规定,规范每一个财务人员的行为。审计工作不仅是针对整个医院的财务体系,对于财务部门内部的人员也应当有有力监管,这样才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了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后,院方要加大制度的实施力度,监督每一个财务人员是否有严格按章规章制度办事。

(二)提高医院财务会计相关人员的素质

针对目前医院财务会计相关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院方很有必要就此做出改善。首先,在后续的人才引进过程中应当适当提升门槛,对于招收的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学历及从业经验都要有要求,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且有过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应当作为首选,优质的人才才能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对于已有的财务人员,要切实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针对目前财务会计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可以适当开展有效的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讲授与巩固,过程中更可以就工作中财务人员实际碰到的问题展开探讨,这样的公开讨论的过程不仅能够借助大家的智慧来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是很好的将培训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的过程,对于促进员工的整体专业水平提升很有帮助。

(三)建立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

由于财务部门体质的不健全,管理的缺失,很容易酝酿很多不合规甚至不法的行为,这不仅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对于医疗体系内部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也提出了深刻质疑。针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医疗部门财务管理体系,另一方面,针对财务部门的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要能发挥有效作用。医院应当着手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对于不法的不合规的行为要明令杜绝,一旦发现,要立刻彻查并且实施问责,相关人员一旦被查出有违背医院规章制度的行为一定要严惩查办,这是对整个医疗体系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捍卫,也是为了给所有人员带来警示。

结语:医院的财务部门作为整个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控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目前,很多医院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这不仅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财务损失,也动摇了医疗体系在社会上的公信力。要想改善这种现状,首先,医院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此外,医院要着力提高内部财务会计相关人员的素质,不仅要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还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最后,医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杜绝不合规的行为,鼓励好的工作态度,才能让医院财务系统得到良好的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宏.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中国城市经济. 2011(29).

[2]肖胜琼.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特点与发展.当代经济. 2009(04).

审计的具体方法范文6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研究综述

一、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成果回顾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界定。

1.关于绩效审计的称谓

国际上对绩效审计的称谓较多,有货币价值审计、有效性审计、效率性审计等;在我国,主要有经济效益审计(娄行,1987)、管理审计(王光远,1996)。

2.国内外关于绩效审计内涵的界定

在国外,政府绩效审计通常界定为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的,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为实施监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信息;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以进一步改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绩效的经济监督活动(王会金,2004)。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与作用。

1.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

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有两目标说和三目标说。其中两目标说主要是解除受托责任和实现决策有用(谢志华、孟丽荣和余应敏,2006),三目标说主要是指评价所审项目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

2.政府审计的作用

李凤雏,王永海,赵刘中(2012)从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为监督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制约公共管理权力、推动民主法制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王晓梅(2007)以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基础,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在于社会契约理论与人民学说、委托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绩效审计作用在于评价政府工作的成绩和效果,解决人民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政府对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时控制公共服务社会化不过于偏离正常轨道。

(三)政府绩效审计的方法

施青军(2006)认为绩效审计具体方法主要是指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具体来说搜集证据的方法包括观察、审阅、访谈、抽样和案例分析、二手分析和文字查询、研讨和征求意见法。证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统计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前后对比分析法。师修繁(2011)证据分析方法包括比率计算、成本效益分析、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法、查阅对比法、问卷调查分析法。

(四)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

1.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关于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政府审计评价标准组成部分的研究。温美琴(2006)认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标准包括政府施政纲要和目标、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历史纵向和横向的数据。二是关于政府审计评价标准建立原则的研究。周勇(2008)认为政府审计评价标准的原则包括相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赵奂(1999)认为政府审计评价原则应当符合市场经济规则、适合环境审计、立足效果考核、确立便于操作的标准体系、审计人员运用标准时坚持社会性、公众性、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并重的原则。

2.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温美琴(2007)提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公共资源耗费审计指标、政府管理绩效审计指标以及项目绩效审计指标,周勇(2008)认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总体绩效评价指标、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以及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其中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中包括公共资源耗费类审计指标、政府管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以及政府行政潜能审计指标;政府公共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包括总体评价类指标、人力资源类投入指标、资源投入类指标、资源管理类指标、机关管理指标和产出类指标;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一般类指标、项目评价的个性指标以及特殊指标。

3.政府绩效评价方法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胡慧娟,2006),这种方法、净现值法(温美琴,2006)、加法合成法(温美琴,2006)、模糊数学评价法(温美琴,2006;顾正娣、王会金,2012)、逻辑框架法、公众评判法、目标评价法、历史动态比较法、综合指数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周亚荣,2007)。周亚荣(2007)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通常在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时,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 最低成本法 综合指数法 逻辑框架法;在评价政府部门绩效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历史动态比较法、目标评价法和公众评价法、

4.政府绩效评价实践

王烁(2012)分析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准则建设水平低。二是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明确的陈述和指导;3E核心地位不突出;重视对过程的评价,缺乏对结果的评价;选择评价标准来源单一;三是评价指标缺乏总体性指导、反映3E的指标不足。

二、文献评述

当前学术界从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界定、目标、作用、评价、方法、实践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对政府绩效审计作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缺乏对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没有对绩效审计的框架进行研究;第二,现有研究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较少;第三,在政府绩效审计质量与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第四,较少有学者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如何应用进行研究,这些都是政府绩效审计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俊.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机制研究――基于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辩证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

[2]覃易寒.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运行方式改进与政府绩效审计[J].审计研究,2010(4).